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牛常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61W

牛常

生卒:1908年-1938年籍貫:山西省靈石簡介:牛常有(1908年-1938年),男,山西省靈石人。生前爲決死隊遊擊二大隊四連連長。1938年在雷家莊犧牲。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牛常用來代表什麼寓意

牛常有以下寓意:

1、牛任勞任怨毫無抱怨,所以牛寓意着誠懇真實,樸實善良;

2、如今我們常用“牛人”來形容一個人很厲害,所以牛寓意才華橫溢、能力超羣;

3、牛有着壯實的身軀,一般情況下不會生病。所以牛寓意身體健康,活力四射,無病無災;

4、牛耕的時候,說明又一年春天到了。牛象徵着春天的帶來,勃勃生機,生機盎然,充滿希望;

5、牛擅長耕種,任勞任怨,是勤勞的代表,所以牛寓意大獲豐收、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6、在古代神話中,牛臥富貴馱寶來的形象比比皆是,其送福送財的喜慶形象也數不勝數,所以牛也象徵玉牛送財、金牛送福、富貴吉祥;

7、牛勢大發是我們股票交易和金融商貿最希望看到的,所以牛也象徵證券市場行情可以“牛勢”發展,牛勢高升。

【奶牛常見傳染病及防治】 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實用養殖技術,請見哈爾濱華達飼料製造有限公司官網

(一)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獸的一種急性、發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牀特徵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面板發生水泡。

病因:

口蹄疫病毒,屬於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屬,在不同的條件下容易發生變異,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徵目前已知全世界有7個主型,即A 型、O 型、C 型、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亞洲1型。病毒主要存在於水泡皮及淋巴液中。病牛是主要的傳染源,潛伏期和康復期的病牛亦帶毒排毒。本病主要經過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能經粘膜和麪板感染。其傳播既有蔓延式又有跳躍式的,可發生於一年四季。

症狀:

潛伏期平均2~4天,最長可達7天左右,病牛體溫升高到40~41℃,精神沉鬱、食慾下降,閉口、流涎,開口時有吮吸聲。1~2天后在脣內面、齒齦、舌面和頰部粘膜發生蠶豆大至核桃大的水泡。此時口角流涎增多,呈白色泡沫狀,常掛嘴邊,採食、反芻完全停止。在口腔發生水泡的同時或稍後,趾間及蹄冠的柔軟面板上也發生水泡,並很快破潰出現糜爛,然後逐漸癒合。若病牛衰弱或治療不及時,糜爛部可能繼發感染化膿、壞死甚至蹄匣脫落,乳頭面板有時也可能出現水泡,且很快破裂形成爛斑。

本病一般爲良性經過,只是口腔發病,約經1周即可治癒,如果蹄部出現病變時,則病期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一般不超過1~3%。但有時當水泡病變逐漸癒合,病牛趨向恢復健康時,病情突然惡化,全身虛弱、肌肉震顫,特別是心跳加快、節律不齊,因心臟停搏而突然倒地死亡。這種病型稱爲惡性口蹄疫,病死率高達20%~50%,主要是由於病毒侵害心肌所致。犢牛患病時特徵性水泡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爲出血性腸炎和心肌麻痹,死亡率很高。

防治:

鑑於口蹄疫具有多種動物宿主,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病毒抗原的多樣性和變異性,以及感染後或接種疫苗後免疫期短等特點,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使口蹄疫的控制變得相當困難。 1未發病場的預防措施

(1)嚴格執行防疫消毒制度。全場應立即成立口蹄疫防治小組,負責疫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對本病危害性的認識,自覺的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場門口要有消毒間、消毒池,進出牛場必須消毒;嚴禁非本場的車輛入內。豬肉及病畜產品嚴禁帶入牛場食用;每月定期對畜舍、牛欄、運動場用2%苛性鈉或其他消毒藥進行消毒。消毒要嚴、要徹底。

