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11W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1、春節有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等風俗。

春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有上元燈會、舞龍舞獅、吃湯圓、賞月等風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主要包括:守歲、吃元宵、貼春聯、猜燈謎、舞獅、拜年、踩高蹺、耍龍燈、廟會、壓歲錢、放鞭炮、送孩兒燈、守歲、吃元宵、貼春聯、猜燈謎、舞獅、拜年、踩高蹺、耍龍燈、廟會、壓歲錢、放鞭炮、送孩兒燈,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守歲更好。

春節有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等風俗。

春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二、元宵節習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

鬧花燈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猜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 也叫燈虎。

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元宵節習俗: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

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元宵節的習俗: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廟會 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

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

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春節傳統習俗:買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年夜飯、壓歲錢、守歲、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貼福字。

春節期間最古老的習俗之一是放鞭炮。

裝填火藥的鞭炮,是在唐末宋初纔出現的,至今也就是1000多年。

但是,放鞭炮的習俗出現已有2000多年了。

鞭炮之所以又稱爆竹,就是因爲人們在火藥發明之前,真的是用火去燒竹子,竹子受熱爆裂開來,這在古代就被稱之爲爆竹。

唐朝人稱這種東西爲爆竿。

步驟閱讀 9 送孩兒燈,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主要包括:守歲、吃元宵、貼春聯、猜燈謎、舞獅、拜年、踩高蹺、耍龍燈、廟會、壓歲錢、放鞭炮、送孩兒燈、守歲、吃元宵、貼春聯、猜燈謎、舞獅、拜年、踩高蹺、耍龍燈、廟會、壓歲錢、放鞭炮、送孩兒燈,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守歲更好。

春節有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等風俗。

春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二、元宵節習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

鬧花燈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猜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 也叫燈虎。

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元宵節習俗: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

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元宵節的習俗: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廟會 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

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

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春節傳統習俗:買年貨、貼春聯、剪窗花、掛年畫、年夜飯、壓歲錢、守歲、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貼福字。

春節期間最古老的習俗之一是放鞭炮。

裝填火藥的鞭炮,是在唐末宋初纔出現的,至今也就是1000多年。

但是,放鞭炮的習俗出現已有2000多年了。

鞭炮之所以又稱爆竹,就是因爲人們在火藥發明之前,真的是用火去燒竹子,竹子受熱爆裂開來,這在古代就被稱之爲爆竹。

唐朝人稱這種東西爲爆竿。

步驟閱讀 9 送孩兒燈,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

春節的習俗有祭竈、掃塵、吃團年飯、守歲、貼對聯、放鞭炮等。

元宵節的習俗有送知來千啊活益資孩兒燈、祭門、祭戶、吃湯圓、鬧元宵等。

春節習俗:

1、祭竈: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

《釋名》:竈。

造也,創食物也。

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

竈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

民間稱做“掃塵來自日”。

元宵節習俗:

1、送孩兒燈: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爲“燈”與“丁”諧音。

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

2、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

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裏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春節有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等風俗。春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元宵節有上元燈會、舞龍舞獅、吃湯圓、賞月等風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

1、春節有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年夜飯、守歲等風俗。春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着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有上元燈會、舞龍舞獅、吃湯圓、賞月等風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

春節和元宵節有哪些風俗?

春節和元宵節有: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爲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

5、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羣衆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

1、春節: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爲世代相沿的習俗。

3、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

4、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各地舉行龍舟大賽。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5、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百節年爲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爲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春節和元宵節有什麼風俗?

春節和元宵節的來歷及風俗是:

1、春節:

春節起源於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春節是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在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衆神、祖先的恩德,驅邪攘災、祈歲納福。

春節民間習俗: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遊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遊鑼鼓、遊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元宵節:

元宵節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民間習俗: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春節和元宵節的風俗習慣及寓意?

