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先秦散文《權修第三(節選)》原文及鑑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地之守在城①,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寧在樓。故地不闢則誠不固,自身不治,累待於人?有人不治,奚待於家?有家不治,奚待於鄉?有鄉不治,奚待於國?有國不治,奚待於天下?天下者,國之本也②;國者,鄉之本也;鄉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好本事③,則末產不禁④;末產不禁,則民緩於時事而輕地利;輕地利而求田野之闢,倉廩之實,不可得也。

先秦散文《權修第三(節選)》原文及鑑賞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一樹一荻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者,人也。我苟種之,如神用之,舉事如神,唯王之門。

【註釋】 ①守:保衛,引申爲保障。 ②之:同“是”,以下六句中的“之”字同。 ③本事:指農業。 ④末產:指商業。

【今譯】 國土的保障在於城池,城池的保障在於軍隊,軍隊的保障在於人民,而人民的保障在於糧食。因此,土地不開闢,城池就不堅固。連自身都不能治理,怎麼能治理別人?不能治人,怎能治家?不能治家,怎能治國?不能治國,怎能治理天下?天下,是國家的根本,國家是鄉邑的根本,鄉邑是家室的根本,家室是人的根本,人是自身的根本,自身又是治世的根本。所以,君主若不重視作爲根本的農業,作爲末務的商業就不能禁止,商業末務不能禁止,人們就會懈怠農時農事而輕視土地之利。輕視土地之利而指望田野被開闢,倉庫充實,那是辦不到的。

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糧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種植樹木;作終生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種一得一的,是糧谷;種一得十的,是樹木;種一得百的,是人才。如果我能這樣作,其效用將是神奇的;而舉辦大事也會收到神效,這是稱王天下的唯一門路。

【集評】 明·王鳳洲:“《管子》之文多以厚重峻峙勝,此篇獨多逸宕之致。”

明·朱大復:“篇中美言爭民、爭貨、爭貴、爭治,樹谷、樹木、樹人數行耳,其他曼衍申承似墨子,長支悠靡似苟子。”(以上兩條見明·歸有光《諸子匯函》卷四)

【總案】 這篇文章以嚴密的邏輯,論證了發展農業、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戰國時重農抑商的思想開始風行,認爲國家要富強則必須大力發展農業而抑制商業,即所謂“重本抑末”。這個觀點在封建社會發展初期是完全正確的,而且也確實行之有效。作者在論證這個論點時,採用了類似數學證明的方法,由“地之守在城”,推到“城之守在兵”,推到“兵之守在人”,推到“人之守在粟”,運用層層演進的頂針句式,得到結論:“人之守在粟”,也就是發展農業爲其根本。接着又採用反證法,從“有人不治”,一直推到“有國不治”,演繹出相同的結論,從正反二方面證明了立論的正確性。這樣的論證方式可謂十分嚴密,精詳,令讀者很容易信服。

文章的第二部分論證了一個著名的命題,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道理,強調培養人才的重要性及其深遠意義。人才的培養在今天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已成爲有目共識的道理,而作者在二千多年前就將這個論點明確地提了出來,立論的高深及遠瞻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