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威爾斯蘇格蘭威士忌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91K

威爾斯蘇格蘭威士忌

威爾斯蘇格蘭威士忌是產自英國威爾斯地區的威士忌。其特點是味道清新,芳香,略帶甜味和果香。威爾斯蘇格蘭威士忌是以淡色澤和杏仁香味見長,有些品牌還添加了咖啡、巧克力等風味,在口感上加強了層次感。這種威士忌在威爾斯地區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並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威爾斯威士忌怎麼樣

很好喝。

威爾斯威士忌是蘇格蘭原瓶進口的,精選優質麥芽,採用傳統蒸餾工藝,酒香馥郁,入口後口感柔和、細膩芬芳。

WELLS WHISKY 18什麼酒

WELLS WHISKY 18是威士忌酒。威士忌,是一種由大麥等穀物釀製,在橡木桶中陳釀多年後,調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餾酒。英國人稱之爲生命之水。按照產地可以分爲,蘇格蘭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美國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類。

威士忌酒介紹

威士忌,烈酒類,40°,嗅味香醇,下嚥面梗,餘味淡而甘,入喉微熱,後勁劇烈。由於沒有辛辣之感,很容易被迷惑,醉者居多。此酒種類繁多,檔次千差萬別,飲者加冰實質爲了稀釋其濃度,如品酒,建議冷凍,加冰不易。本人不喜歡此類酒品。

蘇格蘭麥芽威士忌酒廠的基礎款,也是相對最常見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很有斯佩塞特性,清爽的果香和柔和的口感,洋梨,香草,蜂蜜,爲主調風味,口感單薄一點但適合新手入門,可謂是單一麥芽入門酒款中最有代表性的。

美國威士忌在釀造的時候主要是以玉米以及一些其他的穀物爲原材料的,主要生產於美國南部,通常在裝瓶的時候會往裏面加入一定數量的蒸餾水用以稀釋,所以美國威士忌的口感並不像蘇格蘭衛士系口感那樣的濃烈,相反,會具有一股橡樹芳香。

白洋河生產的威爾斯威士忌是真的嗎

不是。白洋河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貴池縣中部。而威爾斯威士忌的正品原產地是蘇格蘭,是需要進口的。所以該白洋河地區生產的該款威士忌並不是真的。屬於僞劣產品。

我對威士忌不瞭解,請講些入門級知識,全面點。

酒 勁:43度左右的烈性蒸瘤酒

簡 介:

威士忌(WHISKY)是一種由大麥等穀物釀製,在橡木桶中陳釀多年後,調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瘤酒。英國人稱之爲“生命之水”。

早在15世紀,蘇格蘭人便已掌握了祕決一直流傳至今。精選的高質大麥經萌牙、烘乾、輾碎、發酵等程序變成麥芽汁,再經過雙重蒸餾後注入橡木桶內貯藏醇化,多年後便成爲調配蘇格蘭威士忌的基本佳釀。

熟練的調酒師能夠把50多種不同風味,不同年期的威士忌昆和得恰至好處,今每種威士忌的獨特長處極遲發揮,幻化出酒質完美的蘇格蘭威士忌。

根據國際法,只有在蘇格蘭境內蒸餾和醇化的才能配你蘇格蘭威士忌。所有蘇格蘭威士忌均以三種天然原料釀製而成:穀物、水和醇母,需經歷最少3年的醇化過程。

威士忌只有兩種,一種是大麥威士忌,例如僅以大麥芽釀成的格蘭威特。另一種是混合威士忌,例如芝華士,它是以各種的大麥和穀物蘇格蘭威士忌混合調配而成,酒味獨特,如交響樂一般。

由於威士忌酒液經蒸餾後,會被注入橡木桶等後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穀物的特點和橡木的色澤使每瓶威士忌均別具特色。

所有威士忌均需經歷最少3年的醇化過桶等後醇化過程。實際上,大部分蘇格蘭威士忌均較其所示年份被醇化了更長的時間。

威士忌瓶上的印有年份,表明了酒液在橡木桶中醇化的時間。對手“ 真正的威士忌年份”,賣酒商店的口頭承諾未必可信,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查證了威士忌瓶上標識所印的年份。

市場上也會有一些沒有年份標示的威士忌,有人問,這種酒的品質如何?

專家給您的指點是:唯有產自信譽昭著的蒸餾廠的威士忌纔可保證其質量。

威士忌的價格與“年份”成正比。威士忌年份所表示的“時間投資”,是威士忌定價的一個重要因素,年份越是久遠,越是醇化,售價也越高。

選 購:

首先,應選擇知名名牌,這便是質量的保證,而其它選購因素包括:年份、售價、風味及格調、酒瓶及蒸餾廠。

目前,在蘇格蘭威士忌家族中,“皇子--芝華士12年”和“皇家禮炮21年”倍受青睞。

芝華士威士忌ChivasRegal是目前世界上少數幾種暢銷全球的威士忌佳釀之一,其釀製過程極爲講究。

首先將浸泡了的大麥放在泥灰窯上慢慢烘乾,使大麥吸收泥灰的特有氣味,因此,泥灰的種類是決定每瓶威士忌獨特味道的要素。大麥發芽後,需磨成粉末,加水成爲含糖分的麥芽汁,再加入醇母發醇。發醇後再進行蒸餾。經一次蒸餾的酒液叫粗餾液,必須再次蒸餾,並透過分餾過程來分離出適宜飲用的威士忌。此時,威士忌的酒精成份爲70-90%。分餾後,還要二次蒸餾,使酒精含量降63.5-68%之間。這時,把分餾後的酒液裝入橡木桶陳釀,使其原來透明的威士忌變成金,同時添加風味。在橡木桶內貯存的時間長短,足以影響威士忌的色澤與味道。芝華士至少陳釀12年。

平均每一秒鐘賣出一瓶,是“芝華士兄弟”酒廠的銷售主力。

愛喝威士忌的村上春樹,在他的小說新作《海邊卡夫卡》中,讓“JohnyWalker”變成“貓之殺手”,卻讓“ChivasRegal”成爲他放鬆心情品嚐佳釀的首選。

“芝華士”,對於許多人來說,幾乎等於“蘇格蘭調和威士忌”的代名詞。

酒色魅力:蘇格蘭調和威士忌的代表作之一,口感華麗又均衡,濃郁又不失柔順。

皇家禮炮21年RoyalSalute21yearsold

1953年,爲慶祝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登基,“芝華士兄弟”(ChivasBrothers)酒廠推出一款名爲“皇家禮炮”的頂級調和威士忌。

爲打造皇室形象,“皇家禮炮”從名稱到包裝,環環緊扣皇家主題。其名稱源於每年英國女王或威爾斯王子生日時,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對空鳴響21聲禮炮的最高敬意;每一瓶手工打造的藍色瓷瓶,由英國知名陶瓷廠“Wade”的工匠花費六天製作而成。

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年推出的“皇家禮炮”,每一個酒瓶都鑄有皇室徽章標籤,上面印有女王題詞的縮寫。女王皇冠上所鑲的紅、藍、綠翠三色寶石,化爲三色瓶身。當然,這一切都是爲了珍藏瓶內貯藏21年的甘美佳釀。

酒色魅力:初聞,豐盈的果香襲人;淺嘗,仿若蜜汁般柔順甘美與深邃迷人的煙燻味巧妙交融,如一首韻味悠長的詩歌,值得咀嚼再三、細細品味。

皇家禮炮50年RoyalSalute50yearsold

2003年,英女王即位50週年,“芝華士兄弟“酒廠推出醞釀50年的珍藏紀念酒,而且據酒廠表示,至少8年內都不可能再推出超過50年的調和威士忌。

爲打造出這種酒的“尊榮極致”,瓶身設計與包裝更加氣勢非凡。瓶身仍由“Wade”以純手工打造,深藍色瓶身外飾以999純銀及24K金紋章,連瓶塞也是金銀鑲嵌;此外,因全球限量255瓶,酒標上還編有珍藏序號,每瓶定價高達一萬美金。

酒色魅力:“皇家禮炮50年”的口感猶如“香水”,有核果、花香和煙燻味均勻結合的迷人香氣,入喉帶有深沉、甘美、醇郁、令人迷醉的歡愉享受。而以服裝來比喻,好比一襲獨一無二、創意十足、做工精細的“進階訂製禮服”。

