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家普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7W
1. 怎麼寫家譜

家譜(或稱族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爲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的特殊圖書體裁。

怎麼寫家普

家譜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國史,地誌,族譜)之一,屬珍貴的人文資料,對於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家譜的起源

關於家譜的起源,目前學術界衆說紛紜,但是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並撰有《世本·帝系篇》。儘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乃清人所輯,但從輯有的篇目可見,《世本》彙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的世族譜系,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總結的全國性的總譜。

·家譜的形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而平民百姓、經商士紳、豪門則多爲懸掛供後人供奉的圖表式家譜。

·家譜的內容和作用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爲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爲血統的證明,是爲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其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爲世系的說明。

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都要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的風氣更加興盛,這時的家譜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發揮作用,其作用轉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譜經常被反覆修撰,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到了明清兩代,家譜修撰的結構已基本定型,流傳到現在的家譜也極爲豐富。

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圖,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紹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第三部分爲附錄。

有些家譜,在立譜時,便確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輩份序列,而且事先標定字號,輩份清楚,鄉間名之爲“排輩”,實則是排資論輩的意思。由於歷史上形成的重男輕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時,必須以預定的某字作爲名字的一部分。這個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間或最末,各個輩數層次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有着約定俗成的規矩。

2. 家譜怎麼寫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宗譜、公譜、祖譜、譜書、家牒、族牒。

它是記錄家族組織活動的檔案材料。福建的族譜興於宋代,盛於明清之後。

修譜的動機是“溯淵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謝氏總譜》卷首《聯譜序》)族譜的形式有裝訂成冊的(古爲線裝,今與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圖表式的。

許多家族把編纂族譜作爲後代子孫的一項義務寫進族規,重修族譜年限不等。閩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規定族譜30年一修。

房氏則規定“宗譜有賢子孫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則存沒葬地,時日不爽。先儒雲,一世不修譜爲不孝,宜知之。”

(清·光緒《閩浦房氏族譜》)類似的族規,使修譜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譜所載內容詳略不一,通常除記載全族的戶口、婚配和血緣關係外,還有全族的墳墓、族田族產、祠廟等的方位、數量及管理使用辦法、家族的規約訓誡、修譜凡例義則、各類合同契約文書等。

一些較詳的族譜,還記載有家族歷代的重大事件、與外界的糾紛、可嘉獎的人物傳記、科舉出仕、名人傳記以及義行節烈等。 族譜的核心內容是記載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緣系統。

以防血緣關係紊亂而導致家族瓦解。連城《新泉張氏族譜》卷首說得明白:“親疏派別得譜則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譜則窮其本,即蕩析代變,而皆有所考焉。”

爲達到顯示血統的目的,各地族譜均有認中國先朝名人爲遠祖的習俗,這種附會的譜風,雖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導致家史失真和對後代誤導。安溪湖頭的李氏宗譜,認先祖爲道教創始人李耳,直系則“出隴西,爲唐高祖李淵公之苗裔。”

南靖廟兜郭姓,認始祖爲周文王之弟“虢叔”(“虢”與“郭”音近),並由虢叔是黃帝的二十七世裔孫,郭子儀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孫、黃帝的八十七世裔孫,而推論自己的宗族嫡出於中唐名將郭子儀。(《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9頁《廟兜郭姓的歷史淵源》何柳枝)這些記載,易使族人深信不疑。

其他的如劉姓必溯祖爲劉邦,肖姓多探源爲蕭何,都是這種攀強名流、附會望族的修譜心態之反映。 族譜中,家族遷居(開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嚴格分明,不容混淆。

這往往是族譜中最具史實價值的部分。福建的許多家族,都實行名字排行制(古稱“昭穆”),俗稱“排輩份”。

即在同一輩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須用某個統一規定的單字起頭,再與其他單字結合成名或字,以示區別。如某一父輩生三子,兒輩名按“永”字排列,分別稱“永志”、“永仁”、“永貴”。

如此,在族譜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爲兄弟或堂兄弟輩份。已去世者,則在其名上寫上諡稱並加上“公”字,以示區別,沙縣一帶習俗,收養子若無族長和六親認可,不可上譜排字輩,否則會被罵爲“出透的人”而遭岐視。

排輩份除少數由祖、父輩臨時決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選定的排行用字。南靖縣雙峯村《丘氏族譜》載:從其二十一世始,標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華國,詩禮傳家。

創垂顯奕,繼述藏嘉。光前榮耀,世德作裘。

仁親義祖,燕翼貽謀。桂芳蘭茂,日新月盛。

思皇多佑,福祿來成。慶餘善積,譜澤綿延。

宗風丕振,億萬斯年。”(《南靖文史資料》第二期86頁《雙峯丘氏的歷史淵源》林明波)目前已傳至“垂”、“顯”字輩,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

這種按族譜排輩份的方法,使農村常可見到這樣的俗象,由於世系分支發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屆七旬的老翁,要向三歲稚童稱“叔”或“伯”。永定俗謂:“白頭哥,坐地叔”(即對平輩的白頭老翁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輩,即使上年紀老者也要喚其爲叔)。

