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白細胞壓積又叫什麼名字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白細胞壓積又叫什麼名字:答案是白細胞比容或白細胞比值。

白細胞壓積又叫什麼名字

白細胞壓積又叫什麼名字:答案是白細胞比容或白細胞比值。

白細胞壓積又叫白細胞比容或白細胞比值。白細胞是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白細胞壓積表示白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比例。在一份完整的血細胞計數報告中,白細胞壓積通常會列出不同類型白細胞的壓積比例,例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常見的正常值範圍爲4%-11%。透過檢查白細胞壓積可以幫助醫生分析白細胞含量的增減,從而輔助診斷與治療相關的疾病。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白細胞壓積又叫白細胞比容或白細胞比值。白細胞是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白細胞壓積表示白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比例。在一份完整的血細胞計數報告中,白細胞壓積通常會列出不同類型白細胞的壓積比例,例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常見的正常值範圍爲4%-11%。透過檢查白細胞壓積可以幫助醫生分析白細胞含量的增減,從而輔助診斷與治療相關的疾病。

誰知道血常規檢查中那些英文簡稱都是什麼

1、紅細胞記數(RBC):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2、血紅蛋白(HGB) :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3、紅細胞比積(HCT):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4、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判斷貧血的類型;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7、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RDW增加可見於營養缺乏性貧血;

8、白細胞記數(WBC):增高見於感染,組織損傷,白血病;降低見於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進等;

9、白細胞分類(DC):用於血液病等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中性粒細胞增高見於感染,白血病;降低見於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10、血小板記數(PL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1、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判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12、血小板壓積(PC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3、血小板分佈寬度(PDW):PDW增加見於血小板降低;

14、網織紅細胞記數(RC):判斷骨髓增生情況,評價療效。

擴展資料:

血常規檢查目的:

1、檢查是否出現感染:血常規可以檢測是否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透過血液化驗觀察白細胞是否增加做出初步判斷。通常白細胞正常或減少屬於病毒感染;而白細胞增多是細菌感染,但這不能作爲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依據,只能做出初步判斷。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症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減少主要是由於藥物,輻射和一些血液疾病引起的流感,麻疹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嚴重膿毒症的常見病例。

2、檢查是否貧血:血常規檢查貧血主要是透過血紅蛋白含量來判斷的。臨牀上,血紅蛋白<120g / L,女性血紅蛋白<110g / L,血紅蛋白<100g / L的孕婦都意味着受檢者有貧血的症狀。

出現這種情況,通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切原因並確認貧血的種類,然後對症處理治療。常見的貧血症有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3、檢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血常規檢查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乙型肝炎、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早期症狀非常隱蔽,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應透過血液檢查進一步確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血常規

血常規中的 'Mode: WB' 是什麼意思?

血常規檢查包括:紅細胞總數(RBC)、血紅蛋白含量(Hb)、紅細胞壓積(HCT)、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血紅蛋白含量分佈寬度(HDW)、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血小板(MPV)、白細胞總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DC)、白細胞分葉指數(LI)、粒細胞過氧化酶指數(MPXI)、網織紅細胞計數(Ret),加上塗片檢查。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 4.0—10.0 10e+009/L

淋巴細胞百分比 20—40 %

粒細胞百分比 50—70 %

淋巴細胞濃度數 0.8—4.0 10e+009/L

粒細胞濃度數 2.0—7.0 10e+009/L

紅細胞 4.0—5.5 3.5—5.0 10e+012/L

血紅蛋白濃度 120—160 110—150 G/L

紅細胞壓積 0.42—0.49 0.37—0.43 %

平均紅細胞體積 82—92 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27—31 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320—360 g/L

紅細胞分佈寬度 11.6—14.6 %CV

血小板 100—300 10e+009/L

血小板壓積 0.178—0.346 %

平均血小板體積 6.0—11.5 FL

血小板分佈寬度 15.5—18.1 %

白細胞

生理性增多:初生兒、運動、疼痛、情緒變化、應激、妊娠、分娩

病理性增多:急染、嚴重組織損傷、大量細胞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腫瘤

病理性減少:某些感染、某些白血病、慢性理化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

紅細胞

相對性增多:連續嘔吐、嚴重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晚期消化道腫瘤

絕對性增多:慢性肺心病、某些腫瘤、紫紺型先心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減 少:某些血液病如再障、巨幼貧、缺鐵性貧血、急性失血、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血小板

減少:血小板生成障礙——急性白血病、再障

血小板破壞過多——ITP、脾功亢進、SLE

血小板消耗過多——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膿感染、脾切除術後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

·缺鐵性貧血病人RDW增高,β-輕型海洋性貧血者RDW正常,因此可用於兩者鑑別

·根據MCV和RDW二個參數實驗結果,可對貧血進行六類分類

小細胞均一型 (MCV ↓,RDW 正常)

小細胞不均一型 (MCV ↓,RDW ↑)

正細胞均一型 (MCV 正常,RDW 正常)

正細胞不均一型 (MCV 正常,RDW ↑)

大細胞不均一型 (MCV ↑,RDW ↑)

大細胞均一型 (MCV ↑,RDW 正常)

血小板平均體積(MPV)

周圍血小板破壞增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者,MPV增高

骨髓病變使血小板減少者,MPV減低

國外驗血報告(西班牙語)

hematocrito:血細胞壓積,也叫紅細胞比容

hemoglobina:血紅蛋白

clanomethemoglobina:這個我不知道,從單位上看,可能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plaquetas:血小板計數

globulos blancos(不是biancos):白細胞(就是俗稱的白血球)

eosinofilos:嗜酸性粒細胞(怎麼會是6那麼高?是百分比吧?)

segmentados:這個我猜不出來了,字面意思是“片段”

linfocitos:淋巴

你這個太專業了,加點分吧?

