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說一個與茶有關的故事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5W

說一個與茶有關的故事

傳說中的茶聖陸羽是中國最早的茶文化和茶學專家,他在《茶經》一書中,詳細地闡述了茶的品種、製作方法、飲用習慣及對健康的益處。據說,有一天,陸羽在路上遇到一個疲憊的旅人,他一把攙住了那人,招呼着他坐下來歇息。然後,陸羽用火燒開了一壺溫水,取出精選的茶葉,在杯中沖泡了幾杯優質的茶水,讓那個旅人品嚐。那個旅人喝完後,感覺精神倍增,大有恢復元氣的感覺。從此之後,茶葉就成了一種能夠激發精神和增強健康的食物。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茶的故事 關於茶的經典故事

1、凍頂烏龍茶的傳說: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製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採製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2、茉莉花的傳說: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着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爲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爲什麼她獨獨捧着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3、白牡丹的傳說: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爲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裏踊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裏去採新茶呢?正在爲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有哪些關於茶的故事?

中國十種茶的傳說

(一)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峯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着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峯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峯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爲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着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爲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爲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二)黃山毛峯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羣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峯”,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啓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峯,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峯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峯,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爲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爲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三)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衆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爲之一振。魏認爲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爲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四)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爲東牀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着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着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羣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衆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牀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衆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五)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爲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羣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爲“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爲美觀的。

(六)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十大名茶之一)。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七)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十大名茶之一),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爲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裏踊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裏去採新茶呢?正在爲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八)茉莉花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着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爲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爲什麼她獨獨捧着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十大名茶之一)。

(九)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的傳說 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着的一個名叫阿祥小夥子。兩人心裏深深相愛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 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鬥,直到鬥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爲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鬥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鬥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後,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採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裏,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爲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爲“碧螺春”。

(十)凍頂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一位叫林鳳池的臺灣人從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帶到臺灣種植而發展起來的。林鳳池祖籍福建。一年,他聽說福建要舉行科舉考試,心想去參加,可是家窮沒路費。鄉親們紛紛捐款。臨行時,鄉親們對他說:“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鄉親們問好呀,說咱們臺灣鄉親十分懷念他們。”林鳳池考中了舉人,幾年後,決定要回臺灣探親,順便帶了36棵烏龍茶苗回臺灣,種在了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上。經過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園,所採製之茶清香可口。後來林鳳池奉旨晉京,他把這種茶獻給了道光皇帝,皇帝飲後稱讚好茶。因這茶是臺灣凍頂山採製的,就叫作凍頂茶。從此臺灣烏龍茶也叫“凍頂烏龍茶”。

茶故事有哪些?

茶故事有:陸納杖侄、孫皓賜茶代酒、苦口師等。

1、陸納杖侄

晉人陸納,曾任吳興太守,累遷尚書令,有"恪勤貞固,始終勿渝"的口碑,是一個以儉德著稱的人。有一次,衛將軍謝安要去拜訪陸納,陸納的侄子陸_對叔父招待之品僅僅爲茶果而不滿。陸納便自作主張,暗暗備下豐盛的菜餚。

待謝安來了,陸_便獻上了這桌豐筵。客人走後,陸納憤責陸_"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並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訓了一頓。事見陸羽《茶經》轉引晉《中興書》。

2、孫皓賜茶代酒

據《三國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爲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臺時,他便"密賜茶_以代酒"。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

3、苦口師

苦口師是茶的別名。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字文通),自幼聰慧,十歲能作詩文,頗有家風。皮光業容儀俊秀,善談論,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業的中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並設宴款待。那天,朝廷顯貴雲集,筵席殊豐。皮光業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於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此後,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

關於茶的歷史故事簡短點!!50字左右

茶的歷史故事有很多,以下是神農關於茶的故事:

有人認爲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唐.陸羽《茶經》:“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

擴展資料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爲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爲系“王肅茗飲”而始,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系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然而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正確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

中國茶文化的小故事

1、古代有位茶農,平常非常喜歡種茶。茶農篤信佛教,日夜參拜觀音,並以清茶供奉。某夜,茶農睡夢中夢見自己走到了一條河流旁邊,在河流邊有一株茶樹,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後來,茶農就挖回家中種植在鐵鼎中,這株茶樹因觀音託夢所得,故而取名爲“鐵觀音”。

