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茶道術語韓信點兵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43K

茶道術語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是茶道中的一種器型,源於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將軍韓信。它是由日本茶道大師千宗左所創造的,以韓信軍容整齊的列隊爲靈感,以兵器爲造型,表現出戰爭時將軍整頓士兵的情景。韓信點兵通常是由花器和茶杯組成,花器其形如盾牌,有棕色和綠色等顏色,茶杯則是方形或圓形,也有相應的棕色和綠色之分。在茶道中,韓信點兵通常被用來裝點茶宴桌面,以增添節日氛圍和莊重感。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泡茶四句話是什麼?

關公巡城,韓信點兵,鑑嘗湯色,品啜甘霖。

關公巡城

在喝茶儀式中指的是依次來回向各客人杯中斟茶,茶壺便似巡城之關羽——常常會先將各個小茶杯呈“一”字或“品”字、“田”字排開,採用來回提壺斟茶。

目的是爲了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以免厚此薄彼,且低斟可以使香氣不至於過多散失。細細品來,用“關公巡城”形容此過程可謂十分形象了。

韓信點兵

喝茶時,數番“關公巡城”後茶湯將盡,要從壺嘴一滴一滴地向外滴,這時的剩餘茶湯醇厚濃香,是茶湯中的精華,需要轉着均勻地斟到每一盞中。這種手法被稱爲“韓信點兵”,既可以顯示茶中公道,也表現了主人對客人的尊重。

孟臣淋霖

孟臣,全名惠孟臣,明清時期的制壺好手,《中國藝術家徵略》有記載其善摹古器,書法亦工,尤善制宜興砂壺,款署真書“文杏館孟臣制”六字,筆法亦不俗。

孟臣所製作的紫砂壺令歷代茶人歎爲觀止,視若至寶,因此後人也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爲孟臣罐。所謂“孟臣淋霖”顧名思義便是用沸水澆淋茶壺壺身,意在溫壺。待茶葉放進去以後,香氣馥郁,用沸水沖泡,高揚芬芳。這一基礎儀式,充分體現了主人的專業與細心。

功夫茶文化

白鶴沐浴(洗 杯),烏龍入宮(落 茶),懸壺高衝(衝 茶),春風拂面(刮 沫),關公巡城(倒 茶),韓信點兵(點 茶),鑑嘗湯色(看 茶),品啜甘霖(喝 茶)。

韓信點兵什麼意思

問題一:韓信點兵,什麼意思? 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韓信點兵的成語來源淮安民間傳說。常與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

劉邦問他:“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

韓信:“最多十萬。”

劉邦不解的問:“那你呢?”

韓信自豪地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劉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那我不是打不過你?”

韓信說:“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

問題二:韓信點兵法的算法是什麼意思?要詳細! 背景: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馬上說出人數:1049。

韓信已經知道死了四五百了,具體多少不知道/

古代時候有個《孫子算經》有幾句乘法口訣: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 3人一數剩下餘數*70。5人一數剩下餘數*21。七人一數剩下餘數*15。然後+105.加到你感覺對啦就知道了。因爲已知死了四五百了。

所以算法是這樣的:2*70+4*21+6*15=314人

314+105+105+105+105+105+105+105=1049人。因爲已知死了四五百人嘛。

問題三:茶道里什麼叫做韓信點兵? 伺人把壺在茶杯上斟茶時,成心地將茶壺在杯子上往返地斟出的動作,茶道的術語叫:關公巡城也。點馬者,即點兵,就是在“巡城”的動作之後,待茶壺內的茶水只剩下很小一點時,茶水在壺嘴一點一滴地流出,茶道術語稱爲“韓信點兵”也。擇英良者,此指幸運兒也,是“點兵”時,最後一滴茶水落到誰的杯內,他就是榮幸的。

