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45W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流程:

1. 招待客人:迎接客人並引領客人入席,爲客人拉開座位。

2. 水入:將清水倒入茶壺,以燒水。

3. 茶盤準備:將茶盤擺放到桌前,清洗茶具,放置杯碟、茶匙等需要使用的器具。

4. 稱茶:按照茶水的人數稱取適量的茶葉。

5. 泡茶:根據茶葉的品種、水溫狀況等條件,精心沖泡好茶。

6. 點心:爲客人準備好點心,放在茶盤上供客人品嚐。

7. 主持人品茗:主持人口品茶湯,以確定茶湯品質是否正確。

8. 順序相待:主持人先倒茶給坐在自己前面的客人,客人喝完茶後,手把咖啡和茶碗放在茶盤上,由主持人收起及倒茶給下一個客人。

9. 茶具收拾:客人離開後,茶具要清洗乾淨、收拾整齊。

茶道注意事項:

1. 茶道強調精益求精,要熟練地掌握茶道的每個環節,並不斷完善自己的技巧。

2. 茶道講究禮儀,要傳承和尊重傳統文化,表現出敬意,避免不合適的言談舉止。

3. 茶道要注意衛生和清潔,要保持茶具乾淨衛生,不沾灰塵或異物,以保證製茶環節的質量。

4. 茶道要注重細節,要注意茶具的擺放和茶水的溫度、質量等影響茶品口感的細節要素。

5. 茶道要注重心態,要有一種融入茶道文化的自我修養和思想境界,表現出自然、從容、安詳的態度,達到心靜自然、自然自心的境界。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茶道是喝茶時候的感悟,茶道的程序是指喝茶的一個過程,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是有很多的呢,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的相關資料。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1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唐代要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者修養,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景

  色宜人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爲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

  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說法。

   【茶道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確實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

   【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爲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着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爲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裏;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爲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蔘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佈置,並請客人點評,作爲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後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淨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淨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後主,主客也需淨手。古代人認爲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淨手無疑已等於淨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一放於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於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繫交流。

  展示茶具——然後茶師將茶具放於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洗茶

  巖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末即可。(唐宋時期的煎茶法則是將茶餅直接煮成茶湯,因此第一步需要“搗茶-煮茶-調茶”,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罐中,用茶搗將茶葉搗碎,搗時要慢,細,雅;再將茶葉放入茶爐中,注入開水煮茶;煮好後,用茶拌輕調茶湯,盛起復放回,調法很有技藝)。

  洗茶 孟臣三沐——水開(茶湯煮好)後,用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謂之溫壺);再開啟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儘量注過多量的水,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沖泡);然後蓋上壺蓋,再盛茶湯淋壺身(使茶壺裏外皆有茗香)。(在沒興用茶壺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將煮好得茶湯淋於茶杯上,也爲三淋,第一步用開水輕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湯,第三步複用茶湯整個淋之,淋法有技藝,或衝或滴,或緊或慢)後來有了茶壺,不同茶器質料泡茶時能更加有利於儲存味道,例如紫砂,還有一種茶壺,頂蓋處有孔,這樣是使茗香能散發出來,同時又利於蒸發味佳,明茶藝愛用露孔散氣,稱之爲“茗香壺”。

  洗杯-溫杯-薰杯——與料理茶壺是一樣的,茶杯也需要溫-洗-薰,這邊用精緻的茶壺還須泡上一些時間,先取出手帕(最好爲綢巾)放於桌上疊成小方,逐個擦拭茶杯,再用茶夾夾杯依次放入茶洗中過水清洗,再夾茶杯於茗氣前滾熱溫燙,最後將茶杯放於香爐前薰香靜氣。

  盛湯倒茶——茶泡好後,依次往茶杯裏注水,玉液回壺,如果茶壺是“茗香壺”的話,還可將茶杯裏的水重新澆回茶壺中。 茶香合壁、遞手傳香——回壺後,再次注入茶水,這回將聞香杯蓋於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於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爲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後取下聞香杯,雙手端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客人依次如狀品嗅。

  奉茶——將所有茶杯註上茶水後,取聞香杯覆於其上,再取絲帕覆茗香上反覆靜氣,然後將絲帕放於左手,用右手摺疊,將茶杯放於絲帕上,然後雙手放茶杯於案上(用絲帕墊茶杯主要是怕燙手,而且一些好質的絲料隔熱,至於動作,則是爲了好看,同時亦要講究奉茶時的幽雅禮儀),然後侍女捧案依次奉於客人,先客後主。侍女奉茶時,應舉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禮,方可接過案。

  品茶——品茶時,先合香;茶師示意,衆人左手托杯,右手覆於杯上,一起端於胸前晃動三次,謂之茗氣合香。再聞香;右手取下聞香杯,左手託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纔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連帶絲帕),端至嘴前,右手將茶杯於絲帕上轉三圈,謂之觀湯色,然後遮注杯前部而飲(其實不只茶道時這樣,古人無論喝酒還是品茶,都要將手遮於杯前部,防禦品飲時的不雅觀)然後放下。(對於品茶時動作最爲注意,也算是整個茶藝中唯一要求行儀,規矩得體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動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觀而已,因此,品茶時左手右手等動作,是爲注意的)品飲一共舉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細細抿之,一品苦澀,二品甜膩,三細細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後,將茶杯放於自己桌上,衆人靜肅一段時間,不僅回味剛纔喝過的茶,也默默感受這一切。

  禮盡謝茶——最後賓主起立,茶師及侍女橫列一排行禮,主客回禮,一同謝茶。茶師走後,主客留下來細細賞香品茶,或聽琴悅耳,或高談闊論,或安靜思考,靜靜感悟這茶境,感受這寧靜致遠的氛圍,客散後,主人相送至門外,也算是品茶會成功的舉行了吧。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2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3

   【飲茶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爲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爲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爲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爲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爲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爲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着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擡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着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禮儀: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

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道流程:

淨手,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

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洗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又迅速倒出,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4、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流程

  作爲茶藝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道禮儀流程,一起來看看。

  茶道禮儀流程

  請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茶道禮儀流程:

