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我們該怎麼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父母不認可自己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13W

在中國,

父母不認可自己,我們該怎麼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

很多的父母都喜歡做孩子的“差評師”,

對孩子指責的多、誇獎的少。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

通常既自卑,又迷茫。

成年後的我們,

該如何療愈這個創傷?

  01  

那些喜歡當孩子差評師的父母

有一位女性讀者的留言說:

她的媽媽給她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媽媽認爲那個男生哪哪都好,覺得女兒若能嫁給這個男生是女兒高攀了。

除此之外,在家庭聚會上,媽媽的態度也是如此,一臉嫌棄地看着她,將她批的一無是處。

將她的相親對象大大肯定一番,似乎那個男生就是十全十美的化身。

另一位朋友回覆了這位女生,說自己的媽媽也是如此,對她的前夫百般滿意寵愛,對她卻百般挑剔羞辱。

在心理諮詢案例中,也遇到很多類似的講訴:

我爸媽對我總是打擊、批評、貶低,經常對我說‘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自己 ’,他們經常對我冷嘲熱諷,印象中從未有一句認可的話。

但是,他們對別人家的孩子卻滿口稱讚,很多認可,我一度以爲自己不是他們親生的,所以他們不喜歡我。”

“同學、朋友或者親戚家的孩子有時候到我家裏來玩,我會覺得不舒服,因爲我媽對他們熱情又體貼,比對我都好。

會把好吃的都拿出來給他們吃,總是誇他們如何如何好,我又如何如何不如別人。

還有的同學、朋友會羨慕我有一個好媽媽,可是我卻覺得是我媽不好,甚至懷疑她不愛我。”

“我和男友準備訂婚,雙方父母見面時,我爸媽在男友父母和男友面前說我各種不好,比如懶,不太會做家務,也不太懂得人情世故等,讓婆家人包容我,同時該批評我的時候就批評。

還誇男友的父母把兒子養育得這麼好。 我父母的話語給我的感覺好像有人肯娶我,就是我天大的福氣。

可是我的學歷是全家人裏面最高的,我的薪水是男友的三倍!我男友也覺得我父母說的有點過了,我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

爲什麼有那麼多中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批評、貶低,對別人的孩子卻是認可、讚賞呢?

這跟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父母那一代人的教育有關。

我記得電影《刮痧》中有一個片段:

當兒子丹尼斯打了老闆約翰的兒子(兩個男孩差不多的年紀),許大同要求兒子道歉,兒子不肯,他就打了兒子一巴掌。

當時,作爲一個美國人約翰完全不能理解爲什麼許大同要打孩子,這在美國是一種虐待兒童的行爲。

而許大同後來給的解釋是爲了給老闆面子,也是尊重朋友,亦是教子有方,但在美國人約翰看來很難理解。

爲什麼許大同會覺得打兒子是給老闆面子,是尊重朋友,以及教育孩子呢?

那是因爲他遵從傳統的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理念。

中國的文化中有“當面教子,背後教妻”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 等的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謙虛的品德,也認爲擡高別人貶低自己是尊重別人的一種方式。

所以,古人稱自己的兒子爲"犬子",老婆爲"拙荊","賤內" ,稱對方的父親爲"令尊",兒子是“令郎”,女兒是"令愛"。

這些傳統延續下來,很多父母在對待子女和教育子女上的態度往往就是:

1、奉行打罵教育,各種批評、打擊孩子,認爲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才;

2、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對比,擡高別人的同時將子女貶的一無是處。

殊不知,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多的只會帶來傷害,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損害極大。

基本上有這幾大傷害:

● 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和喜愛,以爲父母不認可自己,不愛自己;

● 讓孩子極度缺乏自信,自卑,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對自己缺乏客觀的評價;

● 更糟糕的是,孩子會內化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也總是不認可自己,總是批評、否定自己,這一行爲如果嚴重,孩子極可能就陷入抑鬱的泥沼中。

● 這樣的孩子長大,沒有自信,沒有幸福的能力,也無法爲自己創造輕鬆愉悅的人生。

● 滿身創傷的孩子,會把這樣的模式繼續複製給下一代,繼續讓下一代痛苦。

  02  

而現在,我想告訴你的事實是:

孩子,你的父母不認可你,不是你的問題,而是父母缺乏認可他人的心理能力。

如果你的父母對待你的方式也是擡高別人貶低你,你要明白,他們可能並非不愛你,不認可你。

而是他們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深,認同“批評使人進步”“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等教育理念。 

很多中國父母的心理功能有問題,他們的心理並沒有成熟和完善到能夠欣賞和認可他人的程度。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愛利克?伯奈(E Bernc)依據對自己和他人所採取的基本生活態度,提出了四種人際交往心理模式:

1.我不好一你好:

通常這類人很自卑,在人際關係中容易放棄自我或順從他人,他們會花很多的努力去贏得他人的讚賞。

2.我不好一你也不好:

這類人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別人,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別人,內心十分孤獨。

3.我好一你不好:

這類人總認爲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把人際交往中失敗的責任推在他人身上,常導致自己固執己見。

4.我好一你也好:

這類人相信自己,相信他人,能夠接納自己和他人,正視現實,並努力去改變他們能改變的事物。

善於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與長處,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進取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成熟、健康的人際交往心理模式。

第四種人際交往心理模式對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度要求是比較高的,它要求一個人的內在是有安全感的,是充實的,是能夠接納不完美自己的,是對自己持基本肯定和信任的...

於是他對世界,對他人也會持肯定和信任的態度。

很多人的內心模式是分裂對立的,只有對錯、好壞之分。

如果父母認可和欣賞孩子,說明父母能感受到孩子的好。

那麼對心理不成熟的父母來說,當感受到孩子好的時候,就會將自己感覺爲不好,當感受到孩子不好的時候,就會將自己感覺爲好。

即“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模式。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父母在貶低自己孩子的時候,會有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甚至洋洋得意的感覺。

 因爲他們透過貶低孩子,

 感受到了自己的好與強大。

實際上,當我們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去認可別人,感受到別人的“好”時,並不會減損我們自身的“好”,也不代表我們會比別人差。

很多父母做不到對孩子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欣賞,是因爲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沒有被父母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欣賞過。

你也可以簡單理解爲他們沒有被好好愛過,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愛孩子。

  03  

學會建立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體系

如果你是那個總被父母貶低、否定、打擊的孩子,你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更快樂?

講講我自己的故事。

過年期間,我和我媽都去了四川老家,她看到了一年多沒有見的小巴掌。

之後半月,我和我媽視頻聊天,她不停地說小巴掌又瘦又矮,營養不良的樣子,讓我給她吃肉吃雞蛋吃蘋果。

我回她,小巴掌魚、肉都吃,但不吃雞蛋,水果也每天都有吃,香蕉、獼猴桃、草莓什麼的。

她卻說,草莓裏有農藥,人家半夜偷偷去打農藥,不要給孩子吃。

她接着又說,孩子吃得不好,長得不好,讓我給孩子吃好點,吃多點,不要餓着孩子。

我有點煩了,就對她說:“我就一個寶貝女兒,怎麼會不給她吃好的?現在哪個正常的家庭會讓孩子捱餓?”

她似乎根本沒有聽到我說的話,繼續講要給孩子吃雞蛋吃蘋果。

我有點生氣了,想狠狠地懟她,或者攻擊她也沒有把我外甥女養得有多好(真是相愛相殺一對母女)。

但是我控制住自己,直接問她:“你是不是想說我沒有把孩子養好?”

她否認道:“不是,我就是覺得孩子又瘦又矮。”

我回她:“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而且爸爸瘦瘦的,你也不高,我小的時候也很瘦小,孩子遺傳了我們的基因,自然不高不胖。”

