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蘆薈多久長一片葉子|蘆薈多長時間長新葉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4.42K

蘆薈多長時間長新葉 蘆薈多久長一片葉子

蘆薈多長時間長新葉%20蘆薈多久長一片葉子:答案是20天到一個月。

1、蘆薈20天到一個月長一片葉子

2、蘆薈女王需要生長5-6年的時間,積累到足夠的養分以後纔有可能出現葉片旋轉的現象。如果養殖環境比較好,能夠讓它快速地積累養分,那麼它的葉片可能會在養殖的第四年就開始旋轉。但如果養殖環境不佳,那麼可能需要養7-8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它的葉子纔會開始旋轉。

1、蘆薈20天到一個月長一片葉子

2、蘆薈女王需要生長5-6年的時間,積累到足夠的養分以後纔有可能出現葉片旋轉的現象。如果養殖環境比較好,能夠讓它快速地積累養分,那麼它的葉片可能會在養殖的第四年就開始旋轉。但如果養殖環境不佳,那麼可能需要養7-8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它的葉子纔會開始旋轉。

1、蘆薈20天到一個月長一片葉子

2、蘆薈女王需要生長5-6年的時間,積累到足夠的養分以後纔有可能出現葉片旋轉的現象。如果養殖環境比較好,能夠讓它快速地積累養分,那麼它的葉片可能會在養殖的第四年就開始旋轉。但如果養殖環境不佳,那麼可能需要養7-8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它的葉子纔會開始旋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蘆薈20天到一個月長一片葉子

2、蘆薈女王需要生長5-6年的時間,積累到足夠的養分以後纔有可能出現葉片旋轉的現象。如果養殖環境比較好,能夠讓它快速地積累養分,那麼它的葉片可能會在養殖的第四年就開始旋轉。但如果養殖環境不佳,那麼可能需要養7-8年,乃至更久的時間,它的葉子纔會開始旋轉。

蘆薈扦插多久生根發芽?

蘆薈扦插生根時間

扦插時間:蘆薈扦插的最佳選擇是春季的四五月份。蘆薈需要適宜的溫度,一般溫度在20度以上,蘆薈容易生根。氣溫在20度以下,它就慢慢生根了。氣溫在10度以下,不僅不生根,還容易凍死。生根時間:蘆薈剪下的盆栽放在溫暖、通風、光線散射的地方。一般扦插一個月左右就能生根發芽。判斷:蘆薈切割一週後,如果葉子沒有枯萎,說明已經生根成活,可以餵養。生根葉:蘆薈扦插一個月左右就能長出葉子,需要放在合適的溫度下。一般氣溫都在20度以上,很容易長出蘆薈葉

蘆薈扦插生根方法

1.時間選擇:蘆薈扦插時,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最適合生根和生長,最佳時間在春季的4月份左右。20度以下,扦插成活率會降低。2.葉片扦插:合適的蘆薈葉片是扦插的重要因素。選擇生長旺盛的蘆薈植株和長8cm以上的葉片。消毒後,用刀把選好的葉子剪掉。3.切口乾燥:蘆薈葉切開後,切口有汁液,難以切入土壤生根。需要放在一邊晾乾,切面又長又薄。4.準備盆土:在切蘆薈之前,你需要選擇盆土。鍋需要通風,底部有孔可以排水。土壤應該是疏鬆肥沃的沙土。5.扦插:在蘆薈花盆中加入土,插入蘆薈葉,將葉片豎立,不要倒

蘆薈扦插管理

1.蘆薈扦插後可以用生根水浸泡消毒,浸泡兩個小時左右。2.蘆薈生根後可以曬太陽。蘆薈切割後應儲存在半陰涼通風的環境中,不可在強光下暴曬。否則蘆薈容易枯萎。3.蘆薈生根後可以施肥。發酵米湯是用來給植物補充營養的。發酵的動物糞便和花生餅肥用來給植物提供營養。4.扦插後澆蘆薈,晾乾後澆盆土,使土壤略溼潤,但不能積水。

蘆薈幾年 長大

這要看你的苗如何,如果苗有6,7片葉子,2年就能長成大蘆薈。如果苗只有3片葉子,恐怕要4-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最好讓小苗大一點再移栽,它在母株的根上長得快,等它自己有了不少的根,移栽後就長得比較快

蘆薈長得多快?一年能長多少?