  1嗅茶;

  2溼壺;

  3裝茶;

  4潤茶;

  5沖泡;

  6澆壺;

  7溫杯;

  8運壺;

  9倒茶;

  10敬茶。

  茶道禮儀歷史

  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 辭海》、《 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 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 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衆唸經坐禪,皆以茶爲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 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 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 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爲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纔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爲 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 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 千利休成爲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爲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爲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爲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甘冽的茶輕輕的押一口,脣齒間展開的不單單是茶與水的味道,還有人生的感悟在裏面,茶香清冽,擋不住歲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2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爲“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鑑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鑑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透過實踐普遍認爲:山泉水爲上,江水次之,井水爲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徵。

三、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爲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爲“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鬆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爲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爲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爲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只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了,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時,再以嫺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了不俗的表現。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3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2、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爲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4、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5、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爲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爲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透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擴展資料:

茶藝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爲四大類:

1、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爲衆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衆,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絡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臺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2、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鑑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類型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妝不可過濃過豔,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

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3、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透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完),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說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

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產生“即興購買”的衝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裏。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4、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藥的性味特點,調製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成因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中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爲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

茶本身存在着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爲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

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爲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

主題和表現形式的一致,透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道禮儀注意事項有哪些 茶道禮儀介紹

1、茶道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但是從禮儀文化上講,喝茶也就要遵循喝茶座次禮儀的原則。面對主人或者泡茶的人,左手邊的是“尊位”。尊位的順序爲:老年人、領導、女士。

2、敬茶應雙手奉上,一般首杯茶要敬給桌上德高望重者。在放置茶杯時,千萬不要粗枝大葉,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

3、客人喝完杯中茶,並且到了“尾頭”,應儘快“續杯”。

中國茶道文化。 泡茶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這裏介紹一下泡茶的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一:玻璃杯泡法(適用於各種細嫩名優綠茶、黃茶、白茶等的沖泡,可充分欣賞湯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動)

主要步驟:備器(玻璃杯、暖水瓶、茶葉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擇水(礦泉水、純淨水、自來水等)——取火(取火點燃,燒水)——侯湯(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賞茶(觀茶形,賞茶色,聞幹香)——潔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爲:1克:50毫升)——潤茶(注水,右手緊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左手指輕托杯底做相應運動)——沖泡(鳳凰三點頭或高衝低斟法)——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續水——復品——收具。

二:蓋碗泡法(適用於普通綠茶、花茶、黃茶、白茶、功夫紅茶等)

主要步驟:備器(蓋碗、備水器、輔助器)——布席——擇水——取火——侯湯——賞茶——潔碗——投茶——潤茶(注水,右手持蓋碗,左手托住碗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沖泡——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聞香、觀色、啜飲,動作要舒緩輕柔)——續水(當茶杯中只餘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復品(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恆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適。

2、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3、認爲頭遍茶好。有些人認爲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4、沖泡次數過多: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嚐價值;同時由於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多,而影響衛生。茶泡三四杯後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那麼你知道簡單的茶道過程是什麼嗎,下面就跟着我一起來看看簡單的茶道過程吧。

  簡單的茶道過程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簡單的茶道過程2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透過本文的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簡單的茶道過程3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裏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爲宜,沖泡時間一般爲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着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着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爲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衆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爲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爲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爲好,斷碎爲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爲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爲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透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

   五、新鮮茶葉的儲存方法

  (1)利用乾燥箱儲存:因爲乾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乾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溼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更要冷藏。必須注意的是,儲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儲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乾淨,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餘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爲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

   適合儲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乾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乾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茶道禮儀小知識(茶道的基本禮儀)

1.茶道的基本禮儀

茶道禮儀:第一、茶具一定要潔淨,包括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

第二、取茶葉要用專用的器皿----竹製或木製的茶勺,也可用不鏽鋼或陶製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雙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邊。敬茶時要用茶托盤,如果沒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託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雙手捧上。

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茶要敬給來賓中的年長者,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第五、淺茶滿酒。說的是給客人斟酒要倒滿,敬茶只需七八分滿。

茶文化: 茶作爲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爲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爲:“健康之液,靈魂之飲。”

在法國人眼裏,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爲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爲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爲“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被人們視爲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透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爲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衆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爲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爲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茶道 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

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爲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爲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

“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2.有關茶道的知識及日常禮節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3.中國的茶道禮儀,茶藝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以茶待客的六大禮儀

1、茶具清潔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取茶之法

如果家裏或辦公場所是用大袋子裝的一包散茶,取茶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則或茶匙將袋中的茶取出倒入泡茶器中。

其次,茶葉要適量,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爲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濺入杯中,不要邊奉茶邊說話。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應依身份的高低順序奉茶;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從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時,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順手面比如右面,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並禮貌地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裏在開會或很安靜,奉茶時不要出聲,放下瓷杯子的同時要用小指墊在杯底以防瓷杯發出響聲。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客人添茶,後再給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須要等客人走後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乾淨收好,以備下次待客之用。

現代倒茶禮儀

1.先說出預備好的茶品種,然後問喝啥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擺桌的時分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擺茶杯的時分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

5.茶勺的憑據到客人的右側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後及時把杯子拿走。

7.不給客人看到自個的背部。

奉茶時應留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避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壞。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際,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雙眼凝視對方。

4.茶道禮儀有什麼講究

泡茶技法(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衆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爲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爲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

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爲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爲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藝泡茶的工具種類繁多。

置茶器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夾、茶匙、茶針、茶槳;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聞香杯、杯碟;滌潔器包括茶盤、茶船、渣方、水方、滌方、茶巾、容則;其它還包括煮水器、香爐、奉茶盤等。 以上介紹了林林總總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絕非一定繁瑣複雜,而應由簡入繁,重在培養自己對茶葉的基本認識。

二、泡茶的注意事項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衝四次:一爲皮;二三爲肉,四爲極。四衝之後,茶湯基本轉薄。

四泡茶浸泡時間應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決:低、快、均、盡。

出茶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湯熱度;勻,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盡,茶水瀝盡,茶葉不浸泡過久,茶湯不會苦澀。 任何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茶湯應與茶葉分離,即泡即飲。

