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茅山第一人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16W

茅山第一人

茅山第一人,是指在中國道教茅山派中的最高領袖,通常被稱爲“茅山掌教”。

茅山派是中國道教的一個世家,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創始人爲王重陽,被尊稱爲“王真人”。茅山派的傳承先後經歷了王重陽、孫思邈、封真、周伯通等歷代掌教人物。

而至於茅山派中的第一人,通常指的是掌教人物中最尊貴的一位,其身份地位和道學修爲都是最高的。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掌教人物都可能被尊稱爲“茅山第一人”。例如,明朝永樂年間的掌教人孫承宗,就被譽爲“茅山第一人”,他在茅山派的發展和傳承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茅山第一人是一個具有象徵性和榮譽感的稱謂,代表着茅山派內最高領袖的地位和威望。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茅山道術的創始人是誰?

中國南朝齊、樑道士陶弘景所創因在茅山築館修道,且尊三茅真君爲祖師爺,故名茅山派。

一種說法是在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於茅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遂被稱爲茅山道教之祖師,茅氏三兄弟得道於茅山,於開創茅山道派。後來纔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

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經營數十年,從而使茅山成爲上清派的中心,故後世也稱上清派爲"茅山宗"。他編寫的 《真誥》一錄茅山道教的傳授歷史,人數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經書,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爲最高神,主張思神、通經、修功德,兼修辟穀、導引和齋醮。

該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高道輩出,隱若道教正宗。北宋時與龍虎山 、閣皁山同爲道教三大符籙派 ,號稱三山符籙。元代以後歸併於正一道。

擴展資料:

茅山派的現任掌門爲周傳明,男,道號空靈子,廣西南寧市人。茅山乾坤堂的創建者、茅山乾坤派當代掌門、茅山仙法傳人、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派第22代弟子(道號周理明)、龍虎漢嗣天師府傳度的弟子(道名周羅明)。

1983年開始修習茅山仙法,而後承蒙多位隱世高師傾心授其所學。在潛心修練期間,多次得到隱態高師的陰傳,從而較爲系統地師承了茅山仙法,並得到指定爲茅山仙法傳人和茅山乾坤派掌門。現主要擔任茅山派掌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山派

茅山派創始人是誰

中國南朝齊、樑道士陶弘景所創因在茅山築館修道,且尊三茅真君爲祖師爺,故名茅山派。

一種說法是在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於茅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遂被稱爲茅山道教之祖師,茅氏三兄弟得道於茅山,於開創茅山道派。後來纔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

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經營數十年,從而使茅山成爲上清派的中心,故後世也稱上清派爲"茅山宗"。他編寫的 《真誥》一錄茅山道教的傳授歷史,人數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經書,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爲最高神,主張思神、通經、修功德,兼修辟穀、導引和齋醮。

該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高道輩出,隱若道教正宗。北宋時與龍虎山 、閣皁山同爲道教三大符籙派 ,號稱三山符籙。元代以後歸併於正一道。

擴展資料:

茅山派的現任掌門爲周傳明,男,道號空靈子,廣西南寧市人。茅山乾坤堂的創建者、茅山乾坤派當代掌門、茅山仙法傳人、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派第22代弟子(道號周理明)、龍虎漢嗣天師府傳度的弟子(道名周羅明)。

1983年開始修習茅山仙法,而後承蒙多位隱世高師傾心授其所學。在潛心修練期間,多次得到隱態高師的陰傳,從而較爲系統地師承了茅山仙法,並得到指定爲茅山仙法傳人和茅山乾坤派掌門。現主要擔任茅山派掌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茅山派

茅山道士的創始人是誰?

茅山道士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稱爲茅山道士。

茅山宗前身爲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繼承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悉心編纂了專門記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以及歷史的《真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的兩百餘卷道經,在此弘揚上清經法。後又經他及衆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後人因以茅山爲祖庭,才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以後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爲發展中心的別稱。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也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的茅山宗發展到了高峯,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均極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傳承了《上清大洞真經》,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爲主。也有煉丹,宗師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於煉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經服食過他的丹藥。 宋朝至明朝時期茅山宗與各派所融合,不復存在。

三國中中國茅山道術第一的是誰

開創者是陶弘景,茅山道術最爲世人尊崇,也是道教體系最神祕難修的一派。 茅山道術又稱茅山術,主要是以“驅”爲主,以“降”爲佐,主要原理是激發人體的潛能並藉助一些符咒的力量驅散、降服或者封印妖魔鬼怪。茅山術講究一切妖魔概無誅滅之理,其行雖惡自有天譴。許多茅山術的傳人並非道士,就像的算命先生大多也不是道士一樣,只不過通曉道術罷了。

真正的茅山術博大精深,而真的茅山術傳人不但要精通自家的茅山術更要通曉宿土,的理論以及全真的修身。茅山術也是道教諸派極爲一體的體系。茅山道術的真人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不遜於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但亦“不是坊間江湖術士”所稱“十載寒窗、刻苦”,就能“無師自通”的。 茅山道術最爲世人尊崇,也是道教體系最神祕難修的一派。

茅山道術第一代掌門人是誰?

