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科波拉|黑澤明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25W

黑澤明 科波拉

科波拉是指法國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代表作品有《教父》三部曲、《現代啓示錄》等。

黑澤明是指日本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代表作品有《七武士》、《天國與地獄》、《羅生門》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被稱爲“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答案】:黑澤明

解析:黑澤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生於日本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黑澤明的電影是世界級別的,影響了無數電影人。他的粉絲其中不乏諸如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以及張藝謀、徐克、陳凱歌、吳宇森等大導演。

科波拉曾說:“如果能和一位大師(黑澤明)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雖然沒有實現的這個願望,但科波拉在黑澤明拍《影子武士》遇到困難的時候,曾幫助大師度過難關。黑澤明在《我的電影觀》中寫到: “在拍《影子武士》時資金有些不足,科波拉和盧卡斯便多方聯繫,最後由20 世紀福斯公司出了不足的那部分資金。”斯皮爾伯格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黑澤明爲什麼被稱爲「電影天皇」

作者:Martin

連結:https://www.hu.com/d85ff53ea406d742/9b1aa47ce85f8a1a/c844e33ab51d/981fa075e05a8e1d.p>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其實,最初這應該是個諷刺的稱呼吧。

黑澤明體格高大(1.81米),在拍片現場指揮非常嚴格,事事要求完美,固執己見,經常大喊大叫,把工作人員嚇到腿軟,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天皇”。(要知道,當時日本人個頭普遍不高,而且說話和風細雨,拐彎抹角,黑澤在這兩點都是異類,而且是異類中的極品)

因爲他在電影界成就卓著,後來這個稱呼成爲絕對的尊稱。(大喊大叫這招讓大島渚學了去,恨不得把假牙吼出來)

<img src="https://pic1.mg.com/a4a30bcaf55e61547fafce2dfd847294_b.jpg" data-rawheight="516" data-rawwidth="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a4a30bcaf55e61547fafce2dfd847294_r.jpg">上圖左爲黑澤明,右爲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1.71m)上圖左爲黑澤明,右爲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1.71m)

他的場記野上照代曾寫過一本書,名字就叫《等雲到》,因爲“黑澤天皇”性格最佳體現就是可以爲了拍好一個鏡頭,而讓整個劇組停下來等雲。在拍攝《戰國英豪》時,他爲了拍一個滿意的天晴鏡頭,足足等了100天。而拍《天國與地獄》時,他發現有一棟民宅的二樓阻擋了他拍攝演員從新幹線丟出現金的鏡頭,硬是把該民宅的二樓給拆了。

我並非想爲黑澤明說解,但正因爲愛電影有熱情纔會固執,纔會這麼認真,才能拍出這麼多優秀的“黑澤明電影”。黑澤對待電影的信念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在《紅鬍子》(1965) 之後三船受不了黑澤的專橫出走。1970年 年9月,半路炒掉黑澤明的《虎!虎!虎!》上映,成爲當年日本票房大熱 。同年10月,沒有三船的黑澤明電影《沒有季節的小墟》(又名:電車狂)上映慘敗。1971年12月22日,黑澤自殺未遂。電影如何暫且不論,這種強烈的羞恥心令我佩服。相比之下而今的導演面對失敗只會講“這個電影是我爲自己拍的”,“這個電影是上帝給我的禮物”這種屁話來遮醜,絲毫沒有羞恥心。

再講兩個小故事:

1,在電車狂的慘敗之後,黑澤只好出走蘇聯拍攝《德爾蘇·烏扎拉》(1975)。之後回到日本,他很想拍《影武者》,可惜沒有任何投資人願意跟這個固執的老頭兒合作。得黑澤天皇發誓“我要讓觀衆看到我腦子裏的畫面,哪怕不是電影,哪怕這些畫面靜止不動!於是我坐在桌子前,夜以繼日的畫畫,不知不覺畫了200多幅,有個信念支撐我堅持畫下去:總有一天要將《影武者》拍成電影!”最終,還是兩個從美國來的腦殘粉給他拉來了投資,幫助他完成了這部電影。不僅如此,倆人居然狂熱到巴巴地飛越太平洋,到日本去和自己的偶像合影。(現在的電影圈,很少有人會這樣投資……)

<im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3.mg.com/70f96a2fcec01621000ba30892cff0a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70f96a2fcec01621000ba30892cff0aa_r.jpg">上圖就是二人從美國飛到日本探班《影武者》拍攝現場時和黑澤明的合影,這倆美國腦殘粉一個叫弗朗西斯·科波拉,一個叫喬治·盧卡斯。(感謝上圖就是二人從美國飛到日本探班《影武者》拍攝現場時和黑澤明的合影,這倆美國腦殘粉一個叫弗朗西斯·科波拉,一個叫喬治·盧卡斯。(感謝@Lucifer 老師供圖)

<img src="https://pic3.mg.com/9d6c081edeab491dfd0145ec6c2fa472_b.jp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9d6c081edeab491dfd0145ec6c2fa472_r.jpg">上面就是黑澤明筆下,《影武者》主角武田信玄的形象。上面就是黑澤明筆下,《影武者》主角武田信玄的形象。

黑澤在前期構思的時候,已經想好要讓日本名演員勝新太郎來演這個角色(從上圖就能看出來)。勝新太郎之前是扮演《座頭市》系列電影成爲日本劍戟片大腕兒,在當時日本國內的影響力絕對超過黑澤明。雖然知道黑澤的脾氣,但勝新太郎仍然表示會全力配合,努力完成一部優秀的電影。<img src="https://pic2.mg.com/dd49f479e445d7d8b59ec5cf55f6ce51_b.jpg" data-rawheight="408" data-rawwidth="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6"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dd49f479e445d7d8b59ec5cf55f6ce51_r.jpg">上圖就是勝新太郎扮演的盲俠座頭市上圖就是勝新太郎扮演的盲俠座頭市

