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宋史·陶弼傳》原文及翻譯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14W

宋史

《宋史·陶弼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儻,放宕吳中。行山間,有雙鯉戲溪水上,佇觀之。傍一老父顧曰:“此龍也,行且鬥,君宜亟去。”去百步許,雷大震而雨,岸圮木拔。又出大雲,倉卒遇風暴怒,二十七艘同時溺,獨弼舟得濟,人以是異之。一見丁謂,謂妻以宗女,因從學兵法,能持論縱橫。慶曆中,楊畋討湖南賊,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陽朔主簿。 

  儂智高犯南海,畋爲安撫使,闢參軍謀。使下英江會諸將議擊,未至,智高解去。弼舍舟,從其徒數十人,間關步出赴畋。次臨賀,大將蔣偕適戰死,餘衆畏亡將被誅,多降賊。弼數與之遇,亟矯畋命揭榜道上,諭使歸,許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調陽朔令。課民植木官道旁,夾數百里,自是行者無夏秋暑暍①之苦,它郡縣悉效之。攝興安令。移書說桂守蕭固浚靈渠以通漕,不聽;至李師中,卒浚之。師徵安南,饋餉於是乎出,大爲民利。 

  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彌月,弼登城以望,三邊皆漫爲陂澤,亟窒②垠江三門,諭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賦役,爲土囊千餘置道上,水果從竇入,隨塞之。城雖不壞,而人皆乏食,則爲發廩以振於內,方舟以饁③於外,水不及女牆者三板,旬有五日乃退,公私一無所失亡。自橫、潯以東數州皆沒。 

  郭逵南征,轉弼康州團練使,復知邕州。民再罹禍亂,散匿山谷,弼率百騎深入左江峒,民知其至,扶老攜幼以歸。逵帥官軍臨富良江,使弼殿。交人納款,逵欲班師,恐爲所襲。乃以計夜起,軍不整,騎步相蹈藉亂行。賊隔江陰伺覘,知弼殿,弗敢追。弼申令帳下毋動,遲明,結隊徐行,逵賴以善還。留知順州。加東上閣門使,未拜而卒。詔錄其家五人。 

  弼能爲詩,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家至貧不恤也。既死,妻在鄉里,僦屋以居。 

【注、 ①暍:中暑。②窒:堵塞。③饁:送食物。 

譯文: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年風流倜儻,在吳中一帶浪跡遊學。有一次在山間行走,看見兩條鯽魚在溪水裏相互追逐嬉戲,於是停下觀賞。旁邊一位老人對他說:“這是雙龍在一邊走,一邊打鬥,你應該趕快離開。”陶弼剛走百餘步,只聽雷聲大作,大雨傾盆而至,兩岸崩潰,樹木拔起。又有一次乘船湖上,突然出現一片烏雲,接着狂風大作,二十七艘船隻都沉沒水中,唯獨陶弼乘的船倖免於難,陶弼上岸後,人們認爲他與衆不同。有一次遇見當朝名士、曾任宰相之職的晉國公丁謂,丁謂把侄女嫁給他,因爲陶弼能跟從丁謂學習兵法藝文之術。(陶弼一時學業大進)經常能與人縱談天下大勢。慶曆年中,朝廷派楊畋領兵征討湖南賊人,陶弼前往拜訪楊畋,楊畋撥給陶弼一支人馬,讓他前往襲擊賊部,大破賊兵。戰事結束後,陶弼以軍功得授陽朔主簿。 

  儂智高圍攻廣州,楊畋爲安撫使,徵召陶弼爲參軍謀士。讓陶弼率軍由英州一帶沿江而下,會合各位將領合計儂智高,尚未到達集合地點,儂智高便率軍退去。陶弼於是留下水軍,自帶輕騎數十人,從陸路往昔會合楊畋。到達臨賀(今賀州)時,剛好是團練使蔣偕與儂智高部惡戰,蔣偕身亡。部下無主帥,蔣偕潰散的部下怕逃回大營被殺,許多人準備去投降敵軍。陶弼沿途遇到許多失散隊伍,於是,陶弼急忙假借楊畋的名義於沿途發佈告示,曉諭士兵歸隊,免其責罰。共收得散兵一千五百餘人。 

後調任陽朔縣令。教導百姓在官道旁植樹,由數百里長。從這以後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其他的郡縣紛紛效仿。後來代理興安縣令。寫信勸說桂林太守蕭固疏浚靈渠來通漕道,蕭固不聽;到李師中任太守,終於疏浚靈渠。後李師中征討安南,糧餉都是從這運出,而且大大便利了百姓。 

  後任邕州知府。邕州地勢低下,大水容易聚集,夏天大雨一下整月,陶弼登上城樓而望,三面都被水泡成了水塘,於是陶弼馬上下令堵塞江岸上的三個涵洞,通知軍隊和百姓到高處去躲避洪水。不久洪水洶涌而至,陶弼身先士卒,扛着鐵鍬,令官吏們都參加勞動,做了一千多土袋放在路邊,水果真從洞滲入,隨時堵塞。城池雖然保住了,但人們都缺糧食,於是陶弼就開啟城內的官庫發放糧食救災,同時用船從外面運來糧食,洪水還差三板高就漫過城牆,十五天才退去,但邕州城內公家百姓無一損失。而從橫縣、潯州以東幾個州縣都被淹沒了。 

