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三醉齋茶人之家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46W

三醉齋茶人之家

三醉齋茶人之家,是一處傳統古建築,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龍津東路。這是一座古老的茶樓,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其特色在於它古色古香的裝飾,以及來自各地的紅茶、綠茶、花茶、奇異果茶等不同種類的茶葉。

進入三醉齋茶人之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有着百年曆史的木結構巨大建築,五顏六色的柚木門窗、翹曲着的斗拱檐口、雕刻精美的斗拱中間的磚雕、胡姬花木。客廳內部以精緻的古典傢俱、佈局爲主,古色古香的擺設,也很精美。而葆有一點世外桃園的靜謐氛圍,讓人感受到天地之間不同的生活文化。三醉齋茶人之家的綠茶、梅花茶、普洱茶、花茶等茶系均質量上乘。

此外,茶人之家還提供了茶道表演、品茶課程、茶文化交流等活動,讓顧客可以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茶文化。茶人之家一樓還有一個茶具專賣區,顧客可以購買自己喜歡的茶具。

總之,來到三醉齋茶人之家,可以在古樸典雅的環境中品嚐到各具特色的優質茶葉。同時也能領略到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髓,是一處極具文化魅力的地方。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三醉齋論壇怎麼進

1、首先開啟電腦,進入瀏覽器,點擊瀏覽器搜尋欄。

2、其次在搜尋欄中輸入三醉齋論壇,找到相關網頁。

3、最後在頁面中選擇需要的網址進入即可。

廈門有哪些名人事蹟?急急急

【話說我在廈門長大都不到廈門有這麼多歷史名勝……】

1.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 在廈門市南部,由廈門半島東南部、廈門港海域及沿海島嶼組成。周圍濱海有園林景點菽莊花園、觀海園、皓月園、延平公園和毓園等,人文景觀以房屋建築獨具特色,多中世紀歐洲風格;歷史遺址和摩崖石刻以明清時期較多,反映抗倭、抗紅夷和鄭成功抗清復臺業績。【這個應該都比較熟悉了……】

2.青礁慈濟宮 在杏林區海滄鎮院前村旁,崎山(岐山)東南麓。宮觀建築物。奉祀北宋民間醫生吳本的宮廟。吳本,俗稱大道公,敕封至保生大帝。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顏師魯奏請立廟,宋乾道間,丞相樑克家奏請賜名慈濟廟,旋改慈濟宮。宮址位於青礁村地界,故名。至今已有840餘年歷史。

3.南普陀寺 在思明區思明南路終點北側,五老峯南麓。爲古建寺廟。依山面海。中軸線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藏經閣內有玉雕佛像、宋鍾並珍藏書畫和明代血書《妙法華嚴經》、弘一法師手書的功能佛教文物。西山門內側儲存清御製滿漢文碑,記載有關臺灣林爽文、莊大田起義事件。寺後山上有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陳第、沈有容題名摩崖石刻。【我媽常去拜拜哈~】

4.白鹿洞 在玉屏山南面。爲明萬曆年間地方紳士林懋時主持集資拓建。昔日曾祀朱熹,在洞內泥塑白鹿一隻,意在紀念朱熹重興江西白鹿書院,因名白鹿洞。山多崩崖怪石,幽巖邃壑,有六合洞、朝天洞、宛在洞,並建有大觀樓、銜山亭和佛殿僧舍。每當晨光熹微,洞中煙靄飄騰,故有“白鹿含煙”之稱,爲廈門小八景之一。近年來重修擴建。洞後有趙紓、朱一馮攻剿紅夷石刻各一方。山北爲虎溪巖。

5.太平巖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東部。原爲寺廟,佛殿前有一座二層樓閣。據同治年間黃仕德題記,寺廟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期間被毀。1982年改建爲“茶人之家”,爲遊客品茗之處。巖下即爲鄭成功讀書處“太平石笑”景點。

6.中巖 在廈門植物園內。位於萬石巖和太平巖之間,故名。原有寺廟,後荒廢。殿旁一石,明末鄭聯題刻“玉芴”二字,以形肖。石上有碑記,與巖前“澎湖陣亡將士祠碑”都是記述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清軍進擊臺灣,敗鄭軍劉國軒部於澎湖之事,系康熙年間福建提督藍理捐資建祠以祭死於澎湖戰役之清軍將士。

7.虎溪巖 在玉屏山北部。開拓自明代。山間原有溪流,相傳有虎出沒其間,因名虎溪,曾稱“虎溪公園”。巖下建有山門,景觀以石刻“先露一芽”、“漸入佳境”爲先導,沿石階拾級而上,有仙人橋、靈則名洞、夾天徑、稜層洞、虎牙洞、飛鯨石等。稜層洞前有題刻多處,以鄭成功據廈門時知思明州事鄧會題詩尤爲珍貴。

8萬石蓮寺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內。廟依山而建,周圍岩石衆多,故名。寺前有石橋,入石門拾級而上有一石坊,有弘一法師題聯。

