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西餐的發展史有什麼|餐廳的發展史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6.85K
1.西餐的發展史有什麼

西餐發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的西西里島上,就出現了高度的烹飪文化。在當時就很講究烹調方法,煎、炸、烤、燜、蒸、煮、炙、薰等烹調方法均已出現,同時技術高超的名廚師很受社會的尊敬。在當時儘管烹任文化有了相當的發展,但人們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爲主,餐桌上的餐具還不完備,餐刀、餐叉、湯匙、餐巾等都沒有出現。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廚房用的工具演變而來的。

餐廳的發展史怎麼寫 西餐的發展史有什麼

15世紀中葉是文藝復興時期,飲食同文藝一樣,以意大利爲中心發展起來,在貴族舉行的宴會上涌現出各種名菜、細點。至今馳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時出現的。到了16世紀初中葉,法國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歡研究烹調方法,她從意大利僱用了大批技藝高超的烹調大師,在貴族中傳授烹調技術,這樣不僅使宮廷、王府的菜點質量顯著提高,同時使烹飪技法廣爲流傳,促使法國的烹飪業迅速發展起來。後來,法國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舉行宴會時,爲了讓客人預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讓管家在宴會前用羊皮紙寫好菜名,放置在每個座位前。據說這是西餐菜譜的開始。

到了1638~1715年,由於講究飲食而被人稱爲美食家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宮廷中發起了烹飪大賽,優勝者發獎章及獎賞,從而推動了烹飪業的蓬勃發展,一時間宮廷內佳餚美饌迭出。由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烹調熱,直接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烹任業發展,於1765年,在法國的社會上出現了餐廳。1789年,法蘭西革命後,對一般顧客的餐廳像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供餐形式是採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現了零點菜譜,但只是簡化了的宮廷菜。19世紀初葉,餐桌上的規距大致與現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纔出現了許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龍,並有着嚴格的擺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國青花瓷傳入歐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屬器、玻璃器和軟質陶器。中國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歐洲人的喜愛,於是歐洲人便開始了瓷器的研製。接着,英國燒製出了潔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質地不斷更新。

