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東莞由來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9.06K

東莞由來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

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

歷史上東莞的莞香樹受蟲蛀或人式砍傷後,由木質分泌而出,經多年沉積而成,有特別香氣,故名“沉香”。

可作中藥,又是製作多種香的主要原料。

東莞一帶所產的這種香料最有名,故稱“莞香”。

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嶼山等地,古屬東莞,亦產莞香。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及陸菜記風言軸東莞立縣,初名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

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

歷史上東莞的莞香樹受蟲蛀或人式砍傷後,由木質分泌而出,經多年沉積而成,有特別香氣,故名“沉香”。

可作中藥,又是製作多種香的主要原料。

東莞一帶所產的這種香料最有名,故稱“莞香”。

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嶼山等地,古屬東莞,亦產莞香。

東莞市,廣東省地級市之一,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珠江三角洲東岸陳絕供更考擔中心城市。

截至20來看視最兵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465平方千米,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東莞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來自,推進與廣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是珠危料讓己去映路星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爲“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石州三東錢吧漸個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2020年東莞市全年GDP達9650.19億元,年平均增速超過6.5%。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

唐肅宗至德二年革情將場克強原果(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口幾(今莞城)。

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

歷史上東莞的莞香樹受蟲蛀或人式砍傷後,由木質分泌而出,經多年沉積而成,有特別香氣,故名“沉香”。

可作中藥五討凱卷,又是製作多種香的主要原料。

東莞一帶所產的這種香料最有名,故稱“莞香”。

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嶼山等地,古屬東莞,亦產莞香。

東莞市,廣東省地級市之一,是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

截至2020年6月,東莞市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總面積2465平方千米,是中國4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

東莞地處中來自國華南地區、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祖宗阻盡洲慶統,西北接廣州市,南接深圳市,東北接惠州市,推進與廣州的港口以及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粵港澳善大灣區城市之一,深圳都市圈城市之一、爲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是廣東重要的操跑宗封候部普交通樞紐和肉狀道力煙絕受各外貿口岸,2020年東莞市全年GDP達96往孫強維立50.19億元,年平均增速超過6.5%。

廣東名市:東莞的由來知多少

如果不是東莞被查,中國大多數男性同胞估計還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這樣一個“人間天堂”。經過這個事件之後,東莞榮獲了中國“性都”的稱號,那麼有誰知道東莞的由來知多少呢?一起來東莞文化裏看看吧。

  東莞,又稱“莞城”,位於珠江口東岸,“廣東四小虎”之首,號稱“世界工廠”,國際花園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籃球城市,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是全國4個不設縣的地級市之一。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縣史,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

  東莞有港澳同胞約12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着名的華僑之鄉,有“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等美譽。2015年2月,東莞再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5年4月,在韓國首爾舉行的ICLEI世界大會全球200餘城代表聆聽“東莞聲音”。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羣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東莞具有光榮的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解放初期,東莞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2年,又屬粵中行政區。1956年,屬惠陽專區。1985年,東莞經批准列爲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同年9月撤縣建市;1988年1月升格爲地級市,直屬廣東省轄。

東莞歷史文化

東莞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先秦時期,東莞屬南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並嶺南,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東漢時東莞屬交州(南交)。

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於當時增城治下。

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隸屬東官郡(深圳南頭)。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街道)。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分東莞香山鎮立香山縣(今中山市、珠海市和澳門)。

明萬曆元年(1573年)將東莞守禦千戶所、編戶五十六裏立新安縣(今深圳市和香港),東莞地域隨之縮小。

清沿明制。

清朝後期,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

擴展資料:

東莞的名稱由來,歷來衆說紛紜,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相傳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聞名,故名東莞。

“東莞”首次成爲本地的名稱是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

東莞都以做莞草爲業,又在廣州之東,故名東莞。

這是學界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 。

第二種,因莞香而聞名,故名東莞。

不過學界一般不採用這種說法。

第三種,山東省原有東莞郡,因北方戰亂,衣冠南渡,北方士族大量南下,部分東莞郡的士族遷徙到東莞的位置,爲了紀念北方故土,依舊把當地稱作“東莞”。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

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蹟。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

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

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說說東莞的由來!

