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關於蒙頂山茶的詩句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8W

關於蒙頂山茶的詩句

1. 茶香飄溢蒙頂山,楚楚碧苞含翠嵐。

2. 綠葉婆娑舞秋風,含香蒙頂一池紅。

3. 碧水蒙山尋茗客,香泉臨岸待仙來。

4. 微風吹集翠茶林,蒙頂山色盡相親。

5. 愁雲覆蓋蒙頂茶,露珠點綴玉腰花。

6. 高山雲海起茶煙,真茶蒙頂千載傳。

7. 蒙頂茶香古城裏,回味悠長滋味佳。

8. 咀嚼蒙山鮮葉茶,仙境之旅觸手可及。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蒙頂山茶的詩句

1. 關於蒙頂山茶詩句

關於蒙頂山茶詩句 1.一首蘇東坡描寫蒙頂山的詩詞

蘇軾的詩歌中,與蒙頂山茶有關的代表作品有《試院煎茶》和《寄蔡子華》兩首。

《試院煎茶》

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

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

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

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我今貧病長苦飢,分無玉碗捧蛾眉。

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

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寄蔡子華》

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待我歸。

荔子已丹吾發白,猶作江南未歸客。

江南春盡水如天,腸斷西湖春水船。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

霜髯三老如霜檜,舊交零落今誰在。

莫従唐舉問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2.如何理解“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句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這是詠茶詩文中最爲著名的一對茶聯。 據說從前的茶館多拿這對茶聯掛在門口作招牌。

時至今日,在成都、重慶、永川等地的茶館,都還見得到這樣一副茶聯: 雖無揚子江心水 卻有蒙山頂上茶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可以說是蒙山的“鎮山之寶”,在蒙山多處可見題刻,它是蒙山茶悠久歷史與崇高地位的象徵。然而,這聯名句爲何只見一聯,來自何處,作何理解,長期以來卻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此聯最早出自元代李德載的一首小曲《蒙山頂上春光早》: 蒙山頂上春光早, 揚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 應笑倒, 銷金帳,飲羊羔。

李德載把飲茶作爲一種雅緻高尚的作爲而大加讚賞,對不諳茶事的粗鄙行爲非常輕蔑。全文都充滿了對品茗飲茶的推崇之情。

因此,“蒙山頂山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都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所託之物“蒙頂山上茶”和“揚子江心水”是他心中聖潔、高雅,代表最好品質、最高境界的茶中極品。

好茶需好水,正如紅花與綠葉。所謂“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何窺其體”。

茶質更需藉助水質,水質優劣直接影響到茶質優劣,這是個普通的道理。古人飲茶,不象今天這樣沖泡,而是煎煮而飲,所謂“烹茶”,用水也就非常講究。

陸羽《茶經》中對於用水的問題已有論述。其後約100年,一位叫張又新的茶人撰《煎茶水記》,專論天下宜茶之水,把“揚子江心”的中泠泉評爲“天下第一泉”。

中泠泉位於江蘇鎮江金山,由南零、中零、北零三眼組成,而以中零涌水最多,三眼泉水總稱爲中泠泉,匯聚於揚子江中的金山寺旁,白蛇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出自這裏。此地有一個著名的渡口名叫揚子驛,這一段的長江被稱爲揚子江。

據說金山寺早先屹立揚子江心,四面環水。依《中泠泉記》記載,取水時須依時辰乘船至江心,用專門的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尋千尺,始得真泉;若淺深先後,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

後來由於揚子江泥沙淤積,河道不斷北移,至清末,金山開始與南岸陸地相接,金山的中泠泉就不再是“江心水”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揚子江心水”是指位於揚子江心的“中泠泉”,是一種宜茶的好水,與“蒙山頂山茶”共同構成茶中極品。

明代陳絳《辨物小志》:“諺雲,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由此可見,這聯名句已從李德記載的小曲中脫胎出來,形成了膾炙人口的諺語,又被人們用爲茶聯,得以廣泛流傳。

據記載,鄭板橋也曾爲他人寫過這對名聯。由於茶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最易爲人接受,“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內涵豐富,意境悠遠,所以成爲茶聯中的“首品”。

