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婺源茗眉茶藝解說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75W

婺源茗眉茶藝解說詞

尊敬的各位觀衆,大家好!今天我來介紹一種來自中國婺源的珍貴茶葉——茗眉。

茗眉是一種採自自然生態和諧山區的中高海拔茶葉,自然生長環境保證了其天然的清香和恬淡的口感。茶葉爲一芽一葉製成,外形呈現出約七分捲曲,色澤嫩黃的樣子。

在茶藝中,所用的沖泡器皆爲手工製品,每一件均經過精細雕琢。沖泡步驟十分重要:1.先用沸水沖洗器具,達到清潔消毒的效果。2.取適量的茶葉,放入沖茶器中,稍微滾動一下取出茶壺裏的第一杯水。3.再倒入適量的水待茶湯稍微升起,放下蓋子,等待約1分鐘即可享用。

茗眉茶口感清香甘潤,回味悠長,具備清熱解毒、祛痰止咳、降血壓等功效,深受廣大茶客喜愛。

婺源茗眉茶是一種獨特的茶葉品種,不僅有着濃郁的民間文化底蘊,更是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讓我們一起來品嚐這豐富又充滿禮儀的茶文化吧!感謝大家的聆聽。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尊敬的各位觀衆,大家好!今天我來介紹一種來自中國婺源的珍貴茶葉——茗眉。

茗眉是一種採自自然生態和諧山區的中高海拔茶葉,自然生長環境保證了其天然的清香和恬淡的口感。茶葉爲一芽一葉製成,外形呈現出約七分捲曲,色澤嫩黃的樣子。

在茶藝中,所用的沖泡器皆爲手工製品,每一件均經過精細雕琢。沖泡步驟十分重要:1.先用沸水沖洗器具,達到清潔消毒的效果。2.取適量的茶葉,放入沖茶器中,稍微滾動一下取出茶壺裏的第一杯水。3.再倒入適量的水待茶湯稍微升起,放下蓋子,等待約1分鐘即可享用。

茗眉茶口感清香甘潤,回味悠長,具備清熱解毒、祛痰止咳、降血壓等功效,深受廣大茶客喜愛。

婺源茗眉茶是一種獨特的茶葉品種,不僅有着濃郁的民間文化底蘊,更是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讓我們一起來品嚐這豐富又充滿禮儀的茶文化吧!感謝大家的聆聽。

尊敬的各位觀衆,大家好!今天我來介紹一種來自中國婺源的珍貴茶葉——茗眉。

茗眉是一種採自自然生態和諧山區的中高海拔茶葉,自然生長環境保證了其天然的清香和恬淡的口感。茶葉爲一芽一葉製成,外形呈現出約七分捲曲,色澤嫩黃的樣子。

在茶藝中,所用的沖泡器皆爲手工製品,每一件均經過精細雕琢。沖泡步驟十分重要:1.先用沸水沖洗器具,達到清潔消毒的效果。2.取適量的茶葉,放入沖茶器中,稍微滾動一下取出茶壺裏的第一杯水。3.再倒入適量的水待茶湯稍微升起,放下蓋子,等待約1分鐘即可享用。

茗眉茶口感清香甘潤,回味悠長,具備清熱解毒、祛痰止咳、降血壓等功效,深受廣大茶客喜愛。

婺源茗眉茶是一種獨特的茶葉品種,不僅有着濃郁的民間文化底蘊,更是體現了中國茶文化的精髓。讓我們一起來品嚐這豐富又充滿禮儀的茶文化吧!感謝大家的聆聽。

婺源有什麼特色?

江西婺源當地民俗特色介紹:

婺源當地民俗特色-婺源四色

婺源以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賢俊衆多而盛行於世。婺源的四色特產非常有名,所謂四色,就是指紅、綠、黑、白四種顏色,分別指代婺源特有的紅色荷包鯉魚,馳名中外的江西綠茶“婺綠”,丹青垂愛的黑色龍尾硯,個大肉脆雪白甜梨。

紅色——荷包紅鯉魚 :明代開始在婺源民間選育繁衍,因當地的水質優良、氣候適宜,逐漸形成了一種特異品種。其色彩紅豔,頭小尾短,背高腹圓,型似荷包,故名荷包紅鯉魚。該魚營養豐富、肉嫩湯鮮,是食用、藥用、觀賞俱佳的國家級優良淡水魚種,已列爲國宴之珍。

綠色──婺源綠茶 :婺源是中國綠茶之鄉,千百年來,“婺綠”以“顏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特點而著稱於世,早在唐代婺源就已成爲“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的著名茶區。婺源茗眉是婺源綠茶中的上品,它的外形彎曲似眉,翠綠緊結,銀毫披露;味道鮮爽甘醇。

黑色──龍尾硯 :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有1200多年的歷史,被譽爲“硯國名珠”、“文房瑰寶”。龍尾硯以取龍尾山的石料製作而得名,硯品繁多,製作精細,風格高雅,歷朝皆爲貢品,以“聲如銅、色爲鐵、性堅滑、善凝墨”而聞名。宋朝詩人蘇軾曾冠以“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厚而堅,樸而重”之美稱。

白色——江灣雪梨::產地江灣,果白如雪而得名。《婺源縣誌》載:明代,婺人從歙縣丁字橋引進梨苗,與當地野生棠梨嫁接,並以油漬紙爲袋將果逐個包封,成熟時果雪白,有西降塢、六月雪、白梨、蘇梨等品種。其中尤以“西降塢”爲最,皮薄肉細,核小汁多,脆嫩爽口,味美香甜,是果中上品。

婺源當地民俗特色-婺源四古

一古——古建築

婺源古代屬於徽州所轄,所以這裏的民風民俗與現在的皖南地區非常接近,保留了大批古樸典雅的徽派古建築,古祠堂、官邸、民居、書齋、戲臺、廊橋、亭閣、寶塔等遍佈全縣。

那些白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顯得寧靜而幽雅。李坑、延村、思溪、桃溪等明清民居羣被建築學家稱爲“古建築博物館”。

二古——古溶洞

位於靈巖國家森林公園內的靈岩石窟羣有大小溶洞36個,洞內泉潭參差錯落,有數百個上佳景點。

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到過此洞,至今仍保留着“岳飛遊此”、“吳徽朱熹”等題詞2000多處,爲國內罕見。

三古——古樹

遍佈鄉野的名木古樹,爲婺源又增添一份古韻。

漢代的苦櫧、隋朝的銀杏、唐代的香樟、北宋的紫薇、南宋的牡丹、明代的香榧以及其他歷時千餘年的紅豆杉、楠木、柳杉、羅漢松、刨花楠、黃檀至今仍然長得亭亭蓋蓋。婺源的古樹中,最有名的是被稱爲“江南第一樟”的虹關古樟和朱熹親手栽植的巨杉。

四古——古文化

婺源是理學大師朱熹的故里,還出過文學家朱弁、皖派篆刻創始人何震、樸學家江永、鐵路專家詹天佑等名人。

據史載:從宋至清,婺源全縣考取進士的有550人,出任仕宦者2665人,到明清朝更有“一門九進士,六部四尚書”之事。縣中文人學士的著作達3100多部,其中172部計1487卷被選入《四庫全書》,所以有“書鄉”之譽。

婺源當地民俗特色-油菜花海

江西婺源,被世人稱之爲“中國最美的鄉村”,古老的城鎮建築和農村面貌讓人感受到的是淳樸且充滿自然的氣息,漫步於鄉村的石板路,穿過溪河的石拱橋,油菜花盛開於徽式農舍間中。每年的三、四月份,就是婺源油菜花飄香的時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齊齊盛放的時候是這裏一年中最美的時光。

不同於其他很多地方的油菜花,婺源的油菜花有另一種意韻:羣山如抱,藍天碧水,在蔥蘢的綠色掩映中,粉牆黛瓦的徽州民居鱗次櫛比,一個個古老村落點綴在廣闊的油菜花叢中,爭相輝映,如同一幅花黃柳綠的水墨丹青。

還有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點綴在金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使逃離紛繁城市的人在這裏找到了歸宿。夜宿農家,煮一壺醇香的米酒,炒兩個平常的小菜,十幾元錢就能把你帶到人生最高的境界。

婺源當地民俗特色-儺舞地戲

婺源儺舞

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

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寄託了村民的美好願望,古時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儺舞祈福禳災,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

如《開天闢地》,舞者頭掛"盤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現出開創乾坤的盤古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慨。《判官醉灑》表現判官與小鬼嬉耍鬥酒的酩酊醉態,人物性格鮮明,饒有生活情趣。《舞花》則是一組大型舞劇,表現秦二世胡亥篡奪皇位的歷史故事,氣勢磅礴。

儺舞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婺源儺面具有50多種,以木頭雕做,工藝精緻,手法誇張,神氣活現,其忠奸優劣、老少妍陋無不神似。舊時鄉民把儺面具奉爲"神靈",開櫥和封存儺面具還有一套尊祀的儀式。婺源儺舞由於受到明未盛行的目連戲的影響,有的節目逐漸發展爲戲曲形式,增加了絃樂和高腔曲調,別具特色。

婺源地戲

婺源地戲是婺源民間的一種由鄉民穿戴戲衣,化裝們熟悉的一組組戲劇人物亮相的敬神與娛樂相統一的傳統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迎秋打醮時,不少地方都會演出地戲。地戲有地戲、馬戲、擡閣和高蹺等形式。扮演者穿戴戲衣,飾成生、旦、醜、末、淨等角色,依次亮相。

在地上行走者稱地戲;乘馬而遊者,謂馬戲;擡閣帽是由四至八個人擡着一張大型臺桌,臺桌分高低層和前後區。扮演者(多位靈巧的兒童)各飾某一戲劇中的角色,穿戴考究。形態或站、或坐、或倒立、或懸空,組成一個個精彩畫面。如《桃園三結義》、《鬧天宮》、《單刀赴會》、《打金枝》、《三岔口》、《拾玉鐲》等。

上述三種,只配以鑼鼓絲絃,扮演者不演不唱。而高蹺則是腳上綁定木棍,短的一尺,長的一尺半。扮演者邊走邊演,一般多爲插科打諢,逗人嬉笑。藝高者甚至表演武術、或劈叉、或空翻。

