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月亮節|中秋節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08W

中秋節是月亮節,一切都圍繞月亮展開。是我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之一。

中秋節,月亮節

中秋節時在夏曆的8月15,約在秋季之半,故稱中秋。時處秋半,大春大抵收割完畢,小春點播將始,正是農家較爲閒散時節,所謂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中秋一過,秋耕秋種又將開始。其時新谷入倉,糯米新成,丹桂初吐,雞鴨正肥;有了物資,有了閒暇,農家當然要欣享勞動成果,犒勞自己,娛養家人,謝天地之大德,禱風雨之有時,勞親戚之關照,酬友朋之玉成。宴享、休息,然後投身秋耕,寄希望於來歲。可見中國三大節日,與農耕有密切關係。

國人常日月並稱,詩云:“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又常以太陽比擬帝王,常稱某天子之老孃夢日入懷,某帝王日角而龍顏,但詠日之詩並不多,反倒是詠月之詩詞車載斗量,汗牛充棟,不可勝數。不僅詩人之歌多半詠月,兒歌也多與月有關。下愚記得的兒歌,關於月亮的就有:“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提笆簍。”大約月亮是個漁夫。笆簍是一種捕魚用竹具,廣口大腹,用以盛魚,多繫於腰間。“月亮光光,姊妹燒香,燒死麻大姐,氣死幺姑娘。”有幾分調侃的味道。還有一首兒歌更長,更帶戲謔意味,道是:“大月亮,二月亮,哥哥起來做木匠,嫂嫂起來蒸糯米,糯米蒸得噴噴香,打起鑼鼓接姑娘。姑娘矮矮,嫁給螃蠏(讀海,川方言殘存古音之一),螃蠏腳多,嫁給八哥。八哥嘴尖,嫁給力鴛(川中舊時農村稱打短工者)。力鴛拱背,嫁給駝背。駝背逃走,嫁給毛狗。毛狗臊臭,嫁給幺舅。幺舅嫌她,嫁給田家。田家不要她,扯根頭髮吊死她。”噴,敝鄉音讀[pōng]。

“蒸糯米”爲的是打、或者說舂餈粑。其過程是首先將糯米洗淨,用清水至少浸泡一夜,瀝乾水,倒在甑子裏蒸。甑字從瓦,古時應是陶器。後代的甑子則爲木製倒圓臺形,中間有蒸隔,爲竹子編成之空心淺圓錐,以粗篾條爲經,較粗篾絲爲緯編織而成,錐底一圈,用更粗篾絲反覆編牢,類餅狀,故號粗餅。敝鄉諺有曰:“人心隔肚皮,飯甑子隔粗餅”,喻人心叵測。記憶中,最好吃的飯是甑子蒸出來的。糯米蒸好後,倒在石臼裏用木杵舂。木杵人俗稱舂鹽棒,因敝處鍋巴鹽多舂成鹽粒出賣。木杵略有二種,一種兩端粗,中間則盈手一握,以便操作;古樂金舂,或仿此而成。另一爲丁字形,一爲手柄,垂直於手柄者爲臼杵,因其可以擺動,甚至可以輪轉,力量更大。

餈粑或打或買,是過去中秋節必備食品,沒有餈粑,就稱不上過中秋。記憶中,餈粑是與糉子,湯圓一樣的美食,尤其是纔打成的熱餈粑,揪上一砣,醮上白糖,裏上用羅篩篩細的新鮮黃豆麪(粉),香甜潤滑,吃起來叫人心曠神怡!可惜今天不僅不能打餈粑,連賣餈粑的也似乎沒有了。

舊時鄉下也吃月餅,不過鄉里人一般不稱月餅,而稱麻餅。是一種兩面粘滿黑、白芝麻的陷餅,陷一般有喜沙(豆沙)、冰糖、果仁等。最低級的是一種略帶甜味,沒有半點油星的月餅,俗稱乾殼餅。跟普通燒餅沒有多少區別。舊時賣月餅是用紙殼包成圓柱形,外面再加一條紅紙條貼牢,紅紙條上有的印有花紋或文字,叫做一封。一封至少兩個,最多十個。