面積: 2465平方千米

人口: 156萬(2002年)

郵編: 523003

區號: 0769 根據資料的記載,東莞有着悠久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東莞一帶的東江沿岸已經有原始人聚居。夏代時,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分番禺設立增城縣,東莞於當時增城治下。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涌(今莞城)。東莞相傳因地處廣東東面及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

繳費方式 | 集團簡介 | 分行位置及電話 | 聯絡我們 | 人才招聘 | 旅遊資訊 | 同業專用

Copyright�0�8 Hong Kong Student Travel Ltd.2009 L/C:350181 目前規劃: 轄4個街道(莞城、南城、萬江、東城)、28個鎮(石碣、石龍、茶山、石排、企石、橫瀝、橋頭、謝崗、東坑、常平、寮步、大朗、黃江、清溪、塘廈、鳳崗、長安、虎門、厚街、沙田、道窖、洪梅、麻涌、中堂、高埗、樟木頭、大嶺山、望牛墩)。

石龍鎮:

此地原是河灘,有數石隆起,鄉民依石築堤防洪,取名石隆BO(大壩之意), 後成石隆或作石龍圩。鎮因圩名。

虎門鎮:

因地處珠江之出海處,有大虎,小虎二山對列如門,故名。

樟木頭:清乾隆年間(1763——1795)建村,因周圍長滿樟樹,故名樟木頭圍,

後因廣深鐵路途經,商業發達,村成圩鎮。 大朗鎮:南宋末期形成圩集,因該地生長大片莨草而得名。 中堂鎮:清末,由劉屋,袁屋,李屋三自然村合併而成大村

其中心點祥興街設圩場,名中堂圩,鎮因圩名。 厚街鎮: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王氏遊至此定居,因在軍鋪後面,名后街,日後漸富,改名厚街。寮步鎮:唐貞觀年間(627--649)村民在寒溪河上游結茅寮而居,以草

織,竹器及打鐵爲業,明初形成商埠,稱寮步圩,鎮因圩名。 茶山鎮:南朝梁武帝時,僧人建雁塔寺,後鄉人沿山種茶,故名。 道滘鎮:又名濟川鄉,因潮汐作用,此處多條相通河道有“倒運流”

現象,“二水相通日滘”故初名“到滘”,後用同音字稱道滘。 長安鎮:原名沙浦頭,因李姓人多,三十年(1941年)效唐代京城

長安而得名長安圩。鎮因圩名。 常平鎮:清中葉,屋廈村部分村民從商,擇水運方便之荒灘建常平村,以

祈和平競爭。鎮因圩名。 大嶺山鎮:1985年大沙商戶圩遷本鎮區。圩集因西部大嶺山得名。 望牛墩鎮:此地原是一片草灘,有土墩爲村牧音放牛瞭望之地。宋

末建村名望牛墩。又因村中有一小溪,又稱望溪,後形

成望牛墩圩,鎮因圩名。 萬江鎮:明朝天順8年(1464年)立村,初名蛋家租。清雍正年

(1730年)稱萬家洲,嘉慶二年(1797年)稱家租,後

據江河交錯之地改爲萬江租,習稱萬江。 篁村:宋代立村,地多竹,原稱篁溪,後改稱篁村,目前改名 爲南城區。 沙田鎮:地處沿海沙田區,故名。 塘廈鎮:駐地宋末成圩於30餘畝的大塘周圍,名塘頭廈圩,鎮因