茶藝基本知識,如何纔是個合格茶藝員呢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容,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茶葉經營、茶文化、茶藝美學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泡茶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是泡好茶的關鍵。

第一節泡茶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着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爲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爲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祕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爲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鬆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進階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爲95℃,沖泡時水溫爲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爲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幹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鐘爲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製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豔。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是隨着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鐘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着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爲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鐘左右飲用爲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爲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鐘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後,浮在水面的茶葉纔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爲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鐘,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爲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爲好。

四、沖泡次數

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爲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第二節泡茶用水的選擇

“水爲茶之母,器爲茶之父”、“龍井茶,虎跑水”被稱爲杭州“雙絕”。可見用什麼水泡茶,對茶的沖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是茶葉滋味和內含有益成分的載體,茶的色、香、味和各種營養保健物質,都要溶於水後,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響茶質,清人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情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須配以好水。

一、古代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標準的是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寫道:“水以清、輕、甘、冽爲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爲難得。”後人在他提出的“清、輕、甘、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個“活”字。

古多選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無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潔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及淨化的自來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是說用不同的水,沖泡茶葉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只有佳茗配美泉,才能體現出茶的真味。

二、現代茶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認爲“清、輕、甘、冽、活”五項指標俱全的水,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質要清。水清則無雜、無色、透明、無沉澱物,最能顯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體要輕,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輕,故被御封爲“天下第一泉”。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一理論是正確的。水的比重越大,說明溶解的礦物質越多功能。有實驗結果表明,當水中的低價鐵超過0.1ppm時,茶湯發暗,滋味變淡;鋁含量超過0.2ppm時,茶湯便有明顯的苦澀味;鈣離子達到2ppm時,茶湯帶澀,而達到4ppm時,茶湯變苦;鉛離子達到1ppm時,茶湯味澀而苦,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輕爲美。

其三,水味要甘。“凡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所謂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覺。嚥下去後,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這樣的水泡茶自然會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溫要冽。冽即冷寒之意,明代茶人認爲:“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冽則茶味獨全”。因爲寒冽之水多出於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湯滋味純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現代科學證明了在流動的活水中細菌不易繁殖,同時活水有自然淨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較高,泡出的茶湯特別鮮爽可口。

第四節 茶的品飲

一、品飲要義

品茶,是一門綜合藝術。茶葉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完全要看個人喜歡哪種口味而定。也就是說,各種茶葉都有它的進階品和劣等貨。茶中有進階的烏龍茶,也有劣等的烏龍茶;有上等的綠茶,也有下等的綠茶。所謂的好茶、壞茶是就比較品質的等級和主觀的喜惡來說。

目前的品茶用茶,主要集中在兩類:一是烏龍茶中的進階茶及其名叢,如鐵觀音、黃金桂、凍頂烏龍及武夷名叢、鳳凰單叢等;

二是以綠茶中的細嫩名茶爲主,以及白茶、紅茶、黃茶中的部分高檔名茶。這些高檔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們都在一個因子,兩個因子,或某一個方面上有獨特表現。

不好的茶並不是已經壞了的茶,而是就品質優劣來說。一般說來,判斷茶葉的好壞可以從察看茶葉、嗅聞茶香、品嚐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觀茶(察看茶葉)

察看茶葉就是觀賞幹茶和茶葉開湯後的形狀變化。所謂幹茶就是未沖泡的茶葉;所謂開湯就是指幹茶用開水沖泡出茶湯內質來。

茶葉的外形隨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形態,有扁形、針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蘭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彎曲形等,各具優美的姿態。而茶葉開湯後,茶葉的形態會產生各種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觀察幹茶要看幹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回軟,最好不要買。另外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則切成細條或者碎條。不過,光是看幹茶頂多只能看出30%,並不能馬上看出這是好茶或者是壞茶。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1)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峯、安吉白片等。

(3)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4)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5)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狀,如六安爪片、齊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而閩北武夷巖茶的青褐油潤,閩南鐵觀音的砂綠油潤,廣東鳳凰水仙的黃褐油潤,臺灣凍頂烏龍的深綠油潤,都是進階烏龍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澤,也是鑑別烏龍茶質量優劣的重要標誌。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爲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爲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裏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爲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因爲茶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後與空氣接觸很容易氧化變色,例如綠茶的湯色氧化即變黃;紅茶的湯色氧化變暗等,時間拖延過久,會使茶湯混湯而沉澱;紅茶則在茶湯溫度降至20℃以下後,常發生凝乳混湯現象,俗稱“冷後渾”,這是紅茶色素和咖啡鹼結合產生黃漿狀不溶物的結果。冷後渾出現早且呈粉紅色者是茶味濃,湯色豔的表徵;冷後渾呈暗褐色,是茶味鈍,湯色暗的紅茶。

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爲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纔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般情況下,隨着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3)底色

就是欣賞茶葉經沖泡去湯後留下的葉底色澤。除看葉底顯現的色彩外,還可觀察葉底的老嫩、光糙、勻淨等。

3.賞姿

茶在沖泡過程中,經吸水浸潤而舒展,或似春筍,或如雀舌,或若蘭花或像墨菊。與此同時,茶在吸水浸潤過程中,還會因重力的作用,產生一種動感。太平猴魁舒展時,猶如一隻機靈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動;君山銀針舒展時,好似翠竹爭陽,針針挺立;西湖龍井舒展時,活像春蘭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4.聞香

對於茶香的鑑賞一般要三聞。一是聞幹茶的香氣(幹聞),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熱聞),三是要聞茶香的持久性(冷聞)。

先聞幹茶,幹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應在沖泡前進行,如綠茶應清新鮮爽、紅茶應濃烈純正、花茶應芬芳撲鼻、烏龍茶應馥郁清幽爲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帶有焦、煙、酸、黴、陳或其它異味者爲次品。

將少許幹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葉放在手中),聞一聞幹茶的清香、濃香、糖香,判斷一下有無異味、雜味等。

聞香的方式,多采用溼聞,即將沖泡的茶葉,按茶類不同,經1~3分鐘後,將杯送至鼻端,聞茶湯麪發出的茶香;若用有蓋的杯泡茶,則可聞蓋香和麪香;倘用聞香杯作過渡盛器(如臺灣人沖泡烏龍茶),還可聞杯香和麪香。另外,隨着茶湯溫度的變化,茶香還有熱聞、溫聞和冷聞之分。熱聞的重點是辨別香氣的正常與否,香氣的類型如何,以及香氣高低;冷聞則判斷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而溫聞重在鑑別茶香的雅與俗,即優與次。

一般說,綠茶有清香鮮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爲佳;紅茶以有清香、花香爲上,尢以香氣濃烈、持久者爲上乘;烏龍茶以具有濃郁的熟桃香者爲好;而花茶則以具有清純芬芳者爲優。

透過玻璃杯,只能看出茶葉表面的優劣,至於茶葉的香氣、滋味並不能夠完全體會,所以開湯泡一壺茶來仔細的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湯倒出來後,可以趁熱開啟壺蓋,或端起茶杯聞聞茶湯的熱香,判斷一下茶湯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麥芽糖香),同時要判斷有無煙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異味。這樣,可以判斷出茶葉的新舊、發酵程度、焙火輕重。在茶湯溫度稍降後,即可品嚐茶湯。這時可以仔細辨別茶湯香味的清濁濃淡及聞聞中溫茶的香氣,更能認識其香氣特質。等喝完茶湯、茶渣冷卻之後,還可以回過頭來欣賞茶渣的冷香,嗅聞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葉,這個時候香氣已經消失殆盡了。

嗅香氣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湯浸泡5分鐘左右就應該開始嗅香氣,最適合嗅茶葉香氣的葉底溫度爲45~55℃,超過此溫度時,感到燙鼻;低於30℃ 時,茶香低沉,特別對染有煙氣、木氣等異氣者,很容易隨熱氣揮發而變得難以辨別。

嗅香氣應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熱輕嗅或深嗅杯中葉底發出的香氣,也有將整個鼻部深入杯內,接近葉底以擴大接觸香氣面積,增加嗅感。爲了正確判斷茶葉香氣的高低、長短、強弱、清濁及純雜等,嗅時應重複一二次,但每次嗅時不宜過久,以免因嗅覺疲勞而失去靈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過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這樣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氣是“高溫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時,嗅出茶的“中溫香”。而在品味後,更可嗅茶的“低溫香”或者“冷香”。好的茶葉,有持久的香氣。只有香氣較高且持久的茶葉,纔有餘香、冷香,也纔會是好茶。

熱聞的辦法也有三種,一是從氤氳的水汽中聞香,二是聞杯蓋上的留香,三是用聞香杯慢慢地細聞杯底留香。如安溪鐵觀音沖泡後有一投濃郁的的天然花香,紅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綠茶則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還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葉和香氣與所用原料的鮮嫩程度和製作技術的高下有關,原料越細嫩,所含芳香物質越多,香氣也越高。

冷聞則在茶湯冷卻後進行,這時可以聞到原來被茶中芳香物掩蓋着的其他氣味。

5.嘗味

指嘗茶湯的滋味。茶湯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呈味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它們的數量和比例適合,就會變得鮮醇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爲最佳。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喝後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很久。

一般認爲,綠茶滋味鮮醇爽口,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烏龍茶滋味釅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標誌。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所以,嘗味時要使茶湯在舌頭上循環滾動,才能正確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來。

品滋味時,舌頭的姿勢要正確。把茶湯吸人嘴內後,舌尖頂住上層齒根,嘴脣微微張開,舌稍向上擡,使茶湯攤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從口慢慢吸入空氣,使茶湯在舌上微微滾動,連吸兩次氣後,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湯,應擡高舌位,把茶湯壓人舌根,進一步評定苦的程度。對有煙味的茶湯,應把茶湯送人口後,嘴巴閉合,舌尖頂住上顎板,用鼻孔吸氣,把口腔鼓大,使空氣與茶湯充分接觸後,再由鼻孔把氣放出。這樣重複二三次,對煙味的判別效果就會明確。

