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鬥茶步驟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54W

鬥茶步驟

鬥茶是一種傳統的中國茶道活動,以下是鬥茶的步驟:

1. 準備器具:鬥茶需要準備一些特殊的器具,包括茶壺、茶杯、鬥、水壺和盤子等。

2. 水溫適宜:將水放到水壺中,並在爐子上加熱,直到水溫達到80-90度的適宜溫度。

3. 洗器:用熱水將茶杯和茶壺洗一遍,把水倒入鬥裏。

4. 鬥茶:將一小碗茶葉倒進鬥裏,然後將鬥放在水壺上,用水輕輕地潑在茶葉上,讓茶葉煥發出香氣。接着用斗的蓋子蓋住鬥,等待大約一分鐘,直到茶葉膨脹。

5. 倒茶:將茶杯放在鬥下方,開啟蓋子,將茶水順着鬥邊流下,倒入茶杯中,直到茶杯七分滿。

6. 聞香:拿起茶杯,用鼻子靠近茶杯口,聞到茶的香氣。

7. 品茶:用小口慢慢地品嚐茶水,慢慢地品味和體會茶的香氣和味道。

8. 連續倒茶:鬥茶需要連續倒茶多次,每次倒茶透過改變斗的位置、倒茶速度和角度等細節,來展現茶道的巧妙之處。

9. 結束:當茶壺中的茶葉用完之後,鬥茶活動結束。最後將用過的茶葉倒入盤子裏,將用過的器具清洗乾淨,收拾收拾就可以結束了。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文化在中國歷史悠久,古代的鬥茶是怎麼斗的?

在古代,鬥茶可謂風靡一時,如同西班牙鬥牛一般惹人眷愛。但不同的是,鬥茶要文雅得多,其文化內涵也十足豐富。

1、 鬥茶時間

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鬥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爲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或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兩勝。

2、鬥茶內容

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等等。

鬥茶品,以茶“新”爲貴,鬥茶用水以“活”爲上。一斗湯色,二斗水痕。

首先,看茶湯色澤是否鮮白,純白者爲勝,青白、灰白、黃白爲負。湯色能反應茶的採製技藝,茶湯純白,表明採茶肥嫩,製作恰到好處;色偏青,說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說明蒸茶火候已過;色泛黃,說明採製不及時;色泛紅,說明烘焙過了火候。

其次看湯花持續時間長短。宋代主要飲用團餅茶,調製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然後燒水煎煮。如果研碾細膩,點茶、點湯、擊拂都恰到好處,湯花就勻細,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點茶、點湯,指茶、湯的調製,即茶湯煎煮沏泡的技藝。點湯的同時,用茶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稱爲“擊拂”。

3、鬥茶茶盞

說到鬥茶,不能不說茶盞。宋代盛行鬥茶,所用茶具爲黑瓷茶具,產於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爲人樂道的是,福建的“建窯盞”,即著名的“建盞”。因其色黑紫,故又名“烏泥建”、“黑建”或“紫建”。

建盞中以“兔毫盞”最爲人稱道。兔毫盞釉色黑青,盞底有放射狀條紋,銀光閃現,異常美觀。以此盞點茶,黑白相映,易於觀察茶麪白色泡沫湯花,故名重一時。蔡襄曾在《茶錄》中記載道:“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最爲要用。”

宋代點茶的步驟

宋代點茶法,兩宋盛行的一種飲茶方式。飲茶也是文人墨客雅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點茶法。

1、備水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泡茶最好的水自然是新鮮的泉水,但現代人要備有泉水都很難。我們推薦使用天然礦泉水,或純淨水,但不推薦使用礦物質水。煮水的原則是:以魚目、蟹眼連繹迸躍的二沸水爲度。也就是說,當看到水面呈現魚眼大小、蟹眼大小的沸泡時,就可停止加熱了。待三沸後,水就偏老了。泡茶時,取二沸的水,置邊上,等到水沒有沸騰的聲音,就可以用了。

