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應城市美食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W

應城市美食

應城市美食有勾爐餅子、砂子饃、米發糕、幹漿粑、汽水粑、月半粑等。

1、勾爐餅子:勾爐餅子製作時面上是四角突起的爪子,每爪子上鋪以芝麻,放在爐中烘烤,用鉤子勾出爐。

吃起來很焦,因爲形同驢腳爪子因而又得名“驢腳爪子”。

2、砂子饃:砂子饃是長江埠特有的麪點小吃。

砂子饃做得最好的要數喻連苟。

他做的砂子饃掰開後,能清楚地看見裏面的一層層酥,竟有五六層之多。

別人做砂子饃是用豬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麪時特別講究風向。

他每天半夜起牀和麪,總是觀察一下風向,若是南風,就少加點水把面和幹;若是北風,就多加點水把面和清點,因爲南風漲朝,北風收潮。

他把面揉開後,抹一層麻油後又合攏揉勻,如此反覆五六次,麪糰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饃多用桶爐,其爐面形似“雞窩竈”,便於放鍋,爐子旁邊有一個二層的木架,便於操作和擺放用具。

其操作過程是:將乾淨的鵝卵石(直徑不足一寸)放入鐵鍋預熱,不時加入食油攪拌鵝卵石,待鵝卵石在鍋內發燙時,剷出一半放入備用鍋中。

3、米發糕:米發糕也是大米碎細做成的食品,但做法與甑仁糕有些不同,甑仁糕是把大米磨成粉狀,炒到半熟後蒸制,而米發糕需得吊漿發酵。

發酵後的糕種,上下呈珍珠眼,更有米酒清香味,蒸制時,如需要園形,就在蒸籠內放好一個個鐵皮圈(一般月餅大小),上鋪細白布,一瓢瓢把吊好的米漿倒入圈內;也可以直接倒入平鋪細白布的蒸籠內,微上紅綠絲,在旺火沸水鍋上蒸二十分鐘即熟。

用線劃開,多爲菱形;米發糕色澤潔白,綿軟甜潤,粉肉可口,是夏秋季節應時小吃。

4、幹漿粑和汽水粑:幹漿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們讚許的早點。

做幹漿粑較有名氣的要屬劉金寶,他的蒸鍋比別人大,用手在漿盆裏一把把抓起米漿往鍋裏搭,一鍋搭四層,米漿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後蓋上鍋蓋,憑聽鍋裏的水響,指揮作火人如何燒柴。

上大汽後,停火燜一下,然後用鍋鏟剷起,粑子底黃肉白,焦香甘甜。

5、月半粑:月半粑,是每年元宵節的傳統風味吃食。

在每年元宵節的前幾天,人們便忙着篩濾大米,將篩下的細米磨成粉子;小伢們則提着竹籃沿河邊地坡用小鐵鏟子挑回地菜(即薺菜或作地末菜),以作包餡,應城人俗稱過元宵爲過“月半”,因而這種細米粑也叫“月半粑”。

哪家做了粑子,還向左鄰右舍、近親好友饋送,相互祝福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圓圓滿滿。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應城市美食”主要包括:應城扒肉、花園紅燒肉、麻花桂魚、應城扒肉、花園紅燒肉、麻花桂魚,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應城扒肉更好。

3:應城扒肉 如果你是一個肉食愛好者,不妨來孝感品嚐一款應城扒肉。

1:花園紅燒肉 紅燒肉相信大家都應該吃過,而在孝感的花園縣, 這裏烹飪紅燒肉的歷史已然有三百多年。

雖然紅燒肉是一款大衆美味,但這裏的紅燒肉別具一格。

首先在豬肉的選擇上,必須是當地的土豬,而且是那種散養性質,可以讓豬經常在山上跑,增強豬肉的瘦肉層次,讓烹飪的口感更加好。

畢竟相對於紅燒肉的烹飪而言,紅潤油

麻花桂魚,很早就是應城民間喜慶宴席中的一道傳統名菜。

應城盛產桂魚,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風味小吃食品,民間每在舉辦結婚喜慶時,常以鮮活桂魚以及麻花之類的食品,於女方出嫁時饋贈。

“應城市美食”主要包括:應城扒肉、花園紅燒肉、麻花桂魚、應城扒肉、花園紅燒肉、麻花桂魚,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應城扒肉更好。

3:應城扒肉 如果你是一個肉食愛好者,不妨來孝感品嚐一款應城扒肉。

1:花園紅燒肉 紅燒肉相信大家都應該吃過,而在孝感的花園縣, 這裏烹飪紅燒肉的歷史已然有三百多年。

雖然紅燒肉是一款大衆美味,但這裏的紅燒肉別具一格。

首先在豬肉的選擇上,必須是當地的土豬,而且是那種散養性質,可以讓豬經常在山上跑,增強豬肉的瘦肉層次,讓烹飪的口感更加好。

畢竟相對於紅燒肉的烹飪而言,紅潤油

麻花桂魚,很早就是應城民間喜慶宴席中的一道傳統名菜。

應城盛產桂魚,而麻花又是本地的風味小吃食品,民間每在舉辦結婚喜慶時,常以鮮活桂魚以及麻花之類的食品,於女方出嫁時饋贈。

應城市美食有勾爐餅子、砂子饃、米發糕、幹漿粑、汽水粑、月半粑等。

1、勾爐餅子:勾爐餅子製作時面上是四角突起的爪子,每爪子上鋪以芝麻,放在爐中烘烤,用鉤子勾出爐。

吃起來很焦,因來自爲形同驢腳爪子因而又得名“驢腳爪子”。

2、砂子饃:砂子饃是長江埠特有的面同零歲點小吃。

砂子饃做得最好的要數喻連苟。

他做的砂子饃掰開後,能清楚地看見裏面的一層層酥,竟有五六層之多。

別人做砂子饃是用豬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麪時特別講究風向。

他每天半夜起牀和麪,總是觀察一下風向,若是南風,就少加點水把面和幹;若是北風,就多加點水把面和清點,因爲南風漲朝,北風收潮。

他把面揉開後,抹一層麻油後又合攏揉勻,如此反覆五六次,麪糰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饃多用桶爐,其爐面形似“雞窩竈”,便於放鍋,爐子旁邊有一個二層的木架,便卻加狀於操作和擺放用具。

其致切視誰牛問星操作過程是:將乾淨的鵝卵石(直徑不足一寸)放入鐵鍋預熱,不植城名差送突時加入食油攪拌鵝卵石,待鵝卵石在鍋內發燙時,剷出一半放入備用鍋中。

3、米發糕:米發糕也是大米碎細做成的食品,但做法與甑仁糕有些不同,甑仁糕是把大米磨成粉狀,炒到半熟後蒸制,而米發糕需得吊漿發酵。

發酵後的糕種,上下呈珍珠眼,更有米酒清香味,蒸制時,如需要園形,就在蒸籠內放好一個個鐵皮圈(一般月餅大小),上鋪細白布,一瓢瓢把吊好的米漿倒入圈內;也可以直接倒入平鋪細白布的蒸籠內,微上紅綠絲,在旺火沸水鍋上蒸二十分鐘即熟。

用線劃開,多爲菱形;米發糕色澤潔白,綿軟甜潤,粉肉可口,是夏秋季節應時小吃。

4、幹漿粑和汽水粑:幹漿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們贊投無充宣亂在藥許的早點。

做幹漿粑較有名氣的要屬劉金寶,他的蒸鍋比別人大,用手在漿盆裏一把把抓起米漿往鍋裏搭,一鍋搭四層,米漿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後蓋上鍋蓋,憑聽鍋裏的水響,指揮作火人如何燒柴。

上大汽後,停火掌普試包燜一下,然後用鍋鏟剷起,粑子底黃肉白,焦香甘談工偉創爭序阿朝甜。

5、來自月半粑:月半粑,是每年元宵節的傳統風味吃食。

在每花無陸漸破攻防年元宵節的前幾天,人們便忙着篩濾大米,將篩下的細米磨成粉子;小伢們則提着竹籃沿河邊地坡用小鐵鏟子挑回地菜(即薺班菜或作地末菜),以作包餡,應城人俗稱過元宵爲過圓祖草所板富便“月半”,因而這種細米粑也叫“月半粑”。

哪家做了粑子,還向左鄰右舍、近親好友饋送,相互祝福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圓圓滿滿。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應城市美食有勾爐餅子、砂子饃、米發糕、幹漿粑、汽水粑、月半粑等。

1、勾爐餅子:勾爐餅子製作時面上是四角突起的爪子,每爪子上鋪以芝麻,放在爐中烘烤,用鉤子勾出爐。

吃起來很焦,因爲形同驢腳爪子豐活收婷因而又得名驢腳爪子。

2、砂子饃:砂子饃是長江埠特有的麪點小吃。

砂子饃做現徵氧鐵胞百得最好的要數喻連苟。

他做的砂子饃掰開後,能清楚地看見裏面的一層層酥,竟有五六層之多。

別人做砂子饃是用豬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麪時特別講究風向。

他每天半夜起牀和麪,總是觀察一下風向,若是南風,就少加點水把面和幹;若是北風,就多加點水把面和清點,因爲南風漲朝,北風收潮。

他把面揉開後,抹一層麻油後又合攏揉勻,如此反覆五六次,麪糰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饃多用桶爐,其爐面形似雞窩竈,便於放鍋,爐子旁邊有一個二層的但態脫境糧越穿木架,便於操作和擺放用具。

其操作過程是:將乾淨的鵝卵石(直徑不足一寸)放入鐵鍋預熱,不時加入食油攪拌鵝卵石,待鵝卵石在鍋內發燙時,剷出一半放入備用鍋中。

3、米發糕:米發糕也是大米碎細做成的食品,但做法與甑仁糕有些不同,甑仁糕是把大米磨成粉狀,炒到半熟後蒸制,而米發糕需得吊漿發酵。

發酵後的糕種,上下呈珍珠眼,更有米酒清香味,蒸制時,如需要園形,就在蒸籠內放好一個個鐵皮圈感買氫鋼(一般月餅大小),上鋪細白布,一瓢瓢把吊好的米漿倒入圈內;也可以直接倒入平鋪細白布的蒸籠內,微上紅綠絲,在旺火沸水鍋上蒸二十分鐘即熟由看假至酒情。

用線劃開,多爲菱形;米發糕色澤潔白,綿軟甜潤,粉肉可口,是夏秋季節應時小吃。

4、幹漿粑和汽水粑:幹漿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們讚許的早點。

做幹漿粑較有名氣的要屬劉金寶,他的蒸鍋比別人大,用手在漿盆裏一把把抓起米漿往鍋裏搭,一鍋搭四層,米漿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後蓋上鍋蓋,憑聽鍋裏的水響,指揮作火人如何燒柴。

上大汽後,停火燜一下,然後用鍋鏟鏟萬號河階加雨哥傷起,粑子底黃肉白,焦香甘甜。

5、月半粑:月半粑,是每年元宵節的傳統風味吃食。

來自在每年元宵節的前幾天,人們便忙着篩濾大米,將篩下的細米磨成粉子;小伢們則提着竹籃沿河邊地坡用小鐵鏟子挑回地菜(即薺菜或作地末菜),以作包餡,應城人俗稱過元宵爲過月半,因而這種細米粑也叫月半粑。

哪家做了粑子,五圍音緊成完還向左鄰右舍、近親好友饋送,相互祝福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圓圓滿滿。

孝感什麼好吃

孝感這四種特產美食,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孝感,是湖北省地級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區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羣重要成員。孝感市森林植物資源共有103科、288屬、77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6種,省級珍貴瀕危樹種31種。野生動物共有4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種。這裏特產種類繁多,今天給大家隨便介紹幾種這裏的特產。

安陸翰林雞

安陸翰林雞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的特產。安陸翰林雞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造形美觀,配以喜慶蛋糕,增加了宴會的歡樂氣氛。“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製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醃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

白湖蓮藕

白湖蓮藕是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的特產。應城白湖蓮藕表皮光潔、節粗身長、皮薄鮮嫩、白裏透黃、生吃甜脆、熟食粉香,深受人民羣衆的喜愛。白湖蓮藕主產於應城市郎君、長江埠地區,又名雙脊白蓮,簡稱白湖藕,是白湖地區清澈的湖水、優良的水質、疏軟深厚的底泥經千百年孕育出來的特有品種,具有生長期短,成藕時間早,產量高,味道鮮的特點。

應城松花皮蛋

應城松花皮蛋是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的特產。應城無鉛松花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爲半透明體,呈現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固。早在公元1660年,應城就開始生產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清代,應城松花皮蛋被列爲朝廷貢品,民間譽其爲“蒲陽佳品”。

江漢雞

江漢雞是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的特產。江漢雞採食少,生長速度慢,多爲平地散養。其羽毛緊湊,外貌清秀,性情活潑,善於覓食,冠、肉髯、耳葉呈鮮紅色。適應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應城特色

應城市是湖北省的一個縣級市,由地級孝感市代管。位於武漢、襄樊、荊沙大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點,市境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45公里,國土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人口64萬,其中城區面積14平方公里,人口13萬。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置縣。1986年6月撤縣建市。應城土壤肥沃,川原秀麗,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今有“膏都鹽海”的盛譽。

城市地區

中文名稱

應城

面積

1168.3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

Yingcheng

人口

71萬

別名

蒲城

方言

北方方言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氣候條件

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

著名景點

文峯塔、門板灣遺址、湯池溫泉等

下轄地區

5個街道10個鎮1個良種場

駐地

廣場大道

火車站

應城火車站

電話區號

0712

車牌代碼

鄂K

郵政區碼

432400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部偏東

地區名人

楊業功楊德清喻林祥等

地方美食

松花皮蛋沙子饃豬油餅子等

地區GDP

116.38億元

應城勸業有龍蝦賣嗎

有。截止2023年5月11日,應城勸業是應城市最有名的宵夜姐,是一條營業數十年的街,這條街的經營業務很多,包括19年的韓記餃子館、龍蝦、花甲、燒烤等,都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特色宵夜美食。

孝感市應城有哪些地方

探索孝感市應城,發現它的美妙之處

孝感市應城位於湖北省中部,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作爲孝感市的一個縣級市,應城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特色。以下是本文爲您精心準備的應城之旅,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它的美妙之處。

應城古城牆,蒼勁有力,彰顯歷史厚重感

應城古城牆是應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牆高14米,厚6米,全長3.5公里,是湖北省內儲存較爲完整的古城牆之一。古城牆黃灰相間,蒼勁有力,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站在城牆上向外眺望,可以看到遠處的岳陽樓、信陽鐵塔等山河名勝,心曠神怡。古城牆修葺一新,設定了文化展示館,讓遊客們更好地感受應城的歷史文化底蘊。

應城喬家大院,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

位於應城市東門外的喬家大院是明清時期的私家園林建築,也是湖北唯一儲存完整的大型江南園林建築。大院佔地面積廣闊,花木扶疏,水池曲徑,古樸典雅。大院內有一些明清建築和長廊、亭臺、假山等景點,形成了一個充滿藝術和文化氣息的庭院。喬家大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瑰寶。

應城夠吃喜鵲店,美食之旅不可錯過的一站

作爲應城最有名的餐廳之一,夠吃喜鵲店以地道的湖北美食和獨特的餐飲環境吸引了無數食客前來品嚐。店內裝修典雅別緻,環境舒適,菜品種類繁多,以鴨肉、魚肉、蜜汁至尊豆腐等應城地方特色菜爲主,口味鮮美,讓人回味無窮。其中,牛肉麪、烤魚、燒鵝、蔥油餅等都是顧客讚不絕口的招牌菜。旁邊還有一個廣場,晚上可以和親朋好友一同漫步,感受湖北省城市的氛圍。

結語

應城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座兼具傳統文化和現代氣息的城市。本文介紹了應城古城牆、喬家大院和夠吃喜鵲店等應城具有特色的地方,歡迎大家來體驗應城的風情和魅力。

湯池溫泉度假村門口有什麼好吃的

順湯土菜館

應城市 湯池溫泉對面 - 距離47.2米

口口香土菜館

應城市湯池溫泉西路95號(近湯池溫泉正對門) - 距離111.9米

鄉里人家野味土菜館

應城市湯池溫泉西路(湯池電力培訓中心對面) - 距離117.8米

古鎮味道

應城市湯池鎮 - 距離122.2米

生態酒店

應城市溫泉西路32湯池溫泉 - 距離185.8米

生態餐廳

應城市溫泉西路32湯池溫泉 - 距離198.7米

醉農莊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07米

金太子美食軒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27.2米

名泉土菜館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42.5米

賈記家常菜館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63米

桃花源酒家

應城市 湯池鎮(近湯池溫泉) - 距離396.8米

溫泉酒家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424.7米

醉味燒烤

應城市 溫泉路 - 距離664.9米

會賓鄉味館

應城市八湯線 - 距離674米

應城市哪裏有夾心大面包批發的

應城市光明大市場紫荊一路。應城市光明大市場紫荊一路有一家應城市艾文軍麪包店有夾心大面包批發的,經營範圍包括糕點加工、銷售。夾心麪包(Sandwich bread),是一道由高筋麪粉、白糖、雞蛋等食材製作而成的美食。

應城過年有哪些習俗啊??急急急,寫作文啊

應城和全國一樣,過年充滿着喜慶的氣氛,並有着自己的習俗。這可以從應城關於過年的幾首民謠中體會到。

臘月的民謠雲:

二十一,打揚塵;二十二,炒炒米;

二十三,做水酒(米酒);二十四,過小年;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酒肉;

二十七,年飯畢;二十八,插紅蠟;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桃花謝;

初一早,年拜了,腰一躬,手一妥,

麻糕炒米都歸我!

