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忠義士豫讓吞炭》原文及鑑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04W

【耍孩兒】 今日個會兵機的襄子誇英勇,顯的沒下梢的將軍落空。你將他磣可可斬在亂軍中,把一個死屍骸暴露霜風。剗地漆頭爲器斟瓊液,可甚翠袖殷勤捧玉鍾,未出語心先痛。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忠義士豫讓吞炭》原文及鑑賞

【三煞】 豁不了我這滿腹冤,干休了半世功,急煎煎獨力難敵衆。(拔劍將襄子衣服碎剁科,雲) 罷罷,我今日劍銼了你這衣服,就和殺了你一般。死亦無恨。(唱) 雖不能夠碎分肢體誅了襄子,爛銼了這件衣服便是報了俺主公。至如把殘生送,下埋黃土,仰問蒼空。

【二煞】 士爲知己死,女爲悅己容。(雲)豫讓蒙俺主君知愛,超出流輩,今日安忍背主事仇! (唱) 我怎肯做諸侯烈士每相譏諷。我怎肯躬身叉手降麾下,我寧可睜眼舒頭伏劍鋒。枉了你閒唧噥。折末官高一品,祿享千鍾。

【尾聲】 我不想聲聞在人世間,名標在史記中。你把我主人公葬在麒麟冢。誰受你徼買人情趙王寵。(自刎下)

此劇寫在春秋末期晉國六卿之間的一場鬥爭中,豫讓爲智伯復仇的故事。雜劇第一、二折寫智伯在滅了範氏和中行氏二家之後,又企圖剷除韓、趙、魏三卿,結果被三家聯合挫敗,智伯本人也被趙襄子殺死。第三、四折寫智伯家臣豫讓漆身吞炭爲智伯報仇。其本事,見於《史記·刺客列傳》。豫讓作爲忠於智伯的家臣,他反對智伯興兵侵奪趙襄子領地,並預言智伯將落得個 “有國不能投,有家應難奔”的下場。他冒死進諫,而智伯拒不採納。結果,正如豫讓所預料,智伯慘敗,身死人手,趙襄子 “還將他首骨漆作飲器”。豫讓以忠貞自勵,認爲 “既爲人臣,受人之祿,敢私其身?我主人以國士遇我,非羣流比,某當以死報!” 於是,身藏匕首,行刺趙襄子。結果失敗,被捉拿。而趙襄子認爲豫讓 “爲主報仇”,乃 “義士” 之爲,決定把他放了。豫讓表示還要繼續設法報仇。他爲了使趙襄子不再能辨認出他的面貌聲音,“漆身爲癩,吞炭爲啞 (吞炭破壞自己的聲帶,改變說話的聲音)。且妝風魔,行乞於市”。決心要 “將趙襄子的玉殿金門,都變作折碑斷冢”。結果仍被趙襄子認出並拿獲。最後,儘管趙襄子把豫讓當成一個 “義士”,不欲殺他,並滿足豫讓的要求,脫下自己的衣服,讓他以劍“銼” 之,象徵性地報了仇,但是,豫讓仍自刎以謝智伯知遇之恩。【耍孩兒】 等四支曲子,表現的就是這個結局,也是全劇的高潮。

【耍孩兒】 一曲,是豫讓對趙襄子的大膽控訴。“今日個會兵機的襄子誇英勇,顯的沒下梢的將軍落空”。兩句中,如果說前一句是譏諷趙襄子今日的得意,那麼,後一句則是惋惜他的主人智伯的下場。而這支曲子的核心是控訴趙襄子不僅在亂軍中把智伯殺死,而且“剗地漆頭爲器斟瓊液”。“剗地” 二字,可解作沒來由,平白無故,而在這裏,更重要的是表現出豫讓憤怒的語氣,——對趙襄子“漆頭爲器”的極大憤慨。接着,作者又化用晏幾道【鷓鴣天】 詞中 “彩袖殷勤捧玉鍾” 之句,以表現豫讓對趙襄子的嘲諷。這是豫讓最痛心的事情,只要一想到它,哪怕還沒有說出來,就已經痛心疾首——即所謂 “未出語心先痛!” 因此,在這一曲之終,他唱出了八個字: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概括了他的全部的思想感情。

