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死人封包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6W
1. 山東萊陽死人寫包袱怎麼寫就是死人以後過週年包袱怎麼寫

月半,書上叫“中元節”,是咱們中國人的鬼節,爲了紀念過世的親人,咱們中國人在默默的給已故親人燒錢紙,寄託對已故親人的哀思,處處都在燒香燒紙(歷史上僅“**”時期曾經中斷過)。

死人封包怎麼寫

傳統的“七月半”,在我的家鄉(文成金洋鄉一帶)是除了“春節”之後的第二大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都過啊,備受男女老少喜愛。在我們那裏,傳統還是比較好的,一般清明前後上給已故親人上墳護土、掃墓、掛紙,也燒一些紙,至今還流傳“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生青”的方言;到了“七月半”,家家戶戶肯定給已故親人燒錢紙;當然,“過年”的時候也在家裏吃飯的時候祭奠一下,也燒點紙。

不過春節、清明燒錢紙都不隆重,是禮節性,唯有“七月半”,可以說是燒錢紙,是給已故親人送“錢”,家家戶戶,無論貧富,都高度重視,不含糊。其實,在我的家鄉,“七月半”並不是農曆七月十五號那天過,按照風俗,一般都是提前到農曆的七月十三日來過。

當然,在全國各地風俗也不一樣,有過農曆七月十四號的,也有過農曆七月十五號。我這基本都是農曆七月十四號過的,在我們那裏,“七月半”這天,鄭氏管事人就去鎮裏請有名氣道士先生來在鄭氏祠堂做普利道場幾乎家家從早上就忙碌起來,買錢紙、封包、寫包,中午殺雞殺鴨捉魚…..爲一桌豐盛的晚飯做足準備,晚餐當然就大吃一頓。

晚飯後等天黑下來,搶先選擇村邊、樹旁、小溪或大門口進行所謂的“燒包”(也稱“燒袱包”),讓老祖們以及過世的親人最早接到錢財,以保佑後代吉祥平安財運亨通。燒“袱包”的同時,也燒些稻草、香,散錢紙。

相傳,燒散錢紙是給無後人的故人和挑夫的,香和稻草作爲“陰間”的扁擔,燒的紙錢,已故親人拿不完,要請陰間的人挑回去。我們這裏每年的七月半鬼節都要寫封包,燒給死去的親人,每到這個時候我就頭痛,那些稱謂的寫法難記,每次我都要問那些老人,恰逢中元節之際,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中元節寫包的問題,封包最關鍵就是參照族譜上名字,以後不用每年都去找了。

. 這種包袱是祭祀逝去的親人用的。包好後一燒,就算把錢寄出去了,就像郵局寄包裹一樣,只不過收件人在陰司地府。

既然是寄錢的包裹,就得寫清寄件人收件人姓名(收件人的地址當然是沒法寫的,寄件的地址便也免了)。這叫寫包袱。

寫包袱有很多講究,學問很深,所以請讀過書的老先生寫的多。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

草體,壓着摺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正面的寫法就較複雜了。

譬如在陰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某人給故去的父親寫包袱,正面就這樣寫。中元寄錢故顯考某府諱某某老大人魂下受用" 即日化子 某某某 某某某孫媳 某氏 某某某如果是給故去的母親寫包袱,中間一行則改爲“故顯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爲“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

中間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體部分,註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故”,死也。

“顯考”、“顯妣”是父親、母親的敬稱,至於父母是否“顯”過,並不重要。如果是孫輩給祖輩燒包袱寄錢,則要寫“顯祖考”、“顯祖妣”。

“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諱”要朝右挪半個字,上輩人的名字,是不能隨便說隨便寫的。

男的接着寫名諱。女的寫姓氏即可,不寫名字。

我的祖母那一輩女人也沒有學名,只有小名。而母親的小名,子女並不一定知道的。

“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稱。無論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稱呼,這是公平的。

陰間與陽間價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後可能昇天,王公大臣死後可能就要下地獄。“魂下受用”,讓人看到晚輩跪在逝者魂靈前,雙手捧錢高舉過頭頂,孝順地呈上。

落款看似後人名字的羅列,其實並不簡單。男人的配偶只能寫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寫姓氏。

未出嫁的女兒、孫女可以寫名字,但出嫁後成了別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寫了。伴隨郵給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時,人們還會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主 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

. 這大約是一種買平安的“錢”。所謂“地盤業主”,應是陰間收件親人居所所在地的地主,我懷疑還有惡霸,錢寄過去,給他們上上貢,免得他們找親人麻煩給臉色看,或收保護費。

所謂“孤魂野鬼”,即沒有後人照看的鬼魂,這是些一窮二白的亡命之徒,給點錢打發一下,免得他們心存不良,哄搶親人剛收到的錢鈔。這些名堂,現在的年輕人是弄不懂,也不想弄懂了。

包袱也還包的,大多當陽間的信封一樣來寫:“寄父某某某,魂下受用。兒某某某,媳某某某,孫某某某。”

女人大名當然照寫不誤。有的乾脆不包包袱、不寫包袱了,花十幾二十幾塊錢,買個上億元的冥國銀行紙鈔,燒完了就完了,還圖包包袱、寫包袱的麻煩幹什麼呢?但有的老人很擔心:“你們這麼燒過去的錢,閻王爺恁裏認不認?陽間的改革步伐很快,陰間能。

2. 這個封包的格式該咋寫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和風19752 封包寫法,喜屏書寫,請柬(請帖)寫作,對聯書寫,挽幛挽幅的書寫,祭文書寫,碑文書寫中國乃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我們荔浦雖處古代化外之幫的蠻夷之地,但自從秦代大將史祿開通興安靈渠,秦將任囂、趙佗大軍的南入平定南越,隨着桂林、南海、象郡的設定,中原文明也就按三分灕水七分湘的原則不斷地流入我們這百越南蠻之地。自漢朝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設定荔浦縣至今,我們荔浦縣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了。

據明代萬年間莫尚學爲荔浦縣誌所作的序言稱:自唐宋以來,士人(即讀書人)而登科第者,代代不乏其人。可見荔浦文明由來已久。

而且荔浦人也崇尚文明,愛好文化,哪怕目不識丁的人,遇上紅白喜事,也要請人代爲捉刀,抄寫些對聯張貼,以示風雅。在荔浦流傳已久的典故《要錯蘇三廟錯》,便是最好的明證。

雖然隨着社會的進步,許多傳統習俗已漸趨被時代的洪流所湮滅,但保守而開放的荔浦傳統仍有不少還將長久地延續下去。可以肯定,在相當一段時間內,荔浦農村的逢年過節、紅白喜事仍將沿用以往的習慣辦理。

因此,作爲生活中的一員,特別是我們高中生,按古代科舉時的等次劃分,可是比舉人還高一個等次呢。以前舉人老爺在文墨上是備受人尊敬的,今天,我們雖不能與前人相比,但瞭解一下總不會錯,因此本人受語文組同仁之委託,擬與大家共同探討研究荔浦傳統習俗與語文學習的關係,以期引起諸君對本地民俗的留心與興趣。

各位儘可姑且聽之記之,亦可付之一笑,權作消遣。我的這個講。

Tags:封包 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