(2)堅持進行疫苗接種。定期對所有牛隻進行系統的疫苗注射,使牛具有較好的保護能力。

我國蘭州 獸醫研究所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製生產並已經使用的口蹄疫活疫苗,其型號有牛羊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單價苗)和牛羊O~A型口蹄疫雙價滅活疫苗(雙價苗)。

1)犢牛。出生後4~5個月首免,肌內接種單價苗2mL/ 頭或雙價苗2mL/頭。首免後6個月二免(方法、劑量同首免),以後每間隔6個月接種1次,肌內接種單價苗3mL/頭或雙價苗4mL/頭。

2)育成牛。每年接種疫苗2次,每隔6個月接種1次。單價苗肌內注射3mL/頭,雙價苗肌內注射4mL/頭。

3)生產母牛。分娩前3個月肌內注射單價苗3mL/頭或雙價苗4mL/頭。

2發生疫情的緊急防治措施

第一,發現口蹄疫疑似病例時,及時報告當地獸醫衛生監督部門,獸醫衛生監督部門積極採取措施並報告當地行政部門和上一級獸醫衛生監督部門。經確診後當地發佈封鎖令,立即採取嚴格的封鎖隔離措施,禁止該區域畜禽商品性流通,併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佈置、監督和檢查實施情況。

第二,封鎖區內的所有家畜包括牛、羊、豬,以及貓、犬、等,其活動都要受到。人的 活動也要受到,需活動時,應徹底消毒後纔可放行。

第三,病畜及易感染家畜儘快並掩埋掉,應做好無害化處理。並在疫區內採取以下措施:

在很少發生或沒有流行過口蹄疫的牛場和地區,一旦發生疫情,應採取果斷措施,撲殺疫區內的所有牲畜,徹底消毒。

在流行過口蹄疫的地區,如果疫區不大,疫點不多,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疫區內的病畜和易感動物全部撲殺,徹底消毒,在距疫區10km 以內的地區,對易感動物進行強制免疫。

第四,房舍、地面、系畜樁、牆壁、圍欄及其他物體,用2%氫氧化鈉溶液或石灰水噴灑消毒。住處、擠奶房及其他密閉建築物可用36%的甲醛 溶液燻蒸。

第五,工作用品如膠皮手套、靴子、圍裙等,用2%鹼液或過氧乙酸液消毒。

第六,受污染的草垛可以棄去表層,餘下的用4%甲醛溶液噴霧消毒。

第七,舊草、褥草、糞便等,一律焚燒。

第八,疫區封鎖令的解除。疫區內最後一頭病畜撲殺後,經過1個月的觀察,再未發現病畜時,經徹底消毒清掃,由原發布封鎖令的縣以上發佈解除封鎖令,並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同時報告上級機關和防疫部門備案。

(二)瘋牛病

瘋牛病學名“牛海綿狀腦病”。1985年首次在英國發現這種神經系統疾病,並具有傳染性。

病因:

該病毒透過動物性飼料(肉骨粉)傳染。動物性飼料是指以動物爲原料製作的飼料產品,包括肉骨粉、骨粉、肉粉、魚粉、血及血製品、乳及乳製品、動物下腳料分、皮革蛋白粉、水解蛋白粉、動物脂肪、油渣、混合油等。現有證據表明,在動物飼料中,尤其是牛、羊飼料中添加未經加熱處理的牛源性飼料或感染過羊瘙癢病原因子的牛(羊)肉/肉骨粉後,能夠引發該病。

症狀:

病牛腦組織呈海綿狀病變,臨牀表現各異,最常見的表現爲感覺反常、全身麻痹、體重銳減和精神狀態的改變,如恐懼、暴怒、神經質、瘙癢、煩躁不安等症狀;3%的病例出現姿

勢和運動異常,通常爲後肢共濟失調、顫抖和倒下;90%的病例有感覺異常,表現多樣,但最明顯的是觸覺和聽覺減退。病程爲14天到6個月,最後死亡。由於種類不同,病牛的潛伏期長短不同,一般爲2~3年。

防治:

由於本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和預防疫苗,發生本病後,應撲殺、銷燬病牛。我國農業部於2001年3月下發《關於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和使用動物性飼料的通知》。只有堅決執行這一規定,不用動物性飼料喂牛,才能最終保證不發生瘋牛病。