格蘭利威

又是一個受到皇室護航的故事。十九世紀初,蘇格蘭高地充斥着私釀酒廠,當時派遣騎兵團大舉取締非法酒廠,唯獨“格蘭利威”因爲受到喬治五世國王的喜愛,得以保留。

1824年,“格蘭利威”創辦人喬治史密斯取得合法生產“格蘭利威”威士忌的執照,成爲蘇格蘭高地唯一合法酒廠,而國王的最愛也成爲這支單一純麥芽威士忌的品質背書。

“格蘭利威”單一純麥芽威士忌系列有12、18、21等年份,果香濃郁的“格蘭利威12年”目前爲市場的指標產品。

酒色魅力:關於單一純麥芽威士忌的那些花香、果香的形容詞很多,而“格蘭利威”則更有女人味、更細緻、更優雅,有別於其他單一純麥芽威士忌的翩翩紳士的儒雅味道。

皇家禮炮`和芝華士12年有什麼區別

芝華士12年   芝華士12年享有“蘇格蘭王子”之美譽,其酒質飽滿豐潤,獨具水果馥郁芳香,口感平和順暢,讓人回味無窮。芝華士12年選用幾十種上好的麥芽和穀物威士忌,並將其存放在橡木桶中至少十二年,才最終釀製而成。 鑑賞提示: 從蘇格蘭Aberdeen的一個專賣店起家,James和 John Chivas兄弟爲自己確立了勾兌威士忌的良好聲譽,他們的Chivas品牌至今仍然是蒸餾酒的完美標準。 Chivas蘇格蘭威士忌酒體豐滿、和諧、順滑;色澤清淡,回味悠長;淡淡的煙燻感使它成爲非常精緻而複雜的蒸餾酒。生產商:Chivas 酒精含量:40% 產地:蘇格蘭 產品種類:蘇格蘭勾兌威士忌皇家禮炮21年   1953年,爲向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加冕典禮致意,芝華士兄弟公司創制了皇家禮炮21年蘇格蘭威士忌。其名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統:皇家海軍爲了表達對統治者的最高敬意,鳴放21響禮炮用以致禮。這款極品威士忌所代表的,是無可厚非的尊貴和高雅,以及發揮到頂點的精緻。 飲法:皇家禮炮21年口感順滑尊貴,宜純飲。 皇家禮炮21年Royal Salute 21years old   1953年,爲慶祝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登基,“芝華士兄弟”(Chivas Brothers)酒廠推出一款名爲“皇家禮炮”的頂級調和威士忌。   爲打造皇室形象,“皇家禮炮”從名稱到包裝,環環緊扣皇家主題。其名稱源於每年英國女王或威爾斯王子生日時,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對空鳴響21聲禮炮的最高敬意;每一瓶手工打造的藍色瓷瓶,由英國知名陶瓷廠“Wade”的工匠花費六天製作而成。   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年推出的“皇家禮炮”,每一個酒瓶都鑄有皇室徽章標籤,上面印有女王題詞的縮寫。女王皇冠上所鑲的紅、藍、綠翠三色寶石,化爲三色瓶身。當然,這一切都是爲了珍藏瓶內貯藏21年的甘美佳釀。   酒色魅力:初聞,豐盈的果香襲人;淺嘗,仿若蜜汁般柔順甘美與深邃迷人的煙燻味巧妙交融,如一首韻味悠長的詩歌,值得咀嚼再三、細細品味。

請問有誰能告訴我皇家禮炮不同顏色的不同意義

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年推出的“皇家禮炮”,每一個酒瓶都鑄有皇室徽章標籤,上面印有女王題詞的縮寫。女

王皇冠上所鑲的紅、藍、綠翠三色寶石,化爲三色瓶身。

顏色會給我們提供進階威士忌的很多資訊。所以,當我們拿到一杯威士忌酒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仔細來觀察這杯酒的色澤。

拿酒杯時應該拿住杯子的下方杯腳,而不能託着杯壁。因爲手指的溫度會讓杯中的酒發生微妙的變化。現在,請在燈光下仔細觀察您手中的酒。爲了很好的加以觀察,可以在酒杯的背後襯上一張白紙作爲背景。威士忌的顏色有很多種,從深琥珀色到淺琥珀色都有。因爲威士忌酒都是存放在橡木桶裏的。酒的色澤和威士忌在橡木桶裏存放時間的長短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存放時間越長,威士忌的色澤就越深。

1953年,爲慶祝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登基,“芝華士兄弟”(Chivas Brothers)酒廠推出一款名爲“皇家禮炮”的

頂級調和威士忌。

爲打造皇室形象,“皇家禮炮”從名稱到包裝,環環緊扣皇家主題。其名稱源於每年英國女王或威爾斯王子生

日時,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對空鳴響21聲禮炮的最高敬意;每一瓶手工打造的藍色瓷瓶,由英國知名陶瓷廠“Wad

e”的工匠花費六天製作而成。

伊麗莎白女王登基當年推出的“皇家禮炮”,每一個酒瓶都鑄有皇室徽章標籤,上面印有女王題詞的縮寫。女

王皇冠上所鑲的紅、藍、綠翠三色寶石,化爲三色瓶身。當然,這一切都是爲了珍藏瓶內貯藏21年的甘美佳釀。

酒色魅力:初聞,豐盈的果香襲人;淺嘗,仿若蜜汁般柔順甘美與深邃迷人的煙燻味巧妙交融,如一首韻味悠

長的詩歌,值得咀嚼再三、細細品味。

皇家禮炮50年

Royal Salute 50years old

2003年,英女王即位50週年,“芝華士兄弟“酒廠推出醞釀50年的珍藏紀念酒,而且據酒廠表示,至少8年

內都不可能再推出超過50年的調和威士忌。

爲打造出這種酒的“尊榮極致”,瓶身設計與包裝更加氣勢非凡。瓶身仍由“Wade”以純手工打造,深藍

色瓶身外飾以999純銀及24K金紋章,連瓶塞也是金銀鑲嵌;此外,因全球限量255瓶,酒標上還編有珍藏序號,

每瓶定價高達一萬美金。

酒色魅力:“皇家禮炮50年”的口感猶如“香水”,有核果、花香和煙燻味均勻結合的迷人香氣,入喉帶有

深沉、甘美、醇郁、令人迷醉的歡愉享受。而以服裝來比喻,好比一襲獨一無二、創意十足、做工精細的“進階訂

制禮服”。

大不列顛島詳細資料大全

不列顛島(Great Britain)是一個位於歐洲西方外海的島嶼,分爲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三部分,以及周圍一些小島,目前爲英國控制。 不列顛島爲歐洲最大的島嶼。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不列顛島 外文名 :Great Britain 地理位置 :歐洲西北部 氣候 :海洋性氣候 面積 :209,331平方千米 島嶼歷史,不列顛空戰,地理位置,地形,氣候,面積人口物產,語言,特點,旅遊資源,大本鐘,倫敦塔,國家博物館,教堂,馬克思墓地,格林威治,中國城,斯坦福德鎮,蘇格蘭,,元首,

島嶼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英國(大不列顛島)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居住,至於他們是否就是現今英國人的祖先,還沒有定論。新石器時代,凱爾特人定居。雖然,語言學家把英語和德語歸入到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可是,自公元1066年,諾曼第人入侵,他們帶來的法語痕跡,在今天的英語中隨處可見。 隨着羅馬軍團在公元400年撤退到高盧(今天的法國),不列顛諸島也進入一個持續數世紀的黑暗時代,期間並沒有任何的文獻記載留存下來。自從羅馬的統治消失後,在蠻族無情的入侵和遷徙的情況下,羅馬化的不列顛文化仍維持了約四百年的時間。凱爾特人從愛爾蘭渡海而來(一個名叫蘇格狄的部落,用他們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不列顛本島的北方部份爲「蘇格蘭」)。撒克遜人和盎格魯人來自日耳曼,弗利然人來自今荷蘭,而朱特人則來自今丹麥。 不列顛國旗構成 公元600年,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控制了今英國的大部分,只有威爾斯、蘇格蘭和西康瓦耳仍然控制在凱爾特人的手中。新的居住者被稱爲盎格魯撒克遜人(來自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盎格魯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文化(英格蘭的原意是英格魯之地),也用他們的日耳曼語(英語)取代本土的塞爾特語和以前傳入的拉丁語。儘管在後來仍然不斷遭到入侵,甚至完全被軍事征服,但不列顛本島的南部和東部,從此就被稱作英格蘭(她的人民爲英國人,語言爲英語)。 865年,英國的和平被新的入侵者粉碎。侵襲法國和日耳曼的丹麥維京人組成一支大軍,並將他們的矛頭轉向英國。在十年之間,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大部份領土不是被攻陷就是自告投降,只有西撒克遜人(今天的威塞克斯)仍然爲阿弗列控制,他是唯一被尊稱爲「大帝」的英格蘭統治者。 英格蘭被維京人、西撒克遜人和其他少數英格蘭人的王國等割據將近二百年。維京人的管轄地區實施丹麥法(受丹麥的法律治理),他們所接受用來換取和平的鉅額付款被稱作丹金(給丹麥人的獻金)。丹麥人成爲徒後就逐漸安定下來,這段時期,英格蘭人開始攻打丹麥人,954年最後一個維京國王在約克被殺,英格蘭接着首次被來自威塞克斯的英格蘭國王統一。 1066年,賢者(國王的顧問)提議由威塞克斯伯爵的兒子哈羅德登上王位,除此,尚有兩名王位爭奪者:挪威國王赫洛德哈達拉達(意即強硬的統治者)和諾曼第的威廉公爵。挪威人首先在約克附近登入,但在斯坦福橋一役被哈羅德打敗,哈羅德在獲勝後,就立刻調動他的軍隊南下杭斯丁與威廉作戰。這場拉鋸戰一直打到黃昏,哈羅德也被流箭射中眼睛造成致命的創傷。第二年,威廉征服了英國,獲得「征服者」的稱號。 在中古時代的後半期,威廉的繼承者耗費了大部份的時間和國力,投入一連串的戰爭以擴張或保有他們在法國取得的土地。英國和法國在1337年到1453年之間的百年戰爭,乃由斷斷續續的戰鬥構成,肇因於英國國王宣稱自己是法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此外,這場戰爭也肇因自爭奪獲利豐厚的羊毛貿易控制權,以及法王對蘇格蘭的支援。戰爭初期的特色是一連串的不可能,例如英國在戰場上的勝利,是得利於他們的長弓兵在遠距離之外,就把大批裝甲華麗的法國騎士擊倒。 可是,英國人卻無法結束戰爭,而法國也恢復了元氣。在聖女貞德(聲稱受到上帝感召的農家女)的號召之下,法國人展開反擊,並在1453年攻佔波爾多後結束了戰爭,英國人在歐洲也只能保有加萊這個地方(並沒有控制這個地方多久)。 整個島嶼都屬於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統治,並且聯合王國的大部分領土都在大不列顛島,所以“大不列顛”有時被用來指代整個聯合王國。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以及它們的首府倫敦、愛丁堡及加的夫都在島上。 安妮女王時期的1707年5月1日,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合併組成了大不列顛王國,直到1801年大不列顛王國又和愛爾蘭王國合併爲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從中,王國又變成了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不列顛空戰

