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茶葉產業發展的思路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1W

茶葉產業發展的思路

1. 抓住市場需求,不斷創新茶葉品種。根據不同消費羣體的需求,推出有差異化特色的茶葉品種,如功能性茶、健康養生茶等。

2. 提高茶葉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優化茶葉生產工藝,強化茶葉品牌營銷。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聲譽,提高消費者對茶葉品牌的認知和信任度。

3. 加強茶葉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採用科學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茶葉生產效率,保證茶葉品質和安全。

4. 開拓多元化市場,提高市場份額。除了國內市場外,還要加強對國際市場的開拓,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習慣,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

5. 推動農村茶葉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注重茶葉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加強農民培訓和技術指導,推廣現代農業生產理念,助力農村茶葉產業健康發展。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茶葉是我市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主導產業。近年來,我市茶產業規模產值不斷擴大,品質品牌不斷優化。2021年,全市茶園面積12.5萬畝,一產產值13.6億元,茶產業日益成爲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根據《安徽省關於推動茶產業振興的意見》(皖政辦祕〔2021〕28號)、《宣城市辦公室關於印發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的通知》(宣政辦祕〔2021〕73號)檔案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透過優化基地、升級加工、壯大經營主體、強化品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茶葉產業生產、加工、營銷等產業體系,把茶葉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加快廣德市茶產業振興。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1、前期透過對廣德市茶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及周邊縣市考察學習,對照省市級有關檔案規定,市農業農村局於2月23日組織召開茶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市農業農村局分管負責人,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新杭鎮、誓節鎮、邱村鎮、東亭鄉分管負責人,市茶葉協會、國元保險公司負責人蔘加會議,擬定《廣德市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草案)。

2、“實施方案”(草案)向各鄉鎮、街道,市直有關單位進行意見徵求,在意見徵求的基礎上形成了《廣德市推動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將方案報送市政辦審覈印發。

四、工作目標

到2024年末,全市茶園面積和茶葉產量分別穩定在13萬畝和1萬噸左右,茶葉農業產值和綜合產值分別達到15億元和35億元。

五、重點內容

1、優化茶園基地,促進綠色增效。

建設標準生態茶園,穩定茶園面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綠色生產方式。嚴格產品質量管控,制定實施廣德黃金芽等區域公用品牌產品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標準,建設產品可追溯體系,支援生產經營主體建立誠信企業評選機制。到2024年末,全市高標準良種生態茶園面積發展至8萬畝,綠色食品、有機認證茶園面積發展至1.5萬畝。

2、升級加工能效,促進品質提升。

提升名優茶加工水平,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增強精深加工能力,圍繞夏秋茶資源利用,開展深加工產品開發。開展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補長茶產業倉儲冷鏈短板。到2024年末,全市新增名優茶加工生產線10條,標準化加工廠10座。

3、壯大經營主體,優化產業佈局。

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發展產業化聯合體、壯大規模茶企、支援訂單農業、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援茶葉重點鄉鎮發展茶葉產業,鼓勵市茶葉行業協會發揮主體聯結、行業自律作用。佈局合理優化發展,形成產業發展優勢區,實施“生產基地標準化、加工營銷集羣化、經營體系一體化、要素集聚先進化、利益聯結共贏化”全產業鏈提升工程。

4、強化品牌推廣,促進品牌崛起。

創響區域公用品牌,促進廣德黃金芽、廣德雲霧茶等區域公用品牌創建。按照“一個區域公用品牌、一套制度、一套標準、多個主體”的思路,完善全產業鏈及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舉辦各類茶事推介推廣活動,藉助各類宣傳媒介、媒體平臺開展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和企業形象展。  

5、三產融合發展,促進延鏈增值。

發展茶葉新興業態。適應茶葉消費新形勢和新需求,深入挖掘、保護廣德茶葉歷史文化資源,創新發展流通、消費、茶文旅融合新業態。加快科技創新發展,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產學研科技平臺。加強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從業人員綜合技能水平。開展優良茶樹品種選育、生產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攻關。構建完善營銷體系,建設廣德黃金芽大型交易市場、品牌直營店或營銷網點、產地倉庫的直接採購模式,提升廣德茶葉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和影響力。