2、華佗論茶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在《食論》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意思是“茶的味道苦澀,飲後能使人深思熟慮、開拓思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於茶具有藥用價值的記載。

華佗常年奔波在江淮一帶採藥,爲民治病,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據說他累的時候,只要喝到一杯清茶,疲憊頓時消失,於是深深地體會出“苦茶久食,益意思”的見解。

3、相傳,乾隆微服私訪來到杭州一座酒樓,因時值清明,於是將隨身攜帶的龍井新茶讓店裏的夥計沖泡。細心的夥計看到乾隆內着的龍袍露出一角, 的茶葉緊張的告訴正在烹調蝦仁的老闆,老闆驚慌地將夥計手中的茶葉當成蔥花撒在鍋裏,沒想到乾隆嘗過這道菜後,連連稱好,從此這道菜變流傳下來,直到今天。

4、傳說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奉朝廷之命帶兵南下與楊幺領導的農民作戰。由於岳家軍多來自北方中原大地,進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現水土不服的症狀,腹脹,嘔吐,腹瀉,乏力,眼看着難以正常作戰。平時喜讀醫書的岳飛將當地盛產的茶葉,芝麻,生薑,黃豆一起熬煮讓屬下飲用,果然治好了軍中的惡疾。

5、“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有一天,神農氏嚐到了一種綠色的葉子,葉子在他透明的肚子裏上上下下,好像是在爲身體做檢查似的,於是爲這種綠葉取名爲“查”,後來逐漸成了“茶”。後來發現,“茶”可以爲他解毒。“神農嘗茶”的故事也便流傳千古爲後人稱讚。

與茶有關的故事,急!!!!!!!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縣品嚐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間,湖廣益陽知縣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黃昏,來到芙蓉山下。想尋農家住宿,見迎面來了一個和尚。王知縣迎上施禮並求借宿之意。長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長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請隨我來。"一路上,長老身挎的竹簍裏裝的翠嫩茶不時散發出陣陣清香。到了芙蓉寺,長老領着知縣進禪房,親自泡茶敬客,王知縣接茶一看恰似松樹針葉,待沸水沖泡,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然後自碗中心升起,約莫二尺來高時,又在空中轉一圓圈,變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頃,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熱氣飄蕩開來。頓時,幽雅清香充滿禪房。知縣看得目瞪口呆,連聲稱讚:"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長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請用茶"。王知縣雙手捧碗細細品嚐,覺得這茶香純濃高,味醇鮮爽,松針在湯中豎立,欣欣向榮。笑道:"請問長老,這茶叫什麼名稱?"長老長嘆:"此乃芙蓉山特產,叫芙蓉茶。它的來歷還有一段傷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長老講述芙蓉茶傷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邁的母親種茶爲生。她種的茶特別香,遠近的人都喜歡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給窮人喝,不給財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採茶,山下財主王員外帶了一幫狗腿子上山,她做茶。脾氣倔強的芙蓉姑娘堅決拒絕,氣得王員外猴臉鐵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樹林中。村裏一個名叫智明小夥子上山來幫芙蓉姑娘採茶,發現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樹林中,因傷重只說了一句話:"智哥,就將我埋在這塊茶園裏。"便離開了人世。智明按照遺囑,在茶園裏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氣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墳上長出一株茶葉苗,下端出現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託夢智明,要他穀雨那天,採她墳頭的那棵苗,喝了會長命百歲。智月依夢中指點採回茶葉一泡,熱氣升騰後,變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覺味醇鮮濃……長老含淚續說:"我就是那個智明,發誓終身不娶,削髮爲僧,在芙蓉姑娘墳墓邊修了這個寺廟。"

(三) 湘陰知縣邀功請賞失敗 王知縣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縣衙。臨行前,長老贈給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蘆泉水。並再三囑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沖泡,纔會出現芙蓉奇蹟。" 王知縣回縣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陰知縣求訪。王知縣立即命書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見沸水沖泡茶碗內,芙蓉奇蹟便出現了。湘陰知縣連稱:"仙茶,仙茶!"王知縣又將其來歷告訴了他。臨行時,王知縣把芙蓉茶送一半給同窗好友。卻說這湘陰知縣是個官迷心竅之人,得了芙蓉茶後,如獲至寶,連夜趕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請賞去了。皇上聞奏即宣獻茶人上殿,問明底細後,命馬上泡茶試驗。湘陰知縣急忙沖泡,誰知開水入杯後,茶葉上下沉浮,並不見芙蓉奇觀。龍顏大怒:"小小知縣,竟敢戲弄寡人,罪該萬死!"湘陰知縣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說道:"此茶乃好友益陽知縣王守仁所獻,我不過是跑腿而已,乞望萬歲寬容。可傳王守仁進京來便知分曉。"