英德空軍在英倫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不列顛空戰。1940年6月,法西斯德隊席捲西歐。英國駐歐遠征軍敗退敦刻爾克。英軍雖用“發電機計畫”將軍隊撤回了本土,但卻丟失了全部重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在法國上空與德國空軍交戰中亦損失了1000架以上的飛機。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從海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畫。該計畫要求“德國空軍要使用其全部兵力盡快擊敗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配合海軍和陸軍在英國本土登入。德國空軍投入不列顛之戰的飛機約2400架,其中轟炸機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於法國東北部、西北部以及荷蘭和挪威。不列顛之戰挫敗了德國入侵英國迫其就範的目的,使德國征服全西歐的計畫落空。這次戰役也由於英國的頑強表現,而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不列顛之戰書寫了二戰史上抗擊法西斯的光輝一頁。

地理位置

不列顛島是不列顛羣島中的最大的島嶼。 東依北海,西隔愛爾蘭海,與愛爾蘭島相望,北爲大西洋,南方英吉利海峽和法國相對,是個於歐陸之外的世界,與最近距離32公里,位置在多佛爾海峽。島周圍環繞着超過1000座的小島。 整個大不列顛島是介於北緯50 °與59° 之間。是南北長,東西窄的長形島嶼。0 °經線正好經過倫敦郊外的格林威治,所以它的經度橫跨東經和西經,大部分集中在西經,都位於東半球。

地形

不列顛島原是歐陸的一部份,經過兩次地殼運動,使不列顛島地塊往大西洋漂流,羣島和歐陸之間陷落形成北海,而成爲孤立的島嶼。 大不列顛島地形北高南低,起伏平緩,冰河地形爲其主要特徵。

因島嶼爲狹長形,所以河流長度都不長,加上雨量豐富,幾乎每個河口都是天然良港。

氣候

一般人提到英國時聯想到的不外乎寒冷,潮溼,多雨霧等字眼,實際上的情形也確實如此。由於是島國又有灣流夾帶大量水氣流經其周圍海域所以降雨機率很高,年雨量平均全島各地都在一千公釐以上,11月和12月是降雨最多的月份。因爲有灣流從南方引進溫暖的空氣,所以溫度不會太低,比起北歐國其它國家算溫暖了。

面積人口物產

不列顛島面積是臺灣的6倍大,約5540萬的人口,分佈很不平均,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稀疏形成強烈對比。難怪一般人會以England來稱呼聯合王國。英語爲其主要語言。英國因爲有豐富的媒,鐵等礦產,因此一度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現在由於煤礦枯竭逐漸轉向高科技產業,在世界的舞臺上仍佔有重要地位。

語言

不列顛島包括三個地區:英格蘭佔南部和中部,威爾斯佔西部山地半島,蘇格蘭佔北部;其中以英格蘭最爲重要。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海岸非常曲折,長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語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 英語是印歐 (1ndo-European)語系。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包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大部分語言。講印歐諸種語言的總人數約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國梵文(Sanskrit)學者威廉·瓊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歐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數語言,包括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及古印度語屬於同一“家族”。 公元七世紀初,這些小園合併爲七個王國:南部有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W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埃塞克斯(Essex);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梅爾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和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東南部有朱特人的肯特(Kent)王國。各國競相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在英國曆史上稱爲“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這三個日耳曼部族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這些方言均屬低地西日耳曼語(Low West Germanic)。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三個部落在語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們都使用一種叫做茹尼克(Runic)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的字母主要由直線組成,以便於刻在木頭或石塊上,是一種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發展起來的北歐碑文字。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溶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棗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古英語。它是在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經過一系列民族遷移與征服的過程所形成的。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的西日耳曼語支。

特點

(1)地處北大西洋文明的中心:古希臘文明以東地中海爲中心,羅馬時代重心雖逐漸西移,仍以地中海爲範疇。1492年,發現新後,文明重心便移到北大西洋,而英國適爲其中心。 (2)位於西歐海外,攻守自如:LINK最狹處僅三十餘公里,使英國進可參與歐洲事務,退可自保。拿破崙雄霸歐陸、希特勒席捲歐洲十餘國,但對不列顛羣島仍是望洋興嘆。 (3)居世界最繁忙的航線上:新發現後,航船將西歐移往美洲,又將美洲土產及原料運回歐洲加工、再將成品運銷至世界各地,北大西洋航線因而成爲全球最忙的航線,海運量佔世界之半,英國船隻及海港也因參與工作而帶來許多財富。 (4)海上資源豐富:不列顛羣島濱臨北海,海域廣闊平淺,自古爲豐富的漁場,供應英國人食料。自公元1970年,北海海底發現石油後,除了可充分供應英國的需求,甚至尚有餘量可供外銷。

旅遊資源

大本鐘

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鐘樓,鑲有大鐘,名爲大本鐘。每隔1小時,大鐘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鐘聲的迴盪。 1859年,大鐘由當時的英國大臣班傑明·霍爾爵士監製,大鐘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 大本鐘被視爲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鐘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做過王宮,也做過,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佔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臺、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倫敦塔現在已經成了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塔內有個珍寶館,觀衆可以看到英國曆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倫敦古堡中還有一些身體肥胖稱爲“渡烏”的大烏鴉,有專人飼養。倫敦塔有千年的歷史,堪稱倫敦最悠久的古蹟,遊客每年達200萬人。在出入口處遊人可以看到兩名身着古老王朝的禁衛,這些“古老衛士”們,成了遊客欣賞和攝影的對象。

國家博物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裏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陳列數量達7萬多件。在希臘、羅馬館有公元5世紀雅典女神的祀廟和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亞藝術館,陳列有歷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倫時代國王漢穆拉比賜於貴族的兩塊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方藝術館,這裏除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品,爲數達兩萬多件。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活動家都曾在大英圖書館博覽羣書,進行研究和寫作。無產階級導師卡爾·馬克思移居倫敦後,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終於完成了不朽的鉅著《資本論》。

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曆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曆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裏。英國資產階級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佔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爲“榮譽的寶塔尖”。現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國工人和各國 *** 合力重建了馬克思墓。新的馬克思墓在公墓東北角略寬敞的地方,墓用花崗花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頂安放4英尺高的馬克思銅鑄頭像。墓碑正面上刻着金光閃閃的大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鐫有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的泰晤士河畔,這裏有昔日的皇家天文臺、國家航海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格林威治久負盛名,近100年來,各國出版的地圖都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的經線爲本初子午線,作爲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並用它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本國時間。站在格林威治瞭望臺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絢麗風光一目瞭然,倫敦的景緻也一覽無餘。

中國城

“中國城’地處倫敦的索霍地區,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和攝政街在此交錯,英國人把這塊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稱爲“中國城”,又曰“唐人街”。“中國城”即無高層建築,也沒有豪華的大公司,幾乎所有建築都比較矮,在“中國城”除少數是外國人經營的商店和酒吧間外,幾乎是華人的天下。漫步“中國城”,一間間用漢字書寫的商號目不暇接。“中國城”的華人,大部分來自香港、東南亞,也有少數是從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去的。每逢新春佳節,“中國城”張燈結綵,男女老幼穿上新裝,互相道賀“恭喜發財”,男女青年舞龍耍獅,表演中國雜技,一片歡騰景象,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和外來觀光者。

斯坦福德鎮

世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鄉是艾瑪河畔斯特拉斯福。人口僅兩萬人,但遊客每年達150萬人次。人們來此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莎士比亞誕生、工作、生活和安息的地方。莎士比亞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它是一幢典型的兩層木房,古雅莊重。房子的右側是“莎士比亞中心”,這所現代化的大廈既是圖書館也是檔案館,由美國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莎士比亞婚後住的房子叫“安妮·赫舍薇的茅舍”,房內佈置仍儘量仿照當年模樣。莎士比愛自己的家鄉,死後就葬在聖三一教堂。

蘇格蘭

蘇格蘭位於歐洲北部不列顛島的西北部,不列顛島也就是聯合王國所在地。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的國家,即使在與英格蘭合併之後,也保留着很大的性和鮮明的民族傳統。一個國家的地理條件總是與其歷史發展有一定的關係,而蘇格蘭人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突出。獨特的自然條件使蘇格蘭人一直保持着較少的人口和空曠的土地,也使得蘇格蘭人保持着風笛和短裙以及和自豪。 蘇格蘭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蘇格蘭高地,有着雄偉壯美的自然風景:冰川時代留下的地貌、崎嶇的山巒、精緻的湖泊以及巨石覆蓋的原野。這裏清澈的溪流爲高地的傳統特產——蘇格蘭威士忌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高地東南部沒有多少城鎮,被稱做高地旅遊中心。那裏有雄偉的山脈、秀麗的山谷、恬靜的湖泊、奔流的溪水和開遍石南花的的原野。蘇格蘭的南部雖是山地,但遠非高地那樣桀驁不馴。這裏與英格蘭北部地形相似,是一個地形舒緩、環境靜諡的確地區。有長滿青草的山坡,有擁抱着寧靜溪流的寬敞的谷地。 在1707年之前蘇格蘭曾一度是個的王國,佔有歐洲西北方外海、不列顛島北方約1/3的土地面積。雖然在外交、軍事等事務上,蘇格蘭是受到位於倫敦西敏市的英國國會管轄,但是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非常高度的自治空間,也有發行專有的貨幣版本,是聯合王國底下,規模僅次於英格蘭的國家。