圩名。 謝崗鎮:宋末謝氏在山崗上建村,名謝崗,後在村旁形成謝崗圩,

因圩名。 黃江鎮:明末有人在河邊定居,因河水黃濁,名黃江。清咸豐年 (1851--1861)形成黃江圩。 石排鎮:清初形成石排圩,地表石脈成排,故名。 企石鎮;明代建村,村中池邊有巨石,故名。

清溪鎮:明洪武年間(1386--13980),藍萬成從茅盎村遷清溪邊

立村,後形成清溪圩(老圩),13年(1927年)在

清溪對岸建清溪新圩。 高埗鎮:明末駐地原爲一片沙灘,因漁民常在此曬罟(讀:gǔ,網

之意)步,清末該村秀才魯秀認爲罟字不雅,改名高

土步。 石碣鎮:明代,村民加固堤圍,在缺口處壘石防洪,名碣石。後在

河邊形成石碣圩,鎮因圩名。 東坑鎮:原有東坑村,宋末形成東坑圩。 洪梅鎮:取洪屋渦,梅沙兩村首字而得名。 麻涌鎮:地處河涌,盛產麻類作物,故名。

東莞市wan還是guan?

東莞市是guan。需然這是一個多音字,但是讀地名的話還是讀guan,如果是讀wan的話那就是莞(guan)草,東莞也是因爲這種草出名的,不過現在的東莞已經不是以前的東莞了,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在全國都比較出名,號稱世界工廠。

東莞市的來歷

東莞是南粵歷史文化名城,有文物可考的歷史可追溯五千餘年,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東莞”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其盛產莞草、莞鹽和莞香三種說法及源出於山東東莞郡的“移民說”,專家對此各執一論。但無論官方或民間,普遍認同莞草之說。

東莞郡的地名由來

1、東莞郡由東莞縣而來:

《漢書·地理志》載,琅邪郡有東莞縣。東漢末的建安初年,設東莞郡,歷經魏晉,高齊時期撤併。地在今臨沂市沂水、莒縣北部一帶。

2、東莞縣名字的由來:

東莞縣地原名 鄆邑,是春秋時期莒、魯兩國長期爭奪的地方,或屬莒國,或屬魯國,因魯國有兩個鄆邑,莒、魯所奪之鄆邑位於魯國東部,故俗稱東鄆。

春秋時期的“東鄆”到了西漢時期改爲“東莞”,因“莞”字與“鄆”、“員”古音相近,所以漢代“東莞 ”縣名由春秋“東鄆”音轉而得名。

又因古代莒、沂兩地盛產莞草和莞席,當地以此爲生活主要來源,故取縣名爲“東莞”。

廣東省東莞市名字的由來

主要原因:盛產莞草 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中曾經出土的座席就是莞草編織而成。由此看來,說明東莞已有2000年的歷史。 這個網頁有一些談及(http://www.ycwb.com/ycwb/2007-05/29/content_1495901.htm?)

東莞爲什麼叫性都,性都的由來

“性都”大家知道是哪座城市嗎?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是東莞。2014年2月9日上午,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曝光了東莞市多個娛樂場所存在易等違法行爲,讓有“性都”之稱的東莞成爲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而東莞是不是應爲這次的事件纔有了“性都”稱號呢?這次事件會不會對 東莞文化 有影響呢?東莞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最有朝氣、最具活力、最爲開放的城市,何以成爲中國的性都?讓我們前去了解一下這座城市。

“性都”形成的外部因素

  爲什麼“性都”是東莞?爲什麼不是北京上海?甚至也不是廣州深圳?這裏面,有着很深的自然、、經濟、地理、社會等方面的原因。通俗講,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性都”。

  先看“天時”。中國的東北、西北一帶是難以成爲“性都”的。在那些地方,娛樂場所的小姐,還沒脫兩件衣服,就給凍得直打哆嗦。這樣的天氣,能適合必須“寬衣解帶”的業嗎?所以,“性都”一定是氣候溫暖的帶城市。