回答補充:

你是要問你的血液指標??那太專業了,我不是學醫的,僅僅對這些有些瞭解,試着給你解釋吧:

紅細胞壓積應在33%-50%之間,你的正常。

血紅蛋白沒寫。

如果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的話應在26-33之間,你的偏低(當然那也可能不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血小板計數:應當在100-350之間,你的是170(可能計數單位不一樣,因爲不可能差出三個數量級),正常。

白細胞:正常值是3.5-10,你的是7.5,正常。

嗜酸性粒細胞(應當是百分比):正常值是0-7.8,你的是6,正常。

segmentados實在不知道。

淋巴:正常值是17-43,你的是21,正常。

再次提醒你我不是專業人員,僅僅是根據我知道的給你解釋。你最好還是找專業醫師詢問。另外據我所知有些指標歐洲人和中國人的正常範圍是不一樣的,諮詢的時候請注意這點(比如我以前在南美,古巴人妊娠期是九個月,而不是中國的十個月)。

Brian爲什麼會一認識就喜歡上Lily

他們是在拍攝 as long as you love me MTV的時候認識的

血常規化驗單都主要看什麼指標及各個指標的意義

1.紅細胞(RBC):男性爲

4.0X10^12~5.5X10^12/升,女性爲3.5X10^12~5.OX10^12/升;

2.血紅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紅細胞平均壓積體積(MCV):80-100飛昇;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紅細胞平均直徑(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

11.5%~14.5%。

注:上述單位有時用英文符號表示,如L(升〕、fL(飛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這些參考值,就可以對照各自的檢驗結果是否正常。如結果與參考值有差異,這有何意義呢?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病態下的

RBC和

Hb可出現分離。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

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生變化。

例如,連續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雖然RBC及Hb增多的臨牀意義不如減少常見,病情也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很有臨牀意義的。

嚴重的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樂氏四聯徵、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絕對數量明顯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增多的意義,而臨牀上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更常見,且病情嚴重、複雜。

一般情況下,血液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精確,因此常以Hb作爲優先的參考指標。成年男性

Hb小於

120克/升(女性小於

110克/升)爲貧血。臨牀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爲4級:輕度,Hb小於正常值但大於90克/升;中度,Hb小於90克/升但大於60克/升;重度,Hb小於60克/升但大於30克/升;極度,Hb小於30克/升。

貧血又分爲生理性及病理性。3個月以後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可因生長髮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RBC與Hb較正常低

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由於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可出現輕度貧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

RBC

Hb

含量下降,這些屬於生理性貧血,在臨牀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給予對症治療可獲得改善。

血檢報告裏WBC,RBC等都代表什麼

白細胞計數(WBC)

參考值:4.0-10.0×10^9/L

臨牀意義:

增高:發熱、各種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腫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減少:流感、非典、傷寒、粒減、粒缺、脾亢、再障、長期X線照射等

結果評價:

主要爲中性粒細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兒、經期、妊娠末期、飯後、劇烈運動後、酒後、冷浴後、分娩、下午較上午高、應用如腎上腺素等。(2)減少:致白細胞生成減少如應用烷化劑(氮薺、環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薺、噻替哌、白消安、烏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絲抑制劑(長春新鹼、長春花鹼、秋水仙鹼)、抗抑鬱藥(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劑(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劑)、抗生素(氨苄青黴素、甲氧苄青黴素、氯黴素、頭孢黴素、慶大黴素、林可黴素、鏈黴素、瑞斯托黴素、放線菌素K、兩性黴素)、抗顛癇藥(苯巴比妥、三甲雙酮、乙琥胺)、其它(撲爾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細胞破壞增多如應用解熱鎮定劑(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鬆)、抗甲狀腺藥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黴素、雙氧青黴素、萬古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氯黴素)、抗瘧藥(奎寧、撲瘧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藥及強心藥(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鈉、別嘌醇、潘生丁等)。

紅細胞計數(RBC)

參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應與過去結果比較)

臨牀意義: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氣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減少:妊娠、營養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紅細胞破壞增加或丟失過多、炎症、內分泌疾病等。

結果評價:

應與過去結果比較。增高:生理性如飯後、劇烈運動後、酒後、冷浴後、應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雄激素等;減少:應用安眠通、眠爾通、苯妥英鈉、甲基多巴、乙琥胺、馬利蘭、消炎痛、雙氫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抗癲癇藥、洋地黃等、採血時凝固或溶血可使結果偏低。

9、血紅蛋白(HGB)

參考值:男:120-170g/L;女:110-160g/L;新生兒:170-200g/L

臨牀意義:

減少: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類型需結合其它指標判斷);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結果評價:

增高:白細胞極度增高時,可使血紅蛋白測定偏高;嚴重的脂血可使結果偏高;減少:應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鈉、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藥、強力黴素、新黴素、磺胺藥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時可使結果偏低。

紅細胞壓積(HCT)

參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臨牀意義: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真紅、>0.70應立即放血治療;減少:血液稀釋、貧血、<0.14應立即給予輸血。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參考值:75-103fL

臨牀意義:

增高:巨幼紅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降低: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參考值:25-35pg

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參考值:320-360g/L

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紅細胞分佈寬度(RDW)

參考值:15.1-18.8

臨牀意義:

指外周紅細胞體積大小差異程度,增高見於大小不等。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00-340×109/L

臨牀意義: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屬於病理狀態應考慮有無高凝狀態、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現血栓的可能;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DIC、中毒、過敏、再障等;<40×109/L有自發出血的危險。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參考值:7.0-11.1fL

臨牀意義:

與巨核細胞增生程度有關。增高:血小板過多破壞或過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減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減少如再障、脾亢、化療後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時與血小板同時持續降低,恢復時其先升高。結合血小板計數分析

血小板壓積(PCT)

參考值:男:0.10-0.27%;女:0.11-0.29%

臨牀意義:

增高:骨髓纖維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減少症、化療等。

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PDW)

參考值:15.1-18.8

臨牀意義:

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異質性的指標。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療後、巨幼紅細胞貧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

這些都是理論的內容,具體的血常規還是需要醫生來看,纔可以診斷疾病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25968.html?fr=qrl3

下面是手指驗血的化驗單,請問這些指標都是代表什麼意思?正常值的範圍是多少?

WBC 白細胞計數 (4-10 10^9/L);

RBC 紅細胞計數 (3.68-5.13 10^12/L)

HGB 血紅蛋白 (110-160 g/L);

HCT 紅細胞壓積 (0.37-0.5)

MCV 紅細胞平均體積 (82.-92.0 fL)

MCH 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27-33 pg)

MCHC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320-360 g/L)

PLT 血小板計數 (100-300 10^9/L )

LYM% 淋巴細胞比率 (20-40 %);

MXD% 中值細胞比率 (3-10 %)

NEUT% 中性粒細胞比率 (45-70%)

LYM# 淋巴細胞數 (0.8-4 10^9/L)

MXD# 中值細胞數 (0.12-0.8 10^9/L);

NEUT# 中性粒細胞數 (2-7.7 10^9/L);

RDW_SD 紅細胞分佈寬度-標準差 (37-50 fL)

RDW_CV 紅細胞分佈寬度-變異係數 (11.6-14.0 %)

PDW 血小板分佈寬度 (9-17 fL)

MPV 血小板平均體積 (6-14 fL)

P_LCR 大血小板比率 (13-43 %)

血液化驗中的plt壓積是什麼意思

WBC-白細胞

RBC-紅細胞

HGB-血紅蛋白

HCT-紅細胞壓積

MCV-紅細胞平均體積

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

MCHC-微量紅細胞比容

PLT-血小板

1、紅細胞(紅血球)計數(RBC)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萬~550萬/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萬~500萬/mm3)細胞減少常見於:①各種原因造成的貧血;②造血障礙、溶血等)紅細胞增多常見於: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臟並煤氣中毒等;②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時及高山缺氧。

2、血紅蛋白(HGB),即“血色素”,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L(或11—15g/dl)。其增多或減少所提示的疾病與紅細胞相同.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診斷貧血的標準:如果耳血或指血的血紅蛋白(HGB)低於下列標準,新生兒:小於145g/L;6歲以下:小於110g/L;6歲以上:小於120g/L,就可以診斷爲貧血。

二、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白細胞(白血球)計數(WBC)的正常值4~10×109/L(或4000~10000/mm3)。血液中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WBC是指白細胞總數,DC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通常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白細胞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藥物。如果是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多是細菌感染,酒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骨髓造血細胞遭破壞,如長期接觸放射物、應用抗癌藥物化療。②脾功能亢進等疾玻白細胞增高常見於:①各種感染及組織損傷。②造血系統疾病,如白血病。

三、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如果血小板減少寶寶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了.

關於對微量元素的測定方法,生化法最準確,但由於成本高技術含量高一般各大醫院不採用,

通常採用指尖採血的方法。可是衛生部的標準要求在採樣時還是要採靜脈血,這樣做有如下優點:①儘可能防止面板表面污染和組織液滲入②測試結果異常可及時複查③符合衛生部的標準,避免醫療糾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檢測頭髮,雖然頭髮微量元素測定具有標本收集、輸送方便,適用與任何年齡的兒童等的優點。但是頭髮是人體末端,代謝活動低,只能反映某一時間段的變化情況,而不能反映近期變化。現代社會各種污染隨處存在,頭髮裸露在外,受到人體所到過的各種環境污染,在目前,尚沒有任何一種標本預處理的方法能區別頭髮中的微量元素是內源性的還是外源性的。此外,不同部位的頭髮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不一樣,頭髮微量元素水平還與性別、面板顏色深淺、洗髮的經常性、頭髮的處理(染、燙,等)等許多不易控制的因素有關。測試結果離散性大。因此,目前不認爲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對反應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任何實用價值。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淋巴細胞總數W-SCC

中間細胞總數W-MCC

粒細胞總數W-LCC

淋巴細胞百分數W-SCR

中間細胞百分數W-MCR

粒細胞百分數W-LCR

最下面的都是血細胞分佈圖,分佈寬度體積等,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一般來說醫院加進這些項主要是爲了收費增加!!!

