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仁的篆書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33K
1. 仁義禮智信的篆體怎麼寫

【仁義禮智信】字大篆體的寫法:【仁義禮智信】字小篆體的寫法: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仁的篆書怎麼寫

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爲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範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的統一文字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擴展資料:1、篆書特點: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

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 向下引伸。

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佈局也有關係。

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

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

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這兩種特徵。加之字型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

小篆書體的章法佈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2、“仁義禮智信”爲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爲“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爲“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爲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篆體。

2. 愛衆親仁 博學篤行的篆字怎麼寫

"愛衆親仁"語出《論語·學而》,是中國傳統道德的一個基本內容.子曰:"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爲文."謹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實也.泛,廣也.衆,謂衆人.親,近也.仁,謂仁者.餘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孔子用這句話來告誡弟子:"一個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須愛人重人,不愛人者不成其爲人,更不能成爲仁人".孔子力倡愛人:樊遲問"仁",孔子回答"愛人"(《論語·顏淵》).這就是所謂的"仁者愛人"."愛衆親仁"也就成爲立身、爲學的最高境界. 民政事業是黨和政府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事業,它"在乎民生,關乎民心".作爲一個民政人,我們只有具備"仁者愛仁"的博愛精神,去關注百姓心聲,關心弱勢羣體的處境,做到"愛衆親仁",纔是真正實踐"上爲國家分憂,下爲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這應該是民院每個教職員工治學工作、教書育人的根本出發點,也應該成爲來民院的莘莘學子們的求學初衷. "博學篤行"是對如何實踐"愛衆親仁"的方法論回答.《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爲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爲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爲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爲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爲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衆,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爲爲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爲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爲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透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爲自己所用,是爲 "慎思"."明辯"爲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僞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爲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以"博學篤行"爲校訓,並非只取"博學"和"篤行"四字,而是包括"審問、慎思、明辨"在內的,由"博學"而"篤行"的內在統一、相聯互動的過程.民政人以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爲己任,非有過人之本領無以擔此重任.以"博學篤行"爲做學問之道,方能學有所依、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愛衆親仁"纔不至於流於口號,流於形式.。

Tags: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