在流傳的過程中,“江心水”有時也被用作“江中水”;“蒙山頂上茶”有的被傳成了“蒙頂山上茶”,包括一些著作也如此引用,由於有特定的含義,字面的變化並未影響它的本義。 在蒙山,關於此聯名句的來歷,還流傳一個蘇東坡以江邊水應付老師王安石的故事。

說是蘇東坡欲過揚子江,王安石便囑他取江心水來煮茶。而蘇東坡因醉心山水,上岸時方纔想起,便以江邊水應付老師,結果被王安石識破。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有吟詠蒙山茶的著名詩句:“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此聯出自白居易晚年時期的《琴茶》詩,非常典型地表現了他詩酒琴茶相娛的心態以及對蒙山茶、淥水曲的摯愛之情。

兀兀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相與還。

這首詩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一生何求,心境融融,恬淡閒適的情調。“淥水”據說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曲子,既有層次又非常流行。

至於“茶中故舊是蒙山”中的“茶中故舊”,一些人將其解爲“茶之故鄉”。其實,“故舊”一詞當是“老朋友、老交情”的意思。

後面一聯“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相與還”,說的是無論窮愁潦倒失意還是運氣亨通一帆風順,無論窩居休閒還是仕途曠達,都是“淥水曲”與“蒙山茶”這兩位老朋友,長伴不離,一輩子都非常嗜好當時已經入貢皇室的蒙山茶。 劉禹錫、孟郊、蘇軾、陸游、梅堯臣、文彥博、文同等唐宋時期著名的文人都有吟詠蒙頂茶的佳作,明清時期的文人也留下了大量描寫蒙頂茶的作品。

3.蒙頂山茶的發展史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蒙頂茶簡介 蒙頂茶產於四川蒙山。蒙山跨名山、雅安兩縣,山勢巍峨,峯巒挺秀,絕壑飛瀑,重雲積霧,景色與峨眉山、青城山齊名。

古人說這裏“仰則天風高暢,萬象蕭瑟;俯則羌水環流,衆山羅繞,茶畦杉徑,異石奇花,足稱名勝”。蒙山有上清、菱角、毗羅、井泉、甘露等五頂,亦稱五峯。

相傳2000多年前,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峯之中”。蒙山五頂,中頂上清峯最高。

吳理真在上清峯栽了七株茶樹。這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罩覆,久凝不散”,久飲此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蒙頂山茶的歷史及演變過程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峯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

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

《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衆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弔。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着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

蒙頂茶之所以爲世獨珍,不僅因爲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爲天下稱道。”

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

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

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爲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

“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

“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謂盛況空前。

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

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爲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

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製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

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爲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

並“立爲永法”。名山茶葉成爲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爲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除舊革新。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製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

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爲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爲國家級禮茶。

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爲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爲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爲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爲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

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讚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

有一天,一位老翁跑。

4.蒙頂山茶的發展史

《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於此。”

蒙頂種植茶樹早在西漢甘露年間(公元前53年)縣人吳理真親手將七株“靈茗之種,植於五峯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這是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

享有“仙茶”之譽的蒙頂茶,以它獨特的品質,精湛的制藝,娟秀的外形,悠久的歷史,燦爛的茶文化而蜚聲中外,載譽史冊。《雲南記》說:“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西南。

古詩云:“蒙山之巔多秀嶺,不生惡草生淑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現在,吳理真種茶遺址——皇茶園、汲水澆茶的古蒙泉、結廬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採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衆多旅遊者前往參觀,駐足憑弔。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隨着南北絲綢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於蒙,蒙頂又美之”。蒙頂茶之所以爲世獨珍,不僅因爲它具有優良的品質,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且制藝特別精良。

“蒙山有茶,受全陽氣,其茶芳香,爲天下稱道。”遠在東漢,已有“雷鳴茶”、“吉祥蕊”、“聖揚花”等茶問世。

“蒙頂茶味甘而清,色黃而碧,酌杯中,香雲冪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天寶元年(742年)入貢皇室,從此名播神州。

當時進貢長安的散茶類有雷鳴、霧鍾、雀舌、鳥嘴、白毫等,緊壓茶類有龍團、鳳餅。憲宗時,蒙頂茶已成爲進貢最多的一種,《元和郡縣誌》載:“蒙山在縣西十里,今每歲貢茶,爲蜀之最”。

