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龍井蝦仁蘇東坡的那首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9K

龍井蝦仁蘇東坡的那首詞

《題龍井山房》

景物之間,一片碧綠,鶯啼燕舞。牆角小庭,翠竹虛廊,閒窗寂靜,雲窗淡看。迎春花自亂香光秀,寒梅雪欲待時妝玉容。蓮動荷颺,微風滿幔,獨坐清吟,鬱思無窮。

手捧龍井,剩綠未萎,一點餘香,隱然煦人。目送小舟,離岸漸遠,便是古人,境之所臻。寧肯枯守,輕嘆時光浪淪,還不如意獨上高樓,依約相親。

那知醉時兩眉鬥強,若令眉間數點香,破楚江東八百年。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龍井蝦仁的詩句

1.有關於龍將仁的傳說是什麼

顧名思義,龍井蝦仁,是與龍井茶的嫩芽相配合,烹調而成的解仁,是一道極具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

這道菜色澤雅麗,鮮嫩的蝦仁呈玉白色,清香的芽葉呈碧綠色,滋味獨特,食後可開胃清口,令人回味無窮,堪稱杭州菜餚中的一絕。-傳說,抗州廚師受到蘇東坡的作品(望江南>中的詩句°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啓發,選用鮮河蝦仁和“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龍井新茶烹調而成。

“龍井蝦仁”因選用抗州最好的龍井茶葉進行烹製而聞名。龍井茶出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其中品質最佳的是龍井村獅子峯所出產的龍井荼,向來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這四絕著稱。

2.浙江菜的歷史發展

杭菜首先推出了龍井蝦仁等新菜。

但以杭菜爲主的浙江菜系,基本上分爲三大派別,一派以烹調北方風味的“京幫”館子,即烹飪界一致看重的大幫菜,以烹調高檔原料爲主,如魚翅、海蔘、燕窩、熊掌以及烤乳豬、掛爐鴨子(北京烤鴨),此幫杭州最強。另一派以紅燒爲拿手的徽幫,主要分佈於杭、湖(吳興)寧波等地,菜品以入味、重油、重芡、重色、經濟實惠爲主。

另一幫即本地萊,真正的土生土長菜系。杭州規模較大的有西湖樓外樓,開設於清道光年間,以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聞名。

有城內清和坊的王潤興,人稱“皇飯兒”。以魚頭豆腐,人稱木榔豆腐,件兒肉、醃督筍拿手。

紹興有蘭香館,蓑衣蝦球、專門烹製頭肚醋魚等標準紹菜。浙東寧波有東福園,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等名菜是正宗的寧波地方傳統菜。

浙菜有它自己獨特的烹調方法。除人們的地域性口味偏愛外,富饒的特產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宋嫂魚羹是用鱖魚在水中煮,魚剔除骨後將魚肉放回原湯中加少許醬油、糖和較多的醋,不加油製作的工藝,創制了類似的“西湖醋魚”。西湖醋魚製作簡單,魚經宰殺,刀工處理,水煮後撈出加調料而成,但技術標準要求很高。

像這種烹調方法全國名菜中絕無僅有。紹興名菜白鯗扣雞也有類似情況,把雞與白鯗(鹹味黃魚乾品)同放一隻碗中,不加油,蒸後其味芳香入味。

寧波盛產黃魚,將黃魚與鹹菜同煮,做出了湯濃味鮮清口的鹹菜大湯黃魚。嘉興過去盛產大閘蟹,除小吃店攤外,酒樓飯店不出售整隻湖蟹,而歷來用蟹粉(即湖蟹的肉)烹製菜餚。

浙南重鎮溫州,講究用湯,“三片敲蝦”、“三絲敲魚”均用進階吊湯。此外,杭州的泥烤菜“叫化童雞”,用茶菜作配料的“龍井蝦仁”等等,都是獨特的烹調技術。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其中的“宋嫂魚羹”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裏以打魚爲生。

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裏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宋嫂魚羹”,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供應。

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嚐的日益見多。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嚐宋嫂魚羹,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龍井蝦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龍井茶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峯所產爲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經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質獨特。有史載“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

清代龍井茶列爲貢品。當時安徽地區用“雀舌”、“鷹爪”之茶葉嫩尖製作珍貴菜餚,杭州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故名“龍井蝦仁”,不久就成爲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邇聞名。

“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

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

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爲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讚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

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鬆門地區出產的“臺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臺鯗好醜不一。

出臺州鬆門者爲佳,肉軟而鮮肥。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

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爲鯗凍。

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乾,即可食用。

“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黴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爲佳。同時,肉油滲入黴乾菜,黴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衆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浙菜系與衆不同的是因時因地而異。如杭州是全國著名風景區,宋室南渡後,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遊覽杭州風景者日益增多,飲食業應運而生。

其製作精細,變化多樣,並喜歡以風景名勝來命名菜餚,烹調方法以爆、炒、燴、炸爲主,清鮮爽脆。寧波地處沿海,特點是“鹹鮮合一”,口味“鹹、鮮、臭”,以蒸、紅燒、燉制海鮮見長,講求鮮嫩軟滑,注重大湯大水,保持原汁原味。

紹興菜擅長烹飪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富有鄉村風味。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賽蟹羹”、“家鄉南肉”、“幹炸響鈴”、“荷葉粉蒸肉”、“西湖蓴菜湯”、“龍井蝦仁”、“杭州煨雞”、“虎跑素火。

3.求有關中國菜詩詞典故

中國菜源遠流長,衆多風味佳饌均爲歷代名廚所創,由於深受食者喜愛與推崇而流傳至今。

人們根據歷史的傳說編寫了很多這些菜名的起由與故事,因而流傳了許多燴灸人口的中國菜典故。中國菜不勝枚舉,有名的也非常多,聊舉數例說明:神仙鴨子 這是孔府的一個傳統名菜,相傳始於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加調料入碗加蓋,上籠蒸制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孔繁坡品嚐後,覺得此菜製法與衆不同,上籠蒸制以點香三炷燒盡爲度,滋味鮃美美勝於它菜,故取名爲神仙鴨子。

佛跳牆 福建名菜,現已成爲閩菜中居首位的傳統名菜,閩菜中的佛跳牆是由海蔘,鮑魚,乾貝,魚翅,雞,豬蹄筋,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用酒罈煨制而成。特點是味道鮮醇,質地軟嫩,入口即化,食後餘香顯著。

清代,福州官錢局宴請布政使周蓮,席間一道菜是用幾種海產品及雞,鴨,羊肘,蹄爪,鴿蛋等煨制而成,極爲可口。周蓮命衙廚鄭春發學習仿製,鄭登門求教後,並改進工藝,多用海鮮,使此菜愈加鮮美。

