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49W

1、首先可以做一個自我介紹,再表達對遊客的歡迎。2、然後根據規劃好的旅遊路線,向遊客介紹麗水名勝古蹟的地理位置、獨特風光、歷史文化等。3、最後囑咐一下游客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項,以及表達美好祝願即可。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1

靈山寺,位於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8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明一統志》記載:靈山寺,爲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誌》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現據相關史料考證,它始建於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燬,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爲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並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爲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兵法,精於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後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並樂意將傳經送佛作爲自己的事業。建隆二年(961),被衆僧賀舉爲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於市區東北部,距市區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其前。清道光《麗水縣誌》記載“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其前,層崿峙雲,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聖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裏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山麓的現爲蓮都區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於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於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爲惡溪,人們爲紀念造福於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爲好溪,並一直流傳至今。現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爲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曆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讚美了靈鷲山的優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雲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詩詞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聖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2

麗水縉雲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地區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爲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爲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爲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

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迴旋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宗。玄宗聽後驚歎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

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峯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蕩奇峯怪石之神韻。仙都山,古稱“縉雲山”,與黃山、廬山並列爲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稱仙都爲玄都祈仙洞天,屬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興盛,佛教發達,景區內建有黃帝祠宇(玉虛宮)、黃龍寺、棲真寺、妙庭觀、縉雲堂、南宮寺、烏傷侯廟、獨峯書院等人文古建築,其中“黃帝祠宇”規模最大,是炎黃子孫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的聖地。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3

仙都,位於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爲景觀特色,融田園風光與人文史蹟爲一體,以觀光、避暑休閒和開展科學文化活動爲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一個山明水秀、景物優美、氣候宜人的遊覽勝地。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的美譽。

由於仙都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奇峯異石,千姿百態,非鬼斧神工難以辦到,歷其景者當疑入武陵之源,歷代於此築舍,隱居讀書,問仙求道者不乏其人,文人墨客多爲仙都諸景吟詩作賦或刻於石或載於典,古蹟滿目,尤爲景物增色不少。

4月-6月是最佳旅遊季節。仙都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爲特色,景色優美,全年美景皆可入畫,加之摩崖石刻衆多,各種書法琳琅滿目,可以來此寫生,收集素材,激發創作靈感,已被授予“中國攝影創作基地”。夏季這裏山青水秀,且是好溪漂流的最好時節,可盡享山中樂趣。

此外,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仙都都將舉辦旅遊文化節。公祭軒轅黃帝、登山競技、攀巖比賽、飛渡表演、民間文藝表演等熱鬧非凡,打破山林中常有的寧靜,另有一番風味。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4

南明山位於麗水市城南2公里處,198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佈爲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景區以人文景觀著稱,以摩崖石刻和山林寺廟爲特色,以觀光、休閒爲主,是兼具城市公園功能的山水文化分區。採用“四片一軸”的佈局結構,“四片”即南明山分區中的四大景區,由東至西分別是:仁壽寺景區、錦繡谷景區、觀音巖景區、官巖景區;“一軸”即以大梁渠爲骨架,串聯以上各景區的流域軸線。

南明山開發年代始於東晉,至唐代出現寺宇,園林建築,宋元以後成爲遊覽勝地,遊人紛至沓來,其鼎盛之勢延綿不絕,傳爲晉代葛洪修道之處。今山頂雲閣崖刻有“靈崇”兩大字,傳爲葛洪所書。山上寺閣掩映於叢林,古蹟隱現於丹崖,素有“括蒼之勝美譽”。山與城之間有碧波漣漪的甌江穿流而過。隔江相望,名流題詠,丘壑生輝。對於這樣一個淡雅清新之所,古人有詩寫照:“荷香僧院靜,泉響石樑幽;古洞誇仙蹟,虛亭豁遠眸”。

南明山摩崖石刻羣於1963年被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麗水人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山中有寺廟、樓臺亭閣、摩崖石刻、石碑、石樑、山林、洞穴、瀑布、水流、池塘等自然景觀。山上的雲崖閣,高陽洞和石樑的樑壁上還留有東晉,宋,元,明,清歷朝名人、學者和書畫家的珍貴題刻71處。題刻尤以摩崖石刻聞名,共7處,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跡最爲珍貴。石樑長達十數丈,凌空橫懸,喻爲“半雲”、“懸虹”。

根據麗水市城市總體規劃,南明山從原來的城郊之山成爲城中之山,城市的綠心。因此,它既是一個風景名勝區,也是一個城市公園,成爲麗水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麗水名勝古蹟導遊詞5

各位團友,大家好。

保國寺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費市靈山山腰幽谷中,相傳東漢光武帝時驃騎將軍張意的兒子中書郎張齊芳棄官隱居於此。東漢時山上原有寺叫“靈山寺”,也叫“驃騎將軍廟”,唐會昌五年寺宇被毀,廣明元年(880年)重建,僖宗李儇賜“保國寺”匾額,此後改名爲保國寺。

大雄寶殿建築風格特異,巧奪天工,是保國寺建築之精華。大雄寶殿是寺內主建築,重檐歇山式,是江南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其面闊三間(11.91米),進深三間(13.35米),成縱向長方形。大雄寶殿氣勢雄偉,全部結構皆用斗拱裼巧妙銜接和精確的榫卯技術,不用一釘而將建築物的各個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的重量。

保國寺作爲浙東名剎,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科學藝術價值,也是欣賞自然勝景之地。

交通:保國寺離市區僅15公里,乘332路公交車可直達。

詳細資料:

保國寺歷史悠久,據傳東漢建武年間,有驃騎將軍張意與其子中書郎張齊芳愛這裏山清水佳,隱居於此。佛教傳入,舍宅爲寺。因在靈山上,初名靈山寺。唐會昌五年(845)滅佛,寺毀。唐廣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國寺。保國寺並不是以其宗教寺廟聞名於世,而是因爲我們的祖先在一千年前就以精湛絕倫的建築工藝令人歎爲觀止。保國寺的精華——大雄寶殿或稱無樑殿,它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是長江以南最古老、儲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清康熙二十三年增建了四周重檐,成爲重檐歇山頂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