  再看“地利”。我們看一下地圖,東莞位於珠三角地區的腹心地帶,交通異常便利。西臨廣州南臨澳門,到香港只有兩個小時車程。換言之,不管是香港澳門還是廣州的土豪,乘車到東莞都是一頓飯的功夫。

  最後來看“人和”。性產業不可或缺兩種人,一是妓女,一是嫖客。東莞在“性都”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美譽:“製造之都”。這爲東莞吸引了大量的外來工。據統計,在1986年東莞只有外來暫住人口15622人,到了2006年,這一數據是5867555人,20年間增長了370餘倍。這些外來工中相當一部分是年輕女。

  東莞涉黃業發展史

  早在20世紀80年代,東莞的地下業已然興旺,不過當時東莞地下業的主要標誌不像今天有高檔酒店配套、有網絡宣傳的桑拿中心,而是粉紅燈下的“溫州城”、“福建城”。那個時節,大批港商來東莞投資辦廠。港商帶來資金和設備,但對的環境心存憂慮,生怕隨時被“”,所以大多不敢攜妻帶子。爲吸引投資者留在東莞,對地下業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於是,東莞業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

  20世紀90年代,電子工業興起,原先在臺灣的電子產業向勞動力價格低廉的東莞轉移,大批臺商奔赴東莞。臺商比港商更講究個人生活品質,於是東莞業開始引進外國先進經驗。東莞服務業逐漸出名

  東莞的地下行業起步被認爲是在1995年前後,東莞服務業逐漸出名,除了來東莞投資的臺商、港商,以及一些談生意的客人,許多香港和廣東人慕名前來。

  人口的涌入無疑是重要的因素。在東莞發展的鼎盛時期,常規就業吞吐量保持在800萬人左右。這使東莞城市人口劇增,本地戶籍只有170萬,但東莞近年容納的實際人口至少在1200萬以上。

  外來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管理的難度,治安變差;同時也加劇了對消費的,比如性。

  東莞業的崛起,也與當地酒店業的發展大有關係。1996年以後,當地的民營資本大舉進軍酒店業。東莞市旅遊局原李善奴曾表示:“就是錢多了不知道放哪兒,只好做酒店。”在這個面積僅爲2645平方公里的城市裏,有90多家星級酒店,其中五星級酒店20多家,東莞已經成爲全球星級酒店密度最大的城市。

  酒店、會所等娛樂場所林立,爲行業提供了場所;圍繞着性行業的上下游,例如摩的、首飾、服裝、性用品等行業已形成了一整套產業鏈。

  曾有媒體報道,據業內人士估算,東莞業以及直接或間接相關聯的行業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可能高達500億元。

  顯然,東莞眼下的經濟增長,與業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東莞的“污名”就這樣環環相扣,交織起來。

  對當地經濟影響

  據《東方早報》2010年8月報道,東莞地下業人士估算,在東莞有10多萬的小姐數量,整個地下業和其直接、間接的關聯產業,每年產生接近400億元的經濟效益,而整個東莞2009年的GDP爲3700多億元。另據媒體2011年報道,東莞業每年產生的經濟效益,一度多達500億元,更是達到當地一年GDP的14%左右。

  有分析人士認爲,地下業一旦出現下滑,東莞經濟可能將遭受不小的衝擊,酒店業首當其衝,而這一領域則是東莞當地民營資本投資最大的產業。目前,投資總額保守估計超過300億元。

求東莞歷史地理沿革的資料

深圳歷史沿革:1.地名由來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爲“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佈,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又稱鵬城。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

,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

,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

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

地叫響了。

2.