然而,勝新太郎在片場拍第一場戲時,讓助理用家庭錄像機同時拍攝自己的表演這一行爲激怒了黑澤,兩人在片場起了衝突。誰都沒想到,黑澤直接將勝新太郎開除出劇組,當天晚上就電話通知仲代達矢,換他來做主演。<img src="https://pic4.mg.com/d7c87ce82d1d0483cf23c273e3494497_b.jpg" data-rawheight="299"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d7c87ce82d1d0483cf23c273e3494497_r.jpg">上圖爲仲代達矢扮演的武田信玄,可以同黑澤的原畫做一對比。上圖爲仲代達矢扮演的武田信玄,可以同黑澤的原畫做一對比。

在第一場戲就開除掉自己原始設定的演員,這種事,怕是隻有黑澤明才能幹出來吧?

2,在此之後,仲代達矢又在黑澤明電影《亂》中擔任主演,老頭子現在還活着,去年日本電影展來過北京。現場中國影迷請他簡短評價一下黑澤明導演和成瀨巳喜男導演指導演員的風格有何不同? 他是這麼說的“關於黑澤明導演與成瀨巳喜男導演的不同之處的問題,實際上我覺得他們沒有什麼不同。(非要說的話,)我剛拍完黑澤導演的片子進入成瀨導演的片場時,成瀨導演會不停地告誡我說“安靜點!安靜點!”

選擇離開黑澤組的三船敏郎,當被人問起黑澤明時,他回答說:

『“那傢伙!”三船回憶後又露出一點微笑:“黑澤明是一個電影導演,不過任何方面他都比別人認真罷了,但是,我們當演員的不是木偶,不能由他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黑澤明在拍戲之前一定把他對角色的要求告訴我,我按他的指示把自己發 揮到頂點,他就不大約束我。”』

這種不加的專橫獨斷也許讓他後期成就不如和三船合作時期,但全世界一代代電影人仍然會從黑澤天皇的電影中汲取營養。

黑澤明是誰.

簡介

黑澤明出生於東京都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父親黑澤勇,母親黑澤縞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初中畢業後,黑澤明熱衷於繪畫,並立志當一名畫家。由於受到哥哥突然自殺的影響,1934年黑澤明進入PCL電影公司(東寶電影的前身)考取了助理導演,拜導演山本嘉次郎爲師,學習導演和編劇。黑澤明稱他爲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在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鍊,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爲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之後又以劇作家的身份發表了,《達摩寺裏的德國人》,《寂靜》和《雪》。得到了廣泛的好評。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執導了作《姿三四郎》,一舉成名,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爲日本電影的新希望。1948年,黑澤明再執導筒,執意啓用三船敏郎擔任《酩酊天使》的男主角,從比,黑澤明和三船敏郎開啓了“黑澤明黃金時代”,成爲日本最強的電影拍檔。截至《紅鬍子》爲止的17年間,由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擔綱的作品包括《羅生門》、《白癡》、《七武士》、《生之慾》、《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國與地獄》等片。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從此,黑澤明聞名於世界影壇,三船敏郎也先後以《大鏢客》、《紅鬍子》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男主角獎,兩人也因而在日本影壇建立了“國際的黑澤,世界的三船”的稱號。1960年後半年到1970年初期,是黑澤明創作的低潮期,他和三船敏郎的關係突然決裂,從此,兩人不再跟對方說話,也沒有再合作。1970年,他根據山本週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城市》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失利,黑澤明甚至因而企圖自殺。1975年他導演的日俄合資電影《德蘇烏扎啦》先後得到莫斯科影展金牌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80年的《影子武士》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1990年,這位“黑澤天皇”成爲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得終身成就獎的亞洲電影人。1998年,一代大師黑澤明的逝世標誌着大製片廠時代的傳統電影正在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向現代電影觀念靠攏,從此揭開了日本電影時代更遞的一幕。

創作生涯

黑澤明1910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武士家庭,從小家教很嚴,父親不但讓他學劍道,還着他學書法,而他對繪畫卻非常感興趣,曾經意志當一名畫家,但是當時以畫家爲職業非常困難。他經歷了日本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世紀,它從一個半封建王朝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大國。在黑澤明26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選擇他進入影壇,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人生。

1923年9月1日,關東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三分之二的城市建築被毀壞,死亡人數幾乎與廣島原子彈死亡人數相當。那年黑澤明十三歲。黑澤明最初的理想是成爲一名藝術家。他在中學學習過西方繪畫,參加過一個稱爲“無產者藝術家聯盟”的組織,該組織經常談及的話題。

1936年,黑澤明在報紙廣告上看到一家叫PCL的電影公司在招聘助理導演,他報了名,這家公司就是後來的東寶映畫。這一年黑澤明26歲。直到1943年,黑澤明才被允許執導他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該片取材於一部講述年輕柔道師的小說。雖然是初任導演,黑澤明在日本一下走紅。電影《羅生門》在日本的首映失敗,但卻意外的在西方大獲成功。1951年這部影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並獲得了令人羨慕的金獅獎。

1990年,80高齡的日本導演黑澤明在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直到1998年他去世,黑澤明導演的電影超過了30部,包括《羅生門》、《七武士》、《蜘網宮堡》和《亂》等,他的作品對其他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他們尊稱黑澤明爲電影大師。而在日本他被指責過分地迎合國際觀衆,以及過多地將日本社會暴露給西方。

黑澤明拍攝的影片《羅生門》,在1951年威尼斯影展上獲得金獅獎,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這無疑是一個里程碑,因爲,從此西方社會不僅認識了日本導演黑澤明,還透過他的影片真正認識了亞洲電影。

