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瑞午節曰記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9W
1.端午節日記怎麼寫

今天天氣晴朗,我的心情也格外高興。因爲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個包糉子吃糉子的日子。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瑞午節曰記怎麼寫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媽媽早上很早起牀,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三分之一處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在底下鋪上三分之一的糯米,然後把一大勺香噴噴的肉餡塞了進去,再蓋上一層糯米。最後用竹繩把糉子綁起來,掛在門圈上。

糉子蒸好後,一家人吃着自己辛辛苦苦包的糉子,心中無比的甜蜜和滿足。這真是個難忘的端午節!

2.端午節的日記怎麼寫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3.作文瑞午節怎麼寫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篇二:歡慶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糉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裏,小朋友們正在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着"王"字,身上還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篇三:濃濃的端午節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裏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着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幹什麼我心裏暗暗地嘀咕着.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着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着我.我裝着沒看見,時而傾聽着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着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糉子,給你捎了兩個嚐嚐."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糉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裏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裏充滿了希翼.篇四:我家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裏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糉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糉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糉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篇五:端午踏青 6月16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羣山,一座疊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裏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麪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裏都拿着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糉子這種食品.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4.《端午節》日記怎麼寫

《端午節》日記(僅供參考)

端午節到了,媽媽從超市裏買來了艾草掛在門上,等幹了給我洗澡。據老人說可以去除百病哦!媽媽的好朋友阿姨還送給我們一些糉子,有白米的,有肉的,還有香腸的。

下午還要自己動手包糉子哦,我開心極了,全家聚在一起,圍着一個大盆包起了糉子,看似很容的事,我折騰了半天也沒有包成功一個,媽媽鼓勵我說,多練習就好了,糉子包好下鍋,幾個小時過去了,我迫不及待地去開啟鍋蓋,熱氣騰騰的煙從鍋裏冒出來,我一看哇!糉子們一個個都變了顏色,看上去非常可愛,媽媽幫我剝開一個,我急忙咬了一口,軟軟的,糯糥的,真好吃,連隔壁的小狗看見了,都流下了口水!

5.過端午節的日記怎麼寫

記的小時候,村裏的大人們都稱我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小淘氣鬼。

做的事情足以讓你笑的前俯後仰。再過幾天就要過端午節了,家裏人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掃地,一會兒準備包棕子的材料,忙的氣都喘不過來了。

而我這個小淘氣鬼卻在一旁哈哈大笑,大人們見了唉聲連連,說:“唉,真拿他沒法。”日子在我蹦蹦跳跳的時候溜走了。

轉眼間,端午節到了,家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蘆葦葉子,放進鍋裏煮沸後,開始包糉子。我呢,則在一旁玩耍,不時傳來哈哈的笑聲。

不是什麼都逃不過俺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嗎?我回頭一看,他們正在有說有笑地包糉子。我想,何不去湊湊熱鬧呢!?於是,我連走帶跑,蹲在盆子旁,把我的小手伸進盆子裏那綠綠的水裏。

哇,好舒服啊!像母親的手撫摸着我。後來,我玩的越來越帶勁了,居然把盆子裏的“小精靈”往外潑,嘴裏直喊:“下雨嘍,下雨嘍。”

大人們嚴峻的臉上顯示出一種難堪的樣子,說:“快別弄了,再不停手,可要打屁股了。”而我這個人是非常倔強的,我把他的話只當耳邊風,繼續我的遊戲。

這下我可把他惹惱了,他的一巴掌落在我那光滑的臉上,好疼啊,頓時我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吧噠”一聲,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了下來。

隨後,我捂着臉,跑了出去。家人找了我一天,急得團團轉。

其實我就躲在家旁邊的草垛裏,偷偷地流淚。晚上,家人問我疼嗎?我連連搖頭。

本來我有點恨他們,現在想來,我對他們的不滿已經完全消失了,反而還非常高興,因爲我知道他們還愛着我。童年的事讓我開心,讓我回味無窮,讓我難已忘懷。

它在我的記憶大門裏留下了一道美好的回憶.我想糉子怎麼做呢?我問了媽媽哦原來是這樣弄的:要把江米泡七八個小時後,然後開始不斷的換水把江米的洗乾淨.把棗洗乾淨,可以加些葡萄幹.把買好的糉葉用鍋煮十五分鐘,然後取出涼透,細繩準備好.把糉葉用手窩出個像三角一樣的形狀後把江米放一半,然後放上棗和葡萄乾,多少自己定,要想好吃可以多放點,也不必非得放在中間,出可以在沒放江米前放點也行的.然後上面把江米再放上去,要平口就行,然後把糉葉按照其邊緣棱角開始包,再用繩纏緊,多纏幾下,繫上活釦下鍋,水沒糉子一點煮四十分鐘,入涼水中涼透再吃才粘而好吃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6.端午節日記怎麼寫一年級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和家人準備一起包糉子。我們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蘆葦葉子。蛋黃。豆沙。肉和蜜棗。

開始包糉子了,我拿出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個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

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奶奶幫我拿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口氣。總算到了最後一部——扎糉繩。我說奶奶扎的不好看,就用糉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糉繩那短的一部分,之聽見“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掉了一地。