過濃的茶湯對身體不利,浸泡過久的茶湯會破壞茶葉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間,用上茶濃,用下茶淡。

在古箏樂曲的伴奏下,主泡人薰香、淨手,先引茶入茶,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最後主泡人向客人答謝品茶,鞠躬退場。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廣東的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緻,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這不但是他們工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享受,也是他們交際往來的一種工具,更是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

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瓏,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爲一壺三杯,也有兩杯和四杯的。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爲最佳。泡製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

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製時先將水燒開後沖茶。

衝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

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

潮汕人稱此過程爲“關公巡城在”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

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第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5.茶道有哪些禮儀需要注意

茶道禮節 注意事項 1、二小時的茶會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個茶會以兩小時爲度,比較剛好。

因爲現今人的時間安排,都以兩小時爲一單元,若拖過二小時以上,易耽誤別人的事情。 2、茶食與茶巾及零食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後才安排,在情緒低落時可以拿出茶食;並奉上茶巾以清潔手及口。

吃油膩食物再喝茶,會有油味,茶湯上浮有一層油會破壞茶湯。用餐完,也是一樣,要先喝一杯水清潔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後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長幼的原則,先遇到先奉的原則。 【【奉茶法】 從客人右側倒茶時,用右手。

從客人左側倒茶時,用左手。正面倒茶時;左右手皆可。

【【客人禮節】 主人倒茶時,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謝意,不要自顧聊天。

6.關於茶的知識及相關禮儀

茶道的禮儀有很多講究,最早由記述的就是中國茶道,說道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禮儀是茶道的一部分也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爲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爲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同樣的茶道禮儀,因爲理解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那麼下面就同我一塊瞭解下茶道的基本禮儀。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爲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衆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契踱啦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奧登啡以上是茶道的一些基本禮儀的介紹,茶道的禮儀細節很多,喜歡茶道茶藝的人可以學習和借鑑一下,其實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

7.茶禮儀有哪些

1)奉茶者的禮儀

茶不要裝得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夕卜線。如有點心則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不同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

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2)飲茶者的禮儀

注視奉茶者,並誠懇地說聲:“謝謝。”

在商務活動中,當別人奉茶時不要以手去接,以免增加奉茶者的困擾。但若是領導或長輩親自給你奉茶,則要起身雙手恭敬地迎接。受人招待奉茶時,如無法說感謝,要以和藹的眼神予以奉茶者回應,絕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爲。如需調和糖與奶精,應在調好之後茶匙橫放在碟子上,再以右手端起杯子(除非你慣用左手)。

喝茶時,不需將杯墊一起端起,以單手端起茶杯,另一手輕扶杯墊,預防杯墊掉落即可。但若坐在矮茶几旁,則必須連同杯墊一起端起,以免不慎打翻。喝茶時不可出聲,尤其是喝功夫茶時,不要因怕將茶葉喝人口中而用嘴濾茶,女口果發出聲音是十分不雅的,女士喝茶先用化妝紙將口紅輕輕擦掉些,以免口紅印留在杯子上。

8.茶道的基本禮儀是怎樣的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

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

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茶道倒茶順序_茶道的步驟

茶道倒茶也是有一些順序是我們需要知道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爲大家精心推薦的茶道的倒茶順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道的倒茶順序

  茶,真是好東西。在中國,習慣以茶待客,長久以來以成了相應的 飲茶 禮儀。斟茶只斟七分滿,留各三分是人情。這是古人遺下的飲茶禮數,是給客人倒茶時應該注意的,自己喝茶,當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自己幹嘛要給自己留人情啊?茶是木中大丈夫,高低可就、不欺,很親和的,只是有機會的話,帶着好心情,用好的茶具衝一杯好茶,確實享受。

  俗話說“倒茶七分滿就好,‘杯滿就欺人’了”。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時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些該有的泡茶禮儀,這可能會讓客人覺得不夠禮貌,甚至有可能讓別人誤認爲是一種常識的缺失。按圖索驥,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日常待客泡茶時容易忽略的事和注意事項:

  一、器具準備:

  1.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後問客人喝什麼茶。準備好幾種茶後,主人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及 文化 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2.沖洗器具——溫杯、湯壺。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開水衝燙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杯。用左手拿起碗蓋,注滿蓋碗,接着右手拿壺,注入茶盅。本 3、放置茶壺時。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正對他人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二、 沖泡:

  1、將茶荷中的茶葉放入壺或蓋杯中。 烏龍入宮時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入。

  2、“浸茶”,也稱爲“洗茶”。是將沸水衝入蓋碗或壺中,待蓋碗或壺滿時,用杯蓋輕輕颳去碗口的泡沫。再衝洗掉殘留在蓋口的泡沫。高長的滾水注入蓋碗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這樣不僅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更不失爲一種禮貌的表現。切記: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時忽略這一點。

  3、泡茶。

  沖泡第一泡茶,倒茶時應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衝注,俗稱“巡河”。切忌一杯倒滿後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相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還要注意高衝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氣散失,防止茶湯濺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禮貌。

  三、敬茶:

  1、 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滿即可,清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時也不容易燙到手。

  還需要注意的是:

  · 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 敬茶時一般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因爲中國的傳統是以左爲先、以左爲大的。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爲之上茶。上茶也有規律可以循的,先爲客人上茶,後爲主人上茶;先爲主賓上茶,後爲次賓上茶;先爲女士上茶,後爲男士上茶;先爲長輩上茶,後爲晚輩上茶。如果來賓人數比較多,那麼就採取以進入客廳之門爲起點,按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最爲妥當。

  茶道的步驟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準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現代斟茶禮儀

  1 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後問喝什麼茶。

  2 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 擺桌的時候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 擺茶杯的時候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

  5 茶勺的把柄到客人的右側放在客人面前。

  6 客人喝完茶後及時把杯子拿走。

  7 不給客人看到自己的背部

  有點心情況

  三、奉茶

  待客時,通常以茶待客的方式較多。因此,應掌握必要的敬茶禮儀。

  奉茶的 方法 。上茶應在主客未正式交談前。正確的步驟是:雙手端茶從客人的左後側奉上。要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然後右手拿着茶杯的中部,左手託着杯底,杯耳應朝向客人,雙手將茶遞給客人同時要說“您請用茶”

  奉茶的順序。上茶應講究先後順序,一般應爲:先客後主;先女後男;先長後幼。

  奉茶的禁忌。儘量不要用一隻手上茶,尤其不能用左手。切勿讓手指碰到杯口。爲客人倒的第一杯茶,通常不宜斟得過滿,以杯深的2/3處爲宜。繼而把握好續水的時機,以不妨礙賓客交談爲佳,不能等到茶葉見底後再續水,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行茶注意事項?