陶弘景開創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現了元朗、司馬承禎、吳筠等道教大師,他們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派道經。

茅山第一代道士是誰

茅山道士來源於道教的“茅山宗”一泒。茅山宗是以茅山爲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爲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稱爲茅山道士。

三茅真君,爲漢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師。道教稱爲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茅山派第一代掌門人是誰?

陶弘景開創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現了元朗、司馬承禎、吳筠等道教大師,他們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派道經。

宗承上清派的茅山術創始人是誰?

茅*術是我國民間傳說中一種神祕的道術,據說用紙符施咒之後能夠驅鬼、降魔。民間有許多關於茅*術的傳說,光怪陸離,令人心生敬畏。那麼,宗承上清派的茅*術,其創始人是誰呢?現在就來了解。

茅*術來源於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茅山宗是以茅山爲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而茅山宗主要宗承道教的上清派,據說主要是因爲東晉興安二年(364年)道士楊羲聲稱南嶽魏夫人魏華存傳授給他上清衆經31卷而得來。

到東晉末年,道士王靈期對上清派加以增飾,開始廣泛流傳。至陶弘景時,茅山成爲上清派活動的中心,因此這以後的上清派被稱爲茅山宗,後世也由此認爲茅山宗以及茅*術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而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稱爲茅山道士。

茅山派也分爲南北茅山道教,北派茅山爲創始地,南派茅山爲今天廣東羅浮山,這裏的創始人爲葛洪。茅山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師陶弘景外,在先秦時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漢時有高道李明、左慈等;兩晉時有祖師魏華存、楊羲、許謐、許翽與着名的南派道教大師葛洪等;南北朝時有科儀大師陸修靜、孫遊嶽等;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以及著名詩人李白等,可謂是高道輩出,爲道教正宗與道門主流。

茅山派是道教宗派中極有影響力的一個派別,素有“道門華陽亦儒門洙泗”和“茅山爲天下道學之所宗”之美譽,並被標舉爲道教的代表,其法體系和修道思想幾乎涵蓋了道教史各個時期的內容,因而極具典型。

茅山派創立教派之初,教中嚴謹的教規、嚴格的教導,尤其是對每一位門徒都以人格的心術是否光明磊落爲要求,要成爲一個真正的“茅山道士”,必定在拜師之下,經過“漫長的磨練”以及“人品的教導”才能真正“功力高深”,成爲“正派的茅山道士”。

瞭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籤、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複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諮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茅山派的祖師是誰啊?

茅山傳承分別是

【祖師】

三茅真君:

茅盈、茅固、茅衷

【茅山歷代宗師】:

僞元時期茅山宗追尊歷代宗師如下:

第一代太師 爲南嶽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虛至道元君魏華存

第二代祖師 至德真君楊義

第三代真師 至仁真君許穆

宗師 爲元一真人許翽

第五代宗師 馬郎

第六代宗師 馬罕

第七代宗師 陸修靜(南朝劉宋國師)

第八代宗師 孫遊嶽

第九代宗師 陶宏景(樑國師)

第十代宗師 王遠知(德廣)(唐國師)

第十一代宗師 潘師正(唐國師)

第十二代宗師 司馬承禎(唐國師)

第十三代宗師 李含光(唐國師)

第十四代宗師 韋景晤

第十五代宗師 黃洞元

第十六代宗師 孫智清

第十七代宗師 吳法通

第十八代宗師 劉得常

第十九代宗師 王捷霞

第二十代宗師 成延昭

第二十一代宗師 蔣元吉(吉甫)

第二十二代宗師 萬保衝

第二十三代宗師 茅自英(宋國師)

第二十四代宗師 毛奉柔

第二十五代宗師 劉混康

第二十六代宗師 宣淨之

第二十七代宗師 徐希和(宋國師)

第二十八代宗師 蔣景徹

第二十九代宗師 李景和

第三十代宗師 李景瑛

第三十一代宗師 徐寸經

第三十二代宗師 邢汝壽

第三十三代宗師 張天發

第三十四代宗師 薛汝積

第三十五代宗師 任元阜

第三十六代宗師 鮑志真

第三十七代宗師 湯志道

第三十八代宗師 蔣宗瑛

第三十九代宗師 景元範

第四十代宗師 劉宗昶

第四十一代宗師 王志心

第四十二代宗師 翟志穎

第四十三代宗師 許道杞

第四十四代宗師 王道孟

第四十五代宗師 劉大彬

第四十六代宗師 王天符

第四十七代宗師 ?

第四十八代宗師 秦真隱

第四十九代宗師 ?

