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工夫茶和功夫茶的區別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工夫茶和功夫茶的區別

工夫茶和功夫茶都是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但是它們有一些區別。

工夫茶起源於臺灣,由於受到日本茶道的影響,追求茶葉製作和品嚐的完美細節,注重品茶器具和禮儀,因此也被稱爲“臺灣茶道”。在工夫茶中,茶具很重要,茶壺、茶杯都要選用高質量的陶瓷,手感舒適,茶葉的選材、茶水的溫度、泡茶時間等也都需要嚴格控制。

而功夫茶則是源自中國傳統茶文化,最早起源於福建,後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功夫茶相比於工夫茶注重的是泡茶的技巧和藝術性,茶具並不是關鍵,更強調泡茶師的個人技藝以及整個茶席的氛圍。功夫茶泡製的時候注重的是“破茶、洗茶、泡茶、聞茶、品茶、斟茶”等每個環節都有其獨到之處,尤其注重茶水的溫度和品嚐的方法。

總之,工夫茶和功夫茶儘管有些許區別,但都是注重品嚐美味和享受茶文化的茶道方式,深受茶友們的喜愛和追捧。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麼區別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麼區別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麼區別?

我們經常聽到“工夫茶”,說的是“工夫”還是“功夫"呢?在過去很多古書的記錄中,“工夫茶”和“功夫茶”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是在近代,還是有區別的,“工夫茶”不能濫用“功夫茶”。

[工夫茶]指製茶泡茶的過程中,考究用心,要花費不少的功夫,代表-種泡茶的方式:比如湖汕工夫茶。另一層也代表一種茶類名茶(紅茶的一類)。

[功夫茶]主要指泡茶方法操作講究,需要一定功夫的沖泡方法。

功夫茶

[功夫茶3個含義]常指武術、技巧、技能。

[沖泡什麼茶葉]功夫茶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茶葉,但傳統功夫茶只使用閩南的鐵觀音或者閩北的武夷巖茶,這些茶葉沖泡出的功夫茶滋味最好,口感最誘人,而且最正宗,除了這些茶以外,臺灣的烏龍茶也是沖泡功夫茶時最常用的茶葉,它也能泡出色香味俱全的茶湯。    

功夫茶與工夫茶的區別?

工夫茶

清代有一位僧人寫了本《武夷茶歌》,裏面有這樣一句話“如梅斯馥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說明他看到的茶,是靠“工夫細”製做出來的。很顯然,話裏的“工夫”是指費力氣、費時間做出的好茶。

除了前面這位僧人,清代劉埥在《片刻餘閒集》中,寫道“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嚯,原來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茶的名稱了,還是比較珍貴的茶。

圖片

再說近一點的,時期,肖一山主編的《清代通史》中記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始由荷蘭轉至英國。”瞧這兒,工夫茶還是茶,不過指的是具體的紅茶品名。

據說,以前武夷巖茶和紅茶都有稱爲“工夫茶”的品種,但到了現在,“工夫”和巖茶就沒什麼關係了,市面上我們也只聽說、看見“工夫紅茶”。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爲正山小種、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爲: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總結:工夫茶——費時間、費精力、費力氣製作的好茶。

圖片

功夫茶

“功夫”,從字面意思來看,指的是技藝、技術。“功夫茶”,就是指泡茶、烹茶的技法。其中,最出名的功夫茶莫過於潮汕“功夫茶”。

製做潮汕“功夫茶”,光茶具就需要十多種,如火爐、羽扇、橄欖炭等。不僅得用傳統炭燒的方式燒水,有時還會搭配專門的鋼筷來翻動炭火。

既然是“功夫茶”,“功夫”落到實處還是泡茶。從起火、燒水、燙杯,到泡茶、淋壺、分茶,動作乾淨利落是基礎,一氣呵成是本事。雖然不像日本茶道那般格式化,但也得花好些年時間纔能有所修爲呀。

總結:功夫茶——泡茶技法。

“工夫茶”與“功夫茶”的區別介紹

“工夫茶”與“功夫茶”的區別介紹

  “工夫茶”與“功夫茶”的區別介紹

  近幾年來,在不少關於茶的文章中“工夫茶”與“功夫茶”的說法不盡一致:說“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飲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沖泡技巧等等。下面就詳細介紹“工夫茶”與“功夫茶”的區別。