  郭逵在南方征剿,調陶弼人康州團練使,後陶弼又任邕州知府。老百姓再次遭受戰亂,四處逃散,藏匿在山谷中,陶弼率領百多騎兵深入到左江山間,老百姓知道他來了,扶老攜幼而歸。郭逵率領官軍到富良江,讓陶弼殿後。當地人都納款投降,郭逵打算班師回府,害怕被襲擊。於是打算晚上啓程,但軍隊不整,騎步兵互相踐踏。賊人隔江暗中窺視,知道是陶弼殿後,不敢追。 陶弼下令軍中,不要亂動,到了天明,才整隊慢慢的走,這樣郭逵才能平安歸來。後陶弼留任順州知府。後又任東上閣門使,但沒到任就死了。皇上下令錄用了他家的五個人。 

  陶弼能寫詩,喜歡與士人交往,樂於施善,所得的俸祿全部送人,家中非常貧困也不救濟。他死了以後,妻子在鄉里租房子來居住。 

相關練習:    

宋史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俶儻,放宕吳中。行山間,有雙鯉戲溪水上,佇觀之。傍一老父顧曰:“此龍也,行且鬥,君宜亟去。”去百步許,雷大震而雨,岸圮木拔。又出大雲,倉卒遇風暴怒,二十七艘同時溺,獨弼舟得濟,人以是異之。一見丁謂,謂妻以宗女,因從學兵法,能持論縱橫。慶曆中,楊畋討湖南賊,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陽朔主簿。

儂智高犯南海,畋爲安撫使,闢參軍謀。使下英江會諸將議擊,未至,智高解去。弼舍舟,從其徒數十人,間關步出赴畋。次臨賀,大將蔣偕適戰死,餘衆畏亡將被誅,多降賊。弼數與之遇,亟矯畋命揭榜道上,諭使歸,許以不死,凡得千五百人。

調陽朔令。課民植木官道旁,夾數百里,自是行者無夏秋暑暍①之苦,它郡縣悉效之。攝興安令。移書說桂守蕭固浚靈渠以通漕,不聽;至李師中,卒浚之。師徵安南,饋餉於是乎出,大爲民利。

知邕州。邕地卑下,水易集,夏大雨彌月,弼登城以望,三邊皆漫爲陂澤,亟窒②垠江三門,諭兵民即高避害。俄而水大至,弼身先版歃,召僚吏賦役,爲土囊千餘置道上,水果從竇入,隨塞之。城雖不壞,而人皆乏食,則爲發廩以振於內,方舟以饁③於外,水不及女牆者三板,旬有五日乃退,公私一無所失亡。自橫、潯以東數州皆沒。

郭逵南征,轉弼康州團練使,復知邕州。民再罹禍亂,散匿山谷,弼率百騎深入左江峒,民知其至,扶老攜幼以歸。逵帥官軍臨富良江,使弼殿。交人納款,逵欲班師,恐爲所襲。乃以計夜起,軍不整,騎步相蹈藉亂行。賊隔江陰伺覘,知弼殿,弗敢追。弼申令帳下毋動,遲明,結隊徐行,逵賴以善還。留知順州。加東上閣門使,未拜而卒。詔錄其家五人。

弼能爲詩,好士樂施,所得俸祿,悉以與人,家至貧不恤也。既死,妻在鄉里,僦屋以居。

【注、 ①暍:中暑。②窒:堵塞。③饁:送食物。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弼上謁,畋授之兵使往襲謁:拜謁,拜訪

B.次臨賀,大將蔣偕適戰死次:駐紮

C.民再罹禍亂,散匿山谷罹:遭遇

D.逵帥官軍臨富良江,使弼殿殿:殿下,尊稱

2、下列句子表現陶弼“文武雙全”的一組是(  )

A.課民植木官道旁畋授之兵使往襲,大破之

B.使下英江會諸將議擊爲土囊千餘置道上

C.師徵安南,饋餉於是乎出至李師中,卒浚之

D.因從學兵法,能主持論縱橫所得俸祿,悉以與人

3、下列對文段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弼年輕時在吳中游歷,多次遇險,又多次倖免於難,說明他的機敏。後來遇上丁謂,它才得以學兵法,討賊立功,做上陽朔主簿。

B.陶弼受楊畋之命,準備領兵前往會合諸將合擊儂智高。但還沒有到達,儂智高就領兵倉皇退去。陶弼在途中遇上了許多儂智高的散兵,陶弼就假託楊畋的命令,張榜於道路兩旁,答應不處死他們,於是收得了一千多投降的散兵。

C.陶弼作爲一方父母官,很能爲百姓着想。他讓百姓在大路兩旁種植樹木,以解百姓受烈日暴曬之苦;他建議上級疏浚靈渠,使百姓生活大爲便利;他身先士卒,領導軍民抗洪救災,使邕州遭受洪災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的程度。

