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碧螺春茶製作全過程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27W

碧螺春茶製作全過程

碧螺春是中國著名的綠茶品種之一,產於江蘇蘇州市太湖西岸的東山島。以下是製作碧螺春茶的全過程:

1. 採摘:碧螺春的採摘時間一般在清明之後。採摘時要選擇嫩葉和嫩芽,並保證新鮮度。

2. 殺青:將採摘下來的嫩葉和嫩芽放入鍋中炒制,殺青過程需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以保持茶葉的綠色。

3. 揉捻:殺青後的茶葉較爲脆嫩,需要進行揉捻,以幫助茶葉的形態和味道的發展。揉捻過程需要適當控制力度和時間,以防損壞茶葉。

4. 烘焙:揉捻後的茶葉需要進行烘焙,以去除多餘的水分和殘留物質,尤其是茶葉中的酶。烘焙過程需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以防茶葉烘過。

5. 分級:經過這一系列的製作過程後,茶葉會分爲不同的等級,顆粒大小和形態各異。碧螺春茶通常會分爲“頭茶”、“一級茶”、“二級茶”等等等級,不同等級茶葉的品質和價格也不同。

6. 包裝:最後,茶葉經過嚴格檢查後進行包裝。通常,包裝的方式爲真空包裝,以保證茶葉的新鮮度和品質。包裝完成後,茶葉就可以被送到各地的市場銷售了。

以上便是碧螺春茶製作的全過程。作爲一種名貴的綠茶品種,製作過程十分嚴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碧螺春的加工工藝有哪些

碧螺春茶加工步驟如下:一、 碧螺春茶手工採製工藝流程:

正宗碧螺春茶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東西二山,以豐圻灣、槎灣、俞塢、秉常、石豐、五豐、塢裏爲主,洞庭山地處中帶北緣,氣候溫暖溼潤,土壤深厚肥沃,林果茶滿山。茶樹間種在楊梅、枇杷、柑桔、銀杏、柿、桃、梅等十多種果樹中,洞庭山茶樹羣體種以中葉型灌木爲主,葉色綠,發芽早,生化指標優異,咖啡鹼、氨基酸含量較高,自然品質好。

採製工藝特點是:採摘細嫩,揀剔嚴格,炒制精緻。其工藝流程如下:

(一)、採摘

1、採摘時間:清明前開始至穀雨結束。

2、採摘標準:一芽一葉初展,一級鮮葉芽葉全長1.6~2.5釐米。

3、掌握要求:總的原則是分批勤採。

關鍵在於抓好頭批茶的採摘,有部分茶樹的芽葉達到標準就要開採,並採清,採淨,這是提高碧螺春的品質,多產高檔碧螺春的關鍵。頭一、二次茶採摘得清以後茶樹萌發的芽葉就較勻,反對採單芽,它不僅影響產量,而且製成的碧螺春味淡、形差、香低。

(二)、揀剔

1、揀剔標準:達到芽葉長短大小整齊,均勻一致。

2、揀剔方法:採回鮮葉要“頭頭”過堂,剔除魚葉老葉,“搶標”(秋冬氣溫還暖時,提早萌發的越冬芽)和其他雜質。並將揀好芽葉薄攤在陰涼處,揀剔過程,也是一個輕萎凋過程,有利於香氣形成。

(三)、炒制 碧螺春茶炒制,包括高溫殺青,熱揉成形,搓團顯毫,文火乾燥,四個工序。炒制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帶揉,連續操作,起鍋即成”,全過程31-40分。

1、高溫殺青

(1)投葉量:鮮葉1市斤;

(2)下鍋溫度:150℃~180℃,高檔溫度稍低,低檔則稍高;

(3)殺青時間:3~4分;

(4)掌握程度:略失光澤,手感柔軟,稍有粘性,始發清香,失重約二成;

(5)手法:雙手或單手反覆旋轉抖炒,動作輕快;

(6)要點:先拋後悶,拋悶結合,殺透殺勻,青葉於鍋心發白時投入,先拋以散發水分,揮發青臭氣,使茶葉清香。後悶以加速抑制酶素,使湯色清,葉底勻。拋得過長則不利殺透,易產生紅莖,只悶不拋,有黃熟味。悶拋結合,後期以悶爲主,則清香持久,葉底柔勻,色澤嫩綠。