9天界寺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南部。寺在山丘上,寺後摩崖石刻“天界”二大字,故名。以山體形狀似仙人醉臥,又名醉仙岩,寺內有二座大殿並列建於條石砌成的平臺上,兩邊建樓房。寺門與大殿間爲寬敞的庭院。寺後摩崖石刻多處,其中長嘯洞前有明萬曆“徵倭諸將詩壁。

10萬壽巖 在西姑北山西北側。有“萬壽鬆聲”,爲廈門八大景之一。一片瓦洞前有傳爲俞大猷、戚繼光題詩石刻,還有“無量壽佛”石刻。

11紫雲巖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南部。原爲寺字,有大殿、禪房僧舍,以寺廟的西側(巖下)有石題刻“紫雲得路”,因名。

12碧山寺 相傳舊時寺僧霧雲琢石成溝,引泉流入石室,舊爲廈門三大名泉之一。現寺廟已廢。

13甘露寺 在虎溪巖東北側。佛堂面闊三間,兩旁廂房,有禪房和功德堂。奉祀地藏王菩薩。

14白虎巖 在崎桌尖山東北。爲寺宇。寺周圍岩石,奇形怪狀,多姿多彩,蔚爲奇觀。

15集美龍王宮 在集美火車站背後。爲船民祭祀海龍王的廟宇。

16定琳院 在集美區,石兜水庫北岸。爲古廟,呈長方形,土木結構。

17新街禮拜堂 爲教堂。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教士所建以地處新街仔,故名。二樓正面六根圓柱,屋頂正前爲半球形八棱邊鐘樓,門西側牆上鑲嵌重建時中華教會全國總會贈予的“中華第一聖堂”石碑。中華第一聖堂是國內外有影響的教堂,對於研究宗教史有重要價值。

18同安文廟 又稱孔廟。在東溪西岸。爲祭祀孔聖之處,古建築物。五代末縣令陳洪濟始建。左右兩側有“興賢育才”石坊、泮池及紀念宋代科學家蘇頌的蘇公祠和紀念明代“理學名宦”林希元的林公祠等附屬建築。

19梵天寺 在大輪山南麓。創建於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名興教師。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改名梵天禪寺,俗稱梵天寺,元代毀於火。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僧無爲重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金剛殿、法堂、鐘鼓樓、紫陽書院、仰止亭、奎星閣等建築羣。明嘉靖年間重修。清初及同治、光緒年間三次重修。歷代文人墨客題刻甚多。

20梅山 傳古時山上遍植梅花而名。宋代同安主簿朱熹書“同山”二字於其上,又名同山。山頂建梅亭,山腰有隋始建的梅山蓮寺,寺旁有清代修建的朱子祠。

21北辰山 俗名北山。在五顯鎮境內,牛嶺山餘脈,離縣城11公里。謂“山高拱北級”,故名。山中有奇石異洞,瀑布落漈成十二龍潭。旁有摩朱熹筆跡“仙苑”及明清文人頌揚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同安知縣潭維鼎到此祈雨的詩詞石刻。南麓有宋始建奉祀開閩王王審知的廣利廟(北門巖)和竹壩書庫。

22朝元觀 在大同鎮小西門。爲朝拜元始天尊而建,故名。古建築。

23大道宮 在大同鎮雙溪公園內。廟宇建築物。祀大道公(保生大帝)吳本。吳本(979~1036年)字華基,號雲衝,宋代同安白礁人,以醫灸濟人,靈驗如神。及卒,鄉人感祀之。

24元威殿 在馬巷鎮五甲美街內,又名元威堂,俗稱池王宮。古建築。明萬曆年間始建於馬巷五穀市榕樹下,廟祀池府王爺。相傳王爺姓池名然,又名德誠、字逢春,南京人,萬曆三年(1575年)武進士,調任漳州途經小盈嶺,驚悉玉帝派瘟神投毒井中,爲警告阻止人民飲用,親自飲下毒水,致全身發黑,卒於馬巷,鄉人感德,建廟以祀。

25大元殿 在西柯鎮瑤頭村。原名延福堂,元代都管林元成得孫延福,舍地創建而名。古建築。明永樂間戶部郎中林挺倡修。清靖海侯施琅曾屯兵於此,以扼鄭軍。

26聖果院 在田厝村東北方。爲寺院。舊稱泗洲院,後因臘月龍眼樹結果,改名聖果院。

27績光銅柱石坊 古坊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同安知縣劉興元、教諭江山甫等人,爲靖海侯施琅建立。清廷謂施琅功比東漢馬援,故稱“績光銅柱”。坊四柱三間,鴟尾重檐石構,通高9米,面寬9.55米。主間上層嵌透雕蟠龍“恩榮”額,下匾鐫“績光銅柱”,次間鐫同安知縣劉興元、教諭江山甫等人立坊結銜題名;另次間爲施琅之子施世驃結銜勒石;坊背面額題“思永峴碑”,寓意如懷念西晉羊祜德政。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原爲鄭成功部將,順治八年歸清,十三年授同安副將,十八年遷同安總兵。康熙元年擢福建水師提督。二十二年(1683年)率師底定臺灣,爲統一大業立下殊勳。

