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泡茶的三種泡法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泡茶的三種泡法

1. 泡茶袋法:將茶袋放入杯中,倒入熱水,浸泡3-5分鐘左右即可。適用於速泡、方便攜帶的茶包。

2. 茶壺泡法:將茶葉放入茶壺中,倒入80-90℃的熱水,浸泡1-3分鐘,然後倒出茶湯即可。適用於質量較好的茶葉。

3. 直接泡法:將適量茶葉放入茶杯中,直接加入熱水,浸泡2-3分鐘左右即可。適用於質量較好的茶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溫杯潔具:用開水倒入茶壺,依次沖洗茶樓,公道杯,茶杯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

2、茶壺中放入茶葉,洗茶,在洗茶的時候要注意溫度不宜過高,出湯速度要快。

3、泡茶。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燒開的純淨水衝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爲宜,沖泡握曲位真供好的茶應先倒進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然後再從公道杯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在我國,喝茶是很多人的愛好,那麼你知道泡茶的方法有哪些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1、煮茶法泡茶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爲細小茶花,餑爲大花,皆爲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爲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點茶法泡茶

  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爲“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衝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雲積雪。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爲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着不幹,自然稱爲“咬盞”。

  3、毛茶法泡茶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4、點花茶法泡茶

  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三種泡茶方法?

你可以看看哦

沏茶的三個方法是什麼?

第一種是蓋碗式,乃近代飲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宮府,下至民間,都以蓋碗飲茶,清朝康熙年間畫家冷枚的賞月圖,最足以代表這種茗飲方式。

第二種是茶娘式,自古以來民間最主要的飲茶方式,即以大茶壺沖泡分飲,乾隆年間畫家丁觀鵬所繪的“太平春市圖”最能表示此種飲茶方式。

第三種飲茶法則是功夫茶法,主要流行於閩南廣東地區。這種飲茶法是從唐代陸羽茶經中演變而來,飲茶時先將泉水貯藏於茶壺之中,放置烘爐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巖茶投入宜興壺之中,用水衝之,蓋好蓋子,再用熱水澆壺身,然後倒出來品飲。這種飲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壺身,目的在於發揮茶性,到了後來更使用溫潤泡,內外雙重引發。

怎麼泡茶

泡茶方法如下:

1.燙壺: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溫杯:用燙壺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置茶: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正確的泡茶方法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2.高衝: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刮沫:颳去茶葉表層的一層泡沫,之後蓋上壺蓋靜置稍許。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這樣不會起泡沫,也不會濺出。

3.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品飲:正確的泡茶方法先要舉杯將茶湯送入皇端聞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舉杯傾少許茶湯入口,含湯在舌尖迴旋細品,頓覺口有餘甘;一旦茶湯入肚,皇口生香,咽喉生“兩腋生風”,回味無窮。

4.正確的泡茶方法包括三個要素: 茶葉用量、泡茶水溫和沖泡時間。泡茶時每次茶葉用多少,並無統一的標準,而是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5.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綠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幹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爲茶壺的1/2-2/3。

6.對於進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正確的泡茶方法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指水燒開後再冷卻)左右爲宜,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7.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因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滾開水沖泡。有時,爲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六大茶類的沖泡方法

   六大茶類的沖泡方法

   綠茶:

  用玻璃杯沖泡,水溫80℃-85℃。三種沖泡方式1、上投法:先注入水再投入茶葉;2、中投法:注入一半的水放入茶葉,再入茶葉再把水注滿;3、下投法:先將茶葉放進杯裏再把水注滿。

  綠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峨眉竹葉青,雲海白毫等

   紅茶:

  可用蓋碗或者專業的紅茶泡具,水溫80℃。頭1—5道茶出水時間爲5—10秒鐘,接下去可以根據個人飲用口感延長沖泡時間。

  紅茶:工夫紅茶(祁門工夫、寧紅工夫、宜紅工夫等)、小種紅茶、紅碎茶

   黑茶:

  可用紫砂壺(最佳泡茶具)或蓋碗,水溫100℃。洗兩遍茶,投茶量爲5g左右,頭1—8道茶泡出水時間爲10—15秒左右,接下去可以根據每道茶的工藝延長沖泡時間。

  黑茶:湖南黑茶、老青茶、普洱茶等

   烏龍茶:

  用蓋碗沖泡,水溫95℃—100℃左右。100℃沸水最佳,第一道茶洗茶出水時間爲2秒左右,2—8道茶出水時間爲10—15秒,根據個人習慣調整,一般清茶的沖泡次數爲8道。

  烏龍茶:鐵觀音、武夷巖茶等

   白茶:

  用玻璃茶杯,水溫80—90℃。將茶葉倒入5g左右,懸壺高衝即可飲用。

  白茶:銀針白毫、白牡丹、壽眉等

   黃茶:

  用玻璃茶杯,水溫80—90℃。將茶葉倒入5g左右,懸壺高衝即可飲用。

  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

  延伸閱讀

  六大茶類的沖泡水溫

  紅茶沖泡水溫

  說法1:紅茶屬全發酵茶,適合以較高的溫度衝出茶香,沖泡祕訣在於,水煮開後直接用以沖茶,水入茶壺之際約是95℃高溫,這是最適合紅茶的溫度。

  說法2:大宗紅茶、綠茶和花茶,採製時原料適中,可用燒沸不久的90℃左右的水沖泡。至於採摘比較細嫩的高檔紅茶、綠茶,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南京雨花茶、君山銀針等,用沸騰的開水泡,會使茶葉泡熟變色,茶葉中高含量的維生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遭到破壞,從而使名茶的清香和鮮爽味降低,葉底泛黃。所以,沖泡細嫩名優茶時,一般不用剛燒沸的開水,而是用熱水瓶中已貯人3-4小時後的開水。大致溫度降至70-80℃的開水沖泡進階細嫩茶,當爲相宜的水溫。這樣可使茶湯清澈明亮,香氣純而不鈍,滋味鮮而不熟,葉底明而不暗,飲之可口,視之幼嫩。

  說法3: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綠茶沖泡水溫

  說法1:綠茶是不發酵茶,是最接近原始的茶葉,比較鮮嫩,泡綠茶不能用太熱的水,溫度約控制80℃左右。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度左右爲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破壞。

  說法2:高檔綠茶,第一泡可以100℃沖泡,出水要快,用來醒茶,隨後控制在80-90度之間。大部分名優綠茶以沖泡水溫100℃、時間4 分鐘,茶湯的感官品質最佳;部分原料特別細嫩、揉捻較重的名優綠茶,則以沖泡水溫100℃、時間3 分鐘或沖泡水溫80℃、時間5分鐘感官品質最好;部分做形時幾乎不揉捻的名優茶則以沖泡水溫 100℃、時間5~6分鐘最有利於茶湯品質的發揮。

  說法3:見紅茶沖泡水溫說法2。

  青茶(烏龍茶)沖泡水溫

  說法1: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各種烏龍茶,因採用新梢快要成熟時的茶葉加工,即便採用95℃的沸水直接沖泡,也嫌溫度偏低,爲此,一些比較講究喝烏龍茶的茶客,經常將茶具燙熱後再泡茶。

  說法2:烏龍茶中的鐵觀音、武夷巖茶,以及後發酵的普洱,用高溫90℃~100℃的水沖泡爲宜;

  黑茶沖泡水溫

  黑茶要用高水溫沖泡,不宜長時間浸泡,否則苦澀味重。最宜用紫砂茶具沖泡。

  普洱茶的沖泡,高溫洗茶、高溫沖泡。講究"嫩葉溫泡,老葉熱泡"的沖泡原則。幼嫩芽葉製成普洱茶,表皮細胞角質層、蠟質層都比較薄,容易遭破壞而使細胞壁破裂,細胞液溢出,浸泡葉營養物質分解、轉化快,因此,浸泡幼嫩的普洱茶,水溫一般掌握在80~85℃爲好。反之,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宜高溫衝沏,水溫控制在90~100℃爲宜。以一芽三、四葉或含梗量大的原料加工出來的普洱茶,除採用高溫(水沸騰時)沖泡外,也可以沸水煎煮。

