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什麼決定了你的發展高度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42K

作者 |  韓大爺的雜貨鋪

什麼決定了你的發展高度

來源 | 韓大爺的雜貨鋪(ID:handaye580231)

有讀者問:“到底是應該想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然後再發憤圖強,還是暫且先努力着,看最後到底能發展成啥樣?”

看完這篇文章,希望你得到解答。

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前幾天聽羅振宇老師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大約在今年夏天的時候,一位武漢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到羅輯思維實習,被安排到了客服崗位,工作內容就是每天接一些電話。

名牌大學高材生到企業實習,只幹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碎工作,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大材小用,太委屈人家了。

然而比這更“殘忍”的是:由於來電諮詢的人以用戶爲主,多半是追問“我買的書爲什麼還沒送到?”,心情焦急,語氣也很生硬,每天接這樣的電話,真是滿心的負能量不斷積壓。

高材生同學實習期滿,準備回校繼續完成學業。在臨走那天,他在工作羣裏分享了一份文檔,這是在沒有任何人要求和監督的情況下,他自己主動完成的一項總結成果。

他說:透過這兩個月不斷的接電話,我整理出了咱們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客服問題,這些問題該怎麼去解答?

包括很多話應該怎麼說溝通效果比較好,我參考其他公司的客服,做了一個梳理,大概是 30 頁的一份檔案,全在這裏了,希望能對公司日後的客服工作有所幫助。

羅振宇說:“當我看到這份檔案時我徹底傻了,我相信如果你是老闆你也會這樣。這就是人才啊,要把他留住啊。

他有多高的學問重要嗎?他原來是哪個專業的重要嗎?這份檔案裏寫的東西是否盡善盡美重要嗎?

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由他的知識和能力的存量決定的,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定義問題,並想盡辦法將問題解決掉。具備這樣的特質,OK,他就是牛人。”

是啊,比所有表面因素更重要的關鍵與核心是:你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一個人就像一個公司

大約在兩個星期之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接受了央視財經記者的採訪,當談及投資銀隆的原因時,他“一不小心”又說出了一句網絡流行語:不多不多,就五個億。

我們暫時將玩笑和調侃放在一邊,仔細地看一看當時的採訪實錄,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記者:您爲什麼想和董明珠一起參與銀隆?

王健林:兩條原因,第一朋友,第二相信董總,相信她眼光不會錯。

記者:那您太義氣了。

王健林:這不是義氣,你看她把企業做得這麼好……而且董明珠,我相信她,沒問題。

記者:咱們這次投資部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然後很多輪的討論過了嗎?

王健林:沒有沒有,什麼深思熟慮,就是相信董總。

記者:您準備到這個公司去參觀嗎?

王健林:我們下邊人去看過。

記者:他們是怎麼跟您反饋的?

王健林:他們說還行,董總說投我就跟着投,我就沒考慮那麼多。

看了這段談話記錄,我們通常的第一反應是:王總真會說話,手筆也真夠大,對合作夥伴恭維有加,有錢人可真瀟灑。

然而,我們再看一遍就會發現,王健林三句話不離董明珠“這個人”,反覆強調着,促使他在這種風險行爲中做出判斷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別的,而是對這個人的信任。

董明珠是富有的,這種富有不僅僅指她的有形資產,更是在於她透過多年的合作經歷所積攢起來的一份值得信任的良好形象,這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我們都說先做人,再做事,這話不假。

一個人好比一家企業,你的性格特質就是你的企業文化,你的人格魅力便是你的企業形象,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你的產品,其他人透過觀察你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決定是否與你合作。

決定發展軌跡的是人格

我來自農村,在中國的鄉土社會中,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當孩子們都很小,滿地跑四處鬧的時候,鄉里鄉親,左鄰右舍的長輩們就會無意間對孩子做出一些評價。

有時,你會聽到某位叔叔說:這孩子行,我看這孩子挺好,將來肯定錯不了。

有時,你會聽到某個大嬸說:那個孩子不仁義,長大了估計也不行。

現在回想起來,首先,這些評價很多都是無心的,有時僅僅是隨口一說的客套話;其次,這些判斷都很主觀,不夠科學和辯證,人哪能一碗水看到底呢?

