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精選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精選

西塘古鎮屬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地處江浙滬三省市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東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蘇州85公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精選5篇,歡迎借鑑參考。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一)

西塘是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嘉善位於上海西南方向與上海零距離接壤,距 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橋商務區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瀕嘉興港乍浦港區35公里,北接蘇州85公里,處於長江三角洲地帶。交通極其方便,,滬杭鐵路,滬杭高速鐵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灣跨海大橋北連接線,亭楓高速連線,320國道,都穿境而過,乘坐汽車,高鐵,火車均能到達。

鳥瞰全鎮,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影。傍晚,夕陽斜照,漁舟唱晚,燈火閃耀,酒香飄溢,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人處其間,恍然桃源瓊瑤,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古鎮西塘,佔地面積1平方公里,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爲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裏,始終呈現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西塘在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製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裏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範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築等都有直接的聯繫。

西街是西塘東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兩段,古時候以東爲上,西爲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鄉極爲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寬度僅供農民挑擔換肩,即一根扁擔的寬度。由於臨街房屋二樓以上常常還有屋檐延伸,兩兩相對的樓屋近在咫尺,擱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曬被,開啟窗戶就可以倚窗談心,構成一道別致的小鎮風景。西街上景點較多自西向東的景點有:石皮弄、種福堂(王宅)、西園、中國鈕釦博物館、江南瓦當陳列館。

塘東街是民國至解放時期西塘最爲繁華的街道之一,塘東街上還有好多酒樓,以前有“借問酒家何處有,胥塘河邊處處樓”的說法。說起這條商業街不得不說說西塘的商人。有位來西塘的作者說:西塘是儒商文化與平民文化的交會點。是有一定根據的。這裏的讀書人很多,但做官的道路畢竟太窄,多數讀書人做不了官,只好回來經商。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其經商的思想也與一般的商人不同。塘東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號的藥鋪鍾介福藥店,大門上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寧藥架滿塵,願天下無病。也就是說店家情願藥賣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東街上還有源源綢布莊的舊址,1927年秋陳雲同志在“楓涇暴動”時期被國民黨追捕轉移到西塘,在布莊夥計高廷樑處住了幾日,後由高廷樑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燒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燒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兩岸廟宇衆多,善男信女們乘着小船來此燒香,故名燒香港。燒香港的景點有倪天增祖居紀念館、五福橋、聖堂、明清木雕館等。

塔灣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廟名雁塔禪院,又地處市河轉彎處而得名。七老爺最後就是投身於塔灣街的雁塔灣自盡的。這一帶在明時酒樓雲集,明代有一詩人周鼎寫了一首《西塘曉市》來描寫這裏的繁華:旭日滿晴川,翩翩賈客船。千金呈百貨,跬步塞齊肩。布褐解市語,童烏識僞錢。參差魚網集,華屋竟烹鮮。塔灣街上的景點有醉園、七老爺廟等。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 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 春秋戰國時期就是 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 明朝時,西塘憑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製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在唐 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 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 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爲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 後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鎮西塘時有感而發而寫的。

西塘古鎮還有以提倡 民族氣節,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 共和政體爲志的南社,是在 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激盪下,於1909年11月在蘇州祕密成立的。南社的發起人是 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爲著名的有餘十眉、李鍾麒、鬱佐梅、沈禹鍾、 江雪塍等。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 革命,與同盟會互相呼應,成犄角之勢。一時 京、 滬、 蘇、 浙、 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報紙,都爲南社社員所掌握。“欲憑文字播風雷”(柳亞子語),,爲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聲勢。後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爲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並且共同成爲西塘的千古絕唱。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二)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西塘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

西塘古鎮位於浙江省嘉善縣,江浙滬三省交界處。西塘古鎮是吳地漢文化的千年水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西塘位於嘉善縣北,地處江浙滬交匯處,是著名的千年古鎮。在西塘,你可以細細品味這裏的慢生活,可在茶樓裏品茶聽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驚豔外衣後,乘上搖櫓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來找一點兒古樸中的現代感。即使是站在橋上俯視川流的木船、遠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無目的地閒逛也是一種樂趣。古鎮內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會看到常有阿婆在河邊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氣息相當濃郁。