蘆薈生長速度

大部分蘆薈的生長速度都很慢。蘆薈家族中有一種蘆薈長得更快。它不僅長得快,而且是美容產品。

蘆薈生長週期

一般來說,蘆薈栽培三年左右就可以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藥用價值更高。

蘆薈生長季節

庫拉索蘆薈適合在20-30的溫度範圍內生長,因此春季和秋季是其生長季節。如果夏天溫度不是很高,還可以繼續生長。

蘆薈一年能長多少

一般來說,如果是剛種下的蘆薈,在環境適宜,養護得當的情況下,一年能長20-30cm。

蘆薈生長環境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好、營養豐富的疏鬆土壤中。蘆薈適合在日照充足的環境中生長,其生長的適宜溫度爲15-35。

蘆薈生長在什麼地方

蘆薈原產於非洲,主要分佈在印度和馬來西亞,非洲和熱帶地區。目前在我國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蘆薈。

蘆薈生長環境要求

蘆薈的生長環境需要比較溫暖,因爲植株怕冷,需要全年無霜。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所以保養環境不能太潮溼。新種的蘆薈不要曬太陽,早上曬比較好。

怎樣讓蘆薈長得快

種蘆薈,可以選擇稍微大一點的花盆,或者在蘆薈生長明顯停止後,換花盆,換大花盆,爲生長創造更好的空間。種植蘆薈的土壤混有沙子和珍珠質土,可以改善土壤的排水和通風。保養蘆薈時,一定要控制好溫度,放在通風良好、光線充足的地方。

蘆薈的種植技術

蘆薈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爲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溼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二、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lO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幹,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牀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牀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三、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O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爲5Ocm×5Ocm或4Ocm×5O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淺水定根,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四、田間管理

(一)淋水排水 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溼潤。但不宜過於潮溼,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二)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三)施肥 爲了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爲主結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五、採收

蘆薈種植2-3年後即可收穫。當蘆薈葉片生長旺盛期,將中、下部生長完全,長20-3Ocm以上的葉片,分批割下。

六、產地加工

(一)將採收的新鮮葉片,切口向下,豎直放於木槽或其他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乾燥即成。

(二)將採收的新鮮葉片,用清水洗去泥土,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等重量的水,用猛火煎煮2-3小時,再用紗布過濾,把澄清的過濾液放入鍋中加熱蒸發至稠狀,倒入模型內烘乾或太陽下曝曬至幹,即爲藥用蘆薈膏。不同成熟度的葉片加工得蘆薈膏量亦不相同,嫩葉爲1.83%,老葉爲2.86%。

七、貯藏

將蘆薈膏裝入麻袋或塑料袋中量通風乾燥處儲存。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478940.htm

蘆薈一年會長多少啊?我想種一株蘆薈,但我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長的很高的!希望有了解這方面的人幫忙,謝謝!

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在狹小的盆裏,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釐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釐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釐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爲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爲準,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日常護理

一、澆水 蘆薈盆土要保持溼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爲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衝,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釐米左右。

二、施肥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葉片的採摘

蘆薈葉片的採摘標準,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爲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爲基礎。

蘆薈的養殖方法

【學名】Haworthia fasciata (Willd.) Haw.

