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78W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夥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1.以下是一位教師教學《水調歌頭》的思路:

第一步:讀詩歌《水調歌頭》。

第二步:請學生看課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進行自主選擇學習。(1)憑想象分組表演多種思念的情境;(2)喜歡畫畫的同學畫一幅思念的畫;(3)喜歡音樂的學生到電腦前點擊適合表現思念的樂曲,並配樂朗讀。

第四步:讀兩首以月亮寫思念的詩。

第五步:學生總結收穫,並唱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以下對這個教學過程的綜合評述有誤的一項是()。

A.這位教師在教學中有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他爲了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積極倡導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B.讀完詩歌后即讓學生看課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學生個性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C.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以表演、畫畫、配樂朗誦等形式學習《水調歌頭》,體現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理念

D.該堂課採用形式多樣的內容進行教學,氣氛活躍,進行了學科之間的整合,無一弊端

【答案】D。

解析:這則教學看上去形式多樣,實質上只是使課堂變得熱鬧而已,對詩歌的學習理解並沒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有點本末倒置,喪失了語文味,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12.下面是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對《秋天的懷念》一課中“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片段教學設計。閱讀並回答後面的問題。

師:請你們默讀這句話,注意這幾個動作。(老師點示“撲”)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麼?

生:因爲兒子不想活了,所以母親撲下去的一定是兒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師:啊?信念?把其中的一個字換一下意義完全不同了。

生:是念頭。

師:好。其實,你很會聯繫上下文理解,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句子裏,讀給我們聽。(生讀。很有力量) 師:那麼,我還要問,“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 生:母親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頭,她想抓住我,怕我輕生。

師:就把你的體會送進去,再讀一遍吧。

生: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活。(生讀。掌聲)

生:我想補充,母親抓住我,也是讓我必須具有好好兒活下去的信念。(再讀)

師:請再默讀這句話,看看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麼?

(小組討論) 以下有關這段教學片段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教師透過引領學生品味“撲”“抓”“忍”三個動詞,意在使學生體會三個動詞背後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B.教師透過引導學生細細咀嚼、慢慢品味三個動詞,體現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的課程性質

C.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三個動詞時,應該讓學生自己尋找,自己在閱讀中體會,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在引導中出現了越俎代庖的嫌疑

D.語文課堂上,值得反覆體察、推敲、品味的語言點比比皆是,教師能夠恰當地抓住這句中的三個動詞,引導學生準確認知深層含義,體現了教師強烈的“語文意識”

【答案】C。

解析:此案例中,這位教師具有強烈的“語文意識”,能夠敏銳地洞察關鍵字詞在文中的豐富意旨,引領學生重錘敲擊。在引領過程中不是越俎代庖,而是利用課的通感技術不斷地啓發:“撲”下去的會是什麼?“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忍”住的究竟是什麼?總是仔細地傾聽,熱情地激勵,當學生說出“信念”這個詞語時,能夠及時察覺不妥,及時引領學生轉換思維,從而正確領會。

13.在學到杜甫的《春望》的時候,有同學說“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話是杜甫誇張的寫法,哪有人看見花就哭,看見鳥就受驚呢。下列教師評價中,最爲貼切的一項是()。

A.你的理解不正確,下去再好好想想。

B.真的嗎?再好好考慮考慮。

C.詩言志表情,結合當時的社會實際,看看這兩句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是什麼呢?這樣你還會覺得誇張嗎?

D.對於同一部作品,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解,你的理解也是正確的。

【答案】C。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第2張

14.閱讀以下教學片段,回答問題。

師:細讀第十三章,找出體現翠翠情緒變化的詞句。

生:薄薄的淒涼一胡思亂想一忽然哭起來一神往傾心一心中壓上了些分量沉重的東西。

師:翠翠爲什麼感到“薄薄的淒涼”?

