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整理文獻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W
1.如何總結和整理學術文獻

我認爲整理文獻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在任何條件下,快速找到所需資訊。任何好用的軟件,都不如大批量多批次的文獻閱讀。

整理文獻怎麼寫

我的思路是:輕整理,重搜尋。輕整理,是指不對文獻分類,或者只是對文獻簡單分類。重搜尋,是指利用不同的搜尋工具,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文獻。我認爲在現在搜尋技術已經很強大的情況下,如果利用筆記等手段整理,反而容易造成條條框框,在對於一篇文獻關注太長的時間,不利於提高效率。在日常使用中, 除了在文獻PDF上直接標註,我很少用其他的軟件去記錄我看過的文獻。因爲除了文獻本身,其他還有什麼載體能夠那麼直接方便地記錄呢?所以整理文獻問題就成了:如何快速找出那篇有我筆記的PDF文獻。以此爲目的,我建立了一套以文獻PDF雲同步爲基礎,輔以大量搜尋工具的文獻整理方案。

其實做過科研工作的人都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把一篇文獻從頭到尾讀完的情況是很少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的其實是大批量多輪次地閱讀文獻,因爲在一個項目的不同階段,哪怕是同一篇文獻,所關注的點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在項目初期,就對所有的文獻,都投入同樣的時間,閱讀同樣的深度,勢必會浪費大量時間和做無用功。我曾經也走過文獻整理的彎路,每閱讀一篇文獻,都會在Onenote上建立一個條目,按照文獻題目,創新點,實驗過程,個人感想等分

2.我是怎麼查文獻和整理文獻的

在讀研這段時間裏,實驗做得不是很多,文獻倒是讀了不少。可能是老闆也發現了我這個人屬於那種眼高手低的人,乾脆就讓我做個文獻閱讀器了。從研一到現在,每當老闆腦子裏出來一個想法,出來幾個關鍵詞,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交給我查閱和整理文獻。算起來前前後後看過的文獻應該不下三四百篇了。我估計每個方向單拿出來寫個中文綜述都差不多夠了。有人也許會問,你是怎麼看文獻的,特別是一個以前沒有接觸的陌生領域。我的方法是,先看中文綜述,然後是中文博士論文,而後是英文綜述,最後是英文期刊文獻。這樣做的好處是,透過中文綜述,你可以首先了解這行的基本名詞,基本參量和常用的製備、表徵方法。

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爲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話,一些基本名詞如果簡單的想當然的翻譯,往往會將你引入誤區或造成歧義。同時中文綜述裏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參考文獻,這就爲後續的查找文獻打下一個基礎。中文博士論文,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緒論所包含的資訊量往往大於一篇綜述的。因爲它會更加詳細的介紹該領域的背景以及相關理論知識,同時裏面往往會提到國內外在本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幾個科研小組的相關研究方向。透過閱讀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個脈絡。

英文綜述,特別是那種invited paper或是發表在高if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領域的牛人們寫的。對此要精讀,要分析其文章的構架,特別要關於作者對各個方向的優缺點的評價以及對缺點的改進和展望。透過精讀一篇好的英文綜述,所獲得的不只是對本領域現在發展狀況的瞭解,同時也可以學會很多地道的英文表達。最後就是針對自己的課題查找閱讀相關英文文獻了。現在各大學圖書館裏面的數據庫都比較全,即使沒有也可以透過網絡上多種手段獲取文獻了。所以說文獻的獲取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查什麼樣的文獻和怎麼具體閱讀整理文獻。根據我的體會,我覺得有以下四類英文文獻是我們所需要的:

2.本領域牛人或者主要課題組的文獻。每個領域都有幾個所謂的領軍人物,他們所從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發展主流。因此閱讀這些組裏的文獻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點。這裏有人可能要問,我怎麼知道誰是牛人呢?這裏我個人有兩個小方法。第一是在ISI檢索本領域的關鍵詞,不要太多,這樣你會查到很多文獻,而後利用ISI的refine功能,就可以看到哪位作者發表的論文數量比較多,原則上一般發表論文數量較多的人和課題組就是這行裏比較主要的了。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首先要了解本領域有哪些比較規模大型的國際會議,而後登陸會議主辦者的網站一般都能看到關於會議的invited speaker的名字,做爲邀請報告的報告人一般來說都是在該行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呵呵

3.高引用次數的文章。一般來說高引用次數(如果不是靠自引堆上去的話)文章都是比較經典的文章,要麼思路比較好,要麼材料性能比較好,同時其文筆應該也不賴的話。多讀這樣的文章,體會作者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和圖表分析的處理,相信可以從中領悟很多東西的。

