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日照綠茶南茶北引歷史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17K

日照綠茶南茶北引歷史

日照綠茶是山東省的特色名茶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史書記載,在唐朝時期,日照地區就已經開始種植茶樹,並且茶葉頗受歡迎。然而,當時生產的茶葉並不以綠茶爲主,而是以黑茶爲主。

到了宋代,日照地區逐漸開始生產綠茶。據《茶經》記載,“產日照山東茶,實味嘗大,不比他州。”可見當時的日照綠茶品質已經得到了肯定。

南茶北引,指的是南方綠茶推廣至北方的歷史過程。在明代之前,北方生產的茶葉以青茶爲主,綠茶較少。而隨着南方綠茶逐漸進入北方市場,其儲存方式、製作工藝等方面也得到了改進和提升。可以說,南茶北引不僅促進了綠茶的普及,也推進了茶葉製作技術的提高。

總的來說,日照綠茶南茶北引的歷史可以看作是中國茶文化傳承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反映出不同地域茶葉在生產、製作和消費等方面的差異。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照綠茶的歷史

1966年東港區的前身日照縣“南茶北引”獲得成功。

此後東港茶葉不斷髮展,特別是自1998年以

來,日照市 *** 立足實際科學決策,把綠茶生產確立爲農業特色經濟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植,致力建設“江北綠茶第一基地”,日照綠茶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2年,日照綠茶區域內茶園面積已達到12萬畝,茶園面積佔到全省的茶園面積半數以上,年產茶葉1500噸,佔山東省的50%以上。

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稱“北方第一茶”。

其中嵐山區巨峯鎮1000畝有機茶已透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了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產業發展

2012年,日照市東港區籌建集觀光旅遊、茶葉貿易、休閒娛樂爲一體的日照茶博園(日照綠茶超市),同時努力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實現日照綠茶品牌建設的跨越。

日照市東港區人民 *** 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簽署了合作建立北方茶葉生產基地的協議。

雙方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係,並多次邀請中國茶葉研究所的專家、教授來嵐山港區巨峯鎮、五蓮縣指導茶葉生產,定期舉辦茶葉技術培訓班,雙方合作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一個千畝茶葉示範園,從南方引進了龍井、福鼎大白茶等10餘個國家級無性系良種。

茶葉技術人員相繼攻克了十多項茶園優質豐產技術難關,完成了高效設施栽培等科研項目,並推廣了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術。

使茶園面積不僅在規模上迅速擴大,而且在茶葉品種質量優化上有了顯著的提高。

生產科技

日照市近幾年來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冬季採用茶葉反季節栽培方法,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生產茶葉,所產大棚綠茶每年在春節前上市,大大提升了日照茶的知名度。

日照市在茶樹栽培、管理、科研、試驗、示範等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尤其在茶樹無公害栽培方面,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措施,杜絕使用農藥,重施有機肥,全區5萬畝茶園己發展成爲生態茶園,所產綠茶獲綠色食品認證。

日照綠茶實施無公害栽培技術,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病蟲害措施,杜絕使用農藥.追施有機肥料,所產綠茶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自然環境

日照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

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日照綠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獨待品質,日照綠茶因此被譽爲“江北第一茶”。

日照綠茶是哪一年引進日照的

日照綠茶是1966年南茶北引,試種成功!推薦您去日照綠茶直銷網瞭解更具體的詳情!

http://www.rzlvcha.cn

中國綠茶新貴日照綠茶

日照綠茶

產地:產于山東省日照市,品種:綠茶·完全不發酵·性偏寒。日照綠茶是20世紀“南茶北引”的產物。因爲日照市的獨特地理位置,日照茶樹的越冬期比南方茶樹的越冬期還要長一兩個月,晝夜溫差也大,日照綠茶的品質十分優越,常被稱爲“北方第一茶”。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對日照綠茶評價: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屬中國高檔綠茶。

如何挑選?

