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蒙頂山茶文化博物館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08W

蒙頂山茶文化博物館

蒙頂山茶文化博物館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蒙頂山風景區內,建築面積5100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以茶爲主題的綜合性博物館。

蒙頂山茶文化博物館展示了茶的歷史、文化、產業、科學等方面的內容,包括茶的起源發展、茶葉種類、製茶工藝、茶葉品鑑、茶道禮儀、茶文化藝術、茶產業發展等,並配有豐富的茶器、茶道具、茶藝品等展品。

博物館建築以明清徽派建築爲主,相容現代設計理念,簡潔大方,宛如一座宏偉的茶船,巧妙地將徽派建築之美和茶文化之美融爲一體。博物館的設計採用節約能源的綠色建築理念,建築外部用綠色能源光伏板發電,實現自給自足。

除了展覽外,蒙頂山茶文化博物館還設有茶文化研究中心、茶藝表演和體驗、茶主題咖啡廳等配套服務,讓遊客可以深入瞭解茶文化、感受茶道之美。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

  茶文化的展覽館對於弘揚茶文化有着很大的影響。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世界茶文化博物館

  位置簡介

  界茶文化博物館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縣蒙頂山,佔地2000平方米,使用面積3000多平方米,共分中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心區、場景展示區、接待區、展覽區、銷售區等七大功能區。館名是由原四川省張學忠親筆題寫。博物館對蒙頂茶的起源、發展、演變、種植和製作工藝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進行陳列展示,全面展現蒙頂山世界茶文化發祥地、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世界茶文化聖山的風貌。

  該館集博物館蒐集、研究、宣傳三大功能,是蒙頂山茶文化旅遊的又一大人文景觀,爲中外茶商、茶人、茶文化專家學者以及廣大遊客參觀、交流和研討茶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

  建館原因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聖山。據記載,兩千年多前的西漢時期,吳理真就在蒙頂山種下了七株茶樹,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茶的先河。世界茶文化博物館蒙頂山以夏禹治水蹤跡所至而名列經史,因蒙頂仙茶自唐入貢而久負盛名,“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在民間廣爲傳頌。蒙頂山風景名勝旅遊區是四川省首批風景名勝旅遊區、國家AA旅遊區,自古便與青城山、峨眉山並稱蜀中三大名山。專家們認爲,作爲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茶的種植中心,蒙頂山風景區內如果能建一座世界一流的茶博物館將更好地展示和推廣“千秋蒙頂,茶香天下”這一千年茶文化內涵。

  專家們致認爲,在蒙頂山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巴蜀是茶文化的搖籃,創造了人類與茶相關的多項第一,蒙頂山有受原產地保護的綿延1600畝的茶園,這些都將是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館的基礎。

  2005年3月至5月,世界茶文化博物館進入建築及室內裝修設計,2005年5月至8月工程施工,於2005年8月29日開館。

  四大特色

  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具備四大特色:一是建築面積不大,但是在目前全球13家茶文化博物館中所涉及到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館茶文化內容是最爲完整;二是裝修及布展聘請的是北京老舍茶館設計者——聖唐古驛;三是專家組是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的副會長、進階工程師於觀亭老師擔任;四是整個博物館所展示的物品有近三分之一是真實文物。在表現形式上,該館運用現代簡約設計理念和現代最新科學工藝,將古老的茶文化融入一個全新的視覺體系中,開創茶界博物館之先河。該設計獲得四川省、四川省旅遊局、四川省雅安、雅安市以及第三屆四川省旅遊發展大會組委會共同頒發的“最佳設計獎”殊榮。

  展廳介紹

  茶文化博物館設有茶藝表演廳、中華茶史廳、中國烏龍茶展示廳、中國茶葉品種廳、中外茶具廳、茶事書畫廳、中華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展示悠久文明的中華茶文化。並設有貴賓廳和可容納1300人的多功能活動大廳。世界茶文化博物館

  茶藝表演廳

  是各地遊客觀賞茶藝表演、品嚐世界名茶鐵觀音的休閒所在,也是近觀藍溪美景,眺茶鄉風光的最佳位置。

  中華茶史廳

  以介紹我國茶葉起源、傳播、發展、功用爲主題的展廳,它是我國茶文化歷史的一個縮影,在這裏可以從中領略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葉發展、茶葉出口史略。

  中國烏龍茶展廳

  全面、系統介紹了中國烏龍茶起源、傳播、發展,特別是安溪四大名茶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神話般的起源傳說,展示古老茶鄉人民的智慧,體現烏龍茶的獨特神韻,領略茶鄉的風情。博物館展示的茶道“龍行十八式”雕塑和圖片

  中國茶葉品種廳

  彙集了我國綠茶、紅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六大茶類200多個品種,以及各種深加工茶葉產品,猶如中國茶葉大觀園,足不出戶便可飽覽天下各類茶葉品種。

  中外茶具廳

  展示國內外各式茶具,有臺灣鑑定杯、景德鎮花瓷壺、德化白瓷、宜興紫砂、福州壽山石壺等等有本國茶具,也有來自越南、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外茶具,形態各異,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茶事書畫廳

  這裏充滿茶文化氣息、茶文化精神,彙集來自全國各地著名書法家、畫家茶客的作品以及、省市各級領導對茶都關懷、題詞、是盡情吮吸茶文化甘露,學習繼承發揚茶文化的理想場所。

  中國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

  以中華茶業史上首次透過攝影藝術全面展示博大精深茶文化活動。2000年由人民日報社攝影部、市場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安溪縣聯合組織全國徵集“鐵觀音”杯全國攝影大賽評選出的優秀作品爲主題的展示廳,它以攝影體現了茶園風光,茶藝文化,茶具繽紛,茶館風情,茶業古今,茶韻流長。是用攝影精品弘揚中華茶文化的嶄新的形式。

  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三和茶文化博物館

  安溪三和茶文化博物館是目前安溪最大的茶博物館,也是全國最具特色的茶博物館之一。三和茶文化博物館是由三和集團全力打造的一個全新的創意茶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採用“打破天花板”的巧妙構思,“文三景”、“物三景”、“藝三景”的獨特佈局……主體構造爲“茶史長廊、百茶園、茶文化藏品、茶文化衍生藏品、千壺館”等五大展區。