2、碾茶

先用純棉紙包茶,壓碎茶葉,然後入茶碾,碾茶要迅速,不能長時間碾茶,否則有損茶末的新鮮度。如果不是當年的新鮮茶餅,最好將茶烘烤後再碾,以激發陳茶封存過久的香氣。

3、點茶

重頭戲來啦。在北宋時期,從達官貴人到平民百姓,無不以鬥茶爲樂,樂此不疲。宋代鬥茶就是比試誰的茶湯湯花──沫餑在盞面上的時間保持更久,稱爲咬盞,直到花散水出,稱之爲"雲腳散",經過幾個回合來決出勝負。宋代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宋代鬥茶用的方法就是點茶。點茶總共要注水七次,使茶末與水交融,茶湯表面顯現雪沫乳花,但這整個過程不超過數分鐘。點茶之前要先暖盞,用開水過一遍茶碗,否則茶不浮。然後以小勺舀取茶末,在盞中調作膏狀,不時以湯瓶衝點,邊衝點邊以竹製的茶筅(爲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宋人發明的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或銀製的茶匙在盞中迴環攪動,即所謂"擊拂"。

點茶需要技巧,又以因擊拂之法不同盞面泛起之乳花不同而有各種名目,自第一湯至第七湯而各有不同。

一湯:可用湯匙先將茶末調成膏狀。水要環繞着茶注入,不可直接衝在茶末之上。

二湯:二回注水要求來回成一條直線,快注快停。

三湯:三回注開水時,運用茶筅要輕盈均勻,此時茶麪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入的開水量要少,茶筅的擊拂要舒緩。

五湯:此時注入開水要看茶湯沫餑的狀態決定擊拂輕重。

六湯:如果這個時候沫餑勃然而生,只要緩慢攪拌就行。

七湯:最後一次注開水要看沫餑厚薄、凝固程度,如果達到要求,點茶便可完成。

4、分茶

點茶完後,要將茶湯分盛入盞,供人飲用,一勺一盞,而且每盞茶湯的沫餑要均勻。分茶時行茶藝禮儀,更顯雅趣。

點茶法步驟

1、備具潔器:將茶碗、茶筅用溫水潔淨,擺置抹茶基本茶席。

  2、投茶注水:抹茶倒入茶碗,將水溫80℃左右,約20ml水注入茶碗。

  3、調膏加水:用茶筅在碗中攪動,使抹茶與水融合,稱爲調膏。

  4、擊拂抹茶:繼續加水約40-60ml,點打茶湯,至茶沫起。

  5、奉茶敬客:點茶完成後,雙手捧起茶碗,品飲或將抹茶奉給客人。

  點茶法是宋代鬥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飲用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中的茶。爲了使茶末與水交融成一體,於是就發明了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稱爲“茶筅”。

《夢華錄》中的宋代點茶到底多複雜?最正宗的步驟你知道嗎?

宋代點茶到底多複雜 ?以下是小編的一些總結:

1、首先是焙炙茶餅,敲成小塊,碾碎後研磨到極細,羅網過篩,收納到茶盒中。煮水候湯。焙盞,即加熱茶盅的意思,可以使茶未更好地懸浮起來。焙蓋後將約重一錢七分的茶粉加入到盞中,開始正式點茶。

2、先加入少量的沸水,將茶粉調成糊狀,這一步謂之“調膏”;然後一邊加人游水,一邊以茶笑擊拂茶湯,打起持久不散的茶沫;然後將茶盞置於漆器盞託或者相同材質的盞託之上,呈敬給客人或者自己飲用。至此,一套完整的宋代點茶流程結束。

看起來只有警嬰數行字,可是要想行雲流水、完美地呈現一盞點茶一作品絕非易事。

3、點茶的泡沫有個專門的叫法“沫餑”。按“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五之煮》所述:“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日沫,厚者日待,細輕者日花。

在宋代如何判斷一盞茶點得好不好呢?主要有兩點,其實都和“沫停”有關:其一,看湯麪是否鮮自,沫侍越是潔白,越爲佳茗,以純白爲勝,其次農序爲青白、灰白、黃白;其三,看沫停“咬盞”的時間長短,也就是茶湯上乳白色泡沫留存的時間越長,水紋露出時間越晚越佳。

