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古代的信字怎麼寫的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48W
1.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寫法

金文和甲骨文都沒有“信”字小篆寫法/pic/zy/xz2/4FE1.gif字典解釋及字源字形/zd/zi/ZdicE4ZdicBFZdicA1.htm信 xìn〈形〉(1) (會意。

古代的信字怎麼寫的

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

本義:真心誠意)(2) 同本義 [honest sincere]信,誠也。——《說文》有諸已之謂信。

——《孟子》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信者,誠也。

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謂之信。

——《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

——《禮記·經解》信誓旦旦。——《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傳·莊公十年》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

——《世說新語·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4) 真實,不虛僞[true;sure]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謂爲信然。

——《三國志·諸葛亮傳》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詞性變化--------------------------------------------------------------------------------◎ 信 xìn〈動〉(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不我信兮。

——《詩·邶風·擊鼓》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不自信。

——《戰國策·齊策》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猶信。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鐘山記》(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已諾不信則兵弱。

——《荀子·富國》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賈誼《過秦論》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信義安所見。

——《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4) 住宿兩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5) 證實;應驗 [verify]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6) 知曉 [know]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志異》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信 xìn〈名〉(1) 信約;盟約[oath of alliance]以繼好結信。

——《左傳·襄公元年》(2) 符契;憑證 [sign]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爲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messenger]宜急追信改書。

——《資治通鑑》越絕糧,使 素忠爲信,告糶於吳。——《越絕書》司空鄭衝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

——《世說新語·文學》(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訊”。音訊 [message;information]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資訊;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資訊)(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letter]函使報信。

——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10) 姓◎ 信 xìn〈副〉(1) 放任;隨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要不拿出綱紀來,信着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着(任着;任憑);信手拈來;信步(3) 果真,的確 [certainly]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史記·華佗傳》煙濤微茫信難求。——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信知生難惡。

——唐· 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寫法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爲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爲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爲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爲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爲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爲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爲尺素,後來“素”成爲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爲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爲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爲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 漢書•蘇武傳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 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爲八行書。

3. “信”字在古代有哪些寫法

金文和甲骨文都沒有“信”字 小篆寫法 /pic/zy/xz2/4FE1.gif 字典解釋及字源字形 /zd/zi/ZdicE4ZdicBFZdicA1.htm 信 xìn 〈形〉(1) (會意。

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

本義:真心誠意)(2) 同本義 [honest sincere] 信,誠也。——《說文》有諸已之謂信。

——《孟子》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信者,誠也。

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謂之信。

——《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

——《禮記·經解》信誓旦旦。——《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傳·莊公十年》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

——《世說新語·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4) 真實,不虛僞[true;sure]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謂爲信然。

——《三國志·諸葛亮傳》其事信。——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詞性變化-------------------------------------------------------------------------------- ◎ 信 xìn 〈動〉(1) 相信;信任 [believe;trust] 不我信兮。

——《詩·邶風·擊鼓》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不自信。

——《戰國策·齊策》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猶信。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笑而不信。——宋· 蘇軾《石鐘山記》(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

——《荀子·富國》小信未孚。——《左傳·莊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賈誼《過秦論》信義著於四海。——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信義安所見。

——《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4) 住宿兩夜[stay over for two consecutive nights]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5) 證實;應驗 [verify]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6) 知曉 [know]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志異》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 信 xìn 〈名〉(1) 信約;盟約[oath of alliance] 以繼好結信。

——《左傳·襄公元年》(2) 符契;憑證 [sign]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爲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messenger] 宜急追信改書。

——《資治通鑑》越絕糧,使 素忠爲信,告糶於吳。——《越絕書》司空鄭衝馳遣信就 阮籍求文。

——《世說新語·文學》(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訊”。音訊 [message;information]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

——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資訊;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資訊)(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letter] 函使報信。

——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10) 姓 ◎ 信 xìn 〈副〉(1) 放任;隨便 [conveniently; at well;at random]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着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着(任着;任憑);信手拈來;信步(3) 果真,的確 [certainly] 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