2.餐飲經理的發展史

餐 飲 管 理 制 度每月25號各部門(班組)上報下月工作計劃,培訓計劃.每月2號前上報各部門(班組)上月總結.每月2號前上報各部門(班組)員工上月考覈表員工考勤表,物品盤點表等.領班負責每月召開二次班前會,主管每天召開一次所管轄的全體員工會議.經理每天早晨召開主管晨會,每週召開一次全體人員大會總結工作得失,表揚先進,講述下月計劃目標,佈置工作,參加酒店召開的各種例會.領班,主管參加晨會以彙報工作.需要協調的工作爲主,提出合理化改進建議.領班檢查率100%,主管檢查率80%,經理抽查率60%.(抽查區內達到80%),並做好記錄.班前會內容要求以表揚爲主,總結昨日工作,佈置當日任務.定期召開員工座談會,班組內每週一次,各部門每月二次,經理每週分部門與員工談心,瞭解情況.10,每月召開一次前後臺交流會,加強前臺與後廚的溝通.11,廚房部安排每週至少一次菜品培訓.12,各部門班組每週至少安排二次專業知識,企業文化的培訓.13,實行層級管理制,違反以上任何一項,對責任部門責任人按規定進行處罰,直接領導負管理連帶責任.每月進行一次民主評議,作爲考覈管理人員的依據.各部門(組)每週舉行一次小的娛樂活動(遊戲)活躍員工氣氛.部門每月舉行一次演講或知識競賽,各班組選派優秀選手參加.餐廳交接班制度爲保證餐廳營業的正常延續,使二班次在人員,物品方面做好交替,保管,對各級服務和酒店財產物品的妥善交接,各班組人員應遵循並執行此制度.1,人員交接:接班人員按規定時間上崗,不遲到;上崗前到主管或領班處報到,儀容儀表達標,隨身"三帶"齊全.距交班人員下班前10分鐘,交接班雙方進行工作交接,交班人員要向接班人員交待清楚工作情況和有關注意事項.特別是客人用餐情況及客人的需求,雙方人員在《工作交接與值班表》上簽字認可後,交班人員離崗.物品交接:交接人員將工作區域內的擺臺用品,服務用品等當面向接班人盤點交接,並在《工作交接與值班表》上做好書面記錄.交接班記錄:交接雙方必須將工作交接情況認真,真實地填入《工作交接與值班表》中.體現出當時的客人情況,餐廳設施,器具狀況等,接班人員下班前應將本工作情況在《工作交接與值班表》中予以體現.餐廳結束營業後,當班人員應做好擺臺工作和衛生清理.使檯面器具完善,衛生,餐廳內無酒瓶,垃圾等物品,所有物品擺放有序,要關閉所有電器開關,檢查有無安全隱患之後與值班保安人員進行交接,做好交接記錄,餐廳人員離崗下班.快餐廳與夜班人員交接,午餐臨近結束時,值班經理應到大堂副理處與相關人員做好工作交接,進入值班狀態期間應注意對後期服務做好監督,有客人不滿或投訴時及時處理,如遇不能解決的問題應立即向上級彙報,做好電話訂餐的記錄工作和員工小時加班的記錄工作,客人離店後檢查水電關閉情況,設施設備執行狀況.值班結束後填寫值班記錄並與接班人員做好交接.客人損壞餐具賠償制度爲了更好的節約費用,控制餐具損耗,減少酒店損失,特制訂制度如下:賠償: 1,客人在就餐中損壞餐具,應賠償.2,服務員應及時爲客人換上新的餐具,迅速清理現場.3,委婉地告訴客人需要賠償,如是主賓或主人應顧及客人的面子,在適當時機再委婉告訴客人.4,客人無異議時及時通知吧檯損壞餐具數量,品名,賠償價格,房間號或(桌號)客人姓名.賠償金額按財務規定執行,一般按進價的120%進行賠償.閉餐後及時上報領班進行登記並申領新餐具.免賠:1,當客人是老顧客時,不願賠償可以免賠.2,當客人拒不賠償時,可以免賠.3,破損餐具在5元以下時,領班有權免賠;10元以下時,主管有權免賠;30元以下時,經理有權免賠;50元以上時應上報總經理.4,免賠原則是堅持酒店利益,照顧客人面子,能賠償的更好;最後達到雙方滿意.立即做好登記,填寫免賠單,在帳單上以未扣形式出現,當事人,管理人員雙方簽字生效.寫在值班記錄上,例會時彙報上級餐具管理獎罰制度爲了加強管理,提高員工技能,增強愛店意識,節約酒店費用,特制訂制度如下;賠償:1,員工在工作中不慎損壞餐具,應立即上報領班進行記錄並申領餐具,此時可不立即賠償,可先記錄月底,根據餐具損耗率進行一次性賠償.2,員工如是故意(因工作態度不好)損壞餐具物品,領班有權當場開賠償單,賠償金額爲進價的一倍.3,所有賠償以罰款形式上報餐廳和財務,並做好記錄.4,賠償金額10元以下主管籤批;50元以下餐廳

3.西餐的發展史有什麼

西餐發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的西西里島上,就出現了高度的烹飪文化。在當時就很講究烹調方法,煎、炸、烤、燜、蒸、煮、炙、薰等烹調方法均已出現,同時技術高超的名廚師很受社會的尊敬。

在當時儘管烹任文化有了相當的發展,但人們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爲主,餐桌上的餐具還不完備,餐刀、餐叉、湯匙、餐巾等都沒有出現。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廚房用的工具演變而來的。

15世紀中葉是文藝復興時期,飲食同文藝一樣,以意大利爲中心發展起來,在貴族舉行的宴會上涌現出各種名菜、細點。至今馳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時出現的。

到了16世紀初中葉,法國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歡研究烹調方法,她從意大利僱用了大批技藝高超的烹調大師,在貴族中傳授烹調技術,這樣不僅使宮廷、王府的菜點質量顯著提高,同時使烹飪技法廣爲流傳,促使法國的烹飪業迅速發展起來。後來,法國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舉行宴會時,爲了讓客人預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讓管家在宴會前用羊皮紙寫好菜名,放置在每個座位前。