4.最後就是當你有了一定背景知識,開始做實驗並準備寫論文的時候需要看的文獻了。我個人的經驗是,首先要明確一點,你所做的實驗想解決什麼問題?是對原有材料的改進還是創造一種新的材料或者是新的製備方法,還是採用新的表徵手段或是計算方法。明確這一點後,就可以有的放矢查找你需要的文獻了。而且往往當你找到一篇與你研究方向相近的文章後,透過ISI的反查,你可以找到引用它的文獻和它引用的文獻,從而建立一個文獻樹,更多的獲取資訊量。此外,我想提到的一點就是關於文獻的整理。很多時候大家下文獻都是很盲目,抱着一種先下來再說的思想。往往下來的文獻不少,但只是空佔者磁盤空間。不經過整理歸類的文獻就不是自己的文獻,那根據什麼來分類呢?我有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方法,適用於那些擁有大量未讀文獻的。就是隻關心三點:文章的前言的最後一部分(一般這部分都是提出作者爲什麼要進行這項工作,依據和方法),文章中的圖表(提出採用的表徵方法以及性能變化)和結論(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以及是否需要改進)。當然,如果全部精讀相信工作量也不小。我的看法是儘可能用50個字左右來歸納文章,說白了就是文章的目的(如改進某個性能或提出某種方法)+表徵手段(如XRD,IR,TEM等)+主要結論(如產物的性能)。當你按照這個方法歸納整理幾十篇文獻後,自然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而後再根據你的筆記將文獻分類整理,當你在寫論文需要解釋引用時再回頭精讀,我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不少。

3.轉 如何整理文獻

其實,學習和記憶都是科學。

我們幹科研這行,有問題就從實質上來解決(吹了)。根據最新學習理論,提倡右腦學習。

其關鍵是要先靜心,讓思想流動起來。而觀察和思維的對象要是圖像和動態的東西,有顏色最好。

以此理論爲基礎。 第一步,看文獻的時候,看pdf時把一篇文章感興趣的部分用標記畫上,之後用截圖軟件截下來,推薦faststone capture(原因是隻用快速鍵按一下就可以操作,儲存也簡單)。

記住一定要包括題目摘要結論,放在以文章題目命名的檔案夾中。 第二步,用totalcomand給同一檔案夾內的圖片命名,最好用文獻名和關鍵詞開頭。

文獻圖片積累多了,可以把相同類別的文獻圖片放在同一個檔案夾中。由於有文章名,隨時可以找出處。

第三步,用mybase或者檔案管理軟件等,來按照內容建立文獻檔案夾的連接。 第四步,每天結束時,或高興時,或覺得必要時,把檔案夾開啟,用幻燈自動放映,看電影。

第五步,也可以使用picasa來瀏覽和管理圖片檔案夾,一個感覺就是爽。 當然,活用的話,可以事先用adobe把文獻心得放在pdf中,也變成圖片。

或者在數據庫中也建立pdf連接等,都是可以開發的方法。以上只是思路而已,任何方法都是自己使用和總結的最好。

(道無常道) 切記本方法的核心是使用圖片來進行整理和記憶(說實話,這是現在腦科學研究的前沿,圖片是最容易感受和分割記憶的)。同時使用軟件進行瀏覽,而不是單純記筆記看筆記,那樣費時間,有時還要查原文。

相信吧,一個文章即使做了30個圖片,看的時候也絕對比你另記筆記和看原文時間快,因爲這些都是你感興趣的地方,同時會在你的記憶中形成連接。圖片快閃絕對比從頭到尾看一遍要高效,因爲這也是記憶科學研究的結果,慢讀細讀效果就是低,因爲你的大腦功率太大,速度慢了,不能刺激你的腦細胞,就是浪費。

心情不好你就開啟檔案夾看幻燈片吧,幾十篇文獻的圖片一會就完。讀書筆記和日常生活中的筆記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整理,常看看,記憶牢得很,而且很系統安全。

博士論文寫作之研讀文獻 一般來說,一個博士生在入學後就已經確定了其博士論文所屬的領域或者方向,因爲這是在報考和錄取時就確定好了的,除非入學後還要進行修改,而那是另當別論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課程的學習並且取得應有的學分之後,就自然進入了文獻的收集和研讀的過程中了。

文獻的收集及研讀對於博士論文來說既是一個開始,又是非常關鍵的。你過去沒有進行過研究,現在也沒有仔細研讀該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怎麼也不可能搞出什麼象樣的東西的。

所以,在這個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張白紙,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麼是該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也不會使用該領域中的常用技術,不可能只是這樣白版一塊就可以做出什麼象樣的東西的。故提醒廣大博士生應提早準備.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一定要提早準備。

1. 收集文獻 收集文獻可以從網絡,圖書館,書店和朋友同學那裏取得。主要是要顯灰到一些(哪怕是隻有一篇)該領域出現的“近期”的綜述性文獻,一般是不超過三年以前發表的論文。