  創意茶文化博物館在延續中華茶文化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希望能豐富人們對於一般茶文化展覽的認知,並能爲中國茶產業的文化突圍產生積極的探索意義。

  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劍湖山世界-茶藝博覽館

  「茶」是世界上除了水之外消費量最大的飲料,劍湖山世界以全球思考的角度、揉合傳統與創新、運用科技與文化創意,打造全新的「全球茶藝博覽館」,館內收藏臺灣茶的甘醇甜美、中國茶的豐富多元、日韓茶道的精緻細膩、歐洲茶茶的繽紛,集學習、藝術欣賞、休閒娛樂等多重功能。劍湖山世界更嚴選臺灣各地好茶,開創「劍湖山高山青茶博館」系列茶品,甘醇滋味值得您細細品嚐。

  茶文化展覽館的基本簡介:雲南茶文化博物館

  雲南茶文化博物館自建館以來,收藏的各類珍稀種類普洱茶樣本、普洱茶老茶、古喬木茶達三百餘種。最老的館藏藏茶可以追述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橫跨一個世紀的歲月,極具歷史價值。

  館藏品分爲五類:

  一、 稀有種類普洱茶樣本以及各類古茶樹衍生物;

  二、 從中後期一直到近現代的普洱陳茶、老茶;

  三、 代表雲南省參展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

  會等國際重大賽事活動的展品和國禮普洱茶;

  四、 雲南普洱茶傳統加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

  出品代表雲南頂級古樹茶的非遺系列國禮茶;

  五、 雲南地區歷代普洱茶用具和茶具。

 

世界茶文化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聖山。據記載,兩千年多前的西漢時期,吳理真就在蒙頂山種下了七株茶樹,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茶的先河。蒙頂山以夏禹治水蹤跡所至而名列經史,因蒙頂仙茶自唐入貢而久負盛名,“揚子江心水,蒙頂山上茶”在民間廣爲傳頌。蒙頂山風景名勝旅遊區是四川省首批風景名勝旅遊區、國家AA旅遊區,自古便與青城山、峨眉山並稱蜀中三大名山。

專家們認爲,作爲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中國茶的種植中心,蒙頂山風景區內如果能建一座世界一流的茶博物館將更好地展示和推廣“千秋蒙頂,茶香天下”這一千年茶文化內涵。

專家們致認爲,在蒙頂山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巴蜀是茶文化的搖籃,創造了人類與茶相關的多項第一,蒙頂山有受原產地保護的綿延1600畝的茶園,這些都將是建造世界茶文化博物館的基礎。

2005年3月至5月,世界茶文化博物館進入建築及室內裝修設計,2005年5月至8月工程施工,於2005年8月29日開館。

漫遊蒙頂山

坐落在雅安市名山縣境內的蒙頂山亦稱蒙山,因“雨霧蒙沫”而得名。山體長約10公里,寬約4公里,蒙頂山五峯環列,狀若蓮花,最高峯是海拔高度1456米的上清峯。

在民間,蒙頂茶歷來被老百姓看作是祛疾去病的神來之物,因此,歷史悠久的蒙頂茶被人們稱之爲“仙茶”,天賜恩寵的蒙頂山也被譽爲“仙茶故鄉”。

2009年8月8日,是全國首個主題爲“在運動中快樂,在快樂中健康”的“全民健身日”。我們五位男子漢決定以徒步蒙頂山的方式來慶祝首個全民健身日。

我們剛走到售票處,天空就下起了濛濛細雨,揹包打傘的人羣依然魚貫而入。我們以爲大家都是因爲全國首個全民健身日來開展健身活動的,經打聽後得知,原來絕大多數人都是來參加茶神吳理真的祭祀活動的。

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的茶文化聖山。

蒙頂山世界茶文化博物館,是目前全球13家茶文化博物館中茶文化內容最爲完整的一家博物館。館內設有茶藝表演廳、中華茶史廳、中國烏龍茶展示廳、中國茶葉品種廳、中外茶具廳、茶事書畫廳、中華茶韻全國攝影大賽精品展廳。館內還對蒙頂茶的起源、發展、演變、種植和製作工藝以及折射出的茶文化有專門的陳列展示。

在茶事書畫廳裏收藏着一幅大師風範自成一格的名畫:鮐背之年的齊白石畫贈花甲之年的毛。

在山坡上,由紫紅色玫瑰擺放成“千秋蒙頂,茶香天下”的園林藝術字在嫩綠色的草坪襯托下顯得格外地醒目。

花鹿池上架起一座小石橋,橋身披紅掛綠,橋撐着一把廣告傘,傘下有一老嫗面前擺放着一隻竹篩,見人就竭力誘導別人往竹篩裏“隨喜功德”。我甚惡之,於是踩着泥濘繞道而行。

清明時節雨,蒙頂山上茶。

蒙頂茶屬於綠茶,共分石花、黃芽、甘露三大類,又分雀舌,毛峯,碧潭飄雪等多個品種。

所謂明前茶是指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因爲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而被視爲茶中佳品。同時,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產量很少,所以就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不管是什麼季節採摘回來的茶葉,都要經過晾青、殺青、揉捻、渥堆、初烘、復焙等製作工序才能飲用。

行至山腰,駐足回望,近處滿谷滿坑的茶樹充滿眼球,遠處的名山縣城在虛無縹緲之間忽隱忽現,宛若海市蜃樓。

在蒙頂山上多處刻有“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的楹聯。它是由元代文人李德載《贈茶肆》(中呂·喜春來)曲:“蒙山頂上春來早,揚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學士更。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的詩句演變而來。

雅安,別名“雨城",蒙頂山因常年雨量達2000毫米以上,全年雨日多達200天左右,被古人稱之爲“西蜀漏天”,故而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說。蒙頂山上的天蓋寺傳說就是女媧採石補天的地方。

灰瓦紅柱、飛檐翹角的皇茶坊,絕對是“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喝杯茶去”的好去處。

四川人特別愛喝茶,喝一碗蓋碗茶,擺一段“龍門陣”,就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雅安的朋友曾經多次招待我在此品茗小憩,遠離城市的喧囂和浮躁,親近大山的綠色與沉靜,心裏的感受就別提有多巴適了。