六、創新舉措

方案針對我市存在的茶園基地優化不足、加工能效偏低、龍頭企業帶動不強、品牌影響力不響、產業鏈延伸不長、要素支援力度不大等短板問題,逐項提出切實可行的振興舉措。

七、保障措施等實質內容

方案明確要建立市級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爲茶產業健康發展合力提供體系支撐。在積極爭取省、市級有關重大支農項目的同時,2022-2024年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0萬元,整合現代農業、農業產業化、科技推廣等涉農項目資金向茶產業傾斜,強化產業發展要素保障力度。

茶行業發展對策

一、茶產業概述及行業規模和格局

中國茶區遼闊,擁有近兩千個產茶縣,不同地域的中國茶人,運用各自的智慧和茶葉品種,生產出了外形千姿百態、香氣各具特色、滋味風格迥異的茶葉,其中有紅、綠、青、黃、白、黑六大茶類2000多種,構築了種植面積、產量和茶葉品類穩居世界首位的基礎,但是中國四萬多家茶企年產值合計不過300億,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葉年產值就達到230多億元,且目前中國茶企沒有在國內叫響的茶葉品牌,更談不上享譽世界的知名品牌,質量上乘的中國茶葉在走向國際市場時,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爲廉價的原料在售賣。有名茶,無名牌,這是中國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經營格局,缺乏工業化生產的理念,沒有形成標準化的產品,沒有形成規模經營,行業產業化程度低,資源配置能力弱,面對國際化、資訊化的大市場,缺乏市場競爭力。

資訊化推動世界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區域的人們消費茶葉各不相同,推陳出新,滿足需求,經濟衛生、方便快捷的茶產品成爲現代生活的共性訴求,品牌興業、品牌立國是擺在中國現代茶人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萌芽階段的中國茶葉品牌建設,五千年茶文化支撐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我們去適應、去改變、去追求、去發展。

二、產業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茶葉按照品類進行細分,衆多茶企生產產品單一,茶葉按照相同工藝進行加工,缺乏差異化產品,導致了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同時,茶產品的生產大都處於初加工階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這種格局下生存日趨艱難,透過規模化加工降低生產成本、整合各品種茶葉資源,實現茶葉企業集約化經營發展,提升茶葉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勢所趨。

九華山公司在茶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積極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在茶園種植管理上從粗放式向標準化轉變;在茶葉生產加工上從小作坊生產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在銷售模式上從傳統經銷批發向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電商成交轉變。在產品經營上從單一的產品經營向品牌運營轉變;在內部管理上從制度爲本向人才爲本轉變。公司以爭創中國茶葉行業第一品牌爲目標,以經營全茶類爲方向,合理佈局原料市場,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品牌化運營,進行茶葉的精深加工。與此同時,公司進行治理結構和股權結構的改革,與資本市場進行對接,計劃透過三年的發展使企業成功上市,最終實現茶葉經營跨越式的發展。

三、茶產品價格走勢

近年來,大多數茶產品的走勢基本平穩,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價水平的提高,茶葉價格指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綠茶全國平均零售價格爲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爲13%,我公司爲了吸引和開拓新的市場消費羣體,所產茶產品近五年沒有進行提價。

四、行業前景

茶行業目前處於轉型升級過程中,將向着標準化管理、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運營方向發展。生產和銷售方便快捷、經濟衛生的快銷品是茶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茶產業將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銷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發展,茶產品的精深加工和規模化生產是茶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五、行業進入壁壘和門檻

茶產業的初加工階段基本沒有什麼進入壁壘,造成了目前茶產業小、弱、散的生產和經營格局,分散的茶葉資源已不能適應大市場的需要。在現階段行業整合、規模經營和品牌化發展之後,茶行業的發展將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對資本、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等要求的提升勢必會提升行業門檻。

六、行業

1、茶產業作爲農產品加工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茶產業的發展對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透過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可以促進優質資源的綜合利用,變資源優勢爲商品優勢、經濟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振興山區經濟;同時,加快了山區茶葉產業化的進程,促使了山區自給自足經濟向較大規模的商品經濟轉化、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高附加值高產穩產轉化,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都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2、茶產業是綠色產業,透過無污染種植和清潔化生產,茶產業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緊密相關連,特別是生態茶園的建立對於水土保持、淨化空氣等都有重要作用。

3、近期出臺的《大別山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着力發展茶產業,重點發展無性系生態有機茶,打造茶產業集羣示範區”,九華山萬畝茶園是河南省“三品一標”示範基地,均爲無性系生態有機茶,固始縣做爲《大別山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中的之一,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七、公司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

