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古代的日是怎麼寫的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7.49K
1. 古代的日字怎麼寫

篆書的“日”

古代的日是怎麼寫的

漢代隸書:

唐楷:

草書:

2.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時間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來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但是我想古代應該用的是“農曆”,表示日期的方式應該是“幾月初幾”,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農曆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一樣的。可是我發現很多古詩古文當中大多數直接寫“某月某日”,比如著名的家喻戶曉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當中“九月九日”不是今天公曆的“九月九日”,“山東”也不是指今天的山東。我小時候讀陸游的《十一月四日夜風雨大作》覺得奇怪,“十一月四日”按照書上的解釋是陰曆十一月四日,爲什麼不寫成“十一月初四”呢。讀到王維的另一首詩,題目忘了詩中有:“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鉤”是極少見的寫成“幾月初幾”例子類似的只有《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除此以外,即使寫“幾月初幾”後面也要帶個“日”字,叫“幾月初幾日”。而現在陰曆的稱呼“幾月初幾”後面是不帶“日”字的。著名的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不是“七月初七長生殿。”。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按照農曆的習慣應該寫成《九月初十即事》纔對啊。

楊萬里的《正月四日後圃行散》明明是正月初四,他卻寫成“正月四日”,類似的還有許多,比如韓愈的《答李翊書》開頭:“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按照農曆的習慣應該叫“六月二十六”纔對啊。韓愈的《與於襄陽書》:“七月三日”,不說“七月初三日”。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現在讀起來令人想到陽曆的十一月八日和七月十日。難道古代不用農曆?《祭十二郎文》:“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歿以六月二日”令人一下子想到公曆的六月十七日和六月二日,而不是農曆的六月十七和六月初二,難道古代用的歷法跟今天的陰曆不同?我想,歷代曆法差異當然是有的,但古代也是用的陰曆啊。但日期的稱謂與今天陰曆日期的稱謂不同?而《徐霞客遊記》當中纔有“戌午九月初三日……初四日、初六日……”好像古代正式的文章都用“幾月幾日”的稱謂,“幾月初幾”的稱謂屬於非正式的、民間的俗稱。像《徐霞客遊記》之類的本來屬於非正式的文章就用“幾月初幾日”的稱謂。大概“幾月初幾”是民間的叫法,後來傳入公曆,就把本來屬於陰曆的正式稱謂“幾月幾日”移到了對公曆的稱呼上,而對於陰曆的日期只好用民間俗稱的“幾月初幾”來表示了。是不是這樣呢?

3. 古代人如何形容日期和時間

古代人用天干和地支來表示時間,比如說庚辰年,但這麼多又表達不清,因爲60年又會有一個庚辰年,所以看古人的年的表述,就要看人物,事件的朝代,來確定具體年份。

月和日也有用天干地支表現的,比如歷史上有“馬日事變”,就是指那一天是地支中的馬當值。

我們所說的生辰八字,其實就是指我們出生的年月日和具體時間。

古人把一天分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一個時辰又分爲八刻,一刻是15分鐘。其實現在我們還是用刻來表示,比如說12點1刻,就是指12點15分。

我根據自己知道的寫的,所以可能不太祥細。望理解。

4. 古代的日期是怎麼算的

你要查年分的干支可以推算,60年1個輪迴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個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今年是“丙戌”年,去年就是“丙”的前面1個“乙”和“戌”的前面1個“酉”,去年就是“戌酉”年,以此類推。

明年就是丁亥年了。然後是紀月推算方法 紀月的推算方法,雖然每月的地支是固定,如正月是寅月、二月是卯月、三月爲辰月。

,可是月份的天干都是不固定的,要經過推算才能得出,常用年上起月法,推算的歌訣是: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爲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丁壬壬寅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處起,甲寅之歲好追求。

“甲己之歲丙作首”逢甲年和己年時,正月的月干支是丙寅、二月爲丁卯、三月爲戊辰。

以順排十二個月;如1984年是甲子年、1989年是己巳年,其年幹是甲和己,故這兩年的正月都是丙寅月。 “乙庚之歲戊爲頭”,就是乙年和庚年的正月干支戊寅、二月是己卯、三月是庚辰……;例如1980年是庚申年,1985年是乙丑年,其年幹是乙和庚,故這兩年的正月都是戊寅。