位於愛丁堡舊城,正在興建中的蘇格蘭新國會大樓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起始於1603年時,當時原本的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繼位成爲英格蘭王,世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James I of England),並且將原本屬於他名下的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合併成爲一個暫時性的個人聯盟。1707年5月1日,聯合法案(Act of Union)透過,蘇格蘭正式與英格蘭合併爲一個國家,成爲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而合併前原本的蘇格蘭國會就已於3月26日時解散,蘇格蘭地區的管理工作全都移交到位於倫敦西敏市(Westminster)的單一國會來執行,該地的權益則透過國會裏部分席次由蘇格蘭人擔當來實行,只保留一些立法方面的相關機構分開處理。 大不列顛王國在之後又經過數次改制,最終成爲今日所爲人熟知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也就是英國的正式全稱)。1998年時,英國 *** 根據1997年時透過的公民投票決議,公佈了蘇格蘭法案(Scotland Act),確定消失了接近三百年的蘇格蘭國會要再次成立。新的蘇格蘭國會將會擁有大部分內部事務的治理權,再加上局部稅率調整空間,國會新址選擇在蘇格蘭首府、也是過去蘇格蘭王國的首都--愛丁堡,截至2004年爲止新國會大樓仍在如火如荼趕工建築中,其前衛的造型在古色古香的愛丁堡舊城區中是一大異數。

元首

蘇格蘭的國家元首是現任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她是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1603年之後改稱詹姆士一世)的直屬後裔,對於蘇格蘭王權的正統性無庸置疑。然而,關於伊莉莎白女王的頭銜,部分蘇格蘭人的解讀卻與英格蘭人有所出入,其原因在於所謂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位時,英格蘭與蘇格蘭尚未結合成同一個國家,因此對於蘇格蘭人而言,現任的女王是他們第一個伊莉莎白女王,因此應該以一世稱呼而非二世。關於這稱謂的爭議蘇格蘭法庭已經作出正式判決,應該統一使用伊莉莎白二世的稱呼。

保樂力加詳細資料大全

保樂力加集團由法國兩家最大的酒類公司保樂公司(成立於1805年)和力加公司(成立於1932年)於1975年合併而成,目前是世界三大烈酒和葡萄酒集團之一。 保樂力加集團總部設在法國,在全球擁有72家生產企業,12,250名員工。是一家世界頂尖的洋酒生產商與銷售商。集團透過長期發展與內部挖潛,成爲世界上具有強勢地位的酒業鉅子。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保樂力加 外文名 :Pernod Ricard 屬於 :葡萄酒集團 總部 :設在法國 生產企業 :72家 集團介紹,關於集團,收購案,鑄造品牌,多品牌管理,品牌內涵,社會責任,循環利用,反對酒駕,國內分佈,品牌介紹,相關產品,旗下品牌,北京公司,國際獎項,樂鑑碼,

集團介紹

1975年,Pernod和Ricard這兩家法國茴香酒市場上的傳統競爭者宣佈聯手,雄心勃勃地開始了征服國際市場的旅程。今天,保樂力加透過快速發展和收購,已成長爲全球第二大、美國以外地區第一大烈酒和葡萄酒集團。 集團已擁有行業內最齊全的產品門類,產品暢銷全球。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的前100個烈酒品牌中,保樂力加擁有20個之多,烈酒總銷量達7700萬箱。在葡萄酒市場,保樂力加已成爲全球第三大優質葡萄酒供應商。在全球市場上,保樂力加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在歐洲和愛爾蘭排名第一,在中南美洲排名第一,在北美(包括墨西哥)排名第二。強大的分銷渠道和網路覆蓋全球。作爲歐盟內最大的酒類生產商,保樂力加在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均獨佔鰲頭,在北美和非洲名列第二。旗下的馬爹利、芝華士、皇家禮炮、百齡壇等品牌成爲亞太區各種酒類的領導品牌。在全球旅遊零售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 保樂力加是全球唯一一家擁有研究中心的葡萄酒和烈酒生產商。集團位於法國克雷代伊的全球研究中心進行並支援集團及下屬分公司的研究項目,主要聚焦於新產品、新工藝的開發,探索感官分析的新方法。中心還特別關注如何始終保證高水平的產品質量。此外,中心還致力於酒精依賴性的相關研究。集團參與發起建立了一家主要進行酒精相關醫學研究的機構。該研究機構資助並開展涉及生物醫學、流行病學和人類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項目。這些研究活動由一個的科學委員會進行管理監督,受到了科學界、公衆健康界的廣泛尊重。 保樂力加所提倡的“分權管理”和“尊重個體”的核心價值,無疑是整個企業文化的靈魂。核心價值的形成,不僅有利於對外樹立鮮明形象,贏得信賴與尊重;對內更能使集團成員與保樂力加步調一致。這種分權管理和尊重個體的文化,使保樂力加區別於其他公司,帶來了集團的有效運轉,形成了集團成員共享的文化基礎,是目前以及未來成功的基礎。 保樂力加集團成功的發展戰略表現在同時擁有全球品牌和遍佈全球各地的本土品牌:本土品牌可以加強各個市場的分銷網路,同時又能夠支援全球品牌的發展。自1975年以來,保樂力加集團透過快速發展和收購,目前已成爲全球第二大葡萄酒烈酒集團,擁有衆多著名酒類品牌,產品行銷,保樂力加集團透過兼併施格蘭,保樂力加集團在全球的覆蓋區域更加廣泛和均衡,不但在歐洲佔據領導地位,同時在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也具有了舉足輕重的主導地位。

關於集團

保樂力加集團在全球烈酒和葡萄酒行業排名第二,保樂力加一直積極致力於可持續發展戰略,倡導理性飲酒。 保樂力加2005年收購了聯合多美,以及2008年收購了Vin & Sprit。

收購案

2005 年7月26日 ,法國巴黎。全球第三大烈性酒供應商法國保樂力加集團(Pernod Ricard)聯合美國富俊(Fortune Brands)公司,以76億歐元合作收購了全球第二大烈性酒公司英國聯合多美(Allied Domecq)。保樂力加成爲全球第二大、美國以外地區第一大烈酒和葡萄酒集團。這也是全球烈性酒行業近年來最大規模的重組。 在英格蘭和威爾斯高等於7月22日和25日的聽證會以及今天(7月26日)早上在英國公司註冊處登記高等的決定之後,協定計畫已開始生效。對聯合多美的收購已經完成。 向富俊公司出售資產的程式目前也可開始啓動。拿破崙干邑(Courvoisier)業務將在今後幾天轉讓給富俊公司。 保樂力加集團兼執行長派屈克·力加先生將成爲聯合多美公司董事會新。對於這次成功收購他評價道:“這一交易給我們提供了一次不尋常的機會,使得我們成爲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和烈酒集團,同時讓我們更接近市場上的第一名。我謹在此向那些對這次交易成功做出貢獻的集團員工和我們的顧問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我們現在可以立即開始按照我們的分權管理模式整合團隊和品牌。” 保樂力加是全球領先的葡萄酒和烈酒集團之一。成功收購聯合多美使得集團上升爲全球第二大、美國以外地區第一大烈酒和葡萄酒集團。 今後,保樂力加集團將擁有14大全球支柱品牌:力加(Ricard)、百齡壇(Ballantine’s)、芝華士(Chivas Regal)、甘露(Kahlua)、馬利寶(Malibu)、必富達(Beefeater)、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絕對伏特加(Absolut Vodka)、尊美醇(Jameson)、馬爹利(Martell)、格蘭威特(Glenlivet)、傑卡斯(Jacob’s Creek)、瑪姆(Mumm)以及Perrier-Jou?t。同時,集團所擁有的衆多本土品牌可以爲整合後的分銷網路提供財務支援,從而確保全球品牌的發展。 保樂力加的集團戰略是建立在分權管理模式上的,一方面依靠各品牌公司制定各品牌在全球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依靠各分銷子公司依據當地市場的需求調整戰略重點。

鑄造品牌

多品牌管理

保樂力加集團的一大特色,就是實行多品牌運作。集團旗下的品牌令人目不暇接,單是其重點品牌,包括12個戰略品牌、其它戰略品牌和主要本土品牌三類,加起來就有近30。 與多品牌運營相適應,保樂力加構建了獨特的管理架構。最上層是控股公司,下面分爲品牌持有公司和集團在各國分支機構兩個平行的部分。品牌持有公司負責各品牌的生產和該品牌在全球的市場策略,而分支機構則負責全球策略在本地的推廣及分銷渠道等。 爲了充分調動品牌生產企業的主動性,保樂力加實行了嚴格的分權管理。集團總部只有130多名員工,在全球1萬多名員工中僅佔1%。總部的角色是制定總體發展策略,並確保每個國家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貫徹實施,但不會插手干預本土品牌廠商的管理和行銷。 實行多品牌策略,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也不可避免,保樂力加是如何處理這一問題的呢?回答是:集團把決策權下放到子公司,由它們根據當地的情況作出決定,但每個分支機構都必須清楚,集團重點發展的12個品牌始終保持優先度,這是給全球各分支機構的指導性建議。

品牌內涵

如何讓一個品牌成爲長盛不衰的“百年品牌”,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保樂力加不會在各種品牌的酒瓶上都打上“保樂力加”的標誌,而是突出各自品牌的特色和文化底蘊,讓品牌自己說話。而該集團衆多具有悠久歷史的知名品牌,首先是建立在優秀的內在品質上的。“簡單包裝,貴乎內涵”,以保樂力加下屬的重要品牌“馬爹利”爲例,其歷史可以回溯至18世紀,去年全球銷售達110萬箱,而事實上,馬爹利的酒瓶自 1912年以來就一直未有改變,只是在防僞和標識方面不斷做出一些微調。馬爹利作爲產自法國干邑的高檔白蘭地,其生產過程的嚴格要求可以用“苛刻”形容。按照法國法律,受原產地保護的干邑白蘭地必須是來自6個干邑產區的葡萄,必須是白葡萄,必須經過兩次蒸餾,必須在橡木桶中成年。而馬爹利則要求達到更高的 標準,只選擇其中4個土質較好的產區,蒸餾過程中頭酒和次酒等都要再次蒸餾,橡木桶選擇的是較爲清淡的酒桶,同時在調配過程中更多地選擇一些花香較濃的酒。一系列的嚴格標準,使馬爹利品牌蘊含的“醇厚、清淡、優雅”品質深受市場認同。 保樂力加所提倡的“分權管理”和“尊重個體”的核心價值,無疑是整個企業文化的靈魂。核心價值的形成,不僅有利於對外樹立鮮明形象,贏得信賴與尊重;對內更能使集團成員與保樂力加步調一致。這種分權管理和尊重個體的文化,使保樂力加區別於其他公司,帶來了集團的有效運轉,形成了集團成員共享的文化基 礎,是目前以及未來成功的基礎。