宋代文人雅士之間,還十分流行“鬥茶”。何謂鬥茶?除了上面所述,考驗點茶時沫餑潔白程度,咬孟是否長久之外,還有一種更高難度的比拼方式,便是鬥“茶百戲”據宋人陶谷所著的《茗莽錄》記載:“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典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茶百戲”又被稱爲“分茶”“水丹青,,是指透過技法在茶湯麪上"幻化”出圖像和文字。其方式有兩種:一種相對比較簡單,用茶匕。與後世的茶匙相仿,蘸水點在湯麪之上,也就是相當於以茶匕爲筆,以茶湯沫傅爲紙,在其上作畫、寫字。

4、而另一種分茶就厲害了,點茶者一手提壺注湯,透過手法控制水流的力度和勢度,另一手特盛,晃動配合。這般妙趣橫生、意蘊盎然的點茶法,爲宋人的茗茶時光增添了很多高雅情致。可謂是好景如雲煙,應該珍惜眼前光陰。

這正是:生成盞裏水丹青,巧面工夫學不成。欲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

茶道的步驟是什麼?

工具:茶壺、隨手泡、茶盤、茶托、茶池(茶海)、茶洗、茶杯(品茗杯、功道杯、聞香杯)、茶針、茶勺、茶夾\x0d\x0a\x0d\x0a茶壺(紫砂壺),是泡茶的咯;隨手泡,是煮水的;茶盤,是沏茶時用來放茶杯的。茶托,是客人面前用來放茶杯的;茶池,是放在茶盤下面用來放洗杯的廢水;茶洗,是一個大碗,用來洗茶杯的;品茗杯,是用來喝茶用的;功道杯,是在斟茶前,要把茶水從茶壺倒入公道杯,之後才倒入品茗杯的。聞香杯,是用來暖手和聞茶香的;茶針,用來通壺嘴;茶勺,是用來裝茶葉的;茶夾,就是用來夾住茶杯,進行洗茶杯等工作。\x0d\x0a\x0d\x0a步驟:溫壺,燙杯,裝茶,高衝,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x0d\x0a\x0d\x0a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x0d\x0a\x0d\x0a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烏龍入宮”\x0d\x0a\x0d\x0a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x0d\x0a\x0d\x0a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x0d\x0a\x0d\x0a第一壺茶爲洗茶——“若琛出浴”,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x0d\x0a\x0d\x0a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x0d\x0a\x0d\x0a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玉液回壺”——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爲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x0d\x0a\x0d\x0a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x0d\x0a\x0d\x0a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x0d\x0a\x0d\x0a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x0d\x0a\x0d\x0a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x0d\x0a\x0d\x0a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日本抹茶茶道方法步驟是什麼

日本抹茶茶道是日本三大茶道之一,那麼日本抹茶茶道的程序有什麼呢?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步驟

  溫壺,燙杯,裝茶,高衝,蓋沫,淋頂,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聞香、品茗。

  首先點火煮水,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烏龍入宮”

  沸水衝入茶壺中,“高山流水”,即高處直接衝入,使開水有力地衝擊茶葉,之後蓋沫(將溢出壺頂的泡沫颳去)——“春風拂面”。

  蓋好壺蓋,以沸水淋於壺上。即對茶壺進行淋頂。——“重洗仙顏”

  第一壺茶爲洗茶不喝,沸水倒入壺中,迅速倒出。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稱“洗杯”——“若琛出浴”,

  第二壺茶,就可以準備斟茶了。

  將壺中茶倒入公道杯,爲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玉液回壺”

  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於茶盤。

  將茶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此過程稱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

  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將茶倒入品茗杯(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一指扣品茗杯,兩指夾聞香杯,向內翻轉),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最後,就可以品茗了,用三指取品茗杯(大指和二指捏杯兩端,中指托杯底),分三口輕啜慢飲——“三龍護鼎”。

  日本抹茶的 飲茶 方法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裏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着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爲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爲薄茶。