品味茶湯的溫度以40~50℃爲最適合,如高於70℃,味覺器官容易燙傷,影響正常的評味;低於30℃時,味覺品評茶湯的靈敏度較差,且溶解於茶湯中與滋味有關的物質,在湯溫下降時,逐步被析出,湯味由協調變爲不協調。

品味時,每一品茶湯的量以5ml左右最適宜。過多時,感覺滿嘴是湯,口中難於迴旋辨味;過少也覺得嘴空,不利於辨別。每次在3 ~4秒內,將5ml的茶湯在舌中迴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ml的茶湯分3次喝,就是“晶”的過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以免茶湯從齒間隙進入口腔,使齒間的食物殘渣被吸入口腔與茶湯混合,增加異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濃淡、強弱、爽澀、鮮滯、純異等。爲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強烈刺激味覺的食物,如辣椒、蔥蒜、糖果等,也不宜吸菸,以保持味覺與嗅覺的靈敏度。在喝下茶湯後,喉嚨感覺應是軟甜、甘滑,有韻味,齒頰留香,回味無窮。

茶道 與茶知識

1、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爲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爲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茶藝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爲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爲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透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裏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裏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透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透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凡人茶道  茶道是好東西,按照茶道的要求來飲茶,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絕對是好處多多的。但是我們老百姓平時並沒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規則來飲茶。我們平時飲茶時可以注意以下這幾個方面,列舉如下,試做爲我們的“凡人茶道”:   ·1.水與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應就是茶的濃淡。濃淡要合適纔好,使我們能夠品賞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的濃淡對於茶葉中的 物質的浸出是有影響的,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的影響作用。濃淡可以科學計測,但是平時沒人去理會這一指標的,還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爲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 葉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兩克。   2.泡茶的水溫   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視不同類茶的級別而定。但是我們經常不注意這一點,總喜歡用很燙的水來沖泡。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用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龍井茶,應用80℃~85℃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時間長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左右,不宜久泡。紅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點。   4.杯子的用法   紅茶一般有玻璃杯,其他常用白瓷杯。2、茶知識:中國十大名茶杭州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 蘇州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 太平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毛峯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爲茶中的上品。 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砂綠起霜”成爲鐵觀音高品級的標誌,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 岳陽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爲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爲“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爲貢茶,素稱“貢尖”。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 信陽毛尖   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中國名茶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 茶的性味   性味理論認爲,甘則補而苦則瀉。   二、茶的歸經   典籍記載,茶的歸經是“入心、脾、肺、腎五經”。   【性味】有溫涼之分。   【歸經】歸心、肺、胃經。 茶——清火去疾   我國明代李時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成書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李時珍自己也喜歡飲茶,說自己“每飲新茗,必至數碗”。書中論茶甚詳。言茶部分,分釋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對茶樹生態,各地茶產,栽培方法等均有記述,對茶的藥理作用記載也很詳細,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爲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虛實。苦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認爲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茶藥與茶療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而且都與神農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於祁龍泡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併爲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於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 由於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爲萬病之藥”。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茶葉的種類綠茶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裏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爲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峯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 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峯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嶗山綠茶、霄坑毛峯、貴定雪芽。 紅茶   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青茶   又稱烏龍茶,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爲喝功夫茶。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爲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名貴品種有:北苑御茶、矮腳烏龍、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 黃茶   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潙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 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名貴品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著名的雲南普洱茶曾被歸爲黑茶。歷史上確有把普洱茶歸爲黑茶類。同時,安徽農業大學的陳椽教授的《製茶學》一書中也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其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臺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準裏,把普洱茶定義爲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種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外,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裏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白茶   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是我國的特產。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甌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茶葉中含有哪些有益成份   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將近500種。主要有咖啡鹼、茶鹼、可可鹼、膽鹼、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 、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抗癌效果。它們的共同作用,對人體防病治病有着重要意義,故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茶道 與茶知識

1、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爲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透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爲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爲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爲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爲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爲新茶、甘泉、潔器爲一,天氣好爲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一;反之,是爲“三不點”。明代爲十三宜與七禁忌。“十三宜”爲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爲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透過比茶麪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爲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纔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爲講究。茶藝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爲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爲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透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裏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裏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透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透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凡人茶道  茶道是好東西,按照茶道的要求來飲茶,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絕對是好處多多的。但是我們老百姓平時並沒有多少可能按照茶道在規則來飲茶。我們平時飲茶時可以注意以下這幾個方面,列舉如下,試做爲我們的“凡人茶道”:   ·1.水與茶的比例   直接的反應就是茶的濃淡。濃淡要合適纔好,使我們能夠品賞到茶的色和香,同時,適當的濃淡對於茶葉中的 物質的浸出是有影響的,這不但影響到茶水的色、香,也影響到茶水對人體的影響作用。濃淡可以科學計測,但是平時沒人去理會這一指標的,還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濃。大致上說,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重量比爲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 葉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兩克。   2.泡茶的水溫   對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溫,應視不同類茶的級別而定。但是我們經常不注意這一點,總喜歡用很燙的水來沖泡。一般說來,紅茶、綠茶、烏龍茶用沸水沖泡還是較好的,可以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綠茶,如龍井茶,應用80℃~85℃的開水沖泡,使茶水綠翠明亮,香氣純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時間長短   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鐘左右,不宜久泡。紅茶要比普通的茶泡得更短一點。   4.杯子的用法   紅茶一般有玻璃杯,其他常用白瓷杯。2、茶知識:中國十大名茶杭州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 蘇州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 太平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毛峯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茶樹天天沉浸在雲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爲茶中的上品。 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 “砂綠起霜”成爲鐵觀音高品級的標誌,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的美譽。 岳陽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爲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清代,君山茶分爲“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爲貢茶,素稱“貢尖”。 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雲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 信陽毛尖   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中國名茶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能。 茶的性味   性味理論認爲,甘則補而苦則瀉。   二、茶的歸經   典籍記載,茶的歸經是“入心、脾、肺、腎五經”。   【性味】有溫涼之分。   【歸經】歸心、肺、胃經。 茶——清火去疾   我國明代李時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藥物學專著《本草綱目》,成書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李時珍自己也喜歡飲茶,說自己“每飲新茗,必至數碗”。書中論茶甚詳。言茶部分,分釋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對茶樹生態,各地茶產,栽培方法等均有記述,對茶的藥理作用記載也很詳細,曰:“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爲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虛實。苦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認爲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茶藥與茶療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而且都與神農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於祁龍泡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併爲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但近代的習慣,“茶藥”一詞則僅限於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 由於茶葉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藥,而目是如同唐代陳藏器所強調的:“茶爲萬病之藥”。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目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茶葉的種類綠茶   綠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裏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這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爲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峯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 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峯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日照清茶、嶗山綠茶、霄坑毛峯、貴定雪芽。 紅茶   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青茶   又稱烏龍茶,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爲喝功夫茶。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爲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名貴品種有:北苑御茶、矮腳烏龍、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 黃茶   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三天;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潙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 黑茶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名貴品種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著名的雲南普洱茶曾被歸爲黑茶。歷史上確有把普洱茶歸爲黑茶類。同時,安徽農業大學的陳椽教授的《製茶學》一書中也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其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臺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準裏,把普洱茶定義爲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種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外,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裏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白茶   白茶則基本上就是靠日曬製成的,是我國的特產。白茶和黃茶的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甌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茶葉中含有哪些有益成份   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將近500種。主要有咖啡鹼、茶鹼、可可鹼、膽鹼、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穀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 、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抗癌效果。它們的共同作用,對人體防病治病有着重要意義,故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透過茶藝課的學習,談談茶葉的基本成分和功效,結合市場的茶產品,談談茶產品多樣化發展趨勢

茶葉屬(Tea) 茶組(Camellia sect thea.L)下又分三個種:

蒙頂茶

茶種(中國種)、普洱種、蛋白桑茶種,茶葉與咖啡、可可並稱爲世界三大飲料。稍後,《茶經》也採用了“茶”字,在此之前,文古曾製作過 “茶”是用“荼”表示。泛指可用於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製的飲料,後來引申爲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製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以歷史分類

中國現代名茶有數百種之多。根據歷史分析,有下列四種情況:

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蒙頂茶、湄潭翠芽、蘭馨雀舌、蒙洱茶、西湖龍井、英山雲霧茶、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恩施玉露、大紅袍、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福鼎白毫銀針、白牡丹、安溪鐵觀音、鳳凰水仙、閩北水仙、武夷巖茶、祁門紅茶、武當道茶、古丈毛尖、英德紅茶、粵東山龍茶等。

另一部分是後期恢復的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茗洲“金玉香茗"、蒙頂甘露、蒙頂黃芽、黃山金毫、湄潭翠片、涇渭茯茶、渠江皇家薄片、渠江薄片、渠江茶、休寧鬆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峯、曾侯銀劍、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峯、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粵梅香、順生茶葉、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黎平香綠茶、雨亭嶺大洪山茶,蘭馨金尖、石阡苔茶、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雲霧毛尖、雪峯禪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峯、金壇雀舌、天柱劍毫、寒冰天露、嶽西翠蘭、齊山翠眉、紅山龍、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峯、金水翠峯、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潭翠芽、安化松針、遵義毛峯、文君綠茶、峨眉毛峯、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 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宏和升鐵觀音、泉城紅、泉城綠等等。

第四種就是天然營養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葉茶。

製作工藝分類

(中國七大茶系)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爲零)。代表茶有:蒙頂甘露、日照綠茶、六安瓜片、龍井茶、湄潭翠芽、碧螺春、蒙洱茶、信陽毛尖、紫陽毛尖茶。

黃茶:

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20m)霍山黃芽蒙洱銀針、蒙頂黃芽

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潙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青茶:

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葉。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爲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但是安溪鐵觀音的新貴感德、長坑、祥華鐵觀音的最新清香製法是沒有 “綠葉紅鑲邊”的特徵。特別是感德下村(霞雲村、霞春村等)更是該做法的典型代表。代表茶有:鐵觀音、大紅袍、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爲80~90m)祁門紅茶、荔枝紅茶,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工夫紅茶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江西一帶,以潮汕的工夫茶爲主。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性溫熱