1、九華山公司的發展壯大有穩定的基地做保證。公司自有茶園2.2萬畝,合作茶園近10萬畝,爲信陽地區自有茶園面積最大的生產企業。

2、九華山公司在大別山茶葉主產區建立了合理的產業佈局。公司以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的茶產業精深加工廠爲中心,自東向西在信陽市溮河區、商城縣、固始縣、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應鏈,完成了茶葉精深加工原料的來源和佈局。特別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縣、霍山縣兩大茶葉原料主產區建立的茶葉初加工廠,均爲當地最大的初加工企業,設計生產能力爲日加工幹茶一萬斤。

3、九華山公司實現了規模化的生產經營。公司實行茶園統一種植管理、茶葉統一生產加工、茶產品統一包裝銷售,同時公司逐步建立了線下實體店產品體驗、線上訂單成交發貨,節省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和費用,爲消費者提供質價相符的產品,最大化企業的經營效益。

4、九華山公司爲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茶產業發展爲中心,以合作社爲依託,以經濟爲紐帶,將茶區農戶就地轉化爲茶產業工人,對農村穩定、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當地重點扶持茶葉生產企業。

5、九華山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和生產結構,同時着力於新產品的研發。一方面,公司在傳統茶葉的基礎上,引進種植了無性系新品種、早品種,提升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另一方面,公司對生產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引進國內先進的綠色環保、低能耗的機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在新產品研發生產上,公司研發並生產了毛尖茶、瓜片茶、黃芽茶、紅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產品。同時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養生茶產品也已研製成功,正處於設備升級和批量市場投放市場階段。公司自有研發團隊常年不間斷從事新產品的研發和現有產品的完善升級,後續新產品的推出有保證。

6、九華山品牌優勢明顯。“九華山”商標是在新商標法頒佈之前完成註冊的,爲國內唯一以名山大川註冊的商標,九華山中國馳名、世界馳名,現爲中國馳名商標。同時,公司已完成國際商標註冊,爲開拓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目標市場分析

我公司生產的各品類茶葉主要分爲高檔茶、中檔茶和大衆茶,其中:中高檔茶主要消費羣體是商務人士和都市白領階層,大衆茶的消費羣體最廣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公司生產的方便快捷、經濟衛生的茶葉快銷品是爲了適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步伐和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新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九、行業增長

1、茶葉爲文明健康飲品,一葉之軀,富含500多種元素,承載人類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然保健飲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素有飲茶的習慣,茶行業的發展永無止境。

2、茶葉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國運盛則茶業興,國運衰則茶業亡。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東方古老的茶葉傳奇依然在輪迴上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由弱到強,新一代國家領導集體構築偉大的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國運興衰緊密相連的茶葉復興,夢在其中,這是海內外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和諧中國的重要載體,一部中國茶業發展史就是中國社會曲折的發展史,我們當代茶人責無旁貸的承擔起復興之責。

3、中國茶葉的發展正在由傳統的原料茶銷售向精深加工茶轉變,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都將推動茶行業的變革,茶產業的發展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將大有作爲。

十、企業的產供銷

1、九華山公司自有茶園2.2萬畝,合作茶園近10萬畝,同時利用資本直接植入全國各大原茶產區,成立茶葉合作社,建立茶葉加工廠,從而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建立了良性的產業鏈,從源頭上保證了九華山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2、公司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茶葉生產設備,實現了從茶葉鮮葉到幹茶生產全流程的自動化和清潔化生產,同時公司擁有專業的製茶團隊,並建立了的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審標準,從生產過程保證了茶產品的質量安全。

3、在茶產品銷售上,過去茶企擅長和採取的是傳統的銷售模式,九華山公司在實體店加盟和產品經銷批發方面的投入較大,業績也很可觀。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九華山公司在銷售模式上進行了轉變。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層會同銷售部有關人員商討並制定了茶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戰略;2011年3月份九華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設立了電子商務部,開始了運營茶葉電子商務。2013年5月份公司組建了合肥電子商務公司,九華山公司電子商務發展再次提速。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九華山公司組建了一支專業化的電子商務運營團隊,初步形成了從原材料收購、茶葉生產加工儲存、網上電子訂單、物流運輸一體化的電子商務應用體系,九華山公司將繼續推動銷售模式向“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下單成交”進行轉變,最終實現企業的輕資產化和效益倍增的雙贏局面。

