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圓明園的毀滅背景資料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7.06K

圓明園的毀滅背景資料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4課的課文。作者是王英琦。文章用反襯手法寫是爲了透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圓明園的毀滅的時代背景

清朝末年,國勢日漸衰落。咸豐十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

爲了迫使清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爲藉口,命令米啓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兩天兩夜。

由於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封閉國家,清朝中期,全國的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1840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了反對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1856年10月,在沙皇俄羅斯和美國的支援下,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爲了獲得更大的殖民利益。

他們首先在廣州挑起兩次戰鬥,但未達到預期。爲了直接對清施加壓力,決定了陳炳景成。侵略軍於1858年5月強迫天津,清與英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的罪惡和羞辱簽署“天津條約”。

1860年7月,英國和法國的侵略者戰艦再次到達達古口口,英國和法國大使前往北京改變他們的蠍子,他們強迫自己“說和平”。然而,條件越來越苛刻,條件越來越苛刻。目的是迫使陳炳靖強迫清廷提交。面對侵略者的計劃,的清大驚小怪,捍衛的速度緩慢。

因而痛失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中隊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對入侵者的堅決抗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衆,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

擴展資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經濟掠奪。

《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條款,向清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爲: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

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表示拒絕,交涉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援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

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佔領京城,火燒圓明園,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地主階級分化,部分滿清統治者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從而開始了“洋務運動”,迎來了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

同治年間,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後因財政困難,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爲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闢爲圓明園遺址公園。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佔地5,200餘畝,比頤和園的整個範圍還要大出近千畝。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餘年間,所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遊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它與紫禁城同爲當時的全國中心,被清帝特稱爲“御園”。光是懸掛了匾牌的就有600餘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圓明園的毀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圓明園

《圓明園的毀滅》歷史背景簡介

19世紀中葉,中國面臨着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割地求和的困境。1856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佔領北京,並燒燬了圓明園。這場慘烈的事件被稱爲“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是清朝乾隆皇帝爲慶祝八十壽辰而修建的大型皇家園林,位於北京西郊。圓明園佔地約350公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建築最華麗、藝術價值最高的皇家園林之一。圓明園內有豐富的池塘、山嶽、園林、建築等景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遺產之一。

然而,圓明園的毀滅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傷痕。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後,他們發現圓明園內存放了大量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聯軍指揮官派遣了士兵搜尋園內的寶藏,結果他們發現了大量的珍寶,並將其搶走。爲了掩蓋罪行,英法聯軍將圓明園燒燬,這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災難之一。

圓明園的毀滅,不僅僅是一座園林的消失,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毀滅。這場事件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感和悲痛,也成爲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象徵。圓明園的毀滅,讓人們意識到了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遭受的巨大挑戰,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於民族自強的渴望和追求。

圓明園的毀滅的時代背景

圓明園的園林藝術成就被普遍認爲既體現了中國封建時代的燦爛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揮霍無度。由於封建統治者妄自尊大,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

擴展資料:

圓明園景色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峯夕照。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圓明園的毀滅

Tags:圓明園 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