據說這是西餐菜譜的開始。 到了1638~1715年,由於講究飲食而被人稱爲美食家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宮廷中發起了烹飪大賽,優勝者發獎章及獎賞,從而推動了烹飪業的蓬勃發展,一時間宮廷內佳餚美饌迭出。

由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烹調熱,直接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烹任業發展,於1765年,在法國的社會上出現了餐廳。1789年,法蘭西革命後,對一般顧客的餐廳像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供餐形式是採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現了零點菜譜,但只是簡化了的宮廷菜。

19世紀初葉,餐桌上的規距大致與現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纔出現了許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龍,並有着嚴格的擺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國青花瓷傳入歐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屬器、玻璃器和軟質陶器。中國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歐洲人的喜愛,於是歐洲人便開始了瓷器的研製。

接着,英國燒製出了潔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質地不斷更新。

4.有誰知道 西餐廳 發展史

西餐發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紀,在古希臘的西西里島上,就出現了高度的烹飪文化。在當時就很講究烹調方法,煎、炸、烤、燜、蒸、煮、炙 、薰等烹調方法均已出現,同時技術高超的名廚師很受社會的尊敬。

在當時儘管烹任文化有了相當的發展,但人們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爲主,餐桌上的餐具還不完備,餐刀、餐叉、湯匙、餐巾等都沒有出現。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廚房用的工具演變而來的。

15世紀中葉是文藝復興時期,飲食同文藝一樣,以意大利爲中心發展起來,在貴族舉行的宴會上涌現出各種名菜、細點。至今馳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時出現的。

到了16世紀初中葉,法國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歡研究烹調方法,她從意大利僱用了大批技藝高超的烹調大師,在貴族中傳授烹調技術,這樣不僅使宮廷、王府的菜點質量顯著提高,同時使烹飪技法廣爲流傳,促使法國的烹飪業迅速發展起來。後來,法國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舉行宴會時,爲了讓客人預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讓管家在宴會前用羊皮紙寫好菜名,放置在每個座位前。

據說這是西餐菜譜的開始。 到了1638~1715年,由於講究飲食而被人稱爲美食家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宮廷中發起了烹飪大賽,優勝者發獎章及獎賞,從而推動了烹飪業的蓬勃發展,一時間宮廷內佳餚美饌迭出。

由於宮廷和上層社會的烹調熱,直接推動了整個社會的烹任業發展,於1765年,在法國的社會上出現了餐廳。1789年,法蘭西革命後,對一般顧客的餐廳像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供餐形式是採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現了零點菜譜,但只是簡化了的宮廷菜。

19世紀初葉,餐桌上的規距大致與現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纔出現了許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龍,並有着嚴格的擺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國青花瓷傳入歐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屬器、玻璃器和軟質陶器。中國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歐洲人的喜愛,於是歐洲人便開始了瓷器的研製。

接着,英國燒製出了潔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質地不斷更新。

5.我瞭解的飲食發展史作文500字

飲食的變遷作文。

有一次,我懷着一顆好奇的心,聽爸爸講30年前的飲食和30三十年後飲食方面的變化。透過爸爸的講解我瞭解到:30年前的家常飯就是鹹菜地瓜粥、煎餅卷大蔥。

米飯饅頭新鮮蔬菜只是偶爾吃一頓,那時候雞蛋更是很少吃,雞蛋是很珍貴的食品,可以用來換取柴米油鹽、針頭線腦等日常生活用品。牛奶麪包、點心零食、可樂飲料什麼的,根本就沒賣的。

過生日,是沒有蛋糕吃的,也就吃個雞蛋麪。那時的雞鴨魚肉只有過年才能大吃一頓。

端午節的時候,雞蛋都要分着吃,因爲那時候一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水果短缺而稀少,只有秋季蘋果上市的時候才能吃到蘋果,其它南方水果只是聽聽罷了。