【探索惠水縣茶產業發展思路】 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思路

近幾年來,惠水縣委、縣加大力度,搶抓機遇積極發展茶產業,使茶園建設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茶葉經濟效益在不斷提升、收入保持持續增長。但發展速度和效果在全州乃至全省屬於中等到偏下水平,特別與遵義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何抓好我縣茶產業快速、高效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應該是工作的重點。本文就我縣茶產業現狀分析探討當前茶葉生產發展思路。

  一、茶產業現狀

  1.茶園面積

  全縣現有茶園面積2.2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0.96萬畝,新植茶園1.38萬畝。品種主要以福雲、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爲主。

  2.效益情況

  年幹茶總產量420t,產值4620萬元,茶農人均收入4000元,佔純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葉銷售總體狀況良好,省內市場以貴陽、都勻市爲主,省外有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省區。

  3.企業情況

  全縣具有規模加工能力的企業有七裏沖茶果場、牟氏茶場、鬥底畜牧場、崗度盤龍茶場和擺若茶葉合作社五個。

  4.品牌建設

  現有己註冊茶葉品牌2個,即:七裏衝“九爐山”牌九龍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爐山”九龍毛尖茶九四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九五年又被評爲“貴州名茶”。

  二、資源優勢

  1.區位優勢

  惠水縣位於貴州省中南部,北與貴陽市接壤,縣城距離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貴州高原第一大壩——漣江大壩,穿越惠水全境,並交會於縣城附近的五條高速公路正在開工建設,預計5年後建成通車。將大大改善交通條件,推動惠水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2.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豐富,全縣總面積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萬畝,現有茶園種植面積2.2萬畝,發展茶產業很有潛力。森林覆蓋率41.3%,環境優美,無污染,宜適有機茶生產。電力資源豐富,剩餘勞力多,發展茶葉種植有充足的資源條件。並且旅遊資源豐富,把觀光茶園建設與旅遊相結合,推動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對惠水茶產業的宣傳推介將起到積極作用。

  3.氣候、土壤條件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適宜,雨熱同季,適宜茶葉生長。土壤以黃壤爲主,PH值5.2-6.9,土層深厚,土壤等礦物含量豐富,根據貴州省理化測試中心對該村的土壤檢測,重金屬含量低於規定標準,適合有機茶生產要求。

  4.發展優勢

  惠水縣是黔南州“都勻毛尖”茶核心產業規劃帶,有茶產業發展的好機遇;農民對茶葉生產、管理、採摘、加工技術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葉種植基礎,對茶的商品意識較強,積極性高;有“都勻毛尖”茶品牌共享,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體系》的要求進行生產和加工,茶葉產品走向市場會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茶產業發展基礎薄弱。主要表現在:發展起步晚,基地規模小,加工技術落後,缺乏統一品牌的意識,市場佔有率低。

  2.商品茶產量低,茶葉加工質量不穩定,經濟效益低。

  3.沒有茶產業龍頭企業帶動,形不成規模化生產,銷售分散,市場竟爭不強。

  4.茶產業合作社發展速度緩慢,帶動能力不強。

  四、發展思路

  1.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緊緊抓住國發2號檔案對貴州大力扶持的發展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茶產業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加快茶園基地建設步伐,力爭在三年內完成5萬畝優質生態茶園建設目標。

  2.加快農民茶葉專業合作社發展

  以農戶種植爲主,統一規劃、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加工銷售、統一質量、分散生產管理的“五經統一分”合作社經營方式,是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徑。

  3.質量建設

  抓好茶葉生產、管理、加工技術培訓,加強質量監督,強化標準意識,努力提茶葉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茶葉產業,充分利用惠水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區位優勢,開發生產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無公害茶,提高惠水茶葉品質。

  4.企業建設

  加快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的步伐,重點打造“上連龍頭,中連基地、下連農戶”的產業鏈,以帶動全縣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5.統一品牌

  根據茶產業“一心二帶三區”發展戰略。圍繞市場主要打造以“都勻毛尖茶”爲品牌,嚴格按照《都勻毛尖茶綜合標準化體系》進行茶葉生產、加工,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品牌,做強做大都勻毛尖茶產業,推動惠水縣茶產業向高標準、高質量,高檔次的方向快速發展。努力提高茶葉產品質量,以“都勻毛尖”爲品牌穩定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