後來鄭春發辭去衙,開辦聚春園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時送上此菜,初名福壽全,乍一啓封,濃香奪壇而出,食者紛紛叫好,有人即興賦詩云。“壇啓葷菜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遂由衆人公議將此菜改名佛跳牆。

百餘年來風靡省內外,享譽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一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竈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

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製而成。她烹製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爲麻婆豆腐。

從此名揚全國。 叫化雞 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

相傳明末清初時,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雞,苦無炊具、調料,無奈,宰殺去髒後,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後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試嘗,覺其味獨特,歸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製,更感鮮美。

此後,遂成爲名菜,並一直流傳至今。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

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

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爲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爲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

自此,名噪錦城的早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白煮肉 北京傳統名菜,此菜創始於明末的滿族,約有 300多年曆史,清入關後從宮中傳入民間。

北京“砂鍋居”飯莊製作此菜最爲著名。傳說,清乾隆六年(1741),砂鍋居初建時,用一口直徑 133釐米的大砂鍋煮肉,每天只進一口豬,以出售白肉爲主,由於生意興隆,午前便賣完,摘掉幌子,午後歇業,於是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一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開水白菜 四川傳統名菜。“開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御膳房時創制。

後來黃敬臨將此菜製法帶回四川,廣爲流傳。30多年前,川菜大師羅國榮調來北京飯店掌廚,又將“開水白菜”的烹調技術帶回北京,從而成爲北京飯店高檔筵席上的一味佳餚,“開水白菜”烹製不易,其關鍵在於吊湯,湯要味濃而清,清如開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着幾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見,但吃在嘴裏,卻清香爽口東安子雞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客商趕路,入夜飢餓,在路邊小飯店用餐。

店主老嫗因無菜可供,捉來童子雞現殺現烹。那子雞經過蔥、姜、蒜、辣調味,香油爆炒,再噴以酒、醋、鹽燜燒,紅油油、亮閃閃,鮮香軟嫩。

客人吃得讚不絕口,到處宣傳此菜絕妙。從此小店專營此菜,名噪遠近,競傳千年,成爲湖南名菜。

鮮美異常。 西湖蓴菜湯 據《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又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後人稱思鄉之情爲“蓴鱸之思”,可見蓴菜之迷人。蓴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清洌爽口。

乾隆遊江南,也必嘗蓴菜湯,有“花滿蘇堤抑滿煙,採蓴時值豔陽天”之誦。 沛公狗肉 漢高祖劉邦在家鄉沛縣嗜食狗肉,故此得名。

以狗肉、甲魚與酒、蔥、姜、硝醃漬後,加酒、糖、鹽、醬油、八角、花椒及水燜制,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此菜至今仍是徐州地區的名饌。

奶汁肥王魚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鳳臺縣境內峽山口一帶數十里長的水域裏,爲魚中上品。西漢淮南王劉安喜食肥王魚,一次劉宴衆大臣,因人多魚少,廚師以其它魚混充,被劉安識破,大發雷霆:“吾一日不能無肥王,”可見肥王魚受寵之程度了。

後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帶民間,並以奶汁雞湯煨煮,成爲徽菜一絕。龍井蝦仁 傳說,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有關。

一次乾隆下江南遊杭州,他身着便服,遨遊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

4.描寫食物味道很香的句子

描寫食物色香味形的詞語、句子如下:

爽滑酥嫩 肉汁四溢 口感飽滿 回味悠長 軟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回味無窮 脣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

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籠湯包飽滿,潤澤,嗯,看起來就很好吃。瞧,那皮兒是多麼的嬌嫩呀,嬌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臉蛋兒,輕輕一捏就破碎了。透過外皮兒,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裏面那純美的湯汁兒.

燒賣裏碧綠的顏色,透出蒸熟後薄如紙的麪皮,猶如翡翠一般。輕輕地咬上一口,皮一點便破,吃到裏面由蝦仁、韭菜和雞蛋製成菜茸,爽口清潤。吃下去後嘴裏還充滿蝦仁的香味,真可謂齒頰留香。

好詞:

美味 清潤 濃香 解暑 冰涼 清淡 麻辣 鮮香 爽滑 香醇 甜爽 甘飴 咖啡 祕製 香辣 配製 特產 透亮 開胃 滑潤

涼爽爽 黏糊糊 滑溜溜 酸溜溜

香味濃郁 清涼爽口 晶瑩如玉 冰涼可口 胃口大開 味甜似蜜 清香撲鼻 色澤分明 酸甜適中

滿口生津 玉液瓊漿 肥而不膩 大飽口福 回味無窮 香氣撲鼻 細嚼慢嚥 別有風味 美味佳餚

好句:

柑橘是海鹽的特產,橘子皮裏面住着一個個金燦燦的小月亮,親親熱熱地住在一所房子裏。

鹽水鴨皮白柔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

灌湯小籠包的皮是薄薄的,甚至都透亮了,張嘴咬一口,裏面鮮美的汁水流入口中,咬那浸了汁水的肉團,不肥不膩,入口爽滑……那真叫美!

那水靈靈、紅豔豔的棗像天上密密麻麻、閃閃爍爍的繁星,一個個都眨着調皮的眼睛。

那些冰糖葫蘆紅彤彤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不知引來多少小孩兒渴求的目光。

小混沌,個小,皮薄,只要往開水中一撈,就能盛入碗中,吃上一口,好鮮美!

我拿來水瓶,朝茶杯裏倒上開水,頓時,水中的龍井茶如同千萬條小魚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烤紅薯焦糊糊的,周身滿是草灰,嗅一嗅,香噴的氣味馬上會進入你的五臟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臭豆腐乾是"熱情好客的",她總是把濃郁的烈性的香味瀰漫在周圍的空氣中,讓人爲謀其面,先文其香。

糉子用綠色的蘆葉包着純白的糯米和紅色的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

5.杭州龍井茶導遊詞有哪些

各位早上好,新的一天開始了,xx導祝大家身體好,心情好,總之呢,想哪好、要哪好,哪兒就好上加好。

吃飽了沒?(飽了)出門在外,自然比不上在溫暖舒適的家中吃飽吃好。在家早飯都吃啥?肯定有牛奶,提供蛋白質,關鍵是能補鈣。

喝牛奶不舒服的,就喝酸奶。 這大家比我懂。

小日本這二十年長高了,說什麼“一杯牛奶強健一個民族”。不管小日本是高是矮,是強是弱,我們堅決抵制日貨。

(拉近關係,站在同一戰線上) 除了牛奶,我們還喝喝什麼呢?世界三大飲料-----咖啡、可可和茶。咖啡可可喝多了刺激神經導致失眠,同時誘發身體機能紊亂。

喝哪樣既有品味又有營養呢? 好聰明的朋友喲,就是茶了。十大名茶之首呢?--------當然是龍井了。

(至於龍井是一個村名,一口泉名,一種茶名等等,李魁與李鬼,真正西湖龍井的產地產量銷售方式等,大家都比我熟。我就省略了) 昨天呢,講的是西湖的愛情故事;今天呢,就侃侃龍井傳說。