(三) 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慢性疾病。發病後,常常侵害肺臟、消化道、淋巴結、乳腺組織,被侵害組織形成肉芽腫,並引起機體的進行性消瘦。

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特別是在養牛都而對結核病控制不嚴的地區,其流行更爲嚴重。多年來,國內對奶牛的結核病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淨化牛羣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從而保證了奶牛的健康。

病因:

本病是由於分支桿菌屬的細菌感染而發生的慢性傳染病。其主要病原菌是牛型結合桿菌,但也有少數報道是因人型結合桿菌感染引起的。

由於本病是典型的慢性疾患,一旦牛羣被感染,不易徹底消滅。結核菌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和經口感染。一般認爲,排菌的重症病牛是本病的感染源,在比較短的期間內就能感染同舍牛,此病實際上是一種廄舍式的傳染病。

流行特點:

病畜時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約50種哺乳動物、25種禽類可患本病;在家畜中牛最易感染,特別是奶牛,其次是黃牛、犛牛、水牛。牛結核病主要由牛型結核桿菌引起,也可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牛型菌也可以感染豬和人及其他家畜而使其致病。本病主要透過被污染的空氣,經呼吸道傳染。交配感染也有可能。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症狀:

潛伏期長短不一,短的十幾天,長的數月至數年,常取慢性經過,因牛患病器官不同,症狀也不同。

防治:

主要採取綜合性防疫措施、防止疾病傳入、淨化污染的牛羣。

1結核反應陽性牛羣

對無結合病牛的健康牛羣,每年春季、秋季各進行一次結核檢疫,對發現有結核陽性病牛,應立即隔離,病經常做臨診檢查,發現開放性結合病牛時,即予撲殺。有病變的內臟或組織器官應深埋或火化。對非健康牛羣的陽性牛及疑似的陰性牛可隔離分羣飼養,逐步淘汰淨化。

病牛所產的犢牛出生後吃3天初乳。以後則由健康牛供養或吃消毒奶,小牛應在出生後1個月、6個月、7.5月時進行3次檢疫,陽性的必須淘汰,如呈陰性則可以放在假定健康羣中飼養。

2假定健康牛羣

是向健康牛羣過渡的牛羣,應在第一年每隔3個月進行檢疫一次,直到沒有一頭出現陽性反應牛爲止,然後再每隔1~1.5年時間內連續進行3次檢疫,如3次檢疫均爲陰性反應即可稱爲健康牛羣。

3加強消毒工作

每年應進行2~4次預防性消毒,當牛羣出現陽性牛時都要進行一次大消毒。常用消毒藥爲5%來蘇兒或3%甲醛溶液。

4公共衛生

人感染結核桿菌多由牛型結核桿菌所致,特別是兒童飲用帶菌的生牛奶而患病,所以消毒牛奶是預防人患結核病的一項重要措施,但爲消滅傳染源,對牛羣採取檢疫、淘汰和屠宰病牛的辦法是行之有效的。

(四)副結核病

副結核病也叫副結核性腸炎,主要發生在牛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其顯著的特徵是頑固性腹瀉和逐漸消瘦,腸粘膜增厚並形成皸裂。本病在一般養牛地區都可能存在。

流行特點:

副結核桿菌主要引起牛發病,尤其是奶牛、幼牛最易感染。在病畜體內,副結核桿菌主要位於腸粘膜和腸繫膜淋巴結,患病牛包括沒有明顯症狀的病牛,從糞便排出大量病菌,也可隨乳汁和尿排出體外。被污染的飲水、草料等可透過消化道侵入健康牛;部分母牛還可以透過子宮垂直傳染給犢牛。

因本病散佈比較緩慢,各個病例的出現往往間隔時間較長,因此,表面上似乎呈現散發,實際上是一種地方流行性疾病。

雖然幼年牛易感染,但其潛伏期長達6~12個月,甚至更長,一般2~5歲纔出現臨診症狀,特別是母牛開始懷孕、分娩和泌乳是易出現,因此高產奶牛症狀較低產奶牛嚴重,飼料中缺乏無機鹽,會促使疾病的發展。

