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素養課堂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2W

素養課堂

“素養課堂”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模式,旨在透過綜合性課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個性化、多元化、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素養課堂”強調學科之間的融合,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科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其主要特點包括:

1. 突破學科壁壘,讓不同學科的知識發生關聯和互動。

2. 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3. 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創造性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4. 透過綜合性課程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核心競爭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素養課堂”是一種針對未來社會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他們具備更加豐富的才能和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三三三素養課堂指的是什麼

三三三素養課堂指的是“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

“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主要針對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採用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

“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透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範效應。

“名校網絡課堂”強調開放性,主要針對有效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質量差距的迫切需求。

素養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到位?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第二章(二)爲英語學科確定四項學科核心素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的落實,大致可以三個層面着手:一是課程改革,二是教學實踐,三是教育評價。一線教師大多更關心教學中如何實現“核心素養”,如何讓它在課堂教學中“落地”。具體到英語學科教學中四方面素養的實現途徑,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在語用知識傳授與整合式學習中發展語言能力;在中外文化認知與跨文化溝通中發展文化品格;透過課堂提問設計促進思維品質發展;透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習能力發展。

素養的形成並不是靠單純的課堂教學來實現,而是以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透過學生的經驗和思考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擴展資料:

根據2016年《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培育核心素養,不僅是中小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所有類別教育的“共同目標”。

參考資料:魯子問:英語核心素養植根的沃土--教育--人民網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實施措施

一.觀課形式

1.領導和教師隨時進教室觀課,對其教學情況進行評價.

2.每位教師每月出一節公開課,村小學以校爲單位,中心小學以教研組爲單位進行學習和評價.

3.每學期選不同學科的優秀教師上觀摩課,全鎮小學教師參與聽課和評價.聽課教師認真填寫<課堂評價表>在會上進行交流,以達到提高教師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二.評價辦法

1.評價採取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強調評價者與評價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

2.實行多向評價.除領導,專業人員外,更強調同行的參與,在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家長.學生參與,以全面瞭解各種資訊.

3.評價方法多樣,採取研討.訪談.觀察.問卷.測驗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4.評價不但要評教,而且要評學,不但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5.評價不但要對現狀作出診斷,而且要關注改進和發展,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6.出公開課的教師,在聽取聽課教師的評價後,要在兩天之內寫出教學反思交於主管領導.

三.評價原則

1客觀性原則

評價標準要客觀,不帶隨意性.

評價學生要客觀,不帶偶然性.

評價態度要客觀,不帶主觀性.

2整體性原則做過的工作和學習,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進行一次具體的總分析,總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績,存在哪些缺點和不足,有什麼經驗,提高。

如何有效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

1.針對學生的差異,層次教學

現階段大部分課堂教學方式屬於灌輸式,只注重結果,違背了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說改變教學方式刻不容緩。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差異性,一切從學生出發。

2.豐富知識關聯性,多方位整體教學。

見樹木,又見森林,教學過程應該從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迴歸到整體。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構架結構認識,再認識事物各個具體的部分,透過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完整認識事物的能力。

3.知識聯繫實際,情景化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透過社會實踐學生的親身經歷,才能真正學懂知識,會用知識。只有這樣纔能有效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設計

落實核心素養需要提升活動的質量。課堂上組織活動,動起來的課也會存在問題,比如活動設計侷限於知識點的學習,或者不足以引發深度學習認知,還停留在回憶和再現的層次上。我以前也會陷入這樣的誤區,表面熱鬧,實際上只是淺層的學習並沒有達到真正的高效和以學生爲主體,因而浪費了很多時間。要設計與真實生活緊密聯繫的,能激發學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任務。學期已過半,我要在這方面多努力,做課堂教學改革真正的踐行者。 如何進行活動設計,以前的誤區只是讓學生動起來,課堂看着“熱鬧”,但很多時候,活動設計還侷限在知識點的學習,還不足以引發深度學習,只是讓學生的認知停留在回憶和再現上。美國21世紀學習合作組織提出了“21世紀學習框架”,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創造與創新能力。

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思考教學內容有什麼用?能解決什麼問題?教師只有轉變觀念,重新思考學科教學的教育價值,纔會多一雙發現的眼睛。以前我常有這樣的困惑:這個內容我都講了很多遍了,學生怎麼還不會呢?在課堂上我說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我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我按照自己的預期和設計往前推進,學生跟着我的節奏走,學生一旦沒跟上我的節奏或者上課走神了,或者生病耽誤課了,都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我沒進入教室,學生很難進入學習狀態。沒有教師引導,學生不知做什麼。事實上,學生很可能不知道本節課具體的學習目標是什麼。

