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宋史·高若訥傳》原文及翻譯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宋史

《宋史·高若訥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高若訥,字敏之,本幷州榆次人,徙家衛州。進士及第,補彰德軍節度推官,再遷太常博士、知商河縣。御史知雜楊偕薦爲監察御史裏行,知諫院。時范仲淹坐言事奪職知睦州,餘靖、尹洙論救仲淹,相繼貶斥。歐陽修乃移書責若訥曰:“仲淹剛正,通古今,行中無比。以非辜逐,君爲諫官不能辨,猶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耶!”若訥以其書奏,貶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大慶殿設祈福道場,若訥奏曰:“大慶殿,國之路寢也,豈可聚老、釋爲瀆慢?”又奏三公坐而論道,今二府對才數刻,何以盡萬幾?宜賜坐從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憂。服除,以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時宰相賈昌朝與參知政事吳育數爭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問所以然者,若訥曰:“大臣不肅,則雨不時若。”於是昌朝及育皆罷,若訥遂代育爲樞密副使。王則據貝州,討之,逾月未下,或議召降。若訥言:“河朔重兵所積,今釋不討,後且啓亂階。”及破城,知州張得一送御史臺劾治。有臣賊狀。朝廷議貸死,若訥謂:“守臣不死自當誅,況爲賊屈?”得一遂棄市。知王守忠欲得節度使,固執爲不可。皇祐五年,卒,贈右僕射,諡文莊。若訥強學善記,自秦、漢以來諸傳記無不該通,尤喜申、韓、管予之書,頗明歷學。因母病,遂兼通醫書,雖國醫皆屈伏。張仲景《傷寒論訣》、孫思邈《方書》久不傳,悉考校訛謬行之,世始知有是書。名醫多出衛州,皆本高氏學焉。皇祐中,詔累泰定尺以制鐘律,爭論連年不決。若訥以漢貨泉度一寸,依《隋書》定尺上之。並損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選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

譯文:

  高若訥,字敏之,本是幷州榆次人,遷居至衛州。考取進士後,補授彰德軍節度推官,後調任太常博士、商河知縣。御史楊偕推薦他任監察御史裏行、主管諫院。當時范仲淹因爲進諫議政獲罪而被免職,(貶)任睦州知州,餘靖、尹洙上書營救范仲淹,(兩人)相繼被貶。歐陽修就致書責備高若訥說:“范仲淹剛強正直,通曉古今,朝廷中無人可比。卻因爲無罪被驅逐,你作爲諫官不能明辨,仍厚顏面對士大夫,出入朝廷,這是不再知人間有羞恥之事(的行爲)啊!”高若訥把他的書信(內容)上奏,皇帝將歐陽修貶爲夷陵縣令。王蒙正任蔡州知州,高若訥進言:“王蒙正自小販被起用,靠攀附外戚權貴得任官職,之前調任郴州,衆議尚且不滿,現在給他(蔡州這樣的)大州(治理),可以嗎?”(皇上)下詔令擱置他的任命。大慶殿設定祈福道場,高若訥上奏說:“大慶殿是國家的正殿,怎麼能聚集道士和僧人行輕慢褻瀆之事?”後又上奏:“(以前)三公長時坐而議政,現在樞密院及中書門下省對答政務卻只有數刻之久,怎麼能盡言政務?應當賜座使(二府官員)從容對答,如同唐朝延英殿(優待臣子)舊制。遭遇母喪。守喪期滿後,任右諫議大夫代理御史中丞。當時宰相賈昌朝與參知政事吳育多次在皇帝前爭議政事。第二年春天,天大旱,皇帝詢問這樣(乾旱)的原因,高若訥說:“大臣不嚴肅恭敬,那麼雨水不時就會像這樣(不至)。”於是賈昌朝和吳育都被罷職,高若訥於是代替吳育出任樞密副使。王則佔據貝州,(朝廷)征討他,月餘尚未攻下。有人提議招降,高若訥進言說:“河朔地區是重兵囤積之地,現在放棄不去征討,以後將要開啓禍端。”等到城池被攻破,知州張得一被送往御史臺審查治罪,他有屈從於敵賊的情況。朝廷商議免除死罪,高若訥說:“守臣沒有戰死,本來(就)應當自殺,何況是屈從於敵人。”張得一於是被殺。(高若訥)知曉王守忠想出任節度使,堅持認爲不可。皇祐五年去世,被追贈爲右僕射,諡號文莊。高若訥學識豐富,善於識記,從秦、漢以來經典著作無不博學通曉,特別喜歡申不害、韓非、管仲的著作,十分精通陰陽曆數之學。因爲母親患病,就兼學精通醫書,縱然名醫也歎服。張仲景《傷寒論訣》、孫思邈《方書》久不能傳,高若訥將錯誤全部考訂、校正使之刊行(流傳於世),世人才知道有此醫書。當時名醫多出自衛州,其從師本源都是高氏。皇祐年間,下詔令累列黍粒以定尺寸標準並制定音律(標準),爭論多年未有決斷。高若訥以漢貨泉幣(尺寸大小)爲標準確定一寸,依據《隋書》確定一尺(的長度)上奏(皇帝)。連同增減祭祀器物等(建議),皆一一施行。有文集二十卷。

相關練習:    

宋史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高若訥,字敏之,本幷州榆次人,徙家衛州。進士及第,補彰德軍節度推官,再遷太常博士、知商河縣。御史知雜楊偕薦爲監察御史裏行,知諫院。時范仲淹坐言事奪職知睦州,餘靖、尹洙論救仲淹,相繼貶斥。歐陽修乃移書責若訥曰:“仲淹剛正,通古今,行中無比。以非辜逐,君爲諫官不能辨,猶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耶!”若訥以其書奏,貶修夷陵令。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大慶殿設祈福道場,若訥奏曰:“大慶殿,國之路寢也,豈可聚老、釋爲瀆慢?”又奏三公坐而論道,今二府對才數刻,何以盡萬幾?宜賜坐從容,如唐延英故事。丁母憂。服除,以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時宰相賈昌朝與參知政事吳育數爭事上前。明年春,大旱,帝問所以然者,若訥曰:“大臣不肅,則雨不時若。”於是昌朝及育皆罷,若訥遂代育爲樞密副使。王則據貝州,討之,逾月未下,或議召降。若訥言:“河朔重兵所積,今釋不討,後且啓亂階。”及破城,知州張得一送御史臺劾治。有臣賊狀。朝廷議貸死,若訥謂:“守臣不死自當誅,況爲賊屈?”得一遂棄市。知王守忠欲得節度使,固執爲不可。皇祐五年,卒,贈右僕射,諡文莊。若訥強學善記,自秦、漢以來諸傳記無不該通,尤喜申、韓、管予之書,頗明歷學。因母病,遂兼通醫書,雖國醫皆屈伏。張仲景《傷寒論訣》、孫思邈《方書》久不傳,悉考校訛謬行之,世始知有是書。名醫多出衛州,皆本高氏學焉。皇祐中,詔累泰定尺以制鐘律,爭論連年不決。若訥以漢貨泉度一寸,依《隋書》定尺上之。並損益祠祭服器,悉施用。有集二十卷。

  (選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訥言/蒙正起裨販/因緣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論猶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詔寢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