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洞庭碧螺春茶葉介紹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83K

洞庭碧螺春茶葉介紹

碧螺春屬於綠茶,不發酵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茶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的洞庭東西兩山,碧螺春茶在當地有“滿身毛,銅絲條,蜜蜂腿”的美稱,其幹茶纖細,捲曲如螺,滿身披毫,銀綠隱翠;香氣以花果香、嫩香顯著;沖泡之後嫩綠明亮;品之清鮮甘醇,鮮爽生津。

洞庭碧螺春茶葉是中國茶葉中的一種名貴綠茶,產於中國湖南省洞庭湖周邊地區,以洞庭湖畔的碧波盪漾、螺頂如鉤而得名。

洞庭碧螺春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要求必須在清明前採摘新葉,採摘時只能取莖帶兩葉或一葉一芽,採摘後需在兩小時內完成殺菜、攤放、揉捻等工序,炒制時更要組成四人團隊,相互協作,千錘百煉,才能達到洞庭碧螺春獨具的特色風味。

洞庭碧螺春茶葉形狀飽滿緊溼,泡製時浸果香濃委,滋味鮮爽回甘,並帶有極濃的甜香氣息,被譽爲中國10大名茶之一,享有“一世佳茗”的美譽。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碧螺春茶葉 碧螺春介紹

1、碧螺春茶葉早在隋唐時期即負盛名,有千餘年曆史。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爲“碧螺春”。由於洞庭山地理環境獨特,四季花朵不斷,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2、碧螺春以江蘇省吳縣太湖之濱的東、西洞庭山出產的茶葉爲最佳。碧螺春條索緊結,蜷曲似螺,邊沿上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泡在開水中,杯中猶如雪片飛舞,慢慢舒展成一芽一葉。湯色碧綠,味道清雅,經久不散。

3、碧螺春屬於綠茶,因產於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故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山分東西兩處,洞庭東山爲三面環水的半島;洞庭西山則爲太湖上的小島。東西洞庭山均爲果茶間種。這裏,太湖碧水,煙波浩渺。茶樹與批把、桔子、楊梅等果樹交錯相間,枝葉相連,根脈相通;從果樹枝葉中透過來的稀疏的陽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關於碧螺春的資料 碧螺春介紹

1、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2、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進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3、產地分佈:碧螺春,產於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批准,獲得原產地域標誌產品保護。西山鎮(今金庭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都種茶。重點茶區在秉場、石公堂裏、東村、衙甪里、東河、縹緲村一帶,其餘東蔡、林屋、庭山、蔣東、元山各村也有分佈。茶園面積965公頃。東山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中,茶區主要分佈在山區的莫釐、碧螺、雙灣、楊灣、陸巷五個村。

碧螺春是什麼茶碧螺春屬於哪種茶

碧螺春是綠茶。作爲綠茶之一的碧螺春,在我國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進階的碧螺春,其茶芽之細嫩,0.5公斤的幹茶需要大約6-7萬個茶芽;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得名“碧螺春”。

碧螺春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其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

碧螺春茶屬於沒有經過發酵製成的茶,保留了很多天然的物質。常飲碧螺春茶能刺激人體中樞神經,起到提神,提高記憶力的作用,它還能與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結合,消除其毒性。也能抑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能降低血脂和膽固醇,起到減肥的輔助作用。但碧螺春性寒,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的人羣不宜飲用。

碧螺春是什麼茶

碧螺春是綠茶。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進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人,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炒青。

等級標準

1、特一級: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批毫,銀綠隱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多芽,在鮮葉挑揀上從碧螺春茶一芽一葉(俗稱一棋一xxx芽似xxx葉如旗)炒制,改爲單芽。

2、特二級: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勻多芽.特二級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3、一級:條索尚纖細,捲曲成螺,白毫批覆,勻整,嫩爽清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綠,明亮.是挑揀一芽一葉而炒制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

4、二級: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

5、: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是辦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選。

6、特級:炒青價格低,產期大約四月既雨前茶,此茶口味較早春的茶葉稍濃,耐泡。

7、一級炒青茶:外形尚成螺,色澤深綠。尚整,稍有青殼碎片,滋味尚純正,湯色黃綠,葉底尚嫩欠勻,稍有青張,綠稍深。

碧螺春是什麼茶,碧螺春的特點

碧螺春屬中國十大綠茶之一。

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滿披茸毛,產於早春。

以形美、色豔、香濃、睞醇四絕聞名於中外。

碧螺春爲綠茶中的珍品,在唐代時期碧螺春被譽爲貢茶,專爲皇宮貴族所享用。

傳說清康熙皇帝南巡蘇州賜名爲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太湖水面,水汽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由於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果香味。

碧螺春條索緊結,捲曲似螺,邊沿上有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

碧螺春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而聞名中外。

其成品茶外形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

碧螺春的沖泡方法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倒入70℃左右的沸水,手摸杯子微微覺得燙就可以了,然後放入茶葉。

碧螺春茶葉是什麼茶 碧螺春茶葉的功效與作用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

主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並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爲年年進貢的貢茶。