部族

( 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

中期,就有

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

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

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3.秦皇設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定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

的深圳,便融入了

4.東晉建縣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爲

。寶安作爲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爲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範圍。郡治在

(南頭)。

公元590年(隋開皇十年),廢東官郡,

改屬

,縣治在今深圳南頭。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寶安縣更名東莞縣,縣治遷往東莞,於南頭設屯門軍鎮。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椎394年(

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禦

及大鵬守禦

。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島設立了南頭水寨(廣東6大水寨之一),爲一龐大的軍事機構,是“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管轄與牽制範圍

,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國艦隊出使

,開航前必到深圳赤灣天后廟祭祀禱告。有600多年曆史的南頭古城,曾是廣東省東南的政經重鎮,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中心。

5.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爲

。公元1573年(明萬曆元年),朝廷取“

,轉危爲安”之意,擴建東莞守禦

基地,建立

,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爲主。 清朝初期,實行沿海省份內遷50裏的“遷界”之舉。

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納入東莞縣。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復置新安縣,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復原界。

6.縣境分割

(公元1842年——

)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

》,香港島被英國佔領。公元

十年)1月11日,

因《

》而割讓給英國。公元

(清光緒二十四年)4月21日,清又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租給英國99年。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7.複名寶安

(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三年),廣東省新安縣複稱寶安縣,縣治仍在南頭。

8.縣治遷移

(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9.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爲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廣東決定將深圳市改爲地區一級的

。1980年5月,和正式將深圳定爲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8月,全國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定經濟特區。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爲

。1988年11月,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1992年2月,全國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建市之初轄深圳、南頭、

、龍華、

、龍崗6個區。1979年10月,設立

。1980年7月,分

,成立沙頭角區。1981年10月,恢復寶安縣建制,轄特區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區內設立羅湖、上步、南頭、沙頭角、蛇口5個管理區。1990年1月,撤銷特區內管理區,設立福田、羅湖和南山3個區。1993年1月,撤銷寶安縣,設立寶安、龍崗兩區。1997年10月,從

分出

。2004年成爲一個無農村的城市。郵政編碼:518000,區號:0755。 深圳地理氣候:深圳市位於廣東省中南

,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東西長81.4公里,南北寬(最短處)爲10.8公里,東臨

,西連

,南鄰香港,與

接壤,與香港新界一河之隔,被稱爲“香港的

”。全市總面積202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萬,多數來自外地,因此深圳被稱爲“移民城市”。 深圳市的特區與非特區之間建有一條全長129.7公里的特區管理線,在進出特區的7條公路的路口分別設有邊防檢查站。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於1980年,它東起

北仔角,西到

安樂村,南與香港新界緊連,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脈,總面積327.5

,包括了羅湖區、

,是我國除海南省以外最大的經濟特區。 深圳屬帶

,年平均溫度22.3C,最高溫度38.7C,最低溫度0.2C。

爲1924.7毫米。常年主導風向爲東南風,年平均日照數爲2060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

(颱風)影響4―5次。追問謝謝您的回答。也就是說,東莞在古代有一段時間和深圳都是屬於寶安縣的。但是我從哪裏可以找到文獻材料呢?能提供書目名或者論文名嗎?

追答不知道

求採納

東莞虎門,長安,常平,樟木頭的名字由來是什麼...謝…

虎門鎮:

因地處珠江之出海處,有大虎,小虎二山對列如門,故名。

長安鎮:

原名沙浦頭,因李姓人多,三十年(1941年)效唐代京城長安而得名長安圩。鎮因圩名。

常平鎮:

清中葉,屋廈村部分村民從商,擇水運方便之荒灘建常平村,以祈和平競爭。鎮因圩名

樟木頭:

清乾隆年間(1763——1795)建村,因周圍長滿樟樹,故名樟木頭圍,後因廣深鐵路途經,商業發,村成圩鎮。

求中國28個城市的地名的來歷

中國各城市的古稱謂及得名由來

華北和東北:

天津——意爲“天子的津渡”,明代永樂帝朱棣在這裏率領大軍渡過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鄲——城市名押an韻,邯鄲意爲“邯山至此而盡”,鄲同單,“單”意思是山脈的盡頭,邯鄲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島——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島,秦皇島是中國唯一用古代帝王稱號來命名的城市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上的最高理想