【別名】錦雞尾

【分類】百合科,十二卷屬

【產地】原產非洲南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習性】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怕低溫和潮溼,生長期適溫3-9月16-18℃,9-翌年3月10-13℃,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5℃。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爲宜。

【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無莖,基部抽芽,羣生。根生葉簇生,多數,三角狀披針形,先端細尖呈劍形,表面平滑,深綠色,背面橫生整齊的白色瘤狀突起。花葶長,總狀花序,小花綠白色。

園藝變型有大葉條紋十二卷,葉片大而寬,葉背瘤點多而散生;“鳳凰”,大型種,葉寬而下垂,葉背瘤點密集。

【繁殖】常用分株和扦插繁殖,培育新品種時則採用播種。

分株,全年均可進行,常在4-5月換盆時,把母株周圍的幼株剝下,直接盆栽。

扦插,5-6月將肉質葉片輕輕切下,基部帶上半木質化部分,插於沙牀,約20-25天可生根。根長2-3釐米時可盆栽。

【栽培】盆栽時,由於根系淺,以淺栽爲好。使用肥沃、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摻粗砂栽培。

生長期保持盆土溼潤,每月施肥1次。冬季和盛夏半休眠期,宜乾燥,嚴格控制澆水。

條紋十二卷不耐高溫,夏季應適應遮陰,但若光線過弱,葉片退化縮小。冬季需充足陽光,但若光線過強,休眠的葉片會變紅。

冬天盆土過溼,易引起根部腐爛和葉片萎縮。如發生可從盆內托出,剪除腐爛部分,稍晾乾後,重新扦插入砂牀,生根後再進行盆栽,或砂栽一段時間成活開始生長後換盆。

【病蟲害】有時發生根腐病和褐斑病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蟲害有粉蝨和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觀賞應用】條紋十二卷是常見的小型多漿植物。肥厚的葉片相嵌着帶狀白色星點,清新高雅。可配以造型美觀的盆鉢,裝飾桌案、幾架。

根據其星點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還可見到點紋十二卷、無紋十二卷和斑馬條紋十二卷等品種。

品種全稱: 條紋十二卷

品種又稱: Haworthia fasciata

品種簡介

【生物學特徵】百合科十二卷屬。葉片緊密輪生在莖軸上,呈蓮座狀;葉三角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葉表光滑,深綠色;葉背綠色,具較大的白色瘤狀突起,這些突起排列成橫條紋,與葉面的深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

【習性】原產南非熱帶乾旱地區。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溫爲16~20℃,耐乾旱,要求排水良好營養豐富的土壤。

【種類】同屬常見栽培的還有玉扇(Haworthia truncata):又名截形十二卷。植株無莖。葉片呈肥厚的肉質,7~13片排成一列,直立並且向內彎曲,葉片長2釐米,寬1.5~2.5釐米,厚0.3~1.2釐米,頂部截形,葉色爲暗褐綠色表面粗糙,具疣狀突起。

【繁殖及栽培】主要用分株法。可以結合換盆進行,分株上盆後將盆置於廕庇處,並控制澆水,待新根長出後逐漸增加光照和澆水量。盆土宜選用2份腐葉土與1份河沙的混合土,另外加入適量骨粉或過磷酸鈣作基肥。每年春季秋爲旺盛生長期,澆水要適量,以盆土偏幹爲宜,過多容易引起根部腐爛,此時需肥量較大,一般每3周澆施1次複合肥;夏季爲休眠期,控制澆水,注意適當遮蔭;冬季溫度維持在10℃以上,澆水量以盆土乾燥爲宜,溫度低,澆水量大,會導致葉片萎蔫,植株死亡。

蘆薈的養殖方法,盆栽蘆薈怎麼養殖(圖)

蘆薈是最好養的植物,幹了澆點水,這是懶人種的植物.蘆薈生命力十分旺盛,極其好養,其生長特性是喜陽光,但懼烈日;喜溼潤,但忌積水;耐高溫、怕嚴寒。

蘆薈的作用和功效相信大家都很瞭解,蘆薈不但能夠美容養顏,在各種的劃傷上都有着顯著的效果,因此很多人就想要養殖蘆薈,那麼蘆薈怎麼養殖才能養殖出好的蘆薈呢?下面我們就跟花匠大叔來看看相關的蘆薈的養殖方法內容介紹。