正月的民謠有:

正月正,麥草青,請七姐,問年成;

去也棱,來也棱,棱得七姐笑呵呵!

來也耍,去也耍,耍得七姐騎白馬;

烏龍馬,上天井,掃帚馬,下地跨;

有年有月多和諧,正月十五鬧燈臺!

元宵夜,放花燈,門前花燈通夜明!

過小年,過大年,開啟後門耕阪田;

父子兄弟莫偷閒,人人攢勁奔前程,

再爭一個好年成!

人們一年辛苦勞作,平時難得相聚一敘,正月便成了親朋溝通感情的最好時機,免不了爲熟人、後輩說親做媒,於是又有了民謠:

裏頭鍋裏炒炒米,外頭鍋裏炒芝麻;

芝麻芝麻你莫炸,給你找個好人家;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

只要你的花轎擡上門!

這些民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應城人過年的習俗。我不揣淺陋,試圖借幾件事說說應城人過年,不對和疏漏之處,請知情者不吝指正。

開年豬

冬至過後臘月二十三以前,是開(爲求吉利,不叫殺叫開)年豬的時節。年豬一般是自家餵養的,大戶人家可以很早買回家寄養。舊時的應城,開年豬是件馬虎不得的大事,往往要認真斟酌一番,挑個良辰吉日。這一天,主人要邀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當地的頭面人物,名曰幫忙,實則共同慶賀豐收,分享果實,因此場面很熱鬧。

開年豬一般安排在下午。主人相中的屠戶,多是本地壯漢或小夥,人緣好,會說話,最重要的是手藝精。屠戶這一天在活路完成前,不會喝酒,怕誤事,犯忌諱。豬在被開以前往往要餓一餐。豬從圈裏出來,一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迅速抓住豬尾巴用力往上一提,使豬的兩隻後腿懸空,另外幾個小夥上前揪耳捉腳,將豬腿上下交錯地把豬牢牢按倒在寬大的凳子上,屠夫左手用力扳住豬的下巴,胳膊肘狠勁壓住豬頭,朝右手心吐一口唾沫,然後來回在褲腿上搓一搓,順手拿起一把尺多長、磨得鋥亮的刀。待豬一聲叫完,正換氣的一剎那,一刀直插豬的心臟,豬嗚咽一聲,血如泉水般地順着刀鋒飛噴出來,豬掙扎得更厲害了,叫喊聲從鼻孔裏直冒出來,帶些沉悶。隨着血有節奏地流出,豬肚子的起伏漸漸變小,聲音也逐漸變輕,直至只有從鼻孔與嘴巴里冒出的熱氣,屠戶與小夥子們的手才放心地慢慢鬆開。開年豬時,只有一刀見紅,血流如注,纔算吉利。緊接着,屠戶將豬後腿根部割開一道口子,再用一根細長的鋼條從切口處順着豬皮在豬體內捅動,抽出鋼條,將嘴對準切口,猛勁往裏吹氣,邊吹邊用條子在豬身上抽,不一會兒,豬渾身便鼓漲得像個大氣包。等氣散勻了,趕緊把豬放入裝有開水的腰盆裏滾一下,屠戶開始撏毛,要刀刀見白,把肉刮紅了或刮破了都被認爲不吉利。不多久,一頭“白胖胖”的肥豬就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豬頭和豬尾巴要完整地下下來,在豬頭皮上穿一小孔,把豬尾巴插在豬頭上,做成“神府”。“神府”用來敬神祭祖,也可送到廟裏求子、祀福,“神府”可醃製,可曬,但不能破壞,一直要供奉結束後才能吃。

開完年豬,主人會把鮮嫩可口的豬肝、腰花、以及剜下來的大塊大塊的座蔸送到廚房,做出豐盛的酒席,請大家盡情的享用,屠戶這時就可放開量來喝酒了。豬下水、雜骨要熬好,先送父母、長輩,然後是侄兒侄女,再送鄉鄰、親戚和朋友,也可直接送生的。要是那家不收,主人就一臉的“怨”氣,硬要經過一番推來推去的謙讓,直到收下才會樂呵呵地離開。最後主人得到淨肉和神府。

開年豬是家境殷實的表現,但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自開自吃,手頭鬆的,或者離集市遠,平時趕集困難,就將整頭豬全部留下自用, 想抽錢辦年貨的可賣出一部分淨肉,也有幾戶人家合起來開一口豬的。淨肉及用淨肉灌製的香腸要醃製風乾,以備隨用隨取。

開年豬這天,從燒開水到屠戶把活做完,所有在場的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辦年貨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辦年貨。舊時應城辦年貨一般是自己在家裏加工或者到外面去買。

做年菜 做年菜一方面供正月自己食用,另一方面招待親朋。應城習慣在正月初五以前每日三餐都吃現成的飯,以示來年不受廚事之苦。至於年菜做什麼?做多少?那就要看家境、習慣和口味了。一般都要醃肉、醃魚、醃雞、灌香腸;打豆腐、壓乾子、千張,做圓子;臘月二十幾還要開滷:滷順風、拱嘴、腮幫、頭皮、“賺頭”、豬肚、心、肺、肝、腸、雞、藕、千張等,這些都是過年時筵席上的美食。

做茶點 家家戶戶打餈巴,做湯圓、水酒(米酒);炒炒米、瓜子、蠶豆;做炒米麻糕、麻葉、雲片糕、荷葉、酥糖、鳥花;炸翻油餃;備荸薺等地產。年糕因寓意“年年高升”, 所以是過年必備茶點。

做新衣 年貨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添新衣。只要過得去的人家,大人小孩都要做新衣服,一是享受一年來的勞動成果,二是新年有一個新氣象,爲來年帶來好兆頭。大家人口往往把裁縫請到家裏來做,人少的就把布料拿到裁縫鋪裏去做。小孩喜歡過年,一是“一年一件花襖子”,二是“天天吃肉吃糖果”,三是有煙花炮竹玩。

要在外面買的,一是敬神用的香蠟紙草、鞭炮,二是煙、酒、油鹽醬醋以及過年要用的雜七雜八的東西。

臘八

臘八,遠古稱“蠟(扎)祭”,是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典禮。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戊日爲“臘日”,到了南北朝才改十二月初八爲臘八節,古代的春節從這一天起就算開始了。

多數人家這一天要熬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其說不一,人們普遍接受的傳說一是紀念佛祖釋伽牟尼。傳說釋伽牟尼痛感人間生死病老之苦,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及其梵天創世學說,爲了尋求解脫之道,毅然捨棄王位,遍遊名山大川,尋訪名師。就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他因累、餓而暈倒在比哈邦的尼連河畔,恰巧被一位美若天仙的牧羊姑娘看見了,她用僅有的一點雜糧加上一些野菜煮了一鍋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多日粒米未進的釋伽牟尼獲救,在河裏沐浴之後,*****在菩提樹下誦經。突然靈竅大開,徹底覺悟,成了佛陀。所以臘月初八就成了佛的“成道節”,每逢此日寺院就用米、豆、香果煮粥供佛。篤信佛教的帝王也用臘八粥賞賜百官,慢慢地民間也以此相互饋送,形成習俗。

另一爲人們接受的傳說是一大戶人家養一好逸惡勞之子,父母死後坐吃山空,不幾年家裏就一貧如洗。這年臘月初八,飢餓難忍,從倉裏掃到一點雜糧,在院裏撿了幾顆棗熬粥充飢,端着能照見人影的稀粥,此子翻然悔悟,痛改前非,起早貪黑,辛勤勞動,日子慢慢地好了起來。爲了記住過去,教育後代,每年臘月初八熬一鍋雜糧稀粥,久而成俗。

還有一種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少時爲地主家放牧,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一年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後找東西充飢時,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地逃進一個洞裏,朱元璋走近洞口,用樹枝掏了掏,掏出了各種各樣的糧食,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淨,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欽定廚房做這種雜糧粥,並賜名“臘八粥”。御廚在粥中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傳到民間,一直相延至今。

臘八粥用豌豆、綠豆、紅豆、豇豆、大米、小米、菱角米、蓮子、栗子、紅棗等熬製而成,吃時可加些糖,送禮時表面撒些青絲、紅絲作裝飾。初七要做好洗棗、淘米、泡豆、煮慄等準備工作,後半夜開始熬,天亮前熬好,初八清晨在佛前、祖先牌位前供上,然後相互贈送。有些人家在臘八這天吃素;有些人家還泡臘八醋,把剝好的蒜瓣洗淨,放入壇中加入米醋封口,放在溫暖處。臨近除夕,蒜瓣彷彿翡翠一般,略帶酸味,米醋也變得酸中有辣,別具一番風味。

小 年

應城的小年是“官三民四亡人二十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長者過世是二十五。小年的來源有一個傳說:從前一大戶人家的千金出嫁後,於臘月滿臉憔悴憂愁地回了孃家。她與丈夫感情不合,每天得幹很重的活,還經常遭丈夫拳打腳踢,婆婆姑姑也她,待她比家裏的狗都不如。這次回孃家,女兒想在孃的身邊多呆幾天,等過了年再回去。可這在舊社會是絕不許的,過了門的女兒一定要到婆家過年。左右爲難的娘想出了一個主意:給女兒過一小年,也放鞭炮,也謝年,一切做法都與過大年一樣,就是規模小點,日子就定在廿四。讓她過了小年,再送她回婆家...... 後來這個習慣便傳開了,女兒都到孃家過罷小年再去婆家過大年。現在的小年已沒有這個意義了。

小年這天的主要活動有祭竈和打揚塵。

打揚塵 也稱“掃年”、“掃塵”,源於“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以求送窮、除病、祈吉祥,天長日久演變爲年終大掃除。這大掃除也是有故事的:傳說人身上都有三尸神,他常在玉帝面前說民間的壞話,每年還在家家戶戶的屋檐牆角用蜘蛛網做上記號,企圖讓玉帝在過年時殺了大家。竈王爺知道後很着急,就說接竈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否則就拒不進門。大家遵照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蜘蛛網。除夕夜,天神奉旨下界檢視,發現人間美好無比,根本不像三尸神說的那樣,人間免去了一場災難。從此就有了“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據《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這一風俗了。應城“塵”與“陳”諧音,掃塵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是辭舊迎新的意思,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揚塵,講究的人家打揚塵時把傢俱、陳設通通搬到室外,擦拭乾淨,長期沉積在屋內角落的灰塵、蜘蛛網徹底掃淨,舊年畫、門神、對聯都要撕掉。有佛堂和財神樓、祖先堂的也要打掃乾淨。

祭竈 祭竈源於“紀竈”,是紀念教人用火熟食的先竈者,在夏季舉行。據說漢代有個叫陰子方的人,在臘月某日做早飯時,忽見“竈神”現形,急忙拜禱,並殺黃羊祭祀,此後他人財兩旺,世代昌盛,人們爭相效仿,沿襲成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都設有“竈王爺”的神位。竈王爺又被稱作“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的神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也有的人家直接將神像貼在牆上。神像有單座和雙座之分,如果奉祀人無配偶,則只供單座像。神像上大都印有這一年的日曆,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橫額是“一家之主”。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裏,到了臘月二十四,要上天彙報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多在黃昏入夜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竈房,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敬香,燃蠟,供放糖果、煮熟的荸薺、毛芋,清水、料豆、秣草,後三樣是爲竈王坐騎備的。祭竈時,把糖融化,塗封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應城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由男主人主祭,按尊卑長幼依次三叩首。待香、蠟將盡時,再次叩拜,把竈王神像從神龕上請下來,和着紙錢、填好的司命照及草料一併焚燒,邊燒邊念“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再把涼水潑在地上,有的人家還放鞭炮。祭竈儀式至此結束。竈王爺除夕夜再回來。

此日忌宰殺、忌借火、忌做針線活。

除 夕

農曆臘月三十夜晚爲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古人在新年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癘之鬼”,謂之“逐除”。它還有除儺、除夜、歲除、大除、大盡等雅稱,民間俗稱大年三十、年關,是一年之中除舊佈新、祈福禳災的最後一個夜晚,這一天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年飯、敬神祭祖,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守歲。

吃年飯 也叫團圓飯。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着爐子吃。有桌子後,將爐子放在桌子下,在爐的四周攤鋪制錢,象徵財旺。

應城人吃年飯多選擇雙日,一般是在臘月三十。如家裏當年有人過世,就在臘月二十五吃年飯,第二年在二十六,第三年在二十七,第四年就沒有約束了。吃年飯有兩個時段,一是半夜起來吃年飯,一直吃到天亮,叫越吃越亮,多是生意人家;普通人家下午開始吃年飯,一直吃到點燈,也叫越吃越亮。

吃年飯前要敬神,把豬神府供在神龕上,擺上果品,幾碟小菜,幾杯酒,幾小碗飯,敬香,燃蠟,長者在神龕前作揖磕頭,接着全家人依次作揖磕頭,燒紙,把神龕上的酒徐徐灑在地上。一般在馬棚、豬圈、雞舍等處也要上供、燒香。敬神完畢,開始祭祖。桌上上幾個小菜,擺上碗筷,不能擺椅凳,據說祖先是不坐的,把自家大門開啟一條縫,長者站在門邊恭請祖先到家裏來過年,並做出揹人的姿勢,把祖先一一背上座位,開始斟酒,勸酒,然後依次把酒灑在地上,上飯請祖先吃。飯畢,將桌子擡起,轉一週,安排下一席,而後客氣地送祖先走,並請祖先明年再來過年。送走祖先就放鞭炮,上大菜,自己吃年飯。席間,下輩給長輩敬酒,長輩對下輩說些鼓勵的話,並要給壓歲錢,同輩相互祝賀。以前做好的雞鴨魚肉,美味佳餚,這一餐可以盡情的享用。年夜飯一般都煮得很多,因人們從初一到初五都不做飯。吃年飯的菜也多有吉祥之意,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圓子取意團圓,魚不吃完取意年年有餘,青菜取意清清吉吉(來年清靜平安),年飯吃得越慢越好,取意長久。年飯吃完,就可以貼對聯、關財(大)門了。