症狀:

早期症狀爲間斷性腹瀉,以後變爲經常性、頑固性拉稀,排泄物稀薄、惡臭,帶有氣泡、黏液和血凝快。早期食慾正常,精神也好,以後食慾有所減退,逐漸消瘦,眼窩下陷,精神不好,經常躺臥,泌乳量逐漸減少,最後完全停止,面板粗糙,被毛粗亂,下頜及垂皮可見水腫,體溫常無變化。腹瀉有時暫停,排泄物恢復正常,體重有所增加,然後再腹瀉,給青綠飼料可加劇腹瀉症狀,如腹瀉不止,經3~4個月可因衰竭而死亡。染疫牛羣年死亡率可達10%。

病屍消瘦,主要病變在消化道和腸繫膜淋巴結,消化道損害常限於空腸、迴腸、和結腸的前段,特別是迴腸,腸壁增厚3~20 倍,併發生硬而彎曲的皺褶,黏膜黃白或灰,皺褶突起處常呈充血狀。黏膜表面緊附有黏液。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變軟,切面溼潤,上有白色病竈。

防治:

病牛往往在感染後期纔出現症狀,因此用藥治療似無意義,預防本病在於加強飼養管理,

特別對幼年牛更要注意給予充足的營養,以增強其抵抗力,不要從疫區引進牛隻;如已引進,則必須檢查,確認健康時方可混羣。

對曾有過病史的假定健康牛羣,在隨時做好觀察,定期進行臨牀檢查的基礎上,對所有牛隻,每年隔3個月做一次檢查,連續3次合格者,可視爲健康牛,對檢查不合格者和臨牀症狀明顯的排菌牛應隔離分批撲殺。

被污染的牛舍、欄杆、飼槽、用具、繩索、運動場,要用生石灰、來蘇兒、苛性鈉、漂白粉、石炭酸等消毒液進行噴霧或沖洗;糞便,應堆積高溫發酵後做肥料。

(五)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和動物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常呈散發或地方流行。其臨診特徵爲呼吸困難、戰慄和天然孔出血。剖檢,可見脾臟腫大,皮下和漿膜下出血性膠樣浸潤,血液凝固不良,死後屍僵不全。(禁止直接剖檢!)牛、馬、驢、騾及羊等食草動物最易感染,在世界廣泛流行。我國的炭疽病已得到控制,但還時有發生。因此,對炭疽的防治必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流行特點:

炭疽的自然疫源是患病的食草動物(包括家禽和野生動物),最易感的是牛、馬、羊等,山羊、駱駝和鹿次之;豬不易感染,實驗動物和人亦可感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尤其是瀕死期的病畜,由天然孔流出的血液,含有大量炭疽桿菌,在自然條件下,很快形成芽孢,污染土壤和水、草,借風塵和水流等因素擴散,若屍體處理不當,皮毛加工運輸不消毒,都有可能擴散炭疽桿菌,這是人畜長期的危險疫源。

動物炭疽可以經消化道、呼吸道、面板黏膜或昆蟲叮咬等多種途徑傳播,但主要透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由消化道侵入。

舍飼和奶牛場發生炭疽,無明顯季節性,夏季天氣熱,氣溫高,雨水多,給土壤炭疽芽孢有利的繁殖條件而發生較多,但冬季也可發生,豬油透過飼餵疫區收割的乾草或不潔的蘿蔔、甜菜等。

症狀:

動物自然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爲1~3天,也有長達14天的。臨診症狀,有最急性、急性和亞急性三種類型;牛多呈急性或亞急性經過。

