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2021年茶葉市場分析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92W

2021年茶葉市場分析

2021年茶葉市場分析顯示,全球茶葉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據預測,到2027年,全球茶葉市場價值將達到350億美元以上。這主要得益於茶葉消費者數量的增加以及全球茶葉生產和出口市場的穩定增長。

在中國市場中,茶葉銷售額增長較快。隨着消費者對健康飲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的傳統茶文化也越來越受到青睞。目前,中國的綠茶、紅茶和白茶類別仍然是最受歡迎的茶葉品種。另外,隨着人們的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有機茶葉市場也在逐步崛起。

在國際市場上,英國、美國和日本仍然是全球三大茶葉進口國。不過,在近年來,新興市場如印度、中國和東南亞國家正在成爲茶葉出口業的重要增長點。

總的來說,2021年的茶葉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隨着茶文化的傳播和茶葉消費者的增加,茶葉市場的規模和發展前途將繼續擴大。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葉行業現狀及前景調研

茶葉銷售總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主動融入與服務構建新經濟格局,透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在傳統產品與業態持續發力的同時,新茶飲、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風味茶等新賽道崛起,線上線下消費繁榮,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消費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爲230.19萬噸,較2014年的150.25萬噸增長近80萬噸。

銷售額持續走高

銷售額方面,隨着我國茶葉市場的持續火爆,全國茶葉銷售總額持續增長,到2021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銷售額再創新高。

茶葉銷售總額持續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茶葉價格的持續走高,2014年以來,茶葉銷售均價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發展態勢,到2021年,我國茶葉銷售均價135.5元/千克,價格僅次於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綠茶消費佔比過半

從各類茶葉消費情況來看,目前綠茶是我國茶葉市場主要消費品種。2021年,中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綠茶130.92萬噸,佔總銷量的56.87%;紅茶33.88萬噸,佔總銷量的14.72%;黑茶34.41萬噸,佔總銷量的14.95%;其他品種茶葉銷量佔比均不足10%。

具體到綠茶方面,近年來,我國綠茶消費量呈現平穩上行走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綠茶消費量爲120.59萬噸,到2021年,我國綠茶消費量提升至130.92萬噸,同比增長2.35%。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茶葉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1年普洱茶銷售排行榜(2021年普洱茶的銷量)

2021年,普洱茶的受歡迎程度上升明顯。數據顯示,各個線上品類中,普洱茶市場份額排名

第二,佔比19.73%,同比去年排名上升2位。從長期趨勢來看,普洱茶線上市場規模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普洱茶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15.80%,網絡零售量同比增長108.24%。9月普洱茶全網零售額約10.55億元,同比增長204.08%。普洱茶線上銷售狀況良好

至2021年來,中國歷史上最貴的普洱茶排名榜前十名

第一名:福元昌圓茶以1035萬人民幣/桶交易量,更新了普洱茶競拍成交價格的歷史紀錄。

第二名: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在2010年12月18日以504萬人民幣/桶價錢交易量。

第三名:同賀號龍馬商標logo圓茶,嘉德序號:LOT4307,在2010年12月18日以134.4萬人民幣/桶的拍賣價交易量。

第四名:同興號向純武內飛圓茶,此組普洱茶雖歷史悠久,竹箬包_基礎完好無損,仍由此可見當初包_加工工藝精湛。

茶筒頂部麪皮竹箬上依稀可見,磨嘰手書同興號字眼,難能可貴的是儲存十分詳細的內飛上主人家向純武公佈的筆跡清楚可見。

以134.4萬人民幣/桶的價錢競拍。

hongcha

第五名:大票敬昌號圓茶,嘉德序號:LOT5327,以109.76萬人民幣/桶競拍取得成功。

第六名:印子圓茶,印子普洱茶圓茶是勐海茶廠足以在當代普洱茶有史以來佔有一席之地的根據之一。

除開茶菁肥大,索條圓潤,色調粟紅,茶麪油亮,湯色透紅及葉底綿軟新_等品質外,在其中茶內飛徹底埋在餅茶,是老式壓膜生產製造,可以見得其歷史悠久的加工工藝,成交價是100.8萬人民幣/桶。

第七名:同昌號黃文興銅板紙內飛圓茶,餅身結實並呈深栗色,索條扁長,白毫粗碩,顯著看得出梗葉一體的茶菁,當然美觀大方。

此組普洱茶竹箬包_的茶筒,仍有油亮顏色,茶筒頂部麪皮竹箬上,有清楚的手書磨嘰同昌號。

歷史悠久,能儲存迄今實則難能可貴,成交價爲84萬人民幣/桶。

第八名:同昌黃記圓茶的成交價爲67.2萬人民幣/桶。

第九名:福元昌號藍票圓茶的成交價是64.96萬人民幣/片。

第十名:紅票宋聘圓茶的成交價是50.4萬人民幣/片。

第一名、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價格:¥103500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初,被譽爲“茶皇”。

