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龍井茶炒制的基本工序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26W

龍井茶炒制的基本工序

1、攤青,將龍井茶攤放在竹篩上,之後移到陰涼處晾放1-2小時;

2、青鍋,將鮮葉放入鐵鍋中,用手翻炒,鍋溫上升至100℃時,改用抓和抖的手勢;

3、輝鍋,青鍋後將茶葉倒出,涼透後再次入鍋翻炒;

4、分篩,用篩子篩去茶末,保證茶葉大小均勻。

1、攤青,將龍井茶攤放在竹篩上,之後移到陰涼處晾放1-2小時;

2、青鍋,將鮮葉放入鐵鍋中,用手翻炒,鍋溫上升至100℃時,改用抓和抖的手勢;

3、輝鍋,青鍋後將茶葉倒出,涼透後再次入鍋翻炒;

4、分篩,用篩子篩去茶末,保證茶葉大小均勻。

1. 摘葉:在清晨露水未乾時,手工摘取嫩葉,選擇茶樹的第一片到第三片嫩葉;

2. 晾涼:將摘取的嫩葉晾放於陰涼處,約1-2個小時;

3. 炒制1:將晾好的嫩葉放入炒鍋中,用大火炒制1-2分鐘,主要是將茶香激發出來;

4. 揉捻:將炒好的嫩葉放入竹器中,進行揉捻,促使茶汁浸出;

5. 炒制2:將揉捻後的嫩葉放入炒鍋中,用中火翻炒,此時茶葉逐漸變黃,需要控制溫度,以免烤焦;

6. 曬涼:炒制好的茶葉均勻鋪放在竹篾上,曬至茶葉變成淺綠色;

7. 烘乾:將曬涼的茶葉放入烘乾機中,加熱烘乾,控制溫度、溼度和時間,將茶葉質地變硬,水分蒸發完全;

8. 選配:經過烘乾的茶葉會進行篩選、揀選,去除雜質和不合格茶葉,保留優質茶葉,成品分級包裝。

以上是基本工序,具體操作還會有一些調整和改進,以達到最好的品質和口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龍井製作工藝流程要多久

晾曬需要半天。

龍井茶的製作工藝流程爲攤放、青鍋、回潮、二青葉分篩、輝鍋、幹茶分篩、挺長頭、歸堆、貯藏收灰等。而在龍井茶的炒制中,抖、搭、拓、甩、推、抓、扣、捺、磨、壓10種炒制手法則尤爲關鍵,不是依次單獨使用,而是互相結合穿插進行,而考究的工藝,是優質龍井茶的必備條件。

龍井茶的製作方式

西湖龍井茶的整個製作過程精緻細膩,全靠手工完成。俗話說:“龍井茶是靠一顆一顆摸出來的。”確實是這樣,其工序的複雜是有目共睹的,一般製作一斤西湖龍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產出上好的西湖龍井。需經過攤放、青鍋、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鍋和輝鍋兩道工序是整個炒製作業的重點和關鍵。

龍井茶的製作方法,整個炒茶過程分爲青鍋、回潮、輝鍋等等階段: 

1.青鍋:是在15分鐘內將茶葉初步成型爲扁平,茶葉被炒至七八成幹。 

2。回潮:是將經過了青鍋步驟的茶葉起鍋攤平在竹篩中回潮,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時間。

3.輝鍋:是將回潮後的茶葉加入鍋中炒幹,使水分小於5%,並且進一步定型。大約需要20分鐘。輝鍋後的茶葉起鍋晾涼就是成品的西湖龍井了。

4.幹茶分篩,用篩子把茶葉分篩。簸去,篩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勻。

5.挺長頭,把篩出的長頭(大一點的茶葉)再一次放入鍋中,將其挺直,歷時5—10分鐘。 西湖龍井茶手工製作過程 (七)歸堆 將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開儲存。

6.收灰,炒制好的西湖龍井茶極易受潮變質,必須妥善儲存,須將歸堆後的成品茶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生石灰(未吸潮風化的生石灰,作爲乾燥劑)的缸中加蓋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這樣西湖龍井茶的香氣就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

龍井茶製做工藝

龍井茶頗受人們的喜愛,龍井屬於綠茶扁炒青的一種,形狀特點扁平光滑,龍井品質的好壞與龍井的製作工藝息息相關,大體概括起來主要有采摘、攤放、殺青、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