生:翠翠覺得好像缺少了些什麼。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對以上教學片段的解讀,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以上教學片段。關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從原文找到閱讀的答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B.以上教學片段,老師控制解讀的內容和節奏,完全牽引學生的課堂行爲,禁錮了學生的思維

C.以上教學片段,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主動解讀,師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教學效率

D.以上教學片段,充分發揮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是優秀課堂教學的示例

【答案】B。

解析:這種解讀,雖然形式上是學生自己從原文中找到答案來回答,但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回答問題。全是跟着老師亦步亦趨,老師控制解讀的內容和節奏,老師讓學生去解讀什麼問題,學生就去搜尋什麼答案。學生的解讀非常被動,沒有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15.閱讀以下《口語交際——討論》的實錄,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學生:(A)我是組織者。我是參與者。我是記錄者。我是彙報者。(四名同學明確各自的分工)

組織者:(B)學習了童話《皇帝的新裝》,同學們都對虛榮、昏庸的皇帝這個形象有了深刻認識.也知道這是作者極力諷刺的一個典型形象。那麼大家能不能討論一下除了皇帝可惡,還有哪類形象也應當是被諷刺的對象?

參與者:也諷刺了虛僞的大臣們,諷刺他們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的行徑。

組織者:見解獨到!還有沒有。還能想到誰?

參與者:再有就是騙子,他們機關算盡,以騙財騙物爲營生,可恨!

參與者:再補充一下,我覺得還諷刺了平民百姓,他們是非不分,真假不辨,是愚昧無知的表現!

組織者:童話是對社會現實的一種映射,它的取材源於生活。大家都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丑角?有沒有與小男孩一樣的正面典型?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請大家暢所欲言。

參與者:„„

參與者:„„

參與者:„„

記錄者:(C)大家討論很是激烈,我也要參與,我用30分鐘根據我的記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爲„„

彙報者:(D)同學們說了很多,我來彙報一下。首先《皇帝的新裝》同樣嘲諷了大臣、騙子、百姓等形象,諷刺他們溜鬚拍馬、愚昧無知等可恥行徑。經過討論,我們認爲現今社會存在正面典型,當然也有許多反面教材。我們應該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弘揚正義觀念,構建和諧社會„„

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A.討論屬於組織中的口語交際,討論前需要明確各自的分工

B.組織者結合學過的內容,提出需要共同討論的、着手解決的問題

C.記錄者在討論環節除記錄之外可同時兼組織者、參與者、彙報者等角色

D.討論的總結與彙報是討論的必要環節,能進一步形成討論的結果

【答案】C。

解析:記錄者在討論環節中必不可少,不可同時兼組織者、參與者、彙報者等角色。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第3張

16、案例分析:

師:在這篇課文裏面有很多的多音字,你會讀嗎? (屏幕映示:雞冠花率領場地幾場) 師:第一個誰來? 生:雞冠花。

師:“冠”是個多音字,在這裏讀作第一聲,誰知道“冠”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生:是指頭冠。

師:這是誰的頭冠呢?

生:花的頭冠。師:這麼理解也可以,像這樣表示帽子或是像帽子一樣戴在頭頂上的東西,咱們就讀作“冠”。你能給“冠”字再組幾個詞語嗎?

生:皇冠。

生:王冠。

師:真好,徐老師也積累了幾個,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屏幕映示:衣冠皇冠張冠李戴怒髮衝冠) (生齊讀)

師:第二個多音字誰來讀?

生:率領。

師:這個“率”字可不好寫,舉起手跟着老師一起寫一寫。上面點、橫,中間的部分可要注意了,撇折撇折點、點提、撇點,下面再寫一個“十”。這個字還有一個讀音,在數學裏面,咱們經常聽到,讀什麼? (板書:率)

生:讀“率”。效率的“率”。

師:很好,接下來的兩個詞語,誰會讀?

生:場地,幾場。

師:你讀得很正確,請你當小老師帶着同學們讀一讀。(生齊讀)

師:很好,咱們把這兩個詞語送到課文中的句子裏,一起來讀一讀。

師:多音字讀準確了,現在請你用一兩個詞語說一說鄉下人家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詩情畫意和田園詩情。

生:景色宜人。

師:是呀,咱們作者也用了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你能不能從文中快速地找出來?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生: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師:找得準確,聲音又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師:(板書:獨特)這“獨特”是什麼意思?誰知道?