形狀:捲曲細緊、顯毫、勻整,色澤:墨綠,湯色:黃綠明亮,香氣:鮮嫩高長,慄香濃郁,滋味:鮮醇爽口,回味甘醇,葉底:嫩綠明亮。

沖泡方法

取3克左右日照綠茶放入杯中,水溫不宜過高,85C左右佳,茶葉泡至約15秒左右即可飲用。

茶的分類, 日照綠茶

茶葉原來只產在南方,所以你所說的這些綠茶品牌都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成爲一種優秀的茶葉品牌。

而日照綠茶是1950年代南茶北引後纔開始生產的。與西湖龍井相比,無論是時間,還是知名度,都有較大差距。

但是日照綠茶雖然時間短,也有着自己特點。由於北方生長期長,所以葉片肥厚,耐沖泡,營養豐富,相較於南方茶葉,口味略重,在北方市場擁有很高的美譽度。如果假以時日,日照綠茶肯定會在中國名牌綠茶中佔有一席之地。

日照綠茶的介紹

什麼是日照綠茶?

南茶北引的廣泛推展

青島試種茶苗成功後,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北起內蒙古,南到山東,開始廣泛試種茶苗,其中以山東臨沂最爲出色。1958年冬,山東省林業廳與臨沂地區林業局從我國南方種茶地區購進茶子5000多公斤,置於室內攤涼,未作任何處理。1959年春分配到臨沂地區的日照大沙窪林場、平臺苗圃,蒙陰岱崮林場,平邑萬壽宮林場、明光寺林場等國有林場和沂水上峪,沂源坡丘,蒙陰宮家城子、前城子等大隊及青島市的中山公園。當時由於缺乏種植經驗,出苗後未及時進行有效管理,致使大部分幼苗因凍旱而枯萎死亡,而生態條件較好的青島市中山公園,由於管理認真,2.5畝茶園正常成活。

1965年春,原籍南方並在南方工作過的時任山東的譚啓龍同志在青島召開會議時,發現了中山公園內1959年種植的茶園,品嚐所製茶葉,色香味均優於南方茶葉。隨後,他便責成山東省商業廳嚴格選擇地形,進行小面積試種。 同年秋,山東省糖業菸酒公司的呂新、陳德熙二人來臨沂,與臨沂地區商業、林業部門的科技人員共同研討種茶事宜。臨沂地區商業局、林業局也專門抽調王恩義、亓以懷、臧協福、夏建立、郭永田五名人員組成了臨沂地區種茶領導小組,由王恩義任組長。種茶小組認真總結第一次種茶的經驗教訓,在省副食品公司的支援下,從浙江、安徽引進茶子,並進行了沙藏越冬處理。1966年春,在日照、莒南、莒縣、蒙陰、費縣、沂水六個縣的二十多個大隊試種茶園90畝,並首次在日照試種成活7畝。

1966年山東臨沂南茶北引試種成功。

1967年,種茶領導小組進一步總結經驗,採取有效管理措施,又在六個縣試種了385畝,成活了308畝,成活率達80%,從此,正式拉開了我市“南茶北引”的序幕。 ·到1976年,全區13個縣中已全部有茶園種植,總面積達46354畝。爲推動全區茶葉生產的發展,1978年,建立了臨沂地區茶葉試驗站,成立了地區茶葉協會,專門從事茶葉生產的研究與指導。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登載山東省“南茶北引”成功的報道。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臨沂的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山東、、新疆、陝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爲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一結論打破了理論界長期認爲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歷史。特別是針對我市沂蒙綠茶特點,創造了“區田栽培法”,被《中國茶樹栽培學》(高等學校教科書)肯定爲適合北方茶區的栽培法。在1978年全國茶葉區劃會議上將魯東南列入江北茶區,省把臨沂地區劃爲茶葉生產基地;2013年“沂蒙綠茶”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2015年“沂蒙綠茶”品牌價值達6.68億元,涌現出了臨沂市玉芽茶業有限公司、臨沂市沂蒙春茶葉有限公司、臨沭縣春山茶場、山東蒙山龍霧茶業有限公司、山東沂蒙綠茶業有限公司、蘭山區太公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知名茶葉企業。到1978年,全省茶園面積達到近7300公頃,以後又在日照、膠南、五蓮、榮成等地安排了茶葉高產栽培攻關試點,促進了茶葉產量的提高。