問題四: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善。”【典故】劉邦稱帝后,韓信被劉邦封爲楚王,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接納了項羽的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於是,他採用謀士陳平 的計策,假稱自己準備巡遊雲夢澤,要諸侯前往陳地相會。韓信知道後,殺了鍾離昧來到陳地見劉邦,劉邦便下令將韓信逮捕。押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知道韓信並沒謀反的事,又想起他過去的戰功,便把他貶爲淮陰侯。韓信心中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劉邦知道韓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韓信召進宮中閒談,要他評論 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說了。當然,那些人都不在韓信 的眼中。劉邦聽了,便笑着問他:“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陛下能帶十萬。”韓信回答。 劉邦又問:“那你呢?”“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劉邦笑着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劉邦見韓信降爲淮陰侯後仍這麼狂妄,心中很不高興。後來,劉邦再次出征,劉邦的妻子呂后終於設計殺害了韓信。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據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臣多多益善耳”,意思就是:“越多越好”。後來,“多多益善”就成了一個成語,意即越多越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公元前193年),沛縣(今江蘇沛縣)人。曾爲沛縣吏。秦末佐劉邦起義。起義軍入咸陽,他收取秦 *** 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和當時的社會情況。楚漢相爭時,薦韓信爲大將,以丞相身份留守漢中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後封侯。定律令制度,協助高祖滅諸異姓諸侯王。做《九章律》。原來,這句話與蕭何舉薦韓信有關。當初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聽了他的建議,任韓信爲大將軍。韓信統率漢軍,東征西戰,終於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於是,劉邦封韓信爲楚王。蕭何發現了韓信這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可以說是“成也蕭何”。韓信衣錦還鄉後,找到了曾經幫助過他的洗衣服的老大娘,重金報答了她。他還賞了先前讓他遭受胯下之辱的那個屠夫,讓他做了個小官。韓信回想起來就說:“要是我當初和他拼了命,哪兒還會有今天呢?”劉邦雖然封了韓信爲楚王,但一直對他心懷疑慮,生怕他造反。於是,陳平給劉邦出了主意,讓他假稱巡遊南方,然後借韓信朝見的時候誘捕他。劉邦依計而行,動身去南方巡遊。劉邦來到韓信封地的邊境,要韓信去朝見。韓信覺察了劉邦的意圖,但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就坦然去見劉邦。可是,他剛到劉邦的下榻地,劉邦就大怒說:“有人告你謀反哩!”就命人把他押了起來。韓信長嘆一聲,說:“常言說的好:‘抓到了狡猾的兔子,獵狗就被人煮着吃了;射下了高飛的鳥兒,好用的弓箭就被收起來了;滅亡了敵對的國家,有功的謀臣就被殺掉了。’現在天下平定了,我就該死了!”劉邦把韓信押回了長安,但實在沒有他謀反的證據,無法殺他,所以只好削奪了他的王位,降他爲淮陰侯。韓信知道劉邦忌恨他,所以經常稱病而不參加朝見。他還日夜怨恨不滿,看不起樊噲、周勃這些人,不屑與他們相提並論。但是他越是心高氣傲,也就越增添劉邦對他的疑心。後來,鉅鹿太守陳回長安述職,前來拜訪韓信,韓信就勸他謀反,自己在長安做內應。不久,陳果然造反,劉邦御駕親征去討伐他。韓信稱病沒有跟去,卻在長安暗暗組織起一羣囚犯,準備偷襲呂后和太子。一切都......>>

問題五:韓信點兵什麼意思 一個成語,你只要知道是多多益善就行了

問題六:“韓信點兵”的本意和寓意分別是? 秦王暗點兵問題和韓信亂點兵問題,都是後人對物不知其數問題的一種故事化。

物不知其數問題出自一千六百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原題爲: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二,五五數之三,七七數之二,問物幾何?

這道題的意思是:有一批物品,不知道有幾件。如果三件三件地數,就會剩下兩件;如果五件五件地數,就會剩下三件;如果七件七件地數,也會剩下兩件。問:這批物品共有多少件?