蒙頂茶因入貢京華而譽滿天下後,達官貴人不惜重金爭相購買,身價百倍,昂貴異常。“蜀茶得名蒙頂,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

因此,當時名山農民種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後之人競栽茶,以規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

可謂盛況空前。唐代,中日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日本從公元630-894年間,派出大批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經濟、語言文字、佛教文化、生產技術、建築藝術等,前後共13次,每次多達數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留僧以及隨員。

文宗開成五年(840年)留學僧慈覺大師圓仁學習期滿,從長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饋贈的禮物中,即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此時,蒙頂茶不僅在國內享有很高聲譽,而且已作爲國家級禮茶,飄洋過海傳到國外。

如果說唐代開創了蒙頂茶發展的黃金時期,那麼,宋代則是蒙頂茶和名山邊茶發展的極盛時期。蒙頂茶的質量有很大提高,製茶技藝進一步完善,創制出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貢品。

那時,四川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一,名山茶葉產量又居四川之首。從宋神宗元豐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葉產量常在一百萬公斤左右。

名山茶葉成爲西南、西北地區少數民族所特別喜愛、適合他們飲用的“邊茶”,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易馬,不得他用。”並“立爲永法”。

名山茶葉成爲歷代王朝與藏族、回鶻等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商品,成爲漢族人民同藏族、回鶻等族人民增強、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蒙頂茶自唐以來,一千多年中歲歲進貢,年年送京,直至除舊革新。

解放後,蒙頂名茶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蒙山茶場運用現代製茶技藝,按照古傳貢茶的特點,恢復石花、黃芽、甘露、萬春銀葉、玉葉長春等名茶生產。上世紀80年代,又創制春露、春眉等名茶。

蒙頂名茶多次被評爲 國家、省優、部優產品,前3種名茶已作爲國家級禮茶。近10年來,蒙頂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產量增長,質量提高,不僅爲國內人民所喜愛,而且躋身於國際市場,深受美國、日本、泰國、瑞士、斯里蘭卡等國人民青睞。

香港《文匯報》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爲題,報道蒙頂茶“不愧爲實至名歸之茶中極品”。 茶中故舊“蒙頂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爲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讚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採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

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峯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裏,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採了蒙頂茶。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

於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於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致祭。

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山頂上的五大峯——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

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

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

5.關於茶文化的詩句

1、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譯:手端着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譯: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

3、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只輪慢碾,玉塵光瑩。——黃庭堅《品令·茶詞》

譯:幾隻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鳳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黃庭堅《滿庭芳·茶》

譯:這茶又能戰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腦,排憂解愁。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繡着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譯: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瞭解。

6、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譯: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瞭解。

7、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魏學洢《核舟記》

譯: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聲音似的。

8、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譯:酒後更喜歡品嚐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餘香。

9、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譯: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

10、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杜耒《寒夜》

譯: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裏沸騰着,屋子裏暖烘烘的。

6.蒙頂山茶是不是十大名茶

不是十大名茶,卻是歷史名茶。

蒙頂茶,產於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爲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讚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產於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採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峯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裏,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採了蒙頂茶。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於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於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致祭。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山頂上的五大峯——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有雷鳴、霧鍾、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初年,以生產黃芽爲主,故稱蒙頂黃芽,爲當時的蒙頂茶的代表。如今,以生產甘露爲多。

蒙頂茶屬綠茶類,在製做上不發酵,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幾種蒙頂茶的製法:

蒙頂甘露——採摘標準爲一芽一葉初展,新鮮芽葉適當攤放,以高溫殺青,經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觀,條索緊卷我毫,淺綠油潤,香氣高爽,味醇甘鮮,湯黃微碧,清澈明亮。

蒙頂石花一一嫩芽經殺青後,即在鍋中整形,後經攤涼再入鍋復炒,低溫烘乾。銀芽扁直整齊,湯色黃碧,香氣純鮮,味甘雋永。

蒙頂黃芽——製法與石花大同小異,唯殺青後要揉捻。色澤黃亮,芽呈金,香純清,味濃鮮,湯色清黃明亮。

萬青銀葉和玉葉長青---是遲採的稍大芽葉製成,製法與甘露相同,唯茸毫減少,品質較甘露稍次。

蒙頂山上茶的前一句是什麼

“蒙頂山上茶”的前一句是:揚子江中水。“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是一幅著名的茶聯,出自元代李德載所作的一首小曲《喜春來·贈茶肆》,這句話的意思是:蒙山頂上春茶早,揚子江的江水是泡飲茶的最佳水。