社會責任

在中國,當本土酒企仍視慈善捐款爲社會責任宣傳的“不二法門”時,作爲全球第二大烈酒和葡萄酒集團的保樂力加,正以其具有範本意義的行動詮釋著酒類企業的社會責任。

循環利用

在具有保樂力加風格的環保活動中,洋酒瓶變身爲地毯也不算新鮮事,聽上去毫無關聯的兩件物品可以由於兩家企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有了奇妙關聯。 近日,著名洋酒公司保樂力加中國攜手全球商用地面材料行業的領先製造商坦德斯集團(tans),將大規模回收的洋酒空瓶用作地毯生產的再生材料。 在此項創新合作中,保樂力加中國提供回收的產品空瓶,由坦德斯蘇州工廠對碾碎的空瓶粉末進行加工,用於替代傳統礦物原料碳酸鈣進行地毯製作。據悉,目前使用該材料的地毯已正式投產。 保樂力加中國董事總經理齊德輝表示,透過創新科技讓空瓶“變廢爲寶”爲雙方企業提供了共贏的機遇;保樂力加中國長年與酒吧等堂飲渠道合作回收空瓶,回收範圍包括旗下芝華士、馬爹利、百齡壇、皇家禮炮等品牌。空瓶回收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非法假冒洋酒的可能,同時銷燬後的空瓶還可用作玻璃製品的再生原料,有效地遏制資源浪費。此次與坦德斯的成功合作不僅爲保樂力加回收的空瓶提供了良好的再利用渠道,也使公司的空瓶回收行動創造了更長遠的社會價值。

反對酒駕

反對酒後駕車一直是保樂力加回饋中國社會的重要方式之一。從2005年4月起,保樂力加中國攜手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和各地方道路交通安全部門開展了一系列以“向酒後駕車說‘不’”爲主題的公益教育活動,如開設公益教育網站,在全國十省市播放“酒後不駕車”電視公益廣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發放大量公益宣傳海報及宣傳品,在上海的主要商業區和繁華地段投放戶外燈箱公益廣告等。與此同時,保樂力加還連續三年攜手新浪開展“反對酒後駕車”線上調查。近期,保樂力加更推出了標註有“酒後請勿駕車·未成年人及孕婦請勿飲酒”警示語的新版背標,套用於保樂力加在中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形式多樣的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並在教育公衆遠離酒後駕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保樂力加創意推廣“酒後不駕車” “受傷的汽車”獲“2007年度平面廣告優勝獎

國內分佈

在中國,保樂力加在進口葡萄酒和烈酒公司中更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同時名列國內葡萄酒和烈酒公司前十強。保樂力加(中國)貿易有限公司在國內的分銷網路遍佈全國各城市。7個分公司分別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廈門、武漢和成都。

品牌介紹

相關產品

⒈馬爹利金皇L'or de Martell 馬爹利家族最榮耀輝煌的醇釀之一,由馬爹利最好的“生命之水”精釀而成。從瓶蓋到瓶身上端選用24K純金,充分體現這一款酒正如赤足黃金一般歷經千錘百煉。是少見的強勁干邑,適合具非凡意義的重大場合飲用。 ⒉ 馬爹利銀尊 Martell Extra 在1819年由西奧多.馬爹利給其兄弟弗雷德裏克.馬爹利的信中首次提及。由極品干邑精心調製而成,完美詮釋了高貴、優雅的含義。 ⒊ 馬爹利XO Martell XO 馬爹利XO是干邑藝術的完美創新,力度與優雅的精妙平衡。拱型藝術瓶身,塑造睿智與靈感的象徵。 ⒋ 馬爹利藍帶 Martell Cordon Bleu 被全球衆多幹邑鑑賞家奉爲經典,1912年由愛德華馬爹利精心調製創造的馬爹利藍帶,憑藉其獨樹一幟的口感、外觀和定位,已成爲干邑中的傳奇。 ⒌ 馬爹利名士 Martell Noblige 甄選陳年干邑,創造清醇順滑的成熟口感,留香持久;超凡脫俗的切面流線型瓶身設計,契合與生俱有高貴品質的魅力人士。 ⒍ 馬爹利金牌 Martell VSOP 誕生於1840年,獨享路易十四金像,充溢皇室氣派。口感優雅、醇厚、適合加冰飲用和調子制雞尾酒。 ⒎ 皇家禮炮21年 Royal Salute 21 Year Old 皇家禮炮選用上好的穀物和麥芽威士忌調配而成,並且經過了嚴格的二十一年以上的醞釀,進而成爲舉世推崇,並用以向成功人士的極致成就獻禮的威士忌佳釀。 ⒏ 芝華士12年 Chivas Regal 12 year old 芝華士12年口感醇厚、豐滿、柔和,無論在世界何時何地,都是人們歡聚分享,舉杯共飲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⒐ 芝華士18年 Chivas Regal 18 Year Old 由芝華士首席調酒師Colin Scott締造並署名見證的這款威士忌被認爲融合了所有芝華士的精髓-醇和細膩,風格獨特,卓然出衆,同時賦予人們悠長溫潤的回味和令人神往,深切奢華的蘇格蘭威士忌體驗。 ⒑ 格蘭威特 The Glenlivet 格蘭威特蘇格蘭麥芽威士忌口感平衡,醇美柔和,渾然天成,是蘇格蘭斯貝塞地區麥芽威士忌的代表。 ⒒ 百齡壇30年 Ballantine’s 30 Year Old 百齡壇30年是百齡壇系列中年份最久遠、最罕有的品種。該款酒現存數量極其有限,是威士忌中的極品。 ⒓ 百齡壇17年 Ballantine’s 17 Year Old 百齡壇17年溫和複雜而勁度十足的酒質,蘊含着橡木的薰香,口感醇厚,爲真正的鑑賞家提供了一種經典和卓越的品味。 ⒔ 百齡壇21年 Ballantine’s 21 Year Old 百齡壇21年香甜醇和,爽滑如絲,被所有的鑑賞家所鍾愛,視爲完美的禮品。 ⒕ 百齡壇12年 Ballantine’s 12Year Old 百齡壇12年是一款柔滑、複雜的威士忌。它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調和了超過40種精選取單一麥芽威士忌和穀物威士忌,至少經過12年的醞釀。 ⒖ 百齡壇特醇 Ballantine’s Finest 百齡壇特醇是一款複雜,精緻而優雅的調和蘇格蘭威士忌。它的味道頗具現代風格。它獨創的香味和複雜、精緻的風格源自50多種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風味。 ⒗ 尊美醇 Jameson 口感柔滑的尊美醇是來自愛爾蘭的進階威士忌品牌,也是國際市場領先的優質愛爾蘭威士忌。 ⒘ 威特基 Wild Turkey 作爲全球銷量最好的進階肯塔基波旁威士忌之一,威特基繼承了美國威士忌的光榮傳統,具備波旁威士忌的一貫高貴品質。 ⒙ 力加 Ricard 全球銷量每一的茴香酒,在歐洲長期受到消費者喜愛.一直沿用保羅力加獨創的神祕配方,使用全天然原料釀製而成. ⒙ 潘諾Pernod 誕生於1805年的潘諾是歷史最悠久,最國際化的法國茴香酒品牌.其與衆不同的口味來自將八角茴香精油精心的調配,帶有芳香植物提取物. ⒚ 維波羅瓦 Wyborowa 波蘭伏特加的代表,採用純黑麥原料釀製.其口感柔滑爽,並帶有裸麥的甘甜. ⒛ 必富達 Beefeater 創立於150年前的必富達是全球出口量最大的優質金酒品牌.它成功的祕密源自其至今保守嚴密的原創配方.目前,必富達是唯一在倫敦生產的金酒. 21. 施格蘭金酒Seagram’s Gin 自1980年以來,施格蘭就一直是北美頂級的金酒,以其無與倫比的順滑口感深受消費者是喜愛。 22.奧美加 Olmeca 源自古代墨西哥奧美加文化的高檔龍舌蘭酒,充分汲取墨西哥哈里斯哥高地植物的馥郁芳香,採用傳統的工藝以確保獲得獨物的醇和口感和高度純淨的品質. 23. 哈瓦納俱樂部 Havana Club 世界發展最快的朗姆酒之一,古巴朗姆酒的代表,呈現清爽獨特的口感和芳香. 24. 馬利寶 Malibu 這款椰子口味的加勒比白朗姆酒自成一類.馬利寶朗姆酒代表着閒適無憂的加勒比海生活方式,因而在全球大受追捧.它口感順滑香醇,可直接飲用,亦可配製雞尾酒. 25. 蒂她 Dita 1992年在日本推出後,憑藉其中特有的荔枝香味、神祕的東方神韻和女性化魅力,迅速在當地力嬌酒市場引發魅荔風暴,受到時尚女性的鐘愛. 26. 甘露 Kahlúa 作爲舉世公認最暢銷的咖啡力嬌酒,甘露是美國頂尖的20個烈性酒類品牌之一,甘露的異國咖啡風味使其成爲調製經典雞尾酒的完美選擇. 27. 杜本內 Dubon 她創於1846年的杜本內是世界領先的法國葡萄酒類開胃酒品牌,選用法國南部的葡萄和香料及植物一起醞釀經年,品質獨一無二. 28. 傑卡斯 Jacob’s Creek 傑卡斯葡萄酒不僅在澳洲出口第一,在英國也憑藉驕人的銷量穩居全英第一葡萄酒品牌.傑卡斯憑藉其商品質和新鮮濃郁的果香、易於飲用的特點而廣受好評. 傑卡斯核心系列:莎當妮,莎當妮比諾羅瓦,西拉加本納,梅咯,加本納赤霞珠 傑卡斯的釀酒師精選南澳洲優質葡萄酒園區的上等葡萄原料釀製成傑卡斯珍藏版系列,其豐富的口感層次,濃郁醇厚的水果風味和適於儲存的特質使其一經推出就廣受消費者喜愛. 傑卡斯珍藏版系列: 莎當妮,西拉,加本納赤霞珠 29. 雲鹹 Wyndham Estate 因飽滿濃厚的果香而聞名的雲鹹無愧爲澳洲高品質葡萄酒的典範.採用Bin 釀酒木桶的編號爲葡萄酒命名是雲鹹獨樹一幟的特色.而Bin 系列更是雲鹹產品系列中的代表,完美體現了雲鹹葡萄酒果味濃郁豐潤的特色. 雲鹹Bin系列: Bin 111加本納赤霞珠,Bin 222莎當妮,Bin 555 西拉,Bin 888 加本納梅洛 雲鹹展示珍藏版系列是雲鹹葡萄酒旗下的極品系列,代表着歷史悠久、世界公認的卓越品質。 雲鹹展示珍藏版系列:莎當妮,加本納梅洛,西拉 30.瑪姆 Mumm 瑪姆香檳150多年的歷史是充滿了熱情、活力和對品質全情投入的歷史。自1827年起,GH Mumm& Cie 公司就開始用香檳區最好葡萄園的葡萄釀造香檳。瑪姆香檳總是與歡慶、精緻、榮譽和生活的樂趣聯繫在一起。 瑪姆香檳系列:瑪姆紅帶香檳,瑪姆紅帶年份系列香檳1998,瑪姆玫瑰香檳,瑪姆卡蒙香檳。 31. 巴黎之花香檳 Perrier-jouët 巴黎之花香檳擁有超過160英畝的葡萄園,遍佈在香檳區各地。它採用莎當妮(Chaudonnay)、黑皮諾(Pinot Noir)和莫妮耶皮諾(Pinot Meunier)三種葡萄混合釀造,明亮而清新,同時兼具圓潤和果味特色。巴黎之花香檳一向享有尊貴、榮耀的聲譽。 巴黎之花香檳系列:巴黎之花特級幹級型香檳,巴黎之花年份幹型香檳1998年份,巴黎之花玫瑰香檳,巴黎之花美麗時光香檳1996年份,巴黎之芬美麗時光玫瑰香檳1999年份。