臨沂市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點,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礦物質元素,特別適宜優質茶的生產。我市屬高緯度茶區,茶樹越冬期比南方長1~2個月,晝夜溫差大,茶樹光合產物積累多,茶樹鮮葉內含成份明顯高於南方茶葉。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使臨沂生產的沂蒙綠茶湯色嫩綠明亮,葉形舒展,慄香濃郁,回味甘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葉片厚、耐沖泡、內質好、滋味濃、香氣高”的美譽,得到了國內外茶葉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截止到2015年底,茶園面積發展9萬畝,幹毛茶總產3100噸,產品主要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等,其中名優茶總產1909噸,佔61.6%,名優茶產值3.7億元。

1998年,日照市提出“打造江北綠茶第一基地”,廣泛種植茶葉,目前,日照綠茶區域內茶園面積已達到12萬畝,茶園面積佔到全省的茶園面積半數以上,年產茶葉1500噸,佔山東省的50%以上,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稱“北方第一茶”。其中東港區巨峯鎮1000畝有機茶已透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了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1966年山東臨沂南茶北引試種成功。

莒南綠茶區是臨沂典型綠茶生產基地,1978年莒南綠茶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徵。目前莒南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餘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

1995年在第二屆全國博覽會上,莒南綠茶區有5個品種榮獲二項金獎,二項銅獎,並代表山東名茶參加了第二十九屆世界農業博覽會; 1997年在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爲“中國名牌產品”,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該產品銷往北京、天津、哈爾濱、濟南、青島等各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開發前景美好.

1964年青島南茶北引試種成功以後,試種基地轉到青島市嶗山區,試種初期,由於幼苗成活率低,沒能夠普遍種植,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青島市制定扶持,提供資金支援、技術指導,鼓勵農民打破傳統的種植結構,改良茶葉種植方式。

2004年5月青島市首屆“嶗山茶節”成功舉辦,60多個品種的嶗山茶參展,嶗山萬里江茶、嶗山雲霧茶等十大名茶風靡海內外,嶗山茶文化的研究也在興起。目前,嶗山區茶葉種植面積達12000餘畝。

近年來中國北方各地南茶北引試種成功案例不斷報出,由於氣候,士壤,栽培技術等原因,沒有能夠形成普遍種植的局面,最近的一次是內蒙古喀喇沁旗王爺府鎮於家灣子村的茶樹試種成功。

求一份關於山東綠茶文化的論文

幾乎所有國人都知道,綠茶產自南方。假如有人問山東屬於南方還是北方,幾乎所有的國人都會回答,山東屬於北方。可偏偏屬於北方的山東出產一種不錯的綠茶——日照綠茶。所以,在氣候、地理等條件都屬於“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的山東日照,幾乎是中國規模產茶最北的地方。

產茶日出先照之地

世界茶學家一致認爲,世界上有三大海岸綠茶城市,分別是韓國寶城、日本靜岡、中國日照,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臨近大海,地處北緯35度左右,生長環境獨特,沒有污染,茶葉質量很高。

山東省日照市地處黃海之濱,自古被稱爲“日出先照之地”,有“碧海、藍天、金沙灘”之美譽美景。這裏是國內南茶北引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地區。1966年前後,當時的山東因爲有過在南方產茶省份工作的經驗,爲發展山東當時相對落後的經濟,根據有關精神,決定在山東省靠近江蘇、安徽的地方南茶北移,試種茶葉。在日照“南茶北引第一村”巨峯鎮後黃埠村天潤綠茶的近五百畝茶田裏,現在依然可以看到當年栽種的老茶樹。茶園後面是山,茶園前面是水,山環水繞,雲霧繚繞,風景秀美。茶樹旁就栽種有板栗樹,日照綠茶的“板栗香”想必由此而來。四十年間,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驗,這裏先後試種了黃山小葉種、迎霜、福雲二號。經過40多年的發展,物種的優勝劣汰,現在日照的五萬畝茶樹都十分抗凍、抗霜、出芽率高,加之現在的氣候日益變暖,山東日照地區已成爲山東省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多的地區,並有了“江北第一綠茶基地”的美譽。這裏獨特的自然環境,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空氣質量及溼潤海洋氣候孕育了日照綠茶湯色黃綠明亮、慄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的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爲“中國綠茶新貴”。