2、熱揉成形

(1)鍋溫:65℃~75℃;

(2)時間:10~15分;

(3)程度:揉葉成條,不粘手而葉質尚軟失重約五成半;

(4)手法:雙手或單手按住殺青葉,沿鍋壁順一個方向盤旋,使葉在手掌和鍋壁間進行公轉與自轉,揉葉邊揉邊從手掌邊散落,不使揉葉成團,開始時旋三四轉即抖散一次,以後逐漸增加旋轉次數,減少抖散次數,基本形成捲曲緊結的條索。

(5)要點:甲:加溫熱揉,邊揉邊抖。碧螺春茶需保持小火,加溫熱揉。熱揉因葉質柔軟,果膠質粘性較大,易揉緊成條,缺點是容易悶黃,產生悶熱氣。故需邊揉邊解塊,以散發葉內水分。乙:先輕後重,用力勻均。先輕揉4-5分,如開始用力太重,茶汁會粘在鍋壁上,結成鍋巴,影響品質,防礙操作,又易使芽尖斷碎,以後要重揉6-8分,否則條索鬆,茸毛不顯露。丙:揉後洗鍋,在揉捻時有茶汁流出,粘着鍋壁,形成鍋垢,故要將揉葉起鍋,洗掉茶垢,以免產生焦火氣。

3、搓團顯毫

(1)鍋溫:55℃-60℃;

(2)時間:12分-15分;

(3)程度:茸毛顯露,條索捲曲,失重七成;

(4)手法:一臂撐着鍋臺,將揉葉置於兩手掌中搓團,順一個方向搓,每搓4-5轉解塊一下,要輪番清底,邊搓團,邊解塊,邊乾燥;

(5)要點:甲:鍋溫要“低—高—低”。搓團初期火溫要低,如溫度過高則水分散失多,乾燥快,條索鬆;中期茸毛初顯時要提高溫度,促使茸毛充分顯露;後期要降溫,否則毫毛被燒,色澤泛黃。乙:用力要“輕一重一輕”。開始水分尚多,用力過大易粘結成團塊,故需輕搓;中期在揉葉韌性大時需要用力搓,以達到毫毛顯露;後期隨水分減少,果膠質變性,可塑性降低,如用力過大,易斷碎脫毫。

4、文火乾燥

(1)鍋溫50℃-55℃;

(2)時間:6分-7分;

(3)程度:茶葉有觸手感覺,成茶水分8-10%;

(4)手法:將搓團後的茶葉,用手微微翻動或輕團幾次,達到有觸手感時,即將茶葉均勻攤於潔淨紙上,放在鍋內再烘一下,即可起鍋。

二、 機械加工碧螺春茶操作規程:

碧螺春的品質風格特徵爲:條索纖細,捲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沏,葉底柔嫩均勻。其機械加工工藝技術如下:

(一)、採摘 鮮葉以中小葉種茶樹爲佳,一般在“清明”開始,至“穀雨”前後和秋茶白露前後採製結束。要求採以一芽一葉爲主和少量的一芽二葉初展肥壯的鮮葉,不採魚葉、老葉、紫芽葉、雨水葉、病蟲害葉。

(二)、攤青 採回鮮葉要及時攤放在陰涼通風處,時間4~6小時,厚度爲3cm,其間翻動1~2次。

(三)、殺青

1、選用機械:6csm30、40型名茶殺青機或6CST65型滾筒殺青機。

2、操作方法:殺青前先點燃爐子,同時開動機器動轉,待時口溫度達到140℃,出口溫度達120℃時,開始投葉,投葉時要先多後勻,防止焦葉,殺青時溫度力求穩定,要求殺透殺勻,清香顯露,手握柔軟,有三分之一左右葉緣略卷,手握有觸手感。