旗下品牌

保樂力加旗下主要15個品牌(帶來企業超過50%的利潤)爲: Ricard Ballantine's 百齡壇 Chivas Regal 芝華士 Kahlua 利口酒 Malibu 朗姆酒 Beefeater 必富達 Havana Club 哈瓦那俱樂部 Absolut Vodka 絕對伏特加 Jameson 愛爾蘭威士忌洋酒 Martell 馬爹利 The Glenlivet 格蘭利威 Jacob's Creek 傑卡斯(葡萄酒品牌) GH Mumm Champaign 香檳品牌 Perrier-Jouet 巴黎之花 Montana (紐西蘭紅酒品牌)

北京公司

北京保樂力加釀酒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九四年,是歷史悠久的北京葡萄酒廠與歐陸最大的酒類及果汁飲品生產分銷商—法國保樂力加集團的合資企業,這是雙方繼一九八七年共同投資龍徽釀酒公司之後的又一次合作,龍徽公司以其優質的產品很快就在國內外獲得良好口碑,這兩間合資公司的成立顯示了雙方在中國發展釀酒工業的長期承諾的堅定決心與信心。 作爲專業葡萄酒廠家的北京保樂力加釀酒有限公司,生產不同風味、不同檔次的葡萄酒,以滿足各階層消費者的需求。甜酒系列從原北京葡萄酒廠的傳統優質產品“中華”桂花陳酒、宮桂、中國紅,到適應時代風尚新近開發的“中華牌”桂花紅、蜜桃、草莓加香葡萄酒;法國風格幹葡萄酒系列從屢獲國際殊榮的國產龍徽系列高檔葡萄酒,到中國裝瓶物超所值的法國江露詩葡萄酒。 2011年11月29日,姚明投資的姚家族(yao family wines)酒業已經指定保樂力加中國作爲其產品在中國的獨家進口及經銷商。

國際獎項

桂花陳酒 1985年,西班牙第四屆國際飲料酒質量金獎 1985年,法國國際美食及旅遊委員會高品質金獎 1986年,法國第十二屆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龍徽半乾白 1996年6月法國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大賽銀獎。 龍徽乾白 1995年6月法國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大賽金獎。 龍徽夏多內 1995年6月法國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大賽銀獎。 龍徽雷司令 1998年3月加拿大蒙特婁世界葡萄酒展評會銅獎。 甜葡萄酒 北京保樂力加釀酒有限公司的甜葡萄酒系列,是以甜葡萄酒爲基酒的物超所值的開胃酒,適合日常飲用。 最後感謝原文章提供者 1、 百度部落格—全力以赴 2、 東方網 3、新浪網

樂鑑碼

樂鑑碼(Le Code)是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爲保護消費者權益、增加消費者互動體驗而推出的數據媒介。它由瓶蓋外標籤上的二維碼及瓶封內標籤上的三位數字驗證碼組成。消費者在無須下載任何應用程式的情況下,即可使用智慧型手機實現“雙重鑑別”。

求歐洲史

中世紀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是這一時期歐洲歷史的主線。但是世界各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當西歐在5世紀剛剛進入封建社會的時候,中國已經走完了約1000年封建社會的歷程。

在歐洲的封建社會裏,國王、貴族和騎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構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級制度,但是他們的權力和義務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種複雜的等級關係使得歐洲封建國家長期處在割據狀態,和東方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濱,莫非王巨”的集權的封建君主大不一樣。各國統治者仍不斷進行戰爭,相互搶掠吞併,許多國家一直沒有出現統一的穩固政權。封建地主憑藉土地所有權和政權對農民進行剝削。在歐洲,教會已成爲封建統治工具,他們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維護封建制度。農民和農奴的勞動被封建主以勞役、實物地租、名目繁多的捐稅和教會“什一稅”等形式侵吞。農民的反抗持續不斷,但是起義的規模一般比較小,沒有像中國那樣發生過多次推翻了一個王朝的大規模農民戰爭。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封建經濟主要是以一家一戶農民爲基本生產單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由於可以擁有一些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可以獲得一定的勞動產品,因此,勞動積極性比奴隸高得多。中世紀時代鐵製工具早已普及,再加上生產技術不斷進步,使社會財富大大豐富起來,並且促進了商業的發展。14、15世紀在地中海沿海地區,商品經濟發達的城市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中國在16、17世紀,在江南一帶城市中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生產關係中滋生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說明封建社會已經走到它的盡頭。從那時候起,歐洲一些國家的資本主義興起已形成一個不可逆轉的勢頭。

中世紀的歐洲,文化落後,思想愚昧,是歷史上所謂的“黑暗時代”,而在中國,正是文化和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期,東西方文化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宗教在世界廣大地區佔據了思想領域的統治地位。佛教、教、教在許多國家成爲“國教”。儒家學說則主宰了中國的思想領域。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對封建社會的鞏固一度有推動作用,而當資本主義興起後,它就成爲社會進步和科學發展的障礙。伴隨着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和近代科學的大飛躍。在東方,由於封建思想的長期桎梏,社會發展趨於緩慢,從此開始落後於西方。

----------------

1、定義:

中世紀( the middle age )一詞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家比昂多於 15 世紀提出來的.他把西歐 5 ~ 15 世紀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紀,意爲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文化高峯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 17 世紀末德國史學家凱列爾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類的全部歷史劃分爲古代、中世紀、近代三個時期;到 18 世紀,中世紀一詞被歐洲歷史學家普遍採用;中國古代思想家韓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說,清末翻譯西方世界史著作時採用過來。中世紀是適用於西歐的、特有的一個概念,應用於其它地區時我們常用世界中古史來取代。

2、起迄年代:

由於概念不同,對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認識也不同。國內過去傳統上定上限爲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下限爲 1640 年英國資產階級,這是以奪權爲標準劃線,現多不用。現在教科書定爲下限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之前,但上限仍爲五世紀.

英國劍橋中世紀史對上限介紹了十二種說法,它以 284 年羅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爲世界中世紀史開端,下限採用 1453 年拜佔廷帝國滅亡爲界.此說在西方較流行,象《歐洲中世紀簡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劃定時限時,下限都是 15 世紀,上限則 3 ~ 5 世紀不等。

3、分期:

中古時期各地差別太大,以西歐爲標準:

5 ~ 10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封建化時期);

11 ~ 14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興盛時期;

14 ~ 15 世紀,西歐封建制度的危機時期;

------------------

中世紀

"中世紀"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概念,原因在於,歷史上並不曾真正有過 一個叫作"中世紀"的朝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認爲自己是"中世紀人",所謂的"中世紀"是後人創造的.