生:奇特,與其他地方的風景都不一樣的。

師:(板書:迷人)你是這麼理解的,真好!那“迷人”又是什麼意思?

生:使人沉醉在美景當中。

師:美麗的景色才能讓人感到迷人。那在課文裏面,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受到這是獨特的又是迷人的風景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把你覺得描繪“獨特”“迷人”美景的句子用筆畫出來。

師:剛纔啊,我發現很多同學都找到了這麼一句話。(屏幕映示: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這麼長的句子,誰來讀一讀?(生讀)

師:句子讀得真流暢啊!咱們結合這一自然段裏前面的句子讀一讀,看看你好像看到了哪些畫面?(生讀)

師:鄉下人家的這些美景是用什麼來裝飾的呢? 生:用搭瓜架來裝飾的。師:瓜架是什麼顏色?

生:綠色。

師:上面還結着——

生:不同的瓜,有不同的顏色。

師:還有什麼東西? 生:鄉下人家是用植物編成的瓜架來裝飾房屋的,上面還有青的紅的瓜,還有它們的綠葉和藤。

師:這些顏色搭配起來——

生:十分漂亮!

師: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我請第二排的同學來讀一讀,好嗎?(生讀)

師:鄉下是用瓜、藤、葉來裝飾的.它和城裏的裝飾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不一樣在什麼地方?

生:在城裏,人們都是住在門前有兩個石獅子或者旗杆的房子裏,顯示自己富有。而農村卻是用瓜架來裝飾家門前的。

師:真不錯!作者是這麼對比着寫的,他就是這麼對比着說的。真棒!來,咱們再一起讀讀這句話。(生齊讀)

師:很好。看了這樣的景色,難怪作者會說——(屏顯: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生齊讀)

師:你還覺得哪些地方的景色是很美的?

生: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師:這也是一個長句子,同學們找到這句了嗎?(屏幕映示: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咱們來一起讀讀這句話。(生齊讀)

師:讀得真流暢啊!咱們是八年級的孩子了,徐老師覺得讀得流暢是應該的,如果能讀出自已的疑問來就非同一般了!誰能讀出自己的疑問?別急,輕輕地再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師:你有什麼疑問?

生:他們爲什麼不種別的好花呢?

師:你覺得這些花怎麼了?

生:我覺得它們太樸素了。

師:太樸素,太普通了是嗎?誰知道他們爲什麼要種這麼普通的花呀?

生:我覺得即使他們種再普通的花。也是他們一家人辛辛苦苦種的,透露出濃濃的親情。

師:你還從種的花裏面看出他們鄉下人在一起是非常——

生:和諧,快樂,開心。

師:你真會讀書啊!還看出了什麼?

生:爲什麼這些樸素的花可以顯出幾分華麗?

師:這真是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呀!是的。爲什麼這些樸素的花中帶着幾分華麗呢?樸素在文中指什麼?

生:文中指的是十分普通。

師:很普通,顯得樸素是嗎?這是你的理解,真好。還有不同的理解嗎?

生:是指文中的這些花很普通。

師:跟剛纔那位同學一樣,因爲花很普通顯得樸素。那華麗又指什麼呢?

生:因爲花種在鄉下人家就顯出獨特的風景。

師:好一個“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呀!老師想問咱班的同學,這“依着時令,順序開放”是什麼意思?不急,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圖片,請你來欣賞一下這四種花,(屏幕映示:芍藥鳳仙花雞冠花大麗菊)它們是在什麼季節開放的,你知道嗎?

師:春天來了,芍藥開了。鳳仙花和雞冠花是在夏天綻放笑臉的,大麗菊則是在——生:秋天。師:在秋天綻放自己的魅力,這就叫做“依着時令,順序開放”。咱們一起美美地把這段話讀一讀,好嗎?(生齊讀)

師:女孩子一定是特別愛花的,女孩子一起來讀一讀,好嗎?(女生齊讀)

問題:以上是某語文教師有關《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實錄片段,請認真閱讀從中任選一個教學環節進行評價。並說說這篇教學實錄對你有什麼教學啓示。