葉綠湯綠內綠外綠

明前綠茶的新、稀、貴,帶動着一批人加入到對明前名茶的追逐當中,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喝得起上千元一斤的名貴茶,即便是喝得起,明前茶的產量也成問題。北京不少真正愛喝茶,懂喝茶的老茶客一到五月就會到在西花市大街49號啓元茶莊和位於前門大43號慶林春茶莊這兩家百年老字號找他們新一年的老朋友——日照綠茶。

因爲日照的茶農在種植茶葉時施的是以雞糞、羊糞爲原料經過高溫殺菌處理的有機複合肥,所以,茶葉的內在品質是“綠色”的。加之這裏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使得茶葉的生產期緩慢,因而利於茶葉內含物質的積蓄,茶多酚、兒茶素等各種有效成分及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也遠遠高於其他綠茶。經鑑定,兒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分別高於南方茶同類茶品13.7%、5.3%。

這種茶香氣可以概括爲“清、高、鮮綠,有很濃的黃豆清香味”,茶葉的“翠綠度”與“鮮爽滋味”與其他綠茶相比都十分突出,茶湯翠綠,並且泡一天茶葉還是很綠的。

日照綠茶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包括採茶、攤涼、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乾等工序。採茶、攤涼要求採摘必須精細,大小均勻一致,不採雨水葉、病蟲葉、紫色葉。採摘葉必須用竹簍裝盛,禁止用各種袋裝,以防鮮葉紅變和悶熟。進廠後抖鬆攤放,厚度不超過10釐米,攤放時間3到4小時,鮮葉開始透髮香氣即開始加工。殺青則採用國際最先進汽熱殺青機,葉失水率約在35%到37%之間,也可用手工殺青並完成後攤涼。揉捻,採用6CRM-35型揉捻機,每桶裝3公斤左右,輕揉不加壓,時間3至5分鐘,揉時過長,壓力過重,易出現茶汁外溢,影響色澤和顯毫。搓團提毫則採用手工操作,憑製茶技工經驗加以調節,邊搓團,邊解塊散熱,搓制條形捲曲,茸毫顯露,乾燥達80%即可。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烘乾,用941型箱式烘乾機,邊翻邊抖動直至乾燥,烘至含水量6%。

有日照所以有功效

日照綠茶的生長環境冬暖夏涼,春寒秋熱,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這裏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使得茶葉的生產期緩慢,因而利於茶葉內含物質的積蓄。生長期每天日照14小時左右,所以葉片肥厚,內質好,耐沖泡。在種類繁多的各種綠茶中,它對人體的保健功能尤爲顯著。

日照綠茶具有特殊的香氣,對中樞神經的疲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其生津指數遠遠高於其他飲品,有很好的潤喉效果,喝完以後,連續背書、朗讀、說話一小時都不會感到喉嚨有乾燥感。日照綠茶有很好的耐沖泡效果,早上衝泡,晚上茶香、口感如新,適合一天的飲用;茶多酚高於其他茶葉,利尿效果非常好,解暑效果明顯。

日照綠茶既是一種天然有機飲品,又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經科學分析和實驗室實驗證明,日照綠茶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降脂和消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健康專家建議,電腦一族至少每天喝三杯綠茶,因爲綠茶有抗輻射的作用,能減少計算機熒光屏X射線的輻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並與其結合一起排出體外。

日照綠茶好茶不貴

又是一年品茗時。每年的這個時候,南方的茶農已經在忙乎夏茶的活計了,而因爲北方春色來得晚,所以北方的日照綠茶不久前才擺上老字號啓元、慶林春茶莊的櫃檯,讓人們嚐鮮。新茶麪市,最高興的莫過於老茶客。對於所有好茶,愛茶者而言,最稀罕的就是茶葉原產地的好品。身處南城,“好茶不貴”一直是啓元和慶林春兩家老茶莊的經營主脈,從每500克100至260元不等的正宗日照綠茶的價位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真的賣的不貴。