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0m)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

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 壓制成磚。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種要包括“陝西咸陽茯磚茶”、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等。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爲20~30m)白毫銀針、白牡丹,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白茶白毫顯露。比較出名的出自福建北部和寧波的白毫銀針,還有白牡丹。

其他:

臺灣種植的茶樹品種,另有武夷茶、紅心大口、黃心大口、紅心烏龍、黃心烏龍、水仙、軟枝紅心、臺茶十四號(白文)、臺茶十五號、臺茶十六號、臺茶十七號(白鷺)、淡水青心、佛手、烏枝、梅佔等品種但面積較小,且不普遍。茶葉的分類——按焙火程度來分類

成茶精製過程中的焙火是改變茶湯品質的重要步驟,正確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湯品質。

以季節分類

1.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製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縣飲香茶葉合作社的鐵觀音,是烏龍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湯色都可謂是“一絕”。(又如六安瓜片、山龍紅茶)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製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

茶樹品種

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爲苦澀。(如普洱茶、楓樹茶)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製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如鐵觀音、粵梅香)

4.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製。冬茶是在秋茶採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如凍頂烏龍)

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爲再加茶,其主要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薑茶散”、“益壽茶”、“減肥茶”、“蒲涼支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附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珠蘭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從世界上來看,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3茶文化編輯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羣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淵源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爲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蒙頂山是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人工種植茶葉最早的地方。

吳理真

從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的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山種植茶樹的傳說,可以證明四川蒙頂山是茶樹種植和茶葉製造的起源地。

追溯蒙頂山茶的歷史,始於西漢,距今已有2000年。史料中有“蒙山在雅州,凡蜀茶盡出此”的記載。公元前53年,僧人甘露普慧禪師吳理,在蒙頂山發現野生茶的藥用功能,於是在蒙頂山五峯之間的一塊土地上,移植種下七株茶樹。吳理真種植的七株茶樹,被後人稱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種植馴化茶葉的第一人,被後人稱爲“茶祖”。

相傳蒙頂茶開山祖師“吳理真”所創“天風十二品”茶藝,用於祭祀女媧使蒙頂山獨享天外風雨潤澤的。歷經兩千年的風雨,演變成著名的蒙頂茶藝。講的是如何泡茶、聞香、送茶、飲茶的奧妙。它包括玉壺蓄清泉、甘露潤仙茶、飲客鳳點頭等12道程序,表演者通常需要沐浴焚香後在山頂表演。茗煙與仙霧漸融漸逝,神思共天,且合且離,可謂將茶藝的雅緻之美髮揮得淋漓盡致。[1]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爲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爲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爲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爲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爲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爲“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飲茶始於中國

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

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

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爲烏龍茶的品嚐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爲“功夫茶”。

歷史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說:傳說在三皇五帝時代,神農(其所當的時間大約在伏羲與黃帝之間)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採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嚐了近72種中草藥。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着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爲藥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爲藥用,後來發展成爲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效用

茶--中草藥和蔬菜

茶葉的發現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爲蔬菜食用,隨着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爲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爲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爲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爲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飲料(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峯,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衆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閒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這一時期。同時,烹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衝入乾製的茶葉以得茶湯。茶成爲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爲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茶葉的品飲和食用的變遷

1、是“煮”

2、是“泡”

3、是“烹”

4、是“淹”

5、是“煎”

4歷史編輯

世界各國的製茶技術,均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我國。

805年:唐代時,日本和尚最澄大師及806年空海大師,留學我國研究佛學,歸國後,將我國茶葉蒸青綠茶的製茶技術傳入日本。

1811年:榮西和尚留學回歸日本,將鍋炒茶製法傳入日本。

1828至1833年:茶葉產製技術傳入印尼。荷屬東印度公司派茶師傑哥遜前後六次來我國學習研究,每次均帶回茶種、製茶技術工人及器具。

1833年:沙俄來訪我國採購茶籽與茶苗,1848年開始採摘,依照我國茶葉製作方法開始生產。

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發展委員會,即派祕書哥登來我國學習茶葉產製技術。購買茶籽及茶苗,並尋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師及工人,到大吉嶺等地發展茶業。

1835年:宇治山本氏,傳回我國覆蓋茶園“玉露茶”的製法。

1836年:哥登氏帶回我國茶工,在阿薩姆勃魯茶廠中,按照我國紅茶製法,試製成功,日後發展成今天的阿薩姆紅茶。

1866年:斯里蘭卡正式製茶始於特羅氏。學習我國武夷巖茶製法,試製成功。至1873年後才仿效印度的機械製法。

1877至1887年:南非及東非洲茶葉的發展,已由我國輸入茶葉生產技術。

1893年中國茶工、漢家劉氏茶坊29代傳人,將我國的種茶技術傳到俄羅斯和格魯吉亞。1900年劉茶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

1898年:日本開始仿製我國紅茶、綠磚茶。

1926年:日本仿效我國珠茶製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我國浙江龍井。

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茶業者等退出印度、錫蘭的茶葉經營,將技術與資本等,轉移投資於肯尼亞等新茶區的開闊,才大量生產紅茶。

主要價值編輯

隨着科學的發展,到了19世紀初,茶葉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鑑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2]

成份及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紅茶茶湯中,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爲複合物;茶湯冷後形成乳化現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於鹼性食品。可幫助體液維持鹼性,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血鈉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免疫功能,並有助於鈣的利用。因不溶於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維生素:

②B羣維生素及維生素C:爲水溶性,可由飲茶中獲取。

5.其他機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皁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於製茶過程中強迫茶葉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

中國古人曾認爲茶有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藥與茶療

茶文化與中醫藥,兩者間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而且都與神農氏這一傳說有關。

由於茶葉有很好的醫療效用,所以唐代即有“茶藥”(見代宗大曆十四年王國題寫的“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可見,茶就是藥,併爲藥書(古稱本草)所收載。

茶不但有對多科疾病的治療效能,而且有良好的延年益壽、抗老強身的作用。

茶至少有以下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頭目 (5)止渴生津 (6)清熱 (7)消暑 (8)解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減肥(12)下氣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風解表 (18)堅齒 (19)治心痛 (20)療瘡治瘻 (21)療飢 (22)益氣力 (23)延年益壽(24)殺菌治腳氣

茶的其它功效不成系統者,尚有如下數條:《格物粗談》稱:“燒煙可闢蚊:建蘭生丸斑,冷茶和香油灑葉上”。《救生苦海》稱:“口爛,茶根代茶煎飲”。《本草綱目》:治“痘瘡作癢,房中宜燒茶煙恆薰之”。

抗癌:科學家發現,用壺煮制的茶水更有利於健康。與簡單的在盛有沸水的杯子裏泡茶相比,煮茶水的方法可以釋放出更多的抗癌化學物質。

預防疾病:紅茶的抗菌力強,用紅茶漱口可防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感冒,並預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研究表明:紅茶功效不遜於綠茶且更有益於心臟。

中醫說茶

中醫認爲,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藥理作用也不一樣。產於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於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於福建者曰建茶,專於“闢瘴”;產於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於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闢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藥有很大的學問。

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爲,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

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爲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鬱、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髮,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爲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

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面板、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青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

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幹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

相剋

茶+肉類=茶利尿,容易便祕。

茶+藥=影響藥物吸收。

茶+水果=影響水果的營養吸收。

1、吃狗肉後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質,而茶葉中鞣酸較多,如食狗肉後立即飲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爲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能減弱腸蠕動,產生便祕,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滯腸內被動吸收,而不利於健康。

2、茶和白糖:

茶葉味苦性寒,人們飲茶的目的就是藉助茶葉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強消化機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涼之性,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如茶中加糖,就會抑制這種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葉配白糖療疾的偏方,作爲食療可以,若平時飲茶則不宜配糖。

3、茶與雞蛋:

茶水煮雞蛋,茶的濃度很高,濃茶中含有較多的單寧酸,單寧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雞蛋爲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雞蛋食用。

4、茶與羊肉:

雖然時常吃一些羊肉對身體大有裨益,但在吃羊肉喝茶時,羊肉中豐富的蛋白質能同茶葉中的鞣酸“聯姻”,生成一種叫探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腸道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大便裏的水分減少,容易發生便祕。吃完羊肉後也不宜馬上喝茶,應等2—3小時再飲茶。

5.茶與藥:

茶葉中的鞣酸可與某些藥物(如硫酸亞鐵片、構檬酸鐵銨、黃連素等)起化學反應而產生沉澱,影響藥物吸收。

如果用茶水服用鎮靜藥(如苯巴比妥、安定等),則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茶鹼等興奮劑就會使藥物的鎮靜作用抵消或減弱。

6、茶與酒:

不少人酒後都愛飲茶,想達到潤燥解酒、消積化食、通調水道的功效,但這對腎臟是不利的。

因爲酒後飲茶,茶鹼產生利尿作用,這時酒精轉化的乙醛尚未完全分解,即因茶鹼的利尿作用而進入腎臟,乙醛對腎臟有較大的刺激性,從而易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害。於是腎寒、陽痿、小便頻濁,墜痛等症狀接踵而至。

妙用

茶水可以去垢滌膩,所以洗過頭髮之後,再用茶水洗滌,可以使頭髮烏黑柔軟,富有光澤。而且茶水不含化學劑,不會傷到頭髮和麪板。

茶藝師對茶葉種類的說明

茶藝師對茶葉種類的說明

  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茶葉種類說明

  1. 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裏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螺春茶、黃山毛峯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蕩毛峯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2.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

  主要花色有:祁門紅茶、滇紅、英德紅茶、正山小種紅茶等。

  3. 黑茶: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像雲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種。普洱茶又分兩種《一是傳統普洱茶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一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還是烏龍茶。

  4. 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也最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爲喝工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叢、凍頂烏龍茶等。

  5. 黃茶 :著名的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

  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潙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

  6. 白茶:白茶則主要是透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

  將上述幾種常見的分類方法綜合起來,中國茶葉則可分爲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部分:

  基本茶類

  綠茶——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首位。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干燥的過程。由於加工時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爲炒青綠茶(龍井)、烘青綠茶(黃山毛峯)、蒸青綠茶(恩施玉露)和曬清綠茶(滇綠)。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全國18個產茶省(區)都生產綠茶。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紅茶——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正山小種)、工夫紅茶(祁紅)和紅碎茶(立頓紅茶)三大類。

  青茶(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濃醇。因其葉片中間爲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白茶——是我國的特產。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黃茶——在製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潙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廣東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南路邊茶”、雲南的“緊茶”、“餅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

  再加工茶類

  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再加工而成的稱爲再加茶,包括花茶、緊壓茶,液體茶、速溶茶及藥用茶等。

  藥茶——將藥物與茶葉配伍,製成藥茶,以發揮和加強藥物的功效,利於藥物的溶解,增加香氣,調和藥味。這種茶的種類很多,如“午時茶”、“薑茶散”、“益壽茶”、“減肥茶”等。

  花茶——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茶葉花色品種。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種產品,在我國很受喜歡。一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少數也有用紅茶或烏龍茶做茶坯的。它根據茶葉容易吸附異味的特點,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種有茉莉花、桂花、珠蘭等好幾種,以茉莉花最多。

  從世界上來看,在以上類茶中,以紅茶的數量最大,其次是綠茶,最少的是白茶。

  六大基本茶類(具體茶名補充)

  1.綠茶類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峯;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涌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松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峯;秦巴霧毫;開化龍鬚;廬山雲霧;安化松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峯;雲峯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峯;九華毛峯;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峯;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巖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峯;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文君嫩綠;前峯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峯;九龍茶;峨眉毛峯;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峯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松陽銀猴;龍巖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峯;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巖茶;凌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峯;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2.烏龍茶類武夷巖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鬚茶;黃金桂;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臺灣烏龍;臺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3.紅茶類祁門功夫;湖紅功夫;滇紅功夫;功夫紅茶;寧紅功夫;宜紅功夫;越紅功夫;川紅功夫;政和功夫;閩紅功夫;坦洋功夫;白琳功夫。

  4.白茶類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

  5.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潙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6.黑茶類湖南黑茶;老青茶;四川邊茶;六堡散茶;普洱茶。

  再加工茶(補充)

  1.緊壓茶類沱茶;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米磚茶;黑磚茶;花磚茶;茯磚茶;湘尖茶;青磚茶;康磚;金尖;方包茶;六堡茶;圓茶;餅茶。

  2.花茶類茉莉花茶;珠蘭花茶;桂花茶;金銀花茶;白蘭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

  三、有茶名實際並非茶之“茶”:絞股藍茶;杜仲茶;松針米茶;羅布麻茶;人蔘茶;菊花茶;桑芽茶;金銀花茶;桂花茶;薄玉茶;刺五茄茶;蟲茶;柿葉茶;青豆茶;玄米茶;鍋巴茶;老鷹茶;老薑茶;紅棗茶;竹葉茶;玉米鬚茶;車前草茶;丹蔘茶;胖大海茶;番瀉葉茶;鉤藤茶

;

新手學泡茶的基本常識6

1. 新手學泡茶要注意哪些方面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有些新手學泡茶往往無法將茶之韻味完全沖泡出來,令茶的滋味有些單薄。因此,這些新手學泡茶都會有個疑問,那就是泡茶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泡茶的步驟又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看看不同的泡茶的方法。

1、毛茶法泡茶。

所謂毛茶法就是在茶之中加入乾果,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73663接以熟水點泡,飲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採果,別具佳趣。

2、點花茶法泡茶。

將梅花、桂花、茉莉花等多種花茶直接和末茶放到碗中,熱茶水氣蒸騰,使茶湯催花綻放,既觀花開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時享用,美不勝收。

3、煮茶法泡茶。

將茶直接放到釜中熟煮,這種泡茶的方法是在我國的唐代之前非常流行且普遍的。用這種方法煮茶,要先將茶餅給碾碎,然後開始煮水。將經過多方挑選的品質上架的水放入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交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爲細小茶花,餑爲大花,皆爲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讓茶和水能進一步地融合,波滾浪涌,稱爲三沸。此時將二沸的時候盛出來的沫餑澆到烹茶的水與茶上,這個就需要按照當時人數的多少來確定。茶湯煮好,就要均勻地斟茶,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4、點茶法泡茶。

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但茶末和水依然需要交融一體。水衝放茶碗中,需要用茶筅來拼命地用力打擊,這時水 *** 融,浙起沫餑。茶的優劣,以餑沫的出現快不快,水紋露出是慢還是快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較爲晚露而且不散的纔是最好的。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茶後,茶盞之中膠着不幹的就被稱爲“咬盞”。

5、大衆泡茶法。 這種方法從清代到現代都爲民間廣泛使用,自然爲人熟知。不過,中國各個地方的泡茶的方法都有所區別。由於現代茶類的品種很多,紅茶、綠茶、花茶,沖泡方法皆不盡相同。

大衆泡茶法,也叫以釜煮茶湯,湯熟後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時沫餑要均。宋代用點茶法,可以一碗接着一碗慢慢地點;也可以用大湯鉢,大茶筅,一次點就,然後分茶,分茶準則同於唐代。明清以後,直接沖泡爲多,壺成爲泡茶的用具。自泡自吃的小壺雖然不大,但起碼能夠斟四、五碗的茶壺。所以,這種壺叫作“茶娘式”,而茶杯也因爲茶壺之名而稱爲“茶子”。

如果你也喜歡泡茶,倒是可以每一種泡茶的方法都嘗試一遍。

2. 求泡茶的詳細步驟,跟視頻

中國十大名茶沖泡方法(有圖哦) 泡茶工具茶壺、公道杯,小直口杯、祁門紅茶、法蘭西玫瑰、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開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4-6.投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FH-204一屋窯茶壺中。

7-8.洗茶: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9-11.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準備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2623933好的玫瑰花,倒入8分滿開水,蓋上壺蓋泡2-3min。

12-16.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將茶湯分到小直口杯中。聞茶香,品茶味,祁門紅茶有天然的果香,加上法蘭西玫瑰的花香,香味清新迷人,口感甘醇馥郁。

【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凍頂烏龍春池0014、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取5g左右茶葉放入紫砂壺中,加入沸水,洗茶重在一個“快”字,不求將茶味泡出,只需讓茶葉均勻受熱,喚醒茶香即可。8-11.泡茶:洗茶後,採用高衝的方式將沸水倒入茶壺中。

蓋上壺蓋,期間,不斷的用開水淋浴茶壺,以3次爲佳,內外高溫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完全的散發出來。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要低倒,快速。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裏,濃郁的茶香即可即瀰漫在空氣中。【泡茶工具】紫砂壺一個、大紅袍(這裏以特級爲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紫砂壺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沸水溫茶具,使茶具均勻受熱。

4-7.洗茶:用茶匙取適量茶葉放入紫砂壺,洗茶講究一個“快”字,只要把茶葉的香味喚醒可,無需泡出茶味。8-11.泡茶:棄去洗茶之水,傾入沸水,蓋上壺蓋泡4~5min,期間要用沸水從澆注壺身,以3次爲佳,高溫之下才能使濃郁的茶香充分散發出來。

12-15.出湯:將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低倒,快速,防止茶香飄逸。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分到小口杯裏,即可品茶香,觀茶形。

【泡茶工具】透明玻璃杯一個、太平猴魁、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2.溫杯:使用80℃左右的開水溫玻璃杯。取適量茶葉(7-8片)放入玻璃杯中,根部朝下,賞茶形。

3-6.洗茶:將80℃左右的開水沿着杯壁倒入茶杯中,快速洗茶。7-9.泡茶:先加入杯子容量1/3的開水,1~2min後再加滿水。

【泡茶工具】陶瓷蓋碗一個、黃山毛峯(這裏以特級爲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1-3.溫杯:用75~85℃的開水,衝淋陶瓷蓋碗,使其充分均勻受熱。

4-6.投茶:上投、中投、下投法皆可,我們以下投法示意,用茶匙取3~5g茶葉放入蓋碗。7-14.泡茶:先加入適量的75~85℃的開水,以覆蓋茶葉爲佳,蓋上杯蓋。

1~2min後,再沿杯壁加滿開水,即可品茗香了。【泡茶工具】直口玻璃杯一個、六安瓜片、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竹節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

如下圖所示:1-4、燒水,涼溫大概到75-85度,用燒開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溫杯。用茶匙取3g茶葉放入玻璃杯。

5-7.泡茶,上、中、下皆可,我們這裏選擇下投法,倒入適量溫開水,以覆蓋茶葉爲佳。8-11.輕輕搖動茶杯,使茶葉完全吸附水份,散發香味,擱置3分鐘左右。

12-15.沿着杯壁加滿水沖泡,觀茶型,聞茶香,品茶湯。【泡茶工具】潔淨的闊口透明玻璃杯一個、西湖龍井茶(這裏以特級特香爲例)、電水壺一個、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個、茶道六件套一個、陶瓷儲茶罐一個)如下圖所示:一、用電水壺把水燒開至100攝氏度,備用;二、西湖龍井沖泡用水的選擇:純淨水或山泉三、龍井的泡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我們選擇下投法。如下圖所示:1.用剛燒的開水溫杯,2-4.用茶匙從茶葉罐裏取適量茶葉(一般一次放5-7g,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5-6.待開水涼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壺,衝入適量的水,已覆蓋所有茶葉爲佳。 ▲懸壺高衝▲7-10.搖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個方向輕輕搖動玻璃杯,讓茶葉溼潤均勻受熱。

11-16. 再用懸壺高衝法注入開水至九分滿。(我們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方式),35秒後,即可飲用。

四、品飲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時,就可以續水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泡茶小知識】品龍井茶的講究: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攝氏度到85攝氏度的水。

千萬不要用100攝氏度沸騰中的水,因爲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

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

因爲「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

3. 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說在神農時茶的藥用價值就被挖掘出來,隨着發展,茶的藥用價值變成日常生活的飲品,茶葉分很多種,不同茶葉有着不同的營養價值,茶葉的沖泡有很多講究,最基本的常識就是茶葉不宜用沸水泡,還有一些泡茶的基礎知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茶葉沖泡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