乾隆愛下江南,大家說說什麼原因?愛江山,愛美人,愛遊山玩水,還有呢?去找金庸小說中的生父海寧陳閣老?還有什麼原因?做爲一國之君,最關鍵的是社稷江山,國計民生。清朝畢竟是外來人口,非漢族正統,自然有人反清復明。

所以,乾隆下江南還有平定叛亂、收籠人心、檢視民情、監督漕運的目的。 同時呢,他也愛山川湖海、風雨雪月、琴棋書畫,正因爲如此他才長壽。

想當年乾隆慕名來到龍井村,微服私訪到了一農家,就只一乖巧可愛的姑娘在家,見來者儀表堂堂、玉樹臨風,心中就像有隻小兔兒撲撲直跳,拿出家中上等龍井準備泡茶。哪知,天公不作美,打雷了。

乾隆無奈,忙說:“姑娘,可否將茶包好。他日定當重謝。”

於是手上攥着龍井茶急衝衝往行宮趕,半路躲雨到一客棧,掏出茶葉,喚來小二:“用這泡茶,再炒二個小菜。”說完便長袍一甩,坐下了。

乖乖,這下可不是露馬腳了,而是龍腳了。小二眼尖,跌跌撞撞跑進裏間。

店主呢,正在清炒蝦仁,讓小二拿蔥花,小二都已經嚇壞了,哪有耳朵聽,稀裏糊塗地就把手上的龍井遞過去。炒出來,呈上去,乾隆一看,蝦仁光滑圓潤,龍井翠綠晶瑩,好一個清清白白。

進口後,那龍井的幽香似乎能把人鑽到玫瑰叢中去;那蝦仁的酥軟恨不得把人捧上雲朵上去;那清淡的感覺似乎能洗盡數年來沉積的油膩。 龍心大悅,給菜賜名:龍井蝦仁。

打那以後,龍井蝦仁名聲大震,廣爲流傳。燒給老公,拴住老公的心;燒給老婆,老婆好開心;燒給兒女,家中好溫馨;總之,好處多多。

杭幫菜的代表“西湖樓外樓”的龍井蝦仁,周總理特別愛吃,請尼克松吃後,老尼更是讚不絕口。 話又說回來了,上等龍井給炒着吃了,沒得泡茶了,怎麼辦呢?正好,老天有眼,雨過天睛。

乾隆又去姑娘家了。大家又笑了。

這是茶翁之意不僅在茶,也在美人之心也。杭州的女孩聰明靈秀,詩詞歌賦略懂一二;挺討人喜歡的。

聊聊天,喝喝茶,太陽下山了,就差“十八相送”了。 因“滿漢不得通親”,乾隆先留一玉佩給姑娘,姑娘將心一橫,家中餘下的二兩上等龍井全送給乾隆了。

爲什麼的,從過去一直到現在,茶農的上等龍井絕大部分是要上送給國家的,餘下的纔可以賣,基本上是捨不得喝的。這下全送了,馬上收龍井的官差來了,是要出人命的。

兩人都將信物各自藏在身上。 乾隆一人在外享福,可把大臣找壞了。

幹嗎呢?宮中急報,太后有病,火速回宮。乾隆是孝子,立即快馬加鞭回京了。

太后一見皇兒沒去找陳閣老,沒帶江南女子回來壞了祖宗規矩,平安回來,而且容光煥發、神采飛揚,心病就去了一半了。 乾隆見太后呢,脾氣有點急躁,有些胸悶,心口有點疼,眼睛有點花,腿腳有點浮腫,連忙責問宮女。

此時,太后突然嗅到一股深谷幽蘭香氣從乾隆身上散出,就問何故。乾隆想:“壞了,這杭州姑娘還沒怎麼樣,太后就知道了。”

然後就把兩人相識相知相留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全交待了,爲了請求太后網開一面,親自泡了一杯龍井呈給太后。 太后初品,覺得有一股清泉從上自下流入五臟六腑,帶走了所有的不適;再品,覺得有一陣清香令自己飄飄若仙。

連喝兩杯子,覺得神清氣爽多了,說話也有力了,身子骨也直了。"茶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體唄棒"。

乾隆見太后非常高興,就將姑娘送的茶全給太后了。 兩週後,太后胸不悶了,心不慌了,看得也清楚了,腿腳正常不浮腫了,覺得非常奇怪。

問太醫,太醫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就問太后這兩週吃了什麼?想想,與平日不同的就是皇兒帶來的龍井呀。

太醫忙請罪,說:“臣等疏忽,太后有恙,居然不知。唐代茶聖陸羽曾評龍井茶爲天下第一茶;明代李時珍曾說“茶者,初飲明目,久飲健身。

”聽到此,太后找來乾隆,還想要姑娘家的龍井,乾隆正中下懷,問:“那姑娘呢?”太后說:“罷罷了,你們成全了我,我也圓了你們。”於是乎,龍井村的上等茶葉和那姑娘都一起進宮了。

考試大收集整理 其實呢,太后也沒大病,按現在話說,就是由於吃得太精,缺少一些“四兩拔千金”的維生素,尤其是vb了。 龍井中含量豐富,在喝茶時自然順便解決了這個營養問題了。

剛纔提到周總理請尼克松在樓外樓。

龍井蝦仁是受到哪位大詩人的啓發做成的?