數不清的古橋和弄堂是西塘的特色,而且走到哪兒都有廊棚(有屋頂的街道,也稱爲“雨廊”),很多廊棚一側是賣特產、飾品、小吃的鋪子和民居,另一邊則是河道。有的廊棚一側還有靠背長凳,走累了可以坐下歇息,從送子來鳳橋到北柵街這段廊棚最爲經典。西塘的廊棚有“煙雨長廊”之美名,如果是雨季,可坐在廊棚下欣賞煙雨中的西塘,感受江南水鄉的柔情多姿。

西塘有一百多條長短各異的老弄堂,弄堂多爲石板鋪路,有的兩側牆頭高聳,有的寬有的窄。其中寬度僅爲1米的石皮弄最爲有名,你可以進去體驗與對面遊人側身而過的擁擠感,還可感受弄堂中與世隔絕般的寧靜。

西塘的河道水巷上橫臥着各種石橋近百座,其中永寧橋爲西塘的最佳觀景點,可縱觀河道交匯處的美景,清晨可來此拍攝到靜謐純樸的水鄉風情。此外還有造型獨特的送子來鳳橋、站在橋頭可遠眺層層青瓦的環秀橋、曾出現在電影《碟中諜3》場景中的萬安橋等。

古鎮內的古蹟景點衆多,有西園、醉園、種福堂等別緻的園林及民居,還有護國隨糧王廟、聖堂等香火甚旺的廟祠,你還能在江南民間瓦當陳列館、中國酒文化博物館、鈕釦博物館中瞭解到當地的民風民俗。這些景點都包含在景區聯票中。

西塘還是有名的“豔遇之都”,塘東街一帶有很多酒吧,晚上音樂聲、歌聲此起彼伏。西塘也是許多影視劇的取景之地,電影《碟中諜3》中阿湯哥飛奔於廊棚中的那一段場景也許很多影迷都歷歷在目,此外還有許多酒樓、客棧、弄堂、老宅也都留下了各大劇組的足跡。

來西塘一定要坐一回搖櫓船,體驗從水上欣賞古鎮,尤其是晚上坐在船上品味西塘夜景,賞心悅目。景區主入口內和送子來鳳橋前各有一個遊船碼頭,乘坐搖櫓船每船150元(須憑門票,限坐8人),散客爲每人20元,時間約25分鐘。

西塘有管老太臭豆腐、陸氏小餛飩、錢氏祖傳豆腐花等特色小吃,還有滿街都能看到的粉蒸肉、扎肉、芡實糕、酒釀園子等美食,不容錯過。北柵街一帶還有老品芳等老飯館,可以嚐到各色江南菜餚,價位也大多不貴。古鎮內遍佈古色古香的臨水客棧和明清古宅,不少人會選擇住一晚,如果偏愛清靜,可以住在一些遠離酒吧街的巷子裏。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三)

西塘是一個江南水鄉古鎮,地處江、浙、滬交界處的汾湖之濱嘉迸縣境內。西塘自元代起形成集散地,直到解放前,一直是杭嘉平原的重要商業集鎮。鎮內街衢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築,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著稱,是一個樸實、靜謐的具有濃郁水鄉風韻的小鎮。

西塘,古名斜塘、胥塘,因鎮東南“橫亙乾巽”之六“斜塘”之諧音“西塘”而名。早在春秋戰國年代,這裏是吳越兩國的交界地,有“吳根越角”之稱。相傳,伍子胥曾在西塘幫助吳國修築水利。

西塘現有水鄉古鎮的小橋、古街、石巷,又有它獨特的鄉韻。西塘民居大多建於明清年代,三、五進極爲平常,六、七進也不少見,且都有宅弄相連,形成“雨天不溼鞋,照樣走人家”的景象。這些深宅大院“前街後河”或者“前河后街”,院宅之間又有較多的露天弄堂。據統計,全鎮有長短不一的弄堂共122條,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條。這些幽深窄長的小弄爲西塘鎮壓增添了古樸與神祕。最有特色的一條露天小弄名叫“石皮弄”,形成於明代嘉靖年間,是鎮上王姓家族子孫宅院之間的一條小弄。弄長6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8米寬,是一條“獨行弄”。“石皮弄”是168塊簿簿的石板鋪成平整的弄面,石板下是排水溝。小弄兩邊是高高的宅牆,由於年代久遠,牆面已斑駁陸離,讓人沉浸在古樸的歷史之中。