——《史記·華佗傳》煙濤微茫信難求。——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信知生難惡。

——唐· 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4. 中國古代信封的寫法

原發布者:1154395353

信封的寫法1、左上角方框內寫收信人的郵政編碼。一般是六位數字。2、接着在第一橫線上寫收信人的地址。3、然後在第二條橫線上寫收信人的姓名,不能寫稱呼。4在右下方寫寄信人的地址。5、右下方方框內寫寄信人的郵政編碼。完成信封•家住貴州省綏陽縣黃楊鎮金子村大灣三組的餘梅梅同學給廣東省東莞市黃田鎮希望村東風組的袁芳芳小朋友寫了一封信,袁芳芳那裏的郵政編碼是867812,餘梅梅的是563309。請你幫她填寫信封,把這封信寄出去。別忘了要買郵票張貼在郵票張貼出。

5. 古代寫信的格式

一、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鑑 長輩:幾前、尊前、尊鑑、賜鑑、道鑑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鑑、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鑑 同學:硯右、文幾、臺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鑑、妝鑑、芳鑑、淑覽 二、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 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 敬請福祉 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 敬請教祺 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 三、常用的提稱語 提稱語是提高稱謂的語詞,用以表達盼望受信人閱覽這封書信之意。

膝下 對祖父母、父母親用。尊鑑 對祖父母、父母親輩的長輩用。

〈鑑,是看信的意思。〉 道鑑 對師長用。

賜鑑 對普通長輩用。大鑒 對平輩用。

惠鑑 對平輩用。鑑 對晚輩用。

對長輩:叩稟 敬叩 拜上 對平輩:謹啓 鞠啓 手書 對晚輩:字示 白諭 書信上的稱呼 四、書信一開頭,便是稱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稱呼;信的中間,提到別人時,又要稱呼。稱呼弄不清,容易鬧成笑話。

〈一〉家族稱謂表 稱人 自稱 對他人稱 對他人自稱 祖父 母 孫 孫女 令祖父 母 家祖父 母 父 母親 兒 女 令尊 堂 家父 母 伯父 伯母 侄 侄女 令伯 伯母 家伯 伯母 兄 嫂 弟 妹 令兄嫂 家兄嫂 弟 弟婦 兄 姊 令弟 弟婦 舍弟 弟婦 姊 妹 弟妹兄姊 令姊 妹 家姊 妹 吾夫 妻 尊夫 外子 賢妻 夫 尊 嫂夫人 內子 人 吾兒 女 父 母 令郎 媛 小兒 女 賢媳 愚 賢媳令媳 小媳 賢侄 侄女 愚伯 伯母 令侄 侄女 舍侄 侄女 君舅 姑 媳 令舅 姑 家舅 姑 〈二〉親戚稱謂表 稱人 自稱 對他人稱 對他人自稱 外祖父 母 外孫 女 令外祖父 母 家外祖父 母 姑丈 母 內侄 侄女 令姑丈 母 家姑丈 母 舅父 母 甥 甥女 令母舅 舅母 家母舅 舅母 姨丈 母 姨甥 甥女 令姨丈 母 家姨丈 母 岳父 母 子婿 令岳 岳母 家嶽 岳母 姊丈 內弟 姨妹 令姊丈 家姊丈 妹丈 內兄 姨姊 令妹丈 舍妹丈 表兄 嫂 表弟 妹 令表兄 嫂 家表兄 嫂 表弟 弟婦 表兄 姊 令表弟 弟婦 舍表弟 弟婦 內兄 弟 妹 姊婿 令內兄 弟 敝內兄 弟 襟兄 弟 襟弟 兄 令襟兄 弟 敝襟兄 弟 賢甥 甥女 愚舅 舅母 令甥 甥女 舍甥 甥女 賢婿 愚嶽 岳母 令婿 小婿 五、書信開頭語 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覆讀之。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爲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鑑。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得書之喜,曠若復面。 數奉手書,熱摯之情,溢於言表。

頃奉手教,敬悉康和,至爲欣慰。 久未聞消息,唯願一切康適。

手書已接多日,今茲略閒,率寫數語。欽佩語 奉讀大示,嚮往尤深。

喜接教誨,真解蒙矣。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謹蒙悔語,用祛塵惑。 大作拜讀,敬佩之至。