(四) 王知縣試芙蓉茶現奇觀 皇帝聽了,傳旨命王守仁火速進京。王知縣接到聖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日夜兼程趕來京都。金鑾殿上,皇上怒髮衝冠,禁軍上前要綁王知縣。王知縣挺立殿上說:"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這時,皇帝從龍案上拋下一包茶葉說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斬。"王知縣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聖潔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現奇觀。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來泉水,定會出現奇觀。"皇帝聽了,準他一個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滅他九族。王知縣日夜兼程趕往安化芙蓉寺,將經過情況告訴長老,長老將盛着芙蓉泉水的一個葫蘆交給知縣,他拜謝長老後趕來京城。知縣一手提葫蘆,從容上了金鑾殿試茶,他親自取葫蘆中泉水燒開,將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內,一衝芙蓉奇觀出現了,百官們翹首踮腳觀望,齊聲祝福皇上洪福齊天。皇帝高興地說:"念你獻茶有功,升爲江南巡撫。"王知縣回到驛館,感慨萬千,芙蓉茶品質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辭官爲僧,拜智明和尚爲師。一直活到一百歲時才圓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傳至今。

2、鬆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鬆羅山,山上產茶頗爲有名,叫鬆羅茶。鬆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鬆羅茶的仍然很多。鬆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鬆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鬆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裏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淨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淨,便說寶氣已淨,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爲懊悔,但爲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鬆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鬆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鬆羅茶成了靈丹妙藥,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3、乾隆御封龍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環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龍井村,村的四周,峯巒秀美,雲霧繚繞,是著名的龍井產茶區。

傳說,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來到龍井村附近的獅子峯下胡公廟休息。廟裏的和尚端上當地的名茶。乾隆精於茶道,一見那茶,不由叫絕,只見潔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猶如雀舌,色澤墨綠,碧液中透出陣陣幽香。他品嚐了一口,只覺得兩頰生香,有說不出的受用。於是,乾隆召見和尚,問道:“此茶何名?產於何地?”和尚回答說:“啓稟皇上,這是小廟所產的龍井茶。”乾隆一時興發,走出廟門,只見胡公廟前碧綠如染,十八棵茶樹嫩芽初發,青翠欲低,周圍羣山起伏,宛若獅形。此時乾隆龍心大悅。茶名龍井,山名獅峯,都似乎預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業,況且十八又是個大吉大利的數字。而那茶有實在賞心悅目,甘醇爽口,於是乾隆當場封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爲“御茶”。從此,龍井茶名聲遠揚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另一版本)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峯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着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峯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峯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爲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着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爲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爲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4、黃山毛峯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而且羣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峯",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啓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童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清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峯,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峯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開元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峯,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爲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千,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爲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5、鐵觀音的傳說

安溪是福建省東南部靠近廈門的一個縣,是閩南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茶樹的生長,而且經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衆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鎮,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爲之一振.魏認爲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爲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茶條鄭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多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茶音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6、大紅袍的傳說(閩北烏龍茶)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是武夷巖茶中品質最優異者,產於福建崇安東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生長環境命名的不見天,金鎖匙;以茶樹形狀命名的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 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爲東牀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着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着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羣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製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衆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牀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衆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綠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爲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羣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爲"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爲美觀的.