貼春聯 也叫貼對聯、貼對子,源於“桃符”。據《山海經》記載:很早以前在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桃樹的枝條彎曲成拱門,是魔鬼下山必經之路,玉帝命神荼、鬱壘二神在此把守,如有魔鬼爲害百姓,就用葦索喂虎。戰國時期,百姓爲了鎮邪,就在桃木板上繪神荼、鬱壘像,或寫 “神荼、鬱壘”四字,懸於大門兩側,名爲“桃符”,每年春節更換一次,所謂“總把新桃換舊符”。到了秦漢時期,懸掛桃符賀新年已成民間習俗。五代十國的後蜀國君孟昶在桃符上書寫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被稱爲“桃符對句”,這是最早的春聯。

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記》載,朱元璋除夕傳旨:“公卿士庶人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他還把寫好的春聯賞賜給大臣。由於朱元璋的偏愛與提倡,春節貼春聯風靡全國,一直流傳下來,並逐漸發展,內容極大地豐富,規格也不斷地變化。

貼門神 源於桃符。古人把大自然的許多現象都歸咎於鬼魅作祟,盼望得到“神”的保護,就在桃木上或畫或刻神荼、鬱壘之像,掛在門側。到南北朝時神荼、鬱壘演化爲威武的將軍形象,以後又出現歷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將和神話人物,如秦瓊、尉遲恭。相傳唐太宗身體不爽,昏沉沉覺得寢宮外有鬼魅呼號,雜有拋磚扔瓦之聲。次日,太宗把此事告知羣臣,秦瓊、尉遲恭自告奮勇在宮外戎裝警衛,果然一夜平安無事。太宗大喜,但又覺得二人長期守夜,過於辛苦,於是命畫工畫二人手執兵器、腰懸弓箭的圖像貼在宮門兩側,邪祟遂息,世代相傳,演爲門神。鍾馗成爲門神則是由於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住一小鬼,挖其雙眼而食,並自稱鍾馗,生前武舉不第,死後決心消除天下妖孽,玄宗的病因此痊癒,於是命吳道子畫鍾馗像懸於宮門,日久也就成了門神。隨着歷史的發展,門神的隊伍不斷擴大,不僅出現了“五子門神”、 “天官賜福”、“福祿壽”等驅、衛家宅、保平安、降吉祥的多功能門神,就連歷史小說中的著名將領、愛國英雄和智能人物,像關羽和關平、岳飛和岳雲、楊繼業和楊延昭等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的形象都成了門神,他們生前是保家衛國的勇將,死後成守護家園的門神。

門神長約45釐米,寬約35釐米,在每扇門偏上三分之一的部位各貼一張,如是單門,可貼文武比干、麒麟送子等門神。

貼年畫 也叫門畫,源於桃符。年畫的出現不晚於漢代,唐代有了年畫作坊,但宋以前的年畫幾乎都是手繪的,宋熙寧五年(1072年),宋神宗趙頊命把皇宮收藏吳道子手繪的鐘馗像摩拓製版印刷,賜給大臣,這是木版印刷年畫最早的記載。年畫的內容大致可分爲吉祥喜慶類,歷史故事類,戲曲類,人物類,花鳥魚蟲類等。年畫的畫幅有大有小,格式有單張、四扇屏、連環畫等。臨近春節,屋裏貼幾張年畫可以烘托節日的喜慶氣氛。

守歲 三十夜圍爐守歲,整夜不睡,“三十夜晚醒一宿,來年精神一整年”。舊時沒有收音機、電視機,吃過年飯,大人就坐在火爐邊,剝着平時難得一見的花生、瓜子,吃着糖果,打麻將、推牌九、玩紙牌、搖骰子;小孩子放鞭炮、點燈籠,盡情歡樂。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到晚上10點多鐘,一家之主手舉點燃的香,分別朝諸神的方向磕頭,表示迎請,然後來到廚房竈邊,象徵性地放一小掛鞭炮,算是接了竈神。

除夕必須把水缸內盛滿水,意爲財源橫溢。

進入臘月,人們就要忌口,只說吉利話,不說破口話,所謂“臘時臘月,不能瞎說”。小孩如說溜了嘴,旁邊的大人馬上會“呸”“呸”幾聲,並說“童言無忌”。如果摔碎了碗碟等物,大人會說“碎碎平安”(歲歲平安)、“越撻越發”。

春 節

春節源於遠古社會的“臘祭”,即神農氏時代的“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的“歲終出祭”。春節是現在的叫法,古時有元旦、元日、元辰、元朔、元正、元春、元朝、端日、朔旦、歲朝、新正和正日等諸多名稱。辛亥後改公曆1月1日爲元旦。1949年,規定夏曆正月初一爲春節。應城常把春節稱作“過年”或“年關”。

關於“年”還有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性情兇殘,力大無窮。“年”每逢新春前後缺少食物時,就竄到村莊傷害人畜,所以每到這時就人心惶惶,擔憂“年”的襲擾。慢慢地人們發現它有三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火光,三怕聲響。於是在“年”將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門邊掛一塊紅色桃木板,門前燃起火堆,在村裏敲敲打打,徹夜不停,“年”終於嚇得不敢出來。人們歡欣鼓舞,準備豐盛的食物慶祝勝利。從此每到這個時節就舉行這樣一次活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歡快的節日,叫“過年”。以前的紅桃木板演變成了紅紙,並在上面寫上吉祥的話語,火堆演變成了燈籠,敲敲打打演變成了放鞭炮。

出天方 又叫“出天行”。舊時雞叫頭遍,開啟財(大)門,戶主高喊:“財門大開啟,金銀滾進來”,並帶着全家老小在門外擺上祭品,燃香、燒紙、敬酒,向着“財神”方向磕頭,鳴鞭迎神,祈求新年財源茂盛,老小平安。出天方後,全家回屋關門,用掃帚從門口向內掃三下,以把財寶掃進屋內。舊時城關一些商戶、市民在出天方後不進家門,根據各自的願望,去百子庵、廣福寺、城隍廟、財神廟、壽寧禪寺等地燒香,祈禱許願。有些老家在農村的城關居民,出天方後就回到鄉下上墳,在祖墳前祭拜,燃香、燒紙、放鞭炮。

拜年 出天方後,晚輩依次給長輩磕頭,叫“辭歲”,也叫拜年,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壓歲錢有來歷,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祟”的怪物,專在除夕深夜到各家摸睡熟孩子的頭,輕者次日發燒頭痛,重者變得呆傻,鬧得有孩子的人家每到除夕就提心吊膽。有一夫妻50多歲得一寶貝兒子,這年三十,八仙路過此地,算出這孩子將要被“祟”所害,於是變成八杖銅錢,讓老夫妻用紅紙包好,放在孩子枕邊,半夜“祟”果真來到孩子身邊,剛要伸出魔爪摸孩子的頭,枕邊就發出一道刺眼的金光,“祟”嚇得落慌而逃,孩子躲過一場災難。從此家家仿效,因“歲”與“祟”諧音,逐漸演變成“壓歲錢”。

拜年一般初一拜父母、宗族、鄰里,初二拜舅家,初三拜岳父母,隨後再拜其它親戚朋友。各家大人小孩在拜鄰里時,一般不攜帶禮品,但每家都喜歡他人到家中拜年,並以各種瓜果、點心、煙茶熱情款待。拜鄰里時在每家停留時間不長,謂之“拜跑年”。拜跑年有“寧漏一村,不漏一戶”之說。去親戚家拜年要攜帶菸酒、點心、水果之類的禮物,舊時到了親戚家先拜佛堂,再拜祖先,最高禮儀是在神龕前行三跪禮,然後按輩分拜年,道“您過年好”、“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同輩受拜要躬身作揖還禮,口稱“不敢當”,同時也接受親戚的晚輩拜年,主人要給小孩壓歲錢。拜年不超過正月十五。大年初一這一天,有些信佛人家,戒殺吃素,說是正月初一吃素,可代替全年。

新香 又稱“燒新香”或“燒新靈”。鄰里或親朋家若上一年有人去世,初一、初二鄰里或親朋好友首先要去給死者拜年(謂之“亡人爲大”),即到墓前爲死者燒紙、鳴鞭、磕頭。然後再到死者家中給其家庭拜年,主人要設宴款待。

迎送財神、挑財水 正月初二黎明前起牀,一是出門迎着財神方位磕頭,叫迎財神。也有人往各大商鋪、富戶送財神像,高喊“送財神來了!”送財神的總要說些吉利話:“金銀財寶滾進來”、“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堆滿屋”等,以此賺點小錢。二是挑“財水”,城裏的富戶人家由賣水人送“財水”以取吉利,主人要多給財水錢。晚上,人們把財神像取下燒掉,同時還燒三支香、三疊紙錢,並作三個揖,以祈求財神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幸福美滿。

舊時人們常年勞作,難得相聚,春節便成了人們相聚敘情的最好時節,慢慢地話題便扯到了兒女或親朋後代的身上,許多年輕人的姻緣就此敲定。

禁忌 春節不能說“死”、“殺”之類的不吉利的話,不能罵人;忌摔壞器具;初一至初三不能做針線活,不掃地倒垃圾,一般不把門開着;不能洗衣服;初能下米做飯,不許動刀,相傳這天是米的生日;初一至初能臥牀說話,否則一年多病。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月半、燈節。其來歷衆說紛紜,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是: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故把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人們在這個夜晚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吃元宵 元宵也稱“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年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漂浮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 “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楚昭王命人仿製,逐漸演變成“湯圓”。因“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全家團團圓圓。應城人還有元宵節吃春捲和月半粑的習俗,有“吃了月半粑,準備種莊稼”之說。

燃燈 源於一個神話傳說:很早以前,天上有一隻神鵝落到人間,被獵人射傷。玉帝非常生氣,下旨在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天宮中一位善良的仙女冒險下凡,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人們。於是人們想出一個辦法,家家戶戶掛起紅燈,燃放煙火。天兵開啟天門,看到人間火光一片,以爲火已經燒起來了,就去稟告玉皇大帝,不必再下凡放火了。這樣,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都保住了。從此,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放鞭炮,一直延續到現在。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所以流傳下來。

玩龍燈 玩龍燈早在漢代就已十分流行。元宵節這天,人們把扎制的巨龍高擎手中,盡情揮舞玩耍,其中既有對龍的頂禮膜拜之敬,又有祈求神龍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玩龍燈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並有鞭炮、鑼鼓和嗩吶伴奏助威。

舞獅子 舞獅子也流行於漢代。舞獅子常伴隨鑼鼓聲進行,鑼鼓的節奏爲“天——下——太平”三個音節,以示人們歡慶節日、渴望天下太平、安居樂業的心願。在自家門前舞獅子時,人們要放鞭炮,驅趕。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上述各類活動,在應城也多爲開展。

應城附近的旅遊景點

  應城,湖北省直轄、孝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爲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接下來是我爲您整理的應城附近的旅遊景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應城孔廟

  應城的孔廟在應城公園內,是一處具有千年歷史的建築景點和儒學聖地。

  應城孔廟作爲儒學聖地,源於黌學。唐·顯慶元年(656年),韋思謙任應城縣令,始建黌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謝良佐於縣署衙的東邊,修建了學宮(即孔廟)。南宋·紹熙年間(1194年),劉炳宰應城,興建儒學,後毀於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賈嚴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縣夏璣修殿、廡、門池;明·天順五年(1461年),知縣周鋒又增飾一新,並建明倫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於堂前闢兩齋:左曰“日新”,右曰“講習”,後爲講堂。不久,又毀於兵禍。

  孔廟正式建成並傳於後世,則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縣汪清主持,重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並有大成門、東西廡、明倫堂以及泮池、石橋、門前三坊和石龜等,建築規模頗爲壯觀。大成殿總面積209平方米,殿高10米,歇山重檐,斗拱翹角,殿內寬敞軒昂,屋脊爲寶瓶頂與吻獸,造型壯麗,結構精巧。殿前臺基一米有餘,植有古柏兩株,蒼翠挺拔,西邊一棵曾遭雷擊,數年後重發新枝;殿後植有桂樹兩株。雙柏、雙桂相映,更增幾分古香。而孔廟大門前的泮池和建造於泮池上的石拱橋,夜晚又有“雙月映照”(在橋的兩邊泮池中,能看到一左一右的明月),使古柏、雙月映照的孔廟,更顯得莊嚴肅穆。大成殿內,供有“至聖先師孔子”塑像,並有“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的碑文,系清·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至書奉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勒文敬書,由湖廣德安府應城知縣許霖吉立。殿中還懸列清朝歷代皇帝御賜的匾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御書“萬世師表”,雍正二年(1724年),頒額“生民未有”,乾隆元年(1875年),頒額“與天地參”,嘉慶四年(1799年),頒額“聖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頒額:“聖協時中”;咸豐元年(1851年),頒額“德齊幬載”;順治二年(1863年),頒額“聖神天縱”;光緒元年(1875年),頒額“斯文在茲”。爲紀元盛典,殿左爲祭器庫,右爲樂器庫;東西廡之南爲所。殿後有魁星閣,閣壁彩繪魁星像。另有戟門,在兩廡前,即大成門,左建名宦祠,右建鄉賢祠。

  在封建王朝科舉時代,孔廟歷爲縣級生員的考場。每逢開科之時,四鄉學子即赴考應試,縣試及第即爲庠生,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及第即爲“郡庠生”,也就是秀才。再經省試及第稱舉人,憑朝延會試及第爲進士。科第蟬聯,成爲歷代莘莘學子步入仕途的必經之路。在應城,明清兩朝中進士者達40人之多。孔廟外的北邊,還置有射圃,是監考武生的考場。每逢孔子的忌日,全縣生員則相聚於孔廟,舉行“祭禮”。而在送學之日,則集新進生員於大堂,簪掛花紅,新進生員行庭參禮,知縣拱立搭揖,鼓樂吹導,率領謁文廟,詣大成殿,階下行三拜九叩首禮。

  孔廟雖歷代有所毀,而各朝又都有所興建,且漸臻完善。諸如“崇聖”、“忠義”、“孝悌”、“賀文忠公”諸祠以及“名宦祠”、“鄉賢祠”等也相繼修建。千百年來,孔廟一直成爲應城尊儒興學的聖地傳承於世。至今古蹟猶存,形貌仍在。

   燒香臺壽寧禪寺

  距應城城東五里處,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們命名爲燒香臺。

  傳說很早以前,祖神爺看中了這裏是塊風水寶地,準備在此顯靈。但這裏地處古云夢澤岸,時有魚腥氣隨風吹來,祖神爺聞不得腥味,就放棄了這裏而選中了木蘭山。應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蘭山就在此歇腳。後來形成一種習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後,主人不進家門,徑直上路,行至這裏,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願,以示其誠。於是燒香臺就此得名。

  時至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嘉太的和尚雲遊到此,便搭建了一個三角草棚,設一神龕供人們燒香朝拜,周圍百姓始稱草廟。不久,嘉太和尚四處化緣,在鄉民紳士的資助下修建了一座明三暗五的祖神殿,並帶有月光、月亮兩位徒弟。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三,每年的正月初一、二月十九、三月三、四月初八、臘月初八等佛教節日,香菸繚繞,鞭聲不絕。這裏即以燒香臺傳名於世。

  燒香臺是距應城城關最近的山崗,爲應城城東的制高點,且地處要衝,所以兵家常在此扎駐,爲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在黃州擊潰官軍後,乘勝攻陷漢陽。正月十九,佔領應城長江埠,俘殺巡檢凌金榜。三月十三駐軍燒香臺,與應城知縣翁吉士派遣的白楚傑部交鋒,大勝白楚傑,攻克應城。

  燒香臺因其勢突兀而起,巍然而立,既像一條巨龍雄踞於城關的東方,凝聚着應城的山水靈氣;又像一座偉岸的豐碑,鐫刻着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陳門王氏貞節牌坊,就是封建文化在此留下的一個印記。牌坊與祖神殿平行,相距約80米,修建於十四年(1925年)冬月。牌坊高6米,四石柱前四隻石獅栩栩如生。坊後立有國民陸軍部次長蔣作賓作序的石牌。序文楷書蒼勁有力,實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