北京人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稱做“開門七件事”。別看把“茶”放在最末的位置上,可它在老北京人的生活裏少不了也離不開。爲了讓北京茶客喝上貨真價實的正宗山東日照綠茶,啓元和慶林春茶莊的總經理李志強多年來每年都要親自到山東日照考察,密切關注當地日照茶山的氣候和茶樹的生長情況,從採摘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對山東日照茶產地嚴格實施標準化生產和有機綠色食品生產,加強茶園肥藥管理,從收購、採摘到加工,更是精心注意每一個細小環節,並特聘進階製茶師炒制,量身定製日照天潤綠茶。使喜歡嚐鮮茶的北京人花錢不多就能品上貨真價實、質量上乘的新日照綠茶。良好的產品質量,使啓元和慶林春日照天潤綠茶生產基地獲得了原產地保護生產許可證。啓元和慶林春茶莊銷售的天潤綠茶還在中國第三屆國際名茶評比會上榮獲金獎。李超然

細品日照綠茶

將水燒沸,最好用礦泉水,先把茶壺燙熱,裝上大約佔壺容量十分之三四的茶葉,衝入沸水,用壺蓋颳去浮上來的泡沫,此時便有一股天然的板栗香氣撲鼻而來。隔15到30秒鐘,再緩緩倒入小茶杯,先聞香,再品味,慢慢啜飲,便滿口生香,回味甘美,清鬱雋永,韻味無窮。也可以用玻璃杯沖泡。

日照綠茶詳細資料大全

日照綠茶,山東省日照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日照是世界茶學家公認的三大海綠茶城市之一(另兩個分別爲日本靜岡和韓國寶城)。日照綠茶具有湯色黃綠明亮、慄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爲“中國綠茶新貴”。

日照綠茶是中國最北方的茶。因爲地處北方,晝夜溫差極大,因而這種茶葉生長緩慢,但也正因爲此,具備了南方茶所沒有的特點。中國農科院茶科所對日照綠茶評價:香氣高、滋味濃、葉片厚、耐沖泡,屬中國高檔綠茶。

2006年03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日照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中文名 :日照綠茶 產地名稱 :山東省日照市 品質特點 :湯色黃綠、慄香濃郁、回味甘醇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6年第43號 批准時間 :2006年03月2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品種分類,工藝特色,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日照綠茶具有湯色黃綠明亮、慄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爲“中國綠茶新貴”。 日照綠茶

營養價值

因爲日照地處北方,晝夜溫差極大,因而茶葉生長緩慢,較南方茶具有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測定,日照綠茶兒茶素和胺基酸的含量分別比南方茶同類產品高13.7%和5.3%,具有“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特色。

藥用價值

日照綠茶具有特殊的香氣,對中樞神經的疲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其生津指數遠遠高於其他飲品,有很好的潤喉效果,喝完以後,連續背書、朗讀、說話一小時都不會感到喉嚨有乾燥感。日照綠茶茶多酚高於其他茶葉,利尿效果非常好,解暑效果明顯。 日照綠茶既是一種天然有機飲品,又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經科學分析和實驗室實驗證明,日照綠茶含有較高的胺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由多種營養和藥效成分,具有清心明目,殺菌消炎降脂和消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茶中富含的茶多酚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並與其結合一起排出體外。 研究發現,日照綠茶還具有堅齒明目的功效,茶中含有豐富的氟,能預防齲齒髮生;茶能抑制鈣質的減少,起著保護牙齒的作用,多飲綠茶有助於保護眼睛,對白內障、夜盲症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日照綠茶

品種分類

日照綠茶按產季分爲春茶、夏茶、秋茶。 春茶 被稱爲日照綠茶中的極品,特別是開春採摘的第一批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因爲經過漫長冬季的洗禮,茶樹葉芽生長的特別緩慢,第一批的產量更是極爲稀少。整個春天會有好幾批的採摘,其價格和品質是按採摘的時間來區分,越往前的品質越好,價格也貴些。第一批春茶上市的時間多爲穀雨前後,春茶的特徵茶葉嫩小葉厚,沖泡出來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口感清醇、鮮活清香、有濃郁的板栗香、豌豆鮮味。 夏茶 在三季茶中品質略低,因爲經過漫長的酷暑,茶葉焦黃粗大,而且不耐沖泡,所含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少,當然其價格也是最便宜的。秋茶葉片比夏茶要厚,炒出來的幹茶略微顯粗,幹茶色澤翠綠,但是小 *** 增多;口感上,香氣濃烈,有種特有的秋茶香,和鐵觀音的蘭花香相似,茶多酚含量降低,所以秋茶沒有苦澀感。相比而言比夏茶好比春茶差,中間檔次。 秋茶 系用立秋前後採摘的茶葉所炮製,這時採摘的茶葉,由於氣溫有所下降,雨水也較夏天有所減少,茶葉生長又有所緩慢,因而這時的茶葉雖不及春茶之香醇,但其品質仍好於夏茶。