28嶽伯坊 古建築。爲紀念任邊疆地方長官的陳健,故坊以“嶽伯”爲名。坊爲重檐石構,寬7.85米,高8米。三間四柱,柱頂仿木斗拱,橫匾額,南鐫“嶽伯”,北鐫“秋官”。陳健字時乾,號滄江(1491~1561年),金門陽翟人,徒居同安縣城北門內,明嘉靖五年(1626年)進士。初授刑部主事、郎中,歷守南安(江西)、廉州(廣東)、南寧(廣西)三郡,進階中憲大夫。

29苧溪橋 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始建。橋橫跨苧溪,故名。石構,船形墩,全長73米,寬2.6米,8墩9孔。

30安樂村塔 古建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同安主簿朱熹到蓮花山區等地巡視,至澳內,見一嶴平川,四面環山,水足山肥,謂此地“大亂半憂,大旱半收”,留題“安樂村”。後鄉民建塔置匾以志,故名。

31胡裏山炮臺 在廈門半島西南海濱。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會同總督題奏設炮捐,募款籌建炮臺,繼任提督楊岐珍董理,並於二十二年(1896年)竣工。炮臺以樟樹汁和石灰、糯米伴沙築成,堅固無比。胡裏山炮臺作爲清末洋務運動之產物,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32汀溪窯址 因臨汀溪的斜坡上,故名。古遺址。是宋代瓷器生產作坊地。窯址殘片堆積豐富,有窯磚、匣鉢、墊餅和大量的瓷器殘片等。是宋代遠銷日本“珠光瓷”的重要產地之一。1956

33廈門城遺址 爲明代遺址。明初,倭寇屢犯我國東南沿海,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命江夏侯周德興建造福建十六所城,後於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成廈門城,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官兵駐防。

34阮旻錫夕陽寮隱居處 爲清代遺址。阮旻錫,字疇生,生於明天啓七年(1627年),廈門人,以博學著稱。永曆九年(1655年)入鄭成功之儲賢館爲幕僚。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兵攻陷廈門,阮氏棄家北上,旅居京都,遁跡空門,至晚年返廈隱居於此。著有《海上見聞錄》等。

35演武池遺址 爲古遺址。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鄭成功雄踞金、廈二島抗清,曾在澳仔社附近廈門港灣操練水師,爾後率軍東征,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我國領土臺灣。鄭氏當年操練水師之港灣,久經滄桑,大部分填爲陸地,今僅存此池乃當年港灣之一部分。

36演武亭遺址 爲明末清初遺址。南明永曆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命工官馮澄世於校場建造演武亭作爲閱兵督練之場所。

37龍頭山寨遺址 在鼓浪嶼區日光巖。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義不容辭,起兵東南海上,永曆元年(1647年)後,鄭氏曾建兵寨於龍頭山上,今石砌寨門猶存當年舊貌,寨門後巖壁留有若干鑿孔,乃搭建營寨之遺蹟。龍頭山寨是鄭氏最早的屯兵營寨,山上石刻成羣,均出名人手筆。

38水操臺遺址 在鼓浪嶼日光巖。相傳爲明末清初遺址。公元1654年,清兵攻陷南京,明朝政權相繼敗亡,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部雄踞金、廈控扼東南海域以爲抗清基地,並於1661年親領舟師東征驅逐荷蘭殖民地,收復臺灣,建立了不朽功勳。

39鄭成功讀書處 爲明末清初遺址。鄭成功(1624~1662年)是明末清初抗清復臺的民族英雄。鄭氏屯兵廈門時期曾寓此。

40嘉興寨遺址爲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所建山寨遺址。殘存寨牆數段,間斷隱約于山林之中,摩崖上鐫“嘉興寨”三字,相傳系鄭氏親筆。

41鄭成功殺鄭聯處 在廈門園林植物園“鎖雲”石刻處。爲明末清初遺址。鄭聯乃鄭成功之宗兄,在駐守廈門期間橫徵暴斂,擁兵自大。鄭成功於永曆四年(1650年)中秋自廣東潮陽回師廈門,計殺鄭聯於“鎖雲”石刻處,並收編其軍隊,使廈門成爲抗清復臺基地。

42陳黯隱居石室 在金榜公園內。爲唐代遺址。陳黯,字希儒,號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稱。因參加科舉考試一再落第,遂自稱“場老”,隱居於金榜山此石室中。陳黯繫住居廈門島的唐代名人之一。

43國姓井 在鼓浪嶼。井彎曲而下,沿石頭縫隙開鑿,故又名三不正井、拂淨泉,井水常年不涸。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所開鑿,供士兵飲水,因南明隆武帝朱聿鍵賜鄭成功姓朱,尊稱國姓,故名國姓井。