過去的食品雖然非常短缺,限量供應。但是吃起來都非常安全,沒有摻假,雖然粗茶淡飯但也都非常有營養。

沒有穩定劑、防腐劑等化工添加劑,完全是自然無公害食品。 30年以後物質變得極其豐富,不要說米飯饅頭、新鮮蔬菜了,就是牛奶麪包、牛羊魚肉也是家常便飯。

雞蛋成爲最普通的食品。點心零食變着花樣天天往嘴裏送。

過生日,爸爸媽媽給你買蛋糕,還吃肯德基、漢堡堡。日常的飯菜和節日的一樣豐盛,節假日改善生活的習慣已淡漠。

水果,新鮮蔬菜翻着花樣吃,全國各地的水果、蔬菜不分季節,隨時供應。 但是隨着食品的多樣化、豐富化而來的是食品的安全問題。

鴨蛋的蘇丹紅、牛奶的三氯氫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給我們的身體甚至生命帶來極大的威脅。 透過這次對比,我知道了,爸爸媽媽那個時候雖然很少吃到好吃的,很少是吃到大魚大肉,但是他們吃的都是有營養的安全的。

我們現在吃得好東西雖然營養價值很高但有時卻是危險的、不健康的。社會進步了、物質豐富了、營養高了爲什麼卻不安全了呢?我們是不是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共同創造一個和諧、健康、衛生、安全的飲食環境呢。

6.跪求簡全聚德的簡介、由來、歷史、典故等

全聚德,中華老字號,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

楊全仁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他平日省吃儉用,積攢的錢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多。楊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擺攤售賣雞鴨,都要經過一間名叫“德聚全”的乾果鋪。這間鋪子招牌雖然醒目,但生意卻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瀕臨倒閉。精明的楊全仁抓住這個機會,拿出他多年的積蓄,買下了“德聚全”的店鋪。

接着他又請來一位對書法頗有造詣的秀才--錢子龍,書寫了“全聚德”三個大字,製成金字匾額掛在門楣之上。

全聚德聘請了孫老師傅,等於掌握了清宮掛爐烤鴨的全部技術。孫老師傅把原來的烤爐改爲爐身高大、爐膛深廣、一爐可烤十幾只鴨的掛爐,還可以一面烤、一面向裏面續鴨。經他烤出的鴨子外形美觀,豐盈飽滿,顏色鮮豔,色呈棗紅,皮脆肉嫩,鮮美酥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爲全聚德烤鴨贏得了“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的美譽。

擴展資料

“全聚德”不僅以烤鴨而飲譽海內外,而且以全鴨席、特色菜、創新菜、名人宴爲代表的系列精品菜餚形成了全聚德海納百川的菜品文化。

在全聚德廚師的手中,鴨子全身都變成了寶貝。歷代廚師在製作烤鴨的同時,利用鴨膀、鴨掌、鴨心、鴨肝、鴨胗等原料,精心創制了各種美味的冷熱菜餚。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以芥茉鴨掌、火燎鴨心、燴鴨四寶、芙蓉梅花鴨舌、鴨包魚翅等爲代表的"全聚德全鴨席"。

頗有意思的是有一次王光英副委員長在全聚德用餐時說:“‘全鴨席’各種鴨原料都全了,唯獨缺少一種菜。”大家都想不出是什麼,他哈哈一笑:“是鴨蛋啊!”大家恍然大悟。經過細心研究,全聚德的選單中又多了一道新菜--“水晶鴨寶”,添補了“全鴨席” 的空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全聚德

7.列表比較中國烹飪的起源與發展的各階段

一、烹飪、烹調、烹調工藝 烹飪,是人類爲了滿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適當方法,加工成爲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動。

它包含烹調生產和飲食消費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烹飪一詞,最早見於2700年前的曲籍《易經·鼎》中,原文爲“以木巽火,亨飪也。”

《易經》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紹當時社會狀況,儲存了一些古代樸素辨證法的思想。

“鼎”是先秦時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廟裏的香爐,初爲陶製,後用銅製,還充當祭祀的禮器。“木”指燃料,如柴、草之類。

“巽”的原意是風,此處指順風點火。“亨”在先秦與烹通用,爲煮的意思。

“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標準,是古代熟食的通稱。“以木巽火,亨飪也”就是: 將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順風點火煮熟。