  燒香臺,冬去春來,春意盎然:綠草如茵的地面,青翠欲滴的松枝,春風徐徐送來陣陣鳥語縷縷花香,常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因此,這裏成爲人們“三月三”踏青節的春遊勝地。近百年來,每年的“三月三”,特別是居於城關的青年男女,三五爲伴,相邀至此踏青春遊,歡聲笑語,嬉戲追逐,作詩吟詠,引吭高歌,極盡其樂。

  “壽寧禪寺”始建於宋朝,原名通濟庵,爲宋時道遠禪師的道場。原址在湖北省應城市城北七星橋附近,屢遭洪水氾濫,沖毀於明朝萬曆年間,遷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壽寧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移建於城東門外,寺廟自宋到清十分興旺,寺內僅花園佔地數千平方丈,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千人。每年香客數以萬計。

   應城湯池溫泉

  湯池溫泉位於應城市22公里的湯池鎮,由湖北湯池溫泉旅遊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的,整體佔地560畝,按國家AAAA景區標準建造,集溫泉沐浴、休閒保健、生態、紅色旅遊以及完善的住、餐、娛、購配套於一體的旅遊度假休閒景區。湯池溫泉儲量豐富,水溫高達72℃—79℃,日產量10400噸,屬國內已發現的產量最大的溫泉資源(目前國內經營的溫泉項目中,產量最大的爲4000噸)。其水中含有益人體礦物質48種,平均每噸水礦物質含量35千克之多,尤以對人體最有益的氡和氫含量之多而受青睞。不僅對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而且對鎮驚安神、清熱怯痰、祛翳明目、解毒生肌、通脈活血等也具有一定醫療保健作用。豐富的礦物質含量,溫和的水質和充沛的儲量,是國內罕見的保健型溫泉。

  湯池溫泉融合溫泉自然、閒適、動感、健康等特質的同時,着意突出溫泉產品的文化性和差異化,星羅棋佈於景區中的溫泉池有動感池區、兒童池區、養生池區、異國風情池區、生態池區及情侶池區等88種風格各異、大小不一的功能溫泉池。溫泉池區內設有大型泊浪池、溫泉滑道、環狀漂流河、八色湯、玉女湯、沐芳園、日式溫泉湯屋、溫泉食坊、休息平臺等。在泡浴的同時遊客還可在休息廳、按摩中心接受專業的擦修按摩、中醫理療及純正的南洋SPA。

  景區環境優美寧靜、空氣清新,27000多棵名貴樹木鬱鬱蔥蔥,1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樹蒼翠挺拔。

  景區內建有500多間各類客房,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住宿,其中由名師設計、洋溢歐陸風情的26幢別墅,共有200多個房間,可同時容納400多人,既可成幢包宿,又可單間分租,設施完善,加上溫情式服務,一定會圓您一個美妙的溫泉之夢!景區設有7間大小會議廳組成的國際會議中心,不同規模會議室可容納20—450人的各種會議接待,內置高品質投影、進口音響及上網終端設備等,可爲各類會議團體開會、商務展示等活動提供一流高效的服務。

  格調雅靜的“溫泉中餐廳”,可供您品嚐各系菜餚及別具特色的山間田園風味小吃、時令鮮蔬,給您平添許多旅遊樂趣。餐廳設有10 多間豪華的包房,加上大廳餐位,共可容納約500人同時用餐。美食醉遊人,100多種正宗特色傳統名菜小吃,令您回味無窮!爲了讓您真正體驗休閒和放鬆的樂趣,景區還設有夜總會、健康中心等多種休閒娛樂項目。

  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湯池”之名即來源於此;前領導人陶鑄於 1937年在此舉辦農村合作事業訓練班(簡稱湯池訓練班);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也曾在湯池休養度假,並與湯池女由昆相戀、結合,又爲遊客提供了文化靚點等。爲響應國家旅遊局提倡紅色旅遊的號召,景區在前領導人陶鑄紀念館(建築羣20000多平方米)、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紀念館等基礎上建立了紅色教育基地,是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校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理想場所。素質訓練基地設有攀巖、跳級、繩索天梯等項目,並聘請專業教練給學員進行專業技術指導,非常適合各類團體進行現代人才素質教育和專業培訓。

  泡溫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溫泉的種類,並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預期目的。湯池溫泉設有108個風格各異、大小功能不一的溫泉池,包括動感、養生、異國風情等風格的池區,如求寧靜禪味的日式溫泉;突現地方特色的礦鹽浮浴池,先進的氣泡衝擊,噴灑出強有力氣泡,進行人體周身穴位按摩;石膏保健池採用天然的`應城石膏精製而成,可躺、可臥,石膏中所含的礦物質在泉水的作用下滲出,對治療胃疼、腰痠、關節疼痛等有顯著的作用;具有民俗沐浴特色的桃花池,形似桃花,池中放入桃花粉,在溫泉水的作用下慢慢滲出三奈粉、三葉豆威等有機化合物,能疏通經絡,擴張血管,滋潤面板,去斑等功效。

   應城公園

  應城公園,亦稱人民公園,蒲陽勝地。現有園地面積雖只有140畝,(其中水面40畝),卻也小巧玲瓏,格調高雅,佈局合理,韻味無窮,建築錯落有致,景色流光溢彩,是人們陶情冶性、晨晚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應城公園建成於1931年,在當時是鄂中地區唯一的一座縣級公園。座落在應城縣城的城區中心,曾招徠孝感、雲夢、安陸、漢川、京山、天門諸多縣市的人民羣衆慕名遊覽。如今,當你置身應城賓館客房樓上,倚窗遠眺,公園景色盡收眼底。

  九年(1920年),邑中名士李基鴻、王育之、趙保民等倡議在城中修建公園,供百姓娛樂,揚蒲城文明。後由於資金聚集困難,加之園址不好定奪,以致議而未決。十四年(1925年),陳蔭三從法國留學歸來,獲悉興建公園之事,認爲是造福桑梓的好事,於是他積極奔走籌劃,主動察勘園址,自薦建園方略,最後選中東門內,毗連孔廟的一塊山水相連的地方爲園址,並認爲這樣的園址不僅有自然風光,還有人文特色。經多方協商,建園工作由陳蔭三負責總體規劃,在徵求漢口中山公園總設計師吳國炳的意見後,繪成了建園藍圖。但因資金欠缺,難於及時動工。十八年(1929年),籌建會在以往倡捐的基礎上,又向彭仲民、盛蘭芳、彭幼巖、楊嘯巖、龍昌泰等洞商富戶募捐,加之膏鹽公司、錘業公會的捐助,共集資銀圓1萬元。經過承建招標,在黃陂營造商“丁天星”奪標後,於十九年(1930年)動工,歷時一年,建成了總面積約220多畝(其中水面50畝)的“應城公園”。迄今已有70多年曆史。

  應城公園根據園中地形地貌特點,低處蓄水,高處築臺,摹仿自然而優於自然,景因園異,園因景美,佈局得體,別具風格。公園勝景聞名於鄂省內外。但好景不長,建園僅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就踐踏了這座公園。駐應日軍將公園闢爲練兵場,樹木被砍,房屋被毀,除水閣涼亭倖存外,其餘景點設施均被破壞殆盡,園內一片廢墟,“白楊早落,塞草前衰。”“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凝足寂聽,心傷已摧”(鮑照《蕪城賦》)。

  新中國建立後,應城公園回到了勞動人民手中,遂改名爲“人民公園”。0歷屆縣、對公園重建傾注了滿腔熱情,投入了數百萬元資金,進行了近十次大大小小的維修、擴建,把公園逐步建設成現今的規模。

  公園的正門面對寬闊的古城大道,大門是我國古典風格的牌樓建築,飛檐拱鬥,畫圖描彩,金碧輝煌,一塊“蒲陽勝地”的金匾嵌入牌,更顯得典雅、氣派。還有兩條木雕楹聯,一下就把人引入了勝景。果然是“春意鬧,燕舞鶯歌,秋聲鳴,鼓蛙鳴蟬,朗朗乾坤,春去秋來幾度賦。大成殿,古檜勁竹;小瀛洲,飛瀑流泉,區區園林,大觀小景數重天。”

  頻臨古城牆腳下,湖水岸畔,是新修的鵝卵石道,人們走在卵石道上,可以增腿力,健身體,常有人沿道走上幾圈,第一天走了,第二天又來走,反覆循環,人們妮稱爲“健身路”。

  水閣涼亭,本名“清沁閣”,一樓底部繪有蝙蝠環繞的龍鳳呈祥圖案,地面嵌有金絲的雙鹿同看圖。站在亭上,微風輕拂,水波不興,樹映水面,景融水中,令有於置身瀛洲之感。

  被稱作“孔池”的人工湖,湖面約40畝,紅男綠女,泛舟湖上,吹拉彈唱,歡歌笑語令人蕩氣迴腸。湖東有蘑菇形小亭伸入水中,湖南港漢中,有大小13片水泥構件成的荷葉橋;湖西北是一條依湖而建的蜿蜒曲回的長廊,遊人可遊可坐,亦可憑攔遠眺。

  過石橋,有一六角涼亭,名曰:“風華亭”,遊人聚坐亭中,或閒聊,或聽戲曲票友清唱幾段京、漢、楚戲,叫好掌聲不斷。與風華亭隔路相望的是紫藤長廊,長廊上面枝葉廕庇,夾果串串,遊人小憩廊中,涼意頓生,甜味繚繚,泌人心脾。此處的東、西還有幾座綠茸茸青草覆蓋的小山丘,或有幼兒在草坪上翻滾嬉戲,或有老人躺在草叢,仰天享受和煦的陽光,暖融融舒筋展骨。

  園西“至聖門內”是尚存的千年孔廟古建築,乃儒學聖地,贊孔子的碑文猶在,古柏翠竹環繞。在“至聖門”的前側,是花卉盆景園,各類鮮花植於盆中,盡顯花姿百態。

  應城公園已成爲人們的休閒勝地、怡情佳地、健身場所。人們信步其中,可得山水之樂,可觀園林之美,可享健身之益,可發幽古之情,可激迫今之志。

請問湖北下屬哪些地方有地方特色美食?

湖北省現下轄1個副省級市、11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直管市、1個林區。

黃 石 市 : 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陽新縣、大冶市

襄 樊 市: 襄城區、樊城區、襄陽區、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老河口市、 棗陽市、宜城市

荊 州 市 :沙市區、荊州區、江陵縣、縣、監利縣、石首市、洪湖市、 鬆滋 市

宜 昌 市 :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 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峯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

十 堰 市: 茅箭區、張灣區、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

孝 感 市 :孝南區、孝昌縣、雲夢縣、漢川市、大悟縣、應城市、安陸市 

武 漢 市 :江岸區、江漢區、橋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 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 

荊 門 市 :東寶區、沙洋縣、京山縣、鍾祥市、掇刀區

鄂 州 市 :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

黃 岡 市 :黃州區、團鳳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英山縣、羅田縣、 紅安縣、麻城市、武穴市

鹹 寧 市 :咸安區、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嘉魚縣、赤壁市

隨 州 市 :曾都區、廣水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咸豐縣、巴東縣、宣恩縣、 來鳳縣、鶴峯縣

潛 江 市

仙桃市

天門市

神農架林區 

擴展資料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爲中國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時期,湖北有70萬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湖北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擁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140.18萬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5所。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曾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湖北

應城的經濟

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初步覈算,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52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0.8%(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89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3.98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8.65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比重爲19.3:56.6:24.1,與上年相比,一產業下降1.3個百分點,二產業上升1.2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0.1個百分點。

實現內聯引資88.25億元,增長19.1%;引進外資3720萬美元,增長15.5%。實施建設項目49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5個,新開工項目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154個,增長123.2%。在建項目中,過億元建設項目42個,比上年增長40%。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0%(下同),其中農業產值29.50億元,增長1.6%;林業產值0.62億元,下降10.1%;牧業產值27.29億元,增長2.9%;漁業產值15.03億元,增長12.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74萬元,增長1.4%。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7.31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45.2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6.2萬噸,增長2.5%;棉花產量0.43萬噸,下降18.9%;油料產量3.37萬噸,增長13.1%;蔬菜產量54.86萬噸,水果產量1.82萬噸,分別下降0.9%和增長15.2%。

人工造林面積4.08萬畝,育苗面積0.34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07萬畝。茶葉產量486噸,增長11.5%。

牲豬存欄47.86萬頭,出欄48.13萬頭,分別增長5.4%和2.4%;大牲畜存欄3.53萬頭,減少9.9%;家禽出籠1976.4萬隻,增長3.3%;畜禽肉產量7.61萬噸,禽蛋產量11.35萬噸,分別增長8.1%和9.0%。

淡水養殖面積19.36萬畝,增長4.1%。水產品產量6.68萬噸,增長3.7%,其中淡水養殖產量6.12萬噸,增長4.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噸,與上年持平;農用化肥施用量12.38萬噸,下降2.8%;農藥使用量529噸,下降0.2%;農用柴油使用量10001噸,增長12.5%。 工業經濟持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3家,比上年新增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7%;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79.5億元,增長19.7%,其中駐應中省屬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3.8億元,下降18.4%;市直工業實現總產值46.5億元,增長16.3%;辦事處和鎮辦工業實現總產值386.31億元,增長25.4%;開發區工業實現總產值22.8億元,下降5.1%,辦事處工業、鎮辦工業和開發區工業依然是支撐和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力消耗22.45億千瓦時,下降6.7%,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超過5%。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2013年 2012年 纖維石膏 萬噸 63.2 65.1 純鹼 萬噸 132.2 137.6 燒鹼 萬噸 2.9 2.86 氯化銨 萬噸 133.3 75.9 原鹽 萬噸 333.9 304.17 藥用瓶塞 億隻 30 36 膏粉 萬噸 88.23 87.36 飲料酒 千升 24560 33016 水泥 萬噸 105 133.81 復混肥 萬噸 70.09 51.6 製衣 萬件 896.75 638.38 棉紗 噸 7497 9820 麪條 噸 6679 6613 包裝袋 萬噸 7.87 7.65 大米 萬噸 56.3 36.57 服裝 萬件 896.75 638.38 食物油 噸 10063 11386.5 飼料 噸 37223.3 22618 機牀 臺 103 69 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額過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53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3.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50.4%。 指標名稱 單位 實績 比上年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 % 350.41 22.14 總資產貢獻率 % 19.11 1.85 成本費用利潤率 % 4.11 -0.25 資本保值增值率 % 105.61 2.84 全員勞動生產率 元/人 364534 23259.02 流動資產週轉率 次 3.93 0.54 資產負債率 % 59.52 0.61 產品銷售率 % 98.92 -1.41 工礦企業安全事故死亡0人,財產損失額0元。

質量興市,成果突出。2013年全市“湖北名牌產品”新增4個,複評1個;制定了《2013年質量振興工作計劃》,發放質量興企績效評價指南110份;全面履職、惠企惠民,免費爲市民檢修家用血壓計62臺,免費檢定市場公平秤196臺,全年共完成檢定業務3490臺(件),檢定合格率達98%,強檢覆蓋率100%;推廣服務標準化和農業標準化,4家被納入湖北省首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應城糯米”成爲應城市第一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完成企業標準制訂、修訂21個,標準備案58個,標準註冊登記、年審82家,採用國家標準2家;計量合格確認1家;新辦理、換證、年檢、變更組織機構代碼1659家;新增商品條碼系統成員6家,辦理商品條碼續展註冊13家。狠抓重點產品執法打假和區域整治,共辦理各類行政執法案件26起,爲企業(用戶、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2萬元,立案查處近百萬元的假冒僞劣產品,搗毀製假窩點1個;強化特種設備、食品質量和產品質量監管,對111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231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用特種設備3389臺(套)進行重點巡查監管;督促企業自查備案196家,企業自查備案率100%;發現一般安全隱患28起,整改28起,整改率100%。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3.25億元,增長32%。50個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40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7%。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43.35億元,增長35.7%。農村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6.49億元,農村私人完成投資6.9億元,分別增長14.2%和6.2%,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6.5億元,下降85.7%。