一.綠茶

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比較常見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等。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爲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爲佳,沖泡時間爲2~3分鐘,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綠茶最好用瓷杯。沖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會發黃。

二.烏龍茶

用沸水多次沖泡。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衝,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爲宜。

三.黑茶

先洗茶,再沸水沖泡。黑茶是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着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以普洱茶爲代表的黑茶,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沖泡黑茶,要用10~20秒鐘快速洗茶,即先把茶葉放入杯中,倒入開水,過一會兒把水倒掉,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常爲2~3分鐘。普洱茶一般用專業的茶具來泡,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

四.紅茶

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常見的有高檔工夫紅條茶和紅碎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鐘爲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紅茶最好用玻璃杯來沖泡,這樣能欣賞到茶葉在水中的翻滾舒展。具體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約1/10的熱水燙杯,再投入3~5克茶葉,然後再沿玻璃杯壁倒水進行沖泡。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郁。

4. 泡茶小知識,一杯茶要放多少

泡一壺好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投茶量。投茶量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茶葉,根據茶葉大小,茶葉種類,還有個人口味,投茶量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大部分的茶葉來說,投茶量的標準相差不大。一般而言,標準的投茶量是1克的茶葉搭配50克的水。現在的很多茶藝師也就是用的這個標準。(緊壓茶,烏龍茶,一般則是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次喝茶都精確到茶水比爲1:50,但是有了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根據泡茶的容器大小來估算大概要放多少幹茶。

在沒有硬指數的情況下,茶友們也不妨試試用體積投茶的方法來決定投茶量。以平時所用的紫砂壺爲例,各個茶葉的投茶量標準如下(僅供參考):

綠茶(黃茶):1/5~1/6壺(葉大而鬆散則1/3壺)

不過要記住兩點,一是不要用太燙的水,二是不能蓋上蓋子,否則茶湯易被悶壞。

青茶(烏龍茶):清香形1/4壺,濃香形1/3~1/2壺

烏龍茶的種類特別多,不過我們可以根據外形大致分爲條形和球形。

條形的投茶量差不多佔紫砂壺容量的1/5~1/3,球形烏龍則蓋過壺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紅茶:投茶量是l/4壺

不過紅茶有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兩種,常見的小葉種紅茶爲祁門紅茶,而云南紅茶則是大葉種茶,大葉種的茶葉葉片相對來說比較大,佔的體積也大。所以爲了使口感不會太淡,泡茶的時候,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多一些。

白茶:投茶量是1/3壺

散裝的茶葉可以適當加大投茶量,茶餅的話就減少投茶量。相對來說,白茶是比較容易泡的茶了。

黑茶:投茶量是l/4壺

黑茶多以被製成緊壓茶,有些緊壓茶壓得比較緊,相對來說“密度”會比較較大,所以可以適當減少投茶量,進行口味的調整。

還有一點比較特殊的是,對緊壓茶人們有有一個說法——“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有這個講究是因爲年份較短的緊壓茶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像綠茶一樣容易把茶湯悶壞,而三年以上的緊壓茶經過後期自我發酵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當然對於泡茶的投茶量,茶友們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心情來改變投茶的量。這裏無法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們的泡茶技巧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相信只要多加練習,我們都可以泡出適合自己的好茶。

5. 泡茶的過程(步驟)

1、燒水。以礦泉水爲佳。

2、洗杯。把所有的杯子用鑷子清洗。(把將熱開水倒入大杯中將小杯放入大杯浸泡,有條件可以用煮杯爐煮5分鐘)

3、放茶。將約7--8克茶放入大杯(茶盞)

4、洗茶。將熱水倒入茶盞,用蓋子扶去飄起的碎茶沫,再蓋回。蓋回時蓋子稍向內偏,以看到有1--2毫米縫爲佳。將水倒出。

5、用倒出的茶水沖洗小杯。

6、泡茶。將熱開水倒入茶盞。3秒後倒出,爲第一泡。前3泡時間相同,後稍加長。

6. 茶藝的基礎知識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爲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

建議參考:/view/8263?fr=ala0_1_1

7. 茶藝基礎知識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莊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鬆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着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着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鑑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8. 瞭解茶葉基本知識

編者序 茶香滿溢的生活

特此鳴謝

本書內容導航

導讀篇

第一章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一、中國茶葉源流

二、中國人飲茶的歷史

三、茶的外傳與茶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認識中國茶

一、認識茶樹

二、茶葉的分類

三、茶葉的形狀

四、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與演變

五、中國現代茶區分類

第三章 茶道文化

一、茶道是什麼

二、各族茶俗文化

第四章 新手學泡茶 第四章

一、怎樣才能沏一杯好茶

二、茶葉品評專業術語

第五章 茶葉的儲藏與飲用

一、茶葉儲藏的“五忌”

二、茶葉的最佳儲藏方法

三、茶葉的成分

四、科學飲茶與禁忌

第六章 茶葉的購買與茶具 第六章

一、如何購買茶

二、茶莊老字號

三、中華茶具,歷久彌新

四、四大茶具泡茶方法

茶葉篇

第七章 清新醇和:綠茶篇

第八章 綠裝素裹:白茶篇

第九章 金鑲玉美:黃茶篇

第十章 濃郁悠長:青茶篇

第十一章 醇厚雋永:紅茶篇

第十二章 悠悠古道:黑茶篇

第十三章 巧奪天工:造型花茶

附錄一 中國茶葉基本茶類

附錄二 中國茶葉區域分佈圖.

9. 泡茶的步驟是什麼

1、備具候用:按正確順序擺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等。

2、恭請上坐:請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靜氣:焚點檀香,營造肅穆詳和氣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爲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開屏:向客人介紹沖泡的茶具。

6、葉嘉酬賓:請客人觀賞茶葉,並向客人介紹此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特點。

7、孟臣沐淋:用沸水衝淋水平壺,提高壺溫。

8、高山流水:即溫杯潔具,把紫砂壺裏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動作舒緩起伏,保持水 流不斷。

9、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撥入紫砂壺內。

10、百丈飛瀑:用高長而細的水流使茶葉翻滾,達到溫潤和清洗茶葉的目的。

11、玉液移壺:把紫砂壺中的初泡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湯均勻分到聞香杯。

13、鳳凰三點頭:採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壺注水至滿。

14、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壺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壺體,洗淨壺表,同時達到內外加溫的目的。

16、內外養身: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澆淋在紫砂壺表,起到養壺的作用,同時可保持壺表的溫度。

17、遊山玩水:用紫砂壺在茶船邊沿旋轉一圈後,移至茶巾上吸乾壺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關公巡城: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巡迴均勻分到聞香杯至七分滿。

20、韓信點兵:將最後的茶湯用點斟的手式均勻地分到聞香杯中。

21、若琛聽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轉:將品茗杯倒扣到聞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將品茗杯及聞香杯倒置,使聞香杯中的茶湯倒入品茗杯中,然後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雙手拿起茶托,齊眉奉給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禮。然後重複若琛聽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後一杯留給自己。

25、空谷幽蘭: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轉拿出聞香杯熱聞茶香,雙手搓聞茶底香。

26、三龍護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鑑賞湯色:請客人觀賞茶湯的顏色及光澤。

28、初品奇茗:在觀湯色、聞湯麪香後,開始品茶味。

29、二探蘭芷:即沖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讓客人細品茶湯滋味。

31、三斟石乳:即沖泡第三道茶。

32、領略茶韻:邊介紹邊讓客人體會烏龍茶的真韻。

33、自斟漫飲:讓客人體會親自沖泡茶的樂趣。

34、敬奉茶點:根據客人需要奉上茶點,增添茶趣。

35、游龍戲水:即鑑賞葉底,把泡開的茶葉放入白瓷碗中,讓客人觀賞烏龍茶“綠葉紅鑲邊”的品質特徵。

36、盡杯謝茶:賓主起立,共乾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別。

在補充一個,上面一個是比較注重禮儀,解釋的也到位,這個比較簡潔

1.點香——焚香通靈

2.滌器——仙子沐浴

3.涼水——玉壺含煙

4.賞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漲秋池

6.投茶——飛雪沉江

7.觀色——春染碧水

8.聞香——綠雲飄香

9.品茶——初嘗玉液

10.再品——再啜瓊漿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遊三山

10. 我想學一點茶葉的知識

茶屬雙子葉植物,約30屬,500種,分佈於熱帶和帶地區,我國有14屬,397種,主產長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屬Camellia和樹屬Schima等均極富經濟價值。

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革質,無托葉;花常兩性,稀單性,單生或數朵聚生,腋生或頂生;萼片5-7,覆瓦狀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數,覆瓦狀排列;雄蕊極多數,稀少數,分離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顆;果爲一蒴果,或不開裂而核果狀。我們一般所說的茶葉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加工而成,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的一種飲品!茶葉的分類中國現代名茶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5有數百種之多,根據其歷史分析,有下列三種情況:有一部分屬傳統名茶,如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峯、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陽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祁門紅茶、廬山雲霧、蒙洱茶、桂平西山茶、君山銀針、雲南普洱茶、蒼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銀針、白牡丹、珍再享、閩北水仙、武夷巖茶、武當道茶、鳳凰水仙、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復歷史名茶,也就是說歷史上曾有過這類名茶,後來未能持續生產或已失傳的,經過研究創新,恢復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寧鬆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峯、曾侯銀劍茶、漢家劉氏茶、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渚紫筍、徑山茶、雁蕩毛峯、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巖、東陽東白等等。

還有大部分是屬於新創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雲霧毛尖茶、無錫毫茶、茅山青峯、天柱劍毫、嶽西翠蘭、齊山翠眉、望府銀毫、臨海蟠毫、千島玉葉、遂昌銀猴、都勻毛尖、高橋銀峯、金水翠峯、永川秀芽、上饒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針、遵義毛峯、文君綠茶、峨眉毛峯、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紅茶、黃金桂、秦巴霧毫、漢水銀梭、八仙雲霧、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留香茶藝人:如何掌握一杯茶