由此可知,烹飪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調味品以及烹製方法諸項內容,反映出奴隸社會時期先民生活狀況及其對飲饌的認識。還由於古代廚務沒有明顯分工,廚師既管做菜,又管做飯,還要釀酒、造醬、屠宰、儲藏,因此烹飪一詞,在古代實際是食品加工製作技術的泛稱。

烹調,製作菜餚、食品的技術。一般包括原料選擇、粗加工、細加工、臨竈製作、用火、調味以及裝盤的全過程。

烹調一詞,在唐宋時期即已出現。如陸游《劍南詩稿·種菜》:“菜把青青間藥苗,豉香鹽白自烹調。”

這時的“烹”加熱烹炒,“調”即配料調味。烹調工藝,是製作各類食品的全部加工技法及其流程的概稱。

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將烹飪原材料製成可口的食品,即有目的有計劃有程序地對烹調原料進行切割、組配、調味和烹製,使之成爲能滿足人們飲食需要的菜品的規範方法。 二、菜、菜式、菜品 菜、菜式、菜品都指透過烹調製成的食品。

但是,按餐飲業的語言使用習慣,它們的含義也有一些細微區別。菜,含義比較寬廣,有時是單稱(如這道菜),有時是複稱(如湯菜),其內涵要視具體語言環境而定。

菜式,多指菜餚的品種花色(如燒烤菜式),主要見於南方。菜品,是手工食品的通稱,包括菜點羹湯,如蒙古族菜品中就有“紅食”與“白食”之分;現今使用菜品一詞,主要是和輕工業食品、天然食品相區別。

三、麪點、點心、小吃、主食 麪點,是以米、麥、豆、薯等爲主料,肉品、蛋奶、蔬果、調味品作輔料,透過制胚、包餡、成型、熟制等工序製成的食品。它的外延最寬,包括中點和西點、大路點心和筵席點心、日常小吃和節令小吃、通行麪點和地方面點,以及歷史名點、祭點、民族點心等。

其特色是:歷史悠久,品種豐富,幫式衆多,宜時當令,可塑性強,在海內外影響深遠。 點心,又稱細點或花點,是麪點中的一個大類。

其特色是:注重款式和檔次,講究造型和配器,玲瓏精巧,觀賞價值高,多作席點或茶點食用。有些地區如上海和廣東等地將麪點統稱爲點心。

小吃,也叫小食、零吃,係指正餐和主食之外,用於充飢、消閒的糧食製品或其它食品。也兼作早餐或夜宵。

小吃的提法主要見於四川和北方,其特色爲:一是用料葷素兼備,每份量大。二是多爲大路品種,檔次偏低。

三是常由攤販制 作,在街頭銷售。四是地方風味濃郁,顧客衆多。

主食,即麪食。包括飯、粥、面、餅、包、餃、糕、粑等可以充當正餐的食品,一般由家庭或集體食堂製作,其特色也十分鮮明:一是用料大多單一,調配料較少,主要提供糖類,在膳食結構中佔據主導地位。

二是品種基本固定,四季三餐變化不大,人們食用已成習慣。三是工藝簡便,易於 掌握,現做現吃,且與菜餚配套。

四是成本低廉,每餐必備,有明顯的地區指向性。 四、烹飪史、烹調(麪點)工藝學、烹飪學 烹飪史,是烹飪的歷史。

它主要研究烹飪的發展歷程及其規律。它以歷代的烹調原料、炊飲器皿、調製技法、菜品屬性、筵席格局和菜系演變作中心課題,還要解答飲食市場、飲食民俗、食療健身和烹飪等方面的問題,並要勾劃出各個時代的飲食風貌,論其成就與不足。

這門科學與社會經濟史、農藝史、畜牧史、漁業史、食物保鮮史、生物化學史、飲食器械發展史、營養學史、食療史、飲食風俗史、各族文化史、中外經濟交流史等關係密切,是烹飪研究中的重要領域。烹調(麪點)工藝學,是研究烹調工藝的一門學科,是研究菜(點)烹調工藝中的法則與規律的科學。