44廈門小刀會殺清將鄭振纓處 在白鹿洞前石橋。清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黃德美、黃位率領小刀會在海澄起義,連克石碼、長泰並攻佔廈門,建立政權。清參將鄭振纓敗於鎮南關,遁至白鹿洞,被起義軍擊殺於此。橋爲一石拱橋。

45樵溪橋及高讀琴洞 在園林植物園紫雲巖後山。高讀巖系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的讀書處。岩石上有乾隆辛卯年鄭君揚題刻“琴洞”二字。琴洞附近有樵溪橋,長6米,寬1.5米,橋邊岩石有餘宏題“樵溪橋”三字,爲永曆七年(1653年)題刻。

46集美寨遺址 在集美區,南薰樓東側。爲清代遺址。民族英雄鄭成功部將劉國軒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所建的屯防營寨,名“集美寨”,今存石寨門及兩側部分石牆,鄭成功受封延平王,故集美寨又稱“延平故壘”。

47深青驛遺址 古驛站遺址。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及景泰元年(1450年),現存門樓額鐫“驛樓古地”四字。

48東瑤古窯址 爲南宋窯址。窯址位於東瑤村,故名。窯址在山坡,範圍廣大,瓷片堆積層厚,所見以青瓷爲主,皆灰白胎,青黃釉,刻花紋。

49碗窯古窯址 在集美區後溪鎮西北部,碗窯自然村內。系南宋時期遺址,村因窯名,窯址以村得名。窯場面積大,瓷片堆積層厚,以白瓷、青白瓷爲主,其製作技術堪稱當時之上乘。

50後溪城內城遺址 後改名城內,城址因名。相傳城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

51高崎寨遺址 在杏林區高崎村東北角高地上。屬古屯兵寨壘。明末清初,鄭成功屯兵廈門時期設防處,寨壘呈圓形,寨牆爲石結構,久經滄桑,殘毀將盡,今山丘西、南各儲存寨牆數十米。

52五通渡頭遺址 在廈門半島東北端。爲宋代遺址。五通渡頭隔海與同安劉五店對峙。自宋至清代爲本島津渡要口及海防汛地。宋末幼帝趙昺南奔時即由此登岸。

53觀堤亭 在廈門半島西北端,高崎自然村北,高集海堤南小山上。爲紀念建堤業績,建於1955年,亭爲正六邊形,花崗岩石(泉州白)砌造。亭西立有石碑,碑正面鐫刻朱德手書“移山填海”,碑陰刻海堤簡介。

54重建興泉永道署碑記 在開元區公園南路2號,廈門市圖書館內。屬公園事處地界。爲清代石刻。碑文據說是書法家呂世宜代書。

55“欽賜祭葬”石坊表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內紫雲巖上。清代建築。石坊表於嘉慶年間爲許廷桂而立。許廷桂系人民起義的清朝將領,於嘉慶十四年爲義軍張保仔所殺。

56澎湖陣亡將士祠碑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中巖。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間,施琅率清軍進擊臺灣,敗鄭軍劉國軒於澎湖,清、鄭和談,臺灣底安,清統一全國。康熙五十三年,福建提督藍理在此建祠裏碑。

57乾隆御製碑 在南普陀寺西山門內。爲清代碑刻。御製碑共8方,漢、滿文字各4碑,碑立於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間(1788~1789年)。

58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 在南普陀寺內藏經閣西側石上。爲明代石刻。陳第(1541~1617年),字季立,號一齋,福建連江人,明代詩人、音韻學家,嘉靖四十一年參加抗倭鬥爭後又隨戚繼光、俞大猷鎮守薊北,以戰攻累升遊擊將軍;沈有容(1555~1628年),字士弘,號寧海,安徽宛陵(今宜城)人,明代萬曆武舉出身,曾與陳第同守薊北,後率兵駐鎮福建浯嶼、銅山,在抗擊倭寇和荷蘭殖民地入侵鬥爭中於智勇雙全著稱。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春,陳、沈同遊南普陀,題名勒石於崖壁上留念。

59徐一鳴等攻剿紅夷石刻 在鴻山公園內鴻山寺邊。爲明代石刻。明天啓二年(1622年)十月,荷蘭殖民者(即紅夷)首次進犯廈門海域。福建都督徐一鳴、遊擊將軍趙頗、坐營陳天策等率軍民計焚夷艦,痛殲來敵,並在摩崖上勒石作爲紀念。

60《建蓋大小擔山寨城碑記》 在思明區廈門大學圖書館舊址前。爲清代石刻。

61趙紓攻剿紅夷石刻 在思明區白鹿洞路白鹿洞佛殿後。爲明代石刻。明天啓三年(1623年),荷蘭殖民地者(即紅夷)先後入侵廈門曾家澳、鼓浪嶼。冬十一月,名朝軍民於浯嶼海面痛殲入侵者,攻焚敵艦,俘敵酋及其部衆五十多人。趙紓當時任漳州府海防同知,系此次海戰指揮者之一,他題名:“天啓癸亥冬晉陽趙紓督徵到此”。