  《辭海》縮印本中“工”與“功”條目雖雲兩字相通,但又說: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功夫:指技巧。筆者拜訪並請教了當代烏龍茶泰斗張天福及武夷山的茶農、茶師,結合當地方言說法,得出以下觀點:

  一、“工夫茶”即是指茶葉,在清代時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巖茶

  1.清僧釋超全,布衣。明亡後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爲僧與武夷茶結緣。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 馥 蘭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氣。鼎中籠上爐火溫,心閒手敏工夫細。”說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細”製出來的。這裏的“工夫”顯而易見是力氣、時間之意後來逐漸引申爲花費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劉jing,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縣爲令三年,他在《片刻餘閒集》中寫到:“武夷茶高下共分兩種:……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次則花香……”說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稱,且爲較珍貴之茶。

  3.被稱爲當代茶聖的吳覺農先生主編的《中國地方誌茶葉資料選輯》載: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爲工夫茶的品種。之後,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如陳宗 懋 主編的《中國茶經·紅茶篇》中,將紅茶分爲正山小種、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且按地域分爲: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4.肖一山主編《清代通史》卷中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明末崇禎十三年(1640年),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始由荷蘭轉至英國。這裏工夫茶就是紅茶的.一種,也說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則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編著的《潮嘉風月記》開篇寫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寫的主要是飲茶時的爐、壺、杯等後半篇則是泡法技巧。這說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葉。是後人誤將“功”寫爲“工”,還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將潮州語音“功”、“工”混爲一談?不得而知。

  2.“功”、“工”在廣東潮汕、福建閩南的方言中音與義是有區別的。茶聖吳覺農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剛”,“功”音“攻”。我們閩南話中的“工”、“功”的音與潮州相同。義也不一樣:“工”即力氣、時間,“功”爲武功、本領、火功。這就說明在茶葉範疇“工夫”與“功夫”是兩個含義。如今盛行的閩式、粵式、臺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沖泡技法。只要到閩、粵訪談,並用閩南話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與“功夫”,不但能明瞭其區別,且能搞清其由來,因爲歷史上此地區均系“功夫茶”品飲法的時興地。

  三、“功夫茶”起源於武夷山

  明末清初福建閩南的一些明代遺臣不服清廷統治,入武夷山爲僧,種茶、製茶、品茶、銷茶。清代才子、浙江錢塘文人袁枚於雍正四年到武夷賞茶,記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此法與俞蛟所記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爲講究,程序更爲繁複而已。俞蛟出生於乾隆十六年,明顯比袁枚遊武夷山遲了25年,其文章問世肯定更遲了,說明武夷茶品飲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雛形。且武夷山由於是正山小種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當時製茶者又多爲閩南人,因此對“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爲茶葉,後者爲沖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飲技藝經發展、完善,程序雖繁複,卻富涵文化,因而爲飲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臺灣功夫茶茶藝等都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深化而來的,已成了閩、粵、臺的飲茶藝術。近幾年來功夫茶藝已向中國北方傳播,爲北國飲者賞識。

;

功夫茶與工夫茶是一樣的嗎?這兩種泡茶方式有哪些不同之處?

功夫茶與工夫茶不是一樣的,這兩種泡茶方式的不同之處:“工夫茶”即就是指茶,在清朝時就是指綠茶及部位武夷山岩茶,清僧釋超全,步衣。明亡後在清康熙三十年入福建武夷山爲僧,與武夷茶認識。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羅尼亞香,大多焙得候香味。鼎中籠上竈火溫,心閒手敏功夫細。”表明他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時間細”製出的,這兒的“時間”不言而喻是氣力、時長之意,之後逐步本義耗費時間作出的好茶。

潮汕功夫茶”則就是指煮茶之法,草窗俞蛟所編着的《潮嘉風月記》篇首寫到:“潮汕功夫茶,烹治之法”,寫的主要是喝茶時的爐、壺、杯等,後半篇則是泡法方法。這表明“時間”二字就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是後代誤將“功”寫成“工”,或是俞蛟(浙江人)不知道潮州市家鄉話,將潮州市視頻語音“功”、“工”混爲一談?不爲人知。

現如今流行的閩式、粵菜、臺式一體機潮汕功夫茶,也徹底就是指衝調手法。只需到閩、粵採訪,並且用閩南語和潮州市家鄉話科學研究“時間”與“功夫”,不僅能一目瞭然其差別,且能弄清其來歷,由於在歷史上此地域均系“潮汕功夫茶”品飲法的流行地。