它着重探討料、味、水、火、竈、器、刀、勺等諸要素在烹調中的作用,及其對菜品(麪點)質地的制約或影響;它要總結各類技法的規程,使烹調工藝科學化;並提出菜品(麪點)質量檢測 和考評的理化指標和審美原則,研究如何制菜(點)纔有利於健強國民體質,符合時代需求和國情;還要分析菜(點)風味特徵的由來,建立科學的烹飪體系,中國烹調(麪點)工藝學的研究目前剛剛起步,現有教材很不完善,需要幾代人努力開拓。 至於烹飪學的屬性,目前說法不一。

有人認爲,這是研究食物來源、烹製、保藏和提高食用價值的科學;有人認爲,這是研究烹飪歷史、烹飪原理、烹飪工藝的科學;有人認爲,這是研究中國菜點及其生產與消費規律的科學,並且具有綜合科學和。

8.肯德基的由來

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雞快餐連鎖企業,肯德基的標記 KFC 是英文Kentucky Fried Chicken (肯德基炸雞)的 縮寫, 它已在全球範圍內成爲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

1930 年,肯德基的創始人哈蘭 。 山德士在家鄉美國肯德基州開了一家餐廳。

在此期間, 山德士潛心研究炸雞的新方法,終於成功地發明了有十一種香料和特有烹調技術合成的祕方,其獨特的口味深受顧客的歡迎, 餐廳生意日趨興隆, 祕方沿襲至今。肯德基州爲了表彰他爲家鄉作出的貢獻, 授予他山德士上校的榮譽稱號。

山德士上校一身西裝, 滿頭白髮及山羊鬍子的形象,已成爲肯德基國際品牌的最佳象徵。 山德士上校的成功起始於他 40歲在肯德基州經營Corbin 加油站時。

爲了增加營收,他開始自己製作各式小吃,提供給路過的旅客,因爲他烹煮美食的名聲吸引了過往的旅客,生意自此緩慢穩定的成長。在聲譽日增的同時,當時的肯德基州長 Ruby Laffon 於1935 年授予他爲肯德基上校, 以表彰他對肯德基州餐飲的貢獻。

上校最著名的拿手菜, 就是他精心研製發明的炸雞。這是德基現今最受歡迎的產品,它是由上校在經歷十年的鑽研後,用調和出的神奇十一種香料配方烹製而成, 令人品嚐後吮指回味。

美味的炸雞雖然吸引了衆多慕名而來的顧客。然而,傳統的炸雞方法卻使顧客必須等待三十分鐘纔可享用美食。

到了1939 年,這個難題在上校參觀一個壓力鍋展示時得到解答。上校購買一個壓力鍋回家,做了各項有關烹煮時間、壓力和加油的實驗後,終於發現一種獨特的炸雞方法。

這個在壓力下所炸出來的炸雞是他所嘗過的最美味的炸雞,至今肯德基炸雞仍維持這項使用壓力鍋的妙方。 上校的事業在1950年代中期面臨一個危機,他的 Sanders Cafe 餐廳所在地旁的道路被新建的高速公路所透過, 使得他不得不售出這個餐廳。

當時的上校已 66 歲, 但他自覺尚年輕,不需靠社會福利金過日子,而這反而成了他事業的轉機。 上校用他那 1946 年出品的福特老車,載着他的十一種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壓力鍋開始上路。

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廳,將炸雞的 配方及方法出售給有興趣的餐廳。1952年設立在鹽湖城的首家被授權經營的肯德基餐廳建立。

令人驚訝的是,在短短五年內, 上校在美國及加拿大已發展有 400 家的連鎖店, 這便是世界上餐飲加盟特許經營的開始。 肯德基於1987年進入具有悠久飲食文化的古都北京,從而開始了她在這個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國家的發展史。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繁華地帶正式開業。以此爲起點,肯德基開始摸索,學習中國社會和市場,逐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

1992年全國餐廳總數爲10家;到1995年,發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國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

這是一個里程碑,標誌着肯德基在中國進入了一個更加穩步發展的階段。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