變成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就是:有一個數,用3除餘2,用5除餘3,用7除餘2。求這個數。

這個問題很簡單:用3除餘2,用7除也餘2,所以用3與7的最小公倍數21除也餘2,而用21除餘2的數我們首先就會想到23;23恰好被5除餘3,所以23就是本題的一個答案。

這個問題之所以簡單,是由於有被3除和被7除餘數相同這個特殊性。如果沒有這個特殊性,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也更有趣得多。

我們換一個例子;韓信點一隊士兵的人數,三人一組餘兩人,五人一組餘三人,七人一組餘四人。問:這隊士兵至少有多少人?

這個題目是要求出一個正數,使之用3除餘2,用5除餘3,用7除餘4,而且希望所求出的數儘可能地小。

如果一位同學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類問題,也能利用試驗加分析的辦法一步一步地增加條件推出答案。

例如我們從用3除餘2這個條件開始。滿足這個條件的數是3n+2,其中n是非負整數。

要使3n+2還能滿足用5除餘3的條件,可以把n分別用1,2,3,…代入來試。當n=1時,3n+2=5,5除以5不用餘3,不合題意;當n=2時,3n+2=8,8除以5正好餘3,可見8這個數同時滿足用3除餘2和用5除餘3這兩個條件。

最後一個條件是用7除餘4。8不滿足這個條件。我們要在8的基礎上得到一個數,使之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爲此,我們想到,可以使新數等於8與3和5的一個倍數的和。因爲8加上3與5的任何整數倍所得之和除以3仍然餘2,除以5仍然餘3。於是我們讓新數爲8+15m,分別把m=1,2,…代進去試驗。當試到m=3時,得到8+15m=53,53除以7恰好餘4,因而53合乎題目要求。

我國古代學者早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例如我國明朝數學家程大位在他著的《算法統宗》(1593年)中就用四句很通俗的口訣暗示了此題的解法: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甘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正半月暗指15。除百零五的原意是,當所得的數比105大時,就105、105地往下減,使之小於105;這相當於用105去除,求出餘數。

這四句口訣暗示的意思是:當除數分別是3、5、7時,用70乘以用3除的餘數,用21乘以用5除的餘數,用15乘以用7除的餘數,然後把這三個乘積相加。加得的結果如果比105大,就除以105,所得的餘數就是滿足題目要求的最小正整數解。

按這四句口訣暗示的方法計算韓信點的這隊士兵的人數可得:

70×2+21×3+15×4=263,

263=2×105+53,

所以,這隊士兵至少有53人。

在這種方法裏,我們看到:70、21、15這三個數很重要,稍加研究,可以發現它們的特點是:

70是5與7的倍數,而用3除餘1;

21是3與7的倍數,而用5除餘1;

15是3與5的倍數,而用7除餘1。

因而

70×2是5與7的倍數,用3除餘2;

21×3是3與7的倍數,用5除餘3;

15×4是3與5的倍數,用7除餘4。

如果一個數除以a餘數爲b,那麼給這個數加上......>>

不是功夫茶茶道的術語?A子龍救主B韓信點兵C關公巡城

不是功夫茶茶道的術語?答案是:A子龍救主

這是十八道功夫茶道里的工序,其中就有韓信點兵與關公巡城,具體如下面的介紹十八道工序詳解:

1•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2•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3•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爲上,用火煮沸;

4•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爲孟臣;

5•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6•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7•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8•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9•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爲若琛甌;

10•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爲均勻;

11• 遊山玩水: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12• 關公巡城: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13•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14•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15•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16• 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17•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爲一品);

18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韓信點兵講的是什麼?