  6.實施旅遊戰略

  惠水縣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在茶產業發展規劃上要爲這些資源的開發作好鋪墊。充分利用惠水的人文資源、茶文化歷史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堅持把茶文化與茶旅遊相結合,在我縣茶葉主產鄉鎮積極開發“茶之旅”旅遊項目,“以茶促旅,以旅遊興茶”。打造一批融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閒度假爲一體的旅遊線路。鼓勵支援建設一批茶文化體閒農莊,引導建設各種檔次的茶樓、茶館。加大我縣生態有機茶的宣傳和推介,增強旅遊對茶產業的帶動作用。

茶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茶葉產業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爲,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瞭如下趨勢。

發揮導向作用促進茶葉產業提檔升級。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茶產業提檔升級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2016年10月,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於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強調到2020年的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爲提高茶葉質量效益、提高茶產業競爭力、提高茶產業持續發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一號檔案《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強調要“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

茶葉消費多元化成產業發展新趨勢。消費升級和人口紅利的雙重疊加,營造出更好的產業成長氛圍。“國八條”發佈以來,茶葉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步的調整,高端茶市場遇冷,整體行業的利潤率自2013年以來出現回落。行業利潤的回落預示着茶葉的消費也漸漸迴歸飲品的基本屬性。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着消費羣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爲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爲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羣也從中老年男性爲主向各類人羣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與品牌內涵。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着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爲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於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爲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遊”、“衆商模式”、“私人訂製”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飲茶是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羣的增長帶動着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醜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羣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日,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三都水族自治縣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爲方便社會公衆閱讀理解,現以問答形式對《三都水族自治縣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是什麼?

答:目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仍然是農民增收難問題,而產業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茶產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三都縣具備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茶葉已成爲我縣優勢農產品,在農業產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已經發展到10.84萬畝,投產茶園已到10.2萬畝。但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因地制宜出臺一個切實有效促進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扶持。

二、主要思路是什麼?

答:(一)建立1個目標。到2025年底,全縣茶葉生產規模基本穩定,生產效益明顯增長,茶園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產量超過0.5萬噸,產值超過8億元,茶葉的科技創新、智能水平、品種佈局、品牌營造、茶旅融合等領域形成三都縣地方特色體系。

(二)設立7大任務。從建設優質高效基地、提升加工水平、扶持壯大經營主體、培育產業知名品牌、構建市場營銷網絡、打造茶葉產業強鎮、探索建立茶旅融合等7個重點工作設立工作任務,進一步優化茶類結構,形成以名優綠茶爲主導,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和茉莉花茶等茶類協調發展的格局。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形成“貴州綠茶+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都勻毛尖+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申報大河茶葉產業強鎮項目,打造都勻毛尖名優茶產業“三都基地”,構建集生產、加工、銷售、茶衍生品、茶旅康養爲一體的產業鏈;探索茶葉精深加工和多樣性功能開發,積極培育茶休閒、茶文化,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局面。

(三)落實4個保障措施。爲保障各項工作高效有序推進,實現目標任務,落實組織領導,完善各鎮(街道)和各部門責任,建立任務分解和工作聯絡協調機制,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意見部署,明確責任領導,落實工作責任人,做到責任有落實、工作有人抓;落實支援,加大主體培育力度,加大茶園性保險覆蓋面,推進茶園科技創新;落實資金投入,“十四五”期間,力爭投入茶產業資金4億元以上,實施茶產業項目30個以上;落實指導服務,加強技術應用和推廣,強化隊伍建設,力爭每年開產茶產業培訓600人次以上,提升從業人員素養。

三、 創新舉措有哪些?

答:(一)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將茶產業打造成三都縣鄉村振興戰略的首位產業,將特色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持續深化茶葉重點產區佈局,推動三都縣茶產業優化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全面抓牢茶產業轉型升級。在保持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增長的同時,全力聚焦茶產業經營主體引培和品質大提升,更加註重科技投入和科技創新,更加註重茶文化的培育和傳播,更加註重茶休閒旅遊開發和茶旅融合發展。

(三)全面構建茶產業發展體系。圍繞以實現茶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爲方向,着力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茶”統籌和“三產”融合的現代茶業體系,構建“都勻毛尖+企業品牌”“貴州綠茶+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體系。

茶產業短期盈利途徑和措施?