1.採摘攤放

其中以清明前採製的西湖龍井品質爲最佳,稱爲“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稱爲“雨前茶”,龍井茶的採摘要求也很嚴格,進階龍井只採一芽一葉,全長約1.2釐米。將採摘好的鮮葉放進室內進行攤放,厚度控制在1釐米左右,以散發茶葉中所含的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提高鮮爽度。薄攤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

3.殺青(又稱青鍋)

攤放好的龍井就該進行殺青了,這也是殺青和初步成型的過程。將100g左右的茶葉放進炒鍋中,抹上少許的植物油,然後開始以抓、抖手式爲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成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一般12~15分鐘就基本可以完成。

4.輝鍋

將殺青的茶葉篩選出茶葉末,然後倒入鍋中,進一步整形炒幹,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爲一鍋輝,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C,歷時20~25分鐘,鍋溫分低、高、低三個過程,手式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

5.分篩歸堆

經過以上步驟製作完成的茶葉,進行過篩處理,爲了保證茶葉成品大小均勻,篩去黃瓜以及茶末,如果篩選出的茶葉大小還不合適,那就重新回鍋炒制5-10分鐘,然後緊接着分包儲存就可以了。

6.收灰

最後就是乾燥去潮了,將歸堆後的茶葉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的大缸中,進行密封儲存一星期左右,能夠方便茶葉保持良好的色香味,這樣處理的龍井茶會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

以上就是龍井的大致製作工藝,其中炒茶師的工藝至關重要,炒茶師需要不斷變換炒制手法,炒制手式主要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還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

龍井製作工藝流程

1、採摘,採摘初展的一芽一葉作爲龍井茶的茶料;2、晾曬,將茶葉晾曬再進行挑選;

3、揉捻,把曬好的龍井茶放入篩子中,用手揉捻使汁水流出;4、炒制,把龍井茶放入鍋中炒10分鐘,然後起鍋,攤放在竹篩中回潮,最後再次倒入鍋中翻炒。

正宗的西湖龍井現在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正宗的西湖龍井的工藝特色:進階龍井茶的炒制分爲“表鍋”和“輝鍋”兩道工序,工藝十分精湛,傳統的製作工藝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其手法在操作過程中變化多端,製出的成品茶,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均勻,恰似蘭花之瓣,別具持色,但是現在市面上買的茶葉基本上都是機器殺青、做形的,只有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標準西湖龍井茶是按照傳統制作工藝作的。

龍井茶製作十大工藝和四絕品質

龍井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

龍井屬於炒青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峯,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羣山之中。杭州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記載,龍井茶則始產於宋代,素有“國茶”之稱。成品茶形似碗釘,光扁平直,色翠略黃呈“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優雅高清,湯色碧綠清瑩,葉底細嫩成朵。

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

龍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是動作連貫,一鍋到底而且一氣呵成的。龍井茶炒制統稱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動作分解開來,大體可以歸納爲12種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壓、蕩、扣、扎。各種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發葉內水分,青鍋、輝鍋時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葉變寬、扁,主要用在青鍋及輝鍋中茶葉下鍋階段;拓:作用是把鍋中的茶葉託於手中,便於抖,也能使茶葉變扁平,青鍋與輝鍋均要用上;甩:作用是使茶葉從鍋邊上落到鍋底,自然排列整齊,並使發軟的葉片在滾動中包住芽頭。同時,也使手中的茶葉進行裏外交換,以及起到整理茶葉條索的作用,使茶葉條索整齊均勻。甩主要用於青鍋。

捺:作用是使茶葉光潔、滑潤、扁平。青鍋、輝鍋均要用上;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葉裏外交換,整理條索,把茶葉抓緊、抓直。抓主要用在輝鍋和低檔茶的青鍋;推:作用是使茶葉光、扁、平,只用於輝鍋;磨:作用比推更強,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於輝鍋;

壓:作用是雙手用力壓扁茶條(右手壓着茶時,則左手壓在右手上;左手壓着茶時,則右手壓在左手上),壓多與磨結合進行,促使茶葉更加扁平、光滑。壓只用於輝鍋;扣:作用是使茶葉條索緊直均勻。用於低檔茶的青鍋及輝鍋;扎:作用比扣更強,使茶葉條索更加緊直勻齊。用於低檔茶的青鍋和輝鍋。

蕩:作用是使粘結在鍋壁上的茶葉落入鍋底。在青鍋和輝鍋時,茶葉(特別是碎片)在下鍋階段很容易粘在鍋壁上,這時,用手按着茶葉在鍋壁上蕩一個圓圈,就能把粘在鍋壁上的茶葉全部蕩落到鍋底。另外,在青鍋或輝鍋的起鍋時,用手按着茶葉蕩一個圓圈,就能將整鍋的茶葉一下子集於手中一次性抹進畚箕裏,使出葉乾淨、利索。