  磚茶溫度:對用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磚茶,打壞以後即使用100℃的沸水沖泡,也很難將茶汁浸泡出來。所以,喝磚茶時,須先將打壞的磚茶放入容器,加入一定數目的水,再經煎煮,方能飲用。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白茶沖泡水溫

  白茶90℃爲宜。第一泡30-45秒,以後每次遞減。

  白毫銀針,芽纖長細嫩,水溫不宜過高,90℃左右(85~95℃)爲宜。

  白牡丹,溫度過高傷及茶芽,過低味道難 出,90℃~100℃之間。

  貢眉和壽眉,成茶以茶葉爲主,水溫可100℃以上。

  黃茶沖泡水溫

  黃茶水溫不宜太高,70℃~80℃之間比較合適。黃茶多了一道悶黃工序,使得黃茶更適宜用紫砂壺沖泡。

  總結:泡個茶容易嗎。

淺談三種泡茶方法

淺談三種泡茶方法

   泡茶的要領:

   蓋杯(蓋碗)的沖泡方法

  蓋杯是用於個人獨享或開會時,爲節省時間的喝茶法。爲單次、短時間使用的個人用簡便品茗茶具,還可以將蓋杯當作沖泡器使用,在一般試茶時也適用。

  如欲享用標準濃度的茶湯,可依茶葉的種類、性質、時間、場合及飲用者的.體質和習慣,而酌量增置茶量。若蓋杯的容量爲150毫升時,單次飲用,可放3克茶量,沖泡五分鐘後可飲用。在時間較長的會議或多次飲用時,可放置5克茶量,沖泡兩分鐘就可飲用。蓋杯的蓋子可用來撥動茶葉,使茶湯均勻後,判斷濃度是否恰當;也可在倒茶湯時,做爲過濾茶葉之用。倒完茶湯後,除了享用茶湯,也可以聞茶葉及碗蓋的香氣。

  若將蓋杯當作沖泡器或茶壺使用時,置茶量可依個人的喜好、飲用習慣作適當增減,沖泡好的茶湯可由蓋碗倒入茶海中,使茶湯濃度混合均勻,再倒入杯中飲用。

  蓋杯的質材大都爲瓷器,所以沖泡茶葉時香氣很容易表現出來,且茶湯的滋味及香氣不會受到干擾,最適合沖泡香片、高香氣的包種茶類、龍井、碧螺春等綠茶類。

   大桶茶的泡法

  一般爲了能供應多數人飲用,常見到用大型保溫桶泡茶,但往往因茶葉與水量不成比例,或沒有將茶湯和茶葉隔離開,而使茶湯變得苦澀難喝,或沖泡太多而浪費茶葉。事實上用大桶茶的泡法,也可得到一杯香醇的茶湯,且可避免茶葉和水的浪費。

  沖泡大桶茶時,可準備紗布袋或細鐵網做爲隔離茶葉之用,或拿兩隻大茶壺,一把做爲茶壺,另一把可拿來當做茶海。沖泡時的水溫也必須考慮到各種茶葉的不同性質,在沖泡較細碎茶葉時,可將水溫略微降低,或減少置茶量。大桶茶的置茶量與水量,一般標準比例如下:

  (1)茶葉:水=1克:50毫升,約沖泡5~6分鐘後將茶渣和茶湯分開。

  (2)用水量=杯子的容量×人數×每人供應杯數。

  (3)用茶量=用水量÷50毫升。這樣便可算出所需的用水量和用茶量。

   傳統宜興式小壺茶沖泡法

  宜興制的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味,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使用的器具包含有煮水器、茶壺、茶杯、茶海、茶盅、茶荷、茶匙、水盂等,其沖泡方法如下:

   (一)溫壺、溫茶海。 溫壺可提升茶壺的溫度,避免在泡茶時已控制好的水溫受到影響,溫茶海也是相同道理。

   (二)備茶、賞茶。 取茶時,藉着欣賞茶荷中的茶幹外形,以瞭解茶性並決定置茶份量與沖泡水溫。

   (三)溫潤泡。 適當溫度的水入壺後,短時間便將壺內的水倒出,使茶葉在吸收溫度與溼度後,呈含苞待放的狀況,有利於沖泡第一道茶湯時香氣與滋味的展現。

   (四)溫杯。 先將茶杯預熱,有助於茶湯香氣之散發。

   (五)沖泡。 每一泡茶沖泡後倒出的時間,應視茶葉的特性與置茶量調整。

   (六)倒茶。 倒茶時有二種方式:

  (1)平均分茶法(點兵方式),將茶湯平均倒入杯中,其優點是可使香氣不致散失太多。(2)直接倒入茶海內,除了可使茶湯的濃度平均外,亦可沉澱茶末。

;

何爲茶葉的三泡法?

三泡法是功夫茶,其實分爲四泡,俗稱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下面說一下功夫茶的泡法:

1、溫壺未放置茶葉之前,先將開水衝入空壺,謂之“溫壺”,溫壺之水倒進茶船——即茶盤,一種紫砂淺盆。

2、裝茶應備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氣、雜味混入,通常將茶葉裝至茶壺的,甚至滿溢,數量之多令人咂舌。

3、潤茶沸水衝入壺中,至滿,使竹筷颳去壺麪茶沫,當即傾於茶船或茶海——一種較大的茶杯。

4、沖泡 再衝入開水,但不要沸滾的,這便是第一泡茶。

5、澆壺蓋上茶蓋澆之開水,使壺內壺外溫度一致。

6、溫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纔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這是一種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壺本身也不過一個拳頭大小)。

泡茶的時三種投法是什麼?分別在哪?

泡茶方法

作者: 來自: 時間:2004-5-19

1. 煮茶法

直接將茶放在釜中熟煮,是我國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飲茶法。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已詳加介紹。大體說,首先要將餅茶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以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爲細小茶花,餑爲大花,皆爲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爲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烹茶的水與茶,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2. 點茶法

此法即宋代鬥茶所用,茶人自吃亦用此法。這時不再直接將茶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爲“茶筅”。茶筅是打茶的工具,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曰“攪茶公子”。水衝放茶碗中,需以茶筅拼命用力打擊,這時水融,浙起沫餑,潘潘然如堆雲積雪。茶的優劣,以餑沫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爲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着不幹,自然稱爲“咬盞”。

毛茶法

即在茶中加入乾果,直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點花茶法

爲明代朱權等所創。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蓓蕾數枚直接與末茶同置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泡茶法

此法時清以至現代,爲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爲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地泡茶之法高精亦大有區別。由於現代茶的品種五彩繽紛,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大體說,以發茶味,顯其色,不失其香爲要旨。濃淡亦隨各地所好。近年來賓館多用袋裝泡茶,發味快,而又避免渣葉入口,也是一種創造。飲休既是精神活動,也是物質活動。所以茶藝亦不可墨守成規,以爲只有繁器古法爲美。但無論如何變,總要不失茶的要義,即健康、友信、美韻。因此,只要在健康思想的指導下,作些改進是應該的。當代生活節律不斷變化,飲茶之法也該越變越合理。法簡易行,但過簡通俗讀物是韻味佳趣。古法不易大衆化,但對現代工業社會過於緊張的生活,卻是種很好的調節。所以,發掘古代茶藝,使再現異彩,也是極重要的工作。據說福州茶藝館已恢復鬥茶法,使沫餑、重華再觀,實在是一雅舉。談飲法,不僅講如何烹製茶湯,還要講如何“分茶”。唐代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一碗的點;也可以用大湯鉢,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爲多,壺成爲得要茶肯。自泡自吃的小壺固然不光,但更我的是起碼能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又稱“茶子。五杯至十幾杯巡注幾周不停不撒,民間稱爲“關公跑城”。技術稍差難以環注的也要巡杯,但需一點一提,也是幾次才均勻茶湯於各碗,引謂“韓信點兵”。

泡茶掌握茶水比例

總覺得在家喝茶與在茶館裏喝滋味不同,探究原因,我以前總歸結爲家中和茶館環境、氛圍不同,因而導致心情不同,從而影響口腔裏、舌尖上的滋味,但最近一位專業人士相告,其實這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沏茶時不同的茶水比例所致。