  日本抹茶的歷史

  抹茶歷史久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源於中國隋朝的抹茶於唐宋時期達到發展巔峯,至宋朝時,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即點茶)已經出現。令人惋惜的是,明朝以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飲法在中國盛行,點茶的技藝也逐漸被人們淡忘,傳統抹茶粉也隨之銷聲匿跡。而九世紀末隨遣唐使傳入日本的抹茶卻在東瀛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記,被中國人遺忘的點茶卻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進而發展成爲日本茶道中的一部分,抹茶(まっちゃ)成爲日本 文化 的一個重要標籤爲世界所認知。那麼抹茶究竟是怎麼製作的呢,又是什麼原因在中國失傳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抹茶的原料是綠茶,唐詩中詳細記載了抹茶的製作方法。“摘鮮焙芳旋封裹”,將那春天裏茶樹抽出的黃嫩葉片採摘後 烘焙 蒸青處理,然後嚴密封裹起來。“手閱月團三百片”便是形容嫩葉已經制成茶餅後的景象,月團指的是圓形的餅茶。待喝茶的時候,須得再次將茶餅置於火上進行烘焙,然後用石磨細細碾成粉末,這就是抹茶粉,抹茶粉的顆粒遠小於綠茶粉。加水沖泡後茶香馥郁,沁人心脾,入口醇爽,先苦後甘。而這道蒸青散茶的製茶技藝後來傳入日本變成了碾茶之法。

  宋朝時茶文化發展更加鼎盛,以茶代酒的茶宴很是爲文人墨客所稱頌,甚至有文豪蔡襄著《茶錄》詳述鬥茶方法,書中關於羅茶,候湯,熁盞,點茶等飲茶方法的描寫足以證明宋人對茶藝掌握得爐火純青。而鬥茶中所用的點茶法同我們今天看到日本茶道中知名的抹茶道已經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只不過宋代採用的是團茶,需要碾碎烹煮,日本直接使用抹茶,將抹茶粉加以煎煮。餅茶碾碎後,放入碗中待用。以釜燒水,水微沸時即衝點碗。“茶筅”正是應茶水交融的需要而發明出來的。茶筅由各種材質製成,大部分由竹子製作,用作打茶的工具。

  目前日本的茶道中最常用的抹茶受到世界的喜愛,日式茶道源於中國茶道卻又不同於中國茶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講究“清靜和寂”,飲茶時有其一整套繁瑣的禮儀。茶道進行時,風爐的火候,茶湯的溫度,抹茶粉的用量,茶筅擊水的力度和深淺,以及抹茶粉的濃厚與時令相符與否的精緻茶點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由於講究繁文縟節,飲茶之道在中國逐漸刪繁就簡,抹茶也在宋朝之後不可避免地式微,可是一海之隔的東瀛卻將這一傳統保留下來並吸取本土文化發展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抹茶文化。

  如今我們提到抹茶,首先想到的是日本。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的飲食文化,而茶的好處更是自古就爲人們所知,“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茶的好處,簡而言之,就是可以清心也。大多數中國人喝茶都是飲水棄葉,而如今的科學研究表明茶的營養價值大多都在茶葉之中,因此食用由茶葉碾成粉末的抹茶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想來日本人長壽也和他們經常飲用抹茶有很大的關係。如今日本市場上對於茶道中使用的抹茶也分爲三六九等,日本比較知名的抹茶就有丸久小山園抹茶和山政小山園抹茶等。上等的抹茶較一般的抹茶更易回甘,澀味較淺,並且用茶筅打出的泡沫濃厚,筆者在學習茶道的時候就深刻體會到松柏較青嵐味道更爲醇正甘甜,而且使用松柏時毫不費力就能攪弄出豐盈的茶沫來。

宋代的點茶有哪些步驟

與唐代煮飲有所不同,宋代流行點茶。茶用石磨磨細、過篩。點茶之前,用沸水沖洗杯盞,預熱飲具,之後將適量的茶粉放入茶盞中,點泡一點沸水,把茶粉調和成糊狀,然後再添加沸水,邊添邊用茶筅擊拂。點茶後,如果茶湯的顏色呈乳白色,茶湯表面泛起的“湯花”,且能較長時間“咬住”杯盞內壁,這樣纔算點泡出一杯好茶。點茶追求茶的真香、真味,並且十分注重點茶過程中的動作優美協調。

宋代文人雅士都是如何“玩茶”的?