什麼是綜述性文獻呢?一般來說,英文的綜述性文獻在題目上有“…..review….”(一般爲較爲通俗的綜述評論)或“survey”(一般爲比較專業化的文獻綜述)這樣的字樣。綜述性文章的內容不是在研究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在回顧,評論某個領域在最近或者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的研究情況,並對於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時期的研究特點進行評論,最後還要爲未來的研究方向以及創新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在綜述性文獻中,作者會羅列出大量的參考文獻,並且還要對這些參考文獻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說。你就可以根據這樣的評說和所羅列出來的文獻去進一步搜尋更多的文獻,然後又從那裏的參考文獻去找出更多的參考文獻,如此等等。

這樣,沿着一條路線,你就可以在一段時間裏,譬如,在一年以內,做到基本掌握該領域的研究情況了,也知道這個領域的前沿是什麼了。 另外的一種文獻收集方法是根據作者和關鍵詞去檢索。

當然,即使在同樣一個領域裏研究的問題還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帶着問題去搜尋,如公司治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這就需要使用關鍵詞搜尋法了。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可以更爲便捷地獲取資訊資源。在文獻蒐集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網絡蒐集資源大致有兩種:一是處於選題階段,還沒有論文方向,想找一個合適的方向來做,此時可以在網上搜尋“review”“survey”等,閱讀一些文獻綜述,在其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另一種是已經確定了大致方向,希望瞭解本研究領域的進展,此時應當請教這一領域的專家,搞清楚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牛人,搜尋他們的文章—— 國外的傳統,很多雜誌要介紹某個領域的成就和進展,都會邀請牛人來寫綜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這一領域的傑出代表,纔可能從這些人的著作中體驗這一領域激動人心的發展。 網絡搜尋技巧我也談一下:首先,谷歌肯定是一個很好的圖書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搜尋引擎,並且可以支援中文、英文搜尋。

如果你。

4.如何總結和整理學術文獻

現在的文獻真是浩如煙海,剛入門博士生研究生要想了解自己專業的最新的研究結果,瞭解同行的科研人員都在做什麼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裏我們就探討一下如何有效進行文獻檢索。

首先要制定一個文獻檢索策略。至少在文獻搜尋前要確定一個目標,然後跟導師或者圖書館相關人員進行諮詢,這樣可以防止自己在大量的數據庫中轉來轉去浪費時間。在做文獻檢索的時候,檢索的關鍵字要廣到足夠可以覆蓋整個研究領域,同時也應該深入到某個具體的課題上。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應該既能體現出你的專業水平,同時也可以證明你的研究方向是有意義的。這樣不管在以後寫文章還是答辯的時候,都可以很清楚地解釋自己選擇這個課題的目的是什麼,課題的意義是什麼。

在做文獻檢索的時候,常常需要對是否重複別人的工作進行判斷。如果你覺得有一個研究方向比較有價值,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小心地全面搜尋文獻,以確保這個方向上沒有人做過同樣的研究。別讓別人有機會在答辯的時候問你:爲什麼在你的文獻綜述裏面沒有提及去年做的一個相同方向的研究結果?不管怎麼說,重複別人的近期研究很難產生很大的價值。但是如果想重複一個十幾年前的研究,或者一個結果有悖常理的研究,那可能還是有點意義的,一不小心還挖到金礦了。當然,文獻綜述中的文章都應該比較新,在論文或者文章提交之前,要是能再做一次最近一兩年的文獻檢索那就更好了。

現在也有很多自動工具可以幫忙自動更新最新文獻。比如:

(1)使用關鍵字。大家都知道用關鍵詞進行搜尋,但是如果關鍵字太模糊或太廣義,搜尋算法只能給出一個泛泛的結果。如果希望得到一個某個特定的結果,那麼儘量使用專業上的一些特定詞彙進行搜尋。

(2)訂閱RSS 及谷歌快訊。根據所選的關鍵字和指定的時間段,這些工具會定期通知你相關更新的內容以及資訊的連結。

(3)期刊和資料庫提醒。這些網站常常會根據你提供的關鍵字或者研究領域類型,定期或者不定期發送給你期刊最新出版的文章目錄,甚至是全文的連結。

最後也需要記住的是自己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要儘量專注搜尋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文獻,否則會浪費掉太多時間。同時,與其花時間做很多次泛泛的檢索,還不如做一次徹底的檢索。文獻檢索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清楚地甄別自己的研究爲什麼是有意義的,而這個是要建立在所檢索到的資訊的質量都高而且是直接相關的基礎上。

5.論文文獻要怎麼寫

1.參考文獻著錄項目

(1)著作:[序號] 主要責任者.著作名[M].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2)連續出版物:[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J].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J].連續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資訊,年,卷(期):頁碼.