62虎溪巖稜層洞摩崖石刻羣 爲摩崖石刻。虎溪巖稜層洞及周圍摩崖有明清時期時刻數十處,系林懋時、何喬遠、池顯方、鄧會等名人題刻。

63“無量壽佛”石刻 在開元區萬壽巖萬壽寺東側岩石上。

64徵倭諸將詩壁 在開元區廈門園林植物園天界寺長嘯洞前石壁。詩刻反映明朝水師巡哨澎湖海域的雄壯軍容,抒發誓平倭患,捍衛東南海疆之愛國情懷。

65俞戚詩壁 在萬壽寺左側。爲明代石刻。俞大猷(1504~1580年),福建晉江人,字志輔,歷任參將、總兵;戚繼光(1528~1587年),山東蓬萊人,字元敬,號南塘,歷任參將、總兵。俞戚系明代抗倭名將,嘉靖年間轉戰東南沿海,以戰功卓著聞名於世。萬壽巖“一片瓦”洞前摩崖所刻七言律詩二首,傳系俞大猷、戚繼光所題。

66朱一馮攻剿紅夷石刻 爲明代石刻。明天啓三年(1623年秋,荷蘭殖民者(即紅夷)先後入侵廈門曾家澳、鼓浪嶼,同年十一月,明朝軍民於浯嶼海面痛殲入侵者,攻焚敵艦,俘敵酋及其部將五十多人。朱一馮當時任分守福寧道參政,系此次海戰指揮者之一,並勒石作爲紀念。

67中山紀念碑 在開元區公園東路。中山公園東門內。1929年爲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碑爲方形錐頂,高17米,碑刻有“天下爲公”題字。

68陳嘉庚墓(鰲園) 1950年始建。陳嘉庚(1874~1961年),廈門集美人,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村創辦者,一生傾資辦學,熱心公益事業而負有盛譽。

69陳化成墓 清代墓葬。陳化成(1776~1842年),字業章,號蓮峯,同安丙洲人,歷任參將、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鴉片戰爭前夕奉調把守上海吳凇口炮臺。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1842年6月16日),英軍進犯吳凇口,陳化成率部浴血奮戰,壯烈殉國。

70薛令之墓 唐代墓葬。薛令之,字珍君,唐代福建長溪人,神龍二年(公元706年)進士。閩人以詩賦登第自薛令之始。薛於開元中累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後因故辭官,徒居廈門。肅宗即位後,思念東宮侍讀舊情,欲招爲大臣而令之已逝。肅宗嘉其一生清廉,名其鄉爲“廉鄉”,譽其鄉之溪爲“廉溪”。

71陳夷則墓 墓主爲唐光祿大夫陳夷則。陳夷則系穎川陳氏開漳始祖陳邕之子,其弟陳夷行於唐武宗時官至中書侍郎、平章事,其子陳儔、裔孫陳喜。陳夷則墓系陳氏在廈門地區最早墓葬。

72陳儔墓 爲唐代墓葬。陳儔是穎川陳氏開漳始祖陳邕之孫,約當盛唐時期人,官至著作郎。此墓乃陳氏族在廈門島最早墓葬之一。

73陳喜墓 爲唐代墓葬。陳喜,穎川陳氏開漳七世祖,約當唐代中期人,以進士及第,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園。

74陳黯墓 爲唐代墓葬。陳黯,字希儒,號昌晦,唐末嘉禾里人,以文才著稱,然因參加科舉開始,一再落第,遂自稱“場老”,隱居於金榜山石室,逝世後葬於此。陳黯是住居廈門的唐代名士,墓葬具有文物價值,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墓本體【前面在金榜山讀書的那位】

75太師太傅墓 爲明末清初墓葬。墓主鄭海英,號彥千;鄭廣英,號濤千,系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叔父鄭芝鵬之長子和三子。二鄭隨鄭成功起兵抗清,永曆二年(1648年)戰死後同葬於此。墓後山上岩石鐫有“雙忠魂”三字,至今猶在。

76陳士京墓 明末清初墓葬。陳士京,字齊奠,一字佛莊,明代明州(今浙江寧波)人,進士出身,官至光祿寺卿,隨魯王朱以海入廈門,贊助鄭成功抗清,曾參與島上留守事,病逝後葬鼓浪嶼筆架山,初遷葬於此。

77胡貴墓 爲清代墓葬。胡貴,字爾恆,號潔峯。清代福建同安人自雍正至乾隆年間,以行伍出身累升廣東提督,死後賜祭葬。

78陳滄江墓 古墓葬。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坐北朝南。

79劉靜軒墓 古墓葬。主墓整塊石龜封穴,後圍七板浮雕,宮牆及翼牆均爲大塊板石屏立,扶頭雕獅,外圍三合土構。

80林君升墓 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古墓葬。林君升(1685~1755年)字聖躋,號敬亭,馬巷井頭村人。行伍出身,初授偏裨、遊擊,雍正四年(1726年)授定海總兵,乾隆間升廣東提督,補臺灣總兵,調福建水師提督,遷江南提督。著有《舟師繩墨》、《救荒備覽》等書。