宋朝,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峯期,被西方學者譽爲“東方的文藝復興”。“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在那個年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追求一種雅緻詩性的生活狀態。

而蔡襄的《茶錄》和宋徽宗的《大觀茶論》,說明了那個年代喝茶的流行。《茶錄》和《大觀茶論》亦成了文人茶道所遵循的規則。

一、宋代的文人雅士們都是如何“玩茶”的?

如果說,唐代的煎茶側重於技藝,那麼宋代的點茶,則更講究意境了。點茶,是宋人雅緻生活的集中寫照。三五成羣去鬥茶,茶點的好,在朋友中就很有面子。如果又能在茶湯之上寫詩作畫(謂之分茶,又稱爲茶百戲),那就更被驚呼神人了。

點茶:

人行草木間即爲茶,宋人把心中的山水草木,潑在畫裏,也點在茶裏。

1、炙茶:取出茶餅,陳茶用沸水浸泡一下,颳去膏油一兩乃止,以鈐鉗之,微火炙幹,當年新茶則直接碾茶。

2、碾茶:以淨紙密裹槌碎,碾成粉。

3、羅茶:以細密爲佳。

4、候湯:活水點茶,用木炭燒水,水燒至邊緣泛蟹眼小泡即止。

5、熁(xie)盞:用開水溫盞預熱。

6、點茶:量茶約6.8克,先注湯調膏,再注入水,邊注水邊用茶筅環回擊拂,湯上盞四分則止,面色鮮白,著盞爲水痕爲佳。

二、鬥茶: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好茶道,流行鬥茶,在點茶時文人雅士們比較茶湯,同時吟詩作賦,在茶湯上作畫,一比高下。鬥茶可謂風靡一時。

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和茶百戲。鬥茶品以茶“新”爲貴,鬥茶用水以“活”爲上。

鬥茶從準備之初,共有五個步驟。首先要有個茶餅。

1.炙茶

先將茶餅“以沸湯漬之”,颳去膏油,然後用微火炙幹。新茶一般不炙。

2.碾茶

用乾淨的紙包裹,槌碎,然後碾細。若過夜,則色昏。

3.羅茶

碾好的細木過篩,篩上粗末再碾、再羅。

4.、烘盞

凡是點茶,必須先烘盞使之熱。如果盞冷,茶就浮不起來。

6.、點茶

先投茶,然後注湯,調成膏狀。

後來這種飲茶方式傳至日本,演變爲當今日本的“抹茶道”,流傳至今。

三、茶趣☛鬥茶令與茶百戲

鬥茶令,即古人在鬥茶時的行茶令。行茶令所舉故事及吟詩作賦,皆與茶有關。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興增趣。茶百戲,又稱湯戲或分茶,這是點茶的極致了。是宋代流行的一種茶道,即將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

在宋代,茶百戲可不是尋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戲與琴、棋、書並列,是士大夫喜愛與崇尚的一種文化活動。宋人楊萬里茶百戲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戲能使茶湯的湯花瞬間顯示瑰麗多變的景象。若山水雲霧,狀花鳥魚蟲,如一幅幅水墨圖畫,這需要較高的沏茶技藝。

茶百戲要求,在點茶的湯花上迅速做出各種文字和圖案,這個時間極短,難度極大,最終效果類似我們見到的咖啡拉花。你可以想象一下咱們現在的咖啡拉花。完全可以媲美。

在宋代,基本的情況就是,茶是天下通行的飲品,除了文人雅士的講究,百姓日常生活不能缺了它,待客也不能缺了它:“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

沏茶的步驟,工具是什麼?

不很講究的話,只需3樣:杯子 茶葉 80度以上的滾水或沸水 把茶葉放入杯子,加入80度以上的滾水或沸水,這是比較大衆化的沏茶的步驟.