如果說貧血的話,就只看最上面的數值就可以了~給你個標準參數吧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血常規正常值

血紅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

紅細胞(RBC):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白細胞(WBC): (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至2歲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網織紅細胞計數: 0.5%-1.5%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百分率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0~0.001(0%~1%)

淋巴細胞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0.03~0.08(3%~8%)

絕對值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0.04~0.5)×10*9/L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2.0~7.0)×10*9/L

嗜酸性粒細胞 (0.02~0.5)×10*9/L

嗜鹼性粒細胞 (0~0.1)×10*9/L

淋巴細胞(0.8~4.0)×10*9/L

單核細胞 (0.12~0.8)×10*9/L

血細胞比容(Hct):

微量法 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溫氏法 男性:0.40~0.50L/L(40~50容積%),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積%),平均0.40L/L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手工法 82~92fl

血細胞分析儀法 80~100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

手工法 27~31pg

血細胞分析儀法 27~34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320~360g/L(32%~36%)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RDW-CV 11.5%~14.5%

血液的成分是什麼

成年人體內血液約佔其體重的5-8%,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約有血液 4000毫升,而真正參與循環的血量只佔全身血液的70%~80%,其餘的則貯 存在肝、脾等“人體血庫”內,當人體出現少量失血時,貯存在“人體血 庫”中的血液,便會立即釋放出來,隨時予以補充。 血液成分較複雜, 主要由血細胞、凝血因子、水、無機鹽、白蛋白、球蛋白等組成,其中大 部分爲水。

血細胞的種類:

��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又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

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

爲保證人體有恆定的血細胞數量,身體要不斷地生成新的血細胞以代 替衰老退變的血細胞不斷地被破壞與消耗。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 血小板的壽命約9-11天;白細胞的壽命懸殊較大,短者如粒細胞僅有數小時,長者如有些淋巴細胞可達數十年。因此在臨牀治療疾病時輸注粒細胞 往往只是爲了應急。

� 根據造血細胞動力學估算每個健康每天生成血細胞的總量約200 克,即每個健康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人體的重量。人的血細胞在胚胎時期由卵黃囊造血,以後由肝脾造血、骨髓造血。人出生以後主要爲骨髓造血。骨髓生成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及巨核細胞血小板,而全身的淋巴結、脾、胸腺及扁桃腺等生成淋巴細胞及漿細胞。因此由骨髓造血不良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則表現爲紅細胞、粒單核細胞、血小板的減少並造成貧血、出血、易感染、發熱的臨牀症狀。

��所有血細胞都是由造血幹細胞透過不斷的細胞分化、增殖、成熟與釋放的。血細胞的增殖、發育、成熟需要一個好的造血微環境以及各種不同的造血因子的刺激,已知的細胞因子有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紅細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這些造血因子近年來大部分已能夠人工合成並應用於臨牀治療疾病已取得可喜療效,但由於價格昂貴目前還不能普遍使用。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處於相對平衡,其破壞的場所主要發生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特別是脾臟,因此有一些血液疾病切除脾臟。

��

血液的顏色

��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血細胞分析報告單裏的字母都代表些什麼?

WBC白細胞數目

Mid#

Mid#中間細胞數目

HGB血紅蛋白

HCT紅細胞壓積

MCV平均紅細胞體積

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

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PLT血小板數目

PCT壓積

PDW

分佈寬度析結果如下:一般的

你可以對照

白細胞6.9

紅細胞5.52(偏高)

血紅蛋白156

紅細胞壓積0.48

紅細胞平均體積87.2

紅細胞平均重量28.3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325

紅細胞提及分佈寬度11.1(偏低)

血小板181

血小板平均體積9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9.3

淋巴細胞百分比29.1

單核細胞百分比8.7

嗜酸細胞百分比2.4

中性粒細胞數4.1

淋巴細胞數2

單核細胞數0.6

嗜酸細胞數0.2

嗜鹼細胞數0.5(偏高)

你對照就可以了具體的你去大學的圖書站查下

白細胞壓積又叫白細胞比容或白細胞比值。白細胞是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白細胞壓積表示白細胞在血液中所佔的比例。在一份完整的血細胞計數報告中,白細胞壓積通常會列出不同類型白細胞的壓積比例,例如: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常見的正常值範圍爲4%-11%。透過檢查白細胞壓積可以幫助醫生分析白細胞含量的增減,從而輔助診斷與治療相關的疾病。

誰知道血常規檢查中那些英文簡稱都是什麼

1、紅細胞記數(RBC):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2、血紅蛋白(HGB) :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3、紅細胞比積(HCT):診斷各種貧血和紅細胞增多症;

4、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判斷貧血的類型;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判斷貧血的類型和輕重程度;

7、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RDW增加可見於營養缺乏性貧血;

8、白細胞記數(WBC):增高見於感染,組織損傷,白血病;降低見於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進等;

9、白細胞分類(DC):用於血液病等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中性粒細胞增高見於感染,白血病;降低見於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

10、血小板記數(PL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1、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判斷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12、血小板壓積(PCT) :檢測凝血系統的功能;

13、血小板分佈寬度(PDW):PDW增加見於血小板降低;

14、網織紅細胞記數(RC):判斷骨髓增生情況,評價療效。

擴展資料:

血常規檢查目的:

1、檢查是否出現感染:血常規可以檢測是否有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透過血液化驗觀察白細胞是否增加做出初步判斷。通常白細胞正常或減少屬於病毒感染;而白細胞增多是細菌感染,但這不能作爲判斷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依據,只能做出初步判斷。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症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減少主要是由於藥物,輻射和一些血液疾病引起的流感,麻疹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嚴重膿毒症的常見病例。

2、檢查是否貧血:血常規檢查貧血主要是透過血紅蛋白含量來判斷的。臨牀上,血紅蛋白<120g / L,女性血紅蛋白<110g / L,血紅蛋白<100g / L的孕婦都意味着受檢者有貧血的症狀。

出現這種情況,通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確切原因並確認貧血的種類,然後對症處理治療。常見的貧血症有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3、檢查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血常規檢查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有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乙型肝炎、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早期症狀非常隱蔽,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應透過血液檢查進一步確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血常規

血常規中的 'Mode: WB' 是什麼意思?