1.觀茶(察看茶葉)

察看茶葉就是觀賞幹茶和茶葉開湯後的形狀變化。所謂幹茶就是未沖泡的茶葉;所謂開湯就是指幹茶用開水沖泡出茶湯內質來。

茶葉的外形隨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形態,有扁形、針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蘭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彎曲形等,各具優美的姿態。而茶葉開湯後,茶葉的形態會產生各種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觀察幹茶要看幹茶的乾燥程度,如果有點回軟,最好不要買。另外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則切成細條或者碎條。不過,光是看幹茶頂多只能看出30%,並不能馬上看出這是好茶或者是壞茶。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峯、安吉白片等。

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片形——外形呈片狀,如六安爪片、齊山名片等。

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而閩北武夷巖茶的青褐油潤,閩南鐵觀音的砂綠油潤,廣東鳳凰水仙的黃褐油潤,臺灣凍頂烏龍的深綠油潤,都是進階烏龍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澤,也是鑑別烏龍茶質量優劣的重要標誌。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爲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爲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裏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爲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因爲茶多酚類溶解在熱水中後與空氣接觸很容易氧化變色,例如綠茶的湯色氧化即變黃;紅茶的湯色氧化變暗等,時間拖延過久,會使茶湯混湯而沉澱;紅茶則在茶湯溫度降至20℃以下後,常發生凝乳混湯現象,俗稱“冷後渾”,這是紅茶色素和咖啡鹼結合產生黃漿狀不溶物的結果。冷後渾出現早且呈粉紅色者是茶味濃,湯色豔的表徵;冷後渾呈暗褐色,是茶味鈍,湯色暗的紅茶。

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爲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纔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一般情況下,隨着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中國茶文化

帶領大家學習中國茶文化!!!

找一篇文章,內容和荼有關的。100分。找到答案再加100分。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爲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爲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爲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爲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爲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爲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爲“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 “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 “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羣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葉的分類

1.以色澤(或製作工藝)分類:

茶類名 製作特色 代表產品

綠茶 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爲零) 龍井茶,碧螺春

黃茶 徽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20m) 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

白茶 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爲20-30m) 君山銀針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爲30-60m)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爲80-90m) 祁門紅茶,荔枝紅茶

黑茶 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爲100m) 六堡茶,普洱茶

2.以季節分類:

①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製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製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爲苦澀。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製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④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製。冬茶是在秋茶採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3、按其生長環境來分:

①平地茶----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溼、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溼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飲茶禮儀

我國是茶的故鄉,有着悠久的種茶歷史,又有着嚴格的敬茶禮節,還有着奇特的飲茶風俗。我國飲茶,從神農時代開始,少說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禮有緣,古已有之。

客來敬茶,這是我國漢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與禮節。直到現在,賓客至家,總要沏上一杯香茗。喜慶活動,也喜用茶點招待。開個茶話會,既簡便經濟,又典雅莊重。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國漢族同胞還有種種以茶代禮的風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饋送親友毗鄰,叫做七家茶。這種風俗,就是在茶杯內放兩顆青果即橄欖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禮還是我國古代婚禮中一種隆重的禮節的。明·許次紓在《茶疏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爲識,以爲茶樹只能從種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則就會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種至性不移的象徵。所以,民間男女訂婚以茶爲禮,女方接受男方聘禮,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並有一家不吃兩家茶的諺語。同時,還把整個婚姻的禮儀總稱爲三茶六禮。三茶,就是訂婚時的下茶,結婚的定茶,時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稱,即定婚時,男家除送如意壓帖外,要回送幾缸紹興酒。婚禮時,還要行三道茶儀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蓮子、棗兒;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後,雙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後向嘴脣一觸,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後纔可飲。這是最尊敬的禮儀。這些繁俗,現在當然沒有了,但婚禮的敬茶之禮,仍沿用成習。

茶葉基本成份及功效

一、茶葉基本成份

1、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

二、茶葉基本成份之功能

1、兒茶素類:

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在茶湯中可與咖啡因結合而緩和咖啡因對人體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異變、抗腫瘤、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壓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帶有苦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紅茶茶湯中,與多無酚類結合成爲複合物;茶湯冷後形成乳化現象。茶中特有的兒茶素類及其氧化縮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故喝茶可使長途開車的人保持頭腦清醒及較有耐力。

3、礦物質:

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茶湯中陽離子含量較多而陰離子較少,屬於鹼性食品。可幫助體液維持鹼性,保持健康。

①鉀:促進血鈉排除。血鈉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多飲茶可防止高血壓。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錳: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強免疫功能,並有助於鈣的利用。因不溶於熱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維生素:

①類胡蘿蔔素:在人體可轉換爲維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飲咽纔可補充。

②B羣維生素及維生素C:爲水溶性,可由飲茶中獲取。

5、其他機能成份:

①黃酮醇類具增強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皁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於製茶過程中強迫茶葉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稱佳葉龍茶可以防高血壓。

茶葉的選購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鑑定的時候,可以透過色、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鑑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爲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豔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爲好。

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爲劣質茶;有陳氣的爲陳茶;有黴氣等異味的爲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

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爲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製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峯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鬆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14487-93 The terms of tea sensory tests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一套評茶術語和定義。 本標準適用於我國各類茶葉的感官審評。

2 各類茶通用術語

2.1 幹茶形狀術語

2.1.1 顯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別多。 同義詞 茸毛顯露

2.1.2 鋒苗 tip 芽葉細嫩,緊卷而有尖鋒。

2.1.3 身骨 body 茶身輕重。

2.1.4 重實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輕飄 light 身骨輕,茶在手中份量很輕。

2.1.6 勻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細、長短、大小較一致,比例適當,無脫檔現象。 同義詞 勻齊;勻襯

2.1.7 脫檔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當。

2.1.8 勻淨 neat 勻整,不含梗樸及其他夾雜物。

2.1.9 挺直 straight 光滑勻齊,不曲不彎。 同義詞 平直

2.1.10 彎曲 bend 不直,呈鉤狀或弓狀。 同義詞 鉤曲;(耳環)

2.1.11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葉在盤中相互緊貼,無鬆起架空現象。

2.1.12 緊結 tightly 卷緊而結實。

2.1.13 緊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緊而圓直。

2.1.14 緊實 tight and heavy 鬆緊適中,身骨較重實。

2.1.15 肥壯 fat and bold 芽葉肥嫩身骨重。 同義詞 雄壯

2.1.16 壯實 sturdy 尚肥嫩,身骨較重實。

2.1.17 粗實 coarse and bold 嫩度較差,形粗大而尚重實。

2.1.18 粗鬆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狀粗大而鬆散。

2.1.19 鬆條 loose 卷緊度較差。 同義詞 鬆泡

2.1.20 鬆扁 loose and flat 不緊而呈平扁狀。

2.1.21 扁塊 flat and round 結成扁圓形或不規則圓形帶扁的塊。

2.1.22 圓渾 roundy 條索圓而緊結。

2.1.23 圓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條索圓渾而挺直。 同義詞 渾直

2.1.24 扁條 flaty 條形扁,欠圓渾。

2.1.25 短鈍 short and blunt 茶條折斷,無鋒苗。 同義詞,短禿

2.1.26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張條短,下段茶多,欠勻整。

2.1.27 鬆碎 loose and broken 條鬆而短碎。

2.1.28 下腳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篩號茶過多。

2.1.29 爆點 blister 幹茶上的突起泡點。

2.1.30 破口 chop 折、切斷口痕跡顯露。

2.2 幹茶色澤術語

2.2.1 油潤 bloom 幹茶色澤鮮活,光澤好。

2.2.2 枯暗 dry ll 色澤枯燥,無光澤。

2.2.3 調勻 even colour 葉色均勻一致。

2.2.4 花雜 mixed 葉色不一,形狀不一。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2.3 湯色術語

2.3.1 清澈 clear 清淨、透明、光亮、無沉澱物。

2.3.2 鮮豔 fresh brilliant 鮮明豔麗,清澈明亮。

2.3.3 鮮明 fresh bright 新鮮明亮。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2.3.4 深 deep 茶湯顏色深。

2.3.5 淺 light colour 茶湯色淺似水。

2.3.6 明亮 bright 茶湯清淨透明。

2.3.7 暗 ll 不透亮。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2.3.8 混濁 suspension 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透明度差。

2.3.9 沉澱物 precipitate 茶湯中沉於碗底的物質。

2.4 香氣術語

2.4.1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2.4.2 純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純淨正常。

2.4.3 平正 normal 較低,但無異雜氣。

2.4.4 低 low 低微,但無粗氣。

2.4.5 鈍濁 stunt 滯鈍不爽。

2.4.6 悶氣 sulks odour 沉悶不爽。

2.4.7 粗氣 harsh odour 粗老葉的氣息。

2.4.8 青臭氣 green odour 帶有青草或青葉氣息。

2.4.9 高火 high-fired 微帶烤黃的鍋巴或焦糖香氣。

2.4.10 老火 over-fired 火氣程度重於高火。

2.4.11 陳氣 stale odour 茶葉陳化的氣息。

2.4.12 劣異氣 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 煙、焦、酸、餿、黴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氣息。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氣。

2.5 滋味術語

2.5.1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2.5.2 濃厚 heavy and thick 茶湯味厚,刺激性強。

2.5.3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適甘厚,有刺激性。

2.5.4 濃醇 heavy and mellow 濃爽適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濃厚弱而比醇厚強。

2.5.5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帶甜。

2.5.6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帶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

2.5.7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2.5.8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後就淡而無味。 同義詞 和淡;清淡;平淡

2.5.9 澀 astringency 茶湯入口後,有麻嘴厚舌的感覺。

2.5.10 粗 harsh 粗糙滯鈍。

2.5.11 青澀 green and astringency 澀而帶有生青味。

2.5.12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後味更苦。

2.5.13 熟味 ripe taste 茶湯入口不爽,帶有蒸熟或悶熟味。

2.5.14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氣的茶葉,在嘗味時也有火氣味。

2.5.15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帶焦的味感。

2.5.16 陳味 stale taste 陳變的滋味。

2.5.17 劣異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煙、焦、酸、餿、黴等茶葉劣變或污染外來物質所產生的味感。使用時應指明屬何種劣異味。

