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快來看看今日分享|一年級的數學課件不會做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如何做好一年級的數學課件呢?

一般來說,想要做出一個有價值的課件需要掌握好課件的評價標準,即:

1、

教學設計:

精心的設計是屬於優秀結果的保證,若是沒有正確完整的設計,那麼後續的一切都是缺少了精髓,不完美的。

2、

生動性:

將教學內容的重點與多媒體手段充分地結合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

3、

交互性:

要讓學習者能夠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加深理解與記憶。

4、

方便性:

通常來說,好的導航是能夠掃除非教學因素的學習障礙,這樣也能夠不讓學習者迷失在技術障礙中,可以便捷地進行訪問。

5、

自由性:

自由學習本身是屬於課件的一大特色,這樣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與進度,也可以把控好自己的學習進程。

6、

個性化學習:

提供多種模式與習慣的選擇,這樣就能夠讓每門課給學習者帶來貼心、舒適的學習感受。

7、

評估:

檢查學習效果也是必須要有的手段,沒有評估的話就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們容易放棄學習。

示例範文:

一年級的數學課件範文一

教學內容:

一年級北師大版本數學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左右

教學目標:

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2.能夠初步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3.透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教學難點:

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同學對你的同桌說一說,哪隻是右手,哪隻是左手。

2.我們要來認識“左右”。(板書課題:左右)

二、聯繫自身,體驗左右。

1.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團結起來力量特別大,在我們的身體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還有什麼是一左一右的?

(2)哪隻是左腳?哪隻是右腳?

(3)對!左腳和左手是在同一邊的,右手和右腳是在同一邊的。來,全班同學一起摸一摸,邊摸邊說,左腳――右腳……

(4)還有左耳和右耳。

(5)還有左眼和右眼。

(6)還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說一種,教師都引導全體學生用手摸一摸。

三、實際操作,探索新知。

1.擺一擺。

遊戲做完了,現在我們要開始擺文具了。同桌的同學互相合作,聽清楚老師說的話。

請你在桌上放一塊橡皮;

在橡皮的左邊擺一枝鉛筆;

在橡皮的右邊擺一個鉛筆盒;

在鉛筆盒的左邊,橡皮的右邊擺一把尺子;

在鉛筆盒的右邊擺一把小刀。

生擺好後,師用出示正確的排列順序,生檢查自己的排列。

2.數一數。

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

從左數橡皮是第二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四個。

爲什麼橡皮一會兒排第二?一會兒又排第四?

什麼東西反了?能講得更清楚一些嗎?

(數的順序反了,開始是從左數,後來是從右數。)

師小結:也就是說,同樣一個物體,從左數和從右數,結果就可能不一樣。

3.爬樓梯。上樓梯時我們要靠哪邊走?

下樓梯時我們又要靠哪邊走?

請你們兩位示範一下,把教室中間過道當樓梯,一個從前往後走是下樓梯,另一個從後往前走是上樓梯。

(生觀察時師提醒:下樓梯的同學是靠哪邊走?)

(生還是有的說左邊,有的說右邊。)

師:教學樓中間有一個樓梯,同學們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走上樓梯,又走下樓梯。下樓梯時,師又提醒:下樓梯時你靠哪邊走?)

回到教室。

現在同學們明白下樓梯時靠哪邊走嗎?

爲什麼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

(如果不這樣走,上、下樓梯的人就會相撞。)

對!特別是要做課間操時樓梯比較擁擠,如果相撞就會發生危險。

4.練一練。

(出示課本第61頁第3題圖)他們都是靠右走的嗎?

五、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轉彎判斷。同學們想不想去公園玩?

那我們就坐這輛大客車去吧!(師拿出玩具客車。)

準備好,要出發了,請同學們判斷客車是往左轉還是往右轉?

(師在“十字路口圖”上演示轉彎。)

小組討論一下,客車到底是往哪邊轉。

(生組內討論交流意見。)

師生共同小結: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車轉彎的方向常常以司機爲準。

2.小遊戲:我是小司機。

同桌的同學互相配合,左邊的同學說命令,右邊的同學用玩具小汽車在“十字路口圖”上轉彎,然後交換角色。

六、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有什麼感想嗎?

一年級的數學課件不會做?快來看看今日分享

一年級的數學課件範文二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

預習要求:

看課本第2、3頁,與同學說一說自己看懂了什麼。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的某一個面和圓柱的底面,以及用這些幾何形體的面畫圖形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數學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物體中分離出面,再從表面抽象出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

積木(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圓柱)、水彩筆、方格紙、白紙、各種彩色 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

教學過程:

一、遊戲中梳理回顧

(1)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就來搭積木。先請每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搭什麼。

學生小組內商量後,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搭邊注意觀察這些積木的形狀,有哪些是自己認識的?

