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楊繼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在人類社會中,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始終存在;尤其是在黑暗的年代裏,這兩者的鬥爭異常激烈,人們渴望着正義戰勝邪惡。我國俠義、清官一類小說、戲曲久傳不衰,這也許是一個重要原因。即使作者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們看,也同樣能夠滿足人們嚮往正義的心理,激勵人們生存的信心和奮鬥的勇氣。明傳奇《鳴鳳記》着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形象就是楊繼盛。他與嚴嵩奸黨展開了堅決的鬥爭,最後英勇獻身。透過楊繼盛這一藝術形象,作者歌頌了正義,謳歌了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

《楊繼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楊繼盛只是一個小小的兵部車駕司主事,但卻“性秉鋼堅,心貞冰潔,豈因五斗米腰折”。他的人生觀是: “貪生害義,即非烈丈夫;殺身成仁,纔是奇男子。”生逢亂世,奸邪當道,他憂國憂民, “安得上方斬馬劍,儘教斬卻佞臣頭”。他立志堅貞: “平生不願與奸臣同朝,不斬元兇志不休,不到烏江不盡頭。”因此,他雖不是諫官,卻以直言極諫爲己任, “奸臣賊子須誅討, 豈必定拾遺、補闕”。

楊繼盛與嚴嵩奸黨的第一次鬥爭是因仇鸞而起的。太師夏言志存報國,想收復土木之役後淪於異族的河套失地,因此,派遣都御史曾銑率兵督邊。但是,總兵仇鸞不僅不發兵相助,反而賄賂朝中權臣嚴嵩,企圖陷害曾銑。楊繼盛得知內情後,立即上本彈劾仇鸞。爲了警告嚴嵩,使他有所收斂,楊繼盛決定把自己奏劾的內容告知嚴嵩,因而與嚴嵩的乾兒子楊文華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舌戰。在楊繼盛的浩然正氣面前,楊文華的陰謀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但“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嚴嵩豈肯就罷干休,他與仇鸞早已串通一氣。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他將楊繼盛陷成案獄,嚴刑威逼。他們用繩把五根小木棍連起來,套入楊繼盛的手指,然後用力收緊,把楊繼盛的手指全部拶折。他們還將楊繼盛的脛骨夾損,欲置之於死地。嚴嵩的目的是殺一儆百,阻塞直言之路,使朝中無人再敢指責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爲所欲爲了。最後,在皇帝的干預下,楊繼盛死裏逃生,被貶到離京城一萬五千餘里的廣西宜山當驛丞。

面對嚴嵩的淫威,楊繼盛並沒有屈服,他身在宜山,心卻仍然在朝廷。太師夏言因收復河套一事,與嚴嵩意見不合,也爲嚴嵩誣陷入獄,最後慘遭殺害。消息傳來,楊繼盛怏怏於懷,恨不能剪除奸賊。夏老夫人流徙全州,途經宜山驛。楊繼盛了解到嚴嵩弄權誤國、殺害夏言的詳情。他欽佩夏太師剛介不屈、爲國捐生的高風亮節,但心中也不禁燃起一團怒火: “那奸賊

是不共戴天之仇!這冤情石爛難忘、海枯不朽。”

楊繼盛是一個正氣凜然、愛憎分明的人;他對嚴嵩的仇恨越深,對受壓迫者的同情和關心也就越強烈。眼見夏老夫人遭受奸臣迫害,流離於苦難之中,他馬上就想到自己應該幫助她。儘管驛中缺轎少馬,驛卒也提醒他留待要緊官員,但楊繼盛卻“偏喜雪中送炭”,不怕得罪權貴,而要接濟“失時人”。他叫驛卒速備肩轎兩乘、官馬一匹,送夏老夫人到全州去。他還修書一封,請馬平的好友張翀隨時照顧夏老夫人。臨行之時,楊繼盛又從自己微薄的俸祿中取出五兩紋銀,贈與夏老夫人以助路途之費。他安慰夏老夫人,鼓勵她堅持住,等待那伸冤昭雪的日子的到來,楊繼盛的幫助和勸慰,就如春風雨露一般,使夏老夫人乾枯的心萌生出新的希望。