碧螺春是綠茶,因此綠茶的一般功效它都具有:

一、美國科研人員指出:人們在進食高脂肪飲食後,血管會出現硬化現象,如果同時或在食後飲用綠茶,可使血管軟化,使血液流量改善。綠茶中含有的茶氨酸、兒茶素,可改善血液流動作用,在防止肥胖、腦中風和心臟病中有一定效用。

二、一般綠茶的嫩芽,含茶氨酸較豐富,適應於冷開水浸泡半小時左右使其茶氨酸溶出,常服對防肥胖、腦中風和心臟病效果滿意。

三、綠茶的老葉,採摘在生長後期,日曬時間長,價格也低廉,含兒茶素較多些,而兒茶素溶出率隨水溫升高而增多,適宜開水沖泡飲服。兒茶素有較強的抗自由基作用,對癌症防治有益。日本蔬菜茶業研究所研究證實,綠茶不但防止癌細胞的生成與增殖,還有一些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效應。

四、碧螺春除兼具龍井茶之功效外,其提神健胃優於龍井,對上呼吸道傳染病及消化道疾病有預防和治療的功效。

洞庭碧螺春茶屬於哪兒的特產

洞庭碧螺春茶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洞庭碧螺春茶爲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產於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後來康熙皇帝南巡,遊覽太湖,江蘇巡扶宋犖用“嚇煞人香”進貢,康熙品嚐後大加讚賞,然認爲茶名欠雅,便因此茶產於洞庭東山碧螺峯而易名爲“碧螺春”。碧螺春茶的特點是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爲貢品。

洞庭碧螺春最早產自哪個朝代?

碧螺春的介紹

碧螺春——系我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茶之一,始於唐,盛於宋,歷史上都是宮廷貢品,在海內外市場久負盛名。

洞庭碧螺春屬細嫩炒青綠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山是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與桃、李、梅、橘等果木間種,茶吸果香,花融茶葉,二者相得益彰,加之太湖周邊氣候溫和溼潤,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質。碧螺春的採製非常嚴格,它每年春分前後開採,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採摘的品質最好。通常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形如雀舌。採回的芽葉須進行精細的揀剔,並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碧螺春條索纖細,捲曲如螺,白毫顯露,銀白隱翠,沖泡之時,恰似白雲翻浪,香氣濃郁,滋味鮮醇,湯色清綠,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的讚譽。

碧螺春的資料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產於洞庭東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關於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說,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製,又採自碧螺峯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爲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爲年年進貢的貢茶。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爲貢品。但凡品飲過碧螺春的人,都不由會被它嫩綠隱翠、葉底柔勻、清香幽雅、鮮爽生津的絕妙韻味所傾倒。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之感。人們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爲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鑑賞一件工藝奇珍,箇中妙境,可遇而不可求也。

將它輕輕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譽。茶葉上帶着細細的水珠,約2分鐘,幾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只有幾根茶葉在水上飄着,多數下落,慢慢在水底綻開,顏色淺碧新嫩,香氣清雅。而龍井下投五分鐘後纔開始下落,葉片慢慢被浸潤,顏色黃綠,能長時間保持香氣。碧螺春的二水三水入口微澀,甘甜之味反歸得很慢,但在齒頰間,餘香較遠。

“清而且純”,形容碧螺春真是恰當!沖茶在於一種感覺,不必太看重手法、溫度和用量。對於一個初喜喝茶的朋友來說,幹茶可以少放些,碧螺春是比較嫩的茶葉,水溫低些就好,比如70度,也就是手摸杯子微微覺得燙就可以了。適合用於家庭辦公用茶。《鐵齒銅牙紀曉嵐4》乾隆到柳樹溝找梅香姑娘就是喝的這個茶。

碧螺春是屬於什麼茶類

分類: 娛樂休閒

問題描述:

`新茶和陳茶怎麼區分

解析:

碧螺春屬於綠茶,因產於江蘇吳縣的洞庭山區,故又稱“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分東西兩處,洞庭東山爲三面環水的半島;洞庭西山則爲太湖上的小島。東西洞庭山均爲果茶間種。這裏,太湖碧水,煙波浩渺。茶樹與批把、桔子、楊梅等果樹交錯相間,枝葉相連,根脈相通;從果樹枝葉中透過來的稀疏的陽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原名“嚇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傳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採製歷史。據清王應奎撰《柳南續筆》記載,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當地人每年都要持竹筐前去採摘以供飲用。一次,因其葉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驚呼“嚇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撫以此茶進呈,康熙皇帝覺得這個名字太俗,遂改名“碧螺春”。

“碧螺春”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的感覺。人們稱讚此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碧螺春茶因其嬌嫩,沖泡和品欽也與衆名茶不局。一般茶葉是先放茶。後沖水。而碧螺春則不能用水沖泡,。也不能加蓋緊悶,而是先在杯中倒人沸水,然後放進茶葉;略過三四分鐘,芽、葉紛紛伸腰舒展,茶色濃豔,聞之清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