、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的是尊!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

尊位的第一順序爲: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紀大的人。其中師者、長者爲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還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忌諱對頭坐,就是頭對頭和主人面對面的坐!哪怕就是隻有你和主人兩個人,也不要坐對頭的,知禮的客人應該做主人右邊的卑位,人多,實在避免不了做對頭的情況,小孩子來坐這個位置。

第一道禮節:客人的禮儀最重要的是答禮,也稱回禮!所謂的第一道禮節,是指主人沖泡了第一泡茶品,並且請你品嚐的時候,作爲客人的第一次回禮。

正式的、正規的第一次客人回禮是這樣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雙手接過(或者雙手捧起茶杯)先聞香,後慢慢綴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稱讚主人(或者茶藝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隨便你咯^_^)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電視劇武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規範的。合十者,雙手手掌伸長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禮。躬身越低,表示對於主人越發尊敬,對於主人是長輩客人是晚輩,躬身應該至少爲45度的傾斜角的哦!

二、喝茶中

喝茶過程裏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禮禮節是扣指禮,又叫屈指跪。這個禮節的來由前邊已經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訪的乾隆某天在某處,因爲某種原因拎起茶壺就給紀曉嵐、傅恆等人倒茶,衆驚,情急之下,紀曉嵐屈指扣桌而禮也。

還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談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會發酸的。喝茶忌一口悶或者亮杯底的,偶們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區別的哈。

喝茶嚴禁抽菸。實在忍不住了,也應該是喝了五泡之後,徵詢一下主人的意見,得到同意以後方可吞雲吐霧的。才坐下就發煙的,視爲失禮!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湯,千萬不可當着主人的面吐了出來!這個,視爲極大的失禮,甚至是一種挑釁的開始。

三、喝茶禮儀要點:

我國是茶的故鄉,有着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着嚴格的敬茶禮節,還有着奇特的飲茶風俗。我國喝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具體的喝茶禮儀有如下幾點:

1、以茶代禮的風俗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2、品茗着裝很重要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禮儀要求着裝整潔大方,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

3、敬茶要注意

客來敬茶,這是我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茶道是喝茶時候的感悟,茶道的程序是指喝茶的一個過程,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是有很多的呢,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的相關資料。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1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唐代要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者修養,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景

  色宜人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

  明代品茶要求更爲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

  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說法。

   【茶道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確實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

   【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爲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着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爲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裏;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爲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蔘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佈置,並請客人點評,作爲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後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淨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淨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後主,主客也需淨手。古代人認爲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淨手無疑已等於淨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一放於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於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繫交流。

  展示茶具——然後茶師將茶具放於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洗茶

  巖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末即可。(唐宋時期的煎茶法則是將茶餅直接煮成茶湯,因此第一步需要“搗茶-煮茶-調茶”,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罐中,用茶搗將茶葉搗碎,搗時要慢,細,雅;再將茶葉放入茶爐中,注入開水煮茶;煮好後,用茶拌輕調茶湯,盛起復放回,調法很有技藝)。

  洗茶 孟臣三沐——水開(茶湯煮好)後,用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謂之溫壺);再開啟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儘量注過多量的水,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沖泡);然後蓋上壺蓋,再盛茶湯淋壺身(使茶壺裏外皆有茗香)。(在沒興用茶壺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將煮好得茶湯淋於茶杯上,也爲三淋,第一步用開水輕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湯,第三步複用茶湯整個淋之,淋法有技藝,或衝或滴,或緊或慢)後來有了茶壺,不同茶器質料泡茶時能更加有利於儲存味道,例如紫砂,還有一種茶壺,頂蓋處有孔,這樣是使茗香能散發出來,同時又利於蒸發味佳,明茶藝愛用露孔散氣,稱之爲“茗香壺”。

  洗杯-溫杯-薰杯——與料理茶壺是一樣的,茶杯也需要溫-洗-薰,這邊用精緻的茶壺還須泡上一些時間,先取出手帕(最好爲綢巾)放於桌上疊成小方,逐個擦拭茶杯,再用茶夾夾杯依次放入茶洗中過水清洗,再夾茶杯於茗氣前滾熱溫燙,最後將茶杯放於香爐前薰香靜氣。

  盛湯倒茶——茶泡好後,依次往茶杯裏注水,玉液回壺,如果茶壺是“茗香壺”的話,還可將茶杯裏的水重新澆回茶壺中。 茶香合壁、遞手傳香——回壺後,再次注入茶水,這回將聞香杯蓋於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於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爲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後取下聞香杯,雙手端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客人依次如狀品嗅。

  奉茶——將所有茶杯註上茶水後,取聞香杯覆於其上,再取絲帕覆茗香上反覆靜氣,然後將絲帕放於左手,用右手摺疊,將茶杯放於絲帕上,然後雙手放茶杯於案上(用絲帕墊茶杯主要是怕燙手,而且一些好質的絲料隔熱,至於動作,則是爲了好看,同時亦要講究奉茶時的幽雅禮儀),然後侍女捧案依次奉於客人,先客後主。侍女奉茶時,應舉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禮,方可接過案。