建築市場秩序好轉。嚴格市場準入,企業登記備案率100%,工程施工合同備案率100%,新建工程報建率100%,施工圖審查合格率100%,新建項目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節能達標率100%,推廣應用綠色建築項目1個(礦山公園博物館)。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工程監管率100%,查處整改率100%,驗收竣工項目合格率100%,竣工備案率90%,質量水平整體提升,創省“楚天杯”優質工程1項、孝感市優質工程2項。 交通建設投資快速增長,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交通投資1.65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實施了八湯線西十村至聯豐村段改造工程、雷(灣)潘(集)線改造工程,危橋改造6座,包括雷新線三臺湖二橋、應雲線新顏橋、楊田線崗上橋、短港橋、雷潘線吳河橋、長江埠花子橋;完成八湯線路“刷黑”工程19公里、雲長線漢宜線路肩硬化工程全長12公里、大西線王井至鹽礦立交橋段改造、長江賽孚工業園兩條連接線道路及橋樑建設工程、中節能應城光伏太陽能項目道路工程、同村公路建設計劃60公里、漢宜線14.3公里大修工程。進一步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新開通7路公交併投入10臺運營,延伸3路公交;更新客車6臺,新增貨車184臺,營運客車、危險品貨車的車輛等級評定率達到100%。完成客運量1435萬人次,客運週轉量66913萬人公里;貨運量695萬噸,貨運週轉量58830.14萬噸公里;完成裝卸量876萬噸。

郵政服務業快速發展。完成業務總收入4400萬元,郵政儲蓄餘額突破24億元;代理儲蓄業務收入3000萬元,增長18.7%;代理保險業務保費188萬元,實現函件收入220萬元。分銷業務收入110萬元,增長10%,郵政代辦點覆蓋率達90%以上。 通信行業實現穩步升級。完成經營收入5131萬元,累計新增移動用戶26656戶,網上用戶達到48412戶,新增寬帶用戶7663戶,網上用戶達到40370戶,新增固話321戶,網上用戶達到64634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64萬,新增寬帶端口8364線,部分新建小區實現光纖到戶全覆蓋,成功改造老城區寬帶網絡,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寬帶目標;新建2處3G基站,實現3G網絡覆蓋全市各鄉鎮、行政村。

電網基礎建設全面推進。加快推進35千伏田店、湯池輸變電工程建設;做好220千伏長江、35千伏義和輸變電工程各項前期工作。累計完成售電量9.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3%;累計實現售電均價585.55元/千千瓦時,同比下降4.69元/千千瓦時;累計完成線損率3.9%,同比下降1.74個百分點;實現內部概念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39.78%;電費回收率100%。 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9億元,增長13.4%,其中批發業完成17.96億元,零售業完成67.79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完成10.75億元,分別增長7.4%、15.6%和10.5%,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旅遊業蓬勃發展。新增旅遊接待飯店5家、星級農家樂13家。累計接待遊客183.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2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2.2%和20.7%。旅遊宣傳形式多樣,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應城國家礦山公園項目完成主體工程,進入裝修招標階段;八湯線旅遊公路改造,形成一線串珠的旅遊格局;湯池溫泉運動拓展中心順利建成,規模賓館相繼開業,農家樂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白楊美食一條街完成美化工作。

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完成各類產(商)品出口創匯7706.3萬美元,增長25.2%。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完成財政總收入17.29億元,增長26.9%;完成稅收收入12.82億元,增長27.9%;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00億元,增長26.2%,各項稅收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62.7%。

信貸總量保持合理適度增長。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6.07億元,增長18.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8.73億元,增長18.4%;發放各項貸款77.97億元,增長14.6%。

保險機構完成各類保費收入8419.9萬元,降低15.8%;其中財產險完成4239萬元,增長20.6%;人壽險完成4180.9萬元,降低61.9%。支付各類賠款3933.5萬元,賠付率46.7%。

孝感什麼好吃

孝感這四種特產美食,本地人和遊客都愛吃,你吃過哪幾種?

孝感,是湖北省地級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孝感是湖北省區域性中心城市,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羣重要成員。孝感市森林植物資源共有103科、288屬、772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樹種6種,省級珍貴瀕危樹種31種。野生動物共有40餘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種。這裏特產種類繁多,今天給大家隨便介紹幾種這裏的特產。

安陸翰林雞

安陸翰林雞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的特產。安陸翰林雞制工精細,造形生動,形神兼備,質佳味美,造形美觀,配以喜慶蛋糕,增加了宴會的歡樂氣氛。“翰林雞”,是楚北安陸市太白酒樓烹製的系列太白菜餚之一,此餚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職之意。其製作系用整雞首先醃漬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後去骨切塊,上盤整理成原雞形。

白湖蓮藕

白湖蓮藕是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的特產。應城白湖蓮藕表皮光潔、節粗身長、皮薄鮮嫩、白裏透黃、生吃甜脆、熟食粉香,深受人民羣衆的喜愛。白湖蓮藕主產於應城市郎君、長江埠地區,又名雙脊白蓮,簡稱白湖藕,是白湖地區清澈的湖水、優良的水質、疏軟深厚的底泥經千百年孕育出來的特有品種,具有生長期短,成藕時間早,產量高,味道鮮的特點。

應城松花皮蛋

應城松花皮蛋是湖北省孝感市應城市的特產。應城無鉛松花皮蛋個大質優,蛋白部分爲半透明體,呈現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顯的松花紋理,蛋黃部分稀酥軟嫩,凝而不固。早在公元1660年,應城就開始生產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清代,應城松花皮蛋被列爲朝廷貢品,民間譽其爲“蒲陽佳品”。

江漢雞

江漢雞是湖北省孝感市漢川市的特產。江漢雞採食少,生長速度慢,多爲平地散養。其羽毛緊湊,外貌清秀,性情活潑,善於覓食,冠、肉髯、耳葉呈鮮紅色。適應能力強,耐粗飼,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應城特色

應城市是湖北省的一個縣級市,由地級孝感市代管。位於武漢、襄樊、荊沙大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點,市境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45公里,國土總面積1103.38平方公里,人口64萬,其中城區面積14平方公里,人口13萬。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置縣。1986年6月撤縣建市。應城土壤肥沃,川原秀麗,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今有“膏都鹽海”的盛譽。

城市地區

中文名稱

應城

面積

1168.3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

Yingcheng

人口

71萬

別名

蒲城

方言

北方方言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氣候條件

帶季風氣候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

著名景點

文峯塔、門板灣遺址、湯池溫泉等

下轄地區

5個街道10個鎮1個良種場

駐地

廣場大道

火車站

應城火車站

電話區號

0712

車牌代碼

鄂K

郵政區碼

432400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部偏東

地區名人

楊業功楊德清喻林祥等

地方美食

松花皮蛋沙子饃豬油餅子等

地區GDP

116.38億元

應城勸業有龍蝦賣嗎

有。截止2023年5月11日,應城勸業是應城市最有名的宵夜姐,是一條營業數十年的街,這條街的經營業務很多,包括19年的韓記餃子館、龍蝦、花甲、燒烤等,都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特色宵夜美食。

孝感市應城有哪些地方

探索孝感市應城,發現它的美妙之處

孝感市應城位於湖北省中部,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作爲孝感市的一個縣級市,應城有着自己的魅力和特色。以下是本文爲您精心準備的應城之旅,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它的美妙之處。

應城古城牆,蒼勁有力,彰顯歷史厚重感

應城古城牆是應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牆高14米,厚6米,全長3.5公里,是湖北省內儲存較爲完整的古城牆之一。古城牆黃灰相間,蒼勁有力,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站在城牆上向外眺望,可以看到遠處的岳陽樓、信陽鐵塔等山河名勝,心曠神怡。古城牆修葺一新,設定了文化展示館,讓遊客們更好地感受應城的歷史文化底蘊。

應城喬家大院,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

位於應城市東門外的喬家大院是明清時期的私家園林建築,也是湖北唯一儲存完整的大型江南園林建築。大院佔地面積廣闊,花木扶疏,水池曲徑,古樸典雅。大院內有一些明清建築和長廊、亭臺、假山等景點,形成了一個充滿藝術和文化氣息的庭院。喬家大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瑰寶。

應城夠吃喜鵲店,美食之旅不可錯過的一站

作爲應城最有名的餐廳之一,夠吃喜鵲店以地道的湖北美食和獨特的餐飲環境吸引了無數食客前來品嚐。店內裝修典雅別緻,環境舒適,菜品種類繁多,以鴨肉、魚肉、蜜汁至尊豆腐等應城地方特色菜爲主,口味鮮美,讓人回味無窮。其中,牛肉麪、烤魚、燒鵝、蔥油餅等都是顧客讚不絕口的招牌菜。旁邊還有一個廣場,晚上可以和親朋好友一同漫步,感受湖北省城市的氛圍。

結語

應城擁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座兼具傳統文化和現代氣息的城市。本文介紹了應城古城牆、喬家大院和夠吃喜鵲店等應城具有特色的地方,歡迎大家來體驗應城的風情和魅力。

湯池溫泉度假村門口有什麼好吃的

順湯土菜館

應城市 湯池溫泉對面 - 距離47.2米

口口香土菜館

應城市湯池溫泉西路95號(近湯池溫泉正對門) - 距離111.9米

鄉里人家野味土菜館

應城市湯池溫泉西路(湯池電力培訓中心對面) - 距離117.8米

古鎮味道

應城市湯池鎮 - 距離122.2米

生態酒店

應城市溫泉西路32湯池溫泉 - 距離185.8米

生態餐廳

應城市溫泉西路32湯池溫泉 - 距離198.7米

醉農莊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07米

金太子美食軒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27.2米

名泉土菜館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42.5米

賈記家常菜館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263米

桃花源酒家

應城市 湯池鎮(近湯池溫泉) - 距離396.8米

溫泉酒家

應城市皁曹線 - 距離424.7米

醉味燒烤

應城市 溫泉路 - 距離664.9米

會賓鄉味館

應城市八湯線 - 距離674米

應城市哪裏有夾心大面包批發的

應城市光明大市場紫荊一路。應城市光明大市場紫荊一路有一家應城市艾文軍麪包店有夾心大面包批發的,經營範圍包括糕點加工、銷售。夾心麪包(Sandwich bread),是一道由高筋麪粉、白糖、雞蛋等食材製作而成的美食。

應城過年有哪些習俗啊??急急急,寫作文啊

應城和全國一樣,過年充滿着喜慶的氣氛,並有着自己的習俗。這可以從應城關於過年的幾首民謠中體會到。

臘月的民謠雲:

二十一,打揚塵;二十二,炒炒米;

二十三,做水酒(米酒);二十四,過小年;

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辦酒肉;

二十七,年飯畢;二十八,插紅蠟;

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桃花謝;

初一早,年拜了,腰一躬,手一妥,

麻糕炒米都歸我!

正月的民謠有:

正月正,麥草青,請七姐,問年成;

去也棱,來也棱,棱得七姐笑呵呵!

來也耍,去也耍,耍得七姐騎白馬;

烏龍馬,上天井,掃帚馬,下地跨;

有年有月多和諧,正月十五鬧燈臺!

元宵夜,放花燈,門前花燈通夜明!

過小年,過大年,開啟後門耕阪田;

父子兄弟莫偷閒,人人攢勁奔前程,

再爭一個好年成!

人們一年辛苦勞作,平時難得相聚一敘,正月便成了親朋溝通感情的最好時機,免不了爲熟人、後輩說親做媒,於是又有了民謠:

裏頭鍋裏炒炒米,外頭鍋裏炒芝麻;

芝麻芝麻你莫炸,給你找個好人家;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

只要你的花轎擡上門!

這些民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應城人過年的習俗。我不揣淺陋,試圖借幾件事說說應城人過年,不對和疏漏之處,請知情者不吝指正。

開年豬

冬至過後臘月二十三以前,是開(爲求吉利,不叫殺叫開)年豬的時節。年豬一般是自家餵養的,大戶人家可以很早買回家寄養。舊時的應城,開年豬是件馬虎不得的大事,往往要認真斟酌一番,挑個良辰吉日。這一天,主人要邀來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當地的頭面人物,名曰幫忙,實則共同慶賀豐收,分享果實,因此場面很熱鬧。

開年豬一般安排在下午。主人相中的屠戶,多是本地壯漢或小夥,人緣好,會說話,最重要的是手藝精。屠戶這一天在活路完成前,不會喝酒,怕誤事,犯忌諱。豬在被開以前往往要餓一餐。豬從圈裏出來,一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迅速抓住豬尾巴用力往上一提,使豬的兩隻後腿懸空,另外幾個小夥上前揪耳捉腳,將豬腿上下交錯地把豬牢牢按倒在寬大的凳子上,屠夫左手用力扳住豬的下巴,胳膊肘狠勁壓住豬頭,朝右手心吐一口唾沫,然後來回在褲腿上搓一搓,順手拿起一把尺多長、磨得鋥亮的刀。待豬一聲叫完,正換氣的一剎那,一刀直插豬的心臟,豬嗚咽一聲,血如泉水般地順着刀鋒飛噴出來,豬掙扎得更厲害了,叫喊聲從鼻孔裏直冒出來,帶些沉悶。隨着血有節奏地流出,豬肚子的起伏漸漸變小,聲音也逐漸變輕,直至只有從鼻孔與嘴巴里冒出的熱氣,屠戶與小夥子們的手才放心地慢慢鬆開。開年豬時,只有一刀見紅,血流如注,纔算吉利。緊接着,屠戶將豬後腿根部割開一道口子,再用一根細長的鋼條從切口處順着豬皮在豬體內捅動,抽出鋼條,將嘴對準切口,猛勁往裏吹氣,邊吹邊用條子在豬身上抽,不一會兒,豬渾身便鼓漲得像個大氣包。等氣散勻了,趕緊把豬放入裝有開水的腰盆裏滾一下,屠戶開始撏毛,要刀刀見白,把肉刮紅了或刮破了都被認爲不吉利。不多久,一頭“白胖胖”的肥豬就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豬頭和豬尾巴要完整地下下來,在豬頭皮上穿一小孔,把豬尾巴插在豬頭上,做成“神府”。“神府”用來敬神祭祖,也可送到廟裏求子、祀福,“神府”可醃製,可曬,但不能破壞,一直要供奉結束後才能吃。

開完年豬,主人會把鮮嫩可口的豬肝、腰花、以及剜下來的大塊大塊的座蔸送到廚房,做出豐盛的酒席,請大家盡情的享用,屠戶這時就可放開量來喝酒了。豬下水、雜骨要熬好,先送父母、長輩,然後是侄兒侄女,再送鄉鄰、親戚和朋友,也可直接送生的。要是那家不收,主人就一臉的“怨”氣,硬要經過一番推來推去的謙讓,直到收下才會樂呵呵地離開。最後主人得到淨肉和神府。

開年豬是家境殷實的表現,但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自開自吃,手頭鬆的,或者離集市遠,平時趕集困難,就將整頭豬全部留下自用, 想抽錢辦年貨的可賣出一部分淨肉,也有幾戶人家合起來開一口豬的。淨肉及用淨肉灌製的香腸要醃製風乾,以備隨用隨取。

開年豬這天,從燒開水到屠戶把活做完,所有在場的人都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辦年貨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辦年貨。舊時應城辦年貨一般是自己在家裏加工或者到外面去買。