在半山腰上有兩口並列的水井,一曰龍井,一曰蒙泉。

傳說,羌江河神之女從此井出入,故又名“龍井”。此井有蓋,浮雕盤龍。據《雅州府志》載:“井內鬥水,雨不盈、旱不涸,後人蓋之以石。遊者虔禮,揭石取水烹茶,則有異香。若擅自揭取,須晴日,即時大雨。”

當帶團的導遊小姐到此照本宣科“若擅自揭取,須晴日,即時大雨”的解說後,恰巧此刻小雨停歇了,我們和一羣想見證奇蹟的遊客揭開蓋並齊聲大喊,小雨卻沒應聲下來,反倒給人以怪誕不經的玄幻感覺,衆人訕笑離去。

茶神者,吳理真是也。

據清人修纂的《四川通志》卷四十記載: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

甘露石屋,據傳說是吳理真大師的棲身之所。

漢代蒙茶祖師吳理真親植“靈茗之種”的七株茶樹於蒙頂山蓮花心的位置。從唐代開始在此採摘貢茶,宋考宗淳熙13年才正式命名爲“皇茶園”。

百丈關,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有“獲百丈(關)者,必得成都無疑”之說。

百丈關戰役是1935年南下的紅四方面軍與川軍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戰役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戰鬥進行之艱難、之悲壯、之慘烈,是紅軍長征史上僅次於湘江血戰的一場大戰。

1985年,當地在蒙頂山上修建了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

當走過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之後,燒香拜佛的朝山者和旅遊觀光客就漸漸地稀疏了。

雨天的山路特別地溼滑,走路不看路的@蘿蔔小子在蒙山秀色牌坊前因踩着滑溜溜的青苔趔趄倒地呈四仰八叉狀。

人的一生中,誰沒跌過跤?跌倒算什麼,爬起來繼續走。

天仙池,相傳是因伏羲時代的天仙常在此沐浴而得名。

綠樹掩映、依崖而立的望遠亭是蒙頂山的盡頭。據當地人講,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這裏可以朝觀日出、暮看晚霞,還可以眺望距此16公里的雅安城區,瓦屋山、周公山等山脈。

今天因爲淫雨霏霏、煙霧濛濛的天氣,我們什麼也沒有看見。

從望遠亭折返後,我們選擇了遊客稀少、道路稍次、路程更遠的後山環繞下山線路。

茶神乎?神茶乎?茶神種神茶,神茶茶神種,反正都是對的。

下山的石梯步兩旁豎立着十多尊蒙頂茶技塑像。

蒙山派茶道分蒙頂茶藝“天風十二品”和蒙頂茶技“龍行十八式”兩大類,分屬剛健派與典雅派。兩派一剛一柔,一文一武。此式爲“龍行十八式”中的第十三式“龍轉乾坤”。

爲了豐衣足食,我們行走一生;爲了健康長壽,我們一生行走。在雨中環繞漫遊蒙頂山別有情趣,我們度過了健康快樂的一天。

在農家樂裏,我們吃到了兩道頗具蒙頂山特色菜餚,豁麻燉肉和茶葉炒蛋。

蒙頂山地區有哪些茶文化景點?當地的茶爲何如此出名?

天下第一壺、蒙頂茶道、山間茶園都是當地重要的茶文化景點。當地古茶樹衆多,氣候溫和溼潤,全年雲霧繚繞,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出產的茶葉,質量特別好製茶工藝高超,所以當地的茶很有名。

天下第一壺是蒙頂山地區最有名的茶文化景點,到達這個景區的大門口就能看到這個景觀,它是一個巨大的大茶湖,所有去這裏旅遊的人都想在這裏打卡拍照,它也是這個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茶壺高度超過9米,直徑長達16米,爾湖中的水會源源不斷地流到茶杯中,形成落差超過50米的瀑布,景色極爲壯觀。

蒙頂茶道也是與茶文有關的文化景點,景區內有一個觀景平臺,天氣好的時候,登上觀景平臺,能把逝去的景色盡收眼底,在那裏還可以扎帳篷看日出,登上山頂以後,則可以體會那裏獨有的茶道,可以看到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不過當地的功夫茶與其他地方的公共茶表演不同,它分爲兩派,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在表演的時候融入了蟬翼,更結合了武術,星源流水讓人感覺驚豔。

大片的茶園也是蒙頂山與茶文化相關的重要景點,這個景區有豐富多元的茶文化,人們在那裏不但能用嘴品茶,還可以用眼觀察,更可以親手去採茶,整個山區遍佈茶園,到達景區後可以租賃當地的採茶服裝,帶上斗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茶樹去茶園中採茶,還可以參觀當地的製茶工廠,瞭解茶葉生茶的過程。

蒙頂山地區的茶葉出名不單,因爲它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更因爲它是植茶始祖吳理真的故里。這個地方不單有大片的茶園,更擁有數不盡的古老茶樹,森林覆蓋率高達98%以上,當地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每年採集的茶葉都是茶中精品,用傳統工藝加工以後上市出售,色香味俱全,那幽幽的茶香讓無數人爲之陶醉。

蒙頂山景區開放時間-範圍-限人數

蒙頂山景區經綜合評估,現處於重新開放狀態。3月4日後,景區將部分開放。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仍未結束,將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遊客數量。

:

一、開放區域

1.開放遊覽路線:茶壇索道站天蓋寺陰陽石麒麟甘露井黃茶院甘露石屋天蓬漫步(甘露井大禹雕像蓬萊閣黃茶院天蓬漫步)霧海雲崖蒙山秀色龍巖樹襯巖雲

茶壇古天梯道天蓋寺(徒步)

提供停車、索道、遊覽接待服務。

世界茶文化博物館、紅軍百丈關戰役紀念館至今未開放;後續將根據疫情動態調整,逐步開放。

2.景區上林苑餐廳、銀杏餐廳營業時間:中午12:00-14:00,下午16:00-19:00。實行分餐制(或盒飯),暫不收餐桌餐。根據疫情防控情況。

3.皇家茶館和戶外品茶平臺可以爲遊客提供品茶、觀茶、表演等服務。

3月4日開園當天蒙山景區接待量不超過1000人。

:每天上午9:00-10:10-下午17:00

二、開放時間

蒙頂山生態停車場景區入口售票處(可購票)茶壇索道站天蓋寺陰陽石麒麟甘露井黃茶園蒙茶仙谷甘露石屋天蓬漫步(甘露井大禹雕像蓬萊閣黃茶園天蓬漫步)霧海雲崖蒙山秀色

茶壇古天梯道天蓋寺(徒步)