  品茶——品茶時,先合香;茶師示意,衆人左手托杯,右手覆於杯上,一起端於胸前晃動三次,謂之茗氣合香。再聞香;右手取下聞香杯,左手託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纔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連帶絲帕),端至嘴前,右手將茶杯於絲帕上轉三圈,謂之觀湯色,然後遮注杯前部而飲(其實不只茶道時這樣,古人無論喝酒還是品茶,都要將手遮於杯前部,防禦品飲時的不雅觀)然後放下。(對於品茶時動作最爲注意,也算是整個茶藝中唯一要求行儀,規矩得體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動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觀而已,因此,品茶時左手右手等動作,是爲注意的)品飲一共舉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細細抿之,一品苦澀,二品甜膩,三細細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後,將茶杯放於自己桌上,衆人靜肅一段時間,不僅回味剛纔喝過的茶,也默默感受這一切。

  禮盡謝茶——最後賓主起立,茶師及侍女橫列一排行禮,主客回禮,一同謝茶。茶師走後,主客留下來細細賞香品茶,或聽琴悅耳,或高談闊論,或安靜思考,靜靜感悟這茶境,感受這寧靜致遠的氛圍,客散後,主人相送至門外,也算是品茶會成功的舉行了吧。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2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3

   【飲茶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爲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爲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爲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爲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爲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爲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着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擡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着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茶道流程與注意事項

茶道禮儀: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

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道流程:

淨手,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

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洗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又迅速倒出,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4、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道禮儀流程

  作爲茶藝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道禮儀流程,一起來看看。

  茶道禮儀流程

  請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茶道禮儀流程:

  1嗅茶;

  2溼壺;

  3裝茶;

  4潤茶;

  5沖泡;

  6澆壺;

  7溫杯;

  8運壺;

  9倒茶;

  10敬茶。

  茶道禮儀歷史

  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 辭海》、《 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 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 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衆唸經坐禪,皆以茶爲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 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 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 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爲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纔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爲 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 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 千利休成爲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爲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爲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爲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甘冽的茶輕輕的押一口,脣齒間展開的不單單是茶與水的味道,還有人生的感悟在裏面,茶香清冽,擋不住歲月悠悠,下面和大家分享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2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爲“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鑑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鑑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透過實踐普遍認爲:山泉水爲上,江水次之,井水爲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徵。

三、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爲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爲“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鬆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爲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爲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爲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只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了,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時,再以嫺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了不俗的表現。

正確的茶道流程順序3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2、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爲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3、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4、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5、茶藝的規範。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範的要求。做爲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爲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範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6、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透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擴展資料:

茶藝的分類

中國茶藝按照茶藝的表現形式分類可分爲四大類:

1、表演型茶藝

表演型茶藝是指一個或多個茶藝師爲衆人演示泡茶技巧,

其主要功能是聚焦傳媒,吸引大衆,宣傳普及茶文化,推廣茶知識。這種茶藝的特點是適合用於大型聚會、節慶活動,與影視網絡傳媒結合,能起到宣傳茶文化及祖國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

表演型茶藝重在視覺觀賞價值,同時也注重聽覺享受。它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藉助舞臺表現藝術的一切手段來提升茶藝的藝術感染力。

2、待客型茶藝

待客型茶藝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藝師與客人圍桌而坐,一同賞茶鑑水,聞香品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茶藝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都直接參與茶藝美的創作與體驗,都能充分領略到茶的色香味韻,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藝,以及探討茶道精神和人生奧義。

這種類型的茶藝最適用於茶藝館、機關、企事業單位及普通家庭。修習這類茶藝時,切忌帶上表演型茶藝的色彩。講話和動作都不可矯揉造作,服飾化妝不可過濃過豔,表情最忌誇張,一定要像主人接待親朋好友一樣親切自然。

這類茶藝要求茶藝師能邊泡茶,邊講解,客人可以自由發問,隨意插話,所以要求茶藝師要具備比較豐富的茶藝知識具備較好的與客人溝通的能力。

3、營銷型茶藝

營銷型茶藝是指透過茶藝來促銷茶葉、茶具、茶文化。這類茶藝是最受茶廠、茶莊、茶館歡迎的一種茶藝。演示這類茶藝,一般要選用審評杯或三才杯(蓋完),以便最直觀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這種茶藝沒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說詞,而是要求茶藝師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看人泡茶,看人講茶。看人泡茶,是指根據客人的年齡、性別、生活地域沖泡出最適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葉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韻)。

講好茶,是指根據客人的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巧妙地介紹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貴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內涵等),以激發客人的購買,產生“即興購買”的衝動,甚至“惠顧購買”的心裏。

營銷型茶藝要求茶藝師誠懇自信,有親和力,並具備豐富的茶葉商品知識和高明的營銷技巧。

4、養生型茶藝

養生型茶藝包括傳統養生茶藝和現代養生茶藝。傳統養生茶藝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國茶道精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佛教、道教的養生,如調身、調心、調息、調食、調睡眠、打坐、入靜或氣功導引等,使人們在修習這種茶藝時以茶養身,以道養心,修身養性,延年益壽。

現代養身型茶藝是指根據現代中醫學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據不同花、果、香料、草藥的性味特點,調製出適合自己身體狀況和口味的養生茶。養生型茶藝提倡自泡、自斟、自飲、自得其樂,深受越來越多茶人的歡迎。

成因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中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爲中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係,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

茶本身存在着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係到成爲人際關係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薰陶。

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爲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迴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莊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

主題和表現形式的一致,透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道禮儀注意事項有哪些 茶道禮儀介紹

1、茶道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但是從禮儀文化上講,喝茶也就要遵循喝茶座次禮儀的原則。面對主人或者泡茶的人,左手邊的是“尊位”。尊位的順序爲:老年人、領導、女士。

2、敬茶應雙手奉上,一般首杯茶要敬給桌上德高望重者。在放置茶杯時,千萬不要粗枝大葉,以之直撞客人,也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

3、客人喝完杯中茶,並且到了“尾頭”,應儘快“續杯”。

中國茶道文化。 泡茶的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

茶葉是中國的傳統飲料,這裏介紹一下泡茶的方法步驟以及注意事項.