"中世紀"一詞最早誕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代,是公元15—16世紀意大 利人文主義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並使用的.他們認爲, 在羅馬帝國衰亡直至自己所處的時代之間存在着一個"中間世紀",即"中 世紀".17世紀末,德國曆史學家克利斯託弗 凱列爾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爲古代,中世紀和近代三個時期.從18世紀末,"中世 紀"的概念便被西方學術界長期沿用下來.

"中世紀"沒有絕對的時間界限.西方絕大多數學者認爲,"中世紀" 始於公元500年左右,終於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羅馬帝國的 滅亡,後者的代表性事件則是新航路的開闢.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爲界,分爲中世紀初期,中期和晚期三個階段.中國大多數歷史學家都習慣 於把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作爲"中世紀"的開端,而下限則爭議頗多, 有的主張以公元16世紀尼德蘭爲斷限,有的主張以新航路的發現爲斷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紀"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當西方文藝復 興時代的啓蒙思想家創造"中世紀"一詞的時候,他們意念中所指的並不是 整個世界,也不是整個歐洲,而僅僅限於指天主教所統治的地區,即中歐和 西歐.從感情上說,他們對亞洲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嚮往的,對古代的希臘,羅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體投 地;而對公元6至16世紀間"蠻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極爲不

滿,對教會壟斷文化事業也大不以爲然,遂將這段歷史斥之爲"野蠻","未 開化","",稱這段時期爲"黑暗時代".這些啓蒙思想家在痛罵"中 世紀"西方黑暗的同時,又慨然以"復興"古典文化爲己任,從而形成"文 藝復興"和"啓蒙運動".

隨着"中世紀"一詞使用日廣,它逐漸演變爲封建社會的代名詞,用於 指封建生產方式在世界範圍內佔統治地位的時期.這樣,"中世紀"一詞不 再專用於指西方,而成了可用來表述任何一個國家歷史上處於封建社會這一 發展階段上的歷史的概念.按照這種用法,由於各國進入和結束封建社會的 時間先後不一,其"中世紀"也就無法一致,如中國較早進入封建社會,其 中世紀可上溯至春秋戰國乃至更早的時代,其下限則可延伸至清末乃至 時代,而印度,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及非洲,美洲廣大地區進入封 建時代較晚,其"中世紀"分別開始於公元11—17世紀不等.時間上的這種 差異給同一時代各國曆史的比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爲重要的是,將具有特定涵義的"中世紀"這一概念拿來泛指世界各 國曆史,在注意了經濟上生產方式這一共同點的同時,卻忽視了各國文化發 展的巨大差異."中世紀"的西方文化總體上處於衰落的趨勢,遊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壞,使古典文化面臨着滅絕的危險,整個西 方社會的文化水準也因此而大爲下降,教會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儲存者和使 用者,儘管能夠儲存下來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紀"其它地區的文化卻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東地區,拜占庭帝國從一開始就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自居,積極儲存了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拜占庭帝國衰弱後,悄然興起的 俄羅斯繼承了其文化遺產.在中東地區,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們按照

教教義的教導,向世界各先進國家廣求知識,使阿拉伯文化迅速發展,達到 了相當高的水平.作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雖因內部和外敵入 侵而使其古代燦爛的文化受到相當破壞,但仍有一定的發展,而同樣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壞,反而在不斷吸收,

消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將古典文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爲當時世界上最

具有影響的文化之一.這些帶有根本性的差異是"中世紀"一詞很難反映出

來的.正因爲如此,一些歷史學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時,儘量避免使用"中世紀"一詞,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時,也多加以界定.

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區歷史發展的差異,也是爲了照顧文化發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書的"中世紀"沒有一個整齊劃一的時間界定.在歐洲,我們敘

述的是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350年的歷史;在中國,我們敘述的是隋唐宋元間

的歷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們敘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紀室町幕府統治結束時期的歷史;在印度,我們敘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蘇凡國家時期的歷史(約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則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紀的歷史.

歐洲中世紀生活習俗

生活習俗主要是指服飾、飲食、居住等方面。它與社會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水平、文化傳統、自然環境有直接的關係。

歐洲中世紀,尤其是公元5 世紀,戰爭十分頻繁。古代文化被摧毀,古代繁榮富足的城市生活不見了,新的歐洲居民不再建設劇場、浴池、道路,古代藝術消亡。古代文學、文字只有少數人能懂。歐洲通行着英國人、德國人說的日耳曼語,法國人、意大利人說的羅曼斯語,古代語言文字消滅了。在戰火中,在斧砍、刀劈、劍刺的戰爭中蠻族人帶着他們的生活習俗來到歐洲。這是一個陌生的歐洲。

5—10 世紀的歐洲人,還保留許多野蠻的生活習俗。在英國傳教的聖徒卡尼法斯(675—754)抱怨說:“英國人完全無視婚姻關係,他們不要合法妻子,象馬或驢一樣過着放蕩和淫亂的生活”。(《狂歡史》79 頁美.帕高.帕特里奇著)“公元610 年愛爾蘭的阿爾斯特女王率領她的宮廷命婦來見庫楚雷恩,女王和她的命婦們上身赤裸,並將裙子撩起,以便下身顯露。這一舉動是表示對庫楚雷恩的極大敬意。”

中世紀初期,戰爭頻繁,新興的王國不斷地征戰擴充領土。那個時代法蘭克人曾認爲打仗掠奪是最光榮的事業,勞動種田是的表現。從5 世紀到8 世紀他們還未能停下來改善自己的文明程度,8 世紀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還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歐洲的新統治者接受古代文明的過程十分緩慢。其中意大利、法國由於羅馬的傳統影響大,文明程度也稍高。

11—15 世紀歐洲習俗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時教會起了重要的作用。教會教化人們脫離野蠻的習俗,倡導純潔的生活。要求神職人員堅持獨身主義。把生活中的縱慾傾向當成罪惡,宣揚禁慾主義,宣揚鄙視金錢,反對奢華的觀念,宣揚所有的歡樂都是罪惡的觀念。教會不僅透過教士進行宣傳,還透過國家政權和教權進行懲戒。這個時期殘暴好戰的野蠻之風已不是主流,而禁慾之風盛行。教會反對服飾之美,甚至反對個人的清潔衛生,清教徒反對唱歌跳舞,反對狂歡節,反對愚人節。“在他們那兒,我們可以看見大量的對跳舞的指控材料和禁令”(帕特里奇《狂歡史》92 頁)。教會的作法已超出純淨人們道德的範疇,實際上是打着教會和國家維護道德的旗號,反對人們正當生活享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個時期禁慾與反禁慾的明爭暗鬥長期進行着。這些直接影響着中世紀歐洲的生活習俗、娛樂習俗。

【(1)服飾習俗

服飾是文明的標誌之一,服飾習俗體現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教統治時期,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衆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爲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爲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裝珍聞趣事》)。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爲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

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樸,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我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繫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繫於胸前;勞動者上衣較短。法國查理大帝“只披法蘭克人之衣服——用帶束緊之麻布褲,用帶繫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務印書館1935 年版53 頁)。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

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爲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羅蘭之歌》(法)、《亞瑟王之死》(英)有所記述。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意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

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

女式服裝爲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面穿一件寬鬆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斗篷從頭頂披下來。

10 世紀男服變得更爲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鬆而舒展。緊身衣爲套頭式。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髮蒙在披巾裏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髮用一塊麪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鬆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繫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紀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爲十字軍所戴。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爲繫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鬆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

一塊大布不同。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穫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14、15 世紀後,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貴族婦女爭奇鬥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鈕釦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鈕釦或寶石,甚至內衣鈕釦也用寶石和鈕釦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夾衣上有十幾個釦子,夾衣襯裏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釦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爲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男女服裝都講究裝飾。男褲與鞋連成一體,腳掌以皮革爲底,腳下還穿無底長靴,靴上帶有馬刺。緊身男褲是兩條褲管分開穿着,前後有長外衣遮擋。後來上衣越來越短變成夾克式外衣,15 世紀外衣更短,成爲不能遮羞的服飾。婦女的袒領晚禮服與男人的短外衣服裝遭到神父的反對。15 世紀宗教改革家楊.胡斯指出“由於女人穿着脖頸大開特開的服裝,所以任何一個人都能直接看到她們閃爍光輝的肌膚直至裸露的半個乳房。”(《羞恥心的文化史》施萊貝爾著三聯書店)

男人服飾的變化也被人認爲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開宗教會議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議會頒佈了告示:“僅穿短上衣出入舞會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將身體前後遮蓋好,不要露出恥部。”(《羞恥心文化史》83 頁)告示發出不久短褲加長,並且與類似襪子的腳部的裝飾縫在一起,後來又出現了用結實布料縫製的股袋,用以遮住恥部。

英國議院對於平民、普通騎士,穿的衣服與貴族穿着相同不能容忍,對於服飾上的追求刺激也極力反對,愛德華四世時,英國下院提出了這樣的檔案:“不允許勳爵等級以下的任何騎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並穿戴任何大禮服、夾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長度:當他直立時,衣着能遮蓋住其和臀部。勳爵或任何更高一級的貴族,則不受此。”(佈雷多克著《婚牀》,三聯書店)。

14 世紀時興一種染色服裝,上衣左邊一種顏色,右邊一種顏色,褲子左右腿各爲一種顏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別染色。15 世紀初見習騎士的服裝從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淺綠三色互相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紅、黑、綠、紫幾種顏色。褲、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褲子可以內側爲紫,外側爲黑。(引《世界風俗.衣住篇》)。

中世紀衣服上繡的花紋以家徽爲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爲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 世紀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繡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孃家的家徽分別繡在衣服左右。

15 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鬆的長衣腰間繫帶,外衣用寬大綵帶束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