後來,我轉移話題,將這個話題就此終結了。

但是掛了電話之後,我心裏還有點生氣,不僅僅是生我媽的氣,而是生自己的氣。

以爲自己修煉了這麼多年了,面對我媽的不認可會很淡定。

在過去的很多年裏,我努力做到父母說父母的,我做我做的,不把他們對我的評價太當回事。

沒想到現在涉及到女兒的時候我這個當媽的不淡定了,我媽對我女兒的否定還是會讓我心煩。

我進行自我分析:她以前就極少認可我,總是打擊、挑剔我(這也是我不喜歡和我媽打電話的原因),現在又說我的孩子不好,當她說我的孩子不好時,我就會感覺她在說我不好。

當我因爲這一點生氣時,說明我還是很在意她對我的評價,她不認可,她打擊否定我,我還是會心裏不舒服。

於是,我再次告訴自己:媽媽內心自卑,也是一個不太會認可別人的人,但是她的不認可並不代表我不好。

媽媽的不認可也並不重要,我真的不必在乎她對我評價和看法,我做我自己就好。

前段時間,我媽來我家玩了快兩個月。之前她從沒有在我們新家生活過。

這期間,她經常對我說我的丈夫大衛哪裏哪裏不好,比如穿衣服邋遢,不喜歡晚上洗澡,喜歡早上洗澡,個人衛生習慣很差啊。

我媽不僅對我說,還在我家打視頻電話給我姨媽說,嘮嘮叨叨說我丈夫不好可以講十幾分鍾。

甚至有時候,連大衛都聽到我媽在對我說他的壞話,不過大衛對此只是對我露出無奈的苦笑。

剛開始,我還能忍受,但時間久了,我覺得我媽越界了,讓我難以忍受。

有一次我直接和媽媽說:媽,你是不是不喜歡我老公?

我媽說:沒有不喜歡,反正他又不是我老公。

我說:是的,他不是你的老公,是我的老公,所以我喜歡就可以了。但是,你不能一直在我面前說我老公的不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你可以多看看他做得好的地方,而且你說的那些在我眼裏並不是缺點,他只是和你不一樣,喜歡早上洗澡不喜歡晚上洗澡,並不代表他就不好。

總之,不管他在你眼裏如何,你不要在我面前說他不好了。

我媽聽了我的話,之後再也沒有在我面前說我老公哪哪不好,至於她有沒有和別人去說,反正我聽不到也無所謂。

現在的我,不僅能夠擺脫追求媽媽認可的心理,還能夠在媽媽面前去維護自己的邊界。

我現在真心覺得父母對我的認可沒有那麼重要,他們認爲我好與不好,並不代表我真的好或者不好,我有對自己的一套評價體系。

  04  

這也是我想對那些總被父母批評、打擊、否定的孩子說的話。

首先,父母不認可你,否定你,批評你,並不代表你就真的不好。

很可能是他們缺乏欣賞、認可他人的能力。所以,你不必因爲父母的不認可而自卑。

父母不認可你,也有可能是你不符合他們的期待或者沒有完成他們自己的需要和夢想。

比如父母重男輕女,想生個男孩,而你是女孩。再比如有的父母有名校情結,當年自己很想考北大清華,沒考上,就期待孩子考上名校,孩子沒考上,就不認可孩子。

這些都是父母的問題。

總之,記住父母不認可你,並非都是你的錯,你的不好。

其次,父母的認可也並沒有那麼重要。

作爲孩子,我們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會把父母的評價和認可看得那麼重要。

但是,現在我們作爲一個成年人,無論在經濟上,生活上,還是人格層面我們和父母都是獨立平等的個體。

父母說你好,你不會發家致富,父母說你不好,你也不會忍凍捱餓。

但是如果你非常在意父母的認可,那麼他們的否定和批評就會令你的內心非常痛苦。

再次,不要和父母的不認可糾纏,分清什麼是父母的事情,什麼是自己的事情。

父母不認可我是父母的事情,

我做我該做的事情,

過我想過的生活。

我也依然可以對父母好,

帶父母出去玩,送父母禮物,

關心他們等,

但是不表示我的內在,

要和父母糾纏在一起。

最後,要爲自己而活,而不要爲了父母的認可而活。

有的子女一生的努力都是爲了獲得父母的認可,但是現實是,如果父母無論他/她怎麼做都對他/她不滿意怎麼辦呢?

就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再優秀,父母一樣不認可她,還是會覺得兒子好,哪怕這個兒子其實在啃老。

與其爲了獲得父母的認可而活,不如爲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版權說明 | 作者簡介:meiya,暢銷書作者,心理諮詢師,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四年,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改變,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等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