3、攤涼:在殺青機出口處,用鼓風機把殺青葉吹開,讓殺青葉快速散熱帶走水蒸氣,防止殺青葉變黃和水悶氣的產生。因此殺青葉的快速冷卻是制好綠茶的重要措施。

(四)、第一次揉捻

1、選用機械:6CKM25、35型名茶揉捻機。

2、操作方法:根據殺青葉的量選擇機械,一般放滿一筒殺青葉,空揉10分鐘,要求條索形成即可下機。

(五)、初烘

1、選用機械:6CH-94I型碧螺春烘乾機。

2、操作方法:機溫達90~100℃時投葉,將揉捻葉鋪開,邊烘邊翻,使其散發水份,一般不要搓團,當葉子比較爽手後,約六成左右干時即可下機攤涼。

(六)、第二次揉捻

1、選用機械:6CKM25、35型名茶揉捻機操作。

2、操作方法:裝滿一筒第一次烘乾攤涼回軟葉,一般空揉2分鐘,待揉筒內葉條全部翻動即可加中壓3分鐘,然後空壓3分鐘,再加重壓3分鐘,達到條索緊細,茸毫顯露,不斷碎。一般不鬆壓立即下機,有利於外形捲曲。

(七)、烘乾搓毫

1、選用機械:6C-941型碧螺春烘乾機。

2、操作方法:當機溫達80℃時投葉鋪開,可用手輕輕搓團,直至茶葉捲曲成螺,茸毫顯露,達八成干時停止搓團。此時,溫度控制在70℃,茶葉繼續在烘乾機上烘,至含水量達6%左右,下機攤涼。搓團時應注意用力要均勻,先輕後重再輕,搓團後期要輕,以免芽葉斷碎,茸毫脫落。搓團烘乾用時15分鐘左右。

在具體加工中還必須按照鮮葉老嫩情況、環境溫、溼度以及機械等情況,調整不同工序的溫度、時間等參數。在機械選用上,也要隨着更適於制碧螺春茶機械的試製成功,而進行相應的調整。

碧螺春有哪些製作工序?

一斤碧螺春要用5.5萬至6萬個嫩芽製成,每個嫩芽又要揀去褲子瓣,成一旗一的嫩尖,壯如雀舌,一個人採半天茶,還需揀半天才能完成。但一到穀雨季節,茶芽生長特別快,就改爲白天整日採茶,夜裏揀剔與炒制,日夜忙碌了。

後世根據碧螺春的特點,發展出一套茶藝,共十二道程序:

一爲焚香通靈。我國茶人認爲“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一支香,讓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資訊。

二爲仙子沐浴。晶瑩剔透的玻璃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也就是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對飲茶人的崇敬之心。三爲玉壺含煙。在燙洗了茶杯之後,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着壺,讓壺中的開水隨着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壺口蒸汽氤氳。四爲碧螺亮相。就是請客人傳看碧螺春幹茶的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五爲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正如唐代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意境。

六爲飛雪沉江。即用茶導將茶荷裏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衝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隱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七爲春染碧水。碧螺春沉入水中後,杯中的熱水溶解了茶,逐漸變爲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春天的氣息。八爲綠雲飄香。這道程序是聞香,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氳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

九爲初嘗玉液。品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玄玉之膏,雲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十爲再啜瓊漿。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並開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滿口生津。

十一爲三品醍醐。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所品到的是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十二爲神遊三山。古人講茶要靜品、慢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誦千古的《茶歌》,在品了三口茶之後,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絕妙感受。

碧螺春的製作工藝流程

製作碧螺春工藝流程 碧螺春的製做工藝如下: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歷史上的碧螺春茶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碧螺春鑑賞細節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製作碧螺春工藝流程 碧螺春的製做工藝如下: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歷史上的碧螺春茶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碧螺春鑑賞細節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碧螺春茶葉的炒制技巧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碧螺春茶葉製作要求很高,早春時期,茶芽初發,芽尖部分,即“一旗一”不超過2釐米時採摘下來,經過殺青、烘炒、揉搓等一系列特殊工藝加工而成。 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炮製碧螺春步驟

泡茶步驟有(綠茶第一開可以喝,發酵茶要洗):

1:先選擇好杯子,要選擇玻璃杯,口稍大,不要太高,要光滑.

2:要選好水,泡茶的水最好是泉水,其次是河水,再次是井水,泡茶對水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上等好水才能泡出上等好茶,泡碧螺春的水的溫度在70-80之間.