一.巨頭模式:

巨頭模式也是普洱茶的寡頭模式,目前符合這個特質的只有“大益”一家普洱茶品牌企業。雖然面臨着衆多選料更優良的高端品牌圍攻,但是大益目前在普洱茶行業可以說是處於“遙遙領先,獨孤求敗”的位置,用馬雲的話說是“打着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估計還要持續多年“贏家通吃”滋潤無比的日子。大益目前在中國普洱茶行業上具有最高的知名度,擁有最多的普洱茶粉絲,聚攏了普洱茶圈子最有能量的一羣經銷商,建設了中國茶葉行業最龐大的專營店體系。更爲可怕的是,大益仍未滿足,繼續在快消品,在電商,在茶用具,在茶水消費等領域做了大量創新有效的嘗試。在數年之內,大益的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它自己。

二.品牌-專營店模式:

品牌-專營店模式其實也是大益在08年開啓的。目前瀾滄古茶,陳昇號等在努力推進,老同志以及勐庫戎氏也在進行拓展。這個模式就是廠家負責產品開發/品牌塑造/營銷活動等等,然後全國招收加盟專營店,專營店內只允許銷售自己品牌的茶,不允許銷售其他品牌的

1/3

普洱茶,甚至不允許銷售其他茶類,具有嚴重的排他性。這種模式對廠家的品牌知名度,對廠家的產品線豐富度,對專營店的經營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畢竟專營店的客戶羣基本集中在以專營店爲中心半徑五公里以內的區域內,客戶的需求應該是多樣化的。

三.品牌-代理商模式:

這種模式與品牌-專營店模式有類似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對加盟代理的茶莊沒有“專營”的要求,對加盟代理的茶莊經營的茶品沒有排他性,加盟的茶莊可以經營其他品類的茶葉,甚至經營其他品牌的普洱茶。與上一種模式相比,它各有利弊:優點是更加符合茶莊的實際經營情況,能減輕茶莊的經營壓力,缺點是加盟商的忠誠度不如上一種模式。目前雨林古茶坊,潤元昌普洱茶,下關沱茶等都是這種模式。這個模式保持了足夠高的靈活度,也受到各地茶莊的歡迎。潤元昌在短短兩年內全國發展了近四百家加盟渠道,而雨林與下關更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發展了近千家的加盟渠道。

四.原料供應商模式:

目前在雲南的茶山原產地,已經出現多家專注於普洱茶原料的商家。做普洱茶快速發展的這些年,普洱茶的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呈現生機勃勃迅猛發展的狀態。茶山種植目前還處於最原始的茶農承包階段,產業鏈的第二個環節原料的成批製作與集中收購,然後再提供給茶

2/3

廠即將開始。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到這個階段。任何一個行業,分工合作都是最後發展的模式,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將迎來發展機會。

五.中介模式:

遍佈在芳村以及東莞的批發市場的,都是普洱茶的中介模式。批發市場的茶商用巨量資金購買入大批的普洱茶,甚至包銷雲南一部分工廠的普洱茶,然後進行中介批發,賣給全國各地的茶莊。也會從許多收藏家的倉庫中購買大批的普洱茶中期茶和老茶,進行散批。在普洱茶市場的各家茶莊之間,也會進行各種中介交易。預計未來將有普洱茶的中介巨頭出現。

怎樣的模式才能搞好茶葉產業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爲代表的近代茶人爲之奮鬥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於地方資金支援,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爲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的支援。

近年來,各級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並且透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和退耕還林等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並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範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號”茶葉企業,改制後的股本爲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後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透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雲南製藥企業盤龍雲海和雲南白藥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藥集團認爲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雲南白藥的發展過程極爲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後來隨着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爲必然。雲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爲今後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號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於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雲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後,正在積極準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雲南勐海茶廠儘快上市,成爲“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號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準化水平,爲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透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透過採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爲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製企業大多數已經透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製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爲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製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並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後,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雲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爲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佔到集團總銷量的1/3,並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爲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絡,爲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透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透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爲交易雙方提供包括資訊、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爲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絡,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於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後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並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瞭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爲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後,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爲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並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資訊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爲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爲546公斤、斯里蘭卡爲402公斤、肯尼亞是爲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農受僱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爲單位。在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爲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臺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準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準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準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爲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爲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佔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併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衆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爲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徵。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爲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透過控制溫度和溼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於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於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徵準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徵,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透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佔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佔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爲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採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由於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採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複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採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模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後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爲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準,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爲判斷品質的標準。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並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着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爲衆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透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