原文:

茶煙一縷輕輕飈,攪動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賽維揚。非是謊,下馬試來嘗。

金芽嫩採枝頭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間無。君聽取,聲價徹皇都。

作者用同一曲調、同一曲題譜寫了十首小令,全是贈茶肆的,內容均爲誇讚茶好。這兩首是首尾二首。

第一首曲中盛讚茶的香味和煎荼的手藝。一杯茶在手,一經攪動便香飄四座。茶能有如此香是因爲這個茶肆裏有賽過維揚的“烹煎妙手”。這首曲子語言很是通俗明快,很像是宣傳這一茶肆的廣告詩,在元代散曲中頗爲獨特。可以視爲元曲的當行本色之作。

第二首爲原十首中的最後一首,從茶葉的奇品和茶肆的聲價兩方面,自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可以看做這組小令的總結。作品似乎是文人爲商家設計的廣告詞,這在元散曲中十分罕見。在這首創作於數百年前的小令中,“奇品世間無”,“聲價徹皇都”等讚語,與現今商家常用的“質量最佳,譽滿全球”等廣告詞如出一轍,相映成趣。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是出自什麼地方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一詠茶史上最著名的茶聯。這一茶聯據說最早來源於元代李德載的一首小曲“蒙山頂上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學士更,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在這首小曲中,充滿了作者對品茗的推崇,而蒙頂茶與揚子江心水便是他心中的好茶、好水。

擴展資料:

“蜀土茶稱盛,蒙山味獨珍”,蒙頂茶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品種之一,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漢年間。

相傳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僧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吳理真,曾攜靈茗之種,栽於蒙山最高之頂。而且據說他栽種的這幾株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因此,也有“仙茶”的美譽。

或許是因爲這茶樹太仙太美了,於是民間關於吳理真與魚仙以蒙頂茶茶籽定情的傳說便一直流傳了下來。雖然不知道真假,但蒙頂茶的美名卻也因此一直流轉在我們的心間。

在古代的時候,蒙頂茶與佛教是有着極深的淵源的,比如說採茶這一過程,每年春天當茶樹發芽,當地的縣令便會選擇吉日沐齋焚香,並與特別挑選出來的12名僧人一起進入茶園,細心的選擇採摘茶葉,一般只摘取一葉,採足360葉後便交由茶僧去炒制。

另外在炒制的過程中,還要有僧人盤坐誦經,充滿了佛教的禪意與神祕。

參考資料:人民網-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句詩的作者是誰?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出自:元代李德載的一首小曲《蒙山頂上春光早》。

1、此聯最早出自元代李德載的一首小曲《蒙山頂上春光早》: 蒙山頂上春光早, 揚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 應笑倒, 銷金帳,飲羊羔。

2、明代陳絳《辨物小志》:“諺雲,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由此可見,這聯名句已從李德載的小曲中脫胎出來,形成了膾炙人口的諺語,又被人們用爲茶聯,得以廣泛流傳。據記載,鄭板橋也曾爲他人寫過這對名聯。由於茶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最易爲人接受,“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內涵豐富,意境悠遠,所以成爲茶聯中的“首品”。 

3、茶的對聯,茶店對聯,茶莊對聯,茶文化對聯,茶樓對聯,茶館對聯,等等,都是茶聯。以茶爲題材的對聯,由來已久。清代的鄭板橋題寫的茶聯據說有12副,史上無二。時至當代,茶聯的集大成者在天的《百茶聯》100副茶聯影響廣泛,網絡、圖書、報刊文章或轉載、或推介、或收藏,或書法,或印製在茶葉包裝上,有網友贊其爲“千古絕唱”,極爲推崇。在天原創《百茶聯》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不愧爲茶聯的集大成者。

如何解讀“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句?