血常規檢查包括:紅細胞總數(RBC)、血紅蛋白含量(Hb)、紅細胞壓積(HCT)、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血紅蛋白含量分佈寬度(HDW)、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血小板(MPV)、白細胞總數(WBC)、白細胞分類計數(DC)、白細胞分葉指數(LI)、粒細胞過氧化酶指數(MPXI)、網織紅細胞計數(Ret),加上塗片檢查。

正常參考值:

白細胞 4.0—10.0 10e+009/L

淋巴細胞百分比 20—40 %

粒細胞百分比 50—70 %

淋巴細胞濃度數 0.8—4.0 10e+009/L

粒細胞濃度數 2.0—7.0 10e+009/L

紅細胞 4.0—5.5 3.5—5.0 10e+012/L

血紅蛋白濃度 120—160 110—150 G/L

紅細胞壓積 0.42—0.49 0.37—0.43 %

平均紅細胞體積 82—92 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 27—31 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320—360 g/L

紅細胞分佈寬度 11.6—14.6 %CV

血小板 100—300 10e+009/L

血小板壓積 0.178—0.346 %

平均血小板體積 6.0—11.5 FL

血小板分佈寬度 15.5—18.1 %

白細胞

生理性增多:初生兒、運動、疼痛、情緒變化、應激、妊娠、分娩

病理性增多:急染、嚴重組織損傷、大量細胞破壞、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腫瘤

病理性減少:某些感染、某些白血病、慢性理化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

紅細胞

相對性增多:連續嘔吐、嚴重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晚期消化道腫瘤

絕對性增多:慢性肺心病、某些腫瘤、紫紺型先心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減 少:某些血液病如再障、巨幼貧、缺鐵性貧血、急性失血、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血小板

減少:血小板生成障礙——急性白血病、再障

血小板破壞過多——ITP、脾功亢進、SLE

血小板消耗過多——DIC、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膿感染、脾切除術後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

·缺鐵性貧血病人RDW增高,β-輕型海洋性貧血者RDW正常,因此可用於兩者鑑別

·根據MCV和RDW二個參數實驗結果,可對貧血進行六類分類

小細胞均一型 (MCV ↓,RDW 正常)

小細胞不均一型 (MCV ↓,RDW ↑)

正細胞均一型 (MCV 正常,RDW 正常)

正細胞不均一型 (MCV 正常,RDW ↑)

大細胞不均一型 (MCV ↑,RDW ↑)

大細胞均一型 (MCV ↑,RDW 正常)

血小板平均體積(MPV)

周圍血小板破壞增多導致血小板減少者,MPV增高

骨髓病變使血小板減少者,MPV減低

國外驗血報告(西班牙語)

hematocrito:血細胞壓積,也叫紅細胞比容

hemoglobina:血紅蛋白

clanomethemoglobina:這個我不知道,從單位上看,可能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plaquetas:血小板計數

globulos blancos(不是biancos):白細胞(就是俗稱的白血球)

eosinofilos:嗜酸性粒細胞(怎麼會是6那麼高?是百分比吧?)

segmentados:這個我猜不出來了,字面意思是“片段”

linfocitos:淋巴

你這個太專業了,加點分吧?

回答補充:

你是要問你的血液指標??那太專業了,我不是學醫的,僅僅對這些有些瞭解,試着給你解釋吧:

紅細胞壓積應在33%-50%之間,你的正常。

血紅蛋白沒寫。

如果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的話應在26-33之間,你的偏低(當然那也可能不是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血小板計數:應當在100-350之間,你的是170(可能計數單位不一樣,因爲不可能差出三個數量級),正常。

白細胞:正常值是3.5-10,你的是7.5,正常。

嗜酸性粒細胞(應當是百分比):正常值是0-7.8,你的是6,正常。

segmentados實在不知道。

淋巴:正常值是17-43,你的是21,正常。

再次提醒你我不是專業人員,僅僅是根據我知道的給你解釋。你最好還是找專業醫師詢問。另外據我所知有些指標歐洲人和中國人的正常範圍是不一樣的,諮詢的時候請注意這點(比如我以前在南美,古巴人妊娠期是九個月,而不是中國的十個月)。

Brian爲什麼會一認識就喜歡上Lily

他們是在拍攝 as long as you love me MTV的時候認識的

血常規化驗單都主要看什麼指標及各個指標的意義

1.紅細胞(RBC):男性爲

4.0X10^12~5.5X10^12/升,女性爲3.5X10^12~5.OX10^12/升;

2.血紅蛋白(HGB或

Hb):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3.紅細胞壓積(HCT.Hct,又稱紅細胞比積,PCV):男0.42-0.49升/升(42%~49%),女0.37~0,43升/升(37%~43%);

4.紅細胞平均壓積體積(MCV):80-100飛昇;

5.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27-33皮克;

6.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C):320~360克/升;

7.紅細胞平均直徑(MCD):6-9微米(平均7.2微米);