“潮汕功夫茶”始於福建武夷山,清初福建省閩南地區的一些明朝遺臣不服氣清王朝執政,入福建武夷山爲僧,種茶、炒茶、飲茶、銷茶。清朝才俊、浙江省錢塘江文人墨客袁枚於雍正帝四年到武夷賞茶,記曰:“杯小依金絲柚,壺小依香椽,每斟無一兩……”此方法與俞蛟所記對比,僅僅潮州市之器材更加註重,程序流程更加繁雜罷了。

“潮汕功夫茶”的泡飲手藝經發展趨勢、健全,程序流程雖繁雜,卻富涵文化藝術,因此爲飲者仿效、沿用。現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潮汕功夫茶茶道等是在這個基礎上發掘、推進而成的,已是了閩、粵的喝茶造型藝術。近年來時間茶道已向中國北方散播,爲北疆飲者器重。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哪些區別?

工夫茶和功夫茶的區別?。工夫茶所指的是製茶工藝,功夫茶就是工夫茶的泡法。工夫茶早已被人們所熟悉。

我國工夫茶的泡法。是各朝各代泡茶最講究的一種方法。或稱之爲"宜興式品茗法"。工夫茶的泡法直接顯示茶藝的高低,考驗每個人的茶藝是否純熟。綜合了茶品,茶趣及各種流程。

工夫茶藝人動作"韻律優美"純熟有隹。給飲茶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工夫茶程序很多。這裏只能簡單說明幾點:

一,賞茶,主人讓賓朋好友鑑賞茶葉的成色一番。

二,溫壺,用熱水清潔茶壺,去掉弄味,清洗乾淨等。

三,置茶,溫壺後將茶葉放入壺內。

四,潤茶,注入熱水,並以壺蓋括去泡沫,爾後將茶水倒入茶海或其它茶容器中。

五,泡茶,潤茶後再從新把熱水衝放入壺中,稱之爲"沖泡",每一次爲一泡。

六,衝壺,壺內注完熱水後,蓋好壺蓋,再用熱水從壺蓋外部衝澆壺外體。

七,計時,茶藝人右手扶左手手錶觀看時間。而且要注意動作的美感。

八,溫杯,在倒茶水之前,先把茶杯用熱水沖洗,迎接頭一泡茶水的到來。

九,運壺及幹壺,溫杯後,茶葉浸泡時間已夠,將壺提起沿着茶海邊緣執行一週或幾周,這稱之爲運壺。然後用茶巾把茶壺外邊擦乾淨叫幹壺。

十,倒茶。不要一次把茶杯倒滿,每個茶杯先倒一部分,然後逐步再把每個茶杯的茶水倒到七、八成滿。

十一,奉茶,把茶杯放在茶盤上,由主次順序給客人上茶。

十二,品茶。

十三,易位,頭泡由主人爲客人服務,爲使客人盡情歡樂,並欣賞不同的茶藝,"主泡者"可以適時易換。

十四,茶餘,就是用完茶後清理殘茶葉渣收實清冼茶具。擺好放整齊。

以上就是工夫茶泡法的淺說。致於工夫茶和功夫茶的區別這只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對。謝謝!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 功夫茶和工夫茶的區別有哪些

1、“工夫紅茶”和“功夫紅茶”,不知不覺中,以爲是錯別字。事實上,“工夫紅茶”和“功夫紅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天差地別的意思。

2、工夫紅茶又稱工夫茶,具有原料嫩而均勻,色澤黑而潤,外觀緊而直,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甘甜,湯色鮮亮,葉色紅豔,品質優良的特點。傳統的工夫紅茶必須經過兩個階段的準備和精製,並依靠工時精製。

3、大多數人會寫功夫紅茶,但功夫紅茶更多是指一種沖泡茶葉的技藝,字面上說,功夫指的是技巧、技巧、功夫茶是指茶、茶和技巧,注重釀造、飲用知識和功夫。

4、沖泡功夫茶,從燒水、暖杯到泡茶、倒茶,要熟練、整潔,一氣呵成。品嚐功夫茶也是閩南和潮汕的著名習俗之一。不管有沒有客人,都會一天喝幾回。

工夫茶&功夫茶,傻傻分不清楚?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愛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視爲人生四大雅樂,進而也發展成了用一種程式去體驗其中奧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書道,花道,茶道。