長治——長治古稱上黨,明代在此地設定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

赤峯——得名於城東北的褐色孤峯

包頭——包頭由蒙古語“包克圖”演化而來,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頭由此別稱爲鹿城

烏海——烏達與海勃灣的合稱

大連——大連舊稱青泥窪,青泥窪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在山東有一種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褳,大連就是由褡褳演變而來,另一說大連來自俄語“達里尼”

盤錦——盤山和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盤根錯節,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於境內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稱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闊下窄,狀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間因杯犀湖名稱過雅又難寫難辨,故取其諧音改稱爲本溪湖

長春——意爲“長年春色的城市”,東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長春命名城市說明了該城的氣候特點是寒冷佔據主導

吉林——吉林全稱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稱“嘉木寺”,在滿語是“驛丞”的意思,因爲佳木斯在古代地處松花江通往黑龍江江口的驛道

華東:

青島——因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且與“琴島”諧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設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意

淄博——淄川與博山的合稱

萊蕪——萊是植物名,俗稱灰菜,蕪指田野荒蕪,古時這裏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故名萊蕪

菏澤——城市名押e韻,菏山與雷澤的合稱,菏澤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

宿遷——春秋時爲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宿遷由此得名

連雲港——意爲“在連島與雲臺山之間的港灣”,雲臺山是江蘇省的最高峯

鎮江——唐代爲鎮海軍節度使的駐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環境的變化,此地距大海較遠,故而更名爲鎮江,取“鎮守長江”之意

無錫——先秦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

上海——得名於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海意爲“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華——意爲“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

寧波——寧波古稱明州,寧波得名於“海定則波寧”

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極具閩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來

廈門——明代築廈門城,意爲“國家大廈之門”

龍巖——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龍巖洞而得名,龍巖是中國唯一用洞穴名稱來命名的地級市

鷹潭——因信江南岸龍頭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鷹舞其上”,故名鷹潭

上饒——上饒之名得於“山鬱珍奇,上乘富饒”,在古代這裏是物產豐饒之地

九江——九江名稱來源於“劉歆以爲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九是古代中國人認爲的最大數字,因而九江也有“衆水彙集的地方”之意

宜春——宜春之名源於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

中南:

商丘——商丘是商王朝的發祥地,傳說遠古時期這裏有一座叫“閼伯臺”的土丘,後來帝嚳把閼伯的封地號爲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開封——開封古稱汴梁,開封二字取“開土封疆”之意

鶴壁——因相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

焦作——焦作的名稱來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以姓焦的爲主

武漢——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相連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

襄樊——襄陽與樊城的合稱,襄陽以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於此而得名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黃石——黃石港與石灰窯的合稱,黃石港得名於長江岸邊的黃石磯,磯是指長江岸邊突出的岩石,因“石色皆黃”故名黃石磯

十堰——古代此地農民爲了飲水灌溉,就在這裏的百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十個小水庫,分別取名爲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就成了這裏的地名

長沙——因長沙星而得名,長沙由此別稱爲星城,另一說長沙得名於湘江中的橘子洲取“綿長的沙洲”之意,《路史》記載曰“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

株洲——城市名押u韻,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爲洲,株洲即出產櫧木的岸洲,株是由櫧字演變而來

婁底——因相傳是天上28個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交相輝映之處而得名

汕頭——汕頭得名於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嵴,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頭老市區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開端處稱爲汕頭

深圳——城市名押en韻,意爲“深邃的水溝”,深圳是極具南粵特色的地名

東莞——因境內盛產一種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清遠——意爲“香清溢遠之地”

珠海——意爲“出產珍珠的海灣”,另一說珠海得名於“珠江入海”

茂名——名稱來源於西晉道士潘茂名,後人爲了紀念潘茂名用丹藥撲滅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國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來命名的城市