8.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

11.5%~14.5%。

注:上述單位有時用英文符號表示,如L(升〕、fL(飛昇)、g(克)、pg(皮克)、um(微米)

有了這些參考值,就可以對照各自的檢驗結果是否正常。如結果與參考值有差異,這有何意義呢?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病態下的

RBC和

Hb可出現分離。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

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生變化。

例如,連續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雖然RBC及Hb增多的臨牀意義不如減少常見,病情也沒有那麼嚴重,但也是很有臨牀意義的。

嚴重的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肺疾患或血管畸形,如法樂氏四聯徵、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等亦可使RBC及

Hb的絕對數量明顯增多,原病理性增多。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增多的意義,而臨牀上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更常見,且病情嚴重、複雜。

一般情況下,血液中RBC與Hb的含量是一致的,而Hb的測定方法比較直接、精確,因此常以Hb作爲優先的參考指標。成年男性

Hb小於

120克/升(女性小於

110克/升)爲貧血。臨牀根據Hb減少的程度將貧血分爲4級:輕度,Hb小於正常值但大於90克/升;中度,Hb小於90克/升但大於60克/升;重度,Hb小於60克/升但大於30克/升;極度,Hb小於30克/升。

貧血又分爲生理性及病理性。3個月以後的嬰兒至15歲以前的兒童,可因生長髮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供應相對不足,RBC與Hb較正常低

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由於造血原料不足及血容量相對增加,可出現輕度貧血;老年人可因骨髓造血功能逐漸減弱導致

RBC

Hb

含量下降,這些屬於生理性貧血,在臨牀上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給予對症治療可獲得改善。

血檢報告裏WBC,RBC等都代表什麼

白細胞計數(WBC)

參考值:4.0-10.0×10^9/L

臨牀意義:

增高:發熱、各種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腫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減少:流感、非典、傷寒、粒減、粒缺、脾亢、再障、長期X線照射等

結果評價:

主要爲中性粒細胞:(1)增高:生理性增高如新生兒、經期、妊娠末期、飯後、劇烈運動後、酒後、冷浴後、分娩、下午較上午高、應用如腎上腺素等。(2)減少:致白細胞生成減少如應用烷化劑(氮薺、環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薺、噻替哌、白消安、烏拉坦、甲基苄肼、多潘等)、有絲抑制劑(長春新鹼、長春花鹼、秋水仙鹼)、抗抑鬱藥(丙米嗪、去甲苯米嗪)、利尿劑(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利尿酸、汞劑)、抗生素(氨苄青黴素、甲氧苄青黴素、氯黴素、頭孢黴素、慶大黴素、林可黴素、鏈黴素、瑞斯托黴素、放線菌素K、兩性黴素)、抗顛癇藥(苯巴比妥、三甲雙酮、乙琥胺)、其它(撲爾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致白細胞破壞增多如應用解熱鎮定劑(阿斯匹林、醋氨酚、氨基比林、消炎痛、保泰鬆)、抗甲狀腺藥物(甲疏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苯唑青黴素、雙氧青黴素、萬古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氯黴素)、抗瘧藥(奎寧、撲瘧奎、辛可芬)、抗心律失常藥及強心藥(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安定、地高辛)、其它(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鈉、別嘌醇、潘生丁等)。

紅細胞計數(RBC)

參考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應與過去結果比較)

臨牀意義:

增高:大量失水、慢性肺心病、肺氣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減少:妊娠、營養不良、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紅細胞破壞增加或丟失過多、炎症、內分泌疾病等。

結果評價:

應與過去結果比較。增高:生理性如飯後、劇烈運動後、酒後、冷浴後、應用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雄激素等;減少:應用安眠通、眠爾通、苯妥英鈉、甲基多巴、乙琥胺、馬利蘭、消炎痛、雙氫氯噻嗪、氯噻酮、他巴唑、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抗癲癇藥、洋地黃等、採血時凝固或溶血可使結果偏低。

9、血紅蛋白(HGB)

參考值:男:120-170g/L;女:110-160g/L;新生兒:170-200g/L

臨牀意義:

減少:各種原因引起的貧血(類型需結合其它指標判斷);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結果評價:

增高:白細胞極度增高時,可使血紅蛋白測定偏高;嚴重的脂血可使結果偏高;減少:應用伯氨奎啉、安替比林、苯妥英鈉、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藥、強力黴素、新黴素、磺胺藥等、取血凝固或溶血時可使結果偏低。

紅細胞壓積(HCT)

參考值:男:0.40-0.51;女:0.37-0.47;

臨牀意義:

增高:各原因引起的血液濃縮、慢性肺心病、真紅、>0.70應立即放血治療;減少:血液稀釋、貧血、<0.14應立即給予輸血。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參考值:75-103fL

臨牀意義:

增高:巨幼紅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降低:缺鐵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慢性失血性貧血。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參考值:25-35pg

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參考值:320-360g/L

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紅細胞分佈寬度(RDW)

參考值:15.1-18.8

臨牀意義:

指外周紅細胞體積大小差異程度,增高見於大小不等。用於貧血的鑑別分類,

血小板計數(PLT)

參考值:100-340×109/L

臨牀意義:

增高:慢粒早期、脾切除、急性失血、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600×109/L屬於病理狀態應考慮有無高凝狀態、慢粒等;>1000×109/L常有出現血栓的可能;減少: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DIC、中毒、過敏、再障等;<40×109/L有自發出血的危險。

平均血小板體積(MPV)