工藝特色

日照綠茶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包括採茶、攤涼、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乾等工序。採茶、攤涼要求採摘必須精細,大小均勻一致,不採雨水葉、病蟲葉、紫色葉。採摘葉必須用竹簍裝盛,禁止用各種袋裝,以防鮮葉紅變和悶熟。進廠後抖鬆攤放,厚度不超過10釐米,攤放時間3到4小時,鮮葉開始透髮香氣即開始加工。殺青則採用國際最先進汽熱殺青機,葉失水率約在35%到37%之間,也可用手工殺青並完成後攤涼。揉捻,採用6CRM-35型揉捻機, 每桶裝3公斤左右,輕揉不加壓,時間3至5分鐘,揉時過長,壓力過重,易出現茶汁外溢,影響色澤和顯毫。搓團提毫則採用手工操作,憑製茶技工經驗加以調 節,邊搓團,邊解塊散熱,搓制條形捲曲,茸毫顯露,乾燥達80%即可。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烘乾,用941型箱式烘乾機,邊翻邊抖動直至乾燥,烘至含水量6%。 日照綠茶生產全過程

產地環境

日照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黃海之濱,介於東經118°25′—119°39′,北緯35°04′—36°04′之間。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總面積5358.57平方千米。 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佈。山地佔總面積的19.7%,丘陵佔52.9%,平原佔19.9%,水域佔7.5%。全市河流分屬沭河水系、濰河水系和東南沿海水系。其中沭河是日照市境內最大的河流,由沂水進入莒縣境內,縱貫莒縣南北,境內幹流長83.29千米;傅疃河是日照市最大獨流入海河道,境內幹流長60.72千米。境內無天然湖泊,共有水庫595座,總庫容13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10座。 日照境內有大小山頭4358座。西部爲泰沂山脈系,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脈多呈南北和西南、東北走向;中南部有7條互不銜接的山脈,走向各異;東部屬膠東丘陵。海拔500米以上的有39座。 日照市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日照綠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獨待品質,日照綠茶因此被譽爲“江北第一茶”。日照市是山東省唯一的“中國茶葉研究所北方示範區”,並有千畝茶園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證。

歷史淵源

日照是“中國北方綠茶之鄉”,“日照綠茶”作爲日照八大名片之一,聞名遐邇,是山東“南茶北引”的碩果之一。 關於當年南茶北引的背景,山東省茶文化協會會長王裕晏先生曾有一段介紹文字:“在譚啓龍來山東擔任時,毛與他談起南茶北引,建議山東‘在山上多種些茶’。山東素有濃厚的飲茶習俗,是中國茶葉消費大省,即使每年從南方調撥4萬多擔茶葉,仍不能滿足需求。當時茶葉是國家統配物資,是出口換匯的重要商品,增加調撥數量十分困難。譚啓龍的到來,爲山東從南方引種茶葉帶來了機遇,他被譽爲山東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日照地處魯東南,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尤其是山清水秀、雲蒸霧繞的沿海山區,很適合種植茶葉。1959年,山東省 *** 確定日照作爲“南茶北引”的試驗縣之一。 日照人素有飲茶的習慣,沿海漁民尤甚,出海前必須先飽飲一頓,然後才能上船。20世紀50、60年代,全縣銷售茶葉約5000餘擔,均由南方購進。日照選擇上李家莊子、雙廟、安東衛三村等幾個點開始試種。他們採取走出去——去南方取經學習,請進來——請南方種茶專家來傳授技術、現場指導的辦法,克服了蟲害、凍害等困難,終於在1966年試驗成功,讓南方茶葉逐漸適應了當地環境,也學會了茶葉的製作工藝。 1966年,東港區的前身日照縣“南茶北引”獲得成功。此後茶葉產業不斷髮展。 1966年,日照只有2個大隊(村)8畝7分地種茶,到了1967年是14個村,1968年達到23個村,不僅面積越來越大,成活率也隨之正比例攀升,1968年的時候,成活率已經達到80%以上了。三年實驗結果,“南茶北引”在日照成功實現。 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包括新疆、在內的6個省區派人蔘會。 至20世紀70年代,日照茶葉種植已經發展到300多個村,種植品種各不相同。 1980年,日照共有333個村種茶,茶園面積達到了10189畝。規模達到100畝以上的村,有十五六個,達到50畝以上的村,有50多個。隨着茶園的擴大,產量也在逐步提高,每畝地平均產70多公斤的幹茶,居山東省首位,接近全國的產茶水平。 1998年開始,日照市把綠茶生產確立爲農業特色經濟的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植,致力建設“江北綠茶第一基地”,日照綠茶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日照綠茶