(4)專著中的析出文獻:[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

(5)電子文獻:[序號] 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誌/文獻載體類型標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2.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誌

(1)以單字母方式標誌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參考文獻類型 普通圖書 會議

論文 報紙

文章 期刊

文章 學位

論文 報

告 標

準 專

利 匯

編 檔

案 古

籍 參考

工具

文獻類型標誌 M C N J D R S P G B O K

(2)對於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採用單字母“Z”。

(3)對於數據庫(Database)、計算機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建議以下列雙字母作爲標誌:

電子文獻類型 數據庫 計算機程序 電子公告

電子文獻類型標誌 DB CP EB

(4)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誌

對於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爲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誌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建議採用雙字母表示電子文獻載體類型:

電子文獻載體類型 磁帶 磁盤 光盤 聯機網絡

電子文獻載體類型標誌 MT DK CD OL

載體類型標誌含義 Magnetic Tape Disk CD-ROM Online

並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誌:[文獻類型標誌/載體類型標誌]

如:[DB/OL] 聯機網上數據庫(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帶數據庫(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盤圖書(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盤軟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 網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網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紙張爲載體的傳統文獻在引作參考文獻時不必註明其載體類型。

6.誰知道做畢業論文時如何進行文獻整理和數據處理

我在這裏想總結一下在做畢業論文過程中關於“如何進行文獻整理以及數據處理”的經驗。

數據錄入:1. 在施測之前,就要對變量的排列有總體的規劃,儘量每一次施測的變量排序一致,那樣以後錄入時纔不會混淆;2. 數據錄入時,往往用的是數字代碼,此時務必做好各個代碼所代表的含義的備份,建議用記事本保持,以防時間長了遺忘,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數據處理:1. 務必做好數據備份,對不同的轉換,建立不同的文檔;2. 建立數據處理日誌,以防當你的數據處理逐漸增多、數據有所轉換之後不至於混淆,以及方便進行數據回述和檢查;3. 建立“數據”和“結果”檔案夾,分開儲存數據和處理結果,避免不必要的混亂;4. 在給數據處理的程序命名時,建議按照處理順序寫上“序號.程序處理名稱”,如“1.頻數分析”、“2.因素分析”,這樣可以一目瞭然地瞭解你的數據處理過程和數據處理內容;5. 儲存具有代表性的數據處理的程序,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日後進行相同的數據處理時可以直接“copy”“paste”,很方便;另一方面也避免時日一長遺忘了部分程序;文獻整理:1. 所收集的中外文獻卷帙浩繁,建議儲存檔案名包括一下內容:“年份.序號.標題”;如“2007.1.parent-children communication.pdf”、“2007.2.gender dif.pdf”;2. 對所有收集的文獻進行歸類整理,分別放置於不同的檔案夾;3. 有時你需要對外文文獻摘要整理和翻譯,此時建議你把摘要儲存於當前文獻所在的檔案夾;或者專門建立“摘要整理/翻譯”檔案夾,以儲存各類專題的摘要翻譯,以防文獻一多便混亂了,想要的時候找不到;4. 外文文獻摘要整理檔案名格式:“摘要整理.專題名.整理日期”。

7.什麼是文獻整理

文獻整理也就是文獻分類,是指根據文獻內容和形式的異向,按照一定的體系有系統地組織和區分文獻。爲便於文獻檢索,文獻分類方法必須做到科學合理。文獻分類方法是由許多類目根據一定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分類體系,並用標記符號來代表各級類目和固定其先後次序。

文獻分類法包括: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國際圖書集成分類法等。隨着文獻分類法的理論研究逐漸深入,原有的分類法日漸完善,新型分類法不斷產生。

擴展資料

傳統的等級列舉式分類法逐漸向分面組配式分類法方向發展。包括:繼續完善分面組配式分類法,使其達到實際應用的目的;改造傳統的等級列舉式分類法,使其逐漸向分面組配方向發展;把等級列舉式分類法與分面組配式分類法結合起來使用。

分類法和主題法逐漸趨於一體化。分類法和主題法在概念(術語)系統、參照系統、標引系統、索引系統、檢索系統等方面日漸相容。文獻分類法逐漸趨於規範化、國際化。⑤文獻分類表的編制、管理以及標引、檢索,逐漸趨於自動化。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文獻分類法

8.論文文獻怎麼寫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蒐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文獻綜述是反映當前某一領域中某分支學科或重要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 文獻綜述與“讀書報告”、“文獻複習”、“研究進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從某一方面的專題研究論文或報告中歸納出來的。

但是,文獻綜述既不象“讀書報告”、“文獻複習”那樣,單純把一級文獻客觀地歸納報告,也不象“研究進展”那樣只講科學進程,其特點是“綜”,“綜”是要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後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論述。總之,文獻綜述是作者對某一方面問題的歷史背景、前人工作、爭論焦點、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評論的科學性論文。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爲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

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爲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

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準確無誤。

Tags: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