石皮弄東側的“種福堂”是目前鎮上儲存較爲完好的古民居之一。它是宋朝王淵的子孫們的宅院。相傳王淵隨宋康王趙構南渡時到江南。元朝末年,爲了躲避戰亂而定居嘉興,後又移居到了幽靜安寧的西塘鎮。“種福堂”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這幢宅院共有七進,第三進就是“種福堂”正廳,東西各有兩條“備弄”。正廳對面的磚雕門樓是儲存最完好的古門樓。門樓上雕刻有“蘭、石、竹、菊”和“維、和、集、福”的字雕,既顯示出大戶大家的氣派與主人的信仰,又使整個小院呈現出祥和的氣氛。

廊棚是沿街商店房屋的延伸部分,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是西塘的一大特色。以前,西塘鎮的小街小路都有廊棚覆蓋,使趕集買賣、行人過往沒有日曬雨淋之苦。廊棚的頂有“一落水”,有“二落水”,也有過街樓。以前,西塘鎮這樣的廊棚大約有數千米,現在儲存最好的是朝南埭、塔灣街在古代是商業鬧市,這條石板路上不知直過多過名人學士、商賈農夫和行人遊客。

燒香港是西塘的一個有特色的去處,西塘人稱爲“港”,其實就是“巷”字加上三點水,意思是“水巷”。古鎮內這樣的“水巷”有幾十條,比如“朱家港”、“飯籮港”、“窖匠港”、“十里港”、“來鳳港”等等。“燒香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條長700米的小河道兩邊有許多寺廟,如“聖堂”、“福源宮”、“東嶽廟”等等。“燒香港”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這條長700米的小河道貌岸然兩邊有許多寺廟,如“聖堂”、“福源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各種船隻載着附近村民到西塘來燒香、趕廟會,這條小河道船接船,人擠人,熱鬧非凡。因此,小河就是名爲“燒香港”。

西塘不但有優美的人文景觀,而且還有濃郁的文化氛圍,元代錢塘詩人錢惟善、元末明初著名詩人高啓都曾到西塘尋幽探古。在明代到清代的427年間,有名姓記載的進士19名、舉人31名。吳江詩人柳亞子曾多次來西塘與鎮上文士吟詩聚友,西塘參加南社的文人就有18人。西塘人世世代代喜愛琴棋書畫、養鳥種花。而且,西塘鎮民風淳樸,西塘人熱情好客,無論您走進哪條小弄或是哪家小院,你都會感受到千年文化古鎮那獨特的文化氣息。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四)

西塘古鎮位於浙江省嘉善縣,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是吳地漢文化的千年水鄉古鎮,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西塘被譽爲生活着的千年古鎮。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歷史文化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製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在唐開元年間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們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時村落漸成規模,形成了市集;元代開始依水而市漸漸形成集鎮,商業開始繁盛起來;明清時期已經發展成爲江南手工業和商業重鎮。“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對西塘最恰當不過的形容。後弦的《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鎮西塘時有感而發而寫的。西塘古鎮還有以提倡民族氣節,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體爲志的南社,是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浪潮洶涌澎湃的激盪下,於1909年11月在蘇州祕密成立的。

南社的發起人是吳江著名詩人柳亞子,他在西塘發展南社社員18人,較爲著名的有餘十眉、李鍾麒、鬱佐梅、沈禹鍾、江雪塍等。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與同盟會互相呼應,成犄角之勢。一時京、滬、蘇、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報紙,都爲南社社員所掌握。“欲憑文字播風雷”(柳亞子語),爲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聲勢。後來,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詩友,又組織了胥社,宗旨不變,人員不變,成爲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組織。胥社成員的詩文絕大多數保留了下來,這些詩和他們的“宗師”柳亞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詩文一起,並且共同成爲西塘的千古絕唱。

西塘現狀在西塘,你可以細細品味這裏的慢生活,可在茶樓裏品茶聽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驚豔外衣後,乘上搖櫓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來找一點兒古樸中的現代感。即使是站在橋上俯視川流的木船、遠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無目的地閒逛也是一種樂趣。古鎮內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會看到常有阿婆在河邊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氣息相當濃郁。

浙江西塘古鎮導遊詞(五)

西塘,古稱胥塘、斜塘,又名平川,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的積澱,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也有吳根越角之稱。西塘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靜,處處綠波盪漾,家家臨水映人。小鎮上儲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築羣落,廊棚和古弄堪稱“雙絕”。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唐、宋時期就已形成村鎮,到了元、明朝時,西塘憑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經濟基礎和水道之便,發展成一座繁華、富庶的大集鎮,窯業、米市、食品、製陶業等行業日益興旺。

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後的結晶。由於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爲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遊,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