龍井蝦是杭州名菜地方風味濃郁,以清明節前後的龍井茶和蝦命名。在龍井蝦的創作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花時間去想你的故國,用新火去嘗試新茶,用詩和酒去享受時光。舊社會有寒食節不生火的習俗,節後生火稱爲新火。此時採摘炒好的茶葉是明前茶清明節是寒食後的第二天,屬於最好的龍井茶。龍井茶以色綠味香味甜形美著稱,被清朝皇帝列爲貢品。

河蝦被古人譽爲美食,不僅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具有補腎壯陽解毒的功效。龍井蝦用清明前的龍井茶和新鮮河蝦烹製而成,集二者之長。菜色如白玉如玉,透露出誘人的香味,菜嫩可口烹飪過程如下將河蝦洗淨,擠出蝦肉用蛋清精鹽溼澱粉糊取龍井新茶克,用開水浸泡分鐘將煮熟的蝦用的熱油脫脂,然後將茶葉茶汁紹酒煮熟翻炒。

春天遊覽杭州,不僅要在雨前喝一杯龍井,更要感受江南春天的氣息。龍井蝦也是杭州不可錯過的特色美食。龍井茶以色綠香味甜形美著稱,河蝦是春季最新鮮的食物,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歷來被稱爲美食。而且春天吃河蝦還有生髮補腎解毒的養生功效。用鮮河蝦煮明代以前的鮮茶,是將兩種人間美味合二爲一。這道菜裏的蝦像白玉一樣透明。

聞起來有龍井的香味,口感鮮嫩。簡直是舌尖上的盛宴。蘇和龍井蝦龍井蝦不僅用料講究,還需要在下雨前喝綠茶和新鮮河蝦,溫度需要精心控制。製作時廚師將煮熟的豬油放入油鍋後,應立即放入澱粉蝦,十五秒後撈出備用。將新鮮茶葉煮沸,濾出茶湯,將茶葉和蝦一起放入鍋中,噴上料酒,用火輕輕搖一搖,立即出鍋裝盤。

蘇和龍井蝦也有關於這道名菜誕生的文化典故。蘇在這首詩中對杭州有着深刻的思考。舊社會爲了紀念被火燒死的介子推,有個習俗,寒食節期間不生火,吃冷食,節後的火就叫新火。寒食節與清明節相連,此時的龍井茶屬於極品。相傳,人們受蘇這個詞的啓發,用新鮮的河蝦和龍井茶煮出了龍井蝦。嘗過這道菜味道鮮美外形美觀有杭州特色所以流傳下來成爲名菜。

蘇東坡寫的關於肉的詩句

1.蘇東坡寫的一首關於豬肉的詩是什麼

該詩的名稱爲《豬肉頌》,是宋代詩人蘇軾被貶黃州時所作的一首詞,全文原文如下:

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白話文釋義:把鍋子洗得乾乾淨淨,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東坡肉”起源於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里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爲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

此詞寫的是現在餐桌上的一道菜——“東坡肘子”的製作過程,除了做菜的描寫外,還有作者對待人生的態度在其中,“洗淨鐺”雖然是說做好烹調的準備,其實這正是做事或修養身心時虔誠、認真態度的體現。

“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水放得不多不少,火要不大不小,這樣煨燉,才能將肉烹得又爛又有滋味。每個環節都要做得穩妥,仔細,來不得半點馬虎。透過這一絲不苟的準備與實際操作,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烹調本身,而是與對待人生、自身的一種兢兢業業的精神了。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煮豬肉,只要方法得當,緩緩煨燉,到了時候,它自然滋味醇厚,美不可言。其中深意是人生的成熟感悟,是需要時間的。好大喜功、氣浮心躁,得到的可能有一時“戰果”,其實是失敗的結局。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像燉煮豬肉這樣的家常之事,人們也容易忽略探討其中精益求精的可能性。蘇軾的嘆息,除了豬肉本身之外,另有一種可供聯想的可惜之意——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種種事物時,或不肯,或不願意去深入瞭解並挖掘其潛力。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正因爲對親自創造的烹調藝術十分滿意,所以作者吃了“兩碗”。“兩碗”不但寫出了胃口的滿足,更寫出了心靈的愜意。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外界對我的褒貶,儘可至之度外。

2.關於肉的詩句

關於肉的詩句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宋 · 岳飛《滿江紅·寫懷》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一身苦 —— 唐 · 韋莊《秦婦吟》

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 唐 · 韋莊《秦婦吟》

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 魏晉 · 曹植《贈白馬王彪·並序》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 唐 · 杜甫《前出塞九首》

雕題黑齒,得人肉以祀,以其骨爲醢些 —— 先秦 · 屈原《招魂》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 清 · 曹雪芹《螃蟹詠》

古骨無濁肉,古衣如蘚苔 —— 唐 · 孟郊《秋懷十五首》

快剪刀除辮,幹牛肉作餱 —— 清 · 章炳麟《獄中贈鄒容》

希望能幫助到你

3.蘇東坡和子肉詩

豬肉頌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柴頭竈煙焰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這首詠豬肉詩,大家想必耳熟能詳!而說到這首詩背後的那道菜,更是“垂涎三尺”了!這道菜就是大江南北人人喜愛的東坡肉!

蘇東坡性喜吃豬肉,在貶謫黃州期間,他創造了東坡肉的製作方法並寫下這首《豬肉頌》教百姓以此法制作。東坡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百姓紛紛讚不絕口,戲稱此爲“東坡肉”!

4.蘇軾評價自己的詩詞

1、蘇軾評價自己的詩:

《自題金山畫像》

朝代:北宋

作者: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譯文:

心靈已然寂靜無慾了,不會再爲外物所動。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

有人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

2、蘇軾寫東坡肉的詩:

《豬肉頌》

朝代:北宋

作者:蘇軾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譯文:

把鍋子洗得乾乾淨淨,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

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擴展資料:

1、1101年三月,蘇軾由虔州出發,經南昌、當塗、金陵,五月抵達真州(今江蘇儀徵),六月經潤州擬到常州居住。《自題金山畫像》是蘇軾在真州遊金山龍遊寺時所作。

作此詩時,是蘇軾去世前兩個月,作者已年逾花甲,堪堪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回首自己的一生,幾起幾落,失意坎坷,縱然有忠義填骨髓的浩瀚之氣,也不得不化爲壯志未酬的長長嘆息。作者只能慷慨悲歌,自嘆飄零。接下來的“身如不繫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飄泊不定,抒寫羈旅漂泊的憂傷情懷。

2、“東坡肉”起源於他被貶黃州時,如今黃州以北三十華里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爲此東坡也寫有《豬肉頌》一詞。我們過年過節確實因蘇東坡而有了變化,這讓我們的年過得更有韻味,更有年味。

中國人對於餐桌上的一道菜——“東坡肘子”,有時美餐一回,都津津樂道;其實,人們所吃的東坡肉,比起當時蘇軾的做法,已有很大改進。現在用的雪豆、蔥、紹酒、姜、鹽啊,等等,在蘇軾時代,不可能有這麼多花樣。然而,今天與當初東坡的做法,有一點卻是未變的——慢慢用微火煨燉。

5.描寫肉食的詩句

友朋設宴慶雲樓,

美食十二配郎酒.

觚觥交錯杯杯盡,

門前石獅口水流.

蘇東坡被貶在海南島詹縣.當地有一位賣環餅的老嫗,她的手藝好,環餅質量高,可是,因爲店鋪僻,不爲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嫗得知蘇東坡是著名文學家,就請他爲店鋪作詩.蘇東坡憐憫她生活貧苦,環餅手藝又委實不錯,就揮筆寫下一首七絕:

纖手搓來玉色勻,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關於“魚”

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從古至今都深得人們的喜愛.