養殖蘆薈可以用扦插法和分株法進行養殖。

1.扦插法:春季3月至4月間進行,剪取生長健壯老株頂端作插穗,插條長10釐米至15釐米,剪去基部兩側葉,放在陰涼處2天至3天,待切口稍幹,插於培養土中,保持盆土溼潤,20天至30天生根。

2.分株法:每年春天換盆時,將幼株從老株上撥離下來,另行上盆栽植。新上盆幼株要控制澆水,夏季放在室外通風、半陰處,每天下午澆水,冬季保持5℃以上的溫度,放在室內乾燥有陽光的地方,才能生長良好。

蘆薈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怕低溫和潮溼,生長期適溫3-9月16-18℃,9-翌年3月10-13℃,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5℃。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爲宜。澆水原則就是不幹不澆,要澆澆透。

蘆薈的養殖與生長條件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養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土: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爲15—5℃,溼度爲45—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溼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隻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纔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爲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家庭盆栽蘆薈可隨時採取新鮮的葉片,供家庭人員食用、藥用和美容。觀賞蘆薈、小型盆栽蘆薈放置於案頭和書桌之上,改善居室環境,令人喜愛;大型盆栽蘆薈放在客廳和庭院之中,趣味盎然。

家庭盆栽蘆薈和田間種植的生態環境不同,它被在狹小的盆體中。爲了儘量滿足蘆薈根系生長髮育過程中對水、肥、氣、熱等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選用各種適宜的基質,科學地配製家庭盆栽蘆薈適宜的盆土,對促進家庭盆栽蘆薈正常發育和生長是十分重要的。

1.盆土的配製

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爲2:2:1。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一般要求pH6.8~7.0。此外,要求盆土比較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

從花盆的質地來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若選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乾半溼的盆壁會傷新根。如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乾淨,放在陽光下曬乾再用,既能增加盆體透氣性,又能預防病蟲害。

3.盆土的上盆和換盆

上盆前的選苗是重要關鍵,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的自生根。

3.1上盆

何謂上盆:將培育好的蘆薈壯苗栽入花盆中的過程稱爲上盆。上盆是盆栽的開始,這道工序做得好壞,對後期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關係密切。

上盆時間: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18℃時比較合適。在合適的溫度下發根快,返青時間短。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而使植株死亡。

上盆方法:上盆前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放正,儘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好根部,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並墩實盆土,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釐米爲止,注意儘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上盆後的管理: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緩苗後再移至陽光處,等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更不能澆肥。在盆土過溼情況下極易發生爛根現象。一般是不幹不澆,幹則澆透。待生根後,可經常向葉面噴水,可加速返青生根。

3.2換盆

盆栽蘆薈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爲好。在換盆時,掌握正確的脫盆技術很重要。在脫盆過程中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可把盆株倒轉過來,左手托住盆土,右手的手掌猛磕盆沿,連磕幾下,盆與老盆土自然分離。然後將蘆薈連土團一起挪入較大的新盆,再在新盆的四周加上新的盆土,接着,把盆土壓實,再澆透水即可。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4.管理

4.1施肥

肥料可分有機肥和無機肥兩類。有機肥營養成分較全面,肥效較慢。無機肥又稱化肥,如常用的銨、尿素、二銨等,其有效成分高,肥效快,用量少,與有機肥結合施用效果更好。爲了保證蘆薈的質量,一般儘量不施用化肥。

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有機肥常用作基肥,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盆土充分混合。一般盆土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爲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盆中,有機肥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追肥是在裝盆以後,將肥料配成液體稀釋後再施用。一般採用濃度不超過50%漚制的豆餅水或50%馬蹄水溶液進行澆施。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每隔30天左右追肥一次,也可根據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4.2澆水

蘆薈耐乾旱能力特強,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幹死,但生長受到抑制,葉片乾癟無汁,利用價值降低。而澆水過度,盆土長期陰溼,則能爛根,最後全株死亡。所以要根據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及自然條件來靈活掌握,如果周圍空氣溼度大,蒸發強度低,要少澆;若空氣乾燥,氣溫高,空氣流通強,就要及時澆水,防止盆土和葉片失水過快。做到見幹見溼,乾透澆透,要做到合理澆水。