意思是:揚子江的水是天下第一泉,蒙山頂上的茶葉也是第一好茶。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出自元代文人李德載《贈茶肆》(中呂·喜春來)曲:“蒙山頂上春來早,揚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學士更。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而今,這兩句詩已成了蒙頂茶文化的標誌:在館名雅緻的茶館,常見“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的楹聯;有關蒙茶仙姑與茶祖吳理真的民間傳說故事很多,以他們茶緣姻緣爲主題的作品相繼問世;還有一些高雅的茶藝表演。

在張又新茶人所撰寫的《煎茶水記》中,專論天下宜茶之水,把“揚子江心”的中泠泉評爲“天下第一泉”。揚子江心的泉水與蒙山頂上的茶葉相輔相成,是茶中精品。

擴展資料

蒙頂茶,據古籍、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載,自西漢名山茶農吳理真手植七株茶樹於蒙山之顛,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吳氏在蒙頂植茶成功之後,蒙山茶農曆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將蒙茶繁育、擴展到整個蒙山全境,到唐代,蒙山茶已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品質和數量都超過了其它地區,並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蒙頂茶

揚子江中水 蒙山頂上茶是誰的詩句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這是詠茶詩文中最爲著名的一對茶聯。

據說從前的茶館多拿這對茶聯掛在門口作招牌。時至今日,在成都、重慶、永川等地的茶館,都還見得到這樣一副茶聯:

雖無揚子江心水

卻有蒙山頂上茶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可以說是蒙山的“鎮山之寶”,在蒙山多處可見題刻,它是蒙山茶悠久歷史與崇高地位的象徵。然而,這聯名句爲何只見一聯,來自何處,作何理解,長期以來卻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此聯最早出自元代李德載的一首小曲《蒙山頂上春光早》:

蒙山頂上春光早,

揚子江心水味高。

陶家學士更,

應笑倒,

銷金帳,飲羊羔。

李德載把飲茶作爲一種雅緻高尚的作爲而大加讚賞,對不諳茶事的粗鄙行爲非常輕蔑。全文都充滿了對品茗飲茶的推崇之情。因此,“蒙山頂山春光早,揚子江心水味高”都是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所託之物“蒙頂山上茶”和“揚子江心水”是他心中聖潔、高雅,代表最好品質、最高境界的茶中極品。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什麼意思

詩句是盛讚蒙頂茶的意思。

琴裏知道只有淥水,茶中朋友是蒙山。

“蒙山”指蒙山茶,產於雅州名山縣(今屬四川)。蒙頂山區,相傳西漢年間,吳理真禪師親手在蒙頂上清峯甘露寺植仙茶七株,飲之可成地仙。詩人舉此茶,以表明自己超然的思想。“淥水”是古代名曲,白居易將其與蒙頂茶相提並論,足見白居易對蒙頂茶的喜愛。

擴展資料:

《琴茶》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被罷官後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詩文表面上看是作者歸隱後的灑脫之情,其實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返朝廷爲國家作出貢獻,可是他的願望卻一直沒有能是實現。

作品鑑賞

白居易晚年辭去刑部侍郎的官職,賦閒東都,做《琴茶》一詩,表達了詩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觀點。

首聯寫自己天性開朗,曠達灑脫,與官場中的風氣相悖,故寄身官場屢受排擠。

“拋官”即辭官,退隱之後無早朝之擾,儘可春眠;年事已高,再無爲搏功名而讀詩書之累,更覺逍遙自在。次聯極寫賦閒後的愜意之狀。

三聯起句寫琴,《淥水》古琴曲,爲詩人之所愛。詩人精通音律,曾有《聽彈古淥水》詩云:“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欲識漫流意,爲聽疏泛聲。西窗竹陽下,竟日有餘清。”可知詩人提此曲是爲了表明平和心境;次句寫茶,“故舊”老朋友、舊相識。

但詩人畢竟是標準的儒家子弟,他的辭官亦並非完全出自本心,看到唐王朝日益加劇的矛盾,各種弊端的呈現,他的忠君愛國之心無法掩飾,故此在尾聯他仍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欲展宏圖的期望。

“窮通行止”,這裏的“窮”指報國無路,“通”指才華得施,“行”指政見得用,“止”指壯志難酬。樂天的《江南謫居十韻》“壯志徒許國,薄命不如人。

才展凌雲志,俄成出水鱗。葵枝猶向日,蓬斷即辭春……行藏與通塞,一切任陶均”正是這句詩的最好註釋。末句表達了詩人想返回長安爲國效力的願望,但詩人至終亦未能再進西京,令人感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琴茶