【參考答案】

(1)字、詞教學環節的評析示例:字、詞是構成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強化字、詞教學是每個年級都要重視的一項語言訓練。這位老師能夠遵循字、詞教學的一般規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瞭解字義。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能夠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擴大學生的認知領域。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場地、幾場”的意思。但在引導學生自我感悟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比較、區分場地的“場”和幾場的“場”意思的不同。

(2)閱讀切入環節的評析示例:9 教者巧妙地抓住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作爲教學的切入點,由點到面,透過對“獨特”和“迷人”的理解,層層剝筍,步步深入。這樣,既能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又爲下面引領學生自覺地走進文字,深入探究做好鋪墊。

(3)體會鄉下人美麗、獨特的田園詩情環節的評析示例:“循文明像體情悟道”是語文教學的規律。教者引導學生透過三讀文字,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鄉下人家美麗、獨特的田園詩情。一是從整體入手讀課文,讓學生透過文字的描寫,先找出美麗的畫面;二是邊品邊讀邊比較,透過聚焦對“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等詞的細細咀嚼、品味.鄉下人家鮮明的色彩和獨特的裝飾,清楚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三是反覆誦讀中心句,加深理解,昇華情感。“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既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感慨,也是學習者內心深處情感的自然渲淌。

(4)有關引導學生思考環節的評析示例:“學貴有疑。”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此處教學,教師以疑促思,透過深入思考,學生髮現了“爲什麼這些樸素的花可以顯出幾分華麗”這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師當講則講。薛法根老師說,學生已經知道的,教師可以不講;教師反覆講,學生仍然難以理解的,教師現在可以不講。從此處的教學來看,教師的講有必要。“依着時令,順序開放”這句話學生難以理解。作者所列舉的“芍藥、鳳仙花、雞冠花、大麗菊”這幾種花,孩子有的可能沒有見過。教師透過映示圖片,語言介紹,來填補學生生活經驗的欠缺,是十分必要的。否則,對“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的感受就大打折扣。考生任意選擇一個環節進行評析即可。教學啓示: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於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簡明教學目標,簡化教學環節,紮實開展言語實踐訓練活動,語文教學才能走向“高效”。這位老師的教學就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

(1)整體入手,聚焦一個問題。好的教學應當是作者的文路、教者的思路、學生的學路和編者的意圖“統爲一體”。教師要從整體上深入研讀教材,找到一個主問題作爲教學的抓手,統貫全篇。然後再圍繞主問題大膽取捨教學內容,開展言語實踐活動。本課的教學,徐老師是以課文後面的中心句爲切入點,提出“哪些句子讓我們感受到這是獨特的又是迷人的風景呢”作爲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不斷探究。

(2)品詞析句,突出言語訓練。語文的“根”在哪裏?就在“語”和“文”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反覆穿越在言語的叢林中,透過“品詞析句”和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活動,獲取文字的精、氣、神,獲得言語能力的提升。(3)找準基點,關注學情。語文教育專家徐根榮說:“我們的課堂不是缺少老師的‘教’,而是缺少學生的‘學’。誰能改變教學的這種不正常的狀態,誰就能取得有效教學的主動權。”過去,我們過多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教師應當站在學習者的角度去研讀教材,找準教材韻重難點和言語發展的生長點。根據學情,選取符合學生髮展的教學策略,催生學生的言語智慧之花。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第4張

17.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位初中三年級學生在一次模擬考試中的考場作文。

我的環球之旅

①夢中,一個飄渺的身影模糊了我夢鄉的意境,旅行女神的摩挲掠過我的面頰,我從夢中驚醒,那是一年一度的旅行大會,我在這位天界的使者盛情邀請下,開始了一段獨特的環球之旅„„第一站:悉尼

②我在炙熱的陽光下睜開了好奇的眼睛,哇!旁邊的沙灘上滿是激情嬉戲的金髮美女,她們舞動的身姿彷彿勾勒出澳大利亞人民的奔放與熱情。我拍拍身上的沙粒,發現遠處尉藍的天空下湛藍的海水澎湃出澳洲人的英勇與膽識,幾位滑板高手在層層的海浪中盡情展示,遊刃有餘。當我還沉浸在男孩們的颯爽英姿中時.許多當地人把我邀請進一場沙灘排球賽中„„