頃讀惠書,如聞金石良言。久欽鴻才,時懷渴想。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蒙惠書並賜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語 分手多日,別來無恙?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別後月餘,殊深馳系。

一別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別後縈思,愁腸日轉。

離別情懷,今猶耿耿。 別來良久,甚以爲懷。

近況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諒達雅鑑,迄今未見覆音,念與時積。

問候語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雕樑,想必心曠神怡!當此春風送暖之際,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興駕逰?春光明媚,想必閤家安康。 時欲入夏,願自珍重。

赤日炎炎,萬請珍重。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

入秋頓涼,幸自攝衛。 汗暑無常,伏維珍重自愛。

自術語 敝寓均安,可釋遠念。 闔寓無恙,請釋懸念。

賤體初安,承問極感。賤軀如常,眷屬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頑健如往日,免念。祝賀語 欣聞。

,謹寄數語,聊表祝賀。

謹以至誠,恭賀你們。

喜聞。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誠表賀意。致歉語 惠書敬悉,甚感盛意,遲復爲歉。

音問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六、結束語 結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餘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餘言後續。諸不具陳。

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闢。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對長輩用:敬請 福安。

/恭請 崇安。/敬請 教安。

對平輩用:敬請 大安。/敬請 檯安。

/順頌 時綏。對晚輩用:順頌 近佳。

對居喪的人用:〈對長輩用〉恭請 禮安。〈對平輩用〉敬請 禮安。

對生病的人用:敬請 痊安。

6. 古代寫信的格式

一、書信開頭語 惠書敬悉,情意拳拳。

接獲手書,快慰莫名。 昨得手書,反覆讀之。

諭書敬讀,不勝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爲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鑑。 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頃奉惠函,謹悉一切。 頃接手示,如見故人。

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二、結束語 結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復,餘後再稟。

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臨書倉卒,不盡欲言。

謹申數字,用展寸誠。 書不盡意,餘言後續。

諸不具陳。謹申微意。

請長紙短,不盡依依。 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日來事忙,恕不多談。 專此奉復闢。

手此奉復。 敬候回諭。

三、常用書信套語 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後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鑑 長輩:幾前、尊前、尊鑑、賜鑑、道鑑 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鑑、道席、撰席 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鑑 同學:硯右、文幾、臺鑒 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女性:慧鑑、妝鑑、芳鑑、淑覽 四、祝願語 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 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 平輩:順祝五、常用的提稱語 提稱語是提高稱謂的語詞,用以表達盼望受信人閱覽這封書信之意。 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對平輩:謹啓、鞠啓、手書 對晚輩:字示、白諭 擴展資料我國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

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透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經常使用到一系列的應用文,如傳統的書信、名片、柬貼、啓事、題詩題詞、對對聯等,現代的如電報、傳真、特快專遞、電子郵件等。

這些應用寫作包含着豐富的禮儀內容,具有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色彩。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資訊、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書。

“信”在古文中有音訊、消息之義,如“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揚雄:《太玄經·應》),另外,“信”也有託人所傳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論是託人捎的口信,還是透過郵差郵遞的書信用語言文字向特定對象傳遞資訊和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運用文字述說事情原委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是具備相應的書寫工具。三是有人進行傳遞。

親筆給親戚朋友寫信,不僅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給受信人以“見字如面”的親切感;科技不斷進步,又相繼出現了電話、電報、郵寄錄音帶、錄像帶、電子郵件等交流資訊的手段,可以預見,未來電子郵件這一新興的手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運用。隨着社會的發展,人與社會的關係也在進行重新建構,書信的運用除傳統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個新的發展動向便是原先私函類中因爲個人需要而向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知名學者等個人所發的事務性的信件,這一類信件的使用量逐漸增多,值得注意。

我們將其稱爲個人公文。另外,在古代書信作爲主要的通信來源,它不僅僅傳達着國與國的文化交流,同時也傳遞着人們思想的情懷(對家鄉父老、對愛人、對朋友。)

還起到了報平安的深層含義。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書信。

7. 古代書信格式,發圖

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啓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啓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準確爲原則。

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啓”字樣。

結語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啓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舉例: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覆。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覆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爲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Tags: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