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內的東海島設立椹川巡檢司,湛江即由椹川演變而來,也取“湛藍的江水”之意

香港——城市名押ang韻,香港意爲“盛產香料的海港”,另一說古時此地有一條小溪被稱爲香江,香江入海沖積成的港灣即爲香港

澳門——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門是中國內河通往海洋的海峽總稱,澳門是因本地內港的媽閣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像門

百色——由壯語中原始村落“博澀寨”的名稱演變而來,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河池——古時這裏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壯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築一座山壩,並日夜灌水,終因操勞過度而逝,此地最終還是沒有形成大海,只形成了幾條河與池塘,後人爲了紀念莫一神就把此地命名爲河池

玉林——玉林是由鬱林演變而來,鬱林取“鬱江兩岸森林繁茂”之意

來賓——取“來者上賓”之意,一看地名就知道這裏是個熱情好客的地方。

西南和西北:

重慶——意爲“雙重喜慶”,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因而升恭州爲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成都——得名於“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自貢——自流井與貢井的合稱,自貢自古以來盛產井鹽

攀枝花——在金沙江渡口發現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樹而得名

六盤水——六枝、盤縣、水城各取一字而成

昆明——昆明之名取自“雲南洪水退除,崑崙山南方有黎明景象”,另一說昆代表萬物生長的春天,昆明即“春光明媚”之意,昆明由此別稱爲春城

曲靖——曲靖是唐代曲州和靖州的合稱,也取蠻夷“屈服平定”之意

玉溪——得名於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河,玉溪河因“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

昭通——昭通舊稱烏蒙,清代雲貴總督鄂爾泰望文生義曲解烏蒙爲“烏暗蒙敝”,因而在請示雍正皇帝改烏蒙府爲昭通府的奏章中寫到“舉前之烏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敝者,易而宣通”,昭通由此得名

麗江——因元代金沙江稱作麗江而得名,麗江古城全城爲世界文化遺產

寶雞——寶雞古稱陳倉,因唐代城東南的雞峯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

商洛——因境內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

榆林——因古代此地“榆樹成林”而得名

平涼——意爲“平定涼國”,前秦皇帝苻堅曾率軍經此地攻滅前涼國

白銀——早在漢代這裏的採礦業就非常興盛,明代在今天白銀境內的鳳凰山和火焰山專設礦業機構“白銀廠”,白銀由此得名,白銀市也是中國唯一以金屬名稱來命名的地級市

武威——漢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後設定武威郡,以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力軍威

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酒泉——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吳忠——得名於古代鎮守邊關的將士吳忠之姓名,寧夏有很多以邊關將士來命名的村鎮,但一個堂堂地級市的名稱也是出自一位歷史小人物的姓名,這在中國僅吳忠一例②中國名稱優美且極具歷史文化內涵的縣級市:

鹿泉——相傳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在此地一清泉處射死一隻白鹿而得名

介休——春秋時期介子推與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介子推竟與母親抱樹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

侯馬——侯馬古稱新田,明末李自成率軍經過此地,由於李自成睡不着覺,他索性讓馬臥下,自己則靠着馬背歇息,士兵們都學李自成的樣子過了一夜,轉天李自成對大家說道“我們伺候了一夜馬啊”,侯馬由此而得名

舒蘭——舊時舒蘭境內的霍倫川、四合川一帶盛產山果,舒蘭就是滿語果實的意思

圖們——圖們市的名稱來自圖們江,圖們江滿語原爲“圖們色禽”,“圖們色禽”就是萬水之源的意思

安達——安達市的名稱來自蒙古語中的朋友一詞

即墨——因戰國時城池臨近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蓬萊——蓬萊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外兩座爲方丈、瀛洲),漢武帝東巡至此望神山不遇,遂築一座小城命名爲蓬萊