牛炭疽發病時雖有高熱,但症狀多不顯著,往往沒有前期症狀就突然死亡,如體溫升高到40~42℃,精神不振,伴有寒戰和肌肉震顫,心悸亢進,脈搏微弱而快,黏膜發紺,間有小點出血等。隨着採食停止,反芻和泌乳也都停止,發生中度臌脹、腸道、口鼻出血已及血尿。有時可見舌炭疽或原發性咽炭疽、腸炭疽,在這些部位發生炭疽癰。頸、胸、肋、腰及外常有水腫,且發展迅速。頸部水腫常與咽炎和喉頭水腫相伴而發生,致使呼吸更加困難。水腫,排便困難,糞便帶血,一般病程10~36小時死亡。

治療:

牛患急性、亞急性炭疽,如能早期用藥殺滅體內的細菌或中和體內毒素,是可以治癒的。 1抗血清療法

病初用抗炭疽血清100~300mL,一次靜脈注射。如體溫繼續上升,病情未見好轉,可重複

注射。

2抗生素療法

早期用抗生素,以青黴素最好;其他如金黴素、鏈黴素、土黴素和氯黴素都有較好的療效。青黴素用量1000~2000單位/千克體重,每3~4小時注射1次,連續3天。磺胺嘧啶按日量爲0.1~0.2g/kg體重,分爲6次用,每4小時1次,連用3天。如同時用抗炭疽血清,靜脈或皮下注射,每次30~40mL,共用100~200mL效果更好。

3對症療法

根據動物體情況,可採取靜脈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葡萄糖和碳酸氫鈉等,解毒,防止脫水。

預防:

對清潔區,遇到牲畜發生不明原因死亡,不準擅自剝皮食用,須經獸醫診斷做適當處理。患炭疽病死亡的病牛,需掩埋在距地表2m 以下,但不能靠近水源和河流。

炭疽發生區或在2~3年內曾發生炭疽的地區,每年經行預防注射Ⅱ號炭疽芽孢苗或者無莢膜炭疽芽孢苗,1歲以下的牛皮下注射均爲1mL ,免疫期1年。

新建牛場應事前做好調查,確認無埋屍獸墓而後定。

對懷疑爲炭疽流行發生的病畜和屍體,經細菌學檢查確診後,立即報有關部門,並封鎖疫區。同羣飼養的牛,逐頭測溫;可疑病畜隔離舍專人飼養並治療,最好是注射抗炭疽血清,治癒後2周,再接種炭疽芽孢苗。

對患畜廄舍要徹底消毒,可用0.1%昇汞加0.5%鹽酸噴灑,或用20%漂白粉或10%氫氧化鈉消毒,或用0.3%過氧乙酸噴霧,密封廄舍可用36%的甲醛溶液或環氧乙烷燻蒸。消毒後用水沖洗,晾乾後再放入健康牛,同時要防止鼠害,並採取其他有利於防治傳染的辦法。

(六)巴士桿菌病

巴士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士桿菌引起的多種動物的一種敗血性傳染病。牛急性經過主要是呈敗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稱牛出血性敗血病,以高熱、肺炎或急性胃腸炎合併內臟廣泛出血爲主要特徵。

流行特點:

本病遍佈全世界,各種畜禽均可發病。本菌爲條件病原菌,常存在於健康畜禽的呼吸道,與宿主呈共棲狀態。當牛飼養在不衛生的環境中,由於感受風寒、過渡疲勞、飢餓等因素使體內抵抗力降低時,該菌乘虛而入,經淋巴液如血液引起敗血症。該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亦有經面板傷口或蚊蠅叮咬而感染的。該病常年可發生,在氣溫變化大、陰溼寒冷時更易發病;常呈散發性或地方流行性發生。

症狀:潛伏期2~5天。根據臨牀表現,常可分爲敗血型和肺炎型兩種。

防治:

根據本病的傳播特點,平時注意飼養管理,避免擁擠和受寒,減少能降低牛抵抗力的因素,圈舍、圍欄應定期消毒,每年可做定期預防接種,可使用牛氫氧化鋁菌苗,100kg 一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mL ,100kg 以上的牛mL ,免疫力可維持9個月。本病發生時,早期應用高免血清、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好,兩者同用效果更佳。對同羣的假定健康牛用高