大棵盆在生長旺季澆水量和次數要大而多。春、秋季氣溫在15~25℃時,可5~7天澆一次。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可2~3天澆一次,如果需要每天早晚可適當向葉面噴水,還要注意防止烈日暴曬。使盆土適當乾燥,有利於植株越冬。

澆水時間:春、夏季應在清晨和傍晚,冬季應在中午進行。

澆水最好使用深井水或雨水,自來水應曬後再用。澆水後注意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發生新根。鬆土可用竹籤、8號鐵絲製成的單齒或雙齒小耙來進行鬆土,深度以1.5~2釐米爲好。鬆土可切斷毛細管,使盆土保持最佳的水分狀態。

4.3越冬管理

盆栽蘆薈在5℃時處於生長停止狀態,氣溫低於3℃時出現冷害,低於0℃會凍傷葉片,最後全株死亡。所以,在我國有一部分地區,要保持5℃以上,必須要採取相應的增溫保溫措施。盆栽蘆薈可移至室內或溫室內越冬。要控制澆水和增加光照,可把盆放在避風的朝南陽臺上。如溼度很低,可在晴天早上9時後移出,下午3時前移入室內。另外,在植株外面可加套一個透明塑料袋,既可使陽光射入又能提高溫溼度,效果極佳。

5.盆栽蘆薈,可淨化居室環境

養花,就上花匠論壇:bbs.huajiang.cc,一路歡歌,一路笑,養花路上真熱鬧!

關於種植蘆薈

蘆薈栽培技術

--------------------------------------------------------------------------------

選擇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翻耕作畦過程中,每畝地應施入充分腐熟的腐殖土5000kg,加過磷酸鈣50kg,混拌均勻。施肥也可採用穴施,即在移栽時每穴施入不敷出腐殖土0.5kg左右、過磷酸鈣10 kg作底肥。

栽植方式下株行距:蘆薈栽植採用“定植間隔法”,即一次性定植,大部分苗分期間苗移栽。這樣,可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每畝

面積:667m2

株高cm

株行距(cm)

每畦

每畝總數(株)

移栽係數

種植面積:560 m2

A:初種

B:半年移栽

C:一年後移栽

行數

苗數(株)

土地利用率:84%

第畦溝寬0.4米

方案

畦面寬:1.2米

A:10—15

B:20—30

C:50以上

20×20

5

475

8550

畦長:19.5米

40×20

5

240

4320

1.98

每畝畦數:18

40×40

5

144

2592

3.30

栽植時期:春季(3—5)和秋季(9—11月)爲最佳時期。移栽前對苗牀地移栽地都應事先灌水,灌不後要等表土略幹後起苗和栽植。

田間管理:按照蘆薈的生物學特性和習性進行科學的管理,這個時期是蘆薈整生長的關鍵重要時期,蘆薈的產量和品質(有效成分)都在這一時期決定。

防暴曬:長期的實踐經經驗表明,蘆薈在“七分陽,三分陰”的條件下生長最好。因此,大面積的蘆薈田裏套種“高個子”植物遮住部分陽光對蘆薈生長是有利的。蘆薈育苗地則要使用遮陽網。

灌(澆)水、排水:春夏兩季氣溫高,蒸發量大,蘆薈生長快,灌水要勤。立秋以後,逐漸減少灌水次數和水量。

(1) 灌(澆)水:每次灌水量,應以灌(澆)透。

(2) 灌(澆)水時間:夏季應在早晚灌水,冬季應在中午前後澆水。

排水:及時排除雨水,切忌造成積水,以免爛根、爛葉。如果常常有降雨淋洗和積水影響,會導致黑斑病發生或大流行。

追肥:爲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追肥,以腐熟有機肥(液肥、馬蹄液肥、人糞尿等)爲主,,按生長時期來確定施肥量的大小和濃度。原則上少施、勤施。