8、白毫銀針的傳說(綠茶)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三人商定輪流去找仙草.這一天,大哥來到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老爺爺告訴他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上山時只能向前不能回頭,否則採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志誠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時由於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志玉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她一塊烤餈粑,志玉謝後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用餈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9、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盛產白牡丹茶,傳說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倆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經探問一位老者得知香味來自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藥。一天毛義夢見了白髮銀鬚的仙翁,仙翁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認爲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裏踊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裏去採新茶呢?正在爲難之時,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乾,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後來就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陳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師研究北方人喜歡喝什麼茶,陳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給他一包茶葉未品嚐過,便尋出請大師品嚐。沖泡時,碗蓋一開啟,先是異香撲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熱氣中,看見有一位美貌姑娘,兩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會功夫又變成了一團熱氣。陳古秋不解就問大師,大師說:“這茶乃茶中絕品‘報恩茶’”。陳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購茶住客店遇見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經歷,那少女訴說家中停放着父親屍身,無錢殯葬,陳古秋深秋深爲同情,便取了一些銀子給她。三年過去,今春又去南方時,客店老闆轉交給他這一小包茶葉,說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當時未沖泡,誰料是珍品。“爲什麼她獨獨捧着茉莉花呢?”兩人又重複沖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現。陳古來一邊品茶一邊悟道:“依我之見,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從此便有了一種新茶類茉莉花茶.

有沒有關於茶的典故

有關茶的典故: 洞庭碧螺春 江蘇太湖的洞庭山上,出產一種"銅絲條,螺旋 形,渾身毛,嚇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據清王彥奎《柳南隨筆》載:"洞庭山碧螺峯石壁產野茶,初未 見異。康熙某年,按候而採,筐不勝載,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者爭呼嚇煞人香。嚇煞人吳俗 方言也,遂以爲名。自後土人採茶,悉置懷間,而朱元正家所制獨精,價值尤昂。己卯,車駕幸太湖,改名曰 碧螺春。" 說起碧螺春茶的來歷,民間有兩個動人的傳說。 一是說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 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姑娘喜歡唱歌,又有一副清亮圓潤的嗓子,唱起歌來像甘泉直瀉,逗得 大夥非常歡樂。這歌聲打動了隔水相望的東洞庭山 上的一個小夥子,名叫阿祥。這阿祥長得魁梧壯實,武藝高強,以打漁爲生,爲人正直,又樂於助人,方圓 數十里,人們都誇他、愛他。碧螺常在湖邊結網唱歌,阿祥老在湖中撐船打魚,兩人雖不曾有機會傾吐愛慕之情,但心裏卻已深深相愛,鄉親們也很喜歡這兩個人,因爲他們給鄉親們帶來幸福和歡樂。 有一年初春,災難突然降臨太湖。湖中出現一條 兇惡殘暴的惡龍,狂風暴雨,興妖作怪,還揚言要碧螺姑娘做他的"太湖夫人",搞得太湖人民日夜不得 安寧。阿樣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保護洞庭山人民的 生命安全,也保護心愛的碧螺姑娘免遭魔難!一個沒有月亮的晚上,阿祥操起一把大漁叉,悄 悄潛到西洞庭山,見惡龍行兇作惡之後正在得意地 休息,阿祥乘其不備猛竄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把手中漁叉直刺惡龍背脊。惡龍受了重傷,掙扎了一下,就張開血放大口,加倍兇狠地向阿祥撲來。阿祥高舉漁叉勇猛迎戰,於是一場惡戰展開了,從晚上殺到天明,從天明又殺到晚上,殺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那山上、湖裏留下了斑斑的血跡,直到鬥了七天七夜, 阿祥的魚叉才刺進了惡龍的咽喉,這時雙方都身負 重傷,精疲力竭了,惡龍的爪子再也拾不起來,而阿祥的魚叉也舉不動了,跌倒在血泊中昏了過去。 鄉親們懷着深深感激和崇敬的心情,把阿祥拾 了回來,碧螺姑娘一看心如刀絞,爲了報答阿祥救命之思,她要求把阿祥擡進自己家中,由她親自照料。 碧螺姑娘千方百計爲他治療,日夜陪伴在牀邊,細心 加以照料,當阿祥痛苦的時候,還輕輕地哼着最動聽的歌。可是,阿祥的傷勢仍一天天惡化。阿祥知道碧 螺姑娘日夜陪在他身邊,感到莫大快慰,他有多少話要向姑娘傾訴啊,可是虛弱的身體使他說不出話來,他只能用無限感激的目光凝視着姑娘。 碧螺姑娘更是焦急萬分,她在鄉親們的幫助下, 訪醫求藥,仍不見效。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搏鬥過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和惡龍搏鬥的見證,應該把 它培育好,讓以後的人們知道阿祥是如何爲了人民 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而不惜流血犧牲的!接着就給小茶樹加上些肥,培了些土。以後她每天跑去看看, 驚蟄剛過,樹上就長出很多芽苞,春意盎然,非常可 愛,在寒冷的氣溫下,碧螺怕芽苞凍着,就用小嘴含住芽苞,這樣每天早晨都去含一遍。至清明前後,芽 苞初放,伸出了第一片、第二片嫩葉。姑娘看着這些 嫩綠的芽葉,自言自語地說:"這棵茶樹是阿樣的鮮血滋潤的,是我會唱歌的嘴含過的,何不採些回去給 阿祥喝,也表達我的一番心意。"於是採摘了一把嫩梢,揣在懷裏,回家後泡了杯茶端給阿祥。說也奇怪, 這茶剛倒上開水,就有一股純正而清馥的高香直沁 心脾,阿祥聞了精神大振,一口氣把茶湯喝光。香噴噴、熱騰騰的菜湯,好像滲透到了他身上每一個毛 孔,感到有說不出的舒服。他試着擡擡手,伸伸腿,驚 奇地說:"好怪啊!我簡直可以坐起來了!這是什麼妙藥,真比仙丹還靈呢。"姑娘見此情景,高興得熱淚 直流,也來不及拿竹籃盛器,飛奔到茶樹邊,一口氣又採了一把嫩芽,揣入胸前,用自已的體溫使芽葉萎 蔫,拿到家中再取出輕輕搓揉,然後泡給阿祥喝。如此接連數日,阿祥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終於坐起來了,拉着姑娘的手傾訴自己愛慕和感激之情,姑娘羞答答地也訴說自己對阿祥的敬愛之心。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 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憔悴的臉上沒有一點血色,一天她倒在阿祥懷裏,帶着甜 蜜幸福的微笑,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 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繁殖培育茶樹,採製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爲了紀念碧 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爲"碧螺春"。