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宋朝 梅堯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揚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

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

皰煎苟失所,入喉爲鏌鋣.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

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誇.

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

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

6.蘇軾寫的關於食物的詩詞(回答勿重複,12點後必感謝)

《食豬肉》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豬肉頌》

洗淨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食豆粥頌》

道人親煮豆粥,大衆齊念般若。

老夫試挑一口,已覺西家作馬。

《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南村諸楊北村盧,白華青葉冬不枯。垂黃綴紫煙雨裏,特與荔枝爲先驅。

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雲山得伴鬆檜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虯珠。似聞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爲口,一官久已輕蓴鱸。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里真良圖!

《次韻子由除日見寄》(節選)

強歡雖有酒,冷酌不成席。

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節選)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耕。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鯿魚》(節選)

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

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

《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其一

久客厭虜饌,枵然思南烹。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

駢頭玉嬰兒,一一脫錦(衤朋)。庖人應未識,旅人眼先明。

我家拙廚膳,彘肉芼蕪菁。送與江南客,燒煮配香粳。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題記:攜白酒、鱸魚等物,雖非珍饈美饌,然與好友醉飽高眠,而樂亦在其中矣。)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嘗灩玉蛆。暫借垂蓮十分盞,一澆空腹五車書。

青浮卵碗槐芽餅,紅點冰盤藿葉魚。醉飽高眠真事業,此生有味在三餘。

注:槐葉冷淘,中國古時傳統的一種涼食。以面與槐葉水等調和,切成餅、條、絲等形狀,煮熟,用涼水汀過後食用。

《新年五首》之三

海國空自暖,春山無限清。冰溪結癉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輕雷發,先催凍筍生。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

《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

松風溜溜作春寒,伴我飢腸響夜闌。

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

《打油詩》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蘇東坡經典的10首詩詞,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蘇東坡(1037-1101)是中國宋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家和書畫大師,詩詞創作卓越。以下是蘇東坡經典的10首詩詞: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2.《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3.《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5.《念奴嬌·赤壁懷古》:“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6.《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八聲甘州·近試上張籍》:“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8.《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滿金沙石滿川,山色江聲共白鳥。朝看城外羣山好,夜聽樓頭水閣寒。”

9.《行香子·述懷》:“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10.《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些詩詞風格各異,有的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追思和感慨,有的描繪了自然風光和人生百態。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鏗鏘有力的語言感染了無數讀者,在現代仍被廣泛引用。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傑出代表之一,他的輝煌成就爲後人所稱道,他的詩詞至今仍保持着極高的藝術地位和學術價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產生着深遠的影響。

吃貨蘇東坡走遍中國,留下哪些廣爲流傳的美食?

一代大文豪、大書法家蘇東坡,不但文學造詣頗深,還是一個十足的美(吃)食(貨)家。他曾用一句“自笑平生爲口忙”自嘲,還留下諸多寫美食的篇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饕賦》,簡直就是吃貨的代言人。

《老饕賦》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婉彼姬姜,顏如李桃。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雲璈。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鬱輪袍。引南海之玻黎,酌涼州之蒲萄。願先生之耆壽,分餘瀝於兩髦。候紅潮於玉頰,驚暖響於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獨蠒之長繰。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各眼灩於秋水,鹹骨醉於春醪。美人告去已而云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響松風於蟹眼,浮雪花於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蘇東坡一生仕途不順,不是貶謫某地,就是走在被貶的路上,始終流離顛沛。但他總能隨遇而安,甚至走到哪吃到哪,就連林語堂都認爲“蘇東坡最可愛之時,莫過於自食其力謀生活的時候。”

除了聞名已久的東坡肉,蘇東坡還留下哪些廣爲流傳的美食?

1、東坡肘子——四川眉山

相傳,有一次蘇東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進各種配料再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

不料這麼一來,微黃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蘇東坡。

蘇東坡不僅自己反覆炮製,並留下了記錄,還向親朋好友大力推廣。醬紅的色澤、肥而不膩、粑而不爛,“東坡肘子”也就得以傳世。

2、東坡涼粉——陝西鳳翔

北宋時期,蘇東坡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籤書判官時,於鳳翔東湖避暑,炎炎夏日無清涼爽口之物下肚。

特命人取濱豆(也稱作小扁豆)研磨成粉,熬製成糊狀,盛入石頭器皿中待其冷卻後,切成條狀,配以鹽醋辣椒等佐料涼拌,因其口感爽、滑、並有清涼解暑之功效,之後流傳與鳳翔民間。

後人爲紀念他稱其爲“東坡涼粉”並流傳至今。

3、東坡魚——浙江杭州

蘇東坡是一個非常喜歡吃魚的人。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餚開開鮮。廚師送來後,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慾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嚐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麼辦?”於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麼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裏面一定有名堂,便裝着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佛印又問:“草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那麼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後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於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裏。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着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寫好了上聯,下聯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乃‘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聽完,佯裝驚歎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裏有魚(餘)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佛印笑笑回答說:“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

從此以後,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4、東坡回饋肉——江蘇徐州

據史料記載:北宋年間,蘇東坡任徐州知州。歲屬乙已,秋八月,黃河決口,七十餘日未退。蘇公親率全城吏民抗洪,終於戰勝了洪水。至十月中,水退境安。爲了防止以後再出現如此險情,次年,東坡大力修築黃河大堤。同時,又從南起雲龍山向西北至黃河堤相連處,修造了一條防洪堤。(今稱蘇堤)

蘇東坡曾在《答呂梁仲屯田》詩中雲:“黃河西來初不覺,但訝清泗奔流渾,夜聞沙岸嗚甕盎,曉看雪浪浮鵬鯤。”又云:“故道堙滅瘡痍存,明年辛苦更應甚。”真實地記述了此次抗洪的生動情景。

治水成功後,城裏百姓爲了感謝這位與民朝夕相處、甘苦與共的“父母官”,紛紛殺豬宰羊,擔酒牽羊,敲鑼打鼓地送到知州衙門,贈給東坡先生,以表心意。

而“廉潔”的蘇東坡並不拒絕,一一如數收下,並親自指點廚師把這些送來的豬、羊肉,分別改刀烹製成熟,回贈給參加抗洪的黎民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美味,無不叫好。故後人稱之爲“東坡回贈肉”,據傳是紅燒肉的前身。