生產情況

2012年,日照綠茶區域內茶園面積已達到12萬畝,茶園面積佔到山東省的茶園面積半數以上,年產茶葉1500噸,佔山東省的50%以上,是山東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產量連續六年列山東省第一,素稱“北方第一茶”。其中嵐山區巨峯鎮1000畝有機茶已透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獲得了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2017年,日照綠茶茶園面積達到26.5萬畝,年產量達15萬噸,幹毛茶總產值25.8億元,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山東省的60%以上和75%以上。

產品榮譽

2004年2月,“日照綠茶”商標被山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爲全省著名商標,成爲山東省、乃至中國茶葉證明商標中唯一的著名商標。 2011年5月,“日照綠茶”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標。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日照綠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山東省日照市人民 *** 《關於界定日照綠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日政字[2005]21號)提出的範圍爲準,爲山東省日照市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選用黃山羣體、龍井43、福鼎大白、鳩坑中小葉種茶樹優良品種。 (二)立地條件 日照綠茶園 立地條件:要求地塊背風向陽,坡度在25°以下,土壤pH值4.5至6.5,有機質含量大於1.0%,土層厚度不低於60釐米,地下水位在100釐米以下。 (三)栽培技術 1.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種植,每穴播5至6粒種,出苗後定3至4株健壯苗。 2.茶苗栽植:茶苗栽植的最佳時間爲3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栽後澆足定根水,並進行保墒。 (四)採摘 1.採摘時間:每年4月10日至9月30日爲採摘期。 2.採摘標準:特級茶要求一芽一葉初展爲主,一芽一葉在10%以下;一級茶要求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爲主,含一芽二葉在20%以下;二級茶要求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初展爲主,含一芽三葉在30%以下;不同級別茶葉均需按標準分批即時採、合理採。 3.採摘方法:提手採,不應捋采和抓採,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勻淨。 (五)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 (1)捲曲形:攤青→殺青→揉捻→二青→做形烘乾→提香→包裝→入庫。 (2)扁形:攤青→殺青→理條→做形(壓扁)→輝幹→包裝→入庫。 2.工藝要求: 鮮葉必須進行攤晾,攤放厚度不超過5釐米,鮮葉失水率應控制在15%至20%之間。殺青時投放鮮葉要均勻一致,按照“嫩葉老殺、老葉嫩殺”的原則選擇不同的殺青溫度和時間。做形時按照先高後低的原則調整溫度,進行理條、整形。 (六)質量特色 1.感觀: 日照綠茶 (1)捲曲形:外形:條索細緊、捲曲、勻整;不同級別茶葉色澤從翠綠到墨綠,但不得枯黃、斷碎;內質:香氣高,從鮮嫩到尚純;湯色從嫩綠明亮到黃尚亮,但不得渾濁;滋味醇,無異味;葉底從明亮到尚亮,但不得花雜。 (2)扁形:外形:外形扁平,不同級別茶葉從光滑到尚平;色澤從嫩綠到深綠;勻整潔淨。內質:香氣高,從慄香到純正;滋味醇,無異味;湯色從黃綠明亮到黃綠尚亮;葉底從明亮到綠欠勻。 2.理化指標: 水浸出物≥37.0%(m/m),粗纖維≤16.0%(m/m);對特級和一級日照綠茶,要求硒(Se)≥25毫克/千克(m/m),遊離胺基酸總量≥3.0%(m/m)。

專用標誌使用

日照綠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日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日照綠茶怎麼樣?

什麼是日照綠茶?