做年菜 做年菜一方面供正月自己食用,另一方面招待親朋。應城習慣在正月初五以前每日三餐都吃現成的飯,以示來年不受廚事之苦。至於年菜做什麼?做多少?那就要看家境、習慣和口味了。一般都要醃肉、醃魚、醃雞、灌香腸;打豆腐、壓乾子、千張,做圓子;臘月二十幾還要開滷:滷順風、拱嘴、腮幫、頭皮、“賺頭”、豬肚、心、肺、肝、腸、雞、藕、千張等,這些都是過年時筵席上的美食。

做茶點 家家戶戶打餈巴,做湯圓、水酒(米酒);炒炒米、瓜子、蠶豆;做炒米麻糕、麻葉、雲片糕、荷葉、酥糖、鳥花;炸翻油餃;備荸薺等地產。年糕因寓意“年年高升”, 所以是過年必備茶點。

做新衣 年貨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添新衣。只要過得去的人家,大人小孩都要做新衣服,一是享受一年來的勞動成果,二是新年有一個新氣象,爲來年帶來好兆頭。大家人口往往把裁縫請到家裏來做,人少的就把布料拿到裁縫鋪裏去做。小孩喜歡過年,一是“一年一件花襖子”,二是“天天吃肉吃糖果”,三是有煙花炮竹玩。

要在外面買的,一是敬神用的香蠟紙草、鞭炮,二是煙、酒、油鹽醬醋以及過年要用的雜七雜八的東西。

臘八

臘八,遠古稱“蠟(扎)祭”,是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典禮。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戊日爲“臘日”,到了南北朝才改十二月初八爲臘八節,古代的春節從這一天起就算開始了。

多數人家這一天要熬臘八粥。臘八粥的來歷其說不一,人們普遍接受的傳說一是紀念佛祖釋伽牟尼。傳說釋伽牟尼痛感人間生死病老之苦,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及其梵天創世學說,爲了尋求解脫之道,毅然捨棄王位,遍遊名山大川,尋訪名師。就在十二月初八這一天,他因累、餓而暈倒在比哈邦的尼連河畔,恰巧被一位美若天仙的牧羊姑娘看見了,她用僅有的一點雜糧加上一些野菜煮了一鍋粥,一口一口地喂他。多日粒米未進的釋伽牟尼獲救,在河裏沐浴之後,*****在菩提樹下誦經。突然靈竅大開,徹底覺悟,成了佛陀。所以臘月初八就成了佛的“成道節”,每逢此日寺院就用米、豆、香果煮粥供佛。篤信佛教的帝王也用臘八粥賞賜百官,慢慢地民間也以此相互饋送,形成習俗。

另一爲人們接受的傳說是一大戶人家養一好逸惡勞之子,父母死後坐吃山空,不幾年家裏就一貧如洗。這年臘月初八,飢餓難忍,從倉裏掃到一點雜糧,在院裏撿了幾顆棗熬粥充飢,端着能照見人影的稀粥,此子翻然悔悟,痛改前非,起早貪黑,辛勤勞動,日子慢慢地好了起來。爲了記住過去,教育後代,每年臘月初八熬一鍋雜糧稀粥,久而成俗。

還有一種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少時爲地主家放牧,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一年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後找東西充飢時,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地逃進一個洞裏,朱元璋走近洞口,用樹枝掏了掏,掏出了各種各樣的糧食,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淨,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欽定廚房做這種雜糧粥,並賜名“臘八粥”。御廚在粥中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傳到民間,一直相延至今。

臘八粥用豌豆、綠豆、紅豆、豇豆、大米、小米、菱角米、蓮子、栗子、紅棗等熬製而成,吃時可加些糖,送禮時表面撒些青絲、紅絲作裝飾。初七要做好洗棗、淘米、泡豆、煮慄等準備工作,後半夜開始熬,天亮前熬好,初八清晨在佛前、祖先牌位前供上,然後相互贈送。有些人家在臘八這天吃素;有些人家還泡臘八醋,把剝好的蒜瓣洗淨,放入壇中加入米醋封口,放在溫暖處。臨近除夕,蒜瓣彷彿翡翠一般,略帶酸味,米醋也變得酸中有辣,別具一番風味。

小 年

應城的小年是“官三民四亡人二十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功名的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長者過世是二十五。小年的來源有一個傳說:從前一大戶人家的千金出嫁後,於臘月滿臉憔悴憂愁地回了孃家。她與丈夫感情不合,每天得幹很重的活,還經常遭丈夫拳打腳踢,婆婆姑姑也她,待她比家裏的狗都不如。這次回孃家,女兒想在孃的身邊多呆幾天,等過了年再回去。可這在舊社會是絕不許的,過了門的女兒一定要到婆家過年。左右爲難的娘想出了一個主意:給女兒過一小年,也放鞭炮,也謝年,一切做法都與過大年一樣,就是規模小點,日子就定在廿四。讓她過了小年,再送她回婆家...... 後來這個習慣便傳開了,女兒都到孃家過罷小年再去婆家過大年。現在的小年已沒有這個意義了。

小年這天的主要活動有祭竈和打揚塵。

打揚塵 也稱“掃年”、“掃塵”,源於“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以求送窮、除病、祈吉祥,天長日久演變爲年終大掃除。這大掃除也是有故事的:傳說人身上都有三尸神,他常在玉帝面前說民間的壞話,每年還在家家戶戶的屋檐牆角用蜘蛛網做上記號,企圖讓玉帝在過年時殺了大家。竈王爺知道後很着急,就說接竈前每戶人家必須把房屋打掃得乾乾淨淨,否則就拒不進門。大家遵照囑咐,清掃塵土,撣去蜘蛛網。除夕夜,天神奉旨下界檢視,發現人間美好無比,根本不像三尸神說的那樣,人間免去了一場災難。從此就有了“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據《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這一風俗了。應城“塵”與“陳”諧音,掃塵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是辭舊迎新的意思,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揚塵,講究的人家打揚塵時把傢俱、陳設通通搬到室外,擦拭乾淨,長期沉積在屋內角落的灰塵、蜘蛛網徹底掃淨,舊年畫、門神、對聯都要撕掉。有佛堂和財神樓、祖先堂的也要打掃乾淨。

祭竈 祭竈源於“紀竈”,是紀念教人用火熟食的先竈者,在夏季舉行。據說漢代有個叫陰子方的人,在臘月某日做早飯時,忽見“竈神”現形,急忙拜禱,並殺黃羊祭祀,此後他人財兩旺,世代昌盛,人們爭相效仿,沿襲成俗。

舊時,差不多家家都設有“竈王爺”的神位。竈王爺又被稱作“司命菩薩”或“竈君司命”,被作爲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竈王的神龕大都設在竈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竈王爺的神像,也有的人家直接將神像貼在牆上。神像有單座和雙座之分,如果奉祀人無配偶,則只供單座像。神像上大都印有這一年的日曆,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橫額是“一家之主”。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裏,到了臘月二十四,要上天彙報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多在黃昏入夜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竈房,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敬香,燃蠟,供放糖果、煮熟的荸薺、毛芋,清水、料豆、秣草,後三樣是爲竈王坐騎備的。祭竈時,把糖融化,塗封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應城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由男主人主祭,按尊卑長幼依次三叩首。待香、蠟將盡時,再次叩拜,把竈王神像從神龕上請下來,和着紙錢、填好的司命照及草料一併焚燒,邊燒邊念“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再把涼水潑在地上,有的人家還放鞭炮。祭竈儀式至此結束。竈王爺除夕夜再回來。

此日忌宰殺、忌借火、忌做針線活。

除 夕

農曆臘月三十夜晚爲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古人在新年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癘之鬼”,謂之“逐除”。它還有除儺、除夜、歲除、大除、大盡等雅稱,民間俗稱大年三十、年關,是一年之中除舊佈新、祈福禳災的最後一個夜晚,這一天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年飯、敬神祭祖,貼春聯、貼門神、貼年畫,守歲。

吃年飯 也叫團圓飯。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飯,俗稱圍爐。古人席地而坐,圍着爐子吃。有桌子後,將爐子放在桌子下,在爐的四周攤鋪制錢,象徵財旺。

應城人吃年飯多選擇雙日,一般是在臘月三十。如家裏當年有人過世,就在臘月二十五吃年飯,第二年在二十六,第三年在二十七,第四年就沒有約束了。吃年飯有兩個時段,一是半夜起來吃年飯,一直吃到天亮,叫越吃越亮,多是生意人家;普通人家下午開始吃年飯,一直吃到點燈,也叫越吃越亮。

吃年飯前要敬神,把豬神府供在神龕上,擺上果品,幾碟小菜,幾杯酒,幾小碗飯,敬香,燃蠟,長者在神龕前作揖磕頭,接着全家人依次作揖磕頭,燒紙,把神龕上的酒徐徐灑在地上。一般在馬棚、豬圈、雞舍等處也要上供、燒香。敬神完畢,開始祭祖。桌上上幾個小菜,擺上碗筷,不能擺椅凳,據說祖先是不坐的,把自家大門開啟一條縫,長者站在門邊恭請祖先到家裏來過年,並做出揹人的姿勢,把祖先一一背上座位,開始斟酒,勸酒,然後依次把酒灑在地上,上飯請祖先吃。飯畢,將桌子擡起,轉一週,安排下一席,而後客氣地送祖先走,並請祖先明年再來過年。送走祖先就放鞭炮,上大菜,自己吃年飯。席間,下輩給長輩敬酒,長輩對下輩說些鼓勵的話,並要給壓歲錢,同輩相互祝賀。以前做好的雞鴨魚肉,美味佳餚,這一餐可以盡情的享用。年夜飯一般都煮得很多,因人們從初一到初五都不做飯。吃年飯的菜也多有吉祥之意,如菜頭取意好彩頭,長年菜取意長壽,圓子取意團圓,魚不吃完取意年年有餘,青菜取意清清吉吉(來年清靜平安),年飯吃得越慢越好,取意長久。年飯吃完,就可以貼對聯、關財(大)門了。

貼春聯 也叫貼對聯、貼對子,源於“桃符”。據《山海經》記載:很早以前在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桃樹的枝條彎曲成拱門,是魔鬼下山必經之路,玉帝命神荼、鬱壘二神在此把守,如有魔鬼爲害百姓,就用葦索喂虎。戰國時期,百姓爲了鎮邪,就在桃木板上繪神荼、鬱壘像,或寫 “神荼、鬱壘”四字,懸於大門兩側,名爲“桃符”,每年春節更換一次,所謂“總把新桃換舊符”。到了秦漢時期,懸掛桃符賀新年已成民間習俗。五代十國的後蜀國君孟昶在桃符上書寫聯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被稱爲“桃符對句”,這是最早的春聯。

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記》載,朱元璋除夕傳旨:“公卿士庶人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他還把寫好的春聯賞賜給大臣。由於朱元璋的偏愛與提倡,春節貼春聯風靡全國,一直流傳下來,並逐漸發展,內容極大地豐富,規格也不斷地變化。

貼門神 源於桃符。古人把大自然的許多現象都歸咎於鬼魅作祟,盼望得到“神”的保護,就在桃木上或畫或刻神荼、鬱壘之像,掛在門側。到南北朝時神荼、鬱壘演化爲威武的將軍形象,以後又出現歷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將和神話人物,如秦瓊、尉遲恭。相傳唐太宗身體不爽,昏沉沉覺得寢宮外有鬼魅呼號,雜有拋磚扔瓦之聲。次日,太宗把此事告知羣臣,秦瓊、尉遲恭自告奮勇在宮外戎裝警衛,果然一夜平安無事。太宗大喜,但又覺得二人長期守夜,過於辛苦,於是命畫工畫二人手執兵器、腰懸弓箭的圖像貼在宮門兩側,邪祟遂息,世代相傳,演爲門神。鍾馗成爲門神則是由於唐玄宗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住一小鬼,挖其雙眼而食,並自稱鍾馗,生前武舉不第,死後決心消除天下妖孽,玄宗的病因此痊癒,於是命吳道子畫鍾馗像懸於宮門,日久也就成了門神。隨着歷史的發展,門神的隊伍不斷擴大,不僅出現了“五子門神”、 “天官賜福”、“福祿壽”等驅、衛家宅、保平安、降吉祥的多功能門神,就連歷史小說中的著名將領、愛國英雄和智能人物,像關羽和關平、岳飛和岳雲、楊繼業和楊延昭等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的形象都成了門神,他們生前是保家衛國的勇將,死後成守護家園的門神。

門神長約45釐米,寬約35釐米,在每扇門偏上三分之一的部位各貼一張,如是單門,可貼文武比干、麒麟送子等門神。

貼年畫 也叫門畫,源於桃符。年畫的出現不晚於漢代,唐代有了年畫作坊,但宋以前的年畫幾乎都是手繪的,宋熙寧五年(1072年),宋神宗趙頊命把皇宮收藏吳道子手繪的鐘馗像摩拓製版印刷,賜給大臣,這是木版印刷年畫最早的記載。年畫的內容大致可分爲吉祥喜慶類,歷史故事類,戲曲類,人物類,花鳥魚蟲類等。年畫的畫幅有大有小,格式有單張、四扇屏、連環畫等。臨近春節,屋裏貼幾張年畫可以烘托節日的喜慶氣氛。

守歲 三十夜圍爐守歲,整夜不睡,“三十夜晚醒一宿,來年精神一整年”。舊時沒有收音機、電視機,吃過年飯,大人就坐在火爐邊,剝着平時難得一見的花生、瓜子,吃着糖果,打麻將、推牌九、玩紙牌、搖骰子;小孩子放鞭炮、點燈籠,盡情歡樂。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到晚上10點多鐘,一家之主手舉點燃的香,分別朝諸神的方向磕頭,表示迎請,然後來到廚房竈邊,象徵性地放一小掛鞭炮,算是接了竈神。

除夕必須把水缸內盛滿水,意爲財源橫溢。

進入臘月,人們就要忌口,只說吉利話,不說破口話,所謂“臘時臘月,不能瞎說”。小孩如說溜了嘴,旁邊的大人馬上會“呸”“呸”幾聲,並說“童言無忌”。如果摔碎了碗碟等物,大人會說“碎碎平安”(歲歲平安)、“越撻越發”。

春 節

春節源於遠古社會的“臘祭”,即神農氏時代的“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的“歲終出祭”。春節是現在的叫法,古時有元旦、元日、元辰、元朔、元正、元春、元朝、端日、朔旦、歲朝、新正和正日等諸多名稱。辛亥後改公曆1月1日爲元旦。1949年,規定夏曆正月初一爲春節。應城常把春節稱作“過年”或“年關”。

關於“年”還有一個傳說。在遙遠的古代,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性情兇殘,力大無窮。“年”每逢新春前後缺少食物時,就竄到村莊傷害人畜,所以每到這時就人心惶惶,擔憂“年”的襲擾。慢慢地人們發現它有三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火光,三怕聲響。於是在“年”將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門邊掛一塊紅色桃木板,門前燃起火堆,在村裏敲敲打打,徹夜不停,“年”終於嚇得不敢出來。人們歡欣鼓舞,準備豐盛的食物慶祝勝利。從此每到這個時節就舉行這樣一次活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歡快的節日,叫“過年”。以前的紅桃木板演變成了紅紙,並在上面寫上吉祥的話語,火堆演變成了燈籠,敲敲打打演變成了放鞭炮。

出天方 又叫“出天行”。舊時雞叫頭遍,開啟財(大)門,戶主高喊:“財門大開啟,金銀滾進來”,並帶着全家老小在門外擺上祭品,燃香、燒紙、敬酒,向着“財神”方向磕頭,鳴鞭迎神,祈求新年財源茂盛,老小平安。出天方後,全家回屋關門,用掃帚從門口向內掃三下,以把財寶掃進屋內。舊時城關一些商戶、市民在出天方後不進家門,根據各自的願望,去百子庵、廣福寺、城隍廟、財神廟、壽寧禪寺等地燒香,祈禱許願。有些老家在農村的城關居民,出天方後就回到鄉下上墳,在祖墳前祭拜,燃香、燒紙、放鞭炮。