5、東坡餅——湖北黃州

北宋元豐二年,蘇東坡被貶爲黃州(今湖北省內)團練副使,居住在黃州黃岡赤壁睡仙亭。

在亭子的北邊,有一個安國寺,寺裏有一位年長的和尚參寥,常與蘇東坡弈棋賦詩,兩人結爲至交。蘇東坡喜歡吃油酥食品,參寥就以精緻的千層油酥餅款待他。

時間長了,出於對蘇東坡的敬仰,就把他喜歡吃的“千層油酥餅”,稱爲“東坡餅”。

6.東坡肉——湖北黃州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專門寫了一首《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他說,黃州豬肉實在好,價格又很低,有錢的人不願吃,沒錢的人又不會做,我呢,早上起來吃上它兩碗,既果腹又美味。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鍋子洗乾淨,放入少許水,燃上木柴,用虛火慢慢煨燉,不能急,不用趕時間,火候足了,味道自然就美。

蘇東坡後來任杭州太守,修蘇堤,興水利,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了。

7、東坡豆腐——湖北黃州

據說,蘇軾被貶黃州時,因爲俸祿不高,所以生活過得比較簡樸,經常下廚待客。無奈食材有限,只能儘量將有限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用黃州豆腐製作了一道菜,大家吃過後決口稱讚,後來蘇軾被貶到哪裏,這道菜就在哪裏流傳開來。

蘇東坡在飲食喜好上,除了豬肉之外,就是豆腐了。他還曾爲豆腐寫下“煮豆爲乳脂爲酥”的詩句,以精練的語言把製作豆腐形象化,用準確的字眼道出豆腐“爲乳”、“爲酥”,爲食品之精粹。

東坡豆腐的製作方法,曾被南宋錢塘人林洪記入《山家清供》一書。以黃州豆腐爲主料,將豆腐放入麪粉、雞蛋、鹽等製成的糊中掛糊,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裏炸制後,撈出瀝油;鍋內放底油、筍片、香菇和調味料,最後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

8、東坡羹——湖北黃州

東坡羹也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所發明的一種美食,實際上就是野菜和米煮成的糊糊。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和米煮成的,做法比較講究一點。

晚年的蘇東坡被貶廣東惠州,從韶州經過,南嶽狄長老特做“東坡羹”招待他,他高興地寫了《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詩:“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誰知南嶽老,解作東坡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勿語貴公子,從渠醉羶腥。”

9、烤羊脊——廣東惠州

在惠州,鑑於謫官這一身份,蘇軾不能與其他爭買羊肉,所以每次他都囑咐屠夫留下一些羊脊骨。取回家後,蘇軾先將羊脊骨徹底煮透,再用酒澆在骨頭上,點鹽少許,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蘇軾在吃這些在羊脊骨間的碎肉,吸骨頭間的骨髓時,竟吃出了海鮮蝦蟹的味道。蘇東坡給弟弟寫信,介紹這種吃法,還調侃了一把,說:“這種吃法是不錯,只是圍繞在身邊的幾隻狗都很不開心。”

後來這羊脊骨便漸漸有了名氣,還有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叫“羊蠍子”。人們喜歡用它做火鍋清湯,味道鮮美,易於吸收,且有滋陰補腎,養顏壯陽的功效。

10、烤生蠔——海南儋州

蘇東坡在惠州2年後,便被一紙詔書,貶到了更爲荒遠的海南儋州。已然60多歲的蘇東坡,跟親人朋友一一交代後事,如同永別。

當時有疍民送了蘇東坡一些生蠔,靈光一現的他腦洞大開:“將蠔肉與漿加上水與酒一起煮”“或者取其中大的蠔肉,進行燒烤,熟後,隨口便咀嚼。”

東坡美言道:“食之甚美,未始有也。”(《食蠔》)

他曾寫信給他兒子: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蘇叔黨,東坡第三子)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兒子啊,爹可是偷偷告訴你一個人哈,這海南有一種賊好吃的美味,有空你可要來嚐嚐,別讓那些朝中大臣曉知,不然他們可要爭着搶着來這個地方了。

11、東坡玉糝羹——海南儋州

蘇軾被貶官到海南儋州後,生活十分困苦。當時缺大米,蘇東坡常只能以山薯(即山藥)充飢。三兒子蘇過想了個辦法,將山薯弄碎後給父親做羹。

蘇東坡吃得很美,即興作詩一首讚美之:

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將南海金齏鱠,輕比東坡玉糝羹。

東坡玉糝羹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12、龍井蝦仁——杭州

這個沒有直接以“東坡xx”命名。但是相傳:

“蘇東坡獨闢蹊徑用杭州的另一種著名特產龍井茶爲配料,做出了清鮮可口的龍井蝦仁”;

杭州廚師受蘇東坡詞《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灑趁年華”的啓發,選用“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烹製而成。

反正呢,就是跟東坡公有千絲萬縷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你以爲只有這些?看那幾十種以東坡命名的美食就知道了,蘇東坡到底有多愛吃,什麼“東坡炸牡丹”、“東坡酥”、“東坡茶”……

東坡炸牡丹

東坡酥

除此之外,蘇東坡寫的關於飲食的就太多了,《惠州一絕》、《菜羹賦》、《初到黃州》……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餅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筍

就連那首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現在也被大家調侃,可能在吃貨蘇東坡的眼裏,想表達的意思是:春天好美好啊!江裏的鴨子可以吃了,竹筍能吃了,河豚也能吃了……