3:先用一點點水燙一下杯子,使杯子的溫度身高,在往杯子裏面倒水,水到杯子的三分之一稍下一些,在放茶葉(5克左右)進去,茶葉要讓它慢慢的自由落下去.

記住:要先倒水,在放茶葉.等茶葉全部沉澱之後(好的茶葉會較快的沉澱下去,不好的不會了),在倒掉一小半水,在沖水進去,水一定要沿着玻璃杯的邊緣下去.這樣就可以喝泡好的碧螺春了,這稱之爲第一開.等茶喝到茶水與茶葉同等高的時候,在沿着杯子邊沿往裏面倒水,這爲第2開,這一開味道最好,帶有甜味.喝完第2開後,在按照泡答2開的程序啪第3開,這一開早倒完水後可以用杯蓋蓋住杯子一兩分鐘.在此3開之後,這茶葉的使命也就完了.這就是碧螺春茶的泡法.碧螺春茶的最好採摘時間在3月25到4月5號.

碧螺春茶茶藝(上投法)

一、器皿選擇

玻璃杯四隻,電隨手泡一套,木茶盤一個,茶荷一個,茶道具—套,茶池一個,茶巾—條,香爐一個,香一支。

二、基本程序

1.點香——焚香通靈

2.滌器——仙子沐浴

3.涼水——玉壺含煙

4.賞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漲秋池

6.投茶——飛雪沉江

7.觀色——春染碧水

8.聞香——綠雲飄香

9.品茶——初嘗玉液

10.再品——再啜瓊漿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遊三山

三、解說詞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里醉。”煙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吳越,太湖洞庭山所產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於一身,是我國曆史上的貢茶。新中國成立之後,被評爲我國的十大名茶之——,現在就請各位嘉賓來品啜這難得的茶‘戶瑰寶,並欣賞碧螺春茶茶藝。這套茶藝共十二道程序。

1.焚香通靈

我國茶人認爲“茶須靜品,香能通靈。”在品茶之前,首先點燃這支香,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以便以空明虛靜之心,去體悟這碧螺春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資訊。

2.仙子沐浴

今天我們選用玻璃杯來泡茶。晶瑩剔透的杯廣好比是冰清玉潔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我對各位的崇敬之心。

3.玉壺含煙

沖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開水,在燙洗了茶杯之後,我們不用蓋上壺蓋,而是敞着壺,讓壺中的開水隨着水汽的蒸發而自然降溫。請看這壺口蒸汽氤氳,所以這道程序稱之爲“玉壺含煙”。

4.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請大家傳着鑑賞幹茶。碧螺春有“四絕”——“形美、色豔、香濃、味醇”,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生產一斤特級碧螺春約需採摘七萬個嫩芽,你看它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多像民間故事中嬌巧可愛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5.雨漲秋池

唐代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個很美的意境,“雨漲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滿,留下三分裝情。

6.飛雪沉江

即用茶導將茶荷裏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衝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滿身披毫、銀白隱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翻飛,煞是好看。

7.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後,杯中的熱水溶解了茶裏的營養物質,逐漸變爲綠色,整個茶杯好像盛滿了春天的氣息。

8.綠雲飄香

碧綠的茶芽,碧綠的茶水,在杯中如綠雲翻滾,氤氳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襲人。這道程序是聞香。

9.初嘗玉液

晶飲碧螺春應趁熱連續細品。頭一口如嘗玄玉之膏,雲華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

10.再啜瓊漿

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醇,並開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滿口生津。

11.三品醍醐

醍醐直釋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來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時,我們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12.神遊三山

古人講茶要靜品、茶要慢品、茶要細品,唐代詩人盧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後寫下了傳頌千古的《茶歌》,他說:“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後,請各位嘉賓繼續慢慢地自斟細品,靜心去體會七碗茶之後:“清風生兩腋,飄然幾欲仙。神遊三山去,何似在人間”的絕妙感受。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7061.htm