2.6 葉底術語

2.6.1 細嫩 fine and tender 芽頭多。葉子細小嫩軟。

2.6.2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軟。

2.6.3 柔軟 soft 手按如綿,按後伏貼盤底。

2.6.4 勻 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澤等均勻一致。

2.6.5 雜 un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澤等不一致。

2.6.6 嫩勻 tender and even 芽葉勻齊一致,嫩而柔軟。

2.6.7 肥厚 fat and thick 芽頭肥壯,葉肉肥厚,葉脈不露。

2.6.8 開展 open 葉張展開,葉質柔軟。 同義詞 舒展

2.6.9 攤張 open leaf 老葉攤開。

2.6.10 粗老 coarse 葉質粗梗,葉脈顯露。

2.6.11 皺縮 shrink 葉質老,葉面捲縮起皺紋。

2.6.12 瘦薄 thin 芽頭瘦小,葉張單薄少肉。

2.6.13 薄硬 thin and hard 葉質老瘦薄較硬。

2.6.14 破碎 broken 斷碎、破碎葉片多。

2.6.15 鮮亮 fresh bright 鮮豔明亮。

2.6.16 暗雜 ll and mixed 葉色暗沉、老嫩不一。

2.6.17 硬雜 hard and mixed 葉質粗老、堅硬、多梗、色澤駁雜。

2.6.18 焦斑 scorch batch 葉張邊緣、葉面或葉背有局部黑色或燒傷斑痕。

3 綠茶術語

3.1 幹茶形狀術語

3.1.1 細緊 wiry 條索細長緊卷而完整,鋒苗好。此術語也適用於紅茶和黃茶幹茶形狀。

3.1.2 緊秀 tight and slender 緊細秀長,顯鋒苗。此術語也適用於高檔條紅茶幹茶形狀。 同義詞 苗秀

3.1.3 蝌蚪形 tadpole shape 圓茶帶尾,條茶一頭粗。

3.1.4 圓頭 roundy piece 條形茶中結成圓塊的茶。

3.1.5 盤花 spiral 含芽尖,加工精細,炒製成盤花圓形或橢圓形的顆粒。

3.1.6 捲曲 curly 呈螺旋狀或環狀捲曲。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幹茶形狀。

3.1.7 細圓 fine round 顆粒細小圓緊,嫩度好,身骨重實。

3.1.8 圓緊 round and tight 顆粒圓而緊結。

3.1.9 圓結 round and tightly 顆粒圓而結實。

3.1.10 圓整 round and normal 顆粒圓而整齊。

3.1.11 圓實 round and heavy 顆粒稍大,身骨較重實。

3.1.12 粗圓 coarse and round 顆粒稍粗大尚成圓。

3.1.13 粗扁 coarse and flat 顆粒粗鬆帶扁。

3.1.14 團塊 round drop 顆粒大如蠶豆或荔枝核,多數爲嫩芽葉粘結而成。

3.1.15 扁癟 flat and thin 葉質瘦薄無肉,扁而乾癟。

3.1.16 黃頭 yellow head 葉質較老,顆粒圓結,色澤露黃。

3.1.17 扁削 sharp and flat 扁茶邊緣如刀削過,不起絲毫皺摺。

3.1.18 尖削 sharp 扁削而尖鋒顯露。

3.1.19 扁平 flat 扁直坦平。

3.1.20 光滑 smooth 表面油潤髮亮。

3.1.21 光扁 smooth and flat 扁平光滑。

3.1.22 光潔 smooth and clean 表面尚油潤髮亮。

3.1.23 挺秀 tender and straight 挺直、顯鋒苗、造形秀美。

3.1.24 緊條 tightly 扁條過緊。

3.1.25 狹長條 narrow 扁條過窄、過長。

3.1.26 寬條 broad 扁條不緊過寬。

3.1.27 摺疊 unflat 葉張不平呈皺疊狀。此術語也適用於白茶幹茶形狀。

3.1.28 寬皺 broad and shrink 扁條折皺而寬鬆。

3.1.29 渾條 roundy leaf 扁條不扁呈渾圓狀。

3.1.30 細直 fine and straight 細緊圓直、兩端略尖,形似松針。

3.2 幹茶色澤術語

3.2.1 綠翠 green jade 碧綠青翠、鮮豔。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

3.2.2 嫩綠 tender green 淺綠嫩黃。此術語也適用於湯色和葉底。

3.2.3 深綠 deep green 綠得較深,有光澤。

3.2.4 墨綠 black green 深綠泛烏有光澤。此術語也適用於白茶幹茶色澤。 同義詞 烏綠

3.2.5 綠潤 green bloom 色綠而鮮活。富有光澤。

3.2.6 起霜 silvery 表面帶銀白色有光澤。

3.2.7 銀綠 silvery green 色深綠表面銀白起霜。

3.2.8 灰綠 greyish green 綠中帶灰,光澤不及銀綠。此術語也適用於白茶幹茶色澤。

3.2.9 青綠 blueish green 綠中帶青。此術語也適用於綠茶葉底色澤和烏龍茶幹茶色澤

3.2.10 黃綠 yellowish green 以綠爲主,綠中帶黃。此術語也適用於綠茶湯色和葉底;黃茶幹茶和葉底的正常

色澤及白茶不正常的幹茶色澤。

3.2.11 綠黃 greenish yellow 以黃爲主,黃中泛綠。此術語也適用於湯色和葉底。

3.2.12 露黃 little yellow 面張含有少量黃樸、片及黃條。

3.2.13 灰黃 greyish yellow 色黃帶灰。

3.2.14 枯黃 dry yellow 色黃而枯燥。此術語也適用於白茶幹茶色澤。

3.2.15 灰暗 greyish ll 色深暗帶死灰色。

3.2.16 灰褐 greyish auburn 色褐帶灰無光澤。此術語也適用於紅茶幹茶色澤。

3.3 湯色術語

3.3.1 綠豔 brilliant green 綠中微黃,鮮豔透明。

3.3.2 淺黃 light yellow 較淺。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和白茶湯色。

3.3.3 深黃 deep yellow 較深。此術語也適用於白茶和黃茶湯色。

3.3.4 紅湯 red liquor 湯色發紅,綠茶已變質。

3.3.5 黃暗 yellow ll 色黃而暗。此術語也適用於葉底色澤。

3.3.6 青暗 blue ll 色青而暗。此術語也適用於綠茶、壓制茶和紅茶葉底色澤。

3.4 香氣術語

3.4.1 一般綠茶香氣術語

3.4.1.1 馥郁 fragrance 芬芳持久,沁人心肺。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和紅茶香氣。

3.4.1.2 鮮嫩 fresh and tender 具有新鮮悅鼻的嫩茶香氣。此術語也適用於紅茶香氣。

3.4.1.3 鮮爽 fresh and brisk 新鮮爽快。此術語也適用於綠茶滋味、紅茶香味和烏龍茶滋味。

3.4.1.4 清高 clean and high 清香高而持久。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和烏龍茶香氣。

3.4.1.5 清香 clean aroma 清鮮爽快。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香氣。

3.4.1.6 花香 flowery flavour 茶香鮮悅,具有令人愉快的似鮮花香氣。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和紅茶香氣。

3.4.1.7 板栗香 chestunt flavour 似熟栗子香。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香氣。

3.4.1.8 甜香 sweet aroma 香高有甜感。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烏龍茶和條紅茶香氣。

3.4.2 烘青花茶香氣術語

3.4.2.1 鮮靈 fresh lovely 花香新鮮充足,一嗅即感。

3.4.2.2 濃 heavy 花香濃郁,強烈持久。

3.4.2.3 純 pure 花香、茶香比例調勻,無其他異雜氣。

3.4.2.4 幽香 gentle flowery flavour 花香文靜、幽雅柔和持久。

3.4.2.5 香薄 thin aroma 花香短促,薄弱 同義詞 香弱

3.4.2.6 香浮 weak aroma 花香浮於表面,一嗅即逝。

3.4.2.7 透蘭 magnoma 茉莉花香中透露玉蘭花香。

3.4.2.8 透素 tea aroma 花香薄弱,茶香突出。

3.5 滋味術語

3.5.1 爽口 brisk 有刺激性,回味好,不苦不澀。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和紅茶滋味。

3.5.2 鮮濃 fresh and heavy 鮮潔爽口,富收斂性。此術語也適用於紅茶滋味。

3.5.3 熟悶味 stewed taste 軟熟沉悶不爽。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和紅茶滋味。

3.6 葉底術語

3.6.1 青張 blue leaf 夾雜青色葉片。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葉底色澤。

3.6.2 靛青 blue 藍綠色

4 黃茶術語

4.1 幹茶形狀術語

4.1.1 扁直 flat and straight 扁平挺直。

4.1.2 肥直 fat and straight 芽頭肥壯挺直,滿坡白毫。形狀如針。此術語也適用於黃綠茶和白茶幹茶形狀。

4.1.3 梗葉連枝 whole flush 葉大梗長而相連。

4.1.4 魚子泡 scorched points 幹茶有如魚子大的突起泡點。

4.2 幹茶色澤術語

4.2.1 金黃光亮 golden bright 芽頭肥壯,芽色金黃,油潤光亮。

4.2.2 嫩黃光亮 tender yellow bright 色淺黃,光澤好。

4.2.3 褐黃 auburnish yellow 黃中帶褐,光澤稍差。

4.2.4 青褐 blueish auburn 褐中帶青。此術語也適用於壓制茶幹茶、葉底色澤和烏龍茶幹茶色澤。

4.2.5 黃褐 yellowish auburn 褐中帶黃。此術語也適用於烏龍茶幹茶色澤和壓制茶幹茶、葉底色澤。

4.2.6 黃青 yellowish blue 青中帶黃。

4.3 湯色術語

4.3.1 黃亮 yellow bright 黃而明亮。有深淺之分。此術語也適用於黃茶葉底色澤和白茶湯色。

4.3.2 橙黃 orange yellow 黃中微泛紅,似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