說到茶道,不得不提功夫茶。但是作爲茶小白,你是否也經常功夫茶、工夫茶傻傻分不清楚,那功夫茶和工夫茶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工夫茶與功夫茶兩詞各有所指,不能混爲一談。

一、功夫茶

首先從字面上理解,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而功夫指技巧、武功、本領。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臺灣功夫茶茶藝都指的沖泡的方式和技巧。此外,像一些融匯武術元素的茶藝表演也被稱爲功夫茶。

(長嘴壺功夫茶表演)

二、工夫茶

工夫茶指茶葉製作之精良,其品質優異者,如工夫紅茶、閩紅工夫。清.雍正十二年(1734)曾任崇安縣令的陸廷燦,在《續茶經》中說:“武夷山茶在山上者爲巖茶,北山者爲上,南山者次之,兩山之以所產之巖爲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可見“工夫”是指茶葉的茶葉的品質和工藝。

三 、潮汕工夫茶

潮汕人到底喝的是“工夫茶”還是“功夫茶”呢?

潮州地區的傳統叫法是“工夫茶”。“功”、“工”在廣東潮汕、福建閩南的方言中音與義是有區別的。按潮州聲韻分部,“工”屬“江”韻,“功”屬“忠”韻。把潮汕工夫茶叫作功夫茶實際上是謬誤。

潮汕工夫茶不單指泡茶、烹茶及技法,品飲方式,也不單強調技能面和造詣層面,更強調過程中人的心態。對潮汕人而言,可以一日無肉,卻不可以一日無茶。潮汕工夫茶所用茶葉一般以烏龍茶爲主,其中鳳凰單叢絕對是潮汕人的摯愛,是潮州功夫茶的上乘料子,更是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保健品。

潮汕工夫茶中還有不少招式,譬如,倒茶時在3個杯子間反覆輪轉,同時注滿茶杯,稱作關公巡城,這除了保證每杯的濃度和溫度一致,也有平等謙恭的意思。還有韓信點兵,就是把壺裏的每一滴茶都倒出來,不影響下一泡的風味。

總之,在潮汕喝茶,不像杭州,一杯綠茶在手,對着湖光山色,有一半的風景都喝了下去。工夫茶喝的不止是茶,還有自在的人生。

平常人們把工夫茶等同於潮汕工夫茶,實際上是把“工夫紅茶”與“工夫茶”混淆了。除了在特定語境下,“工夫茶”是指“潮汕工夫茶”之外,“工夫”茶,和“工夫茶”,二者的含義相距甚遠。不能以前者的存在而否定後者。

所以,綜上所述,工夫茶與功夫茶,還有潮汕工夫茶都各有所指,不容混淆。

“工夫茶”和“功夫茶”讀音上一模一樣,但是你真的理解它們嗎?

     今天無意在網上看到了這個問題:你知道“功夫茶”和“工夫茶”嗎?其實在百度中我看到也有人問這樣的話題?無疑讓喝茶的也有所不知怎麼去理解,從字面意思兩者雖然在讀音上一模一樣,但是在現實意義中對於喝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管怎麼,今天既然我都寫到了這裏,還是給你們說說這兩者的意思吧!但是屬於個人見解,如有不對的請留言多多指教,一起互相學習進步!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兩個問題?

一、什麼是“工夫茶”?

據百科中“工夫茶”的記載: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如今更成爲中國茶藝的代表。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

又者見解:清代劉埥,著有《片刻餘閒集》,其中寫到:“巖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樅小種,次則小種,次則小種工夫,次則工夫,次則工夫花茶... ...”說明在清朝時期,“工夫”指的茶葉的名稱,且都是較珍貴的茶。所以,“工夫茶”的意思是——花費時間、花費精力、花費力氣製作泡出來的好茶就是工夫茶。例如: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湄江工夫等等。

二、什麼是“功夫茶”?