關於茶葉的民間故事

茶的最早發現與利用,是從藥用開始的。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溫州幾乎縣縣市產茶葉,民間流傳着許多有關茶葉的神奇故事哩。如,被稱爲"人間妙品"的雁蕩毛峯茶葉來歷,在樂清縣至今還流傳着《老龍賜茶》的故事:相傳東晉永和年間,雁蕩山始祖阿羅漢諾詎那居住在大龍湫時,一天夜裏,他夢遇一位仙翁老龍化身賜他一株茶樹,讓他終生受用。打從那時起,雁蕩山的龍湫背、斗室洞、能仁、下靈巖、上靈巖才都種上了茶樹,所採的"雁茗"名聞天下。另外,雁蕩山一帶還流傳一種神話般的"猴茶"。猴茶的意思,就是猴子在懸崖峭壁上,採得的茶葉。

  你若趕上溫州採茶季節,在鄉村、山區到處可聽到娓娓動聽的採茶歌謠。如,流傳在文成縣畲族山村的表達男女愛情茶歌--《茶葉青來水又清》:"茶葉青來水又清,捧碗清茶寄深情,今日食出香茶味,明天試看小娘心。茶葉青來水又清,捧碗情茶獻真心,有朝一日來討我,與郎同嬉同耕耘。"

  在蒼南縣民俗中,男女結婚,新娘子入洞房時,新郎家先奉上一盞茶,這茶裏有青姜和紅糖,新娘喝了三口就放下的習俗。這"三口茶"民俗的由來:傳說東海邊有個木匠叫張順,他放掉了紅鯉魚後,紅鯉魚爲感謝張順救命之恩,化爲姑娘嫁給張順,婚後夫妻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很快樂。但陰險奸詐的陳娃見鯉魚姑娘生得這樣漂亮,想霸佔她。姑娘推說口渴,陳娃遞過茶,那姑娘喝了三口就不喝了。然後,她乘機把喝進去的那三口茶葉吐在地上,化爲滔滔的浪潮,把陳娃淹死。鯉魚姑娘又和張順過上美好的日子。從這以後,新娘入洞房得先喝三口茶成了當地的風俗習慣。

篇【2】

  聽祖輩人說,古時候,神農氏坐天下。他身像龍,長個牛腦殼,獨獨沒有角。那陣子,人們在樹林子裏過日子。纔剛剛兒興五穀,他們多半還是啃野物肉,飽一頓餓一頓的,常常肚皮發脹,神農也脹得沒奈何。