爲了區別同輩中的年齡次序,“排輩份”之外還要“排號”。永泰縣同安鄉張氏族譜規定,族人添丁按先後次序排號,日常稱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號,如同輩中是第20個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

這一習俗在當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頗爲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還經常利用族譜中的血緣世系排行記載,進行“聯譜”活動。

安溪謝氏家族,曾於民國年間合數十宗支進行大聯譜。輩份分明後,各宗支子孫公議決定排行班次悉歸畫一,修纂總譜,旨在擴大家族勢力。

謝氏家族裔孫謝維峻在《聯譜序》中稱:“聯之以譜,化弱小爲強大,轉柔軟爲堅剛,衆志成城。”此外還有,當族譜分支過多時另分幾個房派修譜(房譜和族譜通稱家譜)。

如一房人外遷,其房譜分出後就成爲新的族譜。 由於族譜爲同一姓氏家族承繼的依據,故一般只記男丁。

少數族譜也將族中所謂“貞婦烈女”記載入乘。族譜有的依不同對象規定用筆着色的。

據《島居三錄》載:“泉郡向修族譜,世系圖所牽連之線,有紅有黑,體例甚嚴。紅線者,一本至親,雖遠房承宗亦然;黑線者,乞養異姓,即顯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誅心之法也。”

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譜中用紅筆記入以示表彰,過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讀書人也用硃筆入譜。現在一些新修族譜仍沿此習。

壽寧《劉氏總譜》中,凡上大學的族人,名下都劃上紅線,所書的姓名用譜名(即按族譜排行而起的名字),抱養子用黑線註明(連城一帶是用藍線)。修譜和查閱族譜也很有講究。

舊時對祖譜保管十分重視,須慎重儲存,定期曝曬,認真繕。

3. 怎樣寫家譜

一、譜名 一般均稱爲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爲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系、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大同譜、鄉賢錄、傳芳集、家傳簿、先德傳、系譜、譜志略、家譜彙編、家模彙編等,可謂名目繁多。

二、譜序 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三、譜例 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爲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四、譜論 許多家譜都專門闢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五、恩榮錄 主要內容爲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諡文、御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贊、遺像 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圖像資料,一般爲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七、姓氏源流 中國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規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 、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4. 怎樣寫家譜

古代的家譜在選官、襲爵、婚姻、社交、財產繼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在編修家譜時,都應把這些方面的內容收錄進去,以傳示時人和後人。從家譜產生之時起,三千多年來,由於時代的不同,家譜內容的側重也有所不同。

上古時期的家譜,僅爲君王諸侯和貴族所獨有,家譜的作用僅爲證明血統,是爲襲爵和財產繼承服務的,關於這點,可從甲骨實物和《史記》中的有關部分得到證實。先秦時期的家譜特別重世系,家譜的內容也比較單一,僅爲世系。

魏晉以後,選官、婚姻以至社會交往均看門第,這樣一來,家譜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強,家譜的內容也相應比以往有所增加。魏晉以至唐代的家譜現在已基本無存,從現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字和後人再整理的資料來看,仍可瞭解到一些基本情況。

魏晉至唐代家譜的內容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當然,首先書寫的還是姓名,姓名包括字、號,還包括小名、異名、別名,然後記載生平,官爵(即使沒有做過官,是處士也記錄上譜),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時、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狀況(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門第,離、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情況,以及著述、居住、遷徙、家族支系、墳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況,記錄得比較詳細。

宋代以後,家譜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發揮作用,家譜的作用轉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因而,家譜的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宋元時代的家譜流傳極少,明代的家譜現在儲存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後家譜基本上去掉了關於岳家的內容,而把記錄的重點移到有關祖先、世系、恩榮、祠堂、居住、田產、墳墓等方面,尤以子嗣和與血統有關的內容記載特詳,但如岳家家世顯赫,也可寫上。

宋代以後家譜的內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總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上託帝王、名人,以表譜形式,列出家族流傳世系。2、恩榮,記錄本家族列祖列宗的諸如科舉、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獎等情況,即使沒有做過官,也要寫上處士,實在沒有可寫的,年紀活得大,則寫上耆壽、壽婦等字樣,努力使自己的家族門楣生光。

3、對每一個入譜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寫有傳記,詳細記錄他的名字、號諡、婚姻、生死經歷、登譜之年、妻妾、節孝,其中對子嗣記錄得特別認真,嚴格掌握入譜標準,對諸如養子、私生子、女兒、11歲以下死亡的幼殤以及人贅等情況,特別慎重,以防出現“冒宗”、“亂宗”之事,保證血統的純淨。4、祖宅是先人們居住、生活過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的場所,祖塋是列祖列宗長眠之地,尊崇祖先對於團結族人有着極大的意義,故對祠規、祠記、祠產、義莊、義田、家禮、家訓及祖塋、祖屋的地形圖等也記載較詳。

5、最後是家傳,一般收錄有聲望的先人的墓誌銘、行狀、壽序、年譜、像贊等傳記資料。有些家譜後面還專列著述或藝文一節,收載家族先人的著述、詩文等。

中國古代的家譜,因爲時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記錄的內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來,越到後期內容越多,越到後來記錄越詳,與之相適應的是,家譜的格式在不同時代也不盡相同。 商周甲骨、青銅家譜僅錄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說明關係,較爲簡單。