三、遊覽線路

進入景區前,必須規範佩戴口罩,積極配合景區工作人員登記、測量體溫,自覺排隊掃碼購票或透過網絡購票;進入景區後不要聚集,自覺與他人保持2m以上的距離。

請關注蒙頂山景區微信官方賬號和景區門口張貼的《蒙頂山旅遊景區開放遊覽公告》。

3月4日開園當天蒙山景區接待量不超過1000人。

四、遊客須知

,暫定景區日接待不超過1000人。根據疫情防控情況,進行動態調整。請關注蒙頂山景區微信微信官方賬號。

不及物動詞門票價格和停車費:

1.全票價格:40元/人(3月31日前),符合國家規定的,可享受半價或免票優惠,具體按國家規定執行。

2.半價票:20元/人(3月31日前)。

3.索道價格:往返30元/人,單程15元/人。

4.停車費:普通自駕車輛10元(不超過8小時),大型車輛20元(不超過8小時)。

五、遊客接待量

景區開放前兩週(即2008年3月4日-2008年3月18日),蒙頂山景區免費開放。

注意:

1.遊客需憑身份證入園;

2.遊客需要購買5元保險。

七、景區開園免票福利

蒙山因“雨霧沫”而得名。這裏年降雨量2000多毫米,古稱“西蜀漏天”。西雅安素有“雨城”之稱,又有“雅安多雨,中心羣山”之稱。更多的雨形成了更多雲和霧的景象。春夏之際,從山頂望去,雲霧在山澗溝壑間飄蕩,山巒裸露,宛如仙山瓊閣。冬天從山上往下看,冰雪掛着,羣山被雲霧包圍,亦真亦幻。日出時,金光瀰漫,紅雲浮動。這座小山像一隻鳳凰,沐浴在初升的太陽下。晚上可以看到名山和雅安城的萬家燈火,如天上的星星落在地上,景象萬千。

蒙山是中國茶產業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山茶葉的創始人吳麗珍就開始在蒙定馴化種植野生茶樹,開創了中國茶樹栽培的歷史

2021四川蒙頂山遊玩攻略英仙座流星雨觀賞指南

最近英仙座流星雨可謂是紅遍全網,都說這是難得一遇的奇觀。俗話說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一起來蒙頂山看流星雨吧,超詳細,超貼心的攻略都給你安排好了。

2021年蒙頂山最佳流星觀測點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後出現,8月13日左右達到。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與七夕相遇,帶上心愛的人,以愛之名,共赴一場浪漫星河之夜。

一、蒙頂山假日度假酒店

面朝生態茶園,背可望峨眉、瓦屋周公,俯瞰雨城、名山,觀日出遠海。

每個客房自帶大面積陽臺與全景落地窗,足不出門就能與另一半相擁,靜靜觀測浪漫的英仙座流星雨,許下廝守白頭的美好願望。

七夕限定特惠禮遇浪漫價:799元/套

?掃碼購買:

?套餐包含:

山景客房一間/晚+翌日雙人早餐+雙人景區門票+雙人茶文化博物館+雙人索道往返票+雙人午/晚餐

?購買時間:08-12

00:00至08-21

23:59

?使用規則:

■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

■週末不加價;

■優悅會會員積分條款不適用;

■旅行社不適用,會議會展不適用;

■套餐中未使用部分不得轉讓和返還且不可兌換現金;

■此套餐不適用於團隊訂房和節假日。

二、“雲上”觀景平臺

25倍超清光速望遠鏡,配上帳篷露營,蒙頂山“雲上”觀景平臺觀星,將浪漫與科技感拉滿。

露營至此,伴着不眠的夜,還可在清晨迎接第一縷曙光。

七夕露營望星

?掃碼進羣諮詢

三、

銀杏別院

蒙頂山銀杏別院是一個藏進山林裏的隱世民宿,雖背靠茂密的原始叢林,但其一旁的“天吉吊橋”,也是觀測流星的最佳打卡地。

七夕限定特惠禮遇浪漫價:777元/套

?套餐包含:

山景客房一間/晚+翌日雙人早餐+雙人景區門票+雙人茶文化博物館+雙人索道往返票+雙人午/晚餐+雙人特色下午茶

?購買時間:

即日起至8月21日

?預訂方式:

致電0835-3350888預訂即可

?使用規則:

■有效期至2021年12月31日;

■週末不加價;

■旅行社不適用,會議會展不適用;

■套餐中未使用部分不得轉讓和返還且不可兌換現金;

■此套餐不適用於團隊訂房和節假日,中秋、國慶需加價200元/套。

天下第一茶壺是在那裏的??有誰知道嘛??

1。四川:“天下第一大”的茶壺位於半山腰上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館外,壺嘴到壺把直線距離16米,壺身直徑9米,高度達9米。作爲蒙頂山上的一道景觀,從壺嘴流出的汩汩清泉像瀑布一樣直落巨型茶碗中,讓蒙頂山更具有茶文化的濃濃味道。

據史料記載,蒙頂山是世界人工植茶第一山。公元前53年,當地藥農吳理真在山上將野生茶葉人工栽植,山上遍佈茶文化遺蹟。蒙頂山茶葉自唐朝到清朝一直是朝廷貢茶,宋朝皇帝還在此山封了皇茶園。2004年9月,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雅安召開,會議透過了《蒙頂山世界茶文化宣言》,確立了蒙頂山作爲“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2、凌雲縣“天下第一壺”足立於縣城澄鏡橋西、泗水河之濱,壺高8 .18米、直徑13.8米、重6. 8噸,容量爲177. 2立方米,整個壺身是用鋼板鐵皮鑄建而成。大茶壺坐落在4米高的塔基上,壺內安有噴水管,水流從傾斜的茶壺嘴注入兩個杯口直徑爲3.18米、杯高1.98米的大茶壺中,每個茶杯可盛水9立方米。

該茶壺於2003年9月12日動工,9月28日竣工,先後共投入30萬元。據可查詢的資料考證,在這之前只有廣州梅州興寧市的茶壺最大,其壺高7. 8米,直徑爲10 .8米,故凌雲縣大茶壺目前爲“天下第一”。

3、皋城六安瓜片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天下第一紫砂流水茶壺”目前成功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個號稱天下第一的紫沙流水茶壺,是今年2月份江蘇宜興的著名老藝人徐三寶設計製作的。徐老藝人帶領8個徒弟,使用了600多套的雕刻工具,終於在半年之後該茶壺順利出爐。此壺高近3米,直徑1.5米,僅壺蓋就有60多公斤,壺身上刻着茶聖陸羽品茶圖和鄭板橋所書的“六安瓜片”四個大字,行雲流水生動非常。此茶壺每次泡茶可放10公斤左右的茶葉,可以作爲集體品茶之用。

有關茶文化旅遊景點的介紹 有關茶文化旅遊景點的介紹詞

蒙頂山地區有哪些茶文化景點?當地的茶爲何如此出名?