黑澤明在日本的武士家庭長大,年輕時一次偶然的選擇使他進入影壇,在做了7年的副導演後,導演了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而1950年的影片《羅生門》更是奠定了黑澤明在世界影壇的地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黑澤明不斷拍攝出傳世傑作。

接下來的幾年中,黑澤明連續拍了幾部傑作,都是描寫人們在艱苦和逆境中如何善良生活的。自我犧牲和承擔道義是許多黑澤明影片的中心主題,這與他的武士家庭背景密切相關。黑澤明堅持劇本要基於真實的事件,所以他和攝製組對日本歷史進行了深入的探查,以便獲得更多有關武士的資料。

《七武士》是東寶映畫拍攝的最昂貴的影片,因爲拍攝時間是原計劃的四倍。黑澤明和他的攝製組設法完成了這部影片,但卻使東寶映畫瀕臨破產的邊緣。黑澤明的冒險得到了回報。《七武士》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它在西方被認可,也爲他贏得了世界級藝術家的美譽。

1960年,黑澤明的《七武士》被約翰·斯特奇斯重拍,取名爲《七個高尚的人》。詹姆斯·考伯恩扮演飛刀牛仔,人物直接取材於黑澤明的武士劍客。

1968年,20世紀福克斯公司宣佈,黑澤明將在一部描寫突襲珍珠港的宏大的戰爭史詩片中擔任日本部分的導演。開機三週後,黑澤明離開了劇組,最後完成的影片中一點也沒有用他導的部分。到1968年,電視劇完全佔領了日本的市場。

1972年,黑澤明接受邀請到蘇聯去拍一部俄語片《德烏蘇札拉》。當時蘇聯的電影公司還由國家控制,他和一大幫蘇聯人一起工作。這部影片用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影片講述了世紀之交一支探險隊深入荒野進行勘測的故事,片中大部分外景都在西伯利亞拍攝。1976年,影片《德烏蘇扎拉》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由於拍電影越來越入不敷出,黑澤明不得不尋找新的收入來源。其中一個選擇就是接拍一組日本威士忌酒的廣告,拍攝地點就在他在日本的住所附近,他親自執導,並且還在其中客串了角色。

黑澤明依靠外國的資助才得以完成《影子武士》的拍攝。弗朗西斯·科波拉在他的好友喬治·盧卡斯的幫助下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剛剛拍完《星球大戰》的盧卡斯稱,自己的靈感來源正是黑澤明的作品。

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將觀衆拉回了戰國時代,他呈現給衆人一部講述忠誠和兩個敵對家庭之間戰爭的史詩鉅作。不過,他這一時期的心境更加灰暗,而這部電影中表現的戰爭的恐怖也給觀衆帶來了強烈的震撼。

拍完《影子武士》之後,黑澤明着手拍攝一部根據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改編的影片《亂》。《亂》令黑澤明像着了魔。他常常陷入幻想,滿腦子都是他要拍的影像。影片的結尾是一場預言式的血腥大,這喚起了黑澤明腦海深入最可怕的童年記憶。

當黑澤明需要緩解拍片的疲勞或是寫些什麼時,就會到東京呆上幾個禮拜,他每次都住在一家簡樸的小旅館裏。

黑澤明80多歲高齡時仍堅持拍片,1998年9月,黑澤明與世長辭,享年88歲。共有35000多人蔘加了他的追悼會。

黑澤明在他50年的電影生涯導演了近30部電影,獲得了30多個著名的獎項,他獨特的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祕密的電影主題,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

(一)死亡禮讚

風和日麗的日子,來訪者來到一個美麗的村莊,這裏有潺潺的小溪,小溪兩邊盛開着各色的花朵,連接小溪兩岸有一座小橋,這裏的一切都顯得那樣幽雅恬靜。盛裝的村民載歌 載舞,一路行來,五光十色,氣氛歡快。不明所以的來訪者以爲是節日的慶典,便詢問水車邊耄耋的老者。老人說:"不,是出殯的。你奇怪嗎?其實出殯是應該慶賀的,一個人很好地生活,很好地勞動,辛苦了一輩子,他死了,人們就向他祝賀。"紀念死者的石板上邊,永遠放滿供奉死者的鮮花。

這是黑澤明80高齡執導的影片《夢》的最後一段,表現了他豁達的生死觀:"一個人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勞動,辛苦一生後死去是值得慶祝的。"

1998年9月6日,在黑澤明爲死亡譜寫了節日禮讚後的第8年,88歲的他真的迎來了生命中的最後一次體驗。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都在痛惜他的離去使得電影界又損失了一位大師之時,黑澤明一定是微笑着走遠的。

明治43年(1910年)3月23日,黑澤明生於東京府荏原郡大井町1150番地(現在的品川區東大井三丁目18番附近),是其父黑澤勇(45歲),其母黑澤縞(40歲)的第4子,也是四男四女的兄妹中最末的一個。

其實,對於死亡,黑澤明從不陌生。

在黑澤明小學四年級時,他最喜愛的16歲的小姐姐得了一場病,就像突然被旋風颳走的一般,去了另一個世界。在影片《夢》中,黑澤明曾滿懷深情地描述他和小姐姐過偶人節時陳列偶人喝甜酒的歡悅。他記憶裏的小姐姐柔美得過了頭,有一種水晶般透明、柔弱易損、令人哀憐的美。他們關上電燈,在光線微弱的房間裏,藉着紙罩蠟燈的柔光看擺在鋪着猩紅毯子的五層壇上那些宮廷偶人,它們栩栩如生,美麗至極。這時小姐姐突然跑去了桃林,然後就不見了。黑澤明到老都記得,小姐姐的戒名是:桃林貞光信女。在爲小姐姐舉行葬禮這天,黑澤全家都坐在寺廟的正殿上聽和尚誦經。當誦經聲木魚聲加上銅鑼聲達到時,小明卻止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他想:小姐姐會高興的。這真是與衆不同的態度。