碧螺春的製作工藝 碧螺春怎麼製成的

洞庭山碧螺春茶農陳勇是原產地碧螺春茶農炒茶技藝傳承人之一,也是當地炒茶師傅中少有的“70後”,16歲就跟父輩學炒茶了,憑着對炒茶的悟性,心得最拿手的便是“高溫殺青”和“搓團顯毫”兩個環節。“殺青時候,一般人怕燙不敢用高溫,但是殺青時候火一定要旺,就跟炒菜似的,旺火才能炒得好菜。”許多訣竅都是多年摸索的結果,像搓團也不是使勁搓,而需要借“巧勁”而這些看家“絕活”都在手上,能掌握此技能的都不是一般的老師傅

碧螺春炒茶工藝是透過上千年經驗的歸納總結而得出的一種工藝,具有優良的文化傳統。一代代蘇州茶人保護原產地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品質,傳承碧螺春的製作工藝,使得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源遠流長、代代相傳。

  

碧螺春因獨特的製作工藝,需四斤鮮葉炒出一斤幹茶

新茶價格爲何年年小幅上漲。“關鍵在於勞動力成本上漲20%,我們從蘇北找來的採茶工日薪從80元漲到了110元,來回車費也從200元漲到了300元。炒茶製茶成本上漲。”

“自產自銷”、“現炒現售”,在蘇州市吳中區東西山的路上片地生花,但也不乏部分奸商以次充好,坑騙消費者,大家需要擦亮眼睛

 

茶農宗旨:徹底擺脫兩頭跳;當中笑的尷尬局面,不給中間商留利潤,做真正良心茶。茶農第一手貨源價直供.支援果園採摘遊.還可以觀摩茶師炒茶全過程。

希望能幫到你

簡述碧螺春的泡製程序

綠茶在色、香、味上,講求嫩綠明亮、清香、醇爽。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沖泡,看似簡單,其實極考工夫。因綠茶不經發酵,保持茶葉本身的鮮嫩,沖泡時略有偏差,易使茶葉泡老悶熟,茶湯黯淡香氣鈍濁。此外,又因綠茶品種最豐富,每種茶,由於形狀、緊結程度和鮮葉老嫩程度不同,沖泡的水溫,時間和方法都有差異,所以沒有多次的實踐,恐怕難以泡好一杯綠茶。

(一)用水

水質能直接影響茶湯的品質,古人曾雲“茶性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個人認爲,水質對茶湯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還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沖泡烏龍茶,亦覺不堪一飲。

古人的茶書,大多論及用水。所謂“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終不過是要求水甘而潔,活而新。純粹從科學理論上講,水的硬度直接影響茶湯的色澤和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則色黃褐而味淡,嚴重的會味澀以致味苦。此外,劣質水不僅無法沏出好茶,長期使用生成嚴重水垢,還會損壞茶具。所以泡茶用水,應是軟水或暫時硬水。

一般來說,以泉水爲佳,潔淨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則要視地下水源而論。至於雨水和雪水,以當今環境污染之重,恐怕沒人敢喝了。我自己泡茶用的水,多是礦泉水。國內的水,我比較常用農夫山泉,微帶泉水的清甜。茶藝館的水,也多用礦泉水或蒸餾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則可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廣州白雲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濾水器過濾後的水,也勉強可用。

(二)水溫

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特別是在餅茶團茶時期,控制水溫似乎是泡茶的關鍵。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爲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透過對茶葉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綠茶用水溫度,應視茶葉質量而定。進階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C左右爲宜。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高,易燙熟茶葉,茶湯變黃,滋味較苦;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至於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C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說明的是,進階綠茶用80C的水溫,通常是指講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三)茶的用量

茶葉用量,並沒有統一標準,視茶具大小、茶葉種類和各人喜好而定。一般來說,沖泡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嚴格的茶葉評審,綠茶是用150ml的水沖泡3g茶葉。

茶葉用量主要影響滋味的濃淡,我想這完全決定於各人的習慣。初學者可嘗試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茶湯濃度。

(四)茶具

沖泡綠茶,比較講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蓋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壺,只適於沖泡中低檔綠茶。

玻璃杯比較適合於沖泡名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細嫩綠茶,可觀察到茶在水中緩緩舒展、遊動、變幻。特別是一些銀針類,沖泡後芽尖衝向水面,懸空直立,然後徐徐下沉,如春筍出土似金林立。上好的君山銀針,可三起三落,極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藝館,多使用玻璃杯沖泡綠茶。