天下第一壺、蒙頂茶道、山間茶園都是當地重要的茶文化景點。當地古茶樹衆多,氣候溫和溼潤,全年雲霧繚繞,有豐富的負氧離子,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出產的茶葉,質量特別好製茶工藝高超,所以當地的茶很有名。

天下第一壺是蒙頂山地區最有名的茶文化景點,到達這個景區的大門口就能看到這個景觀,它是一個巨大的大茶湖,所有去這裏旅遊的人都想在這裏打卡拍照,它也是這個景區的標誌性景觀。這個茶壺高度超過9米,直徑長達16米,爾湖中的水會源源不斷地流到茶杯中,形成落差超過50米的瀑布,景色極爲壯觀。

蒙頂茶道也是與茶文有關的文化景點,景區內有一個觀景平臺,天氣好的時候,登上觀景平臺,能把逝去的景色盡收眼底,在那裏還可以扎帳篷看日出,登上山頂以後,則可以體會那裏獨有的茶道,可以看到精彩的功夫茶表演,不過當地的功夫茶與其他地方的公共茶表演不同,它分爲兩派,一文一武,一動一靜。在表演的時候融入了蟬翼,更結合了武術,星源流水讓人感覺驚豔。

大片的茶園也是蒙頂山與茶文化相關的重要景點,這個景區有豐富多元的茶文化,人們在那裏不但能用嘴品茶,還可以用眼觀察,更可以親手去採茶,整個山區遍佈茶園,到達景區後可以租賃當地的採茶服裝,帶上斗笠就可以近距離的,接觸茶樹去茶園中採茶,還可以參觀當地的製茶工廠,瞭解茶葉生茶的過程。

蒙頂山地區的茶葉出名不單,因爲它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更因爲它是植茶始祖吳理真的故里。這個地方不單有大片的茶園,更擁有數不盡的古老茶樹,森林覆蓋率高達98%以上,當地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每年採集的茶葉都是茶中精品,用傳統工藝加工以後上市出售,色香味俱全,那幽幽的茶香讓無數人爲之陶醉。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的概述?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不僅能使你瞭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還可親自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領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以滇茶文化及少數民族茶文化爲主,兼顧中國及世界茶文化,展現了古老的茶道、茶藝、茶經、茶禮、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華。遊覽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不僅能使你瞭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還可親自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領略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景區位於臨翔區城郊,佔地110公頃,是雲南省25個旅遊精品工程之一。是集旅遊、休閒、娛樂爲一體的綜合性人文旅遊景區。景區以滇茶文化及少數民族茶文化爲主,兼顧中國及世界茶文化,展現了古老的茶道、茶藝、茶經、茶禮、茶俗、茶歌、茶舞等茶文化精華。

臨滄茶文化的概述

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畔,北緯23°線邊緣地區。全區轄8縣、89個鄉鎮。其中有耿馬、滄源、雙江三個民族自治縣和23個民族鄉,瀾滄江、怒江環抱其境,北迴歸線橫貫全區,都說這裏是太陽“轉身”的地方。年平均氣溫17~19℃,是典型的四季如春之地。在這片2.4萬多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漢族和佤、彝、傣、拉祜、布朗、德昂、苗等25種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共同創造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從徐霞客遊記所提到的鳳慶縣大寺、魯史、犀牛等地,直到雙江勐庫冰島野生古茶林以及滄源古茶園,橫跨臨滄、雲縣兩縣,是可稱之爲“茶鄉”的瀾滄江“茶文化板塊”之一。

臨滄區是一個綠色生物資源的寶庫,雲南享有的“植物王國”美稱,臨滄區則可以說是雲南“植物王國”裏的“王國”之一。全區熱帶、帶面積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由於霧多、雨多和夾在瀾滄江、怒江兩江之間,氣候溫和_潤之優越條件,十分有利於茶葉、甘蔗、橡膠、咖啡、南藥、熱帶水果等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的生長;有原始野生的千年古茶樹或千畝連片千年古茶園,有展示茶文化特色的臨滄茶文化風情園,有民間廣爲流傳的用茶的起源故事以及茶歌、茶舞、茶禮、茶俗、茶道、茶藝,加之徐霞客在順寧***今鳳慶縣***考察發現了名品“太華茶”和馮紹裘創制國際名茶——“滇紅”,全區又有近70萬畝的滿山遍野的茶園和享譽世界最高茶價的名牌茶,臨滄地區,已不愧是雲南、中國和世界最大的“茶鄉”;臨滄區的名茶,已不愧是受英國女王倩睞的世界優級茶品。

古茶根深源長

臨滄地區是一個古老的茶區。具有獨特的雲南大葉茶種,又有製茶及貿易往來的社會基礎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順寧府志》載:“順寧,舊名慶甸,本蒲蠻之後,有悠久的種茶歷史”,野生茶更是另人刮目相看。