③在悉尼,我體會到了生命的韻律與節奏。第二站:伊拉克

④這是一個從天堂到地獄的蛻變。我掙扎着從一堆土堆中爬出,但當我剛鑽出頭時,驚恐地發現四處是黑壓壓的槍口和武裝分子猙獰的面孔,他們的臉上凝聚暴虐、殘忍、狼一般兇狠的目光,任何一次與他們不小心的對視都會引發我極度的驚恐!突然,我發現手上溼溼的,伴隨着一股刺鼻的腥味,我發現我身旁躺着一位阿拉伯男孩——迥迥有神的大眼睛被臉上的血模糊了輪廓,乞求生存的意念使得他的嘴在死亡的那一刻想要喊出生存的渴望。我震驚了,陷入深深的悲憤中。

⑤在巴格達,我重新審視了戰爭邪惡的臉龐,求生的本能加劇了我對和平的嚮往。第三站:阿姆斯特丹

⑥這是一個寧靜而優雅的小鎮,清新的空氣激活了我的意念。我在這兒真正發現,原來地球上還有一塊未被污染的聖地。人們騎着自行車穿梭忙碌於緊張的工作生活,在街上,我看不見一輛排尾氣的小汽車,地上找不出任何令人噁心的污跡。人與人之間,洋溢着快活的笑容。在荷蘭,我發現想7 要擁有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需要用行動與愛心去灌溉。

⑦第四站的里約熱內盧,第五站的巴黎„„我走馬觀花地遊遍了整個世界。

⑧這不僅是一次難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給我啓迪與警醒的學習之旅:我相信祖國是一個泱泱大國,它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也擁有其他國所沒有的自然資源。它正孕育着一場偉大的變革與崛起,但在這騰飛的過程中,它需要借鑑國外的許多優點:人文的和諧,環境的和諧„„

⑨我感到作爲新一代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更需擔負肩上的使命:促進世界的發展,爲世界人民帶來和平。感謝旅行女神給我一次環球之旅的機會,我在旅途中,發現了美好,採擷了動力。

問題:

1.請從②④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⑥段中找出一處病句,並改正。

【參考答案】錯別字:“尉藍”應爲“蔚藍”;“迥迥有神”應爲“炯炯有神”。

病句:人們騎着自行車穿梭忙碌於緊張的工作生活。應改爲:人們騎着自行車穿梭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之間。

2.請結合該生習作的一個亮點進行點評。

【參考答案】這是一篇獨闢蹊徑、思路新穎的考場佳作。大膽的創新和別出心裁的構思是這篇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作者採用“環球旅行”的形式,巧妙又新穎地詮釋了當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主題:人文的和諧,環境的和諧——這是小作者在遊覽了時尚的悉尼、血腥的巴格達、寧靜優雅的阿姆斯特丹„„後向我們講述自己的本意——“這不僅是一次難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給我以啓迪與警醒的學習之旅”。綜觀全文,立意明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結構穩健,語言簡明,敘寫流暢,反映了作者較爲紮實的寫作功底。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內,這位考生能洋洋灑灑地談古說今,且語言流暢,用詞精煉,這充分體現了考生本人豐厚的文化底蘊,從更多的層面表現了小作者對生命、環保意識的認識廣度和深度,得到高分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中學語文教師資格證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測試題二(含解析) 第5張

18、教學設計題,閱讀材料

《湖心亭看雪》

原文:湖心亭看雪

張岱(明)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課後練習一、背誦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麼特色。

【參考答案】手法: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遊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後者屬烘托手法,景爲人設。感情: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後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2.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參考答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①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②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③體會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感覺詩情畫意,學習白描手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啓示。設計依據:①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的要求,將“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體會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設定爲知識目標。②本文作爲一篇寫景散文,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將景色抒描繪得淡雅流暢,語言清理自然,所以講“反覆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形象、生動、精美的語言特點,感覺詩情畫意,學習白描手法”作爲過程與方法目標。③初中生的情感豐富,價值觀和人生觀正處於確立時期,透過語文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以,講“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啓示”作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