韓信是劉邦的領兵元帥,相傳韓信只要把隊伍的隊形進行變換,就可以算出自己有多少軍隊。例如,三人一行餘二人,五人一行餘三人,七人一行餘二人,此題看起來難以計算。我國古代有一種算法,宋朝周密叫它“鬼谷算”,又名“隔牆算”,楊輝叫它“剪管術”,比較通行的名稱叫“韓信點兵”。在《孫子算經》中可以見到其算法,後來數學家秦九韶又推廣之,發現了一種算法,叫“大衍求一術”,這在數學史上是著名的問題,後來還流傳着一首歌訣: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

除百零五例得知。

設人數爲N,則有N=70×2+21×3+15×2-2×105=23。70是5與7的倍數,除以3餘1,爲了使其餘數爲2,所以有70×2;同樣21是3與7的倍數,爲了能使它除以5餘3,所以有21×3;同樣15是3與5的倍數,15×2除以7餘2;最後減去105的整數倍,因爲105是3、5、7的最小公倍數,在70×2+21×3+15×2中完全符合題目的要求,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因此N=70×2+21×3+15×2-2×105=23是它的最小值。改爲N=105n+23(n是自然數),根據實際情況,就可以有相應的數與之對應,也就是說,韓信知道自己有多少軍隊。

"韓信點兵”是怎麼回事?

韓信點兵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間故事,一種是算術題目。

民間故事:

韓信點兵的成語來源淮安民間傳說。常與多多益善搭配!寓意越多越好!

劉邦問他:“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

韓信:“最多十萬。”

劉邦不解的問:“那你呢?”

韓信自豪地說:“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劉邦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那我不是打不過你?”

韓信說:“不,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

算術題目:

在一千多年前的《孫子算經》中,有這樣一道算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按照今天的話來說: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這個數。這樣的問題,也有人稱爲“韓信點兵”。它形成了一類問題,也就是初等數論中的解同餘式。

①有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4餘1,問這個數除以12餘幾?

解:除以3餘2的數有:2,5,8,11,14,17,20,23……

它們除以12的餘數是:2,5,8,11,2,5,8,11……

除以4餘1的數有:1,5,9,13,17,21,25,29……

它們除以12的餘數是:1,5,9,1,5,9……

一個數除以12的餘數是唯一的.上面兩行餘數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這個數除以12的餘數是5。如果我們把①的問題改變一下,不求被12除的餘數,而是求這個數。很明顯,滿足條件的數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數,整數可以取0,1,2,……,無窮無盡。

事實上,我們首先找出5後,注意到12是3與4的最小公倍數,再加上12的整數倍,就都是滿足條件的數.這樣就是把“除以3餘2,除以4餘1”兩個條件合併成“除以12餘5”一個條件。

《孫子算經》提出的問題有三個條件,我們可以先把兩個條件合併成一個.然後再與第三個條件合併,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符合條件的最小數。

解:先列出除以3餘2的數:2,5,8,11,14,17,20,23,26……

再列出除以5餘3的數:3,8,13,18,23,28……

這兩列數中,首先出現的公共數是8。3與5的最小公倍數是15。兩個條件合併成一個就是8+15×整數,列出這一串數是8,23,38,……,再列出除以7餘2的數2,9,16,23,30……就得出符合題目條件的最小數是23。

事實上,我們已把題目中三個條件合併成一個:被105除餘23。

功夫茶茶道的術語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由於這種泡茶的形態極爲講究。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功夫茶茶道的術語,一起來看看。

  功夫茶茶道的術語

  嗅茶:主人取來上好的茶葉,告知該品種的特點。風味,依次傳遞賞識嗅品一番。

  溫壺: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裝茶: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2/3,甚至滿溢,數目之多令人咂舌。

  潤茶: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麪茶沫,立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

  沖泡: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澆壺: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

  溫杯:等候茶水泡好確當兒,用剛纔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外一個拳頭大小)。

  運壺:在泡好第一泡茶時,提壺沿茶船邊緣執行數週,俗稱“遊山玩水”,爲的是不讓壺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往返澆注,又稱“巡河”,或將壺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時一杯倒滿再倒第二杯,免得濃淡不均,這是一般飲者輕易犯的錯誤。