  有一天,神農睡在樹腳下,天上在下雨。雨水灑在樹葉子上,又一滴一滴滴到了神農的臉上,慢慢個兒流進他的嘴裏。他吃了那水水,人一下清爽了,肚皮也沒得早先那麼脹。他伸手持把葉葉來嚼,好澀嘴呵。雖說澀嘴,卻可以消飽脹。過後,他天天都要討點這種樹葉子揣在身上,肚皮發脹就嚼一口。

  神農嘗百草,百草百味,苦酸辣麻,啥子怪味都有,經常遭毒倒。神農嘗草過後。趕緊嚼一口樹葉葉,消脹解毒。以後,他就把那樹葉子當成一味藥。這就是後來的茶。那一陣,不叫“茶”,曉得嚼起它澀嘴,就叫它“澀”。

   篇【3】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峯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着採了起來。剛採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裏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峯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嚐嚐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峯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爲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儲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裏。和尚告訴他倆,這裏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隻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裏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隻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隻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裏,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裏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爲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爲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嚐到這"雙絕"佳飲。

關於茶的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浮生若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說:“像我這樣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釋圓聽後什麼也不說,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說:“施主,請用茶。”

年輕人呷了兩口,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釋圓笑笑說:“這是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沸水送來後,釋圓起身,又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年輕人俯首去看,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嫋嫋溢出來。年輕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忙微微一笑說:“施主少候。”說着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年輕人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沉沉浮浮得更雜亂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裏輕輕瀰漫。釋圓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爲什麼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着說:“一杯用溫水衝沏,一杯用沸水衝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用溫水沏的茶,茶葉輕輕地浮在水之上,沒有沉浮,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洌。

是的,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爲沸水才釋放了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們一脈脈人生的幽香!

求一些有關茶的故事來歷。

1、烏龍茶

清朝雍正年間,在福建省安溪坑鄉南巖村裏有一個退隱將軍,也是打獵能手,姓蘇名龍,因他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叫他“烏龍”。

一年春天,烏龍腰掛茶簍,身背獵上山採茶,採到中午,一頭山獐突然從身邊溜過,烏龍舉射擊但負傷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烏龍也隨後緊追不捨,終於捕獲了獵物,當把山獐背到家時已是掌燈時分,烏龍和全家人忙於宰殺、品嚐野味,已將製茶的事全然忘記了。

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採回的“茶青”。沒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鮮葉,已鑲上了紅邊了,並散發出陣陣清香,當茶葉制好時,滋味格外清香濃厚,全無往日的苦澀之味,並經心琢磨與反覆試驗,經過萎雕、搖青、半發酵、烘焙等工序,終於製出了品質優異的茶類新品——烏龍茶。

2、鐵觀音

相傳,1720年前後,安溪堯陽鬆巖村(又名松林頭村)有個老茶農魏蔭(1703-1775),勤於種茶,又篤信佛教,敬奉觀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觀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幾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朧中夢見自己扛着鋤頭走出家門,他來到一條溪澗旁邊,在石縫中忽然發現一株茶樹,枝壯葉茂,芳香誘人,跟自己所見過的茶樹不同。

第二天早晨,他順着昨夜夢中的道路尋找,果然在觀音侖打石坑的石隙間,找到夢中的茶樹。仔細觀看,只見茶葉橢圓,葉肉肥厚,嫩芽紫紅,青翠欲滴。魏蔭十分高興,將這株茶樹挖回種在家小一口鐵鼎裏,悉心培育。因這茶是觀音託夢得到的,取名“鐵觀音”。

3、六安瓜片

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樸,作爲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資訊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製,並起名“封翅”(意爲峯翅)。

此舉又啓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衝,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峯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籽,逐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4、廬山雲霧茶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嚐嚐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着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

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採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羣多情鳥,見到猴王后便問他要幹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採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

衆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採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裏,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裏銜着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

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着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裏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羣峯的巖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5、君山銀針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產銀針名茶,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

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爲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裏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

這隻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裏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羣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緣故。”明宗心裏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爲“貢茶”。君山銀針沖泡時,棵棵茶芽立懸於杯中,極爲美觀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