參考值:7.0-11.1fL

臨牀意義:

與巨核細胞增生程度有關。增高:血小板過多破壞或過度生成的疾病如原紫、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脾切除等;減少: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的血小板減少如再障、脾亢、化療後等;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時與血小板同時持續降低,恢復時其先升高。結合血小板計數分析

血小板壓積(PCT)

參考值:男:0.10-0.27%;女:0.11-0.29%

臨牀意義:

增高:骨髓纖維化、慢粒、脾切除;降低:再障、血小板減少症、化療等。

血小板體積分佈寬度(PDW)

參考值:15.1-18.8

臨牀意義:

反映血小板大小不等異質性的指標。增高:血小板大小不等如化療後、巨幼紅細胞貧血、脾切除、慢粒、血栓性疾病等。

這些都是理論的內容,具體的血常規還是需要醫生來看,纔可以診斷疾病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125968.html?fr=qrl3

下面是手指驗血的化驗單,請問這些指標都是代表什麼意思?正常值的範圍是多少?

WBC 白細胞計數 (4-10 10^9/L);

RBC 紅細胞計數 (3.68-5.13 10^12/L)

HGB 血紅蛋白 (110-160 g/L);

HCT 紅細胞壓積 (0.37-0.5)

MCV 紅細胞平均體積 (82.-92.0 fL)

MCH 平均血紅蛋白含量 (27-33 pg)

MCHC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320-360 g/L)

PLT 血小板計數 (100-300 10^9/L )

LYM% 淋巴細胞比率 (20-40 %);

MXD% 中值細胞比率 (3-10 %)

NEUT% 中性粒細胞比率 (45-70%)

LYM# 淋巴細胞數 (0.8-4 10^9/L)

MXD# 中值細胞數 (0.12-0.8 10^9/L);

NEUT# 中性粒細胞數 (2-7.7 10^9/L);

RDW_SD 紅細胞分佈寬度-標準差 (37-50 fL)

RDW_CV 紅細胞分佈寬度-變異係數 (11.6-14.0 %)

PDW 血小板分佈寬度 (9-17 fL)

MPV 血小板平均體積 (6-14 fL)

P_LCR 大血小板比率 (13-43 %)

血液化驗中的plt壓積是什麼意思

WBC-白細胞

RBC-紅細胞

HGB-血紅蛋白

HCT-紅細胞壓積

MCV-紅細胞平均體積

MCH-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

MCHC-微量紅細胞比容

PLT-血小板

1、紅細胞(紅血球)計數(RBC)

血常規的化驗單的第一項都是紅細胞計數的檢查,我們知道紅細胞的主要作用是給全身的各組織器官輸送氧氣,並把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而完成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紅細胞內的一種蛋白,這就是血紅蛋白(Hb)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萬~550萬/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萬~500萬/mm3)細胞減少常見於:①各種原因造成的貧血;②造血障礙、溶血等)紅細胞增多常見於: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臟並煤氣中毒等;②嚴重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時及高山缺氧。

2、血紅蛋白(HGB),即“血色素”,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L(或11—15g/dl)。其增多或減少所提示的疾病與紅細胞相同.一般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數量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對固定的。但在發生貧血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比值就會發生變化,如發生低色素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含量的降低就會十分明顯,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比例就會升高診斷貧血的標準:如果耳血或指血的血紅蛋白(HGB)低於下列標準,新生兒:小於145g/L;6歲以下:小於110g/L;6歲以上:小於120g/L,就可以診斷爲貧血。

二、白細胞計數(WBC)和白細胞分類計數(DC)。

白細胞(白血球)計數(WBC)的正常值4~10×109/L(或4000~10000/mm3)。血液中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WBC是指白細胞總數,DC指各種白細胞的百分比.通常我們只要掌握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N)和淋巴細胞(L)的分類就可以了白細胞數量來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然後再根據白細胞分類來判斷是什麼感染,應該使用什麼類型的藥物。如果是中性粒細胞數量增多是細菌感染,酒巴細胞數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白細胞減少常見於:①骨髓造血細胞遭破壞,如長期接觸放射物、應用抗癌藥物化療。②脾功能亢進等疾玻白細胞增高常見於:①各種感染及組織損傷。②造血系統疾病,如白血病。

三、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沒有它,我們就可能因一個小傷口而出現生命危險了。如果血小板減少寶寶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問題了.

關於對微量元素的測定方法,生化法最準確,但由於成本高技術含量高一般各大醫院不採用,

通常採用指尖採血的方法。可是衛生部的標準要求在採樣時還是要採靜脈血,這樣做有如下優點:①儘可能防止面板表面污染和組織液滲入②測試結果異常可及時複查③符合衛生部的標準,避免醫療糾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檢測頭髮,雖然頭髮微量元素測定具有標本收集、輸送方便,適用與任何年齡的兒童等的優點。但是頭髮是人體末端,代謝活動低,只能反映某一時間段的變化情況,而不能反映近期變化。現代社會各種污染隨處存在,頭髮裸露在外,受到人體所到過的各種環境污染,在目前,尚沒有任何一種標本預處理的方法能區別頭髮中的微量元素是內源性的還是外源性的。此外,不同部位的頭髮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也不一樣,頭髮微量元素水平還與性別、面板顏色深淺、洗髮的經常性、頭髮的處理(染、燙,等)等許多不易控制的因素有關。測試結果離散性大。因此,目前不認爲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對反應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有任何實用價值。

各年齡段寶寶血液細胞成分平均正常值(均值)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淋巴細胞總數W-SCC

中間細胞總數W-MCC

粒細胞總數W-LCC

淋巴細胞百分數W-SCR

中間細胞百分數W-MCR

粒細胞百分數W-LCR

最下面的都是血細胞分佈圖,分佈寬度體積等,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一般來說醫院加進這些項主要是爲了收費增加!!!