免血清作緊急預防接種,血清可用豬、牛出敗二價或牛、豬、綿羊三價血清,做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小牛20~40mL,大牛60~100mL,必要時可重複2~3次。與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或磺胺類藥物連用,可提高療效。

(七)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宮、胎膜、關節、及附睾的炎症;母牛臨診發生胎衣停滯、流產及繁殖障礙。

因各種布氏桿菌對其相應種類的動物具有極高的致病性,並對其他種類的動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致使本病能廣泛的流行。由於病原菌對人有很高的致病性,引起人發熱、盜汗、無力、關節、頭和全身疼痛。因此,加強對本病的監控和控制,保證人畜健康是及其重要的。

病因:

牛的布氏桿菌病大部分是由流產布氏桿菌所致。本菌不僅能從損傷的黏膜、面板侵入機體,也可以從正常的面板黏膜侵入體內,其致病作用是內毒素。病牛在流產或分娩時大量的病菌隨着胎兒、羊水和胎衣排出,流產後的分泌物及乳汁中都含有病菌,公牛被感染後中也含有病菌,可造成廣泛傳播。

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病牛直接傳染,主要是透過生殖道、面板或黏膜的直接接觸而感染、飼料與飲水而感染。

症狀:

潛伏期爲2周至6個月,母牛最顯著的症狀是流產,流產可發生於妊娠的任何時期,但多發生於妊娠後5~8個月。流產母牛有生殖道發炎的症狀,即黏膜發生粟粒大的紅色結節,由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產後常繼續排出污灰色或棕紅色分泌液,有時惡臭,分泌物延遲1~2周後消失。如流產不併發胎衣停滯,則病牛康復很快,不影響受孕,但以後還可能流產。如果胎衣停滯,則可發生慢性子宮炎,引起長期不育。

流產母牛在臨牀上常發生關節炎、滑液囊炎、腱鞘炎、淋巴結炎等。關節炎,常見於膝關節、腕關節和髖關節,觸診疼痛,出現跛行。乳房皮溫增高、疼痛,乳汁變質、呈絮狀;嚴重時乳房堅硬,乳量減少甚至完全喪失泌乳能力。公牛感染本病後,出現炎和附睾炎。

防治:

隔離病牛,被污染場所和用具需立即消毒處理。對場內其他牛接種疫苗,如M5菌苗。 1預防措施

在未感染的健康牛羣中,應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在購入牛隻時必須從非疫區健康牛羣中選擇而且要經過反覆的篩查,無布氏桿菌病的健康牛才能購入。購進後經1個月左右隔離並進行2次檢疫,檢疫結果爲陰性者方可入羣,發現疑似牛隻要及時採取措施。

第二,定期檢疫。每年春、秋兩季對全羣牛進行布氏桿菌病的實驗室檢疫,檢疫密度不得低於90%,在健康牛羣中檢出的陽性牛應該撲殺、深埋或火化。爲健康牛羣的陽性牛及可疑的陰性牛可隔離飼養,逐步淘汰淨化。

第三,每年配種前對種公牛檢疫,杜絕有病公牛流入市場。

第四,犢牛與6月齡注射布氏桿菌19號苗或內服豬型2號苗前應做凝集反應試驗,陰性者進行免疫接種,並於1月後檢測抗體效價,呈現陰性或可疑者,必須進行第二次菌苗接種,直到陽性反應爲止。

2發生疫情後的緊急預防措施

多次檢出和隔離陽性牛後,必須將病牛污染的環境、分泌物、糞尿、廄舍、用具等用10%~20%的石灰乳或3%苛性鈉、3%來蘇兒溶液等消毒。病死牛屍體、流產胎兒、胎衣要深埋,糞便發酵處理,乳汁煮沸後利用。疫區牛德爾生皮等畜產品及飼草飼料等也應進行消毒,或放置2個月以上才允許使用。

(八) 沙門氏菌病

沙門氏菌病,又名副傷寒,臨診上多表現爲敗血症和腸炎,也可使懷孕母畜發生流產。不僅對牲畜的繁殖和幼畜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有些沙門氏菌,可以使人感染和發生食物中毒,應引起注意。