  敬茶:尊老愛幼。互相謙讓,這是中國人的世代相傳的精神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爲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功夫茶全套方法中最講究的一環,從賞識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並舉,玩味再三,確如白居易詩云:“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芬芳。”蘇東坡也說:“從來佳茗似佳人。”可見個中之味,餘味無限。特別看見那些個精於此道,鬚髮皆白的老“茶迷”,3個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爲所欲爲。且雙目微閉,如癡如醉,彷彿打坐的道人,外界萬物全然不覺,讓人不能不驚奇名茗的神奇功效。

  功夫茶的泡茶程序

  焚香靜氣:焚品檀香,造就幽靜、平和氣氛

  葉嘉酬賓:出示所泡茶葉讓客人觀賞

  火煮山泉:泡茶用山溪泉水爲上,用火煮沸

  孟臣淋漓:即湯洗茶壺,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爲孟臣

  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懸壺高衝:又稱高山流水,把盛開水的壺提高沖水,充分激盪茶葉,使茶葉翻動,清潔茶葉

  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葉更清潔(不喝)

  重洗仙顏:用開水淋洗茶壺,即洗淨茶壺外表又提高壺溫

  若琛出韻:即湯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長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爲若琛甌

  玉液回壺:即把已泡好的茶水倒入另一個茶壺使茶湯更爲均勻

  遊山玩水:沿着杯壁斟茶一圈

  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低斟茶水

  韓信點兵:壺中茶水少許時,則住各杯點斟茶水(又稱蜻蜓點水或觀音滴水)

  三龍護鼎:用母指食指扶杯,中指托杯,此法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比喻三龍,此時另一手可做護杯姿勢

  喜聞幽香:即聞烏龍茶的香味

  鑑賞三色:認真觀看茶水在杯中的上中下三種顏色,故稱三色

  初品奇茗:觀看、聞香後開始品茶湯味道(三口爲一品)

  盡杯謝茶:起身喝盡杯中之茶,以謝茶農栽種,製作佳茗,恩典感謝茶藝小姐盡心熱情敬獻茶藝、茶禮。

 

韓信點兵是怎樣點的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有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只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譁。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多出2名。韓信馬上向將士們宣佈:我軍有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衆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楚軍亂作一團。交戰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注:因爲5、9、13、17爲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爲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孫子算經》中,有這樣一道算術題: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按照今天的話來說: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這個數.

這樣的問題,也有人稱爲“韓信點兵”.它形成了一類問題,也就是初等數論中的解同餘式。

① 有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4餘1,問這個數除以12餘幾?

解:除以3餘2的數有:

2, 5, 8, 11,14, 17, 20, 23….

它們除以12的餘數是:

2,5,8,11,2,5,8,11….

除以4餘1的數有:

1, 5, 9, 13, 17, 21, 25, 29….

它們除以12的餘數是:

1, 5, 9, 1, 5, 9,….

一個數除以12的餘數是唯一的.上面兩行餘數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這個數除以12的餘數是5.

如果我們把①的問題改變一下,不求被12除的餘數,而是求這個數.很明顯,滿足條件的數是很多的,它是 5+12×整數,

整數可以取0,1,2,…,無窮無盡.事實上,我們首先找出5後,注意到12是3與4的最小公倍數,再加上12的整數倍,就都是滿足條件的數.這樣就是把“除以3餘2,除以4餘1”兩個條件合併成“除以12餘5”一個條件.《孫子算經》提出的問題有三個條件,我們可以先把兩個條件合併成一個.然後再與第三個條件合併,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符合條件的最小數.

解:先列出除以3餘2的數:

2, 5, 8, 11, 14, 17, 20, 23, 26…

再列出除以5餘3的數:

3, 8, 13, 18, 23, 28….

