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龍門石窟位於哪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62W

龍門石窟位於哪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爲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之一。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龍門石窟造像多爲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雕刻的盧舍那大佛、孝文帝爲馮太后鑿古陽洞、蘭陵王孫於萬佛洞造像、李泰爲長孫皇后造賓陽南洞、韋貴妃鑿敬善寺、高力士爲唐玄宗造無量壽佛等。又經歷天竺、新羅、吐火羅、康國等外國人開窟造像,發現有歐洲紋樣、古希臘石柱等,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龍門石窟使石窟藝術呈現出了中國化的趨勢,是中國石窟藝術的“里程碑”,不僅對國內其他石窟的開鑿產生重要影響(如香港天壇大佛),甚至遠及東亞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如日本奈良東大寺、韓國石窟庵等均受其影響。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龍門石窟在哪個城市

龍門石窟在河南洛陽。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景區,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爲: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

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河南洛陽景點推薦

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白馬寺現存的遺址古蹟爲元、明、清時所留,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大雄寶殿是全寺主殿,其他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毗盧閣等。

洛陽博物館與中原明珠電視塔等城市地標性建築遙相呼應,新館建築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博物館由主樓和輔樓組成,主樓共兩層,一樓是通展,二樓是博物館的精品展。關林廟這裏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建築規格是按照宮殿形式修建的,佈局嚴謹壯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洛陽

龍門石窟位於哪個省

河南省。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峯”,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爲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旅遊景區。

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建造時採用了大量彩繪,今大多已褪色。

參觀路線

1、總路線: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西山石窟:北門---禹王池---潛溪寺---賓陽三洞---摩崖三佛龕---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古陽洞---藥方洞--南門。

2、東山石窟:南門---擂鼓臺三洞---文物廊---千手千眼觀音像龕---西方淨土變龕---看經寺---二蓮花洞---四雁洞---北門。

3、香山寺:南步遊道---蓮花池---鐘樓、鼓樓---天王殿---羅漢殿---石樓---九老堂---觀景臺---大雄寶殿---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撞鐘(鍾、鼓樓觀景臺留影)---從後門經東山賓館進入白園。

4、白園:南大門進---南詩廊---琵琶峯---北詩廊---道詩書屋---樂天堂---青谷---正門。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哪個省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它存有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變化。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

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餘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釐米,稱爲微雕。

Tags:龍門石窟