第二次遭遇死亡是衆所周知的關東大地震。那是大正12年(1923年)9月1日,這一天對於貪玩的中學二年級學生黑澤明來說是個心情沉重的日子--暑假結束了,又得上學了。參加完開學典禮,黑澤明本想替大姐買書,好在書店沒開門,他便心煩意亂地回了家。那一天早上萬裏無雲,秋季的陽光燦爛炙人,但到11時左右,忽然颳起一陣疾風,這風把小明的風標從房頂吹落。裝好風標的小明無事可幹,便夥同鄰居的小孩拿石子砸一頭昨晚吼了一夜的朝鮮紅毛牛。這時傳來轟隆隆的聲音--地震了。小明趕緊脫下木屐,摟住身邊的電線杆子。地面上所有的東西都發了狂:電線被扯得七零八落,所有屋頂的瓦都像篩糠左搖右擺,不停往下掉,一片濛濛的塵埃中房屋露出了頂架。小明抱住電線杆承受着強烈的搖晃,在過分受驚時,反倒變得十分沉着,他看着沒有坍塌的房屋木結構骨架甚至想着地震與日本房屋構造的關係問題,不過,下一瞬間他就想到了他的親人們,於是拼命向家跑去。他家門樓上的瓦掉了一半,門廳的木格子欄杆全倒了?quot;啊,全死了。"小明站在院子裏望着這片瓦礫堆,心裏莫名其妙的達觀。不過一會兒,本來以爲全部遇難的親人們都平安無事,衣着整齊地從家裏走了出來,而且,哥哥還斥責小明光着兩隻腳,不成體統云云。看起來,全家人之中,驚慌失措的只有小明一個。關東大地震用自然界異乎尋常的力量震撼着黑澤明的心,也使他飽受驚恐。震後他曾被哥哥帶領遠足,去觀看地震及火災後的慘景。記憶中這是可怕的遠足,他看到以各種各樣姿態離開人世的人們,在屍體和瓦礫無法區分之時,小明的心情倒是莫名其妙的平靜。這成爲貼近死亡,征服恐怖的一次遠征。少年時代的黑澤明對生死已經有了很獨特的認識。

而最深刻的一次死亡震撼,是他哥哥丙午的自殺。丙午從小就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是黑澤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學畢業時因意外沒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學,便從此沉迷文學,並讓厭世哲學佔據了他聰明的頭腦。他把俄羅斯作家阿爾其巴綏夫的《最後的一線》推崇爲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學,受書中主人公納烏莫夫"人生一切努力無非是在墳墓上跳舞"的虛無精神的影響,他經常口頭禪似的說:"我在30歲之前死掉,人一過30就只能變得醜惡。"當他27歲時,作爲影片解說人的他因爲有聲電影的出現而失業了,也就是這一年,丙午在伊豆溫泉旅館的一間廂房自殺了。看着還在淌血的哥哥,黑澤明一動不動,對他來講,這是無法取代,永遠尊敬的哥哥。

多年以後,也就是1971年,因爲電影票房的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61歲的黑澤明也曾試圖自殺,當然,他沒有死。於是,他很快又站立起來,接着拍出了許多傳世佳作,真到壽終正寢。

(二)光榮之門

黑澤明曾說:"從我身上減去電影,那等數大概就成了零。"

其實,黑澤明進入影壇,一開始只是爲了就業。1928年初中畢業後黑澤明曾熱衷於繪畫,矢志當一名畫家,甚至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但是當時以畫家爲職業非常困難,黑澤明對此也沒有自信。由於哥哥丙午的突然自殺,黑澤明必須迅速負起長子的責任,因此,他帶着急於就業的焦急心情四處找工作。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一天,黑澤明從報紙上看到P.C.L電影製片廠(東寶電影公司前身)招考副導演的廣告,對日本電影界一無所知的黑澤明便由此進入影壇。

剛剛考進製片廠做副導演的經歷並不令人滿意,以至於黑澤明想一走了之,但山本嘉次郎導演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黑澤明的命運,因爲,他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老師,"山頂的風終於吹到我的臉上......山頂的前面,就是極目千里的廣闊天地和一條筆直的大道。"看着山本先生在攝影機旁揮灑自如,黑澤明知道自己找到了真正想幹的工作。在山本的劇組裏,黑澤明得到了真正的鍛鍊,並且通曉製作影片過程中各個部門的一切工作,從第三副導演晉升爲第一副導演,並能勝任B班導演。山本先生還告誡他:想當導演就得先學寫劇本。這使得黑澤明成爲導演前先成了劇作家。《達摩寺裏的德國人》發表於《電影評論》倍受好評,《寂靜》和《雪》得到情報局懸獎。當然,由於升任導演的計劃一再落空,黑澤明寫劇本也多是籌措酒資,拿了稿費去喝悶酒。

1943年,已有多年經驗的資深助理導演和寫了十幾個劇本的知名青年劇作家黑澤明終於邁出了導演的第一步。作《姿三四郎》開拍了,黑澤明努力使這部作品更有趣也更令自己滿意,正值戰時缺乏娛樂的日本觀衆狂熱地涌入影院,黑澤明也因此確立了自己作爲導演在日本影壇的地位。當時正值二戰,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電影創作也受軍部的直接管轄,導演沒有創作的自由。黑澤明在自傳中不無羞愧地寫到:"戰爭期間,我對軍國主義是沒有抵抗的。很遺憾......沒有抵抗的勇氣,只是適當地迎合或者逃避。"1944年的《最美》即是以描繪戰時女子挺身隊在工廠裏的勞動生活,藉以鼓舞鬥志的影片。拋開影片的目的,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無論攝影角度還是構圖,或是紀錄片式的拍攝方法,都是頗有成就的,這也是黑澤明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小品式的電影。當然,《最美》還帶給了黑澤明終其一生的伴侶--矢口陽子。