野生種 區內的樹齡超過2500年面積373公頃***5595畝***的雙江勐庫野生茶林。其最突出的野生特點:一是從地理分佈上垂直分佈在海拔2250~2720米的原始森林中;二是樹勢,葉片等均具有明顯的野生茶形態特徵。其中一株高22米的喬木,基幹圍粗3.25米,胸圍3.1米,樹幅13.7×20.6米,分枝密充中等,生長勢強;葉片爲橢園形,長13.8~16.5釐米,寬6.2~7.5釐米,先端漸尖,葉基楔形,葉脈,側脈9~11對。進入春季開採期,一葉三葉長6.5釐米,一葉三葉長7.5釐米,芽和嫩葉爲淺綠色,鱗片呈黃綠色。唐代陸羽《茶經》,開宗之句爲“茶者,南之方嘉木也”。指出茶葉的起源地在南方,這個南方,據專家研究就是雲南。唐代《蠻書》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變以椒、姜、桂和烹飲之”。唐朝南詔時期,“銀生”即現在的景東,是南詔國“銀生”節度府所在地,“銀生”的轄區曾一度包括今臨滄地區。說明早在唐朝時,滇西南瀾滄江流域廣大山區已是茶葉的重要產地。到了明朝,雲南臨滄區已有名茶問世。徐霞客到臨滄區鳳慶縣大寺高梘槽時,住在一個姓梅的農家,主人以“太華”名茶招待,“茶味甚佳”。當時,朝庭的官宦人家都喜歡喝雲南茶、臨滄茶。《紅樓夢》第63回記述:“林之孝又向襲人等笑說,該燜些普洱茶喝,襲人、晴雯二人忙說,燜了一缸子女兒茶,已經喝過兩碗了”。史載的“銀生界諸山”當時區域包括今臨滄地區範圍內的鳳慶縣的夾江一帶和雲縣漫灣、忙懷、茶房、大石,臨滄縣範圍的邦東、馬臺以及雙江縣一帶。當時的普洱***銀生城***是滇西的茶葉集散地而名聲遠傳。滄源糯良大黑山、鳳慶縣山頂塘大山、臨滄縣南美、雙江冰島等地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內均發現相聯幾十株至上千株,上萬株成片野生茶樹羣落,大的高達10~21米,直徑20~54.4米,樹幅6×8~6×10米,鳳慶大黑山龍塘箐旁的錦秀桂花村部分遺留的老房屋木木 樑 柱及裝修的木板均爲大茶樹。經科研部門歷次對茶樹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資料證明,臨滄境內有云南大葉茶羣體野生種,屬茶樹資源原產地之一。世界茶組植物已發現有40種,分佈在雲南的最多,在瀾滄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們可以看到許多的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老茶樹,鳳慶小灣鎮錦秀村香竹箐一株高 9.03米,胸徑1.6米,圍粗5.82米的大茶樹,近年據中國農業博物館專家初步認定,已有3750年的歷史,是當今地球上最古老、最粗壯的大茶樹,被專家譽爲“香竹皇”,說明臨滄區確是茶樹起源的中心之一。中外學者認爲:雲南發現的大葉茶,早於他省,尤以瀾滄江兩岸爲最多。雲南是茶樹的原產地,臨滄地區地處瀾滄江畔,宜茶地理位置與氣候得天獨厚,野生、半野生茶樹南起滄源縣糯良鄉,北至鳳慶縣詩禮鄉,從海拔1200米至2700米高程範圍內,全區8縣均有野生茶分佈。

栽培種 臨滄大葉茶栽培記載見於《順寧雜着》:“楚僧洪鑑名王縉和尚,來此建立禪院,名曰:‘太華寺’。太華寺爲順寧禪林第一寺,其谷間多有茶,味淡而微香,較普洱茶細,鄰郡多購,覓者,不可多得”。明成化二十一年***1458年***,雙江勐勐土司派人從外地引種200餘粒,在冰島培育成活150餘株***1980年查證,冰島尚存第一批引種30餘株***。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雙江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莊發的女兒嫁給順寧土司,送茶籽數百馱,在順寧繁殖,稱爲“元頭種”,鳳慶大寺鄉平河現有兩株。元頭種在順寧繁殖,並形成鳳慶大葉茶羣體品種。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雲縣茶房紳士石峻從勐庫購進茶籽30馱,在茶房定植。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順寧知府琦嶙督實業團長甘自東和木證明等開闢鳳山,自勐庫引種種植,並設實業局於半山,主持推廣茶業,環山數十里普遍種茶約五萬餘株,五年採摘,總計得茶2.5萬餘公斤。宣統元年***1909年***緬寧署通判房星東購入茶籽分發各鄉種植,栽活十萬餘株,隨後,實業邱裕文又督促種茶,遍及全縣六七千戶,年產八千至一萬馱,由康藏商人收購運銷外地。宣統二年***1910年***,永康***今永德、鎮康***州牧唐善祥首倡種茶,屢次從勐庫引種種植。時至今日,居住在勐庫野生茶樹林附近的立所寨、五家寨、豆腐寨、大富賽和小富賽的茶農還經常到古茶林挖茶樹幼苗補植自家茶園。據瞭解,此法效行已久,並且野生茶樹等成長後茶葉質量、產量與栽培型的茶葉品質、數量均無大的差異,甚至在抗病能力方面尤於栽培種羣。

韻味無窮的茶道

臨滄既是一個古老的茶區,又是一個完整保留悠久飲茶習俗的地區。可謂臨滄有多少年的人類文明史,就有多少年的茶道文化。茶文化是有關茶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和,茶文化在歷史演變中,始終內含着一種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葉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與人們追求的真、善、美的精神相吻合。詩人韋應物說:茶,“潔性不可污,爲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源”。盧仝的《茶歌》更道盡茶性之神奇:“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以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而今資訊時代,風雲變幻,工作生活節奏感緊張,關係複雜,人們非常需要鬆弛神經,調適心靈,昇華精神,茶被譽爲“靈魂的飲料”,對人心有一種特別的陶冶作用,透過茶文化的薰陶,“盡茶之真,發茶之善,明茶之美”,可以昇華人的精神,有利於創造新的人類文明。大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到鳳慶時,先民用“百抖太華茶”招待他,呷了一口淡黃清澈的茶湯,只覺得香氣馥郁,濃香純正;再飲,更是滋味清爽,竟不住連聲讚歎:所品飲過之茶不可勝數,可如此好喝的茶,還從未喝過,於是欣喜吟誦起唐宋詩人東野居士戴丙的《嘗茶》詩:“白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並動情地寫下了當天的日記:“過一村,已黃昏,又下二里,而宿於高梘槽,店主梅姓,頗能慰客,特煎太華茶飲予”的傳誦千古的品飲百抖太華的茶日記,使中國茶文化更具韻味和魅力。《滇海虞衡志》載:“順寧太平茶,細潤似碧螺春,能經三瀹,尤有味也。”歷史上春茶會,往來省內外客商多如行雲。茶馬古驛道上青龍江橋馬 *** 聲不斷,吆喝聲不絕於耳,春茶源源不斷地銷往省內外,走俏國內外100多個大中城市,遠銷東南亞37個國家和地區,最高年創匯達700多萬美元。如今的鳳慶“早春綠”茶,香氣似花沁人心脾,鮮爽而持久;回味似蜜甜淨,濃烈而甘醇。“一杯春綠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