“丙辛之歲尋庚上”,方法同上。例如1981年是辛酉、1986年是丙寅年,其兩年的年幹是丙與辛,故正月都是庚寅、二月都是己卯等。

“丁壬壬寅順水流”如1982年是壬戌年、1987年是丁卯年,這兩年的年幹是丁與壬,故正月都是壬寅、二月都是癸卯等。 “若問戊癸何處起,甲寅之上好追求”,如1983年是癸亥年、1988年是戊辰年,其兩年的年幹是戊與癸,故其兩年的正月都是甲寅、二月都是乙卯。

這裏必須注意的是推算月干支一定要結合節氣進行,須知推月干支是嚴格以節氣爲界限,即在本月節氣前出生的,就用上個月的干支,節後出生的才用本月干支,若是本月下一個節後出生的,也就是下一個月的節氣提前來到本月,則得用下個月的干支。 第三節紀日推算方法 日干支的推算方法一般按陽曆日期來推算,先以當年的元旦干支的代表數爲基礎(天干1~10,地支1~12)另加所求日數,然後查表按月進行加或減(附後),再除去幹支的週轉數(天干10,地支12),所餘的數即爲所求的日干支的代表數,即可按數字轉爲干支,此爲平年的日干支推算法。

如遇閏年,因二月多一天,所以在用上法推算時,從三月份起,應在所求日干支數上再加1。 附:各月干支加減表 一月干支均減1 二月幹加0支加6 三月幹減二支加10 四月幹減1支加5 五月干支均減1 六月幹加0支加6 七月干支均加0 八月幹加1支加7 九月干支均加2 十月幹加2支加8 十一月干支均加3 十二月幹加3支加9 爲了便於記憶,有歌一首: 一五雙減一 二六加零六 三減二加十 四減一加五 七零九加二 八加一七走 十上加二八 冬三臘三九 閏從三月起 餘數均加一 例1:求1981年12月31日的日干支 查1981年元旦干支爲己卯,己的代表數爲6,卯爲4,即以6、4爲基數進行計算。

幹:6+31(所求日數)+3(12月幹加3)=40 除去週轉數30,餘10。10代表癸,所以日干是癸。

支:4+31+9(12月支加9)=44 除週轉數36,餘8。8代表未所以日支是未。

合起來可知1981年12月31日爲癸未日。並由此可以推之1982年元旦干支爲甲申。

紀時推算方法 每日十二時辰,而干支爲六十環周,從甲子時起到癸亥時止,共六十個時辰,五天恰好輪完,周而復始。推算時干支先要知道日干,如甲日、乙日等等,然後按日上起時法來推算,其日上起時歌訣爲: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從何發,壬子是真途。

“甲己還加甲”是講的甲日、己日的子時名稱始起於甲子,這甲子就是甲日己日子時的名稱。其方法與年上起月法相同。

這樣,只要知道了每一天子時的名稱,以下各時的名稱按順序推就知道了。 “乙庚丙作初”就是乙日、庚日的子時名稱爲丙子時。

“丙辛從戊起”就是丙日、辛日的子時名稱爲戊子時。 “丁壬庚子居”就是丁日、壬日的子時名稱爲庚子時。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就是戊日、癸日的子時名稱爲壬子時。陽曆日期推算陰曆日期的方法 前已述及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爲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爲初一,以月望爲十五(大月爲十六日),以月晦爲二十九日(大月爲三十日)。

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曆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曆日期換算成陰曆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翻開萬年曆6月10日是陰曆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爲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爲: 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爲: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

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然後可以自己找萬年曆/list/wannianli.htm上面的是網上搜到的,希望能幫到你。

5. 古代有日曆嗎

我國始有曆法大約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證明殷代的歷法已具有相當的水平,這一頁甲骨。歷是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這頁甲骨歷也就叫日曆。

但真正的日曆產生,大約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順宗永貞元年,皇宮中就已經使用皇曆。最初一天一頁,記載國家、宮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曆分爲十二冊,每冊的頁數和每月的天數一樣,每一頁都註明了天數和日期。發展到後來,就把月日、於支、節令等內容事先寫在上面,下部空白處留待記事,和現在的“檯曆”相似。

那時,服侍皇帝的太監在日曆空白處記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終,皇帝審查證明無誤後,送交史官存檔,這在當時叫日曆,這些日.歷以後就作爲史官編寫《國史》的依據。 後來,朝廷大臣們紛紛仿效,編制自家使用的日曆。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