山東茶文化的發展與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在中國的發展史上茶文化也在不斷的改善,茶文化已經在中國的各個地方生根發芽,每個城市、每個民族都有着不一樣的茶文化,山東是中國歷史中的名城,在山東文化中。茶文化也佔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山東茶文化的發展和歷史吧。

一、山東茶文化

“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據陸羽的記述,神農氏是中國第一位發現茶的飲用功能的始祖,而西周魯國周公則使茶得以聞名於世,故而山東茶文化發展源遠流長。飲茶于山東普及,始於唐宋時期,唐代宗李豫時(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聞見記》中記有“南人好飲茶,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723年左右)泰安靈巖寺,到處煮茶,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到了中唐,北方飲茶已較爲普及,江南大批茶葉長途運往華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自宋代至今,茶已成爲山東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孔孟之鄉”山東作爲華夏禮儀之地,更是提倡中國傳統禮文化。客來泡茶,是許多地方的民俗和禮儀。茶,蘊含着一種“禮”的象徵。

山東不僅有飲茶之風氣,也產茶。《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據竺可楨研究和有關考古資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溼熱,所以關於上古時期這一地區有茶的傳說是有可能的。後由於氣溫驟然變寒使茶絕跡。據地方誌記載,山東在元、明時期,昆嵛山區曾設有管理茶葉生產的機構“茶場提舉”。又《中國茶葉》1979年曾報道,1940年日本石川縣茶葉組合副組長本山亮一來山東調查種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鐵路沿線北緯36°以南的曠野中,發現一株唯一的大茶樹,“粗有三抱,高達五丈餘”。

同年日本《茶》刊報道了這一發現,並刊載了大茶樹照片一幅,但沒有山東省茶的試驗、生產記載。新中國建立後,山東於50年代開始從南方引種茶。在1952年到1966年期間,山東省進行“南茶北引”試種,從1966年起山東省開始有計劃地發展茶葉生產,在對山東省宜茶土壤和氣候條件進行全面調查以後,主要選擇了三個區域開展大規模的引種試種:

(一)東南沿海茶區,包括嶗山、膠南、日照、莒南、莒縣、五蓮、臨沭等市縣。

(二)魯中南茶區,包括沂水、沂南、平邑、蒙陰、臨朐、泰安、新泰、萊蕪、費縣、蒼山、郯城、棗莊等市縣。

(三)膠東半島茶區,包括海陽、乳山、文登、榮成、牟平、蓬萊、招遠、萊陽、即墨、平度等市縣。

其中,東南沿海的茶葉種植面積一直鞏固在2萬畝左右,幾乎不存在凍害問題,種茶的經濟效益高於相同條件的其他經濟作物收入,是山東省最適宜茶區。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繼續堅持“南茶北引”,大力發展茶生產,取得了顯着成就。山東省的茶生產經歷了5個階段,目前已形成3個重點茶區。

1、零星種植階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縣率先開始引茶種植於徂徠山。1959年,省商業、農林、供銷等部門從安徽黃山引進茶籽,在東南沿海7個縣種植約330hmz,除青島中山公園所剩幾株外,其餘全部死亡。1960年從中國茶葉研究所運來茶籽,栽植於省園藝研究所(泰安),法如種麥,越冬死亡。

2、計劃引種階段(1965~1970年)

1964年譚啓龍在青島考察工作,見到中山公園的成活茶樹,即向農林、商業、供銷部門交待了引種任務。1965年首先在五蓮、青島、臨沂等地試栽,1966年擴大到淄博、煙臺、濰坊、泰安等地。在總結以前引種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種茶的地形必須是背風向陽半山坡,並把好三關,即播種質量關、出苗關和越冬關。1967年在26個縣播種近130hm2,成活率達45%,1968年播種成活率達85%,1970年種植160hm2,成活率達95%。自此總結出山東種茶必須抓好四個結合:種茶與植樹造林(防護林)相結合、種茶與深翻改土相結合、種茶與興修水利相結合、種茶與畜牧養殖相結合。

3、擴種和高產攻關階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登載山東省“南茶北引”成功的報道。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山東、、新疆、陝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爲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一結論打破了理論界長期認爲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歷史。到1978年,全省茶園面積達到近7300hm2,以後又在日照、膠南、五蓮、榮成等地安排了茶葉高產栽培攻關試點,促進了茶葉產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