城裏的月餅品種更多一些,尤以蘇式月餅與廣式月餅受人追捧。包裝也更爲講究。

除了吃餈粑、月餅,中秋節必吃的水果是石榴,橙子(現在一般稱柚子),橙子的外殼一般剝爲八瓣,象瓜皮帽般戴在孩子頭上,據說戴了這種橙皮帽,可保一秋無病無災;還有一種糖食:橙糖,用幼橙(未長果實)削去外皮,用其柔嫩如絨的內皮,切成塊狀,漬在紅糖水內數日即成,有類今日蜜餞。

對於孩子,有時也有成人,還有一種祈福、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玩樂活動,就是燒橙香,玩橙龍。所謂燒橙香,是在橙子上插滿信香,晚間賞月時點着,宛如一隻只火球,放在供桌上拜祭月亮。再有就是數個、十數個孩子,有時也有青年,將點着的橙香,用一根三四尺長的竹棍從底部戳入,舉着它,在如水的月華中,像舞龍一樣,滿街遊走,滿街飛舞,尤其在屋檐下,月陰處,宛如一條遊走的火龍上下翻騰,舞得呼呼生風,香也燃得更旺,孩子嘻嘻哈哈,成人歡聲不絕,直到橙香燒完,玩者興盡。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如人生,陰缺時多,晴圓時少。中秋時節,西南季風漸漸消退,水潦收縮,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增高,所謂月到中秋份外明,人們希望家庭美滿,個人發達,像一輪明月,圓滿無缺,了無纖塵,光照四方。所以秋節又成了祝福家人團聚,事業美滿的節日。

中秋節除了喜慶,歡宴,還有兩項重要活動,一是祭月,一是賞月。

拜月除了闔家祭祀外多半是女孩子的事,兒歌“月亮光光,姊妹燒香”即關此事。女孩子拜月,一爲美麗,人們過去常以面如滿月爲美,取其光明溫婉。二爲姻緣,因爲掌管人間婚姻的是月老。只要他老人家的紅繩一牽,雖相隔萬里,而終成眷屬。婚姻於人是“終身大事”,尤其舊時對女子,更是要命的事,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必須從一而終,夫婿不好,那就終身誤,誤終身。所以女孩子總要燒香拜月,乞求月老的紅線給她系一個金龜婿,締一段美滿姻緣,得一個如意郎君。一些戲院,爲了迎合這種心理,每到中秋,總要演一些《雙拜月》一名《拜月亭》之類劇目。

賞月是一種悠久傳統,尤其是文人風雅,大戶排場,《紅樓夢》裏有淋漓盡致描寫,此不贅,此處要說的是“望月華”。戲劇《楊家將》裏有一折戲《八郎回營》,與《四郎探母》差不多一樣的故事。其中有詞曰:“一十八載夫歸家,好比中秋望月華”。可見月華是一種不常見的現象,明馮應京《月令廣義·八月令》:“月之有華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見於十三、十七、十八夜。月華之狀如錦雲捧珠,五色鮮熒,磊落匝月,如刺繡無異。華盛之時,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時始散。蓋常見之而非異瑞,小説誤以月暈爲華,蓋未見也。”清錢泳《履園叢話·祥異·天不可測》:“嘉慶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華,人人可見”。它是圍繞於月周的高空小冰晶散射月光而成。因爲它之出現較爲稀少,難得一見,便附會見者有福,所以舊時,人們往往有守候至深夜而欲見廬山真面者。不過大多數人一生與月華亦緣慳一面。

還有一個神話傳說,那就是八月十五開天門。大約是玉皇大帝要與民同樂吧,據稱這一晚上天門大開,玉帝與各路神仙都要在南天門閃亮登場,那時沒有電視電影,玉帝老兒只有此時讓天下億兆一睹天顏。不過天下蒼生是無福消受的,等上一億年也見不得他老半面。

不過現時中秋的節日氛圍似乎愈來愈淡,除了吃月餅,送月餅,就是成羣結隊到各處風景點暴擠。豈止中秋,凡假期長一點的節日,大率如此。

端陽節的糉子,中秋節的餅子,元宵節的糰子,除了這三子,還有多少節味!

Tags:中秋節 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