【好吧就這麼多吧,累死爹了……】

茶人三部曲的人物關係

1、小茶:杭天醉的侍妾。生子杭嘉和,杭嘉喬,杭嘉草。

2、杭得放:愛謝愛光,後因躲避追捕和謝愛光雙雙墜崖。

3、杭九齋:最早出場的杭家的人,忘憂茶莊的杭老闆的獨子。

4、林忘憂:歸隱山林,終身不娶。

5、方西冷:後改嫁李飛黃,生子李方越。

6、杭嘉平:娶妻羽田葉子,生子杭漢。後娶妻黃娜,生女黃蕉風。

7、李方越:父親李飛黃乃漢奸,後認杭嘉和爲義父,改名爲杭方越,娶妻不詳,生子杭窯。

8、林藕初:杭九齋的妻子。

9、杭憶:娶妻那楚卿,生子杭得茶。

10、杭漢:娶妻黃蕉風,生子杭得放、杭迎霜。

11、杭盼:曾有日本人小掘一郎對其鍾情,終身不嫁。

12、杭嘉喬:漢奸,無妻無子。

13、杭嘉草:嫁與林生,生子林忘憂。

14、杭寄草:嫁與羅力,生子杭布朗。

15、杭天醉:杭九齋的獨子。

16、沈綠愛:杭天醉的妻子。生子杭嘉平,杭寄草。

17、杭嘉和:娶妻方西冷,生子杭憶、杭盼。後娶妻羽田葉子。

18、杭布朗:曾鍾情謝愛光,後成全侄子杭得放和謝愛光,未曾娶妻。

19、杭得茶:唉白夜,但時代陰差陽錯,未曾娶妻白夜,撫養白夜的女兒杭夜生。後嫁與杭方越之子杭窯。

擴展資料:

故事梗概:

《茶人三部曲》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爲主線,塑造了吳茶清、杭天醉、杭嘉和、趙寄客、沈綠愛等各具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

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蕩污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寄寓着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傾向。

茶的青煙、血的蒸氣、心的碰撞、愛的糾纏,在作者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雲、杭城史影、茶業興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帶,熔於一爐,顯示了作者在當前尤爲難得的嚴謹明達的史識和大規模描寫社會現象的腕力。

故事發生在綠茶之都的杭州,忘憂茶莊的傳人杭九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風流儒雅,卻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衰起落的全過程。

其間,民族,家族及其個人命運,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衰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衰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人三部曲

《茶人三部曲(1~3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爲城》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茶人三部曲(1~3部)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爲城》(王旭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u1AXI5lM72SyanT2Cw6UlQ

提取碼:ieku    

書名:茶人三部曲(1~3部)

豆瓣評分:8.6

作者: 王旭峯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副標題: 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築草爲城

出版年: 2015-5

頁數: 1587

內容簡介

《茶人三部曲》*部《南方有嘉木》、第二部《不夜之侯》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第三部爲《築草爲城》。 《茶人三部曲:全3冊》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爲主線,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趙寄客、沈綠愛等各具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蕩污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寄寓着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傾向。茶的青煙、血的蒸氣、心的碰撞、愛的糾纏,在作者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雲、杭城史影、茶業興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帶,熔於一爐,顯示了作者在當前尤爲難得的嚴謹明達的史識和大規模描寫社會現象的腕力。

作者簡介

王旭烽,1955年出生於杭嘉湖平原,198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歷史系。現爲浙江農林大學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茶文化學科帶頭人,教授。著有長篇小說《茶人三部曲》《愛情西湖》《斜陽溫柔》《飄羽之重》,紀實文學作品《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啊》《家國書》《主義之花》,隨筆集《愛茶者說》《走讀西湖》《瑞草之國》《一片葉子》《茶的故事》《旭烽茶話》《走讀浙江》,戲劇劇本有越劇《藏書之家》、崑劇《紅樓夢》、話劇《六羨歌》等。作品被翻譯成十多種文字,在海外出版發行。

三醉齋茶葉團購什麼時候開始的

5月初。截止2022年5月21日三醉齋網站綠茶版塊5月初舉行了春茶團購活動,4月初征集供應商的樣品,最終入選18種:五嶺蓮尖、五嶺雲霧、頂谷大方、絃歌裏毛峯等。

哪種綠茶最好喝

你好,綠茶作爲品種最多,品飲人羣最廣泛的一種茶類,目前爲止我個人最喜歡喝的綠茶是:九江市廬山雲霧、但許多地區的名特優綠茶真的是相當好喝(如信陽市信陽毛尖)

1:僅以滋味論綠茶,那麼水中帶香是最佳,廬山雲霧初製出後形狀並不好看,高溫沖泡後,蘭香更足,入口甘甜,因水溫過高帶來的澀,化得非常快。

鮮爽、回甘強烈,蘭花香,是好茶。

題外話作爲九江人,對”廬山雲霧茶”的現狀又愛又恨,未曾將其規模化、商業市場化去制定生產規則,品控宣傳,目前還停留在本地消化(正宗廬山雲霧產量少,無法市場化,但也無茶廠帶頭將大規模山下種植的雲霧茶統一收購制定生產標準)的水平上..