古人使用的是蓋碗。相比於玻璃杯,蓋碗保溫性好一些。一般來說,沖泡條索比較緊結的綠茶,如珠茶眉茶,我個人比較喜歡蓋碗。好的白瓷,可充分襯托出茶湯的嫩綠明亮,且蓋碗比較雅緻,手感觸覺是玻璃杯無法可比的。此外,由於好的綠茶不是用沸水沖泡,茶葉多浮在水面,飲茶時易吃進茶葉,如用蓋碗,則可用蓋子將茶葉拂至一邊。

總的來說,無論玻璃杯或是蓋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則水多,茶葉易老。

(五)沖泡方法

綠茶的沖泡,相比於烏龍茶,程序非常簡單。根據條索的緊結程度,應分爲兩種。然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第一步均需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

1.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 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衝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幹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葉如旗;湯麪水汽夾着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時則似雪花飛舞,葉底成朵,鮮嫩如生。葉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譽。

2) 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爲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爲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此種沖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樣適合於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勻毛尖、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較緊結的茶。

2.條索鬆展的茶

這些茶,如採用上述方法,則茶葉浮於湯麪,不易浸泡下沉。應採用如下方法:

1) 燙杯後,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 衝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此時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藝館中,普遍是直接將水衝擊茶葉,我認爲這種方法不妥。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利用水的衝力,反而易燙傷嫩葉。我採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後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鬱,不能品飲,然恰是聞香最好時候。

3) 稍停約兩分鐘,待幹茶吸水伸展,再衝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遊移於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4) 其它步驟,皆與緊結茶相同。

合適這種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黃山毛峯、太平猴魁、舒城蘭花等。有些條索不是特別緊結亦非特別鬆展的茶,兩種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習慣而已。

任何一種茶的沖泡,非常依賴於個人的經驗。本文也只不過提供一些慣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實踐得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見仁見智了。

碧螺春茶葉的採摘工藝

碧螺春的採製非常嚴格,它每年春分前後開採,以春分至清明這段時間採摘的品質最好。通常採摘一芽一葉初展,形如雀舌。採回的芽葉須進行精細的揀剔,並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碧螺春條索纖細,捲曲如螺,白毫顯露,銀白隱翠,沖泡之時,恰似白雲翻浪,香氣濃郁,滋味鮮醇,湯色清綠,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的讚譽。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採,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特點

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製的明前茶品質最爲名貴。通常採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釐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進階碧螺春約需採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幹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爲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誰能提供採摘製作碧螺春,龍井等綠茶的圖片

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峯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爲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爲: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採於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爲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溼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碧螺春採製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淨。每年春分前後開採,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製的明前茶品質最爲名貴。通常採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釐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進階碧螺春約需採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幹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爲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採,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殺青:在平鍋內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C時,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爲主,雙手翻炒,做到撈淨、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無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鐘。

揉捻:鍋溫70~75°C,採用抖、炒、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着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鬆緊應適度。太鬆不利緊條,太緊茶葉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幹度達六、七成幹,時間約10分鐘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C,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覆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幹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鐘。

烘乾:採用輕揉、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幹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鍋溫約30~40°C,足幹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鐘。全程約爲40分鐘左右。

視頻:製作綠茶餅的小竅門

http://eat.sina.com.cn/art/2006-06-16/121420286.shtml

茶道三段十八步的介紹

  茶源於中國,中國歷史最久,因此,也最懂得情趣。茶道有着三段十八步,茶道三段十八步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道三段十八步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茶道三段十八步的介紹

  第一步:絲竹和鳴

  準備茶具、掛畫、點香、演奏音樂、等待嘉賓。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每一次的茶會,可能都是一生中僅有的一次,所以要以很虔敬的心來做準備工作,以很喜悅的心來等待嘉賓的來臨。

  第二步:恭迎嘉賓

  開啟煮水器、置杯就定位。學茶藝的目的在提升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所以泡茶要有順序,動作要文雅。