1951年9月,正當黑澤明爲其新片《白癡》在票房和評論上的雙重慘敗而煩心不已時,傳來了《羅生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金獅大獎的喜訊。這是西方電影節第一次把頭獎給了一位亞洲導演(次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又頒給了《羅生門》),從而開啓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雖然,日本的評論家都說:那兩個獎不過是評獎者出於對東洋式的異國情調好奇的結果,但事實上,《羅生門》全面展示了黑澤明精湛的導演技巧和他開掘人類心靈的深度,講述?quot;人總是美化自己"這樣一個主題。此外,在運動鏡頭、光影處理等電影技巧方面,本片在當時也是無與倫比的。難怪多年以後黑澤明仍對日本評論界耿耿於懷:"日本人爲什麼對於日本的存在毫無自信?爲什麼對外國的東西就那麼尊重,對日本的東西就那麼鄙視?"

《羅生門》得獎以後的10年之中,黑澤明在各大影展中頻獲大獎,成爲國際影壇的風雲人物。其拓展電影表現手段,觸及人類情感祕密的電影令西方影人心醉神迷,甚至影響了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科波拉等一代西方導演。黑澤明被稱爲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堅定的性格,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他易怒的脾氣一同被人們談論和稱道。

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中期是黑澤明的創作低谷。1971年因電影票房失利和創作追求問題,他曾試圖自殺。不過,很快他又站立起來。曾自喻爲鰻魚的他說:"電影作家這條鰻魚,看到養育他的河污染了,水也乾枯了,他沒法在這樣的地方產卵。"於是,他只好不止一次地遠涉異域,比如在1975年蘇聯的河面上產了卵,即獲莫斯科影展金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德爾蘇.烏扎拉》。電視和好萊塢對日本電影的衝擊,以及日本電影生產機制的僵化及隨之而來的人才流失使日本電影全面衰退,這是真正令黑澤明神傷的事情。

晚年的黑澤明與兒子黑澤久雄創辦了黑澤製片公司,在1991年他還拍攝了關注核輻射和生態環境問題的《八月狂想曲》。85歲高齡時,黑澤明仍雄心勃勃要創作一部古裝巨片,因意外摔傷而未果。

黑澤明是東方電影導演的標尺,他執著的人道主義,對人類命運的強烈關注,對人性本質的挖掘,將隨他多姿多彩的影片永遠流傳。對黑澤明而言,電影是現實,更是理想;是抒寫情懷、審視靈魂的工具,更是通向彼岸的光榮之門。

主要作品

一代鮮師 Madadayo (1993)

八月狂想曲 Hachi-gatsu no kyôshikyoku (1991)

夢 Yume (1990)

亂 Ran (1985)

暴走列車 Runaway Train (1985)

影武者 Kagemusha (1980)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 (1975)

電車狂 Dodesukaden (1970)

偷襲珍珠港 Tora! Tora! Tora! (1970)

紅鬍子 Akahige (1965)

Sugata Sanshiro (1965)

西方羅生門 Outrage, The (1964)

獨行俠邊環奪命 Per un pugno di dollari (1964)

天國與地獄 Tengoku to jigoku (1963)

大劍客 Tsubaki Sanjûrô (1962)

大鏢客 Yojimbo (1961)

七俠蕩寇志/豪勇七蛟龍 Magnificent Seven, The (1960)

懶漢睡夫 Warui yatsu hodo yoku nemuru (1960)

戰國英豪 Kakushi toride no san akunin (1958)

敵中橫斷三百里 Nichiro sensô shôri no hishi: Tekichû ôdan sanbyaku-ri (1957)

低下層 Donzoko (1957)

蜘蛛巢城 Kumonosu jô (1957)

活人的記錄 Ikimono no kiroku (1955)

七武士/七俠四義 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

生之慾 Ikiru (1952)

白癡 Hakuchi (1951)

羅生門 Rashômon (1950)

醜聞 Shubun (1950)

野良犬 Nora inu (1949)

靜夜之決鬥 Shizukanaru ketto (1949)

酩酊天使 Yoidore tenshi (1948)

那個輝煌的星期天 Subarashiki nichiyobi (1947)

我於青春無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踩虎尾的男人 Tora no o wo fumu otokotachi (1945)

姿三四郎續集 Zoku Sugata Sanshiro (1945)

最美 Ichiban utsukushiku (1944)

姿三四郎 Sugata Sanshiro (1943)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關於黑澤明

我的論文也有一段是闡述黑澤明電影藝術價值的,總的來說,論黑澤明電影確實有些難度,因爲在好萊塢商業大片充斥的今天,絕大部分的電影結構趨向於【形式】大於【內容】,【商業價值】重於【藝術價值】,一些完美形式主義的商業疲勞使得衆多觀衆的價值取向發生了巨大轉變,電影藝術被一部分商業片淪爲娛樂手段,觀衆對電影的需求隨着好萊塢【大片潮】的到來逐漸轉爲【追求華麗的視聽盛宴】

像黑澤明之類的注重內涵,注重人文,人道主義,深刻剖析人性的紕漏及腐朽社會下人們的意識形態的影片在今看來在外在形式上好似不如好萊塢特效大片來得震撼刺激,但也恰恰在被特效衝昏了頭的今天,黑澤明的電影卻纔彰顯其意蘊非凡的藝術價值,他不似好萊塢電影在視聽方面衝擊眼球而終曇花一現,卻似恆星般永久屹立於星空普度衆生爲迷惘的摩挲徒指明生的希望

選題意義,爲你提供幾個闡述角度,都可以展開來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當好萊塢商業【大片潮】來襲,卡梅隆攜【阿凡達】搶佔中國銀幕,中國電影人該如何自保