它創造了普洱茶價格的歷史記錄。

第二名、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價格:¥50400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初,有“普洱茶王”之譽。

第三名、宋聘號;價格:¥1100000-1800000/片

宋聘陳期約爲100年,該茶於2010年拍賣,拍出的價格一度震驚了整個茶葉市場。

第四名、同慶號龍馬商標圓茶;價格:¥13440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初。

第五名、同興號向純武內飛圓茶;價格:¥13440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

第六名、大票敬昌號圓茶;價格:¥10976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5日;年份爲20世紀30年代。

第七名、紅印圓茶;價格:¥1008000/筒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50年代。

第八名、雲南同慶號圓茶;價格:¥900000/片

該茶陳放時間約85-95年,該茶品質剛柔並濟,豔壓羣芳,遂又被稱之爲“普洱茶後”。

第九名、同昌號黃文興銅版紙內飛圓茶;價格:¥840000/桶

該茶拍賣於:2010.12.18日;年份爲20世紀30年代,陳化年份約80年。

第十名、楊聘圓茶;價格:¥800000/片

現存最陳的“楊聘圓茶”約爲60年左右。

由於現存數量較少,該茶單片價格高達80萬

衆所周知,普洱極具收藏價值,近幾年,普洱價格也被越炒越高。

年份越久的普洱茶越珍貴,越稀有;加之普洱茶可以像股票一樣的運作,在一些資本的進入和催生下,一些普洱茶賣出了天價!世界上最貴的普洱茶,就是1920年的福元昌圓餅普洱茶。

在2021年5月份的拍賣會上,一筒七片裝的茶葉拍出了2632萬元港幣的天價,也就是摺合每片茶317萬元人民幣,再次重新載入普洱茶的拍賣最高價記錄,成爲了史上最貴的“普洱茶王”

普洱茶本身就是非常名貴的一種茶葉,並且它的價格就像紅酒一樣,珍藏的時間越久,它的收藏價值就越高,而世界上最貴的普洱茶就是1920年由福元昌茶莊生產的圓形茶餅,據說一片茶餅就價值376萬港幣,也就是摺合人民幣317萬元,成爲了當之無愧的“普洱茶王”,這可是上海一棟房的售價呀!

最名貴的普洱茶是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價格爲1035000元,該茶年份爲20世紀初的時候。

這款茶就是史無前例,暫無來者的“茶皇”。

它創造了普勐海合和昌茶業有限公司於2010年在勐海成立,是普洱茶中的一個高端品牌,以拼配高品質普洱茶而出名。

第一名:福元昌圓茶以1035萬人民幣/桶交易量,更新了普洱茶競拍成交價格的歷史紀錄

第二名:福元昌號藍內飛圓茶在2010年12月18日以504萬人民幣/桶價錢交易量。

第三名:同賀號龍馬商標logo圓茶,嘉德序號:LOT4307,在2010年12月18日以134.4萬人民幣/桶的拍賣價交易量

雲南十大茶葉品牌有大益普洱茶、八角亭普洱茶、中茶普洱茶、下關沱茶、福村梅記、龍園號普洱茶、龍生普洱茶、老同志普洱茶、郎河普洱茶、福海普洱茶。

1、大益普洱茶大益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着名企業——雲南大益茶業集團生產的知名品牌,是普洱茶標杆和經典代表,在註冊成立近20年的歷史中,大益品牌爲企業贏得衆多榮譽和獎項,擁有衆多忠實茶友。

其中大益7572被譽爲評判普洱熟茶的標杆,大益7542被譽爲評判普洱生茶的標杆。

2、八角亭普洱茶八角亭普洱茶是雲南唯一的國營茶廠——黎明茶廠旗下品牌。

黎明茶廠現在已有幾十種不同規格、不同風格的系列產品,如餅茶、磚茶、沱茶、散茶、工藝茶等,而八角亭商標則被評爲雲南省着名商標。

八角亭牌普洱茶被認定爲中國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是昆交會唯一指定用茶,在資深茶友中也極富盛名,以選料上乘,做工精細聞名遐邇。

3、中茶普洱茶雲南中茶公司是世界五百強之一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成員企業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國普洱茶行業最重要的企業之一,銷售渠道覆蓋全國。

中茶牌商標註冊於1951年,是中國茶行業

第一個具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

中茶出品的普洱茶韻韻陳香,款款精品,其中以中茶第一餅大葉青餅易武圓茶等最受消費者讚譽。

4、下關沱茶雲南下關沱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爲雲南省下關茶廠。

該廠創建於1941年,位於雲南最大的緊壓茶加工中心和茶葉集散地——大理市。

下關沱茶還是國家民委、國家經貿委等七部委指定的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旗下沱茶外形精巧,品質醇正,是沱茶中代表佳作。