中世紀婦女髮式及帽式。12 世紀婦女習慣地把頭髮梳在後面,扎兩個辮子順兩頰垂下。13—14 世紀婦女以方形白麻布包頭,在頭頂打結,或在耳際用髮夾別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紀頭巾式樣很多,有的與現代修女頭巾相似,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年輕姑娘可以在節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許的。15世紀在哥特式尖頂建築的影響下,產生了相似的審美觀的服飾,V 字領、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圓錐形,內部用鐵絲或漿糊使其成型,尖爲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紗(用進階麻布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帽子價格昂貴。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皮、長統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爲六英寸,紳士十二英寸、貴族十四英寸、王族不、貧民不準穿。

中世紀男子留長髮,騎士都披長髮。

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髮式有變化。8 世紀開始爲修士剃髮,其儀式爲“削髮式”,希臘或東歐的削髮式樣是把頭髮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爲“聖保羅式”,羅馬削髮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髮,稱爲“聖彼得式”。修士剃髮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誌。

14、15 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追逐奢華和享樂,無視宗教戒律,在服裝方面表現尤爲顯著。“無論貴人、貴婦,皆如兒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飾。此爲善奢侈浪費之時代,男子穿尖頭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圓錐帽。此時人用三千頭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奧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細珠以繡一首詩歌於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紀教統治,人們對於服飾的正當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輕狂的行爲,禁慾和反禁慾的鬥爭也表現在服裝方面。人們按照美的標準不斷地推進着服裝的前進,直至文藝復興,服裝發展纔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拜占庭從遠東經波斯運來絲綢衣料,或以絲線原料加工成薄綢,製成衣服。男式服裝有緊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鎖服飾做爲裝飾,衣長過膝,衣袖長短不一。腰間繫有腰帶。長身斗篷爲正式慶典服裝,斗篷前後鑲有美麗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塊有褶的長形布塊,固定於雙肩。

女式服裝有斗篷,還有披肩(王室皇后專用)長外衣,是由教法衣演變而來。女外衣短至臀部,長至腳踝。戶外服裝是長斗篷,從頭部垂落覆蓋全身。貴族婦女服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瑪瑙,勞動婦女穿無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從查士丁尼皇后的畫像看,其服裝華貴無比,身穿一蓋住腳面的長衣,衣制下襬很寬,似裙狀,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緊。腰間繫各種絲帶,衣服上裝飾各種寶石,胸前掛着各種珍珠寶石飾物,頭戴帽,帽上飾着各種寶石,耳環垂下。其服裝式樣有的爲歐式,其絲織面料與寶石飾物產於東方。

(2)飲食習俗

飲食習俗與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和社會發展水平有密切的關係。中世紀前期的歐洲,封建經濟得到很大發展,農村人口增加了,廣大的土地、河流、森林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爲歐洲的飲食提供了豐富的來源。

_ 據阿薩.勃裏格斯的《英國社會史》說,公元600 年左右,薩克森人最常種植的穀物是大麥、燕麥和小麥,《瑞士》一書作者說:古代窮困的年代以燕麥、土豆類等食品爲主食,喝牛奶但很少吃肉。《法蘭克人史》謂:蠻族的飲料是用酒和蜜調和艾草作成的。作爲歐洲飲食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法國,在古代時烹調也是很原始的,法國高盧人最初的烹調就是烤制肉類,他們最喜歡吃的就是烤野豬。據說,他們用叉子把肉一塊塊地叉好,然後放在火上烤制、烤熟以後,加上蒜就可以吃了。這種作法很象我國新疆人的烤羊

肉串的方法。他們在烤吃豬肉時,還同時把烤野兔、烤雞、烤鵝加在一起吃。飲食十分豐富。

高盧人在羅馬帝國時代已走向文明,中世紀初,與法蘭克人融合,建立法國,形成法蘭西民族。以後法國的飲食文化和烹調藝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法國盛產小麥、水果和優質葡萄,兩面臨海,水產豐富,這些都爲法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而羅馬高盧的飲食文化更爲法國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法國到查理大帝時代,封建的莊園經濟已經十分發展,吃的東西大爲豐富。查理大帝約在公元800 年時發佈了一道管理莊園的詔令。內容具體詳實、面面俱到,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詔令是針對王室莊園而發的,除了其他意義外,我們從中可以瞭解當時法國王室及各莊園的飲食概貌。當時飲食種類很多。從詔令上看,有:

飲料:葡萄酒、普通葡萄酒、莓果酒、熟酒、啤酒。

肉類:牛肉、小豬肉、羊肉、肥雞、肥鵝、魚肉。

奶類:牛奶、奶酪。

醃製類:火腿、臘肉、鹹肉、鹹魚。

果品:蘋果、梨、李子、山梨、栗子、扁桃、木瓜、榛子、無花果、櫻

桃、葡萄、葡萄乾。

蜜:蜜糖、自然蜜、蜜臘。

油:脂油、(豬油、牛油)、植物油。

調料:醋、芥末。

齋戒食品:蔬菜、魚、乾酪、植物油、蜂蜜、芥末、醋、黍米、稷、幹

的和新鮮的青菜、蘿蔔和蕪青、蜜臘。

麪粉食品:麪包。

所有這些食品都必須作到“顏色好看,品質優良,製備清潔”。當時的餐具是銅的、錫的、鐵的和木製的杯碗。從以上餐具可知查理大帝時代沒有使用叉子,是用手抓飯吃的。這時飲食的製作方法和飲食習慣已有很大改進。

①從單純的烤制發展到多種烹調方法。

②能夠製作醃製食物及臘肉、火腿。

③調料品種增多,菜餚滋味提高。

④有專門的廚房、麪包房、酒作坊進行食品製作。

⑤制酒技術提高了。

⑥食品的質量、衛生、悅目都受到重視。

⑦葡萄酒啤酒爲主要飲料。

歐洲人當時的主食是小麥製品,麪包和通心麪。瑞士的聖伽林修道院8紀以製作“巴尼斯魯納提亞”新月形麪包而聞名。1217 年聖誕節維也納市民曾向奧波爾德公爵獻上進階麪粉制的新月面包。

通心麪,歐式麪條,製作技術於12 世紀產生,13 世紀傑諾阿寫了一本烹飪書,記載了麪條的烹飪法,14 世紀拿波里有製造麪條的工廠。10 世紀以後歐洲人開始飲用白蘭地和威士忌。10 世紀釀造威士忌的技術從阿拉伯傳入歐洲。11 世紀意大利有了製造白蘭地的技術。蘇格蘭和愛爾蘭已能從大麥芽釀造的酒中蒸餾出威士忌。

教的齋戒影響了歐洲中世紀的食俗,由於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日子要齋戒,歐洲人形成吃魚習慣。天主教14 世紀把星期天定爲禁肉日,人們就改吃魚,鯡魚、鱈魚等銷量大增。醃和薰的技術越來越好。12 世紀以後冬季鯡魚的產量是魚類中最高的、鯡魚是儲備起來的冬季食物。人們在春季收穫前主要吃魚及豆子。

歐洲食物中調料是其特色,中世紀烹調用的調料是香草或藥草。當時歐洲每年11 月製作醃肉醃魚,爲了消除魚、肉中的腥臭味,人們要用調料。放入肉中的香辛味調料有薄荷葉、月桂樹葉、鼠尾草、麝香草等。14 世紀《巴黎的家長》一書說蛋羹所需的調料香草有“薄荷花和艾菊,再加入薄荷葉、山艾葉、馬吉蘭葉、茴香、香菜、甜菜加上堇菜、菠菜、萵苣、並且要摻入一些姜粉”。

歐洲食俗事例一,13 世紀初英國莊園主孟福特家留下一份流水帳,帳單上表明孟福特一家以麪包爲主食,還有大量的肉、家禽肉、魚,還有珍貴的松雞和梭魚。稻米是稀有食物,鎖在安全的地方。

拉格斯哥是哪個國家的?

蘇格蘭

蘇格蘭(英文:Scotland,蓋爾語:Alba)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王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工業而聞名。雖然在外交、軍事等事務上,蘇格蘭是受到位於倫敦西敏市的英國國會管轄,但是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非常高度的自治空間,也有發行專有的貨幣,是聯合王國內規模僅次於英格蘭的地區。

行政區劃

今日的蘇格蘭行政區劃,全境含周遭離島共被分爲32個統一管理區(Unitary Authority

Region),是根據1994年(蘇格蘭)地方法案,於1996年4月1日起開始使用。但是,有不少蘇格蘭人還是習慣原本分爲33個區(Region)的舊分法,蘇格蘭的“區”在性質上因爲與英格蘭及威爾斯的“郡”(County)性質接近,因此常常被誤稱爲郡,“區”的底下還有第二級的次區劃“次區”(District),這套分法是自1975年5月16日起啓用。1996年的行政區重劃除了在分區數量上有小小的不同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將原本的“區”“次區”兩級制簡化爲一級制。

在此之前,蘇格蘭的次區劃的確稱爲郡(Administrative

County,行政郡,自1889年時啓用),而在1889年之前,原本都是使用起源於中古時代的市(City),自治市(Burgh,相當於英格蘭的Borough),與教區(Parish)這類舊行政區劃。

主要城市

蘇格蘭境內有六個指定市(Designated City),依照人口規模大至小,依序爲:

* 格拉斯哥(Glasgow):第一大港與第一大商業中心。

* 愛丁堡(Edinburgh):首府,是歷史上的蘇格蘭王國首都與文化古都。

* 亞伯丁(Aberdeen):東北方濱北海海岸的大港,北海原油開採的基地,因此有“歐洲的石油首都”(Oil Capital of

Europe)之稱。

* 鄧迪(Dundee):東海岸的文化古城,建城超過800年,是蘇格蘭可以自成一個行政區的都市裏面最小的一個。

* 因弗內斯(Inverness):號稱是“英國最北方的都會區”。

* 斯特靈(Stirling):位於蘇格蘭正中位置的古老要塞城市,曾經是蘇格蘭王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