首先結合當今電影現實趨勢,以【阿凡達】爲首闡述中國電影人如何招架美國這股風暴的席捲之勢,陸川所謂的“中國電影的完敗”說的實在有些嚴重,首先不明白中國電影到底“完敗”在何處,若是指技術,那麼顯然中國不是從《阿凡達》纔看出中國與美國技術的差距,早在《指環王》時代,中國電影人便很清楚與美國電影製作上的差距,若論文化,就更不着邊際,客觀的說《阿凡達》對於西方文化現象的體現與傳承還遠不及《指環王》先前一步所做出的輝煌成績,中國影人在吸收美國創作理念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精良商業片的同時注重豐富本國的類型片電影,B級的文藝片不應在洪流中湮沒,大力減少製作粗俗的電影,以精良爲根本【結合黑澤明電影的製作理念與核心談當今急需黑澤明那類務實,保持自己的民族風格,不盲目跟風,腳踏實地的爲電影文化拓寬形式的導演。。。。。】

【2】同爲傳承東方藝術魅力的日本電影與中國電影對於文化表現方面的差異與啓示

礙於文化差異,中國對於美國,法國等以西方文化作爲命題主宰的電影一直有着很深的隔閡,雖然東西方文化在電影上互通有無,但真正的文化芥蒂卻從未磨滅,就像美國一直無法完全參透中國的俠義精神和日本武士的冷酷孤獨,我們也不會完全領略像《辛普森一家》《美麗都三重奏》等包藏在影像背後的文化精髓,所以中國電影在發揚東方文化的前提下要時刻保持自省與吸納的原則,中國與日本同爲東方文化的共有者,中國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借鑑日本電影【尤其黑澤明電影】在劇情編排,人物的張力,對於傳統能劇【日本劇種之一】在表現方面的開拓,分別介紹中日電影文化差距。。。。可引用黑澤明的故事:黑澤明一直以來有個願望就是來中國,可以一睹中國文化的風采,而他也多次詢問從中國回來的日本朋友:故宮是何規模的,長城到底是何等壯觀,爲什麼中國的山水畫與日本傳統風景畫在意境表達上那麼不同。晚年的黑澤計劃好來中國但因年事已高最終還是沒能如願以償

【3】黑澤明電影對於中國電影導演的巨大影響

被譽爲“民族電影的開拓者”的黑澤明對本民族電影文化傳播做出過巨大貢獻,從日本的能劇,祭祀的彌撒到征戰沙場的武士號角無一例外都成爲黑澤明電影鮮明的標籤,歐洲導演信奉黑澤明文化,稱其爲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美國導演科波拉希望自己成爲黑澤明的學徒,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百忙中參演黑澤電影均表現出黑澤明對於文化推廣做出的卓然成績,而對於中國導演的貢獻可以先從張藝謀的話說起:黑澤明使我明白,當電影走向外部世界時,要保持自己的性格和風格

謝晉被譽爲中國的黑澤明時謝老謙虛的說達不到黑澤明的水平,陳凱歌手捧黑澤明大獎,徐克的《七劍》致敬黑澤明《七武士》,杜琪峯坦言其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血脈噴張的對峙場面均“師承“黑澤明,黑澤明在《時代》雜誌的詞條由張藝謀,斯皮爾伯格共同撰寫等等。。。。【展開說】

【4】黑澤明對改編文學作品的貢獻

大師幾百年出一個,而工匠遍地都是,當年馮小剛在決定將《哈姆雷特》改變成《夜宴》時不少影評人質疑:你以爲你是黑澤明啊。誠然在黑澤明面前,張藝謀馮小剛等都是工匠,在張藝謀改編自《雷雨》的《黃金甲》招來一致惡評時,張藝謀這位曾自詡爲黑澤信徒的導演可曾有過反省。縱觀黑澤明的改編電影從《李爾王》到《亂》,《麥克白》到《蜘蛛巢城》,無一不獲得巨大成功。。。。。。。。。。【展開說】

【5】黑澤明的爲人對於電影的態度

黑澤明說過:把電影從我身上減去,我的一生就是零【原句不記得了】

80高齡在奧斯卡領終身成就將時稱:在電影面前我還是個小學生,我還在學習。這句在當場使所有人會心一笑的話充分體現黑澤明對電影藝術的孜孜不倦,不懈的追求。。。。。。。。【展開

爲了一場浮雲飄過的戲,黑澤可以一等就是一個月,爲了拍攝《夢》中成熟的麥田與飛翔的烏鴉,劇組在一年前親自種植麥田,四處籌集烏鴉只爲電影中幾秒的鏡頭,如今技術的泛濫使得這樣簡單的場景只需電腦就可完成,但散播其中的心血與對作品的精益求精卻是任何技術換不來的

黑澤明是日本人吧,他對電影事業有什麼貢獻

老黑是日本影片巨匠,功夫片發家,後來打通曆史題材等氣脈,作品無數兼拿獎無數,隨便都能搜到。這個不想重複了。

俺的觀點是,他的風格突破了傳統的日本小家子氣,有一定的國際性,比如拿了莎劇題材《蜘蛛巢城》《亂》來同時討好東西方,因此有了世界級地位。

至於其影像風格及影響,俺能想到的是徐老怪、老謀子等對他觀摩、借的片子估計不少。

黑澤明在電影界電影史上是什麼地位?