5、福村梅記福村梅記是上榜品牌中最年輕的品牌,也是最有潛力的一個品牌。

福村梅記是全球十佳網貨品牌——尚客茶業公司斥巨資傾力打造的普洱茶品牌,目前已享有普洱茶網購第一品牌的美稱。

與其他品牌大不相同,福村梅記是一個網貨品牌,以爲大衆提供高品質、高水準、高性價比的普洱茶爲宗旨,爲廣大茶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線上服務,讓茶友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醇正普洱茶的陳香。

6、龍園號普洱茶龍園號普洱龍園號普洱茶在市場上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和業界推崇,近幾年來還爲雲南省、西雙版納州、雲南省臺辦等各級和單位制定了一批有較大影響的紀念茶。

營銷網點遍及全國各地,產品遠銷香港、臺灣、東南亞、歐美等國內國際市場。

7、龍生普洱茶龍生普洱茶是雲南龍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公司在經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形成了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爲一體的模式。

龍生商標被認定爲雲南省着名商標,旗下普洱茶也深受普洱茶友的喜愛,其中龍生宮廷普洱在

第六屆中國普洱茶節質量評比中榮獲普洱茶王稱號。

8、老同志普洱茶老同志普洱茶是雲南海灣茶業公司旗下品牌,同時也是雲南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選出的雲南名牌產品之一,其中以老同志普洱熟茶最爲出名。

老同志普洱茶自打入市場以來,產品質量穩定,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並連續3年被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選爲指定禮品茶,多次獲得普洱茶行業評比金獎、銀獎、茶王等殊榮。

9、郎河普洱茶郎河普洱茶是勐海縣郎河茶廠旗下品牌。

郎河茶廠建於1995年,自建廠以來,茶廠聘請國內經驗豐富的製茶名家,借鑑廣東等地經驗,充分發揮勐海本地獨特的製茶工藝和發酵技術,精選勐海茶區上乘原料,在生產中注重傳統加工工藝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在市場中成功的塑造了郎河系列優質品牌。

郎河普洱茶一直以優質的品質、合理的價格、豐富的產品打動消費者。

10、福海普洱茶福海普洱茶產自雲南福海茶廠,一貫以信譽第一,質量至上爲原則,爲茶友提供香氣純正、口感自然的普洱茶。

福海生產的熟茶產品湯色紅潤透亮、香氣純正自然、口感溫厚醇和、條索明快秀直。

福海的工藝、福海的產品使得衆多的普洱茶愛好者能夠品到真正普洱茶特有的味。

茶葉市場的殘酷現實:內卷愈演愈烈!數十萬家中小茶企何去何從?

茶葉市場,

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常年維持在35萬噸。這是我國茶市的現狀。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定會緩慢增長,但出口很難改變。 茶葉市場的內卷,將會越來越嚴重。

- 01 -

茶葉市場現狀

茶葉市場,一靠內銷,二靠出口。

內銷:平穩增長,競爭激烈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茶葉產量298.6萬噸,同比增長19.26萬噸。全國幹毛茶總產值爲2626.58億元(增加230.58億元)。

茶葉內銷量達220.16萬噸,比增17.61萬噸,內銷金額爲2888.84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149.34億元,增幅5.45%。

2020年,茶葉能實現內銷5.45%的增長,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然而,我國18個省市區,涉茶人口8000多萬。

8000多萬人,守着3000億茶葉市場,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茶葉市場,無論源頭的茶農、市場的茶商,還是喝茶的茶客,到處都是賣茶的人。

茶農:

茶農,不僅採茶、製茶,也賣茶。茶葉年年發芽,茶農手裏,永遠都有賣不完的茶。

茶農賣茶,有個很殘酷的現實: 有名的茶葉,比如西湖龍井,雲南名山古樹等茶葉。產量稀少,名氣很大。茶農在茶葉市場,擁有絕對話語權。

但這樣的茶農畢竟是少數。比如,古樹茶只佔普洱茶產量的3-4%,集中在不到1%的茶農手裏。

其他茶農賣茶,主要靠春茶,等着茶商或散客上門。部分茶農與茶商長期合作,銷量還稍好一些。

但大多數茶農,家裏的茶葉,沒有哪一年是賣完的。 只能日復一日,在自己的圈子裏不斷髮茶葉。

茶商:

茶葉市場,茶商是賣茶的主力。

雲南茶城的茶商,小一點的茶商藏茶几噸,多一點的幾十噸,甚至上百噸。

東莞更是藏茶之都,2016年,東莞媒體就曝出藏茶30萬噸。如今,東莞藏茶品類越來越豐富,又有媒體報道,東莞藏茶已經40萬噸。

東莞藏茶(尤其中期茶),價格相當便宜。 去年,有茶商開倉,一餅60塊(真這麼便宜),但銷量依然慘淡;2012年,東莞就打出的南茶北調的口號,要把莞藏普洱賣到北方,只是,至今依然沒有太大進展。

東莞藏茶,雲南中小茶商藏茶,其他地方的茶商藏茶。這麼多茶葉,這麼多賣茶的人,賣茶的路上,競爭可想而知。

茶客:

茶客本來是喝茶的主體,但多年以來,藏了很多茶葉。

某一天,看着自己的藏茶,默默地算了一筆賬:

每個月一個357克餅,一年5公斤茶葉。現在已經35歲,喝茶喝到70歲,再老喝不動了, 35年茶齡,每年4-5公斤,最多也就喝掉140-175公斤茶葉。

然而,茶客如今的藏茶,已經200公斤了。 反正喝不完,也加入了賣茶的隊伍。

大家都在賣茶,大家都賣不好,這是多麼無奈的現實。

出口:連續下降

據國際茶葉委員會(ITC)數據:2019年,全球茶葉產量615萬噸,茶葉消費總量585.9萬噸。也就是說,世界茶葉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近兩年,我國茶葉出口,連續下降: 2020年,我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比2019年減少1.77萬噸,降幅4.84%。這是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量首次負增長。

然而,2021年茶葉出口,又一次雪上加霜。 2021年1-5月,我國茶葉累計出口13.57萬噸,同比減少5.8%。

我國茶葉出口旺季在4-5月份,正是忙完春茶之後。 1-5月份,我國茶葉出口不升反降。今年的茶葉出口,很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茶葉出口下降,主要是不同的國家,飲茶習慣不同。

世界茶葉出口,以紅茶爲主。而中國茶葉的出口,卻以綠茶爲主。

2020年,綠茶出口量29.34萬噸,佔總出口量的84.1%。

綠茶解暑,我國的茶葉,主要賣到摩洛哥等赤道附近的炎熱國家。 去年,經濟低迷,相比歐洲發達國家的紅茶市場,發展中國家買茶支出減少,茶葉出口量也隨之下降,這是經濟大趨勢決定的。

總之,我國茶葉市場,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基本穩定的格局,不會改變。茶葉市場,仍然以內銷爲主。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然而,茶葉是慢消品,縱然每天喝,一年也就3-5公斤茶。

喝茶的多,賣茶的也多,僧多粥少,市場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行情很難變好。

- 02 -

茶葉復興,道阻且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2.7%。經濟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茶葉市場,卻沒有在大好的形勢之下,分到一杯羹。茶葉,哪裏出了問題。

內銷市場,應有標準

買茶的時候,茶客最擔心的是:價格沒有標準,品質無法分辨。簡單地說,掙錢都不容易,擔心被坑。

見過年輕的小夥子在茶城買茶:老闆,你這裏有沒有2000一斤的茶葉,我要半斤送人。

茶老闆看着這個不懂行的主,奸商值從0暴漲到100%, 指着蛇皮口袋裏的毛料說:這個茶葉我賣3000,看你是個實誠人,給你2200一斤。

其實,茶老闆那袋茶葉,是懂過小樹茶,在茶山上,300多塊一公斤。

諸如此類的事,茶葉市場還有很多。 西湖龍井、普洱茶、巖茶、白茶,但凡有名的茶葉,每一個都會這麼玩。

一堆毛料全靠吹,三言兩語試出買茶的人懂不懂行。如果遇到不懂茶的主,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一堆茶葉到底值多少錢,茶客不知道(部分老司機能喝出山頭),茶商賣多少,全憑良心。

試想,一個消費者,想用5000塊錢買餅名山古樹茶送人,但分不清是不是古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名寨。

買茶害怕被坑,要麼買便宜的茶,要麼乾脆不買茶,買瓶茅臺送人也很香。 行業混亂,把很多剛進門的人直接嚇了出去。

市場沒有標準,嚴重製約了茶葉市場規模的擴大。

國內市場要做大,必須清楚茶行業的痛點: 沒有標準,名山名寨(核心區)亂搞冒充,古樹茶臺地茶分不清。混亂的市場,要喝一杯貨真價實的茶,全靠道行。

中國茶葉的標準,絕不是照搬西方機械化標準,或者把葡萄酒分級模式生硬地嫁接到沒有工藝標準的茶行業。沒有標準,分級有什麼用?