施肥量:春秋是蘆薈生長的旺季,施肥量適當多而勤;夏冬季施肥量小,次數要少,冬季更應量小。成株蘆薈施肥量和次數比小苗和老株蘆薈要大得多。有機液肥施用濃度稀釋6—5倍,爭取做到不施肥無機肥。

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應隨着蘆薈植株的生長逐漸加深,遠離苗株的行間距應深耕,植株附近應淺耕,平均濃度3—6釐米,並應把土地打碎。

越冬防護寒:如果最低氣溫達不到5以上,就應該採取相應的防寒保溫措施。當預報“最低氣溫低於5的前一天下午就要在蘆薈上蓋稻草保溫防霜凍。爲了增強蘆薈植株的抗寒力,在栽培管理上:一是秋季開始應逐漸減少澆水,增施有機質肥。其次,培土保溫。三是把葉子綁成一束或多束,防霜防寒。

防治病蟲害:種植蘆薈一般不需噴灑殺蟲劑,一旦葉部或莖部出現黑斑病,防治的辦法是:加強通風透氣、排除田間積水,控制土壤溫度,消除低溫潮溼的危害,及時除草。

及時採收:種植二年以上的蘆薈植株可採收,要從植株下部進行採收成熟的葉片,採收時葉片下部葉鞘處用刀輕劃一上,順勢剝下葉片,保持葉片的完整。

蘆薈是多年生植物,一次定植二年後,可連續收穫數年,一般應從下部開始採收,時間應在春、夏、秋季,每月可收穫一次,每公頃估計可採收葉子60000—75000kg(庫拉縈蘆薈),木立蘆薈年採收葉子25000—30000kg。蘆薈的生產量很大,消耗肥力快。所以,每次採收後,要及時補施肥。

蘆薈的養殖方法

蘆薈喜高溫溼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降至0℃時即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繁育方法: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於3~4月或9~11月,將母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釐米×50釐米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芽,長5~10釐米扦插育苗,約20天生根定植。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

透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做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爲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牀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段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做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採用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做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牀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陽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髮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移盆蘆薈生長不是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如何養蘆薈

1、土壤:養殖蘆薈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爲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2.選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爲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乾半溼的盆壁會傷新根。

3、選苗: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上盆即載種到盆中,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放正,儘量讓根系 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後,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釐米爲止,注意儘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值得注意的是,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苗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

5、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爲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6、溫度:蘆薈怕寒冷,因其原本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在室溫5度時時蘆薈停止生長,零度時,生命過程會發生障礙,蘆薈養殖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爲15—5℃,溼度應爲45—5%。

7、澆水:蘆薈被稱爲“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澆少澆水一般影響不大,但如果土中積水,就會導致根爛淹死。冬季裏可15到20天澆一次水,可適當增加葉面噴水,儘量少澆水,保持盆土乾燥;春季,一般5到7天澆一次水,澆水原則是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夏天,需要2到3天澆水一次,還應注意少受烈日暴曬,減少水分的損失;秋季的蘆薈澆水方法基本與春季相似,同時要使盆土有幹有溼。

在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澆水的時間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爲好,水溫以接近盆土溫度爲佳,切記盆栽蘆薈,寧幹勿溼。

8、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9、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爲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10、越冬養護: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儘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儘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一、注意事項:

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苗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

蘆薈返青生根前不宜多澆水,澆水時間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水溫接近盆土溫度爲佳,切記盆栽蘆薈,寧幹勿溼。

二、蘆薈的種植方法:

1、盆土配置: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在狹小的盆裏,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2、花盆選擇: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釐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釐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釐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3、種植方法: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爲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爲準,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三、蘆薈的日常護理:

1、澆水:蘆薈盆土要保持溼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爲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衝,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釐米左右。

2、施肥: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3、採摘:蘆薈葉片的採摘標準,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爲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爲基礎。

4、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爲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5、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6、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爲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7、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儘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儘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