一:玻璃杯泡法(適用於各種細嫩名優綠茶、黃茶、白茶等的沖泡,可充分欣賞湯色和茶芽的浮沉、舒展、舞動)

主要步驟:備器(玻璃杯、暖水瓶、茶葉罐、茶荷、茶匙、茶巾、水盂等)——布席——擇水(礦泉水、純淨水、自來水等)——取火(取火點燃,燒水)——侯湯(急火煮水至初沸,90度左右)——賞茶(觀茶形,賞茶色,聞幹香)——潔杯——投茶(一般的茶水比爲:1克:50毫升)——潤茶(注水,右手緊握杯身基部,左手托住杯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左手指輕托杯底做相應運動)——沖泡(鳳凰三點頭或高衝低斟法)——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續水——復品——收具。

二:蓋碗泡法(適用於普通綠茶、花茶、黃茶、白茶、功夫紅茶等)

主要步驟:備器(蓋碗、備水器、輔助器)——布席——擇水——取火——侯湯——賞茶——潔碗——投茶——潤茶(注水,右手持蓋碗,左手托住碗底,運動右手手腕逆時針轉動茶杯)——沖泡——靜蘊(一般1-3分鐘)——奉茶——品茶(聞香、觀色、啜飲,動作要舒緩輕柔)——續水(當茶杯中只餘1/3左右茶湯時,就該續水了)——復品(第二泡茶香最濃,滋味最醇)——收具。

1、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恆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普通的泡茶玻璃杯最合適。

2、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並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衝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

3、認爲頭遍茶好。有些人認爲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4、沖泡次數過多:茶宜常飲而不宜多飲,應隨飲隨泡,不要擱置太久。茶葉泡的過久,內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被泡了出來。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嚐價值;同時由於茶水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水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真菌)數量增多,而影響衛生。茶泡三四杯後就沒有再泡的必要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

  簡單的茶道過程,飲茶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慣,但是正確的飲茶方式卻不是人人都會,那麼你知道簡單的茶道過程是什麼嗎,下面就跟着我一起來看看簡單的茶道過程吧。

  簡單的茶道過程1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五道春風拂面: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六道封壺: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七道分杯: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八道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九道分壺: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道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一道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二道品茗: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簡單的茶道過程2

   第一道淨手和欣賞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個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燙杯溫壺

  就是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說這叫潔具提溫。

   第三道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還有就是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茶道的程序其實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這步纔是平時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風拂面

  完全是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品茗

  現在終於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操作流程就是以上介紹的這樣,希望透過本文的介紹後,大家都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每一個泡茶步驟都是有講究,有含義的,雖然我們日常飲茶不需要這樣繁瑣的步驟,但是在接待來賓或是茶藝表演時都應該將其做到位。

  簡單的茶道過程3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正確的泡茶步驟圖解

  用沸水衝淋所有茶具,隨後即將茶壺、茶杯瀝乾,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裏置入一定數量的茶葉,茶葉的數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後,將開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爲宜,沖泡時間一般爲5分鐘左右,沖泡次數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託着送給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後不可急於飲用,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着端杯聞香,再啜湯賞味。

   二、關於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範,爲發揮各類茶性優點,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以百計、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於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傳統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不同地區、不同流派會有差異,而普及性大衆茶禮則相對簡約。

   4、備器

  學習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傳統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茶匙、茶則、茶盞、公道杯、茶托、茶巾、蓋碗、茶漏、茶盤、煮水器、茶針、茶荷、茶夾等等。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後注入各茶具中燙洗,這一步驟稱爲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不宜用保溫杯。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鹼過多,有苦澀味,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破壞很多營養物質。例如維生素C、P等,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因此,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如溫度太高,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後飲用最佳。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放在暖水瓶或爐竈上長時間煮的茶水,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人泡過茶後,把用過的茶葉扔掉。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後嚥下去,因爲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蔔素、粗纖維和其它營養物質。

  (5)習慣於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後可續水再泡3-4杯。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爲好,斷碎爲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爲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爲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透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

   五、新鮮茶葉的儲存方法

  (1)利用乾燥箱儲存:因爲乾燥箱溫度穩定,也隔絕空氣,將茶葉放在乾燥箱中儲存不會潮溼或氧化。

  (2)利用冰箱儲存:要維持茶葉的新鮮與香味,最好低溫貯存,尤其是較細嫩的茶葉如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更要冷藏。必須注意的是,儲存茶葉的冰箱必須衛生、清潔、無異味,更不能儲存茶葉以外的東西。

  (3)利用熱水瓶儲存:將熱水瓶整理乾淨,再將要儲存的茶葉倒入瓶內,塞緊塞子存放。

  (4)利用罐子儲存:先用小罐子分裝少量茶葉,以便隨時取用,其餘的茶葉則用大罐子密封起來儲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藥罐,因爲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點。

   適合儲存的罐質材料有:

  錫罐或鐵罐:具有不透光的功能,是最適合的材質,包裝前罐內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且必須保持罐內清潔、乾燥、無異味。

  鐵皮罐:最好用雙層蓋的,包裝前罐內要墊一層綿紙或牛皮紙,蓋口的縫隙可用膠紙封緊。

  密封罐:市面所賣的密封罐通常會透光,使用時最好先用鋁箔袋將茶葉包裝好再放入密封罐,另外也可以放入乾燥劑,加強防潮的功能。

茶道禮儀小知識(茶道的基本禮儀)

1.茶道的基本禮儀

茶道禮儀:第一、茶具一定要潔淨,包括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

第二、取茶葉要用專用的器皿----竹製或木製的茶勺,也可用不鏽鋼或陶製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雙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邊。敬茶時要用茶托盤,如果沒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託着小茶碟底部,一手扶着茶杯,雙手捧上。

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茶要敬給來賓中的年長者,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第五、淺茶滿酒。說的是給客人斟酒要倒滿,敬茶只需七八分滿。

茶文化: 茶作爲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爲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爲:“健康之液,靈魂之飲。”

在法國人眼裏,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爲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爲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爲“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被人們視爲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透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爲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衆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爲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爲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茶道 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

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爲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爲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

“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2.有關茶道的知識及日常禮節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3.中國的茶道禮儀,茶藝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以茶待客的六大禮儀