蘇東坡簡直是身體力行着“什麼是吃貨的最高境界”。由此看來,不會寫詩的吃貨不是好旅行家。沒點文化修養,都不能好好當一個吃貨了。不說了,我要去背詩了……

龍井蝦仁的做法

方法一  原料:活大河蝦1000克,龍井新茶1.5克,雞蛋1個,紹酒1.5克,精鹽3克。味精2.5克,澱粉40克,熟豬油1000克(約耗75克)。  製作過程:  一、將蝦去殼,擠出蝦仁,換水再洗。這樣反覆洗三次,把蝦仁洗得雪白取出,瀝乾水分(或用潔淨乾毛巾吸水),放入碗內,加鹽、味精和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粘性時,放入幹澱粉拌和上漿。製作材料(14張)   二、取茶杯一個,放上茶葉,用沸水50克泡開(不要加蓋),放1分鐘,濾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葉和汁待用。  三、炒鍋上火,用油滑鍋後,下熟豬油,燒至四五成熱,放入蝦仁,並迅速用筷子找散,約15秒鐘後取出,倒入漏勺瀝油。 龍井蝦仁2四、炒鍋內留油少許置火上,將蝦仁倒入鍋中,並迅速倒入茶葉和茶汁,烹酒,加鹽和味精,顛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方法二  原料:   “正宗”做法,蝦仁要選鮮河蝦,每斤100~120個頭的比較合適。龍井茶素有“色綠、味甘、香郁、形美”四絕的美譽,是茶中名品。在清明節採摘的茶葉被稱爲“明前龍井”,尤爲清香甘美,是茶中極品。  製作過程:   擠出蝦肉洗淨之後用鹽、雞蛋清和澱粉醃上入味。茶泡開之後留取茶葉和部分茶湯備用。先用溫豬油滑開蝦仁後撈出,再用蔥熗鍋,放蝦仁、茶葉(帶茶湯)、黃酒,迅速顛炒,勾芡出勺。  此菜原料簡單,除茶葉之外什麼都不能配。調料也很少,兩三種而已,所以特別能突出活蝦的鮮味和龍井茶葉的香味,是杭州菜龍井蝦仁的代表作。此菜最忌澱粉過多炒成一鍋糨子,全無清亮之感。  品嚐要點:   這個菜講究三條:菜形雅、蝦仁嫩、茶葉香。  菜形:菜形雅緻,顏色清淡,蝦仁玉白,茶葉碧綠,芡汁清亮,體現出菜的檔次。  蝦仁:細嫩爽滑,鮮香適口。蝦肉不糟不,略有咬勁。豬油滑炒,葷而不膩,是“葷中素”的名菜。  茶葉:味道清香甘美,口感鮮嫩,不澀不苦。  營養價值:   蝦肉富含膠原蛋白、氨基酸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綠茶 龍井蝦仁3含多種維生素,並有軟化血管、降低膽固醇等功能,是一道健康食品,很適合兒童和老人食用。[1] 方法三  菜系:浙江  特色:蝦玉白尾紅,獼桃翠綠,色澤美觀,蝦肉鮮嫩,微帶甜酸,清口味美。  原料:鮮活大活蝦 350克 紹酒 15毫升 蔥段 2克 白糖 25克 米醋 15毫升醬油 20毫升 色拉油 500毫升 “龍井蝦仁”選用鮮活大河蝦,配以清明前後的龍井新茶烹製,取料講究,清鮮味美,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 清 香,色澤雅麗,崢味獨特,是杭州傳統風味名菜。相傳,清朝乾隆拭皇帝下江南時,恰逢清明時節,他將當地進獻 井的龍新茶帶回行宮。當時,御廚正準備烹炒“白玉蝦仁”,聞着皇帝賜飲的茶葉散發出的一股清香,他突發奇想,將茶葉 連汁作爲佐料灑進炒蝦仁的鍋中,燒出了此道名菜。杭州的廚師聽到此傳聞,即仿效出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龍井蝦仁”。  製作:  1、大河蝦剝去頭殼、胸殼,留尾殼成鳳尾蝦,將鳳尾蝦洗盡,控幹水份,加雞蛋清、精鹽、紹酒、溼澱粉上漿待用。獼猴桃切片。  2、起油鍋至120度左右,倒入鳳尾蝦炸至成熟出鍋,瀝出油。  3、原鍋留油少許,放入姜花略煸,加入高湯、精鹽、紹酒、味精、倒入鳳尾蝦,用溼澱粉勾芡炒勻,放入獼猴桃,淋亮油出鍋即成。[2] 編輯本段剝蝦竅門  從蝦的頭部數,在第2節和第3節之間的關節開始剝,先剝蝦尾再剝蝦頭就很容易把殼剝下來了!而且剝出來的蝦連蝦尾都是很完整的。 編輯本段特點  有人說,人們創制出“龍井蝦仁”,可能受到宋代作過杭州地方官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一首詞的啓發。蘇東坡調到密州(今山東諸城)時,作的《望江南》中有一句:“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舊時,有寒食節不舉火的風俗,節後舉火稱新火。這個時候採摘的茶葉,正是“明前”(寒食後二日是清明節),屬龍井茶中的最佳品。人們從蘇東坡的詞聯想到這個季節中的時鮮河蝦,於是以新火烹製了“龍井蝦仁”,經嘗試味極鮮美,又突出表現了杭州的風味特色,遂從此保留流傳下來。各式龍井蝦仁成品(20張)   龍井茶葉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河蝦(即青蝦)被古人譽爲“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補腎、壯陽、解毒之功效。取用清明前的龍井新茶與時鮮的河蝦烹製的“龍井蝦仁”,色如翡翠白玉,透出誘人的清香,食之極爲鮮嫩,是一道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杭州傳統名菜。  “龍井蝦仁”因選用杭州最佳的龍井茶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峯所產最佳,素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又經精心改良,品質獨樹一幟。古人云“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味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清代時曾被列爲向朝廷的貢品。當時安徽地區以“雀舌”、“鷹爪”之茶葉 嫩尖製作珍貴菜餚,杭州就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取名“龍井蝦仁”。其味鮮香可口,不久就成爲杭州最著名的一道特色菜餚,並流傳各地。 編輯本段營養成分  能量435.59千卡  蛋白質92.86克  脂肪5.24克  碳水化合物4.32克  膳食纖維0.01克  膽固醇1050毫克  維生素A42微克  硫胺素0.04毫克  核黃素0.36毫克 龍井蝦仁4煙酸10.09毫克  維生素E2.92毫克  鈣1116.38毫克  磷1339.58毫克  鉀1156.09毫克  鈉11158.19毫克  鎂478.32毫克  鐵22.74毫克  鋅7.67毫克  硒153.64微克  銅4.69毫克  錳1.58毫克 編輯本段典故  杭州典故   相傳,杭州廚師受蘇東坡詞《望江南》“且將新火試新茶,詩灑趁年華”的啓發,選用“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龍井新茶和鮮河蝦仁烹製而成。成菜蝦仁白玉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緻,滋味獨特。杭州天外天菜館是該菜的發源地。  乾隆典故   另傳,一天,乾隆微服私訪,在杭州茶農家喝到一杯龍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備,暗抓了些茶葉離去。後來在市內餐館用膳,叫店夥計用此泡茶。店夥計看到乾隆內着的龍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訴店主。店主正值烹調蝦仁,驚慌中竟把店夥計手中的茶葉當作蔥末撒到鍋內。想不到這道茶葉蝦仁色澤雅麗,滋味獨特,吃得乾隆點頭稱好。此後,這道菜餚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傳至令。  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正好是清明節。他遊覽了西湖龍井,茶農將新茶進獻給他,他帶回行宮,御廚在炒“玉白蝦仁”時放進茶葉,燒出了這道名菜。不久,“樓外樓”選單上,就出現了“龍井蝦仁”這道名菜。聰明的廚師把龍井茶葉入饌,大概是受了別的西湖名菜的啓發,而在烹調技藝上進行的一次大膽創造。這個菜,不僅用料別出心裁,火候也必須掌握得恰到好處。製作時,廚師用油滑鍋再下熟豬油後,立即放入上過漿的蝦仁,約滑15秒鐘,就倒入漏勺瀝去油,再同用沸水泡過的新茶一起下鍋,用料酒一噴,在火上一顛,就起鍋裝盤。功夫就是在這一轉眼中把這道名菜燒出來。 編輯本段細說龍井蝦仁  茶葉入饌,古已有之。據唐《茶賦》載,茶乃“滋飯蔬之精素,攻肉食之羶膩”。相傳,清末安徽的廚師就已在用“雀舌”、“鷹爪”等茶葉去炒河蝦仁了。美食家高陽在《古今食事》裏曾提及:“翁同龢創制了一道龍井蝦仁,即西湖龍井茶葉炒蝦仁,真堪與蓬房魚(《山家清供》裏介紹的名菜)匹配。”   龍井蝦仁素雅秀氣,清鮮味美,很快便爲江南食客所接受。此菜從上世紀20年代起就流行於杭州市井百姓間,而到了30年代時,常熟廚師的菜譜便將其收入了。1956年,在浙江省認定的36個杭州名菜中,龍井蝦仁名列其中。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時,周總理在杭州設宴招待,選單上也有這道菜。  製作龍井蝦仁,選用的茶葉至關重要。杭州龍井茶葉盛產於西湖南面的龍井村,素以“形美、色翠、香郁、味醇”四絕著稱,現主要有“獅峯龍井”、“梅塢龍井”和“西湖龍井”三個品種。採摘龍井茶葉可是細活,又頗費工夫。每年清明時節,採茶姑娘便在茶園忙個不停。採摘茶葉很講究,只採一個嫩芽的叫“連心”,採摘一芽一葉的叫“旗”(葉似旗,芽似);一芽兩葉初展的叫“雀舌”;一芽三葉的叫“鷹爪”。 龍井蝦仁5清人陸次雲愛煞龍井茶,曾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感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不過,製作龍井蝦仁這道菜時用到的蝦仁也馬虎不得,宜選個大鮮活的河蝦來剝取。這剝蝦仁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不得其法,蝦仁易碎爛。早年揚州名廚莫有財之法就值得借鑑。先將蝦頭殼掀開,再將蝦背殼揭去,一手提蝦頭,一手捉蝦尾,雙手往中間一擠,蝦殼便自然脫下來。  擠出的蝦仁盛小竹籮內,再放清水裏,用竹筷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攪打,挑去蝦背污筋,待攪洗至蝦仁潔白時,撈出瀝水納碗,放精鹽和雞蛋清,等到用筷子攪至有黏性時,加入溼澱粉和味精拌勻,隨後靜置1小時,以便調料滲入蝦仁內部。另取龍井新茶1克用沸水50毫升泡開(不要加蓋),放1分鐘等茶葉慢慢泡開舒展,潷出茶水30毫升,剩下的茶水和茶葉則留用。  滑鍋後下豬油,燒至四成熱時,放入蝦仁,並迅速用筷子劃散,至蝦仁呈玉白色時,倒出瀝油。暗蔥熗鍋(這是指鍋裏放少量油,先放蔥段煸出香味後揀去蔥,既留蔥香而又不見蔥的一種方法),隨後下入蝦仁,將茶葉連同汁水一起倒入,另外烹少許紹酒並調好味,顛動片刻出鍋裝盤。蝦仁玉白,茶葉碧綠,成菜清香,令人食後回味無窮。