第五十代宗師 鄧自名

第五十一代宗師 薛明道

第五十二代宗師 陳德星

第五十三代宗師 任自垣

第五十四代宗師 王克玄

第五十五代宗師 呂景暘

第五十六代宗師 楊震清

第五十七代宗師 支克常

第五十八代宗師 朱崇潤

第五十九代宗師 沈祖約

第六十代宗師 蔣德瑄

第六十一代宗師 徐祖諫

第六十二代宗師 戴紹資

第六十三代宗師 紹績

第六十四代宗師 史懷仙

第六十五代宗師 張小峯

第六十六代宗師 楊勺泉

第六十七代宗師 王益泉

第六十八代宗師 錢養悟

第六十九代宗師 周繼華

第七十代宗師 朱振陽

第七十一代宗師 許抱真

第七十二代宗師 錢觀如

第七十三代宗師 文棲雲

第七十四代宗師 許華岑

第七十五代宗師 陳及巖

第七十六代宗師 欒奉齋

第七十七代宗師 張玉壼

第七十八代宗師 龔企巖

第七十九代宗師 唐葵陽

第八十代宗師 張承鍾

第八十一代宗師 楊昌靖

第八十二代宗師 張允中

第八十三代宗師 丁昌胤

光緒四年 第?代宗師 眭先鳳

清朝結束以後,華陽洞靈官的職位自然隨之消失,於是茅山宗師的職位,大概也就沒有再傳了。

茅山三宮中上清宗人,有幾位活到「」以後,按照96字輩份,他們是第59輩眭先鳳,第60輩施覺義,第61輩陳欽賢,第65輩王灝俊,第75輩黎順吉(即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黎遇航)。

茅山宗的開創人

稍後於陸修靜,南朝又出了個卓越的道教學者陶弘景。他對以往流行於南朝的葛洪金丹道教.楊羲的上清經籙道教以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又進行了總結和改革,開創了對後世道教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茅山宗。陶弘景及茅山宗,在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隱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人(今江蘇南京市)。他的一生,經歷了南朝宋.齊.樑等三個朝代。於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方物.醫術.本草等無不通曉。他曾從陸修靜的弟子孫遊嶽學道教符圖經法,算是陸修靜的再傳弟子。《雲笈七籤》卷五李渤述《真系》:

今道門以經籙授受,所自來遠矣。……其陸(修靜)君之教,楊(羲)許(謐)之胄也。陸授孫(遊嶽)君,孫君授陶(弘景)君。陶君搜摭許令(謐)之遺經略盡矣。

據《茅山志》說,孫遊嶽有弟子百餘人,唯陶弘景是他的入室弟子,經法誥訣,悉相傳授。

陸修靜生平總括三洞,力闡道教;孫遊嶽甄汰九流,潛神希微;而陶弘景生平對道法之勤求窮究,著述道書之豐富,較之陸孫均有過之,可說是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他不僅繼承了楊許所傳之上清經籙,更是廣泛搜訪楊許三君之遺蹟,據以纂《真誥》;他不僅重齋儀,更兼重燒煉黃白及醫藥服餌;他不僅力闡道教,更且主張三教融合,法無偏執;他不僅重道教經籙,更且重儒家讖緯。經過五胡亂華後,中原基本已經佛化,南有梁武帝下詔合道事佛,就連被譽爲“山中宰相”的道教著名人物陶弘景躲在深山,也要在道館兩旁各修青壇和佛塔一座,以表兩教雙修,死後更是要用佛教的袈裟入殮,陪葬器物。齊文宣帝高洋崇信佛教,於天保六年(555 年) ,齊文宣帝高洋便滅道興佛,強迫道士 削髮爲僧。據《資治通鑑》記載,高洋下令境內穿黃衣的道士要麼歸俗爲民,要麼剃度爲僧,並連殺四位抗拒者,自此之後,北齊境內再無道士蹤跡。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齊、樑三代,經歷可謂複雜。雖然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樑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爲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於壓力出走遠遊。最後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瞭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的下場。

後人皆將此事視作齊樑佛道交融的例證來宣講,卻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爲維護茅山道衆的生存不得已而爲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約詩云:“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爲君盡,並灑秋風前。”

陶弘景受戒後,假借悼念沈約之實,訴說自己痛苦之心境。蘇東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實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爲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陶弘景一生勤於著述,纂《真誥》.《登真隱訣》,注《老子》等帕二百餘卷,其中最著名的道教典籍爲《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及《真靈位業圖》。

陶弘景茅山宗傳經,最重三君(楊羲.許謐.許翽)手跡。即東晉哀帝興寧年間(公元三六三至三六五年)楊羲.許謐等託言衆真降授所留手書遺蹟。並據南齊頤歡所整理真人口授之誥,纂而爲《真誥》。

據《雲笈七籤》卷一百七引陶翊《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記載:

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興世館主東陽孫遊嶽諮稟道家符圖經法。雖相承皆是真本,而經歷模寫,意所未愜者。於是更博訪遠近而正之。成辰年(公元四八八年)始往茅山,便得楊許手書真跡,欣然感激。至庚午年(公元四九0年)又啓假東行浙越,處處尋求靈異。至會稽大洪山,謁居士婁慧明。又到餘姚太平山,謁居士杜京產。又到始寧山,謁法師鍾義山。又到始豐天台山,謁諸僧摽及諸宿舊道士。並得真人遺蹟十餘卷。

Tags: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