人類的茶文化發祥於中國南方,起源於雲南瀾滄江畔。隨着四大發明的傳播,隨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斷加強,中國的茶文化沿着“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以及海道向四方遠傳,最終傳遍於世界。

民衆創造了茶文化,名人提高了茶文化。雲南各民族公認德昂族是“古老的茶農”,而德昂族就是臨滄區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據載:德昂族是雲南最早發現茶葉有藥用功能並把茶葉作飲料的少數民族。世居的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都有悠久的種茶、飲茶傳統習俗。唐代詩人盧仝寫下了傳唱千年的《茶歌》;陸游寫茶詩三百篇,蘇東坡伴着紫砂茶壺吟詩揮毫;乾隆皇帝四次遊訪西湖茶區,加封“御茶”18株;著名作家老舍酷愛茶藝,留下名劇《茶館》。把茶文化提高到皇家的高度和反映到人類靈魂的深度。臨滄各地各民族傳統的飲茶習俗豐富而又各異,飲用方法以薑茶、糊米茶、糖茶、鹽茶、嚼茶、烤茶、煨茶爲多。其中,習慣飲烤茶是臨滄地區12個世居民族的癖好,方法是先將小土罐置於火塘上烤燙,隨意抓一把春、夏、秋、冬茶放入罐內,邊烤邊抖,邊抖邊烤,使茶葉均勻加熱,抖動100次爲宜***又名“百鬥茶”***,待茶香氣撲鼻,茶杆泡黃,稍有爆聲時,衝入滾滾的山泉水,“ 口 茲 ”的一響,水注將浮沫衝出罐口***又名“沖天茶”***,清香四溢,稍後,倒入杯中品 嘗。民間有頭道苦、二道澀***略帶石頭、竹子的自然清香***,三茶四茶好敬客***色、香、味俱全***。每當呷上一口烤罐茶,頓覺滿口留香,甘甜濃郁,釅味中帶有幾分鮮爽,再飲,倍覺清香甘醇,心曠神怡。難怪來自北國的作家,《山西文學》副主編燕治國激動地稱譽臨滄茶道:“南國水土南國情,麗人城中品佳茗;他日我回太行去,醉裏常思茶山青”。

李鑑堯先生寫詩讚道:“喝一口,神清氣爽;喝兩口,嘴角留香;喝三口,味中有味;喝四口,雲遊仙鄉。識得茶味與世味,今日詩仙應你當”。臨滄生產大葉的各族農民千百年來創造了茶具、茶禮、茶歌、茶舞、茶的故事、茶的氛圍,陶冶了情操,煉鑄了好客的心靈,美化了環境,怎不使遠方的客人陶醉!怎不使四方的朋友美夢常在!全國每百萬人口中擁有百歲老人的比例爲***,我區每百人口中百歲老人所佔比例爲24.8,臨滄現有57位百歲長壽老人,皆是嗜好飲茶之人。爲追求健康長壽,人們對自然保健飲品、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趨勢日益高漲,臨滄有必要發揮大葉茶的品質特性,運用現代科技、生產系列的茶飲品、茶食品、茶藥品及茶用品,不斷拉長茶的產業鏈,做強做大臨滄大葉茶產業。深化茶文化的發展,拓寬茶道的領域,對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建設將帶來多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這方面,臨滄地區在“十五”計劃中進一步作了加強。

如今,臨滄又建成東南亞最大的茶文化風情園,佔地面積110公頃,總投資3480萬元。茶文化風情園以臨滄茶爲靈魂,融民族風情爲一體,集行、遊、購、食、宿、娛樂等功能的綜合性人文旅遊景點,其品位以滇茶文化和臨滄大葉茶爲龍頭,以臨滄少數民族飲茶習俗爲視窗,涵蓋臨滄區世居民族茶文化,乃至雲南茶文化的內涵。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位於臨滄行署以北3公里的忙畔青龍山茶園,1998年被省 *** 列爲雲南省25個旅遊精品之一。2001年3~4月,臨滄機場通航暨首屆中國臨滄佤族文化旅遊節之際,她以熱情美麗的英姿和現代新型企業的風貌歡迎四方賓客。最近,著名作家彭荊風等一行23人以及省地方誌辦主任、副研究員胡華生、省通志館副館長、副編審李成鼎等文人墨客先後在茶文化風景園談笑風生,觀賞著大型茶文化壁雕、旱噴泉、曼生十八式、茶壺雕塑、茶聖陸羽塑像、《茶經》全文、遊客製茶作坊、大型茶文化陳列展、茶藝茶道館、皇家茶道、朝仙工夫茶、佤族和彝族茶道表演。各級各界人士及國際友人每日絡繹不絕,他們無不爲臨滄豐厚的茶道文化所陶醉、留念。

茶對人們的陶冶作用是透過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聯想過程而實現的。泡茶、品茶是一種別緻的藝術創作活動,需要調身、調息、調心,達到敬、清、和、靜的心境,並與壺、杯、茶、水、境發生物我兩忘的溝通。加之泡茶者與品茶者都處在一種特殊的審美過程中,再配以古色古香的茶具和玄運空靈的樂曲、樂舞,人們的心情從現實的功利關係中超脫出來,進入理想的茶道境界。高雅、清靜的茶館還是人們訪親會友、交流資訊、會談商務的理想之所。

念好“茶經”,弘揚臨滄茶文化,振興臨滄茶產業,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綠色經濟強省和國際大通道,實現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協作發展,臨滄社會將更文明,更美好。她將與漫灣、大朝山、小灣三大電站編織成一幅紅花與綠葉,金光與美玉交相輝映的、多姿多彩的巨大美景展現於21世紀,成爲新世紀最新、最美、最具特色的“世外桃園”屹立於“太陽轉身的地方”,讓世人神往。

南平哪裏有可以體驗茶文化的景點?