這兩列數中,首先出現的公共數是8.3與5的最小公倍數是15.兩個條件合併成一個就是8+15×整數,列出這一串數是8, 23, 38,…,再列出除以7餘2的數 2, 9, 16, 23, 30…

就得出符合題目條件的最小數是23.

事實上,我們已把題目中三個條件合併成一個:被105除餘23.

那麼韓信點的兵在1000-1500之間,應該是105×10+23=1073人

中國有一本數學古書「孫子算經」也有類似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答曰:「二十三」

術曰:「三三數剩一置幾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一百四。

五五數剩一復置幾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數剩一又置幾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則可知已,又

三三數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即得。」

孫子算經的作者及確實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過根據考證,著作年代不會在晉朝之後,以這個考證來說上面這種問題的解法,中國人發現得比西方早,所以這個問題的推廣及其解法,被稱爲中國剩餘定理。

簡單扼要總結:

1.算兩兩數之間的能整除數

2.算三個數的能整除數

3.用1中的三個整除數之和減去2中的整除數之差(有時候是倍數)

4計算結果即可

韓信帶1500名兵士打仗,戰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韓信馬上說出人數:1049

如多一人,即可湊整。倖存人數應在1000~1100人之間,即得出:

3乘5乘7乘10減1=1049(人)

關公巡城的茶道

安溪鐵觀音的泡飲方法

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爲佳,爐以炭火爲妙,茶具以小爲上”。

沖泡按其程序可分爲八道:

白鶴沐浴 (洗 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觀音入宮 (落 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因個人口感而定可以爲7克/8克/10克等,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懸壺高衝 (衝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春風拂面 (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 清新潔淨;

關公巡城(倒 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裏;

韓信點兵 (點 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裏;

鑑嘗湯色 (看 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熱細綴,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如何將一壺茶湯,能均勻地灑人各杯之中,這是泡茶的功力所在。在這方面,最講究的要數閩南和廣東潮汕地區了。這些地方沖泡功夫茶,每克茶的開水用量僅爲20毫升左右,與沖泡其他茶相比.用茶量增加兩倍左右。這樣高的用茶量會使每壺茶湯的濃度,前後之間很難達到一致,以致濃淡不一。爲此,當地總結出了一套方法,“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就是其中之一。其做法是,一旦用茶壺沖泡好功夫茶後,在分茶湯時,爲使各個小茶杯中的茶湯濃度均勻一致,使每杯茶湯的色澤、滋味、香氣盡量接近,做到平等待客,一視同仁,爲此,先將各個小茶杯,或“一”字,或“品”字,或“田”字排開,採用來回提壺灑茶。如此,提着紅色的紫砂壺,在熱氣騰騰的城池(小茶杯)上來回巡邏,稱之爲“關公巡城”,既形象,又生動,還道出了這一動作的連貫性。又因爲留在茶壺中的最後幾滴茶,往往是最濃的,是茶湯的最精華醇厚部分,所以要分配均勻,以免各杯茶湯濃淡不一,最後還要將茶壺中留下的幾滴茶湯,分別一滴一杯,滴入到每個茶杯中,人稱“韓信點兵”。

“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目的是使一壺茶湯,如何透過分茶,使各杯茶湯能達到均勻一致,這種動作是泡茶技巧和藝美的表現,更是飲茶文化中的一種美學展示。

茶道沖茶步驟的說法

   第一步:溫杯燙罐

  溫杯燙罐也叫“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壺)等六個動作。先起火大約十幾分鍾後,當水聲颼颼作響時,那就是“魚眼水”(95℃-98℃的水)將成了,應立即將水壺提起,淋罐淋杯,起到高溫消毒的作用。