然而,比較有趣的是,這些“預言”被實踐證明,真的有一定的準確性。

多年以來我發現:那些從小就被長輩們評價爲“錯不了”的孩子,長大後發展得還真都不錯,有的雖說沒大富大貴,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還蠻順心。

而那些從小就不被長輩們看好的孩子,彷彿是被下了咒語一樣,可能有時看起來還可以,甚至是風光一陣,但總會出現“意外”,要麼在這件事上犯錯誤,要麼在那個坑裏栽跟頭,幸福指數很低。

宿命論存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一個人在真正踏入社會之前所培養起來的人格特質,一定會在他日後的工作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展現出來,併產生不同的影響。

民間有句俗語,叫“三歲定八十”,這裏說的僅僅是概數,也並非絕對地說人小時候怎麼樣長大後就一定會如何如何,而是在提醒着我們:真正在根本上左右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軌跡的,不是命運,不是運氣,不是外因,甚至不是一時的學歷和能力,而是你,具備着怎樣的人格。

你是否足夠細心,是否足夠自律,是否值得信任,是否願意主動地去解決問題,這些積極的性格特質,纔是你成功真正的鑰匙。

一口不能吃個胖子

當今媒介資源很發達,很豐富,我們經常能透過各種渠道聽到或看到一些成功人士或各領域佼佼者的故事傳說,或是一些個人的奇聞軼事。

當我們面對這些資訊的時候,常常會陷入一個思維誤區,那就是我們常常會本末倒置。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某位“高人”很客氣,很儒雅,待人接物很隨和,很有魅力的時候,我們會怎麼想呢?我們通常會歸納爲:因爲他們成功了,所以他們很完美。

但有沒有可能是這樣,正因爲他們的人格很完善,對自我的要求很高,才決定了他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成功呢?

我個人認爲,是這樣的。

有人說:“不對啊,我看到很多性格乖張,甚至從小就很壞的孩子,長大後也特別成功啊?”

嗯,首先說,這裏有個案的問題;其次,這裏還有一個媒體渲染炒作的因素。

另外,我們相比於瞭解一個人四平八穩,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更加願意聽到一個人沒怎麼努力,投機取巧,經歷充滿傳奇色彩,最後歪打正着地走向成功。

因爲那樣的故事更有戲劇色彩,更有代入感,但那都是故事啊,遠非生活的真相。

前幾天我看了一場人物專訪,某名人談及自己在中學階段的狀態時,不斷強調着自己壓根就不怎麼學習,天天找人打架,是個問題少年,個性張揚,際遇波折。

正講的興起,主持人請來了一位特邀嘉賓,正是那位名人的初中班主任,結果很尷尬:班主任老師年過六旬了,怎麼也想不起來他這位學生以前有過打架、逃課的經歷。

相反,在她的印象中,這位如今的名人,在當年可是乖巧勤奮的很,有時晚自習下課後,還要騎自行車飛奔到某大學圖書館,加班加點地學個通宵。

那位名人當場面紅耳赤,最後自己也不禁笑着承認:人在回憶過去的時候,總是想加點與衆不同的顏色啊。

你看,沒有誰是天生命定的成功者,再有天賦的人,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過來的。

你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今天早上七點半左右的時候,我收到一封讀者發來的私信。

他問我:到底是應該想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想要什麼,然後再發憤圖強;還是暫且先努力着,看到底最後能發展成啥樣?

這個問題看似很繁瑣,但其實萬千頭緒矛盾核心就只有一個。

我想到了我大學期間的老班長,他好像從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只是認認真真地做好一切自己該做的事。

可你知道嗎?我們專業的九十多名同學,幾乎是所有人,沒有不對他豎大拇指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長或是短板,大家彼此之間也都不敢輕易說誰未來會過得好壞,但當我們談及這位老班長,幾乎是統一的結論:

他這個人,將來無論做什麼工作,去哪裏發展,都一定是錯不了的。我們爲什麼敢這麼說,是因爲他選擇的方向多麼光輝還是他有雄厚的物質資源?都不是的,我們認可的是這個人,他身上具備着一個優秀的人應當具備的一切素質和品格。

所以說,任何一個年輕人,都不必過於糾結,踏踏實實地去做事,去培養自己各方面的優秀品質和好習慣,每天進步一點點,一步一步地將自己的人格提升和完善。你的人格完整程度決定着你的發展高度。

安下心來,紮實向前,且行且思,且行且看,我們的路都有很遠很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