中國茶產業,需要依託茶文化,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標準。

無論種植採摘、生產加工(尤其工藝 )、倉儲物流,投資收藏,甚至庫存評估,都要有標準可尋。

讓消費者買茶放心,不用擔心被坑,是行業當務之急。

茶葉出口新希望

古代茶葉出口,撐起了中原經濟的半壁江山。

明朝能夠把白銀作爲法定貨幣,是因爲歐洲人搶了南美的白銀,跑到中國買茶葉。

清朝中後期,茶葉出口更是佔所有出口的90%以上。鴉片戰爭前,清朝每年出口茶葉45萬噸。

1881年,僅上海出口茶葉就達到了62.3萬擔,福州出口茶葉更是達到了66.3萬擔。大清能續命幾十年,茶葉功不可沒。

今天, 中國茶葉,年出口量大約35萬噸。排在肯尼亞之後(2019年出口49.7萬噸),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茶葉出口,受飲茶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出口市場很難改變。

但長遠看來,如果新一輪 科技 來帶來產業變革。我國茶葉,仍有機會佔據世界茶葉市場的制高點。

也就是說, 短期內,銷往國外的茶葉有限,茶葉市場的內卷,會越來越激烈。

寫在最後:

茶葉市場,競爭激烈。

每年都有人進入茶葉市場,每年都有人倒在賣茶的路上。市場,始終是大浪淘沙。

茶商:做好質量與服務

目前,我國“茶葉”相關的企業,大約128萬家。大多數茶企都是小微企業,一家人開一個茶葉店,就是一家小茶企。

中國茶企,很難出現巨頭,現在不會有,以後也很難有。線下幾十萬家門店,始終是茶行業的中流砥柱。

也就是說,在行業實現標準化之前, 賣茶,拼的是自己的圈子。

茶葉,是農業,但也是服務業。 賣茶,質量是根本,守住質量底線,服務好自己的圈子。這是中小茶商最明智的選擇。

同時, 也希望有擔當的大企業家,承擔 社會 責任。 帶動茶產業走向標準化,推動茶產業變革升級,造福一方百姓。

茶客:茶無貴賤,適口爲珍

從茶葉質量的角度來說,茶無貴賤,適口爲珍,並不準確。但鑑於茶葉市場沒有標準,尤其沒有價格標準。

同樣的茶葉,有人賣800塊一餅,也有人換個包裝賣2600塊一餅。然而,茶客卻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 喝茶,在自己能承擔的範圍內,自己喜歡就好,自己喝得開心就好。

一杯茶,簡單、隨性、舒服,足矣!

2022-02(下)2021年全國茶葉內銷總量突破 230 萬噸

文 / 齊志明 馮鬆毅

茶葉消費加快升級

“品茗要分季節。我春天喜綠茶,夏天多飲烏龍茶與鐵觀音,秋天偏重普洱與紅茶。品上一杯自己喜愛的原葉茶,滿口生津、脣齒留香。”家住河北石家莊市裕華區的80後陳飛是一位喝茶愛好者,由於看重茶的口味與功能,在不同時節,他會買上不同品種的茶葉慢慢品嚐。

茶爲國飲,茶葉及相關製品是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品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全年茶葉國內銷售量達220.16萬噸,增幅爲8.69%;銷售總額爲2888.84億元,增幅5.45%。2021年,各主產區茶葉交易持續回穩,茶葉消費加快復甦,全國茶葉內銷總量突破230萬噸,內銷總額躍升至3000億元。

消費人羣年輕化。年輕一代的茶產品消費需求和偏好更加個性化、多樣化,逐漸成爲茶產品消費主流。美團數據顯示,年輕羣體成爲相關消費場所的生力軍,僅在2022年1月,美團平臺用戶主動搜尋“茶社”“茶樓”“茶舍”等相關關鍵詞的頻次達172萬次,同比增長805.47%,涉及的團購套餐訂單量超1.5萬份。

茶葉產品多元化。近年來,綠茶、紅茶、烏龍茶傳統品類保持穩定,白茶、黃茶、花草茶等小衆茶類實現高速增長,產品與服務相結合的新中式茶飲行業發展迅速。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茶產品消費呈現多樣化、 時尚 化、便利化趨勢,各種果味茶、袋泡茶銷量年均增幅達到120%,定製化、便攜式、小包裝的茶飲產品深受喜愛。

高品質產品受歡迎。消費者更加看重茶葉品牌,願意爲更優質的茶葉買單。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研究員楊秀芳認爲:“品質是一個企業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希望更多的茶企站在消費者角度,進一步關注細分消費市場和消費羣體,分類供給、分類引導,實現茶葉產銷有效對接,推動產業增效、茶農致富。”

產品形態不斷創新

新茶飲已經成爲年輕人飲茶的主流方式,互動體驗型茶消費已成爲一大趨勢。

隨着茶葉生產穩定發展,充足、優質的茶葉供給持續爲消費市場的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各類新業態新模式也給行業增添了新亮點、新增長點。