   第二步:引龍入宮

  引龍入宮也叫“納茶”,就是將茶葉倒在一張白色的紙上,粗細分開,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壺嘴處,再將細未放在中層,最後纔將粗葉放在上面。這樣,納茶的工夫就完成了。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是因爲茶未(碎茶)是最濃的,茶末多了容易發苦,同時也容易堵塞壺嘴,如果粗細均勻,就可以使茶味逐漸發揮了。納茶:每一泡茶,大約以茶壺、茶葉的品種爲標準;如:高峯綠寶牌鳳凰單樅、高峯綠寶牌黃枝香、大紅袍、水仙茶則要以八分滿、而一葉茶則放一片就夠了;如果沒有按茶壺、茶葉的品種來分配,茶葉放多的話,不但泡出的茶太濃,而且味帶苦澀,茶水混濁,甚至有時連水也衝不進去了;如放得太少就沒有味道。所以“納茶”是衝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

   第三步:聞聲起羹

  聞聲起羹也叫候湯,曾有蘇東坡的煎茶詩云:“蟹眼已過魚眼生”,也就是說用這時候的水來泡茶是最好的。也有《茶說》雲:“湯者茶之司命,見其沸如魚目,微微有聲,是爲一沸;銚緣涌如連珠,是爲二沸;騰波鼓浪,是爲三沸;一沸太稚,謂之嬰兒沸;三沸太老,謂之百壽湯;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爲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觀茶論》也說:“凡用湯以魚目蟹眼連鋒進躍爲度。”科學的說法,泡工夫茶的水溫最好是95℃-98℃。

   第四步:高山流水

  當水二沸時,就可以提水壺沖茶。揭開茶壺蓋,將沸水環壺口,沿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如用蓋甌,衝一角,然後再衝各角,同樣忌直衝壺心)。提水壺宜高,正所謂“高衝低斟”。高衝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使茶的香味更快的揮發,讓茶香精迅速揮發,茶葉中單磷酸則來不及溶解,所以茶葉纔不會有澀滯。所以沖水這個程序是工夫茶之中最重要的。

   第五步:淋蓋刮沫

  也叫“春風拂面”。沖水一定要衝滿,茶壺是否“三山齊”,水平面如何,這時就可以看到了,好茶壺水滿後茶沫浮起,決不溢出,左手提壺蓋,右手提水壺,輕輕颳去茶沫,然後蓋定。

   第六步:裏應外合

  裏應外合也叫“淋罐”,即蓋好壺蓋,再以滾水淋於壺上。淋罐有個作用:一是使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精迅速揮發,追加熱氣;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乾,即是茶熟;三是衝去壺外茶沫。潮汕人有個風俗,第一遍茶水是不喝的,用來清洗茶葉,同時清洗茶杯。

   第七步:貨如輪轉

  潮汕有句俗話說“燒盅熱罐”也即洗杯。乃是衝功夫茶中最有意思最富有藝術性的動作,即用一個茶杯豎放於另一個茶杯中,用三隻手指轉動清洗,表示財源滾滾的意思。熟練者可以同時兩手洗兩個杯,動作迅速,聲調鏗鏘,姿態美妙。

   第八步: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這一道是工夫茶中另一道重要程序,也即是灑茶。第一遍茶水洗過茶杯之後,再從第三步做起,候湯、沖水、淋罐。灑茶也有四字訣:低,快,勻,盡。“低”就是前面所說的“高衝低斟”的“低”。灑茶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極不尊敬;“快”也是爲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勻”就是勻均,使每一杯茶同色同香同量,也是對每一位客人的.同等尊敬,也就是工夫茶講究的“關公巡城”;“盡”就是不要讓餘水留在壺中;因爲只要沒有水在,單磷酸就不能溶解,茶就不會苦澀,潮汕人還有個說法是把茶的精華(茶香精)都滴出來,稱爲“韓信點兵”,取“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意思。

   第九步:敬茶品茗

  最後是敬請貴客品茶了,敬茶也有個講究,就是先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因爲中國的傳統是以左爲先、以左爲大的。品茗(喝茶)也有講究: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端着茶杯的邊沿,中指護着杯底,叫“三龍護寶”,無名指和尾指收緊,不能指向別人,以示對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