拜年 出天方後,晚輩依次給長輩磕頭,叫“辭歲”,也叫拜年,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壓歲錢有來歷,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祟”的怪物,專在除夕深夜到各家摸睡熟孩子的頭,輕者次日發燒頭痛,重者變得呆傻,鬧得有孩子的人家每到除夕就提心吊膽。有一夫妻50多歲得一寶貝兒子,這年三十,八仙路過此地,算出這孩子將要被“祟”所害,於是變成八杖銅錢,讓老夫妻用紅紙包好,放在孩子枕邊,半夜“祟”果真來到孩子身邊,剛要伸出魔爪摸孩子的頭,枕邊就發出一道刺眼的金光,“祟”嚇得落慌而逃,孩子躲過一場災難。從此家家仿效,因“歲”與“祟”諧音,逐漸演變成“壓歲錢”。

拜年一般初一拜父母、宗族、鄰里,初二拜舅家,初三拜岳父母,隨後再拜其它親戚朋友。各家大人小孩在拜鄰里時,一般不攜帶禮品,但每家都喜歡他人到家中拜年,並以各種瓜果、點心、煙茶熱情款待。拜鄰里時在每家停留時間不長,謂之“拜跑年”。拜跑年有“寧漏一村,不漏一戶”之說。去親戚家拜年要攜帶菸酒、點心、水果之類的禮物,舊時到了親戚家先拜佛堂,再拜祖先,最高禮儀是在神龕前行三跪禮,然後按輩分拜年,道“您過年好”、“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同輩受拜要躬身作揖還禮,口稱“不敢當”,同時也接受親戚的晚輩拜年,主人要給小孩壓歲錢。拜年不超過正月十五。大年初一這一天,有些信佛人家,戒殺吃素,說是正月初一吃素,可代替全年。

新香 又稱“燒新香”或“燒新靈”。鄰里或親朋家若上一年有人去世,初一、初二鄰里或親朋好友首先要去給死者拜年(謂之“亡人爲大”),即到墓前爲死者燒紙、鳴鞭、磕頭。然後再到死者家中給其家庭拜年,主人要設宴款待。

迎送財神、挑財水 正月初二黎明前起牀,一是出門迎着財神方位磕頭,叫迎財神。也有人往各大商鋪、富戶送財神像,高喊“送財神來了!”送財神的總要說些吉利話:“金銀財寶滾進來”、“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堆滿屋”等,以此賺點小錢。二是挑“財水”,城裏的富戶人家由賣水人送“財水”以取吉利,主人要多給財水錢。晚上,人們把財神像取下燒掉,同時還燒三支香、三疊紙錢,並作三個揖,以祈求財神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幸福美滿。

舊時人們常年勞作,難得相聚,春節便成了人們相聚敘情的最好時節,慢慢地話題便扯到了兒女或親朋後代的身上,許多年輕人的姻緣就此敲定。

禁忌 春節不能說“死”、“殺”之類的不吉利的話,不能罵人;忌摔壞器具;初一至初三不能做針線活,不掃地倒垃圾,一般不把門開着;不能洗衣服;初能下米做飯,不許動刀,相傳這天是米的生日;初一至初能臥牀說話,否則一年多病。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月半、燈節。其來歷衆說紛紜,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是: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故把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人們在這個夜晚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吃元宵 元宵也稱“湯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年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漂浮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 “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楚昭王命人仿製,逐漸演變成“湯圓”。因“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全家團團圓圓。應城人還有元宵節吃春捲和月半粑的習俗,有“吃了月半粑,準備種莊稼”之說。

燃燈 源於一個神話傳說:很早以前,天上有一隻神鵝落到人間,被獵人射傷。玉帝非常生氣,下旨在正月十五派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天宮中一位善良的仙女冒險下凡,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人們。於是人們想出一個辦法,家家戶戶掛起紅燈,燃放煙火。天兵開啟天門,看到人間火光一片,以爲火已經燒起來了,就去稟告玉皇大帝,不必再下凡放火了。這樣,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都保住了。從此,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放鞭炮,一直延續到現在。

猜燈謎 又叫“打燈謎”,出現在宋朝。南宋時,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所以流傳下來。

玩龍燈 玩龍燈早在漢代就已十分流行。元宵節這天,人們把扎制的巨龍高擎手中,盡情揮舞玩耍,其中既有對龍的頂禮膜拜之敬,又有祈求神龍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意。玩龍燈有“單龍戲珠”和“雙龍戲珠”兩種,並有鞭炮、鑼鼓和嗩吶伴奏助威。

舞獅子 舞獅子也流行於漢代。舞獅子常伴隨鑼鼓聲進行,鑼鼓的節奏爲“天——下——太平”三個音節,以示人們歡慶節日、渴望天下太平、安居樂業的心願。在自家門前舞獅子時,人們要放鞭炮,驅趕。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上述各類活動,在應城也多爲開展。

應城附近的旅遊景點

  應城,湖北省直轄、孝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孝感市西南,東臨漳、溳水與雲夢縣爲界,東北與安陸市毗連,接下來是我爲您整理的應城附近的旅遊景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應城孔廟

  應城的孔廟在應城公園內,是一處具有千年歷史的建築景點和儒學聖地。

  應城孔廟作爲儒學聖地,源於黌學。唐·顯慶元年(656年),韋思謙任應城縣令,始建黌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謝良佐於縣署衙的東邊,修建了學宮(即孔廟)。南宋·紹熙年間(1194年),劉炳宰應城,興建儒學,後毀於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賈嚴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縣夏璣修殿、廡、門池;明·天順五年(1461年),知縣周鋒又增飾一新,並建明倫堂。八年(1464年),推官章禺於堂前闢兩齋:左曰“日新”,右曰“講習”,後爲講堂。不久,又毀於兵禍。

  孔廟正式建成並傳於後世,則是在明·成化七年(1471年),由知縣汪清主持,重建大成殿五楹,高三丈,並有大成門、東西廡、明倫堂以及泮池、石橋、門前三坊和石龜等,建築規模頗爲壯觀。大成殿總面積209平方米,殿高10米,歇山重檐,斗拱翹角,殿內寬敞軒昂,屋脊爲寶瓶頂與吻獸,造型壯麗,結構精巧。殿前臺基一米有餘,植有古柏兩株,蒼翠挺拔,西邊一棵曾遭雷擊,數年後重發新枝;殿後植有桂樹兩株。雙柏、雙桂相映,更增幾分古香。而孔廟大門前的泮池和建造於泮池上的石拱橋,夜晚又有“雙月映照”(在橋的兩邊泮池中,能看到一左一右的明月),使古柏、雙月映照的孔廟,更顯得莊嚴肅穆。大成殿內,供有“至聖先師孔子”塑像,並有“至聖先師孔子贊並序”的碑文,系清·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張至書奉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勒文敬書,由湖廣德安府應城知縣許霖吉立。殿中還懸列清朝歷代皇帝御賜的匾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御書“萬世師表”,雍正二年(1724年),頒額“生民未有”,乾隆元年(1875年),頒額“與天地參”,嘉慶四年(1799年),頒額“聖集大成”,道光元年(1821年)頒額:“聖協時中”;咸豐元年(1851年),頒額“德齊幬載”;順治二年(1863年),頒額“聖神天縱”;光緒元年(1875年),頒額“斯文在茲”。爲紀元盛典,殿左爲祭器庫,右爲樂器庫;東西廡之南爲所。殿後有魁星閣,閣壁彩繪魁星像。另有戟門,在兩廡前,即大成門,左建名宦祠,右建鄉賢祠。

  在封建王朝科舉時代,孔廟歷爲縣級生員的考場。每逢開科之時,四鄉學子即赴考應試,縣試及第即爲庠生,取得府試資格,府試及第即爲“郡庠生”,也就是秀才。再經省試及第稱舉人,憑朝延會試及第爲進士。科第蟬聯,成爲歷代莘莘學子步入仕途的必經之路。在應城,明清兩朝中進士者達40人之多。孔廟外的北邊,還置有射圃,是監考武生的考場。每逢孔子的忌日,全縣生員則相聚於孔廟,舉行“祭禮”。而在送學之日,則集新進生員於大堂,簪掛花紅,新進生員行庭參禮,知縣拱立搭揖,鼓樂吹導,率領謁文廟,詣大成殿,階下行三拜九叩首禮。

  孔廟雖歷代有所毀,而各朝又都有所興建,且漸臻完善。諸如“崇聖”、“忠義”、“孝悌”、“賀文忠公”諸祠以及“名宦祠”、“鄉賢祠”等也相繼修建。千百年來,孔廟一直成爲應城尊儒興學的聖地傳承於世。至今古蹟猶存,形貌仍在。

   燒香臺壽寧禪寺

  距應城城東五里處,有一座迭起的小山丘,在300年前的明末清初,就被人們命名爲燒香臺。

  傳說很早以前,祖神爺看中了這裏是塊風水寶地,準備在此顯靈。但這裏地處古云夢澤岸,時有魚腥氣隨風吹來,祖神爺聞不得腥味,就放棄了這裏而選中了木蘭山。應城的善男信女去朝木蘭山就在此歇腳。後來形成一種習俗,即大年初一出方後,主人不進家門,徑直上路,行至這裏,天已大亮,在此燃香一炷,心默大願,以示其誠。於是燒香臺就此得名。

  時至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嘉太的和尚雲遊到此,便搭建了一個三角草棚,設一神龕供人們燒香朝拜,周圍百姓始稱草廟。不久,嘉太和尚四處化緣,在鄉民紳士的資助下修建了一座明三暗五的祖神殿,並帶有月光、月亮兩位徒弟。每月的初一、十五、二十三,每年的正月初一、二月十九、三月三、四月初八、臘月初八等佛教節日,香菸繚繞,鞭聲不絕。這裏即以燒香臺傳名於世。

  燒香臺是距應城城關最近的山崗,爲應城城東的制高點,且地處要衝,所以兵家常在此扎駐,爲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在黃州擊潰官軍後,乘勝攻陷漢陽。正月十九,佔領應城長江埠,俘殺巡檢凌金榜。三月十三駐軍燒香臺,與應城知縣翁吉士派遣的白楚傑部交鋒,大勝白楚傑,攻克應城。

  燒香臺因其勢突兀而起,巍然而立,既像一條巨龍雄踞於城關的東方,凝聚着應城的山水靈氣;又像一座偉岸的豐碑,鐫刻着各個時代的歷史文化。陳門王氏貞節牌坊,就是封建文化在此留下的一個印記。牌坊與祖神殿平行,相距約80米,修建於十四年(1925年)冬月。牌坊高6米,四石柱前四隻石獅栩栩如生。坊後立有國民陸軍部次長蔣作賓作序的石牌。序文楷書蒼勁有力,實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

  燒香臺,冬去春來,春意盎然:綠草如茵的地面,青翠欲滴的松枝,春風徐徐送來陣陣鳥語縷縷花香,常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因此,這裏成爲人們“三月三”踏青節的春遊勝地。近百年來,每年的“三月三”,特別是居於城關的青年男女,三五爲伴,相邀至此踏青春遊,歡聲笑語,嬉戲追逐,作詩吟詠,引吭高歌,極盡其樂。

  “壽寧禪寺”始建於宋朝,原名通濟庵,爲宋時道遠禪師的道場。原址在湖北省應城市城北七星橋附近,屢遭洪水氾濫,沖毀於明朝萬曆年間,遷至城北倒口地改名壽寧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移建於城東門外,寺廟自宋到清十分興旺,寺內僅花園佔地數千平方丈,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千人。每年香客數以萬計。

   應城湯池溫泉

  湯池溫泉位於應城市22公里的湯池鎮,由湖北湯池溫泉旅遊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的,整體佔地560畝,按國家AAAA景區標準建造,集溫泉沐浴、休閒保健、生態、紅色旅遊以及完善的住、餐、娛、購配套於一體的旅遊度假休閒景區。湯池溫泉儲量豐富,水溫高達72℃—79℃,日產量10400噸,屬國內已發現的產量最大的溫泉資源(目前國內經營的溫泉項目中,產量最大的爲4000噸)。其水中含有益人體礦物質48種,平均每噸水礦物質含量35千克之多,尤以對人體最有益的氡和氫含量之多而受青睞。不僅對心血管和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療效,而且對鎮驚安神、清熱怯痰、祛翳明目、解毒生肌、通脈活血等也具有一定醫療保健作用。豐富的礦物質含量,溫和的水質和充沛的儲量,是國內罕見的保健型溫泉。

  湯池溫泉融合溫泉自然、閒適、動感、健康等特質的同時,着意突出溫泉產品的文化性和差異化,星羅棋佈於景區中的溫泉池有動感池區、兒童池區、養生池區、異國風情池區、生態池區及情侶池區等88種風格各異、大小不一的功能溫泉池。溫泉池區內設有大型泊浪池、溫泉滑道、環狀漂流河、八色湯、玉女湯、沐芳園、日式溫泉湯屋、溫泉食坊、休息平臺等。在泡浴的同時遊客還可在休息廳、按摩中心接受專業的擦修按摩、中醫理療及純正的南洋SPA。

  景區環境優美寧靜、空氣清新,27000多棵名貴樹木鬱鬱蔥蔥,10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樹蒼翠挺拔。

  景區內建有500多間各類客房,可同時容納1000多人住宿,其中由名師設計、洋溢歐陸風情的26幢別墅,共有200多個房間,可同時容納400多人,既可成幢包宿,又可單間分租,設施完善,加上溫情式服務,一定會圓您一個美妙的溫泉之夢!景區設有7間大小會議廳組成的國際會議中心,不同規模會議室可容納20—450人的各種會議接待,內置高品質投影、進口音響及上網終端設備等,可爲各類會議團體開會、商務展示等活動提供一流高效的服務。

  格調雅靜的“溫泉中餐廳”,可供您品嚐各系菜餚及別具特色的山間田園風味小吃、時令鮮蔬,給您平添許多旅遊樂趣。餐廳設有10 多間豪華的包房,加上大廳餐位,共可容納約500人同時用餐。美食醉遊人,100多種正宗特色傳統名菜小吃,令您回味無窮!爲了讓您真正體驗休閒和放鬆的樂趣,景區還設有夜總會、健康中心等多種休閒娛樂項目。

  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湯池”之名即來源於此;前領導人陶鑄於 1937年在此舉辦農村合作事業訓練班(簡稱湯池訓練班);著名數學家陳景潤也曾在湯池休養度假,並與湯池女由昆相戀、結合,又爲遊客提供了文化靚點等。爲響應國家旅遊局提倡紅色旅遊的號召,景區在前領導人陶鑄紀念館(建築羣20000多平方米)、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紀念館等基礎上建立了紅色教育基地,是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校學生進行紅色教育的理想場所。素質訓練基地設有攀巖、跳級、繩索天梯等項目,並聘請專業教練給學員進行專業技術指導,非常適合各類團體進行現代人才素質教育和專業培訓。

  泡溫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溫泉的種類,並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才能真正達到泡溫泉的預期目的。湯池溫泉設有108個風格各異、大小功能不一的溫泉池,包括動感、養生、異國風情等風格的池區,如求寧靜禪味的日式溫泉;突現地方特色的礦鹽浮浴池,先進的氣泡衝擊,噴灑出強有力氣泡,進行人體周身穴位按摩;石膏保健池採用天然的`應城石膏精製而成,可躺、可臥,石膏中所含的礦物質在泉水的作用下滲出,對治療胃疼、腰痠、關節疼痛等有顯著的作用;具有民俗沐浴特色的桃花池,形似桃花,池中放入桃花粉,在溫泉水的作用下慢慢滲出三奈粉、三葉豆威等有機化合物,能疏通經絡,擴張血管,滋潤面板,去斑等功效。