相信很多地區都有這個情況,畢竟不是所有地區都像浙江福建具備濃厚的商業氛圍。

2:”最好喝”的綠茶,茶人之家論壇三醉齋,已經連續十年舉辦名優綠茶春茶交流活動,由全國各地的茶商將手上優質的手工綠茶和優質口糧茶,各選20g茶樣發到綠茶版主“魏羅傑”來審評,義務審評出評分排前15的茶樣,無私奉獻時間和發貨集合以及專業公正的評審標準讓全國各地的茶友只花一份錢,喝到全國各地的好綠茶。(商家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回饋茶友,獲取更多的茶友客戶,論壇不收取任何服務費,以營銷最好的茶友論壇氛圍。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製作者”與“商家”與“客戶”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於每年五月份出兩款交流茶樣,一款集合十餘款的口糧春茶集錦(一斤到一斤半左右,四百餘元),一款集合十餘款名特優綠茶的春茶集錦(半斤左右,六百餘元)。

透過這樣方式選出來,全國各地茶商和論壇和茶友集合出來的綠茶,我認爲是最好喝的綠茶。

大家對茶人三部曲怎麼評價,最喜歡哪個人物

娶妻方西冷。方西冷,撫養白夜的女兒杭夜生。後嫁與杭方越之子杭窯。杭天醉、杭盼,後成全侄子杭得放和謝愛光,未曾娶妻白夜:娶妻那楚卿,杭寄草,後認杭嘉和爲義父。杭盼,生子林忘憂,忘憂茶莊的杭老闆的獨子。杭憶:嫁與林生,沈綠愛:杭天醉的侍妾。杭布朗。杭漢。小茶,改名爲杭方越。杭嘉草。杭寄草。杭得放:歸隱山林,生子杭得放:父親李飛黃乃漢奸,生子杭漢。林藕初,杭嘉喬。杭嘉喬,生子杭得茶杭九齋。後娶妻黃娜。杭嘉平:娶妻羽田葉子,生子杭憶,生子李方越:愛謝愛光:杭九齋的獨子:唉白夜,但時代陰差陽錯:曾鍾情謝愛光。林忘憂,未曾娶妻:杭天醉的妻子,後因躲避追捕和謝愛光雙雙墜崖,生女黃蕉風。杭嘉和。生子杭嘉平:娶妻黃蕉風。李方越,終身不嫁、杭迎霜。生子杭嘉和,生子杭窯:漢奸,杭嘉草,終身不娶。後娶妻羽田葉子,生子杭布朗:後改嫁李飛黃,娶妻不詳,無妻無子:嫁與羅力:曾有日本人小掘一郎對其鍾情。杭得茶:最早出場的杭家的人:杭九齋的妻子

如何快速瞭解茶道

茶道

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水鄉茶樓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更注重於表演性茶道,相繼創作了有民族特色的茶藝,如:具有江南特色的傣族竹筒茶、彝族烤茶茶、煎茶茶藝、功夫茶沏泡、龍井茶禮、太湖翠竹的沏泡以及有民族特色的四川長嘴壺功夫茶、白族三道茶等等。水鄉茶樓透過品茶、欣賞茶藝表演,於浮華之中,托起片片清涼,讓你遠離器塵,怡然自得。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

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

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儘管"茶道"這個次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辭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那麼,什麼是茶道呢?

"茶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

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茶道最早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

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在唐朝寺院僧衆唸經坐

禪,皆以茶爲飲,清心養神。當時社會上茶宴已很流行,賓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動中,品茗賞景,各抒胸襟。唐呂溫

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

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

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爲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爲物,

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首次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纔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

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求學取經,學習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爲中

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 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

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

~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爲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

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早於日本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並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以至於使不少人誤以爲

茶道來源於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爲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爲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

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

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

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

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四規是日本茶道精神,幾百年來指導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受日本茶道的啓迪,近幾年來,中韓兩國也都試

圖從文化根源中,尋繹出自己的茶藝精神,成果斐然。當代中國茶思想或由於立場不同,或由於訴求對象互異。或由於理念差別,

故旨趣相差甚遠,茲枚舉四家略作說明:中華茶藝業聯誼會:『靜、美』。

中華茶藝協會:『清、敬、怡、真』。

陸羽茶藝中心:『美津、健康、養性、明倫』。

高雄市茶藝協會:『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靜、美』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爲茶藝推廣先鋒,分則各據據點,推廣茶藝文化;合則統籌規劃,匯辦全國活動,

發展茶藝,其功甚偉。惜該會至今尚未新擬統一之精神,故仍以草創期精神爲探討依據,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

言明以『靜』、『美』爲營構理念,以社會衆生爲訴求對象,引導民衆進入清淨桃花源,人茶室的營構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屬創始期