茶道的人生如茶的詩句 茶道人生的句子

1、香茶一杯解乏力,吉語三句暖人心。

2、茗外風清賞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

3、春滿壺中留客醉,茶香座上待君來。

4、淡酒邀明月,香茶迎故人。

5、蘭芽雀舌今之貴,鳳餅龍團古所珍。

6、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7、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8、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9、莫幹清涼世界,竹蔭十里茶香。

10、品茗談天地,賞花語人生。

11、酒醇飯香茶濃,花鮮月明人壽。

12、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13、潔性不可污,爲飲滌塵煩。

14、空襲無常盅客茶資先付,官方有令國防祕密休談。

15、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

16、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帶玉溪雲。

17、瓦壺水沸邀清客,茗碗香騰遣睡魔。

18、近水樓臺先得月,芳香茶葉最清心。

19、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20、菜在街頭攤賣,茶在壺中吐香。

21、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22、處世以中庸爲道,爲人將道德銘心。

23、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24、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25、喜報捷音一壺春暖,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26、柳井有泉好作飲,君山無處不宜茶。

27、來路可數歇一刻知味,前途無量品一杯何妨。

28、芳香清意府,碧綠淨心源。

29、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

30、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閒軒。

31、松濤烹雪醒詩夢;竹院浮香蕩文思。

32、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

33、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

34、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鬆帶雨,餑恐生煙翠。

35、茶敬客來茶當酒,雲山雲去雲作車。

36、山徑摘花春釀酒,竹窗留月夜品茶。

37、寧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

38、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39、北汲百泉池中水;南採龍井山上茶。

40、酒醉英雄漢,茶引博士文。

41、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42、心爲茶荈劇,吹噓成對鼎。

43、一天無空座,四時有香茶。

44、瓦壺水沸邀清客;茗碗香騰遣睡魔。

45、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

46、碧螺壺中香撲面,綠茶盞內味如春。

47、竹爐湯沸邀清客,茗婉風生遣睡魔。

48、春共山中採,香宜竹裏煎。

49、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50、滿園春色關不住,茶濃花香醉紅塵。

51、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52、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點又充飢。

53、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孫。

54、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55、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56、羹香懷帝德,茶色慮民災。

57、最宜茶夢同圓,海上壺天容小隱。

58、看水滸想喝大碗酒,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59、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

60、吟詠霜毛句,閒嘗雪水茶。

61、四海鹹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62、識得此中滋味,覓來無上清涼。

63、擺開八仙桌,招徠十六方。

64、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65、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紅閒評坡老詩。

66、疑成雲霧頂,茗出晨露香。

67、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68、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

69、新茶已上焙 句子大全/ ,舊架憂生醭。

70、壺在心中天在壺,心在壺中地在心。

71、七度盧仝碗,三篇陸羽經。

72、閒吟工部新來句,渴飲毗陵遠到茶。

73、爲品清香頻入座,歡同知心細談心。

74、九曲夷山採雀舌;一溪活水煮毛尖。

75、客來能解相如渴,火候閒評坡老詩。

76、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77、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78、瓦罐煎茶燒樹葉,石泉流水洗椰瓢。

79、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80、龍井泉多奇味,武夷茶發異香。

81、爲愛清香請入座,欣同知己細談心。

82、翠葉煙騰冰碗碧;綠茅光照玉甌青。

83、水流清影通茶竈,風遞幽香入酒筵。

84、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本文地址:茶道的人生如茶的詩句

誰幫忙找點關於茶文化的詩詞(最好是名人的)

一七令,茶

胡秉言

碧嫩,神凝

着聖水,味香盈

芳馨淡爽,厚重清明

古今呈異客,閒雅品人生

感悟浮沉歲月,盪滌塵緣凡情

半盞淳茶方寸潤,修德養性淨心靈

一七令,茶

胡秉言

茗嫩,一

銅壺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瓊玉漿

陸羽邀神農,禪坐細品嚐

清高文人墨客,達官貴侯飲狂

淡淡清香飄千古,修身聽命日月長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刻在茶壺上送人的詩句

1. 關於刻六方茶壺的詩句

關於刻六方茶壺的詩句 1. 形容茶壺的詩句

1. 《玉壺吟》【唐】李白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2. 《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燈》【宋】佚名