茶飲市場熱度持續走高。近年來,以喜茶、茶百道等爲代表的新茶飲品牌走進大衆視野。新茶飲 健康 、 時尚 ,具有社交屬性,同時將商品和服務緊密結合,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愛。

“想要一份手炒龍眼生椰冰,再來一份手炒芒芒甘露冰,請問都是現炒嗎?”最近,位於深圳南頭古城的喜茶全球首家手造店憑藉50餘款手造新品,吸引衆多顧客慕名前來。

走進門店,喜茶在三層店面中對新品進行了分“層”呈現:一樓作爲對外視窗,展示手工備料的過程;二樓設有點單區、取餐區;三樓爲顧客提供手造純茶與手調創意茶的品飲與社交空間。

“新茶飲已經成爲年輕人飲茶的主流方式,市場潛力很大。”喜茶公司副總裁張駿介紹,經過近10年的發展,喜茶已經在全國約70個城市,開出近900家門店。

中茶協茶飲咖啡專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茶飲門店數量超過45萬家,現制現售茶飲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現制現售茶飲市場綜合產值將突破千億元。

“茶旅文”融合開闢發展新路徑。走進湖南益陽市安化縣小淹鎮的白沙溪黑茶文化產業園,4棟現代化的茶葉生產車間旁邊,白沙溪黑茶博物館、黑茶人文浮雕等建築特別吸引人。這是由湖南省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湖南省茶業集團,按照國家 旅遊 景區標準打造的國內首個“茶旅一體化”黑茶產業園,從研學實踐、文化交流、 旅遊 觀光等各個方面展示茶文化和茶產業。

“喝茶要講究氛圍,我喜歡在節假日走進東莞觀音山的山頂,在聚緣堂 養生 茶館體驗茶文化。一邊看着無盡的綠色,一邊泡着工夫茶,這種感覺與在家喝茶是完全不同的。”廣東東莞市居民王心月說。聚緣堂茶館負責人蔡志凱介紹,茶館專門設在綠水青山之間,這種創意十足的沉浸式茶消費方式吸引了衆多消費者前來體驗。

“互動體驗型茶消費已成爲一大趨勢。”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祕書長梅宇說,要做好茶葉消費場景搭建,注重 健康 、文化的內涵,打造細分場景、推出細分產品,引導形成體驗式、沉浸式消費趨勢,在茶文化的交流互動中重新載入消費體驗,形成新的競爭力。

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以前,我們主要是坐店經營,等待顧客上門。現在,透過直播帶貨等方式,進一步拓寬了銷售渠道。”江西南昌市天善茗茶茶行負責人吳海青說。

天善茗茶茶行位於南昌市青雲譜區茶產品集散中心龍鼎茶都內,是2010年首批入駐該市場的茶行之一。目前,龍鼎茶都已建成江西省內茶葉、茶具、茶禮品、茶包裝、茶文化商貿集散中心,建築面積超8萬平方米,茶業批發和零售商300多戶。

中茶協的專家介紹,在國家標準化戰略的推動下,當前我國已初步構建了較爲完善的茶葉標準化技術體系,但由於起步晚,加之受茶葉品類多、季節性強等因素影響,導致標準制定仍需持續深耕。推動茶葉流通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需要各方協同發力。

“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是茶葉流通的發展方向。”龍鼎茶都相關負責人康春華認爲,消費人羣與需求在加速細分,茶葉市場要發展,就必須以消費者爲導向,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據中茶協推算,2020年全國茶葉線上總交易額約280億元,同比增長15.23%。2021年,全國茶葉線上總交易額繼續增長。

創新驅動,打造好產品。去年9月,廣西供銷合作社直屬企業梧州茶廠有限公司在推廣往年熱銷產品的基礎上,結合最新市場的反饋及需求,進一步完善了產品線佈局,創新推出了一些中高端產品,如百年陳倉、品天成等,吸引了很多消費者。

“要以 科技 創新推動中國茶產業升級。”小罐茶副總裁梅江說,要透過在茶葉產業的上游開展集約化種植、在中游提高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在下游加強品牌建設等綜合舉措,不斷完善茶業全產業鏈。小罐茶在安徽黃山市建設的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全自動化於一體的超級工廠,被安徽省經濟和資訊化廳評定爲2021年安徽省省級智能工廠。

塑造品牌,提升競爭力。地方要培育發展地區龍頭企業和區域品牌,加快推進現代茶業發展,完善當地茶葉生產管理體系,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和培育品牌,引領當地茶葉品牌走出去。

產銷企業要重點圍繞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發展現代銷售體系,增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能力,推動產品向安全 健康 、優質穩定、智能環保方向發展。