泡茶有很多講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雖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一樣的。爲了使茶葉的色、香、味充分地衝泡出來,使茶葉的營養成分儘量地被飲茶者利用,其中應注意茶、水的比例。

一般來說,茶、水的比例隨茶葉的種類及嗜茶者情況等有所不同。嫩茶、高檔茶用量可少一點,粗茶應多放一點,烏龍茶、普洱茶等的用量也應多一點。對嗜茶者,一般紅、綠茶的茶、水比例爲1:50至1:80,即茶葉若放3克,沸水應衝150至240毫升;對於一般飲茶的人,茶與水的比例可爲1:80至1:100。喝烏龍茶者,茶葉用量應增加,茶與水的比例以1:30爲宜。家庭中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投茶葉3克衝開水250毫升;一般的玻璃杯,每杯可投放茶2克,衝開水150毫升。

3個非常實用的泡茶技巧

3個非常實用的泡茶技巧

技巧一:“留根”

留根指的是:每次倒出茶湯時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湯底)在沖泡茶器中,然後注水沖泡下一道。目的是爲了讓茶葉的滋味得以延續,滋味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留根”泡法常見於沖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麼耐泡的茶葉,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五三分等。

技巧二:“坐杯”

坐杯,從字面上講,“坐杯”就是讓茶葉坐在杯子裏,實際上是等待茶葉中的物質析出,讓這些滋味物質均勻擴散而延緩出湯的時間。平時我們泡茶時坐杯,往往是因爲茶湯變淡了,喝在嘴裏沒啥滋味。但看茶葉,它還沒有完全舒展,丟了又很可惜這時候,我們就會延緩出水的時間。至於延緩的時間,要根據茶湯的濃淡情況判斷。

技巧三:“悶泡”

悶泡,悶泡,可理解爲“悶+泡”。悶指的是密閉,使不透氣。要形成悶的條件一定是要有一個密閉的空間。泡,即茶葉浸泡在水中,悶泡,其實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做法,容易讓茶葉的缺點呈現。也是茶葉評審常用的手法一般評審茶葉,烏龍茶用2分鐘+3分鐘+5分鐘,其他茶類,悶5分鐘。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麼缺點,就會加蓋悶泡,等到茶湯涼了,再倒出來品嚐,尋找茶葉的缺點。

泡茶的三種泡法

茶葉的泡法有很多種,小陳茶事以白茶爲例,做個簡單的介紹。最常見的方法便是杯泡法,杯泡法是最簡單也是最便捷的白茶沖泡方法。

首先要先選擇合適的杯子,這個沒有特別的要求,只要不吸收白茶的香氣,百分百的還原白茶的滋味,便足矣。

在沖泡之前先用沸水將玻璃杯沖洗一遍,一是爲了消毒,二是溫杯,爲了更好的激發白茶的內含物質,在沖泡之前做更好的準備。

200毫升左右的玻璃杯投入2到3克的茶葉便可,杯泡法給了白茶一個盡情舒展自我的空間,毫無拘束,投入過多茶葉容易導致滋味過濃。

蓋碗法

白茶沖泡講究快出水,蓋碗的碗沿大,出水的水流較大,即使是新手,茶湯出水速度也能大大加快,白茶滋味便能夠更加清新脫俗。

白茶長時間在沸水中浸泡,茶多酚和咖啡鹼便不安其室,四處流竄,沖泡出的茶湯滋味便趨於苦澀。

尤其是白瓷蓋碗,玲瓏剔透,晶瑩無暇,澄澈碧綠的茶湯在蓋碗的襯托下尤顯美感,也更方便我們近距離地觀察每一泡之下葉底的細微變化。

煮茶法

煮白茶的茶器,最好還是能夠選擇透明的玻璃材質,這樣就能十分直觀地觀察茶湯的顏色。在煮第一壺茶湯時,在茶湯沸騰後2~3分鐘就可以出湯了,如果茶葉足夠老,也可以適當的延長出湯時間。

之後再煮第二壺時,就可以煮的更長久一些,期間還是要時刻注意觀察茶湯的顏色。

Tags:泡法 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