如果說貧血的話,就只看最上面的數值就可以了~給你個標準參數吧

中文名稱 英文縮寫 第1日 第2~7日 第2周 3個月 6個月 1~2歲 4~5歲

紅細胞(×1012/L) RBC 5.7~6.4 5.2~5.7 4.2 3.9 4.2 4.3 4.4

血紅蛋白測定\(g/L\) HGB 180~195 163~180 150 111 123 118 134

白細胞\(×109/L\) WBC 20 15 12 - 12 11 8

中性粒細胞 N% 0.65 0.40 0.35 0.3 0.31 0.36 0.58

淋巴細胞 L% 0.20 0.40 0.55 0.63 0.6 0.56 0.34

血小板\(×109/L\) PLT 150-250 150-250 150-250 250 250-300 250-300 250-300

血常規正常值

血紅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

紅細胞(RBC):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白細胞(WBC): (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至2歲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網織紅細胞計數: 0.5%-1.5%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百分率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0.01~0.05(1%~5%)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細胞 0.005~0.05(0.5%~5%)

嗜鹼性粒細胞 0~0.001(0%~1%)

淋巴細胞 0.20~0.40(20%~40%)

單核細胞 0.03~0.08(3%~8%)

絕對值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0.04~0.5)×10*9/L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2.0~7.0)×10*9/L

嗜酸性粒細胞 (0.02~0.5)×10*9/L

嗜鹼性粒細胞 (0~0.1)×10*9/L

淋巴細胞(0.8~4.0)×10*9/L

單核細胞 (0.12~0.8)×10*9/L

血細胞比容(Hct):

微量法 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溫氏法 男性:0.40~0.50L/L(40~50容積%),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積%),平均0.40L/L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手工法 82~92fl

血細胞分析儀法 80~100fl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

手工法 27~31pg

血細胞分析儀法 27~34pg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320~360g/L(32%~36%)

紅細胞體積分佈寬度(RDW):RDW-CV 11.5%~14.5%

血液的成分是什麼

成年人體內血液約佔其體重的5-8%,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約有血液 4000毫升,而真正參與循環的血量只佔全身血液的70%~80%,其餘的則貯 存在肝、脾等“人體血庫”內,當人體出現少量失血時,貯存在“人體血 庫”中的血液,便會立即釋放出來,隨時予以補充。 血液成分較複雜, 主要由血細胞、凝血因子、水、無機鹽、白蛋白、球蛋白等組成,其中大 部分爲水。

血細胞的種類:

��

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其中白細胞又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

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

��

爲保證人體有恆定的血細胞數量,身體要不斷地生成新的血細胞以代 替衰老退變的血細胞不斷地被破壞與消耗。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120天; 血小板的壽命約9-11天;白細胞的壽命懸殊較大,短者如粒細胞僅有數小時,長者如有些淋巴細胞可達數十年。因此在臨牀治療疾病時輸注粒細胞 往往只是爲了應急。

� 根據造血細胞動力學估算每個健康每天生成血細胞的總量約200 克,即每個健康每年新生的血細胞相當人體的重量。人的血細胞在胚胎時期由卵黃囊造血,以後由肝脾造血、骨髓造血。人出生以後主要爲骨髓造血。骨髓生成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及巨核細胞血小板,而全身的淋巴結、脾、胸腺及扁桃腺等生成淋巴細胞及漿細胞。因此由骨髓造血不良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則表現爲紅細胞、粒單核細胞、血小板的減少並造成貧血、出血、易感染、發熱的臨牀症狀。

��所有血細胞都是由造血幹細胞透過不斷的細胞分化、增殖、成熟與釋放的。血細胞的增殖、發育、成熟需要一個好的造血微環境以及各種不同的造血因子的刺激,已知的細胞因子有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紅細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這些造血因子近年來大部分已能夠人工合成並應用於臨牀治療疾病已取得可喜療效,但由於價格昂貴目前還不能普遍使用。在正常情況下血細胞的生成與破壞處於相對平衡,其破壞的場所主要發生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特別是脾臟,因此有一些血液疾病切除脾臟。

��

血液的顏色

��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血細胞分析報告單裏的字母都代表些什麼?

WBC白細胞數目

Mid#

Mid#中間細胞數目

HGB血紅蛋白

HCT紅細胞壓積

MCV平均紅細胞體積

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

MCHC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PLT血小板數目

PCT壓積

PDW

分佈寬度析結果如下:一般的

你可以對照

白細胞6.9

紅細胞5.52(偏高)

血紅蛋白156

紅細胞壓積0.48

紅細胞平均體積87.2

紅細胞平均重量28.3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325

紅細胞提及分佈寬度11.1(偏低)

血小板181

血小板平均體積9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9.3

淋巴細胞百分比29.1

單核細胞百分比8.7

嗜酸細胞百分比2.4

中性粒細胞數4.1

淋巴細胞數2

單核細胞數0.6

嗜酸細胞數0.2

嗜鹼細胞數0.5(偏高)

你對照就可以了具體的你去大學的圖書站查下

Tags:白細胞 壓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