看來包糉子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今年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啊!tt

7.作文瑞午節怎麼寫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篇二:歡慶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我想端午節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的吧,可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這下我可明白了. 我和奶奶來到大街上,四處都會傳來熱情的喊聲.聽"賣糉子啦!甜的,鹹的,香噴噴哦!"但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們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都繫着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奶奶說,那是長命縷. 奶奶從大街上買了些艾草和蒜頭,中午12點,就拿出去放在太陽下曬,說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飯菜,當然少不了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有一道菜叫黃龍出海,媽媽說:"今天是龍的紀念日,所以要燒這道菜."電視機裏,小朋友們正在做遊戲,瞧他們的頭上畫着"王"字,身上還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節可真是有意思啊!篇三:濃濃的端午節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裏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着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幹什麼我心裏暗暗地嘀咕着.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着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着我.我裝着沒看見,時而傾聽着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着自己的心事微微嘆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糉子,給你捎了兩個嚐嚐."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糉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裏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是啊,快過端午節了,應該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愛意濃濃的端午節,我吸了一口氣,心裏充滿了希翼.篇四:我家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五點就起牀,按照習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直到坐在教室讀書時還覺得眼睛特別亮,什麼字都能看清楚. 放學後,我撒開腿就往家裏跑.剛到門口就聞到糉子香,一進門就看見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專門等我回家吃.我洗過手來到飯桌前,先給爸爸媽媽一人解了一個糉子,撒上白糖,然後給我自己解了一個漂亮的三角糉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飯桌上,我們一家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和濃濃的艾香. 吃完飯,媽媽給我耳朵上抹了雄黃酒,給我嘴上摸了脣膏,給我手腕上戴了紅線繩,把我打扮得和糉子一樣香,就讓我到學校去學習. 我愛吃糉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篇五:端午踏青 6月16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跟媽媽去上山踏青.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羣山,一座疊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裏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麪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裏都拿着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糉子這種食品. 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

8.端午節日記怎麼寫呀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糉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糉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媽媽便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糉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糉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糉子便包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糉子來。糉子包好了,媽媽立刻把糉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糉子煮好了,媽媽拿起一隻糉子,剝開糉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媽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媽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糉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據說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9.關亍瑞午節的風俗習慣日記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而我的家鄉濮陽,過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插艾葉、吃糉子了。

端午是夏季一個驅除瘟疫的日子。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將艾葉綁成一束,然後懸或插在門上。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集市上。媽媽說:“選艾葉呀,要挑葉子多的,有根的,大的,可以讓身體健康,還能防蚊。”

於是,我們在一大堆來買艾葉的人羣中擠來擠去,生怕自己搶不到好的艾葉。好不容易擠到了攤前,大家你搶,我奪,爭着選擇最好的艾葉,不亦樂乎!聞着自己挑的艾葉發出的獨特清香,頓覺心曠神怡,感覺真舒服! 端午節這天呀,還要吃糉子。

據說,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濮陽的糉子五花八門,蜜棗的、豆沙的、紅豆的、肉的……大街小巷賣糉子的攤點也漸漸多起來。

我們來到會包糉子的舅媽家,聽舅媽邊包糉子邊說:“糯米不泡透不容易煮熟,筍葉不煮爛就很難洗淨變軟,也就沒法包糯米,所以,要在頭一天晚上用清水泡上一夜,煮出來的糉子纔好吃呢!”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終於,糉子包好了,包好的糉子煮熟後,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又甜又面又滑,豐富營養,真讓人眼饞!再撒上些白糖,那叫一個誘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愛端午節,更愛濮陽的端午節。

10.關亍瑞午節的風俗習慣日記

端午節爲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五”也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糉子,賽龍舟,掛艾葉,喝雄黃酒。而我的家鄉濮陽,過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插艾葉、吃糉子了。

端午是夏季一個驅除瘟疫的日子。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將艾葉綁成一束,然後懸或插在門上。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集市上。媽媽說:“選艾葉呀,要挑葉子多的,有根的,大的,可以讓身體健康,還能防蚊。”於是,我們在一大堆來買艾葉的人羣中擠來擠去,生怕自己搶不到好的艾葉。好不容易擠到了攤前,大家你搶,我奪,爭着選擇最好的艾葉,不亦樂乎!聞着自己挑的艾葉發出的獨特清香,頓覺心曠神怡,感覺真舒服!

端午節這天呀,還要吃糉子。據說,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濮陽的糉子五花八門,蜜棗的、豆沙的、紅豆的、肉的……大街小巷賣糉子的攤點也漸漸多起來。我們來到會包糉子的舅媽家,聽舅媽邊包糉子邊說:“糯米不泡透不容易煮熟,筍葉不煮爛就很難洗淨變軟,也就沒法包糯米,所以,要在頭一天晚上用清水泡上一夜,煮出來的糉子纔好吃呢!”原來包糉子還有這麼多的講究!終於,糉子包好了,包好的糉子煮熟後,熱騰騰的,香噴噴的,又甜又面又滑,豐富營養,真讓人眼饞!再撒上些白糖,那叫一個誘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我愛端午節,更愛濮陽的端午節!

Tags:瑞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