龍井茶炒制中,12種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單獨使用的,而是互相結合穿插進行的,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不論是高檔茶還是低檔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幾種手法。比如炒制高檔龍井茶的青鍋,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蕩6種手法,主要是使茶葉色澤明亮,條索闊狹整齊均勻。又如炒制高檔龍井茶的輝鍋,先是用抖、搭、拓3種手法(時間很短),後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輝鍋後的幹茶進一步達到色澤明亮、條索整齊均勻。

炒制各檔龍井茶要根據鮮葉的色澤、老嫩、大小,準確地掌握火候,靈活地穿插運用其中的幾種手法。如輝鍋茶葉條索太緊,可多用推、捺、磨、壓等手法,就可使茶葉條索寬扁一些;若輝鍋茶葉條索太寬,可多用抓、扣幾種手法,就可以使茶葉條索緊細一些。

又如輝鍋時下鍋的茶葉顏色太黑,則可適當多抖幾下,開始不能太用力,待茶葉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這樣就可使茶葉色澤明亮一些。總之,龍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靈活應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製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湯綠葉特點,色、味、形俱佳的龍井茶。

關於貢牌龍井茶的製作步驟?

龍井茶製作工藝一:採摘

一早、二嫩、三勤,以早爲貴,以嫩爲佳,採摘多

龍井茶製作工藝二:攤放

蒸發一部分水分,使葉質變柔軟

龍井茶製作工藝三:殺青

殺死鮮葉中酶的活性,散失水分,初步整型做色,爲輝鍋做準備

龍井茶製作工藝四:回潮

初步炒制後,要將鮮葉攤涼回潮,時間一般爲40~60分鐘,到葉片鬆軟之時即可輝鍋

龍井茶製作工藝五:輝鍋

目的是去除水分,激發香氣,優美造型,使其達到色澤綠潤,扁平光滑、挺直的品質特徵

6.成茶

手工龍井茶炒制技術?

步驟/方法

1.下葉量:每鍋投入攤放葉75-200g,具體的下葉量,視製茶師傅手的大小和技術高低而定。

2.火力: 鮮葉下鍋溫度70-80℃,以鮮葉下鍋時能聽到輕微的爆聲爲最適宜。隨着茶葉逐漸乾燥,溫度要隨之降低。

3.手法:

4.先用抖、拓,使茶葉散發水分,待茶葉發軟時加用搭。手勢要輕鬆,炒3min左右,當芽葉開始乾癟,水分明顯減少時,溫度可適當降低,此時要減少抖的動作,這個階段鍋中茶葉不能有爆聲,如有爆聲,茶葉顏色就會發黃,副茶會增多。之後,隨着茶葉逐步乾燥,再度減少抖的動作,增加搭、棕的手法,促使茶葉表面光滑,身子不糙。炒至梗子乾癟、梗葉色澤一致,約達七成平時即可起鍋。每鍋茶葉的幹度要一致。

5.青鍋時間需18min左右。炒制時,溫度不可大起大落,手法要隨勢應變,手勢開始宜輕,爾後適當加重。開始手勢重了,茶汁會溢出,茶葉顏色發黑,條索會太緊;後階段手勢輕了,茶葉會形成“空殼燥”。所以,必須看菜做茶,準確掌握炒制手法、手勢和溫 度,這是提高龍井茶品質的關鍵。

6.簸:將青鍋葉用大軟口畚箕簸出片、末,每次上簸量不要超過500g。

7.分篩:將簸後的青鍋葉用3號方眼篩提出頭子,篩底再用4號篩過篩,分出大(頭子)、中(中篩)、小(細頭)3檔。青鍋葉分篩是爲了分開大小,有利輝鍋,否則,長短不一,大小不勻的青鍋葉混在一起輝鍋,必然產生茶葉乾燥不勻,容易脫檔、斷頭,降低茶葉品質。同時,大、中、小3檔青鍋葉的輝鍋方法也不一樣,如小的細頭是要設法做扁一點,使外形看起來大一點;大的頭子要做得小一點,這樣使大小不勻的茶葉,做好以後外形上看起來基本一致。

8.還潮:把分篩爲大、中、小3檔的青鍋葉分別放在小勃籃裏,輕輕用手壓實,使它還潮。如果天氣乾燥,茶葉不易還潮,可用清潔的白布浸溼後蓋在上面,促使茶葉還潮。青鍋葉外幹內溼,水分分佈不均勻,還潮是爲了使茶葉水分分佈達到裏外均勻、梗葉均勻。還潮到青鍋葉鬆軟時即可輝鍋。經過還潮的茶葉,輝鍋時不易斷碎,乾燥均勻,炒出來的幹茶外形大小勻整,色澤一致。

大家對龍井茶的炒制和採製瞭解多少?