漢代的家譜格式大致有三種:一爲橫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時代順序排列,《史記》中有關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爲單位,先敘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貫連寫,漢代流傳至今的兩塊碑文《孫叔敖碑》和《三老趙寬碑》是其代表。魏晉南北朝是分行寫,或連行寫,每代與前代空一格,這從現存北魏薛孝通貽後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和劉宋臨澧候劉襲的墓誌就可看出。

不同的是後兩塊墓誌不僅記述了自家世系,而且還詳細記述了親戚的譜錄,這在後代是不可思議的,但在南北朝時期卻是司空見慣的。唐朝的家譜,大多爲合譜,一般是以姓爲單位排列連寫。

宋代以後,又開始分代分格。明清時代的家譜,大多取法於宋代家譜,卷首列世系總表,以備檢查,然後每人半頁,依輩排列。

家譜修撰,到了明清兩代,其結構已基本定型。明清兩代,家譜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1、譜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區別,其內容爲敘述修撰緣起,修譜目的,本譜的修撰歷史、過程與內容大要,修譜的人員構成,修訂年月,家族的淵源傳承和遷徙經過,郡望,以往歷次修譜情況以及對譜學理論的認識等,作用是宣揚本譜主旨,頌揚祖德,使子孫讀後能敬祖向善。

如果本譜是續修之作,那麼,除收載新寫的序外,以往歷次修譜的舊序也一併收入,對於續修次數多的家譜,有時新舊序能多達數十篇。此外,爲了增光族望,還會專請當代名人作序,並將以往名人爲列譜所作的序也依時代先後排列收載。

譜序在有些家譜中亦有別稱爲 “引”、“譜說”、“譜銘”、“譜券”等。 2、題辭:不是每部家譜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爲本家族或家譜的題辭,放在顯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稱譜例,主要是介紹本譜的纂修原則與編寫體例,收錄範圍,結構特點,各種著錄規則,本。

5. 怎樣寫家譜

每部家譜大體多由譜系、朝廷恩榮、祠宇、家墓、傳志、藝文等幾方面組成。

譜系是家譜最主要部分,包括族姓源流、世系譜表、移住始末等。

祠宇類記載祠堂及有關族規、家訓、族產、義莊、義田等。

家墓則指明該族祖先墳墓所在。

傳志和藝文收錄族人行狀、墓誌銘、傳贊及其有關詩文等著述。

家譜中還往往配以圖表,如世系圖、世系表、祖先像、家廟圖、義莊圖、墳墓圖等等

你要寫得家譜是不是其中的譜系呀?

6. 家譜怎麼寫

1.序言名稱:***重修家譜或支譜,一般用支譜。

2.說明原因:爲什麼重修家譜或者續修家譜,現在大多解釋十年動亂族譜毀之貽盡爲緣由。3.敘述現狀:現在本族是什麼情況,在****以後家族的發展情況,如今社會有志青年各奔東西等。

爲了讓本族以後永遠保持聯繫,勿忘祖宗等。4.修普貢獻:***爲本次修普資訊作出貢獻,***提供經費,***撰寫等5.結尾:說點立譜的重要性,寫個日期(干支紀年和公元紀年都要寫)6.落款:a.撰修***(從有譜以來你是第多少代)世孫***(名字不要寫姓氏);b.繕寫***世孫***等。

7. 家譜的格式怎麼寫

主要有以下幾種: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

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系表的世系表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係。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係不清,會爲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係,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係。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

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以上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這是一般族譜中比較常見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變化,我們在記述家族世系表時,可根據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等靈活採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纔是最爲重要的。

8. 家譜是什麼

家譜就是家族的歷史,記錄了一個家族從產生和發展,家族的遷徙等情況,以家族取的成就。

目前我國的家譜多產生於唐代之後。唐代的黃巢之亂之後五代之亂,原來的掌控國家大權的門閥大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原來由朝廷掌控的各門閥貴族的譜諜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而自宋代以後,科舉考試不再根據依據門閥,而且政府不在由官方出面爲那些門閥世族來定品修譜。

從宋代開始,修家譜完全成了民間的行爲。這時中國的家譜大量出現,主要有歐式(歐陽修)和蘇式(蘇軾)兩種。

由於唐末五代的戰亂,門閥世族的消失以及譜諜的散佚,那些新出的家譜完全不象唐和唐以前政府修譜那樣嚴肅和嚴謹。出現了胡亂攀附名人的現象。

而家譜造假現象十分嚴重,幾乎是無譜不假。但是,如果剔除其虛假的成份,家譜仍還是有相當大價值的。

他在傳承民族的優良傳統方面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要寫家譜,一般來說,先寫敘文,把自己家族的情況先交代一下。

然後從自己的第一輩先祖開始記起,把他的後代每個人的事蹟記錄清楚。最後如有可能,還要繪製自己的譜系,即西方人所說的家族樹。

Tags:寫家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