   應城公園

  應城公園,亦稱人民公園,蒲陽勝地。現有園地面積雖只有140畝,(其中水面40畝),卻也小巧玲瓏,格調高雅,佈局合理,韻味無窮,建築錯落有致,景色流光溢彩,是人們陶情冶性、晨晚健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應城公園建成於1931年,在當時是鄂中地區唯一的一座縣級公園。座落在應城縣城的城區中心,曾招徠孝感、雲夢、安陸、漢川、京山、天門諸多縣市的人民羣衆慕名遊覽。如今,當你置身應城賓館客房樓上,倚窗遠眺,公園景色盡收眼底。

  九年(1920年),邑中名士李基鴻、王育之、趙保民等倡議在城中修建公園,供百姓娛樂,揚蒲城文明。後由於資金聚集困難,加之園址不好定奪,以致議而未決。十四年(1925年),陳蔭三從法國留學歸來,獲悉興建公園之事,認爲是造福桑梓的好事,於是他積極奔走籌劃,主動察勘園址,自薦建園方略,最後選中東門內,毗連孔廟的一塊山水相連的地方爲園址,並認爲這樣的園址不僅有自然風光,還有人文特色。經多方協商,建園工作由陳蔭三負責總體規劃,在徵求漢口中山公園總設計師吳國炳的意見後,繪成了建園藍圖。但因資金欠缺,難於及時動工。十八年(1929年),籌建會在以往倡捐的基礎上,又向彭仲民、盛蘭芳、彭幼巖、楊嘯巖、龍昌泰等洞商富戶募捐,加之膏鹽公司、錘業公會的捐助,共集資銀圓1萬元。經過承建招標,在黃陂營造商“丁天星”奪標後,於十九年(1930年)動工,歷時一年,建成了總面積約220多畝(其中水面50畝)的“應城公園”。迄今已有70多年曆史。

  應城公園根據園中地形地貌特點,低處蓄水,高處築臺,摹仿自然而優於自然,景因園異,園因景美,佈局得體,別具風格。公園勝景聞名於鄂省內外。但好景不長,建園僅7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就踐踏了這座公園。駐應日軍將公園闢爲練兵場,樹木被砍,房屋被毀,除水閣涼亭倖存外,其餘景點設施均被破壞殆盡,園內一片廢墟,“白楊早落,塞草前衰。”“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凝足寂聽,心傷已摧”(鮑照《蕪城賦》)。

  新中國建立後,應城公園回到了勞動人民手中,遂改名爲“人民公園”。0歷屆縣、對公園重建傾注了滿腔熱情,投入了數百萬元資金,進行了近十次大大小小的維修、擴建,把公園逐步建設成現今的規模。

  公園的正門面對寬闊的古城大道,大門是我國古典風格的牌樓建築,飛檐拱鬥,畫圖描彩,金碧輝煌,一塊“蒲陽勝地”的金匾嵌入牌,更顯得典雅、氣派。還有兩條木雕楹聯,一下就把人引入了勝景。果然是“春意鬧,燕舞鶯歌,秋聲鳴,鼓蛙鳴蟬,朗朗乾坤,春去秋來幾度賦。大成殿,古檜勁竹;小瀛洲,飛瀑流泉,區區園林,大觀小景數重天。”

  頻臨古城牆腳下,湖水岸畔,是新修的鵝卵石道,人們走在卵石道上,可以增腿力,健身體,常有人沿道走上幾圈,第一天走了,第二天又來走,反覆循環,人們妮稱爲“健身路”。

  水閣涼亭,本名“清沁閣”,一樓底部繪有蝙蝠環繞的龍鳳呈祥圖案,地面嵌有金絲的雙鹿同看圖。站在亭上,微風輕拂,水波不興,樹映水面,景融水中,令有於置身瀛洲之感。

  被稱作“孔池”的人工湖,湖面約40畝,紅男綠女,泛舟湖上,吹拉彈唱,歡歌笑語令人蕩氣迴腸。湖東有蘑菇形小亭伸入水中,湖南港漢中,有大小13片水泥構件成的荷葉橋;湖西北是一條依湖而建的蜿蜒曲回的長廊,遊人可遊可坐,亦可憑攔遠眺。

  過石橋,有一六角涼亭,名曰:“風華亭”,遊人聚坐亭中,或閒聊,或聽戲曲票友清唱幾段京、漢、楚戲,叫好掌聲不斷。與風華亭隔路相望的是紫藤長廊,長廊上面枝葉廕庇,夾果串串,遊人小憩廊中,涼意頓生,甜味繚繚,泌人心脾。此處的東、西還有幾座綠茸茸青草覆蓋的小山丘,或有幼兒在草坪上翻滾嬉戲,或有老人躺在草叢,仰天享受和煦的陽光,暖融融舒筋展骨。

  園西“至聖門內”是尚存的千年孔廟古建築,乃儒學聖地,贊孔子的碑文猶在,古柏翠竹環繞。在“至聖門”的前側,是花卉盆景園,各類鮮花植於盆中,盡顯花姿百態。

  應城公園已成爲人們的休閒勝地、怡情佳地、健身場所。人們信步其中,可得山水之樂,可觀園林之美,可享健身之益,可發幽古之情,可激迫今之志。

請問湖北下屬哪些地方有地方特色美食?

湖北省現下轄1個副省級市、11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個直管市、1個林區。

黃 石 市 : 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陽新縣、大冶市

襄 樊 市: 襄城區、樊城區、襄陽區、南漳縣、谷城縣、保康縣、老河口市、 棗陽市、宜城市

荊 州 市 :沙市區、荊州區、江陵縣、縣、監利縣、石首市、洪湖市、 鬆滋 市

宜 昌 市 :西陵區、伍家崗區、點軍區、猇亭區、夷陵區、秭歸縣、遠安縣、 興山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峯土家族自治縣、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

十 堰 市: 茅箭區、張灣區、鄖縣、鄖西縣、竹山縣、竹溪縣、房縣、丹江口市

孝 感 市 :孝南區、孝昌縣、雲夢縣、漢川市、大悟縣、應城市、安陸市 

武 漢 市 :江岸區、江漢區、橋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 東西湖區,漢南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 

荊 門 市 :東寶區、沙洋縣、京山縣、鍾祥市、掇刀區

鄂 州 市 :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

黃 岡 市 :黃州區、團鳳縣、浠水縣、蘄春縣、黃梅縣、英山縣、羅田縣、 紅安縣、麻城市、武穴市

鹹 寧 市 :咸安區、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嘉魚縣、赤壁市

隨 州 市 :曾都區、廣水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咸豐縣、巴東縣、宣恩縣、 來鳳縣、鶴峯縣

潛 江 市

仙桃市

天門市

神農架林區 

擴展資料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因位於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處中國中部,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東經108°21′42″—116°07′50″、北緯29°01′53″—33°6′47″之間。全省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

湖北省位居華中腹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從哲學到文學,產生了老子、莊子、屈原,歷經800年,楚國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湖北還具有光榮的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爲中國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時期,湖北有70萬英雄獻出了寶貴生命。

湖北水資源豐富,素有“千湖之省”之稱,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是中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有“中國立交橋”之稱,武漢新港是中部首個億噸大港。

湖北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擁有普通高校129所,在校大學生人數140.18萬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5所。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曾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湖北

應城的經濟

全市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初步覈算,2013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52億元,剔除物價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0.8%(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8.89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3.98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8.65億元,增長12.8%。三次產業比重爲19.3:56.6:24.1,與上年相比,一產業下降1.3個百分點,二產業上升1.2個百分點,三產業上升0.1個百分點。

實現內聯引資88.25億元,增長19.1%;引進外資3720萬美元,增長15.5%。實施建設項目492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5個,新開工項目中3000萬元以上項目154個,增長123.2%。在建項目中,過億元建設項目42個,比上年增長40%。 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7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0%(下同),其中農業產值29.50億元,增長1.6%;林業產值0.62億元,下降10.1%;牧業產值27.29億元,增長2.9%;漁業產值15.03億元,增長12.7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74萬元,增長1.4%。

年末常用耕地面積57.31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145.23萬畝。全年糧食產量36.2萬噸,增長2.5%;棉花產量0.43萬噸,下降18.9%;油料產量3.37萬噸,增長13.1%;蔬菜產量54.86萬噸,水果產量1.82萬噸,分別下降0.9%和增長15.2%。

人工造林面積4.08萬畝,育苗面積0.34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07萬畝。茶葉產量486噸,增長11.5%。

牲豬存欄47.86萬頭,出欄48.13萬頭,分別增長5.4%和2.4%;大牲畜存欄3.53萬頭,減少9.9%;家禽出籠1976.4萬隻,增長3.3%;畜禽肉產量7.61萬噸,禽蛋產量11.35萬噸,分別增長8.1%和9.0%。

淡水養殖面積19.36萬畝,增長4.1%。水產品產量6.68萬噸,增長3.7%,其中淡水養殖產量6.12萬噸,增長4.8%。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噸,與上年持平;農用化肥施用量12.38萬噸,下降2.8%;農藥使用量529噸,下降0.2%;農用柴油使用量10001噸,增長12.5%。 工業經濟持速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3家,比上年新增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2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7%;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79.5億元,增長19.7%,其中駐應中省屬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3.8億元,下降18.4%;市直工業實現總產值46.5億元,增長16.3%;辦事處和鎮辦工業實現總產值386.31億元,增長25.4%;開發區工業實現總產值22.8億元,下降5.1%,辦事處工業、鎮辦工業和開發區工業依然是支撐和拉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電力消耗22.45億千瓦時,下降6.7%,萬元GDP能耗降低率超過5%。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2013年 2012年 纖維石膏 萬噸 63.2 65.1 純鹼 萬噸 132.2 137.6 燒鹼 萬噸 2.9 2.86 氯化銨 萬噸 133.3 75.9 原鹽 萬噸 333.9 304.17 藥用瓶塞 億隻 30 36 膏粉 萬噸 88.23 87.36 飲料酒 千升 24560 33016 水泥 萬噸 105 133.81 復混肥 萬噸 70.09 51.6 製衣 萬件 896.75 638.38 棉紗 噸 7497 9820 麪條 噸 6679 6613 包裝袋 萬噸 7.87 7.65 大米 萬噸 56.3 36.57 服裝 萬件 896.75 638.38 食物油 噸 10063 11386.5 飼料 噸 37223.3 22618 機牀 臺 103 69 工業企業效益繼續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額過百萬元以上企業達到153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83.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350.4%。 指標名稱 單位 實績 比上年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 % 350.41 22.14 總資產貢獻率 % 19.11 1.85 成本費用利潤率 % 4.11 -0.25 資本保值增值率 % 105.61 2.84 全員勞動生產率 元/人 364534 23259.02 流動資產週轉率 次 3.93 0.54 資產負債率 % 59.52 0.61 產品銷售率 % 98.92 -1.41 工礦企業安全事故死亡0人,財產損失額0元。

質量興市,成果突出。2013年全市“湖北名牌產品”新增4個,複評1個;制定了《2013年質量振興工作計劃》,發放質量興企績效評價指南110份;全面履職、惠企惠民,免費爲市民檢修家用血壓計62臺,免費檢定市場公平秤196臺,全年共完成檢定業務3490臺(件),檢定合格率達98%,強檢覆蓋率100%;推廣服務標準化和農業標準化,4家被納入湖北省首批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應城糯米”成爲應城市第一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完成企業標準制訂、修訂21個,標準備案58個,標準註冊登記、年審82家,採用國家標準2家;計量合格確認1家;新辦理、換證、年檢、變更組織機構代碼1659家;新增商品條碼系統成員6家,辦理商品條碼續展註冊13家。狠抓重點產品執法打假和區域整治,共辦理各類行政執法案件26起,爲企業(用戶、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2萬元,立案查處近百萬元的假冒僞劣產品,搗毀製假窩點1個;強化特種設備、食品質量和產品質量監管,對111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231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在用特種設備3389臺(套)進行重點巡查監管;督促企業自查備案196家,企業自查備案率100%;發現一般安全隱患28起,整改28起,整改率100%。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3.25億元,增長32%。50個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40億元,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77%。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143.35億元,增長35.7%。農村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6.49億元,農村私人完成投資6.9億元,分別增長14.2%和6.2%,房地產開發項目完成投資6.5億元,下降85.7%。

建築市場秩序好轉。嚴格市場準入,企業登記備案率100%,工程施工合同備案率100%,新建工程報建率100%,施工圖審查合格率100%,新建項目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節能達標率100%,推廣應用綠色建築項目1個(礦山公園博物館)。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工程監管率100%,查處整改率100%,驗收竣工項目合格率100%,竣工備案率90%,質量水平整體提升,創省“楚天杯”優質工程1項、孝感市優質工程2項。 交通建設投資快速增長,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完成交通投資1.65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實施了八湯線西十村至聯豐村段改造工程、雷(灣)潘(集)線改造工程,危橋改造6座,包括雷新線三臺湖二橋、應雲線新顏橋、楊田線崗上橋、短港橋、雷潘線吳河橋、長江埠花子橋;完成八湯線路“刷黑”工程19公里、雲長線漢宜線路肩硬化工程全長12公里、大西線王井至鹽礦立交橋段改造、長江賽孚工業園兩條連接線道路及橋樑建設工程、中節能應城光伏太陽能項目道路工程、同村公路建設計劃60公里、漢宜線14.3公里大修工程。進一步提高運輸服務質量,新開通7路公交併投入10臺運營,延伸3路公交;更新客車6臺,新增貨車184臺,營運客車、危險品貨車的車輛等級評定率達到100%。完成客運量1435萬人次,客運週轉量66913萬人公里;貨運量695萬噸,貨運週轉量58830.14萬噸公里;完成裝卸量876萬噸。

郵政服務業快速發展。完成業務總收入4400萬元,郵政儲蓄餘額突破24億元;代理儲蓄業務收入3000萬元,增長18.7%;代理保險業務保費188萬元,實現函件收入220萬元。分銷業務收入110萬元,增長10%,郵政代辦點覆蓋率達90%以上。 通信行業實現穩步升級。完成經營收入5131萬元,累計新增移動用戶26656戶,網上用戶達到48412戶,新增寬帶用戶7663戶,網上用戶達到40370戶,新增固話321戶,網上用戶達到64634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0.64萬,新增寬帶端口8364線,部分新建小區實現光纖到戶全覆蓋,成功改造老城區寬帶網絡,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寬帶目標;新建2處3G基站,實現3G網絡覆蓋全市各鄉鎮、行政村。

電網基礎建設全面推進。加快推進35千伏田店、湯池輸變電工程建設;做好220千伏長江、35千伏義和輸變電工程各項前期工作。累計完成售電量9.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3%;累計實現售電均價585.55元/千千瓦時,同比下降4.69元/千千瓦時;累計完成線損率3.9%,同比下降1.74個百分點;實現內部概念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39.78%;電費回收率100%。 市場銷售平穩較快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9億元,增長13.4%,其中批發業完成17.96億元,零售業完成67.79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完成10.75億元,分別增長7.4%、15.6%和10.5%,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

旅遊業蓬勃發展。新增旅遊接待飯店5家、星級農家樂13家。累計接待遊客183.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2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2.2%和20.7%。旅遊宣傳形式多樣,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應城國家礦山公園項目完成主體工程,進入裝修招標階段;八湯線旅遊公路改造,形成一線串珠的旅遊格局;湯池溫泉運動拓展中心順利建成,規模賓館相繼開業,農家樂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白楊美食一條街完成美化工作。

外貿出口持續增長。完成各類產(商)品出口創匯7706.3萬美元,增長25.2%。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完成財政總收入17.29億元,增長26.9%;完成稅收收入12.82億元,增長27.9%;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00億元,增長26.2%,各項稅收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62.7%。

信貸總量保持合理適度增長。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76.07億元,增長18.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8.73億元,增長18.4%;發放各項貸款77.97億元,增長14.6%。

保險機構完成各類保費收入8419.9萬元,降低15.8%;其中財產險完成4239萬元,增長20.6%;人壽險完成4180.9萬元,降低61.9%。支付各類賠款3933.5萬元,賠付率46.7%。

Tags:美食 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