D.陶弼跟隨郭逵征戰富良江,得勝班師時,由於組織不善,軍隊非常混亂。全仗陶弼臨危不亂,妥善組織,郭逵才能平安回來。陶弼非常樂善好施,所得的俸祿,都拿來分人,而自己家裏卻很貧困。他死後,他的妻子還要租房子來住。

4、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課民植木官道旁,夾數百里,自是行者無夏秋暑暍之苦,它郡縣悉效之。

②城雖不壞,而人皆乏食,則爲發廩以振於內,方舟以饁於外。

1、D殿:殿後,走在隊伍的最後。

2、A  “爲土囊千餘置道上”“至李師中,卒浚之”“所得俸祿,悉以與人”不能表現陶弼“武”的才能。

3、B 陶弼收得的不是儂智高的散兵,而是朝廷的兵。

4、①教導百姓在官道旁植樹,由數百里長。從這以後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其他的郡縣紛紛效仿。

②城池雖然保住了,但人們都缺糧食,於是陶弼就開啟城內的官庫發放糧食救災,同時用船從外面運來糧食。

翻譯

陶弼,字商翁,永州人。少年風流倜儻,在吳中一帶浪跡遊學。有一次在山間行走,看見兩條鯽魚在溪水裏相互追逐嬉戲,於是停下觀賞。旁邊一位老人對他說:“這是雙龍在一邊走,一邊打鬥,你應該趕快離開。”陶弼剛走百餘步,只聽雷聲大作,大雨傾盆而至,兩岸崩潰,樹木拔起。又有一次乘船湖上,突然出現一片烏雲,接着狂風大作,二十七艘船隻都沉沒水中,唯獨陶弼乘的船倖免於難,陶弼上岸後,人們認爲他與衆不同。有一次遇見當朝名士、曾任宰相之職的晉國公丁謂,丁謂把侄女嫁給他,因爲陶弼能跟從丁謂學習兵法藝文之術。(陶弼一時學業大進)經常能與人縱談天下大勢。慶曆年中,朝廷派楊畋領兵征討湖南賊人,陶弼前往拜訪楊畋,楊畋撥給陶弼一支人馬,讓他前往襲擊賊部,大破賊兵。戰事結束後,陶弼以軍功得授陽朔主簿。

儂智高圍攻廣州,楊畋爲安撫使,徵召陶弼爲參軍謀士。讓陶弼率軍由英州一帶沿江而下,會合各位將領合計儂智高,尚未到達集合地點,儂智高便率軍退去。陶弼於是留下水軍,自帶輕騎數十人,從陸路往昔會合楊畋。到達臨賀(今賀州)時,剛好是團練使蔣偕與儂智高部惡戰,蔣偕身亡。部下無主帥,蔣偕潰散的部下怕逃回大營被殺,許多人準備去投降敵軍。陶弼沿途遇到許多失散隊伍,於是,陶弼急忙假借楊畋的名義於沿途發佈告示,曉諭士兵歸隊,免其責罰。共收得散兵一千五百餘人。

後調任陽朔縣令。教導百姓在官道旁植樹,由數百里長。從這以後行人不受烈日中暑之苦,其他的郡縣紛紛效仿。後來代理興安縣令。寫信勸說桂林太守蕭固疏浚靈渠來通漕道,蕭固不聽;到李師中任太守,終於疏浚靈渠。後李師中征討安南,糧餉都是從這運出,而且大大便利了百姓。

後任邕州知府。邕州地勢低下,大水容易聚集,夏天大雨一下整月,陶弼登上城樓而望,三面都被水泡成了水塘,於是陶弼馬上下令堵塞江岸上的三個涵洞,通知軍隊和百姓到高處去躲避洪水。不久洪水洶涌而至,陶弼身先士卒,扛着鐵鍬,令官吏們都參加勞動,做了一千多土袋放在路邊,水果真從洞滲入,隨時堵塞。城池雖然保住了,但人們都缺糧食,於是陶弼就開啟城內的官庫發放糧食救災,同時用船從外面運來糧食,洪水還差三板高就漫過城牆,十五天才退去,但邕州城內公家百姓無一損失。而從橫縣、潯州以東幾個州縣都被淹沒了。

郭逵在南方征剿,調陶弼人康州團練使,後陶弼又任邕州知府。老百姓再次遭受戰亂,四處逃散,藏匿在山谷中,陶弼率領百多騎兵深入到左江山間,老百姓知道他來了,扶老攜幼而歸。郭逵率領官軍到富良江,讓陶弼殿後。當地人都納款投降,郭逵打算班師回府,害怕被襲擊。於是打算晚上啓程,但軍隊不整,騎步兵互相踐踏。賊人隔江暗中窺視,知道是陶弼殿後,不敢追。 陶弼下令軍中,不要亂動,到了天明,才整隊慢慢的走,這樣郭逵才能平安歸來。後陶弼留任順州知府。後又任東上閣門使,但沒到任就死了。皇上下令錄用了他家的五個人。

陶弼能寫詩,喜歡與士人交往,樂於施善,所得的俸祿全部送人,家中非常貧困也不救濟。他死了以後,妻子在鄉里租房子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