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願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後,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爲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於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爲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爲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後必須走複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絡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透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透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麪積分佈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後,這些資源今後會成爲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透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鑑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爲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爲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爲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爲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爲題材的旅遊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現在,以經營茶文化爲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爲代表的依託地方特色茶文化爲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聖唐古驛爲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爲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製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陽江東山水茶的茶產業鏈怎樣發展

1、首先發展陽江東山水茶的茶產業鏈,可以從種茶、製茶,結合當地特有的茶文化與元素,發展出茶園民宿、茶區複合式的居家服務餐飲和觀賞茶園的多元生態旅程茶園觀光業態。

2、其次將茶產業、茶文化、茶科技進行連結。

3、最後共同促進三產融合,茶葉全產業鏈的永續發展。

怎樣看待中國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茶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非常蓬勃,並且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無論從文化還是生活習慣出發,飲茶已經成爲一種必備的休閒模式,並且茶行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與躍進。茶行業無論是對外銷售還是對內生產的數量都非常龐大,並且每年都以躍進式增長。如今茶葉市場存在着以下幾種情況,茶葉消費量居高不下,以鐵觀音爲主的茶葉產品,市場份額比例高。同時茶商非常多,行業准入門檻低,茶葉產品種類豐富,側重方向非常不同。並且能得到多個行業與領域的支援,無論是散裝還是精裝產品的銷售都非常好。

多元發展勢頭猛烈

爲何茶行業未來發展勢頭非常猛烈?因爲茶行業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擁有強勁的發展動力。飲茶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還是歷史文化的展現,所以在茶葉資源發展過程中,其包含着飲茶方法、茶文化、採茶表演等等。在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的基礎上,茶葉不僅是一種飲品資源還能變成藥品、食品,逐漸形成價值高、特點鮮明的資源價值鏈條,並且其後續發展擁有無限潛力。同時這種發展方式還能解決茶行業現存的產能過剩、儲存擠壓等問題,爲其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互聯網發展提供機遇

互聯網發展勢不可擋,其能對茶行業起到性的作用,並且還能變革茶行業發展模式、銷售模式以及經營模式。例如如今開發新型的飲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飲茶的知名度。並且透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與研究,還能在掌握消費者要求的基礎上,動態茶行業的發展策略以及方針,形成親密的互動。如今互聯網加快了資訊傳播速度,讓生產、銷售和運輸更加方便,能夠提高茶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打破傳統的銷售方式和組織環節,爲人們提供更加有趣、豐富的銷售方式。

成熟的銷售模式

茶行業的傳統銷售模式不僅集中處理茶葉產品,也不能保證企業的效益。如今從以立頓爲主的超市模式到天福茗茶的連鎖模式都能說明,如今銷售模式的成熟與高效。所以可知,未來茶行業的發展非常蓬勃,並且還能逐漸改善其生產、銷售和傳輸方式,能爲消費者提供更加成熟且高質量的茶葉產品。

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總結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經過過去這段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我們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變,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工作總結了。那麼工作總結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我爲大家收集的茶葉產業發展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xx年,xx縣按照、市推進農業農村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和“3+N”特色走廊建設的總體要求,立足xx茶葉產業資源,結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推進全縣茶葉產業發展,促進全縣茶葉提質增效。現將20xx年茶葉產業發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茶葉產業發展情況

  按照“打破界限、連片發展、統防統治、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基地標準化、運作產業化、產品品牌化、服務社會化、利益風險一體化”爲基本要求,堅持引導、企業主導,透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在天鳳鄉、寶峯彝族鄉、民建彝族鄉、烈士鄉等鄉鎮的高山有機茶產業環線上,採用