蘇東坡詩句

蘇東坡詩句如下:

1、《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是,三國周瑜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綸巾,從容瀟灑地在說笑閒談之間,八十萬曹軍如灰飛煙滅一樣。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舉起酒杯奠祭這萬古的明月。

2、《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譯文: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穀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龍井蝦仁怎麼做

龍井蝦仁 用料:新鮮活河蝦1000克(約250只左右,大小均勻),龍井新茶(特級)1克或鮮茶葉(一芽二葉)約5克,雞蛋一個,味精確度2.5克,紹酒15克,精鹽3克,溼澱粉40克,熟豬油1000克(約耗75)。 製法:將蝦去殼擠出蝦肉,其方法是一手捏住蝦的頭部,一手捏住的蝦尾,將蝦頸部一擠,蝦仁即脫胎換骨脫殼而出。將蝦肉盛入小竹籮,用清水反覆洗至蝦仁雪白,盛入碗內,放入精鹽和雞蛋清,用筷子輕輕攪拌至有粘性時加入溼澱粉,加味精,拌勻,靜置1個小時,使調料滲入蝦仁,待用。將龍井茶用50毫升沸水沖泡,1分鐘後,棄茶湯30毫升,茶葉及剩汁待用。鮮葉用法大致如此。 將炒鍋置中火上燒熱,滑鍋後下豬油,至四成熟時,倒入蝦仁,迅速用筷子劃散,待蝦仁呈玉白色,倒入漏勺瀝去豬油,暗蔥熗鍋(即用蔥炒油鍋,用時去蔥,留其蔥香而不見蔥),再將蝦仁倒入油鍋,迅速把茶葉及汁一同倒入,烹入紹灑,抖動幾下,出鍋裝盤,即成一盤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風味獨特的龍井蝦仁。

食法:作佳餚食用。龍井蝦仁是受蘇東坡“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啓發,利用龍井茶“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絕,與入時鮮活河蝦仁相配,創制的杭州名菜。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來華時,周恩來總理在杭州設宴招待,當侍者捧上天堂菜龍井蝦仁時,人們讚不絕口。 5 清蒸茶鯽魚 用料:活鯽魚500克一條,綠茶10克。 製法:活鯽魚去鱗、腸、鰓後洗淨,將綠茶塞入鯽魚腹內,置盤中上鍋清蒸,約40分鐘即可。 食法:不加食鹽每日1次。一個療程爲3-5天。補虛損,止消渴,能治糖尿病煩渴、飲水不止,也適宜熱病。

蘇東坡詩詞水調歌頭全文

蘇東坡詩詞水調歌頭的全文如下:

《水調歌頭》

作者: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所表現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爲明顯,蘇軾因爲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不無抑鬱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旋即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於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啓發人們的藝術聯想。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月亮的皎潔,讓人聯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類多少美好的憧憬與理想!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詩人,當他擡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翱翔。反映到詞裏,遂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蘇東坡經典詩詞有哪些?最經典的是哪些?

蘇東坡最經典的十首詩詞如下碧襲胡:

蘇軾最著名的十首詩是:《定風波·重陽》、《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蝶戀花·春景》、《滿庭芳》、《臨江仙》、《西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浣溪沙》、《卜算子》、《題西林壁》。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1-3]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悔攔獨具風格。

蘇東坡最著名的十首詩如下:

1、《定風波·重陽》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

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禪友長久,千里共嬋娟。

3、《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