楊繼盛也是一個志堅氣豪、一如既往的人,他對嚴嵩的仇恨越深,爲國除奸的決心也就越大。三年後,仇鸞叛國的陰謀敗露,楊繼盛因此被召回京城,官拜兵部武選司員外郎。從原先卑微的驛丞,一下子遷升爲清顯的郎官,這樣的事發生在一般人身上,也許就會鑑於前轍,從此閉口尸位,保全爵祿。但豺狼當道,楊繼盛就是要抗疏誅討。嚴嵩父子仍然權侔人主,濁亂朝綱;賄通內監,結黨行私;賣官鬻爵,敗壞風俗; 誅戮忠良,誤國殃民。楊繼盛“目睹其奸,豈容坐視?”他連夜修本,準備與嚴嵩進行第二次較量。

楊繼盛的手指曾被嚴嵩黨羽酷刑拶折,只提筆寫了幾行,就疼痛起來,似乎在提醒他,警告他,阻撓他寫下去。他想起自己上次所受的迫害,也想到前不久王宗茂、徐學詩、沈

等人劾奏嚴嵩貪污而遭殘殺的事件,當然,他也考慮過自己上本後可能招致的嚴重後果,但是,嚴嵩這種罪惡, “我若不言,更無人言矣”。自己既然已經以身許國, “莫說疼痛,就死也何辭!”他含淚忍痛寫下去,手指磨破流血了,他還是往下寫, “一心要展擎天手,管不得十指淋漓血未乾。還思想,只須這淚痕血跡,感動君王。”

楊繼盛的妻子張氏發現他又要奏劾嚴嵩,就苦苦相勸。她希望自己的丈夫做個良臣,不要做忠臣,即使要做忠臣,也應等待時機,避開那“滿朝密張羅雉網”。但楊繼盛早已決定: “我大丈夫在世呵,也須是烈烈轟轟做一場。”他用節義開導妻子: “事君致身當死難,你休將兒女情縈絆”,“倘能剪除逆賊,得與夏、曾二公報仇,我楊繼盛就喪九泉,亦瞑目矣。”楊繼盛赤心爲國,不怕宗支淪喪,撇下了夫妻深情。他生不能動人主之心,死了還要以“尸諫”來感悟皇帝。

在金殿上,楊繼盛心裏想到的仍然不是個人的安危。他盼望着皇帝的醒悟,儘管這隻有一線希望。但是,他的希望結果還是落空了。嘉靖皇帝只知求仙成道、長生不老,整天跟那些道長在一起修真打醮,哪有心思來聽政治國,又哪裏分得清誰是忠良、誰是奸佞。楊繼盛的一腔忠義,竟換回個刀下之鬼。死是楊繼盛早已預料到的,但看着嚴嵩父子繼續胡作非爲、禍國殃民,他不無遺恨: “死不足以塞責,終無益於朝廷。”可是,對於自己浴血奮鬥的事業,楊繼盛仍然沒有失去信心: “我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楊繼盛的獻身精神震撼着每一個正直的人的心,他未竟的事業在召喚着後人;第一個追隨楊繼盛的正是他的妻子張氏。在刑場上,張氏從懷中拿出準備好的奏章,交給監斬官: “此本乃未亡人代夫明志、尸諫感君之本,煩大人轉達天聽。倘得剪除權奸,我夫婦萬剮甘心。”她像丈夫一樣視死如歸,死得壯烈,死得偉大。作者在劇本中把嚴嵩最後的垮臺歸功於皇帝的覺悟,這無疑是一個缺陷;但由於時代侷限,我們也無可厚非。劇作者畢竟已經意識到夏言、楊繼盛、鄒應龍和孫丕揚等人前赴後繼、不斷彈劾嚴嵩對皇帝覺悟、對清除奸臣所起的重要作用,所謂“前後同心八諫臣,朝陽丹鳳一齊鳴。除奸反正扶明主,留得功勳耀古今。”

在“八諫臣”中,楊繼盛是鬥爭最堅決的一個,是人們最敬仰的英雄,理所當然,給讀者、觀衆的印象也就最深刻。劇作者在楊繼盛這個人物形象身上,確是傾注了真摯的情感,這在張氏的祭夫文中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於維我夫,兩間正氣,萬古豪傑。忠心慷慨,壯懷激烈。奸回斂手,鬼神號泣。一言犯威,五刑殉裂。關腦比心,嚴顏稽血;朱檻段笏,張齒顏舌。夫君不愧,含笑永訣;耿耿忠魂,常依北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