講究的話,那就得講點茶道了,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最早記述於宋代,有“吃茶”之說。流行於唐代。   法門寺出土的金質茶具,展現了唐代人“吃茶”的情形。茶葉經烘乾後碾成粉末,和水一起煮,在煮茶時有時會加入鹽等調料,喝茶時與茶葉一起喝下,所以又叫“吃茶”。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茶道用具

[1]1、置茶器   ①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②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③ 茶漏(鬥):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④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幹香。   ⑤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⑥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 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②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③ 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5、滌潔器   ①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⑤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⑥ 茶巾:主要用於幹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淨桌面水滴。   ⑦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爲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②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③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⑤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⑥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⑦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⑧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1.水與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應就是茶的濃淡。濃淡要合適纔好,使我們能夠品賞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的濃淡對於茶葉中的 物質的浸出是有影響的,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的影響作用。濃淡可以科學計測,但是平時沒人去理會這一指標的,還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爲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 葉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兩克。   2.泡茶的水溫   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視不同類茶的級別而定。但是我們經常不注意這一點,總喜歡用很燙的水來沖泡。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用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龍井茶,應用80℃~85℃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時間長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左右,不宜久泡。紅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點。   4.杯子的用法   紅茶一般有玻璃杯,其他常用白瓷杯。

具體按茶道的沏茶的步驟根據茶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這方面我也並非專家,

請參閱>http://ke.baidu.com/view/47991.htm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39397.htm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步驟程序

  日本抹茶茶道是日本三大茶道之一,那麼日本抹茶茶道的流程步驟是什麼?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的步驟

  抹茶是一種青綠的茶葉粉末,這種吃法也名“末茶”.起於唐代。南宋時,經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傳人日本。茶道多用抹茶,沖泡時濃如豆羹,用茶道用的刷子攪拌.直到生出大量泡沫。最後把它們分別傾入各個碗中,依次遞給客人飲用。

  l、點炭:

  先往地爐裏撤一層溼潤的茶灰,撒灰的次數、動作與方位都有講究。

  然後開始點炭,選用的是精緻潔淨的炭精,主人遵照一定的順序與位置,將炭一件一件地放進爐裏。主人會一再地用羽帚清掃地爐。主人還會往爐裏放進一些薰香。客人們就在爐子旁邊,靜靜地欣賞主人的莊重而優雅的表演。

  2、煮水:

  千利休說過:“茶道無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嚐而已。”這一方面說明禪如茶,簡潔明瞭。也說明煮水是茶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當地爐的水燒沸時,寂靜的茶室裏只有開水滾動的聲音。茶人會把這聲音想象成松風之聲,營造一種悠遠的心境。

  3、沏茶:

  擦拭好茶具後,主人從荼罐裏取茶末二三勺,置人碗中,注入已燒開的水,再用茶筅攪拌成泡沫狀。主人的動作要敏捷規範,既要有舞蹈般的節奏感和飄逸感,又要準確到位。

  4、敬茶:

  敬茶時必定體現一個“敬”字。

  1)主人以左手掌託碗,右手五指持碗沿,輕輕將茶碗轉兩下,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客人,然後跪地後舉茶齊眉,恭送至客人面前。

  2)客人接茶後,輕輕轉上兩圈,將碗上花紋圖案對向獻茶人,然後也須舉碗至額,以示感謝。

  3)然後放下碗,現又重新舉起,這時就可以開始品味了。飲時要使茶湯在舌間滾動,吸啜有聲,表示稱譽,並說一些吉利話和客套話。一人飲後,傳與下一人,最後茶碗傳回主人.

  抹茶茶道的流程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裏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着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說了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爲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成爲薄茶。

  日本抹茶茶道的歷史 文化

  歷史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 飲茶 ,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爲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爲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爲日本的國粹,引爲國賓之禮,譽爲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 方法 ,併成爲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爲茶宴,當時最爲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嚐色、香、味,佳者爲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爲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裏所指的抹茶衝飲之道即爲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透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爲日本的國粹,引爲國賓之禮,譽爲日本之最。

>>>下一頁更多精彩“日本茶道知識” 

Tags: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