【三煞】 一曲,是豫讓伴着劍銼趙襄子的衣服的動作而唱出的。“豁不了我這滿腹冤” 三句,實際上後兩句是“因”,前一句是“果”,正因爲他想到主人智伯半世功業付諸東流 ( “干休了”),在“獨力難敵衆” 的形勢下殘敗被殺,所以他纔有“這滿腹冤” 無法排遣(“豁不了”)的痛苦。在這無可奈何的情勢下,他“爛銼了這件衣服”,以這象徵性的動作“報了俺主公”。他感到,“雖不能夠碎分肢體誅了襄子”,但總算可以心安理得了,於是有最後的 “下埋黃土,仰問蒼空” 的慨嘆。這裏,也透露了豫讓決心獻身的打算。

儘管豫讓欲殺趙襄子之心如此之切,但趙襄子仍然以 “義士” 視之,並表示“你今替我爲臣,富貴共之”。這裏,一方面表現了趙襄子的寬宏和對義士的渴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豫讓不事二主的態度。【二煞】 一曲,就是這種精神的集中表現。首先,他唱出了要以 “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作爲自己的道德準則; 接着,表明自己決不做被“諸侯烈士每 (們) 相譏諷” 的人,因此也決不會“躬身叉手” 向趙襄子投降,而寧願被殺。“睜眼舒頭” 四字,表現了他將以無所畏懼的態度慷慨 “就義”。最後,“枉了你” 三句,是對趙襄子 “替我爲臣,富貴共之” 的正面回答。他把趙襄子勸降的話,斥爲 “閒唧噥” (廢話),進而向趙襄子表明: 任憑你說什麼 “官高一品,祿享千鍾”,我豫讓則全然不放在心上!

豫讓的這一連串的表現,事實上已經決定了他的最後的命運: 唯以一死了結。 【尾聲】 一曲,就表現了他對 “死” 的態度: 他並不想以一死而邀名於人間,傳名於後世,而且他鑑於趙襄子一再讚許他爲義士,他預料可能有厚葬之舉,但他認爲這是“徼買人情”,所以,特別表示,決不接受。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把他的 “主人公” 葬在 “麒麟冢”。此曲終了,豫讓遂自刎而亡。

劇本對豫讓的忠烈,顯然是歌頌的。不僅寫他爲主報仇,不惜漆身吞炭,而且還寫他不受利誘,忠貞不二,最後獻身。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爲人臣者的最高的道德典範。作者楊梓,作爲封建社會的一位雜劇作家,對這些行爲加以歌頌,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豫讓爲之盡忠獻身的 “主公”,卻是無道的智伯; 而豫讓要刺殺的仇人,卻又是道德政績高於智伯的趙襄子。這樣,如何評價豫讓的 “忠義”,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對此,楊梓並沒有簡單化,而是如實描寫,並不諱飾。這就使得此劇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從而使後世讀者可以對豫讓忠義的愚昧性一面有所認識。

【耍孩兒】 等四支曲子,作爲全劇最後的唱段,集中表現了豫讓的思想和性格。全部唱詞,都是性格化的語言,正如 《遠山堂劇品》 所論: “此劇極肖口吻,遂使神情逼現”。而更應特別指出的是,這幾支曲子的寫法,並不單純的以唱段表述思想和感情——猶如詠歎調那樣; 而是使唱段與一系列戲劇動作緊密配合,從而增強戲劇性,並形成全劇的高潮。這一點,正是這幾支曲子的藝術特色。請看,【耍孩兒】 一曲主要寫豫讓痛斥趙襄子 “殺人可恕,情理難容”; 而 【三煞】 則是緊緊扣住以劍銼衣的動作而唱出的; 【二煞】 是對趙襄子提出的 “替我爲臣,富貴共之”的回答,這也包含着動作性; 【尾聲】 是與自刎動作緊相連結的。這種與戲劇動作緊密配合的曲子,不僅不會影響思想感情的表達,相反,正可增加曲子的表現力。例如,正是在 “銼衣” 之後才唱出了 “下埋黃土、仰問蒼空”,所以,這兩句,就更具有悲壯蒼涼的韻味; 最後,唱出 “誰受你徼買人情趙王寵” 一句之後,緊接“自刎”,使這一句唱詞更充分地顯示了對趙襄子的輕蔑以及他自己視死如歸的氣概。總之,這四支曲子所創造的悲壯的氣氛正得力於“銼衣” 和 “自刎” 等一系列動作。就戲劇藝術手法而言,這是應該充分予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