文登——秦始皇曾東巡至此召文人學士登山吟詩作賦,文登即“文人登山”之意

榮成——因境內有榮山和成山而得名,成山頭在古代被譽爲“天之盡頭”

曲阜——曲阜二字來源於《禮記》“成王以周公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曲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

如皋——皋指水邊的高地,如皋爲“到水邊的高地去看美麗的日出”之意

高郵——因秦始皇在此地築高臺、置郵亭,故名高郵

儀徵——西周時期一個叫“蟻”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傳說境內的二亭山發現了王氣,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儀容真賜名儀真,清代爲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諱,改名儀徵

句容——境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如“已”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古代勾句二字相通,勾容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句容

金壇——因茅山華陽洞內有“金壇百丈”而得名

常熟——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原隰異壤,雖大水大旱,不能概之爲災,則歲得常稔”之意

義烏——義烏古稱烏傷,傳說秦時有個叫顏烏的人,父死後負土築墳,一羣烏鴉銜土相助,結果烏鴉嘴喙皆傷,烏傷由此得名,唐代烏傷改稱義烏諸暨——諸暨意爲“天下諸侯到達駐留議事之所”

上虞——相傳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虞舜避丹朱之亂而來此,上虞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郭沫若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發現上虞的名稱

餘姚——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名餘姚

建甌——建甌是“福建”二字中“建”的由來,由建安和甌寧兩城合併而成

石獅——相傳隋代此處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對石獅,商旅往來都以石獅爲標記,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原來的名字就沒有人知曉了,石獅就順理成章變成了地名

樟樹——因盛產樟樹而得名,樟樹市是着名的南國藥都,自古以來就享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

衛輝——衛輝古稱汲邑,衛輝意爲“衛河之濱,輝煌之城”

登封——因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故名登封

偃師——周武王伐紂,回師息戎經過此地,偃師由此得名

仙桃——仙桃古稱沔陽,相傳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爲王母娘娘祝壽,驀然之間發現一片綠洲,仙女向這片綠洲撒桃祝福,轉眼之間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

鍾祥——因明代嘉靖皇帝生養髮跡於此,故賜名爲鍾祥,取“祥瑞鍾聚”之意

大冶——取“大興爐冶”之意

武穴——武穴是由武家穴演變而來,武家穴是古代長江九穴之一

石首——因有石孤立於城北的石首山而得名

恩施——東晉末年桓誕竄流蠻中,在此地自稱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縣爲恩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汨羅——汨水與羅水匯合之處,汨羅市被譽爲中國龍舟名城

冷水江——因境內漣溪兩岸多井,且井水極冷而得名,冷水江市被譽爲世界銻都

陽春——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之意

畢節——在夜郎國時代這裏以老虎爲圖騰,畢節就是彝語老虎的意思

邛崍——因邛崍山而得名,邛崍山名稱來源於一種叫“筇竹”的竹子

綿竹——因此地濱綿水兩岸,且竹林茂盛,故名綿竹

什邡——什邡古稱十方,什邡就是由十方演變而來,中國古代中原人習慣上稱邊域之地爲“方”,諸如鬼方、蠻方、朔方等,十方就是四川衆多小方國之概稱

華鎣——因華鎣山而得名,華鎣山由華銀山演變而成,“雪積顛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

箇舊——箇舊是由彝語“果作”的音譯演化而來,意思是種蕎子、吃蕎飯的地方 .

楚雄——戰國末期莊蹻入滇,他的部下有一個叫南雄侯的人到過此地,東晉時期又有一個叫威楚的彝族酋長在這裏建築威楚城,後世將威楚和南雄侯各取一字組成楚雄.

大理——得名於歷史上的大理國,大理是白族文化的發祥地

景洪——景洪在傣語就是“黎明之城”的意思

敦煌——取“盛大輝煌”之意

青銅峽——得名於黃河上游着名峽谷名稱,黃河穿過賀蘭山與牛首山之間的谷地,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

Tags:由來 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