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羣。

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盃作照憑。

3. 《鷓鴣天·一夜冰澌滿玉壺》【宋】石孝友

一夜冰澌滿玉壺。五更喜氣動洪爐。門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蘭看鯉趨。

泉脈動,草心蘇。日長添得繡工夫。試詢補袞彌縫手,真個曾添一線無。

4.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6.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7.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8.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9. 《戲問花門酒家翁》【唐】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10. 《飲酒·其四》【魏晉】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羣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2. 關於讚美茶壺的詩句

一、我的茶壺

作者:佚名

也可以清心,啜一口,

聽得到泉的清音,可以清心也。

嗅一下,有春天晨露的甘冽,

以清心也可,淡綠透明,

哪裏來這般澄澈。清心也可以,

心中氤氳,是日夕的山氣迷離。

心也可以清,琴絃顫響,

是誰在撥動泠泠。

二、墨水瓶——茶壺

作者:佚名

寫兩種人,平凡的外表,

難以捉摸的脾氣,沒人願意親近。

人們遵循着近墨者黑的古訓,墨水是他的心血,

知識是他的結晶。直到有一天嘔盡,

才無聲無息的逝去,羊脂白玉般的相貌

更兼沒有一絲棱角,贏得了人們的讚賞。

從此青雲直上,裝賄賂這種餃子的時候,

他心裏有數,爲別人服務的時候,

總是難得糊塗。似乎滿肚子水平,

嘴邊經常掛着,水一樣大量的普通的真理。

三、茶壺

作者:佚名

我的哀愁

是一個小巧玲瓏的茶壺

茶壺在蒼穹下噗嗤——噗嗤

昨日

氤氳繚繞

今朝

晴空萬里

四、一壺茶的時光

作者:佚名

泡一壺茶,獨自品嚐。

眼裏的神色,沒有憂傷,

心情,是那麼爽朗舒暢。

飲着茶,看着窗外,

風景是另一番氣象。

不管是雨天,還是豔陽,

歲月就是如此平常。

我明白,一壺茶的時光

色彩斑斕,氣味芬芳,

但會平淡短暫,因爲生活就是這樣。

五、茶壺

作者:毛宏

整整一下午,我面對茶壺

沉默得像水中一片茶葉

還有發紅的原湯

曾經,在古老的河流

大院人家,茶壺盛裝

太多氣息,從清明時節

旗袍、油紙傘;

從古橋之下

小船川流不息

太多靈感,太多詩情畫意

3. 描寫茶壺的詩句

《詠茶十二韻》(唐·齊已·五言排律) 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

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對茶》(唐·孫淑) 小閣烹香茗, 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 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 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 月轉晚妝樓。 《夏日閒居》(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 閒居又一年。

藥看辰日合, 茶過卯時煎。 草長睛來地, 蟲飛晚後天。

此時幽夢遠, 不覺到山邊。 和韋開州盛山茶嶺 (唐·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

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尚書惠蠟麪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峽中嘗茶》 (唐·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嘴香。 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園中茶生 (唐·韋應物) 潔性不可污,爲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衆草長,得與幽人言。

茗坡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貢焙新茶 (唐·張文規)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劉言史) 粉細越筍芽,野煎寒溪濱。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

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熒熒爨風鐺,拾得墜巢薪。

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

此遊愜醒趣,可以話高人。 《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盧綸) 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

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行。 《與趙莒茶宴》(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溜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茶來老更閒。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 (唐·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

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 《夏晝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題禪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

《西陵道士茶歌》(唐·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鬆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茶詩 (五代後晉·鄭邀)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4. 描寫茶壺的詩句有哪些

