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養生小知識 > 

謹記四注意五坑!|處暑養生:常吃一湯二粥三瓜

欄目: 養生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爲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早晚氣候溫差大,早晨夜間要注意添加衣服,晚上就寢要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胃病復發,尤其應注意預防感冒。

處暑養生:常吃一湯二粥三瓜,謹記四注意五坑!

輕鬆運動,調養精神

處暑之後,天地萬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機轉向蕭條冷落,加上秋幹氣燥,人們出現心情波動甚至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此時應注意收斂情緒、維持心性平穩。

初秋養生五坑

第一坑:西瓜

西瓜還是很好吃?秋瓜壞肚請少吃!

處暑到了,但西瓜還是在市面上流通,此時甜甜的西瓜還是很誘人,很多朋友覺得既然還在賣,那就還能天天吃。其實這是不太好的: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要說立秋後還有點熱,那處暑後算是夏天的正式終結,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尤其是對於一些腸胃疲弱的中老年人,會給秋季的胃病埋下禍根。因此瓜類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像國醫大師健康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

【梨】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

【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

【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爲適宜。

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第二坑:空調

空調繼續整夜吹?氣喘咳嗽傷你肺

夏天在空調房裏呆慣了,可能一下子不適應室外的氣溫,即便處暑後早晚涼快很多了,整晚捨不得關空調的人也是很多的。而實際上,處暑過後,我們應該停止開空調了,至少早晚可以不用開了,處暑後不開空調的好處有下面兩點:

同時,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可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含氧量。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戶關上,以防寒溼之邪侵入人體。

第三坑:姜

天天吃薑能散寒?秋天吃薑最傷肺

“一年之內,秋不食姜”是中醫古訓,也是幾千年來中國百姓親身經歷的總結:吃東西有明確的季節講究。(注意:如果是秋天夜裏淋了雨要感冒了,可以進屋喝點薑湯,此時是受寒的特殊時期)

姜,它含揮發油,可加速血液循環;同時含有薑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興奮腸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薑還含有姜酚,可減少膽結石的發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而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平常有早上吃薑的習慣的朋友,也建議秋天不要吃)

同時,肺與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腎密切相關,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虧同時出現。此時,我們要避免吃薑,來一份蓮藕潤燥小點:

蜂蜜拌藕片

即將藕洗淨切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放入適量蜂蜜即可。

藕性味甘涼,富含多種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藥,能直接供給熱量,補充體液營養全身,是涼血生津潤燥的良方。、

第四坑:早起

會吃不如會睡,食人蔘不如睡五更

夏天的時候天亮早,我們一般會早早就起牀,有些中老年人甚至5點就出門買菜,這要是在夏天是完全可以得:因爲夏天早點起牀買菜可以避免上午的高溫。

但而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此時早晚已經非常涼快了,加上人體出汗減少,水鹽代謝開始由夏天的不平衡進入另一個平衡,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緩解,腸道功能日漸正常…人體機能開始進入另一個階段,而這些轉換都是需要耗能量的,此時人體就會產生莫名其妙的“秋乏”。

所以,處暑之後人的起居應也要相應調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因爲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乏”。

增加睡眠一小時,比如:以前10點上牀的,可以依舊保持上牀時間不變,而推遲一小時再起牀。

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儲存能量,養精蓄銳。

第五坑:捂

既然降溫,那就加衣?秋凍三分身體好!

“春捂秋凍”是我們都非常瞭解的,處暑的時候不要因爲早晚氣溫有所下降就急急忙忙開始添衣,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爲準,乍寒還暖的感覺能夠幫我們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當然,這也不是盲目的凍,大家看好兩條標準:

當然,“秋凍”還要因人而異。

處暑養生食物推薦

蘋果

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適合在貼秋膘的季節食用。

山藥

能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可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

西洋參

可抗疲勞、抗缺氧,秋天人們會出現陰虛少氣、口乾口渴、萎靡乏力的情況,在煮粥或燉肉時放入一些西洋參,不僅能鎮靜防秋燥,還能溫和滋補。

白蘿蔔

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