(2)在學生活動後,指定幾名學生拿出已經認識的積木,並介紹它們的形狀,相機也讓其他學生找一找相同形狀的積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導認識長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講述介紹:(教師依次指長方體的幾個面)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是長方體的另一個面,這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長方體有6個面。

佈置操作:請你任意選擇一個面,正對着自己,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用手摸一摸。

②畫一畫。動一動腦筋,把自己選擇的面的形狀在紙上畫下來。想一想,該怎麼畫呢?讓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③比一比。請小朋友把自己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裏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麼樣的圖形。

教師藉助實物投影儀進一步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家畫的長方體的一個面,有的是這樣的,有的是這樣的……,

④揭示名稱。想象:讓我們閉上眼睛把剛纔看見的圖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這樣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着,有的豎着,但我們都把它們叫作長方形。

⑤找一找。你們手中的長方體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找到後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認識正方形。

①談話啓發方法。剛纔我們用了“先看一看長方體一個面的形狀,再摸一摸,然後把它畫下來”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正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的呢?

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個正方體,用剛纔認識長方形的方法去認識正方體每個面的形狀。

②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③交流後概括。

讓學生將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裏交流,教師再選擇一部分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在投影儀上展示。

提問:咱們畫下來的這種圖形叫作什麼呢?

概括: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體的其他面是什麼形狀的?

(3)放手認識圓。

①引導回顧方法。剛纔我們從長方體上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認識了正方形,那從圓柱上又能認識什麼圖形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圓柱來,找到圓柱的這個面(底面)。想想剛纔我們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認識圓柱底面的形狀。

②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③集體交流。

交流方法: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面的形狀的。

交流圖形:互相看一看畫出的圖形。

揭示概念:我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作什麼呢?(圓)

④找一找圓柱上還有哪個面也是圓,指給同桌看一看。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圖中找學過的圖形。

其實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這是小紅家的客廳(出示小紅家客廳圖).裏面就有許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長方形的。誰也來這樣找一找、說一說?

(2)在自己身邊找學過的圖形。

在我們的身邊、周圍有這樣的圖形嗎?誰發現了?請你指一指、說一說。

(3)回憶生活中見到的所學圖形。

這樣的圖形生活中也有,誰來說一說你在哪裏見過今天所學的這幾種圖形?

像這樣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後可以繼續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體驗深化

(1)提問: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問: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請大家猜一猜,再動手圍一圍。

(3)討論:爲什麼在釘子板上能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圍成圓?(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是直的,能圍出來,而圓的邊是彎曲的,圍不出來)

五、總結延伸:

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數學活動.你學得開心嗎?在這些活動中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認識圖形(二)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

長方形正方形圓

一年級的數學課件不會做?快來看看今日分享 第2張

一年級的數學課件範文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3~104頁8、7、6加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慾望

(錄像出示8個小朋友去公園買門票,然後,又來了5個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師創設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氣非常好,小文、小麗、小明等8個小朋友到公園去玩。他們來到公園門口,正要買門票,又來了他們的5個同學。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買多少張門票?他們想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同學們想幫這個忙嗎?先在小組裏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彙報交流。

生1:我們是數的,數了數這些小朋友一共有13個人。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第一次來了8個人,然後接着往下數,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們是把後來來的5個小朋友中的2個人先和8個人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生4:我們是把8個小朋友分成5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兩組,然後把這5個小朋友和後來來的5個小朋友湊成10個人,10個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4種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用小棒擺一擺。

小組彙報交流,由於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我們小組先擺了8根小棒,又擺了5根小棒,然後從5根小棒裏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裏湊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於13根小棒。

教師再請幾個小組說一下他們是怎麼做的。

教師根據幾個小組彙報操作的情況,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於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由於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其他方法,如數數法、接數法便不再出現或很少出現。

2.師:剛纔我們透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彙報,因爲計算8加5時,學生用擺小棒的辦法研究過了,所以用湊十法計算這三個算式應該沒什麼問題,教師這時應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教師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小結湊十的方法:同學們剛纔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後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鞏固內化,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有什麼關係?(一樣)那老師這裏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彙報:

生1:從9中拿出2,與8湊成10,10加7等於17。

生2:從8中拿出1,與9湊成10,10加7等於17。

生3:我想因爲9+8=17,所以8加9也等於17。

教師對這3種方法都予以肯定,並特別表揚第3種方法。教師滲透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教師用課件演示9+8=17想的過程和8+9=17想的過程,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的遷移。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課件出示)1路公交車上原來有6個人,又上來了7個人,這時車上有多少人?

3.(課件出示)小兔找家:每個小兔身上有一個算式,每個小屋上有一個得數,學生做對後,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課件出示)寫算式。根據圖中情景,寫出算式,看哪個同學寫得又多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