1.《玉壺即事》

年代: 宋 作者: 杜範

雨過條風著柳芽,淡黃淺綠嫩如花。

陂湖漾漾初侵路,蜂燕紛紛各理家。

帶郭園林仙苑近,送春船舫繡簾遮。

芸窗倦倚何山翠,暖靄輕籠日腳斜。

2.《玉壺軒》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玉壺四榻靜無塵,琴上無徵筆有神。

詩債已還休骨瘦,酒冤今醒但眉顰。

清風吹鶴梧桐曉,明月啼猿楊柳春。

見說玉樓新架就,紫皇有詔日來頻。

3.《玉壺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

4.《玉壺冰》

年代: 唐 作者: 王季友

玉壺知素結,止水復中澄。堅白能虛受,清寒得自凝。

分形同曉鏡,照物掩宵燈。壁映圓光入,人驚爽氣凌。

金罍何足貴,瑤席幾回升。正值求珪瓚,提攜共飲冰。

5.《清如玉壺冰》

年代: 唐 作者: 盧綸

玉壺冰始結,循吏政初成。既有虛心鑑,還如照膽清。

瑤池慚洞澈,金鏡讓澄明。氣若朝霜動,形隨夜月盈。

臨人能不蔽,待物本無情。怯對圓光裏,妍蚩自此呈。

5. 關於茶具的詩句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蘇軾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嘗茶和公儀

梅堯臣

都籃攜具上都堂,碾破雲團北焙香。

湯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長。

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

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

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儀嘗建茶

歐陽修

溪山擊豉助雷驚,逗曉靈芽發翠莖。

摘處兩旗香可愛,貢來雙鳳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清。

6. 有關茶壺的古詩詞

《詠茶十二韻》(唐·齊已·五言排律) 百草讓爲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入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鬆黃幹旋泛,雲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詩·茶》(唐·元稹)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對茶》(唐·孫淑) 小閣烹香茗,疏簾下玉溝;燈光翻出鼎,釵影倒沉甌; 婢捧消春困,親嘗散暮愁;吟詩因坐久,月轉晚妝樓.《夏日閒居》(唐·張籍)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睛來地,蟲飛晚後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和韋開州盛山茶嶺 (唐·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尚書惠蠟麪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飛鵲印成香蠟片,啼猿溪走木蘭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峽中嘗茶》 (唐·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裏火煎嘗.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誇鳥嘴香.合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鹿門病家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嘗茶》 (唐·劉禹錫) 生怕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喜園中茶生 (唐·韋應物) 潔性不可污,爲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衆草長,得與幽人言.茗坡 (唐·陸希聲) 二月山家穀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湖州貢焙新茶 (唐·張文規)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劉言史) 粉細越筍芽,野煎寒溪濱.恐乖靈草性,觸事皆手親.敲石取鮮火,撇泉避腥鱗.熒熒爨風鐺,拾得墜巢薪.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宛如摘山時,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此遊愜醒趣,可以話高人.《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盧綸) 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行.《與趙莒茶宴》(唐·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溜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與亢居士青山潭飲茶 (唐·靈一) 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羣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茶來老更閒.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 (唐·白居易)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各作一家春 《夏晝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題禪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西陵道士茶歌》(唐·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鬆影直.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茶詩 (五代後晉·鄭邀)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7. 茶壺上的詩句是什麼樣的

我這裏有一首一至七字詩,可以摘一下,也可以都寫上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麴塵花

夜後激陪明月,晨煎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忌堪誇

還有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紙。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鬆根煮菜根。

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雷文古泉個,日鑄新茶三兩甌。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頭爲晚潮。

四海鹹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爲愛清香請入座,欣同知己細談心。

蘭芽雀舌今之貴,鳳餅龍團古所珍。

菜在街頭攤賣,茶在壺中吐香。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龍井雲霧毛尖瓜片碧螺春,銀針毛峯猴魁甘露紫筍茶。

疑成雲霧頂,茗出晨露香。

塵慮一時淨,清風兩腋生。

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

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

擺開八仙桌,招徠十六方。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也能醉人。

四海鹹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採,香宜竹裏煎。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紅閒評坡老詩。

採向雨前,烹宜竹裏;經翻陸羽,歌記盧仝。

茗外風清賞月影,壺邊夜靜聽松濤。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秀萃明湖遊目客來過溪處,腴含古井怡情正及採茶時。

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鬱金香。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陸羽搖頭去,盧仝拍手來。

四大皆空,坐片時何分爾我;

兩頭是路,吃一盅各分東西。

來不請,去不辭,無束無拘方便地;

煙自抽,茶自酌,說長說短自由天。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圓耶?是圓,是圓非圓!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詩客句,閒傾荷露試烹茶。

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

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

十載許句留,與西湖有緣,乃嘗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Tags:蒙頂山 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