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於教學,是在教學生如何學。”每節課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而學習目標是向學生傳遞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清晰地知道這節課學習什麼內容?爲什麼要學習這些內容?要學到什麼程度才符合要求?讓學生擁有學習的自主權。有了這樣的學習目標,學生纔可能自主地規劃自己的學習進程,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學習目標要以教學目標爲前提。反思自己的教學,大多數常態課都沒有向學生出示過教學目標,甚至在我腦中也沒想過,所以上課常常隨意性太大,講到哪兒算哪兒。即使有,大多數還侷限在英語的知識體系,聚焦的都是英語知識點。沒有定位於學生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的培養,也沒有定位於問題解決與知識的應用。目標也是內容空泛,語言抽象。

如何轉化呢?問自己三個問題:本單元結束後什麼內容是我應該掌握的?本單元結束後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我要如何做才能表示我已經實現了目標?

在教Unit 1時,結合三個問題,我理出了思路。掌握Unit 1單詞表生詞、月份、出生的基本句型;具備的能力是熟練掌握單詞的應用,能描述自己敬佩的人;會用所學單詞自己造句,語法正確,詞彙題做對,結合課文描述自己敬佩的人的基本資訊,所做的事情,成名或敬佩的原因。

如何設計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呢?

描述的語言要讓學生看得懂,看得明白,描述的行爲要具體可操作,學習過程可視化,學習結果可測量。學習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在行文時要以學生作爲第一人稱進行描述,避免使用教學目標中比較概括抽象的詞語。基於此,我重新設計了明天上課的學習目標:

1.我能夠結合圖片、錄音、跟讀等形式,讀正確單詞swimmer到frog,用思維導圖按詞性分類默寫這些單詞(sorghum除外);

2.我可以正確表達一個人的出生日期,正確默寫12個月份;

3.我能夠結合課本內容1c和2d,描述敬佩的運動明星和街頭藝術家,至少三句話。

這樣梳理完,目標瞬間變得非常清晰,在課堂的最後幾分鐘,可以讓學生反饋學習目標的達成度,表達在實現學習目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教師可以掌握本節課的學情,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梳理和調整。每天堅持這樣做,就一定能從“教”走向“學”,實現真正的高效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三)

第二章第2節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學科活動。

如果說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載體,那麼學科活動則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形成。

1.學科活動的解讀、價值和意義。

完整的學科活動包括實踐活動(動手,感性)和認識活動(動腦,理性)兩個方面。學科教學的實質就是學科活動,包括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其中學的活動是根本學科教學的過程及學科活動的過程中,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而也強調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他認爲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靠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所以我們的教學,要強調學的活動,要讓學生說、做、看、練、歸納、書寫、展示)。

2.學科活動的特性。

實踐性:學科活動中的時間本質上是一種學習及實踐性的學習或學習性的實踐,實踐性包括以下幾層意思:凸顯直接經驗,沒有一定的直接經驗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間接經驗;強調身體參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杜威、陶行知都強調做中學;重視感性因素的作用,教學不僅要關注和發展人的理性因素,同時也要關注和發展人的感性因素。重理性、輕感性只能造成對人性的肢解,而傳統課堂教學缺乏人情味,缺乏對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滿足,也就喪失了應有的感染力和召喚力;倡導用中學,一要着眼於目的,將用知識作爲學知識的重要目的,強調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知識於社會實踐,即“因用而學、學以致用”。二要着眼於功能和作用,將用知識作爲學知識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強調知識的運用,可以促進知識的學習,可以發揮以用促學的功效。陶行知先生強調知識的運用,提出以用書來代替讀書,用“是否用的出去”來判定真知識和假知識。三要着眼於過程將用知識的過程看作學知識的過程,認爲知識的運用過程也包含着知識的學習過程,或者知識運用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學習過程。強調學用結合,強調知識學習要密切聯繫實際,達到活學活用的學習效果。

思維性:首先就學科知識本身而言,他是思維的產物智慧的結晶,其次就學生認識活動而言,學科活動主要是學生自主閱讀、思考的過程中,學而不思則罔,學習過程,必定是思考的過程。

自主性:學科活動,無論是實踐過程還是實踐,認識都是一種“有我”的活動,而非“無我”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主動性、完整性、性。

教育性:學科活動的價值歸宿是學生的發展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就學生和學科的關係來說,學科知識,把學生描述成一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課堂學習成爲一種純粹的學科知識,傳承恪守學科知識邏輯的流程,這種教學把學生排斥在課堂之外,成了課堂的局外人。而學科活動則把學生描述成一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興趣,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透過自己的實踐和認識建構自己的學科知識。沒有深度的課堂,必然是平庸表層的課堂,沒有溫度的課堂,必然是機械乏味的課堂。深度和溫度的均衡分佈,最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所以我們要依據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與培育的要求,同時考慮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來處理,兩者的關係是學科教學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