  第三步:臨泉松風

  水沸。陸羽《茶經》有水三沸之說。靜坐爐邊聽水聲,初沸如魚目,水聲淙淙似鳴泉,二沸、三沸聲漸奔騰澎湃,如秋風蕭颯掃過鬆林。

  第四步:孟臣溫暖

  溫壼。先溫壼,稍後放入茶葉沖泡熱水時,纔不致冷熱懸殊。明朝工藝大師惠孟臣制有孟臣壺,乃工夫茶四寶之一。

  第五步:精品鑑賞

  賞茶。評茶四步驟,首先在賞幹茶。以好茶餉客,當請客人先觀賞茶葉,油亮美觀的茶葉,還未沖泡,已令人神往。

  第六步:佳茗入宮

  茶置壺中。宮者,室也。蘇軾曾有詩言:「從來佳茗似佳人。」將茶葉輕置壺中,如請佳人輕移蓮步登堂入室,滿室生香。

  第七步:潤澤香茗

  溫潤泡。先溫潤泡,將緊結的茶葉泡鬆,可使未來每泡茶湯,湯色維持同樣的濃淡。

  第八步:荷塘飄香

  溫潤泡的茶水,倒入茶海中。茶海雖然小,有茶湯注入則茶香拂面,能滌昏昧,清精神,破煩惱。

  第九步:旋律高雅

  泡茶時兩手的動線以向內畫圈爲原則,如音樂的旋律,畫出高雅的弧線,表現有韻律的動感。

  第十步:沐淋甌杯

  溫杯。主人將茶海中的溫潤泡茶水,平均倒入聞香杯中,客人將自己聞香杯中的茶水用左手倒入品茗杯中,再以右手將品茗杯中的茶水倒入水方中。若深甌是工夫茶四寶之一,即喝茶用的小杯。等待第一泡茶的時間,先聞香暖手。泡茶要注意動作的平衡,所以用左手操作聞香杯,右手操作品茗杯;左手操作煮水器,右手操作主泡器,以顯示左、右手動作的平衡

  第十一步:茶熟香溫

  斟茶。茶先斟入茶海中再分倒到客人杯中,可使每位客人杯中的茶湯濃度相同,故茶海又名公道杯

  第十二步:茶海慈航

  分茶入杯。主人將茶海中的茶,平均斟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中。中國人說:「斟茶七分滿,斟酒八分滿,盛飯九分滿。」主人斟茶時無富貴貧賤之分,每位客人皆斟七分滿,斟的是同一把壺中泡出同濃淡的茶湯,如觀音普渡,衆生平等。

  第十三步:熱湯過橋

  聞香杯之茶湯斟入品茗杯。

  第十四步:杯裏觀色

  觀賞湯色。好茶的茶湯清澈明亮,從翠綠、蜜綠到金黃,令人觀之賞心悅目。

  第十五步:幽谷芬芳

  聞香。高口的聞香杯底,如同開滿百花的幽谷,隨着溫度的逐漸降低,散發出不同的芬芳,有高溫香、中溫香、冷香,值得細細體會。

  第十六步:聽味品趣

  品茶,品字三個口,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用心體會茶的美。

  第十七步:品味再三

  茶藝的美包含了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即感官的享受和人文的滿足。所以品茶時要專注,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投入。一杯茶分三口以上慢慢地細品,飲盡杯中茶

  第十八步:和敬清寂

  靜坐回味,品趣無窮。茶會有「一期一會」之說,每一次的茶會,可能都是一生之中僅有的一次,相聚品茶,是緣份,也是福份,以茶結緣,以福相托,清心、誠意,在和平、寧靜的氛圍中,進入無憂的禪境。

  茶之名品

  1.西湖龍井

  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峯、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爲“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爲以產於獅峯的品質爲最佳。龍井素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2.洞庭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進階的碧螺春,每公斤幹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3.白毫銀針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東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白茶味溫性涼,爲健胃提神,祛溼退熱,常作爲藥用。

  4.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其沖泡後,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叢林立。很高的欣賞價值。

  5. 黃山毛峯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峯的雲谷寺、鬆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裏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峯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峯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6. 武夷巖茶

  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7. 安溪鐵觀音

  產於福建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羣山峯頂上,以車雲山天霧塔峯爲最。人云:“師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9. 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爲珍品。

  在其它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 湖北產“恩施玉露”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普洱茶”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