弗朗西斯·科波拉,喬治·盧卡斯到日本探班《影武者》拍攝現場時和黑澤明的合影,這兩個舉世聞名的大導演其實也是黑澤明的腦殘粉,這兩貨同時還是黑澤明電影《影武者》的製片人。再比如1985年,是他們兩個老粉絲——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贊助黑澤明拍攝了《亂》並獲得奧斯卡,雖然不過《亂》在日本國內反響很差,但依然擋不住得獎的步伐。最後咱們來看看一張合照,在衆多世界名導合照中,看看這個座次,你說黑澤明在世界影史什麼地位?所以這也是爲什麼黑澤明總是會被拿來和庫布裏克比較的原因,他的電影彷彿就沒有不好看的,沒有不經典的。

誰能告訴我黑澤明電影<<亂>>裏講的是誰的故事啊?秀虎全名是什麼?謝謝

日本導演黑澤明的力作《亂》據說取材於莎士比亞的作品《李爾王》,黑澤選擇的背景是日本的戰國時代,這就體現了大導演的睿智。也只有諸候割據的時代,才最適於表現亂世中人們的殘酷、背信棄義以及欲求平靜友愛而不可得的悲哀。 一開始,那個海野平原最強大的諸候王一文字秀虎就已經老了。他十七歲揭竿,暴戾成性,殺了無數人,燒了無數城,創下這份基業。三個兒子圍在他身邊。長子孝虎、次子次郎的妻子都是諸候王的女兒。當年,一文字秀虎殺了楓的父兄,楓母自殺,將楓嫁給長子孝虎爲妻;他還殺了默的父親,默的弟弟刺瞎雙目才逃得一命,默嫁次郎爲妻。如今,三郎直虎尚未婚配,鈴木、壽賀兩個諸候王都想把女兒嫁給三郎,好在一文字秀虎家族龐大的家業裏插上一腳。就在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一文字秀虎居然睡着了! 三郎可憐父親已經衰老,一文字秀虎也感力乏。他把主城交給太郎,第二城交給次郎,第三城交給三郎,並囑咐他們要休慼與共。太郎次郎聲稱要幫父親挑重擔,實質上是索要權力。三郎堅決反對,他說父親早已樹立了背信棄義的榜樣,父親的設計只能是奢望。秀虎被激怒了,將三郎與袒護三郎的諍臣平山流放。侍奉他的小丑抱着他的腳攔他,也沒攔住。 走投無路的三郎被壽賀招作上門女婿。三郎臨走吩咐平山要偷偷跟着一文字秀虎。 一文字秀虎回到第一城,準備搬到副城去。搬家隊伍與楓搬家的隊伍狹路相逢,楓不肯讓路。一文字秀虎的妃子們跪拜楓的場景,令一文字秀虎心理極不平衡。但是更難堪的事接着來了,太郎一文字秀虎交出最後一點權力。秀虎責問太郎受楓擺佈,太郎回答說:母雞一叫,公雞就打鳴。 走投無路的一文字秀虎帶着三十多名侍從去第二城投奔次郎。他問默恨不恨他?正在念佛的默回答說不。秀虎驚異於默和楓截然不同的態度。然而次郎卻說他只能接收父王,而不能接收侍從。一文字秀虎傷心到極點:"一個人怎麼生活?能獨自生活的,那是野獸!" 一文字秀虎不得不和他的隨從們露宿荒野。這時平山出現,送他糧食,告訴他第三城裏三郎的兵將都去壽賀處尋找三郎了,第三城歸另外二將管轄。有侍從提議去第三城,平山阻攔,小丑也說:"地獄在眼前,天堂在遠處。"但是平山和小丑被拋棄了。 夜半,太郎與次郎一起來追殺父王,守城二將也攻打宮室。原來他們串通好了的。一文字秀虎的侍衛都戰死了,妃子們也都自殺。一文字秀虎看到宮室下次郎的大將鐵殺死了太郎,他瘋了。 平山與小丑找到瘋了的一文字秀虎,帶到一個廢墟躲藏。小丑問一文字秀虎:"你還記得嗎?這是你親手燒掉的城堡。"原來這就是默的故鄉。一文字秀虎惘然。平山要帶一文字秀虎去壽賀投奔三郎,一文字秀虎卻認爲自己沒臉見他。 楓向次郎獻上太郎那象徵權力的頭盔,趁機引誘次郎。與次郎發生關係後,她嬌聲媚態,次郎殺掉原配默。次郎叫鐵去殺默,鐵卻帶了一隻石狐狸頭回來,向次郎說陰險的女人是專門敗壞基業的狐狸。 默被鐵放走後,帶着瞎弟弟逃到廢墟。一文字秀虎見到默,大受刺激。三郎帶着人馬接一文字秀虎來了,次郎聽了楓的話,決定和三郎戰一場。鐵及其他大將竭力勸阻,說鈴木與壽賀都已帶兵前來,只等着兩敗俱傷之時搶奪一文字家族的基業,楓卻派人請次郎參加出征宴,並教次郎拖住三郎大批人馬,讓三郎獨自尋找一文字秀虎,尋機伏擊。三郎果真只帶着平山去找一文字秀虎,一文字秀虎躺在石縫裏一動不動,他說那是棺材。他躺在"棺材"裏看天,天上風雲瞬息萬變。一文字秀虎喃喃自問:"這是什麼地方?這是什麼時代?" 一文字秀虎終於被三郎的孝心打動,他騎在三郎馬後說,等到只有他和三郎兩個的時候,他要和三郎說很多很多心裏話。父子歡笑之時,一聲響,三郎從馬上栽下去。一文字秀虎大慟,伏屍痛哭。他問平山和小丑爲什麼還活着,而三郎卻死了。他所有的希望都隨着三郎去了,只有自殺。 鈴木、壽賀大兵壓境,鐵卻帶回"三郎的頭"。次郎開啟一看,不過是豬頭而已。鐵藉此罵次郎 是豬頭。次郎匆匆前去尋找楓問計,鐵問:"一文字家族的首領是陛下還是楓?我追隨的是陛下,不是楓!"他搶在次郎前邊闖入楓的房間責罵楓,楓面無表情地說這座城本是她家的城,這一切正是她所期望的。鐵不顧一切殺了楓,但又能怎樣?一文字家族註定要滅亡了。 默放心不下她的侍女,要回城看看。臨走交給弟弟一幅佛像,說佛祖會保護弟弟。然而默一去不復返。瞎弟弟走到了危崖卻渾然不知,一個踉蹌將畫掉落。慘淡斜陽下,佛在廢墟上微笑。 這是什麼地方?這是什麼時代?豈止是黑澤明鏡頭下的日本戰國,大凡亂世,莫不如此。瘋狂是亂世的特徵。就象三郎說的:"我們生在亂世,不背信棄義就無法生存。"兄弟相殘的太郎與次郎、被仇恨支配的楓……他們的死固然是自找,但是善良的人們照樣也逃不脫悲慘的命運。三郎淡泊於權勢,仍有人追殺他。默日日唸佛,對殺害父母的仇人都沒有恨意,結果逃亡,仍沒有撿回性命。她所信仰的佛祖早被亂世所棄,留在廢墟了。亂世就象是默的瞎弟弟--盲人臨深淵,毀滅近在咫尺。沒有人能夠逃脫毀滅的命運,沒有人能夠得到一絲安寧。 平山說:"這就是人世!人哪,追求的主要不是幸福而是悲慼,主要不是安寧而是痛苦!"。是誰在詛咒人世的殘酷?是誰毀滅了這個以毀滅建國的家族?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受長女和次女欺騙,悲憤而死。黑澤鏡頭下的一文字秀虎,親手製造了這場骨肉相煎的悲劇。當他被自己的兒子瘋,踉蹌在茫茫原野,見到的除了秋草就是廢墟。多年的戰亂,已經使海野平原千瘡百孔。戰爭,不管在哪裏,都意味着對人類文明的毀滅。 直到影片結束,黑澤明也沒有說清楚到底是誰殺害了三郎。不過這正是黑澤明的高明之處。他就這樣簡潔地,表現出人人都想殺害三郎的內心隱祕。他不說,比說了更清楚。 這部耗資24億日元的影片被黑澤明稱作是自己平生的代表作品,因爲他心目中對電影的要求,都在此片中到位、準確地表現在銀幕上了。