流行特點:

各種年齡都可感染,但牛以出生後30~40天以後的牛犢最易感染。病畜和帶菌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它們可由糞便、尿、乳汁及流產的胎兒、胎水、胎衣排出病菌,污染飼草和飲水,經消化道傳染給健康畜,此外,子宮也可染;鼠類可以傳播本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成年牛多散發,但犢牛發病後可傳播,在羣內流行。環境污穢、潮溼、棚舍擁擠、糞便堆積、飼料和飲水供應不好,已及長途運輸、疲勞飢餓、內寄生蟲、分娩、手術、母畜缺奶、新引進牛未實行隔離檢疫等,都可促使本病的發生。

症狀:

成年牛常以40~41℃高熱,昏迷,食慾費絕,脈頻數、呼吸困難開始,體力漸衰,大多數病例在發病後12~24小時時,糞便中帶血塊,不久變下痢,糞便惡臭,含有纖維素片,間有黏液團或黏膜排出,下痢開始後體溫降至正常或略高,病牛可在24小時內死亡,多數在1~5天內死亡,病期延長者見脫水、消瘦、眼窩下陷、可視粘膜充血和發黃,病牛有腹痛,懷孕母牛發生流產(從流產胎兒檢查可發現本菌),一些病例可以恢復,有些牛發熱,食慾消失,精神委頓,產奶量下降,經24小時後這些症狀可以減退。還有些牛呈隱性經過,僅從糞便排出病菌,但數天後停止排菌。主要病變爲出血性腸炎及肺炎的病理變化。 犢牛:若在牛羣中有帶菌的母牛,則可於出生48小時即表現拒食、臥地不起、迅速衰竭,常於3~5天夭亡,屍檢無特殊變化,但從血液和內臟器官可以分理處沙門氏菌。多數犢牛在出生後10~14天發病,病初體溫達40~41℃,24小時後排出灰液狀糞便,混有黏液和血絲,一般在出現病症後5~7天內死亡。有時死亡率可達50%,有時多數可恢復,病期長的腕關節和跗關節可能腫大,還有支氣管炎和肺炎症狀。

防治:

預防本病應加強飼養管理,消除發病誘因,保持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生,可用犢牛副傷寒疫苗。

治療可選用土黴素、氯黴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呋喃唑哃等並給予對症治療,如輸液,強

心。

沙門氏菌可傳染給人,如因吃類病畜和帶菌動物未經充分加熱消毒的乳製品而發生中毒,潛伏期7~24小時,也可延長到數天,菌數愈多,毒力愈強,症狀出現愈早,突然發燒,體溫升高,伴有頭痛、寒戰、噁心、嘔吐、腹痛和嚴重腹瀉。

實用養殖技術,請見哈爾濱華達飼料製造有限公司官網

他時得見牛常侍的上一句他時得見牛常侍的上一句是什麼

他時得見牛常侍的上一句:不能將命報分毫。

他時得見牛常侍的上一句:不能將命報分毫。詩詞名稱:《自責·犀帶金魚束紫袍》。本名:元稹。字號:字微之,字威明。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羣:漢化鮮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陽。出生時間:大曆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時間: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過襄陽樓》《遣悲懷三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明月三五夜》《行宮》等。主要成就:倡導新樂府運動。

我們爲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他時得見牛常侍”的詳細介紹:

一、《自責·犀帶金魚束紫袍》的全文點此檢視《自責·犀帶金魚束紫袍》的詳細內容

犀帶金魚束紫袍,不能將命報分毫。

他時得見牛常侍,爲爾君前捧佩刀。

二、元稹其他詩詞

《菊花》、《離思五首·其四》、《行宮》、《賦得九月盡(秋字)》、《晚秋》。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台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

點此檢視更多關於自責·犀帶金魚束紫袍的詳細資訊

牛常走水泥路面會磨損牛蹄嗎?

會的,牛蹄是角質層構成,水泥路面硬度大於牛蹄,牛蹄經常行走水泥路面是會磨損的,水泥路面比土路磨損更快一些

Tags:牛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