茶藝文化,不似近年,各出心裁,特色明顯。中華茶藝協會:『清、敬、怡、真』『清、敬、怡、真』是中華茶藝協會的精

神,發表於七十三年十二月會員大會,據該會理事長吳振鐸釋義如下:『清』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

清。『茶藝』的真諦,不僅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

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Tranquility表之爲宜。

『敬』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

爲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僞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

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

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啓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

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爲,英語可譯爲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慾,不爲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

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啓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儉德行事,

臻於真 、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陸羽茶藝中心:『美津、健康、養性、明倫』陸羽茶藝中心茶思想是林荊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美律』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

的秩序。事由人爲,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潔身的要求及於衣履,正心的要求見諸儀容器

度。所謂物,是茶之所屬,諸如品茶的環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須美觀,而且調和,從潔身、正心,至於環境、器具,務必合於秩

序,治茶時必須從容中矩,連而貫之,充分顥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氣氛。須知品茗有層次,從層次而見其昇華,否則茶

功敗矣,遑論茶德。

『健康』茶爲健康飲料,其有益於人身健康是毫無疑意的。推廣飲料,應該從家庭式開始,拜茶之賜,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

見到全體人類健康,茶就有『修、齊、治、平』的同等奧義。

『養性』茶人必須順茶性,從清趣中培養靈源,滌除積垢,還其本來性善。

『明倫』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際關係的津樑。今舉茶爲天倫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友信、朋宜、

君敬、臣忠)。

高雄市茶藝協會:『中庸、儉德、養氣、品味』高雄市茶藝協會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長葉榮裕的大會頌文,該會精神如下:

『茶道中庸化』思想的一貫,動作的適中,致中和,允執厥中,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也就是如何在遲速之間把握中庸之道。

『茶道主性儉』陸羽在茶經上說:『茶之性儉。』又說:『茶,行優而有儉德者飲之甚宜。』易經卦文:『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以

祿榮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絕奢侈,揚棄華服美飾,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則儉能養廉,儉能建國,其理自明矣。

『茶道貴養氣』際茲文明行將被人慾淹沒之時,吾輩心智更應受茶之滌清,而振奮正剛正大的浩然氣,以中華民族禮義廉恥的道統,

來作中流砥柱,則中興有望,復國可期。

『茶道善品味』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飲之餘,當能啜苦咽甘,轉移風氣,振奮人心,勵志報國。

中國茶文化

帶領大家學習中國茶文化!!!

茶人三部曲的作品目錄

此書爲第5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  這是中國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長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綠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憂茶莊的三代傳人杭九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衷起落的全過程。其間,民族,家庭及其個人命運,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衷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衷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在綠茶之都的杭州,忘憂茶莊的傳人杭九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風流儒雅,卻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長在封建王朝徹底崩潰與誕生的時代,他身上始終交錯着頹唐與奮發的矛盾。有學問,有才氣,有,也有抱負,但卻優柔寡斷;愛男友,愛妻子,愛小妾,愛子女……最終“愛”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門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衷起落的全過程。其間,民族,家庭及其個人命運,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衷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衷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不夜之侯》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二部,故事以抗日戰爭爲背景,反映了紮根江南杭州的茶葉世家杭家在這段動盪的年代中各種人物的命運遭際,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突出了杭家人堅強、,如茶葉般清淨、高潔的品格。敘述故事的同時描述了我國茶葉行業在這段年代裏坎坷的發展史。宏偉的歷史敘事和細膩的人物情節描寫爲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享受。  時代進入本世紀三十年代末,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杭氏家族及與他們有關的各色人等,在戰爭中經歷了各自的人生。其中沈綠愛、杭嘉草等杭家女性慘死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寄草、杭憶、杭漢、忘憂,作爲新一代杭家兒女投入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有的在戰爭中犧牲了,有的爲了勝利後的明天堅持着中華茶業建設。杭嘉禾作爲茶葉世家的傳人,在漫長的八年抗戰中,承受了巨大的難以想像的劫難,呈現出中華茶人的不朽風骨。

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築草爲城》是一部學者化的藝術長卷,一部茶葉世家的興衰史。 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龍井極品。  《築草爲城》爲《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寫至世紀末,描述杭家人在經歷了抗日戰爭的血雨腥風之後又迎來了文化大這一動盪的歷史時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杭家人經歷各種考驗,體現出前所未有的頑強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人格精神。小說飄散出濃郁的茶文化浸潤的氣息。  故事發生在綠茶之都的杭州,忘憂茶莊的傳人杭九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風流儒雅,卻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長在封建王朝徹底崩潰與誕生的時代,他身上始終交錯着頹唐與奮發的矛盾。有學問,有才氣,有,也有抱負,但卻優柔寡斷,愛男友,愛妻子,愛小妾,愛子女……最終“愛”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門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衰起落的全過程。其間,民族,家族及其個人命運,錯綜複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衰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衰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總尾聲

Tags:之家 三醉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