1、茶具清潔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取茶之法

如果家裏或辦公場所是用大袋子裝的一包散茶,取茶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則或茶匙將袋中的茶取出倒入泡茶器中。

其次,茶葉要適量,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爲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濺入杯中,不要邊奉茶邊說話。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後順序,先長後幼、先客後主,應依身份的高低順序奉茶;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從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時,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順手面比如右面,這樣有利於客人手拿茶杯的柄,並禮貌地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裏在開會或很安靜,奉茶時不要出聲,放下瓷杯子的同時要用小指墊在杯底以防瓷杯發出響聲。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客人添茶,後再給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須要等客人走後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乾淨收好,以備下次待客之用。

現代倒茶禮儀

1.先說出預備好的茶品種,然後問喝啥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擺桌的時分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擺茶杯的時分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

5.茶勺的憑據到客人的右側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後及時把杯子拿走。

7.不給客人看到自個的背部。

奉茶時應留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避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壞。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際,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雙眼凝視對方。

4.茶道禮儀有什麼講究

泡茶技法(一):傳統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衆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衝入壺中至溢滿爲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後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於颳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爲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

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滿一杯,至七分滿處爲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爲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後用:客人離去後,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藝泡茶的工具種類繁多。

置茶器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夾、茶匙、茶針、茶槳;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聞香杯、杯碟;滌潔器包括茶盤、茶船、渣方、水方、滌方、茶巾、容則;其它還包括煮水器、香爐、奉茶盤等。 以上介紹了林林總總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絕非一定繁瑣複雜,而應由簡入繁,重在培養自己對茶葉的基本認識。

二、泡茶的注意事項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衝四次:一爲皮;二三爲肉,四爲極。四衝之後,茶湯基本轉薄。

四泡茶浸泡時間應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決:低、快、均、盡。

出茶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湯熱度;勻,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盡,茶水瀝盡,茶葉不浸泡過久,茶湯不會苦澀。 任何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茶湯應與茶葉分離,即泡即飲。

過濃的茶湯對身體不利,浸泡過久的茶湯會破壞茶葉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間,用上茶濃,用下茶淡。

在古箏樂曲的伴奏下,主泡人薰香、淨手,先引茶入茶,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最後主泡人向客人答謝品茶,鞠躬退場。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廣東的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緻,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這不但是他們工餘飯後的一種消遣,享受,也是他們交際往來的一種工具,更是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

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瓏,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爲一壺三杯,也有兩杯和四杯的。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爲最佳。泡製工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

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製時先將水燒開後沖茶。

衝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高衝”、“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

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

潮汕人稱此過程爲“關公巡城在”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

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第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5.茶道有哪些禮儀需要注意

茶道禮節 注意事項 1、二小時的茶會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個茶會以兩小時爲度,比較剛好。

因爲現今人的時間安排,都以兩小時爲一單元,若拖過二小時以上,易耽誤別人的事情。 2、茶食與茶巾及零食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後才安排,在情緒低落時可以拿出茶食;並奉上茶巾以清潔手及口。

吃油膩食物再喝茶,會有油味,茶湯上浮有一層油會破壞茶湯。用餐完,也是一樣,要先喝一杯水清潔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後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長幼的原則,先遇到先奉的原則。 【【奉茶法】 從客人右側倒茶時,用右手。

從客人左側倒茶時,用左手。正面倒茶時;左右手皆可。

【【客人禮節】 主人倒茶時,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謝意,不要自顧聊天。

6.關於茶的知識及相關禮儀

茶道的禮儀有很多講究,最早由記述的就是中國茶道,說道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禮儀是茶道的一部分也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爲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爲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同樣的茶道禮儀,因爲理解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那麼下面就同我一塊瞭解下茶道的基本禮儀。

我國曆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爲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衆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契踱啦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奧登啡以上是茶道的一些基本禮儀的介紹,茶道的禮儀細節很多,喜歡茶道茶藝的人可以學習和借鑑一下,其實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

7.茶禮儀有哪些

1)奉茶者的禮儀

茶不要裝得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夕卜線。如有點心則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不同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

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2)飲茶者的禮儀

注視奉茶者,並誠懇地說聲:“謝謝。”

在商務活動中,當別人奉茶時不要以手去接,以免增加奉茶者的困擾。但若是領導或長輩親自給你奉茶,則要起身雙手恭敬地迎接。受人招待奉茶時,如無法說感謝,要以和藹的眼神予以奉茶者回應,絕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爲。如需調和糖與奶精,應在調好之後茶匙橫放在碟子上,再以右手端起杯子(除非你慣用左手)。

喝茶時,不需將杯墊一起端起,以單手端起茶杯,另一手輕扶杯墊,預防杯墊掉落即可。但若坐在矮茶几旁,則必須連同杯墊一起端起,以免不慎打翻。喝茶時不可出聲,尤其是喝功夫茶時,不要因怕將茶葉喝人口中而用嘴濾茶,女口果發出聲音是十分不雅的,女士喝茶先用化妝紙將口紅輕輕擦掉些,以免口紅印留在杯子上。

8.茶道的基本禮儀是怎樣的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乾淨,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淨,然後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後,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餘茶洗淨,然後在用熱水洗淨茶筅,最後輕敲兩下後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

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嚐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爲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並離開茶碗的正面後,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後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複。 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境。

在你自己創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的意義的。

茶道倒茶順序_茶道的步驟

茶道倒茶也是有一些順序是我們需要知道的。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爲大家精心推薦的茶道的倒茶順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道的倒茶順序

  茶,真是好東西。在中國,習慣以茶待客,長久以來以成了相應的 飲茶 禮儀。斟茶只斟七分滿,留各三分是人情。這是古人遺下的飲茶禮數,是給客人倒茶時應該注意的,自己喝茶,當然就沒那麼多講究了,自己幹嘛要給自己留人情啊?茶是木中大丈夫,高低可就、不欺,很親和的,只是有機會的話,帶着好心情,用好的茶具衝一杯好茶,確實享受。