黑澤明的人物評價

黑澤明使我明白,當走向外面世界時,要保持中國人自己的性格和風格,這是他給亞洲電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課。(張藝謀評)

我太年輕,沒能和他直接接觸。他對我們這一代中國導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陳凱歌評 )

今時今日雖然再無戰亂,觀衆再看黑澤明的電影時也許會有不同的體會與領略,但我相信,觀衆看的時候總有反應,與黑澤明的電影產生關係,相反,現在太多電影是堆砌而成,我以爲創作人理應透過像這種激烈的內心震盪,纔可以產生這些感覺。(徐克評 )

我一直深受到很多日本電影的影響,尤其是黑澤明的電影。(吳宇森評 )

“如果能和一位大師一起拍電影,我寧願當一個助理。”這位大師就是黑澤明。 (科波拉評)

黑澤明是爲20世紀對亞洲進步貢獻最大的一位文化藝術人士。(《亞洲週刊》評)

黑澤明是20世紀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時代週刊》評)

黑澤明獲得過多少次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和最佳外語片?

奧斯卡得獎影片就一個:德蘇烏扎拉 Dersu Uzala(197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牌獎、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另外1990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羅生門 是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威尼斯影展意大利人影評獎、美國國家評論獎

七武士 是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影武者 是戛納影展金棕櫚獎 、報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以及每日映畫賞最佳導演獎;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藍絲帶賞最佳影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導演獎

亂 是聖賽巴斯丁影展OCIC Award、美國國家評論獎;日本每日映畫賞最佳導演獎、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意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藍絲帶賞最佳影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七武士數次激戰

黑澤明是日本的國際級大導演,聲名遠揚。在五十年的導演生涯中,黑澤明一共拍攝了二十多部電影,《羅生門》、《七武士》、《蜘蛛巢城》、《影子武士》、《亂》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傳世傑作。他的作品往往氣勢宏大,意境深遠,史詩般壯闊的畫面,對人性的深層次刻畫,無不令人印象深刻。《羅生門》的三段式講述手法早已是影史上的經典,張藝謀的《英雄》不過是拙劣的模仿而已。《亂》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用精緻的畫面,嫺熟的技巧,講述了一個悲劇故事,人性的醜陋與貪婪充分展現。有時間再單獨寫寫看《亂》的感覺。《蜘蛛巢城》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另一部名劇《麥克白》,影片結尾有一段極爲精彩的戰爭場面,一箭穿喉的一幕讓我驚歎不已,《英雄》裏面的箭陣跟這個比起來真是小兒科,只是箭的數目多而已,所營造出的戲劇效果差了十萬光年。可以做個有趣的比較。庫布裏克毫無疑問是電影史上最富個性和最成功的導演之一,他在看了十遍科波拉執導的《教父》後,痛苦地承認這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而科波拉本人最推崇的前輩導演就是黑澤明,他甚至說過,如果能夠跟黑澤明一起拍一部電影,他甘願只做一個助理。黑澤明在華人電影界也有很大影響,侯孝賢師法自小津安二郎,映象風格與黑澤明大不相同,但他也很崇拜黑澤明,希望自己像他那樣可以一直拍到八十歲。杜琪峯從黑澤明那裏學了不少手法,《柔道龍虎榜》就是擺明了模仿《姿三四郎》,《》、《火》和《PTU》中也可以見到一些黑澤明的風格。張藝謀自稱特別崇拜黑澤明,他的《英雄》其實就是一部超級黑澤明電影模仿秀,可以看到《羅生門》、《七武士》和《蜘蛛巢城》的影響。

Tags:黑澤明 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