市場引導,服務更專業。行業協會要發揮中介組織作用,爲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推動產業集羣區域品牌建設,引導茶葉行業標準協調、創新協同、業務協作、資源共享,促進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的良性均衡發展。

梅宇認爲,從聚焦產能發展到品牌建設,我國茶葉流通正面臨客羣結構調整、多元業態疊加和需求細化豐富所帶來的機遇。相信在引導與市場驅動下,各市場主體透過持續在綠色、 健康 、社交互動以及高性價比等方面發力,茶消費將步入提質擴容的新階段,帶動茶產業發展邁向高質量。

“新茶飲第一股”來了,“最貴的茶”爲何盈利這麼難

茶飲業的領頭羊,新茶飲行業引領了消費者對於健康、時尚、品質的追求,已經成爲了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而“最貴的茶”雖然價格高昂,但是盈利難點依然很多,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高成本:在茶葉種植、收購、加工、貯存、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高檔茶材的生產和加工需要大量的投入,加上市場上的高端消費者羣體較小,造成了生產成本較高的局面。2.競爭激烈:除了自主品牌外,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知名的茶企業,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品質的保證外,還需要進行大量的市場宣傳和推廣,這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3.產能問題:目前,高檔茶材的田間管理和加工技術仍處於中低水平,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和培訓。同時,在現有茶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高檔茶材的生產難度較大。因此,“最貴的茶”在市場上面臨很大的競爭和盈利難點,要想在行業中獲得成功,需要在品牌價值、產品品質、市場推廣、合作伙伴等方面不斷努力和創新。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爲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爲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爲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爲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2021年茶飲行業有哪些大趨勢?

新茶飲行業主要品牌:茶顏悅色、喜茶、奈雪的茶(02150.HK)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中國新茶飲類門店店總數、中國飲品主要細分品類門店數佔比

“新茶飲”進入3.0時代,市場規模達千億元

“新茶飲”愈來愈在大衆的生活中出現,其廣義定義爲:在專門製售飲品店中現場加工製售的各類飲品的統稱。現在,新茶飲已經從1.0發展到3.0階段,品牌IP化;標準化、規範化發展;呈現“個性+多元”的豐富元素。

隨着我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對飲品口感要求不斷提高,現製茶飲相較於傳統茶飲口感更好、選擇更加豐富因爲備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人們對食品健康要求的提升使得主打更有品質的茶基和更爲健康的配料的新式茶飲在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我國現製茶飲市場快速爆發。2020年,我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達1136億元,同比增長6.87%。

2020年新茶飲類門店佔比最高

《中國餐飲大數據2021》中把我國飲品店主要分爲新茶應、咖啡廳、冰淇淋和其他一些混合的店,而在細分品類的飲品店中,各類新茶飲店佔比最高,達到65.5%;咖啡廳佔比約爲16.3%;冰淇淋佔比爲7.1%。

2023年新茶飲類門店數量有望突破50萬家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年底,我國飲品店門店總數約爲42.7萬家,2020年年底門店數量約爲59.6萬家。其中,新茶飲類門店佔比最高,達65.5%,門店數約37.8萬家,預計2023年新茶飲門店數可達到50萬家。

品牌連鎖化將成爲飲品店發展的趨勢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年底,飲品店的連鎖化率達35%,超過餐飲業平均連鎖化率15%。“品牌化”的重要性,自從喜茶、奈雪等新茶飲品牌的火爆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品牌的重要性了,品牌帶來的產品溢價,是無可替代的。而茶飲更是如此,如今新茶飲品牌都在向着成爲健康、時尚的連鎖品牌發展。

新茶飲行業發展前景良好,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

由於新式現製茶飲注重產品品質還具有社交價值,因此備受消費者喜愛。近年來,我國新式茶飲消費者對新式茶飲的用戶黏性較高。且和喝咖啡一樣,茶飲也能讓人上癮,有穩定的消費頻次,就有穩定的客流量,收入也會越來越高,新茶飲市場規模穩定增長。《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預計2021-2026年行業複合增速高位段可達20%。前瞻認爲,到2026年中國新茶飲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千億。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式茶飲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21年中國人均茶消費量

全國茶葉消費量爲230.19萬噸。在2021年中國人均茶消費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00%,在消費量上,排名全球第六名。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爲230.19萬噸。

2021年天貓雙十一茶葉品牌銷售額前十名是哪些?由此能思考出什麼?