武夷香江茗苑

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觀光園,佔地面積170畝,總建築面積6萬餘平方米,涵蓋武夷茶文化博覽館、茶葉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名叢園、傳統手工製茶作坊、茗香湖中庭水景、茶人之家、曲韻廊、品茗閣、茗戰廳、茶館、產品展示廳等遊覽參觀點。園區內茶園綠樹蔥鬱,極具當地特色、富有茶文化氣息的建築錯落有致,輔以花廊、曲徑、池沼、水榭等,反映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和諧,體現出綠色植物、藍色天空、清澈水景、獨特韻味的江南園林庭院式景觀,是集茶葉種植、自動化加工生產、檢測、茶產品展示、研發以及茶產業生態文化旅遊等爲一體化的大型綜合茶文化體驗式休閒旅遊區。

武夷茶文化博覽館

透過名茶與名山、名茶與養生、名茶與名盞、名茶與名人、名茶與民俗等展廳的模型、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展示武夷巖茶悠久厚重的歷史,起到教育、宣傳、推廣和弘揚武夷茶文化的作用。

烏龍茶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

烏龍茶精加工自動生產流水線是武夷山香江茶業有限公司根據烏龍茶的生產、製作工藝特別定製的一套生產設備,將中國傳統烏龍茶製作方法與現代化機械生產工藝相結合,按照國家標準設計、與國際接軌,採用全封閉不鏽鋼製造,茶葉在加工過程中不落地,集全電節能、衛生環保於一體,實現計算機全程控制自動化生產。每個產品均經嚴格的檢測,達到國家衛生標準及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要求後出廠。所有工作只爲一個目標:製作出讓消費者放心的產品。

名叢園

按照武夷山茶山種植與管理技術要求打造的階梯盆景式生態名叢品種園,作爲茶葉科研培育基地,也是遊客體驗式茶園,可供遊人觀賞、拍照、寫生和採摘體驗。

傳統手工製茶技藝展示

製茶師傅現場專業化講解武夷巖茶基本的識別、採摘、製作知識,展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紅袍傳統手工製做技藝,遊人可參與互動,親自體驗製茶樂趣。

茗香湖中庭水景

自後山跌落而下的清澈泉水形成一條蜿蜒的小溪寫入中庭湖,象徵着茶文化的源遠流長,湖水與周邊景色交相輝映,形成倒影,一虛一實,虛實共生,營造出迷人的自然風光。

曲韻廊

園中連廊彎彎曲曲,如九曲蜿蜒,移步異景,湖光山色,別具一番韻味。

茗戰廳

茗戰廳的鬥茶桌直徑約10米,桌中間置有一個高大10米的茶竈大茶壺,可同時容納百人在此品茗,並可欣賞精彩的鬥茶表演,二樓茶館,爲遊人提供一個靜謐、高品位的品茗場所,參與者亦可邊觀邊學邊做邊品,融入雅俗共賞的品茗世界。

產品展示廳

透過不斷的科技創新與研發,現今香江在原有名叢的基礎上開發出了衆多名優產品:純種大紅袍、內鬼洞鐵羅漢、鐘鼓巖肉桂、樓梯巖水仙、水簾洞雀舌、玉華洞百歲香、旗山雪梨等;海西一號、曦瓜壹號更是引領了武夷巖茶一號風潮,爲武夷巖茶的發展史寫入新的篇章。

2015年,武夷香江茗苑榮獲福建省首批觀光工廠資格。

2016年,武夷香江茗苑被評爲國家4旅遊景區。

武夷香江茗苑爲AAA景點

更多關於南平哪裏有可以體驗茶文化的景點?,進入:檢視更多內容

蒙頂山地區有哪些茶文化景點?當地的茶爲何如此出名

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蒙山地處四川盆地西緣山地,爲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過渡地帶,號稱“天漏”雅安與名山兩地。

宋代詩人文同《蒙頂茶》詩有“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的讚頌。唐宋大家孟郊、韋處厚、歐陽修、陸游、梅堯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爲題的詩文。明清時代的詩文題詞則更爲豐富,當代詩人、文學藝術家也留下了許多吟誦蒙山茶的華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獨具的蒙山茶文化。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蒙頂山茶文化的評價

爲將“蒙頂山茶”打造成知名名牌,名山縣委、縣立足豐富的茶文化資源,堅持“茶業富縣”發展戰略,透過打造多家茶業龍頭企業、組建茶業集團等手段,着力將蒙頂山茶打造成爲全國知名的茶產業旗艦。如今,該縣的茶園總面積和農村人均擁有面積均居全國第一,茶葉產量產值、良種化率、機械化率、良種茶苗繁育等指標名列全國前茅,名山縣已成爲中國綠茶第一縣。寬和茶館位於成都市紅牌樓董家灣北街3號,是第一家以蒙頂山茶文化爲主題的茶館,今後在這裏就可以進行蒙頂山茶、茶文化、茶技的交流,同時這裏也將是蒙頂山走入國門的第一平臺。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爲貢品。原始公社後期, 茶葉成爲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爲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爲“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爲主,着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爲各民族的禮俗,成爲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都有客來敬茶之禮。隨着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茶道、茶禮、茶藝已經透過不同的表現滲透到了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裏不僅開闢了一個別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類名茶、特色茶點也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茶樓。普通百姓家雖然沒有專用的茶室,也結合自身條件, 配備有茶具和茶葉。

綠茶、花茶、白茶、黃茶不需洗茶,否則將損失茶葉有效成分;而經發酵的如紅茶、黑茶、青茶(如鐵觀音、烏龍茶等)都需要經過洗茶,保障茶湯的口感和品質。茶葉沖泡時,要輕而快,八分滿即可。沖泡後,有禮貌地對客人說:“請用茶。”客人也應表示謝意,待3-4分鐘後,即可品茶。品茶時,若用茶杯,應右手拿杯柄,左手啓杯蓋;如用玻璃杯,則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夾杯,無名指和小指託底;如用蓋碗,則右手持杯,左手啓蓋,客人可以撥去茶湯上的茶葉,慢慢細飲。如感到茶水過熱,應放在茶几上稍涼後再飲,不要用嘴吹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