龍井屬綠茶。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個步驟。紅茶是全發酵的茶類.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

【龍井的採製】A篇

採摘:採滴龍井茶務須細心嫩採,選取茶枝上之鮮嫩芽葉,以大拇指與食指柑緊,折斷採下,投入竹籃。最忌用指甲刻摘,以免斷部水份榨出,內部組織受損而醱酵,損及色味。且忌握手中,以免受熱萎雕,此兩點必須特別注意。

製造:製造龍井之方法純用手工,非其它工具可代替,普通分爲初炒與復炒兩個步驟,有所謂『透』『挺』『捏』『蕩』『拓』等手續,前二步手續即爲初炒,後三步手續乃爲復炒,其法如下:

A. 炒菁:茶菁採回後,薄攤於匾中,即須儘速炒制,以免久置而萎雕劣變。炒制前因茶片大小不均,須用元號篩,篩分其等級,(但明前芽極細嫩,則不必分篩)。入鍋前,先用松毛柴燒熱鐵鍋,鍋溫愈高愈好,蓋殺菁時溫度愈高,則成茶之香氣愈佳也。普通須燒至鍋底微紅爲度,約在攝氏一百度至一百四十度以上,視炒制者之技術而定,技術高着,溫度可酌提高,技術差者,溫度太高,則手易起泡,茶極易焦變,因茶葉甚嫩故也。(茶投入鍋中,須拍拍作響,溫度方爲適度)鍋面須先磨擦光滑,並擦以烏臼油少許,使更潤滑(烏臼油可用普通所用之白臘代之)。然後將茶菁投入鍋中,每鍋約十兩左右,投入量視炒制者之技術而定,投術差者每鍋半斤足矣,技術憂者,則可在一斤以上,切勿貪多,否則手術不易靈活運用,茶葉亦易焦變。

龍井炒制時,一手扶住鍋邊,一手將茶葉榻起,抖散均勻,使水份蒸發,是謂『逶』,即相當於綠茶之殺菁,透之殺菁工作業己完成,可取出急劇扇冷,以增香氣,次爲挺榻,此時火力宜即逐漸降低,約l30℃-9℃然後將手掌伸直,緊貼鍋面,將茶葉作單方向之挺壓,此項工作名爲『挺』,具有打胚與揉捻之雙重作用,茶葉之呈扁直狀態,即於此時形成,故此項操作極爲重要,挺時如用右掌,則先將茶葉由右前方壓向左後方,然後將茶葉翻轉向反對方向揮去,此項壓之作用,爲使茶葉壓成扁平,揮之作用,爲使茶葉挺直,操作時切忌將茶旋轉,否則茶易彎曲,壓時亦不可使茶轉動,否則茶易成條,即不能達到扁平之目的。揮挺時須酌用力,否則茶不易挺直,壓時壓力須由小而大,不可驟用大力,否則茶汁易於流出,粘附鍋面,而極易使茶焦變,即不焦變,茶色亦易變黑,失去龍井特有之美觀翠綠色澤,是應特別注意者。以上透之工作,約五分鐘至分鐘完成。

(溫度低則須十二分鐘,但溫度太低,成茶香味不佳),挺之工作,約二十五分鐐至半小時完成,挺之工作,計可分爲三步驟,第一步驟曰抖塊,即將茶葉來同反轉,不宜用力,經1-2分鐘後,茶葉漸結成扁平,須行抖鬆,約經三四次之抖鬆,乃可漸加輕壓力,一拓一挺,是謂揉胚,約經十餘分鐘,壓力可再漸漸加重,用掌心抵住茶葉,使與鍋底緊貼,然後使茶與鍋摩擦,並予翻轉,且不時加塗油臘,使鍋潤滑,是謂裹條,約經十餘分鐘,裹條乃告完成,經透挺後,茶葉已有八成左右乾燥,即可起鍋,置匾中攤涼,初炒即告完成。