核心素養與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

素養,通俗的說就是沉澱在人身上,對人的發展、生活和學習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的東西。它來自遺傳、環境、教育和自我教育,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其中,教育起着主導作用。

素養的構成相當複雜,它包括人的內在氣質、內在人格、行爲習慣和思維方式,是他們的外在表現。所以內在氣質,可比喻爲精神長相,意即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學識、智慧、道德、態度、品格、思想、精神等;所謂內在人格,是一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心理素質等待思維方式、行爲模式和情緒反應中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性格和氣質;所謂行爲習慣,是指一個人天長日久形成的固定的行爲模式,使下意識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思維方式,即一個人認識世界、思考問題的方法,它反映了一個人在智力、學識上的素養。

總之,素養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滲透於一個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一個人的全部精神世界。

核心素養是人們適應資訊時代、知識社會和全球化時代的需要,解決複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關鍵能力和道德,它決定着一個人在新世紀能夠更好地生存、適應和發展。

課堂教學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渠道。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着力點就在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直接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打破傳統的知識分工(有人創造知識,有人傳授知識,有人接受知識),將研究方式轉化爲教學方式,轉變知識觀、教學觀。

如何有效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

在教學中有效將核心素養融入課堂。

一、教學中要整體把握數學課程。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性質與理念,整體掌握數學課程目標,整體認識數學課程內容結構,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整體把握數學課堂可以凸顯數學知識的脈絡,抓住數學本質,弄清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嘗試主題(單元)教學。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爲進行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考對象。可以以“章”作爲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爲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通性通法爲單元。

三、注重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

學生面對問題化的學習內容,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操作實驗、現象觀察、提出猜想、推理論證等,不僅經歷了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數學規律的發現過程,以及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而且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感悟到數學思想方法,切實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

核心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課堂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方式違背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而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的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可促使師生關係發生變化,讓課堂教學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學生學習氛圍濃,參與度高

核心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課堂上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熱情高漲,整個課堂呈現出一種力爭上游、積極探究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參與度主要包括參與的範圍、參與的態度、參與的時間、參與的廣度、參與的深度和參與的效果等。這些是衡量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標誌。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結構自我構建的過程,需要學生將新知識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邏輯整合到自身的知識框架中。

二、師生關係和諧,親和度強

親和度即親密和諧的程度。課堂的親和度高,課堂氣氛就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師生的靈感迸發就強烈,學習效果就好,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就能與無形中實現。書本是文字教材,教師是人本教材。學生在上課伊始,首先讀的是人本教材,是人本教材讓他們喜歡文字教材。學生對文字教材喜歡的程度完全取決於人本教材的親和度。

三、課堂自由度大,知識延展度深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充滿着自由輕鬆的氣氛,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樂於學習。

四、學習練習度高,教學整合度強

理想的課堂不在於它的有條不紊、穩步推進,不在於它的流暢順達、水到渠成,而在於他是否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動口地去練習、去實踐,進而讓學生透過觀察、模仿、體驗,在多重活動和多元互動中學習。

理想的課堂,切記做過度繁瑣的分析,把原本完整的一個整體肢解零歲。相反,理想的課堂,更強調教師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因此,教師要對教材科學處理、巧妙整合,進而在提升學生練習廣度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在課堂中有什麼困惑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曆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準則。因此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透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落到學校教育上,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問題 :它同學科課程教學是什麼關係?

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爲人的終身發展服務,“教學”昇華爲“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核心素養的彼岸。

核心素養還是學科壁壘的“溶化劑”。以核心素養體系爲基,各學科教學將實現統籌統整。比如“語言素養”,它並非專屬語文一家,體育課也有——有可能只是手勢和眼神,一個快球、快攻就發動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號能力也是“語言素養”。

對於教師而言,這是個巨大挑戰。首先是觀念轉型——教師要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學科教師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師,其次纔是教某個學科的教師 ;首先要清楚作爲“人”的“核心素養”有哪些、學科本質是什麼,纔會明白教學究竟要把學生帶向何方。

這也是從“知識核心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的必然要求。

基於“核心素養”完善學業質量標準,還可能改變中小學評價以知識掌握爲中心的局面。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人與單純的“考高分”並不能畫等號。它還將對學習程度做出刻畫,進而解決過去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評價操作性不足的問題。

Tags:課堂 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