  俗話說“倒茶七分滿就好,‘杯滿就欺人’了”。日常生活中,居家待客時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些該有的泡茶禮儀,這可能會讓客人覺得不夠禮貌,甚至有可能讓別人誤認爲是一種常識的缺失。按圖索驥,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日常待客泡茶時容易忽略的事和注意事項:

  一、器具準備:

  1.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後問客人喝什麼茶。準備好幾種茶後,主人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及 文化 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2.沖洗器具——溫杯、湯壺。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90°以上的開水衝燙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杯。用左手拿起碗蓋,注滿蓋碗,接着右手拿壺,注入茶盅。本 3、放置茶壺時。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正對他人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二、 沖泡:

  1、將茶荷中的茶葉放入壺或蓋杯中。 烏龍入宮時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切忌用手抓茶葉,以免手氣或雜味混入。

  2、“浸茶”,也稱爲“洗茶”。是將沸水衝入蓋碗或壺中,待蓋碗或壺滿時,用杯蓋輕輕颳去碗口的泡沫。再衝洗掉殘留在蓋口的泡沫。高長的滾水注入蓋碗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這樣不僅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更不失爲一種禮貌的表現。切記:一定要“刮沫”,有些人泡茶時忽略這一點。

  3、泡茶。

  沖泡第一泡茶,倒茶時應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衝注,俗稱“巡河”。切忌一杯倒滿後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沖泡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相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還要注意高衝低斟,低斟是以免香氣散失,防止茶湯濺出滴到客人的手,造成不禮貌。

  三、敬茶:

  1、 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2、“七茶八酒”

  茶倒七分滿即可,清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一方面暗喻了“七分茶三分情”之意,另一方面客人在拿茶杯時也不容易燙到手。

  還需要注意的是:

  · 在進行注水、斟茶、溫杯、燙壺等動作時用雙手迴旋。若用右手則必須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類似於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

  · 敬茶時一般從左邊的第一個客人開始敬起,從左到右。因爲中國的傳統是以左爲先、以左爲大的。接待重要的客人時,則應由本單位在場的職位最高者親自爲之上茶。上茶也有規律可以循的,先爲客人上茶,後爲主人上茶;先爲主賓上茶,後爲次賓上茶;先爲女士上茶,後爲男士上茶;先爲長輩上茶,後爲晚輩上茶。如果來賓人數比較多,那麼就採取以進入客廳之門爲起點,按從左到右順時針方向依次上茶最爲妥當。

  茶道的步驟

  1、備具候用:將所用的茶具準備就緒,按正確順序擺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

  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葉嘉是茶葉的代稱,這是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現代斟茶禮儀

  1 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然後問喝什麼茶。

  2 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 擺桌的時候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 擺茶杯的時候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

  5 茶勺的把柄到客人的右側放在客人面前。

  6 客人喝完茶後及時把杯子拿走。

  7 不給客人看到自己的背部

  有點心情況

  三、奉茶

  待客時,通常以茶待客的方式較多。因此,應掌握必要的敬茶禮儀。

  奉茶的 方法 。上茶應在主客未正式交談前。正確的步驟是:雙手端茶從客人的左後側奉上。要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然後右手拿着茶杯的中部,左手託着杯底,杯耳應朝向客人,雙手將茶遞給客人同時要說“您請用茶”

  奉茶的順序。上茶應講究先後順序,一般應爲:先客後主;先女後男;先長後幼。

  奉茶的禁忌。儘量不要用一隻手上茶,尤其不能用左手。切勿讓手指碰到杯口。爲客人倒的第一杯茶,通常不宜斟得過滿,以杯深的2/3處爲宜。繼而把握好續水的時機,以不妨礙賓客交談爲佳,不能等到茶葉見底後再續水,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爲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並要左手捧着茶盤底部,右手扶着茶盤的邊緣,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並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

行茶注意事項?

、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問題,雖然茶道里面講究的是主隨客便一說,不過喝茶的人多了,自然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面對主人,主人的左手邊的是尊!順時針旋轉,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邊,不論茶桌的形式如何,這個是不變的鐵律。

尊位的第一順序爲: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紀大的人。其中師者、長者爲尊,如果年齡相差不大,女士優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還有一個特別的規定:忌諱對頭坐,就是頭對頭和主人面對面的坐!哪怕就是隻有你和主人兩個人,也不要坐對頭的,知禮的客人應該做主人右邊的卑位,人多,實在避免不了做對頭的情況,小孩子來坐這個位置。

第一道禮節:客人的禮儀最重要的是答禮,也稱回禮!所謂的第一道禮節,是指主人沖泡了第一泡茶品,並且請你品嚐的時候,作爲客人的第一次回禮。

正式的、正規的第一次客人回禮是這樣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雙手接過(或者雙手捧起茶杯)先聞香,後慢慢綴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稱讚主人(或者茶藝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隨便你咯^_^)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電視劇武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規範的。合十者,雙手手掌伸長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禮。躬身越低,表示對於主人越發尊敬,對於主人是長輩客人是晚輩,躬身應該至少爲45度的傾斜角的哦!

二、喝茶中

喝茶過程裏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禮禮節是扣指禮,又叫屈指跪。這個禮節的來由前邊已經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訪的乾隆某天在某處,因爲某種原因拎起茶壺就給紀曉嵐、傅恆等人倒茶,衆驚,情急之下,紀曉嵐屈指扣桌而禮也。

還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談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會發酸的。喝茶忌一口悶或者亮杯底的,偶們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區別的哈。

喝茶嚴禁抽菸。實在忍不住了,也應該是喝了五泡之後,徵詢一下主人的意見,得到同意以後方可吞雲吐霧的。才坐下就發煙的,視爲失禮!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湯,千萬不可當着主人的面吐了出來!這個,視爲極大的失禮,甚至是一種挑釁的開始。

三、喝茶禮儀要點:

我國是茶的故鄉,有着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着嚴格的敬茶禮節,還有着奇特的飲茶風俗。我國喝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具體的喝茶禮儀有如下幾點:

1、以茶代禮的風俗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2、品茗着裝很重要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禮儀要求着裝整潔大方,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

3、敬茶要注意

客來敬茶,這是我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Tags:茶道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