我們簡單的從頁面文字解釋,“功夫”二字指的是本領中的技藝、技術、技巧等等,而在百科中“功夫茶”則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講究的是品飲方式,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工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爲“功夫茶”。最出名的莫過於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裏的“納茶”這一說——把茶葉放入壺之前,得將茶葉的粗細分別開來,最粗的放壺底,細嫩的放中間,再把粗大的茶葉放在最上面,據說這樣泡出的茶葉才甘苦適中。

又者見解:其實“功夫茶”的“功夫”自然體現在泡茶上面。好比本領一樣,技術上得多元化作用的,從起火、燒水、燙杯,到泡茶、淋壺、分茶,雖說不像日本茶道那麼格式化,但要讓動作乾淨利落且一氣呵成,也不是一天兩天都能成的。要想喝上好的功夫茶還得一樣付出時間、精力、力氣才能品飲一杯真正的“功夫茶”!

不平常的生活品不同一樣生活中的茶,能留下的無非就是茶香了。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濃釅,有的在若有若無之間,有的卻厚重得化不開來……就此來說,茶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工夫”和“功夫”只是風格不同。柴米油鹽醬醋茶,對的這幾個字當中,幾乎就是老百姓生活當中的必需品。在此也試問下:哪個人家中無茶﹖

即使在荒嶺深山,人們也能爲遠道而來的客人捧上一杯清茶,親手手工做的茶,甚至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茶,可謂有情有意。喝上一口,心裏那種感覺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再其三五知己走在一起坐下喝茶,漫無邊際聊天,看綠葉沉浮,嗅茶香中嫋然飄起,是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溫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處的開掘,其實無論是“工夫茶”還是“功夫茶”,看來都需要好好琢磨,才能喝到好茶啊!在南方,能喝上一杯“功夫.工夫”茶,僅那麼一小口,那極致的茶香甚是令人難忘啊。在此(其實我就是一位愛喝茶的南方人)!

工夫茶與功夫茶如何分辨?

作爲一個潮汕人,我認爲“功夫茶”乃是“工夫茶”在普通話中的謬傳,本無“功夫茶”這一東西。雖說網上很從稱“功夫茶”實爲指“工夫茶”,但鑑於題主的問題是要如何分辨,我不是很苟同 @徐博聞先生的看法。不能因爲一個錯誤的表達用的人不少,就可以無視正確表達的存在。不管從語言發展上來說,以後是否某一個被另一個替代,就目前而言,二者本身正謬區分,還是要明確清楚。而不能以以後可能被替代爲由把正確用法給否定掉。1.本源經典就不引用了,雖然觀點相左,但是其實引用的經典並不矛盾。只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而已。首先,工夫茶,是閩南、潮汕地區的一種茶文化。它並不單指泡茶這個過程,而是包括了泡茶、飲茶以及所費心思所處心境的一個統稱。所以不能理解其爲泡茶技藝這一單一的事物。其次,如其它答案提及的,在潮汕方言中,“工”與“功”的發音不同,“工”發“剛”音而“功”發“攻”音。根據潮汕話中的發音,實爲“工夫茶”而非“功夫茶”。而且,“工夫”和“功夫”在該方言中的含義並不相同,所以不會有混淆之可能。如上面答案所言,潮汕話中的”工夫“也多表達時間的概念,但其中還暗含了“花心思“的概念,作形容詞用。比如“伊指個人辦事過工夫”,指人辦事用心,認真,和技巧並無關係。而“功夫”,最直接的含義就是“武術”,但很少有用於表達技巧技藝的含義(其他潮汕朋友有的話請告知)。後者多用“看(kan)課”表達。由此可見“工夫茶”就算在潮汕話中“工夫”二字並不是用來強調“技巧,技能”

功夫茶還是工夫茶

工夫茶與功夫茶兩詞各有所指,不能混爲一談。

工夫茶指茶葉製作之精良,其品質優異者,如工夫紅茶、閩紅工夫。清雍正十二年曾任崇安縣令的陸廷燦,在《續茶經》中說:“武夷山茶在山上者爲巖茶,北山者爲上,南山者次之,兩山之以所產之巖爲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見“工夫”是指茶葉的品質。

“功夫”不是指茶的品質,而是指茶人的素養,茶藝的造詣以及沖泡的空閒時間。清代施鴻保在《閩雜記》中寫道:“漳泉各屬,俗尚功夫茶”,張心泰的《粵遊小記》也說“潮郡尤嗜茶,大抵色、香、味二者兼備,其曰功夫茶”。這是指功夫茶的沖泡方法及閩南閩東一帶的飲茶習俗。由此可見,這兩者是各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