前十名茶葉品牌依次爲大益、ChaLi、馥益堂、曬白金、八馬、中茶、茶顏悅色、陳昇號、天福茗茶、藝福堂。由此能思考茶葉的品質固然重要,同時也要進行有效的宣傳。

茶葉品牌中,大益茶再次蟬聯天貓品牌銷售額的Top1,榮登茶行業銷售七連冠。根據生意參謀將各商家交易指數換算成交易金額後彙總得出,前十名分別爲大益、ChaLi、馥益堂、曬白金、八馬、中茶、茶顏悅色、陳昇號、天福茗茶、藝福堂。

相比2020年,以大益、中茶、陳昇號爲代表的普洱茶品類和以馥益堂、曬白金爲代表的白茶品類,憑藉高客單佔據行業前十的半壁江山,以藝福堂爲代表的綠茶、紅茶、花草茶品類以及以八馬爲代表的鐵觀音品類穩居前十。縱觀歷年雙11TOP10的榜單,作爲網紅奶茶代表之一的茶顏悅色脫穎而出,成爲新晉商家。

“國潮”消費大爆發:

今年“雙十一”國貨搜尋熱度上漲43%,創近三年最大漲幅。國潮文創品類成交金額超去年“雙十一”全天,故宮成交金額同比增長300%,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成交金額同比增長均超4倍。

據中茶協初步統計,截至“十三五”末,我國茶葉類登記註冊商標總數超過68萬件(約佔全國商標有效註冊總數的3%),中國馳名商標(茶葉類)94件、中華老字號(茶葉類)37個。

國潮對年輕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這些茶葉老字號可以在“國潮”興起時,將茶與傳統、文創結合,在此市場中開闢自己的領域,從而進入年輕人的消費市場。

茶葉營銷的市場現狀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茶葉行業已逐漸成爲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2019年,我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茶葉種植國、世界第一大產茶國,還是全球茶葉出口的主要國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茶葉進出口增長受阻,貿易形勢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1、茶葉行業進出口現狀:出口爲主

2017-2019年我國進出口總量呈上漲趨勢,2019年中國茶葉出口數量達36.66萬噸,同比2018年增長0.5%;進口量4.56萬噸,同比增長19.3%。我國茶葉出口規模遠大於進口規模。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不暢,企業開工延遲,中國茶葉對外業務遭受阻滯,進出口量都出現了下滑。2020年上半年,出口總量下降,爲17.6萬噸,同比下降1.7%;出口總額爲9.94億美元,同比減少7.7%。

2、細分產品進出口特點分析

我國出口的主要茶葉品類包括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和花茶,2019-2020年,綠茶是主要茶葉出口品類,2019年中國綠茶出口達30.39萬噸,佔出口總量的82.8%。2020年上半年,綠茶出口量佔比提高到了84.3%。

我國進口茶葉中主要產品爲紅茶。2019年紅茶進口量爲3.64萬噸,佔總量的79.9%;2020上半年我國紅茶進口比例變化不大,佔比80.2%。

2019到2020上半年我國茶葉進出口均價均出現了整體下滑,但是,紅茶的進出口均價卻出現了逆勢上升。2020年上半年我國茶葉出口均價爲每千克5.22美元,進口均價爲每千克2.54美元;紅茶的出口均價從每千克9.91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12.14美元,進口均價從每千克3.46美元增長到了每千克3.7美元。反觀其他主要茶種例如綠茶、烏龍茶的進出口均價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3、進出口地區分佈現狀

從出口省市來看,近幾年中西部地區發展較快,中國茶葉出口省市向中西部戰略轉移的趨勢明顯。具體來看,浙江省繼續保持領先,上半年茶葉出口7.8萬噸,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量44.4%,同比下降1.1%;其後四位依次是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量分別爲3.1萬噸、1.7萬噸、1.2萬噸和8,205噸。其中,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茶葉出口實現逆勢增長,同比分別上升17.8%、6.7%和4.7%。

2019年我國茶葉出口六大洲129個國家和地區。亞洲和非洲是我國最主要的茶葉出口市場,合計佔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80%以上。按量排序,主要出口國家有依次是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美國和加納,摩洛哥佔出口總量的22.7%;

2020年上半年,我國對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等國的茶葉貿易總體穩定且呈不同程度增長;對美國的茶葉出口大幅下滑,同比下降了33.4%。在當地嚴峻的疫情形勢下,物流不暢、需求不穩以及實施入境貨物管控措施等是影響茶葉訂單執行或新訂單萎縮的主要因素。

2019年按進口量,印度和斯里蘭卡是我國進口茶葉的主要供應國,分別按進口量佔比30.8%和29.5%,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亞和肯尼亞等其他國家和地區。

2020年上半年源自斯里蘭卡和印度的茶葉進口量分別爲5328噸和4122噸,同比分別下降爲19.1%和19%,佔我國上半年茶葉進口總量的30.8%和23.9%。

4、進出口趨勢展望

雖然2020年全球被疫情席捲使得茶葉進出口規模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由於利好等方面,在未來茶葉進出口規模還是有望增加,但是茶葉進出口的市場單一和結構失衡現象會繼續保持下去。

——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Tags:茶葉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