春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信仰、祭祀與家庭倫理是春節歷久彌新的精神核心,在歷史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爲一體,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爲豐富,有舞獅、飄色、耍龍、遊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動,年味濃郁。

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具特色,春節民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華文化的思想精

1.吃元宵:也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

2.看花燈: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裏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元宵節賞花燈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着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爲自己物色對象。

3.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 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着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捲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春節和元宵節的習俗

春節的習俗有祭竈、掃塵、吃團年飯、守歲、貼對聯、放鞭炮等。元宵節的習俗有送孩兒燈、祭門、祭戶、吃湯圓、鬧元宵等。

祭竈,民間祭竈源於古人拜火習俗,《釋名》:竈,造也,創食物也。竈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爲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竈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掃塵,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爲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

春節帶來的影響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內涵的節日,更是推動產業經濟和內需消費的重要內驅力。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春節消費也由傳統的置辦年貨發展爲具有時代特色的賀歲作品、產品工藝、休閒娛樂等節日產品和服務。

過年是人們一年消費的集中體現,隨着新興消費觀念的不斷涌現,春節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過大年,更是一個拉動市場經濟動力的快門。人們開始從傳統的節日忙碌轉向新的慶賀潮流,春節經濟爲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儘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纔有新衣穿、纔有美食享用,但置辦年貨、孝敬長輩、關愛晚輩,依然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的節日傳統。

春節元宵節的風俗

春節的風俗

我國過年曆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遊神、押舟、廟會、遊鑼鼓、遊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元宵節的風俗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春節,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

春節的習俗:掃塵、祭竈神、貼春聯、貼年畫、除夕守歲、放爆竹、壓歲錢、守歲

元宵節的習俗: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

擴展:

一、春節的由來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

春節源於'年獸'。據傳說,古時候有一頭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獸長期居住於深海,每年只有除夕夜纔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人性命,因此,村裏的人一旦到了除夕夜,幾乎全部上山避難,由於山高險峻,年獸上不去高山。

一次,有一位老婆婆因腿腳不方便,沒有來得及上山,這時兇猛的年獸來到,張開血口,直撲老婆婆,突然出來一位道士,點燃一串包有紅紙的'火藥',直接仍在年獸身上,頓時紅火乍現,年獸接觸火光後,渾身哆嗦,怪叫一聲後逃入海里,再也沒了動靜。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人們陸續返回,得知此消息後,從此家家放鞭炮、點紅蠟燭,貼對聯,年獸自此再也不敢作怪了,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隨着年獸一說越傳越遠,春節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說法二:

春節源於'虞舜'。在公元前2174年,上虞上浦境內有個鏡山的地方,名叫姚丘,這裏住着夫妻倆人。男主人因爲眼疾被人稱爲瞽叟,妻子名叫握登,一天晚上,握登夢見自己身上被彩虹縈繞,醒後找到當地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告訴握登,此乃大吉之照,握登被說的心裏樂開了花,此時的握登已有五個月的身孕,待到孩子出生時,夫妻兩發現這個孩子竟然是雙瞳,故取名重華。

而虞舜出生的日子正好是除夕夜,小名則賜予除夕。隨着虞舜長大,本身的才華與能力表現的格外出衆,於是堯禪讓帝位於虞舜,舜便將自己出生的那天定爲'年',第二天定爲新的一年,從此被後人所沿襲至今。

說法三:來源於臘祭、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這個傳說還不如年獸的可信度大,應該是屬於當時的迷信傳說,隨後被後人更正。最被普遍接受的是由上述說法二中的虞舜說法。

二、元宵節的由來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爲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爲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爲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春節和元宵節的習俗

春節習俗:

1、廟會

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閒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2、拜年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元宵節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2、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

過年和元宵節的習俗

一、過年習俗

1、掃陽塵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2、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過年重要習俗之一,中華民族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祖先,報祭祖先的恩德。

3、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都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爲“貼年紅”。

4、年夜飯

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全家聚餐。

二、元宵節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

2、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3、猜燈謎

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