B. 揮鍋(初幹):復炒又名揮鍋,將初炒完成之兩鍋併爲一鍋,此時火力宜小,約70-80℃,酌用少許油臘揩鍋,投入茶葉,依舊用手透挺,並徐徐用手捏之,自鍋底將茶榻起,一榻一鬆,至茶葉將達乾燥時,再向鍋之四周蕩轉榻起,並向鍋壁緊擦數下,使茶葉更爲扁平光滑,約二三十分鐘,茶葉表面已發出灰白色,捻之即碎,是爲乾燥業已適度之明證,即可起鍋。揮鍋時,壓力須由大而小,因此時茶已相當乾燥,壓力太大,每易粉碎。

C. 烘焙:揮鍋後如仍含水10%,則可移置焙籠上用文火烘焙之,成茶品質較佳,至含水量僅3%,完全乾燥爲止。

【龍井的採製】B篇

龍井茶的採製技術相當考究。

龍井茶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歷來龍井茶採摘以早爲貴,茶農常說:“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明代田藝衡在《煮泉小品》中曾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句,說明進階龍井茶向來就強調要早採。通常以清明前採製的龍井茶品質最佳,稱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品質尚好,稱雨前茶。另外龍井茶的採摘十分強調細嫩和完整。一芯二葉初展的,葉形卷如雀舌,稱“雀舌”。通常製造500克特級龍井茶,需要採摘3.5-4萬個細嫩芽葉,其採摘標準是完整的兩葉一芯,芯長於葉,芯葉全長約1.5釐米。龍井茶區的茶農,每到龍井茶採摘季節,綠色的茶山上幾乎天天可以見到三五成羣的採茶姑娘,身挎茶簍,用熟練的雙手像雞啄米似地採摘着細嫩的龍井茶。長期以來,形成的及時分批採摘制度已經代代相傳,習慣於按標準採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採或隔天採,中後期隔幾天必採一次,因此全年茶葉生產季節中要採摘30批左右,採摘次數之多是龍井茶特有的。

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爲3釐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爲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攤放的鮮葉需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進行炒制,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採用不同鍋溫、不同手勢來炒制,才能恰到好處。

進階龍井茶全憑一雙手在一口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號稱“十大手法”,炒制時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熱鍋中操作,勞動強度甚大。難怪當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觀看了龍井炒制後,也爲花費勞力之大和技藝功夫之深而感嘆不已。

進階龍井茶的炒制分青鍋、回潮和煇鍋三道工序。青鍋,即殺青和初步造型的進程,當鍋溫達80-100°C時,塗抹少許專用油脂使鍋內更光滑,投入約100克經攤放過的葉子,開始以抓、抖手式爲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造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約12-15分鐘。

起鍋後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經篩分,篩底篩麪茶分別進行煇鍋,攤涼回潮時間一般爲40-60分鐘。

煇鍋目的是進一步整形和炒幹,通常四鍋青鍋葉合爲一鍋煇,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C,需炒制20-25分鐘,鍋溫掌握低、高、低過程。手勢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含水量達5-6%爲適度,即可起鍋,攤涼後簸去,篩去茶末即成。

參考資料:http://www.alltea.cn/ShowZx.asp?id=21882

極品西湖龍井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將採回的鮮葉在室內進行薄攤,以散發茶葉中所含的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提高鮮爽度。薄攤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經過攤放的鮮葉需要進行篩分然後再分別進行炒制。進階龍井茶的製作是根據鮮葉的大小、老嫩和鍋中茶坯的成型度,透過抖、搭、帶、捺、甩、抓、推、扣、壓、磨等“十大手法”,全憑一雙手在一口光滑的特製鐵鍋中,既手不離茶、茶不離鍋,又以不斷變換的手法炒制而成,非常之巧妙。

進階龍井的炒制共分爲青鍋、回潮和輝鍋三道工序。所謂青鍋,就是指殺青和初步造型的過程:當鍋溫達到80—100度時,先塗抹少許的油脂或石蠟以使鍋內更加光滑,然後投入約100克經攤放過的鮮葉,以抓、抖手式爲主進行炒制,當散發掉一定的水分後,再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造型,壓力有輕而重,以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直至炒至七八成干時起鍋。起鍋後還需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的茶葉再經過篩分,既可進行輝鍋。輝鍋的目的是進一步整形和乾燥。當炒至茸毛脫落,葉片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時,即可起鍋,然後再經攤涼、簸去黃皮、篩去茶末即成。

四絕是:色綠、香郁、味醇、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