  “補天窗”方式新種植茶葉1000畝。深入“綠色植保”理念,推行“統一防治時間、統一藥劑藥量、統一防治人員、統一植保機械、統一安全間隔期”工作模式,採用“統一茶園管理標準、統一配送農業投入品、統一防控措施、心得體會統一原料採摘標準”的“四統一”管理措施,推動產業環線及全縣茶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營方式創新,促進全縣茶葉產業上檔升級。全縣建立標準化示範基地20000畝,應用殺蟲燈、黃板等綠色防控措施開展綠色防控60000畝(投產茶園的92%),開展茶園機剪、機修面積20000餘畝,改造低產低效茶園11000畝,申報有機茶園3000畝。全縣茶葉總產量達0.39萬噸,比上年增長3%,總產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

  二、工作措施

  (一)強化技術培訓,提高茶葉產業管理水平。將新型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實用技術培訓等與技術扶貧、農業項目實施培訓等有機結合,着重在全縣茶葉發展鄉鎮,重點是以茶葉產業爲主導產業的貧困村開展茶葉種植管理加工等相關知識培訓。截至目前,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40餘場次,培訓人員2800餘人次,發放各項技術資料6000餘份。

  (二)強化戰略實施,增強茶葉產業發展動力。一是實施機制創新戰略。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落實五個規範爲要求,以協會(合作社)爲扶持的承接主體,集中力量打造產業帶和示範基地。今年“圍繞四大主導產業,打造三條特色環線,建成百萬畝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工作思路和目標,啓動了茶葉產業環線打造工作。

  二是實施大品牌戰略。構建以和行業組織爲支撐,規模企業爲主導,認證機構做補充的區域茶葉品牌孵化單元,合力打造以區域公共品牌爲基礎結構、企業自主品牌進行有效填充的產業品牌綜合體系。20xx年,積極組織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參加各類展會,大力提升特色區域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在第六屆國際茶博會xx杯鬥茶大賽上xx滎泰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瑞吉隆興”牌“芽細藏茶”和“古道紅”茶喜獲金獎;xx縣塔山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塔山”牌觀音仙茶入選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茶樣庫”。

  三是實施基地輻射示範帶動戰略。鼓勵支援企業與茶農共同組建茶葉專業合作組織,建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規模化經營的現代茶業發展模式和穩定可控的原料基地。目前,已在全縣茶葉重點鄉鎮民建、滎河、寶峯、天鳳建立了有機茶葉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在五憲建立了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

  四是實施農特產電商戰略。整合資源,以電商示範縣建設爲契機,建立企業、協會大產業鏈運作模式,實現產品到商品由行業協會把關運作,建成xx茶葉、天麻等優質商品暢銷的'知名視窗。目前,四川xx塔山茶葉有限公司、xx縣五憲獼猴桃合作社等企業均在網上建立了農產品銷售平臺,初步形成了線上線下同步拓展的產業銷售鏈條。

  三、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管理滯後

  xx茶園分佈海拔較高、較分散,配套基礎設施薄弱,加之部分種植戶或觀念轉變不及時,或技術欠缺、管理不到位,或對“生態”概念認知有誤、粗放管理,茶樹長勢弱,產出量低。

  (二)品牌建設薄弱

  範文內容地圖一是處於原料供應商地位。xx茶長期扮演“原料供應商”角色。名優茶品牌銷售比例低下,絕大多數鮮葉初制加工後運至名山、樂山、浙江等地貼牌銷售,處於茶產業價值鏈低端,沒有自己的主導品牌。二是茶葉銷售議價能力低。大部分茶農、茶企觀念滯後,各自爲陣,個體式經營,家族式管理,不能夠抱團發展,聯合營銷,開拓市場,導致品牌集聚效應低,品牌銷售渠道栓塞。

  (三)茶企競爭力低

  一是全縣茶葉加工企業絕大多數是以初制加工爲主的個體茶廠和家庭作坊。由於初制加工企業的經營理念傳統、生產管理粗放、設施設備落後、惡性低價競銷,干擾市場正常秩序,大量茶企在低水平上重複競爭,嚴重製約品牌宣傳、市場拓展、資源集約化利用等。二是企業實力普遍較弱。茶企單個規模小,實力弱,難以突破茶葉精深加工、品牌營銷、市場渠道建設等固有的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門檻,進一步降低xx茶產業競爭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按照一年探索,兩年成型,五年成業總體目標,以抓實五個統一規範(規範種植管理、規範採摘加工、規範質量標準、規範品牌包裝、規範等級體系),實施機制創新、大品牌、基地輻射示範帶動、農特產電商、文化、生態旅遊“六大戰略”爲抓手,全力推進全縣茶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